第一篇:以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保险服务下乡
以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保险服务下乡
——德阳市旌阳区新农保试点的案例调查
蒋中一
四川省德阳市临近成都,辖6个区、县,是我国重型设备制造业基地,一些著名的机械制造企业座落于此: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厂等,全国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产出于此,德阳还是我国四个磷化工基地之一。2009年德阳市实现地区GDP780亿元,财政总收入1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四川居第二位。旌阳是德阳的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65万,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2008年实现地区GDP195.40亿元,人均GDP2.92万元,当年实现财政收入10.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12元,超过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的26.5%,在西部地区属于富裕的农村。
一、旌阳区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试验
旌阳区是第一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的试点县,试点工作在2009年底启动,上级要求在半年内覆盖率达到80%。区劳动局认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新农保”由劳动局来办,经测算需投入经费至少627万元,招收管理人员120人,区财政一时难以承担;从建立管理平台和招聘人员开始,加上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至少需要2年才能完成。过去本区职工的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改革了政府的管理模式,以“政府采购服务” 引进商业保险公司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否可以参照这样的经验来建立和管理新农保?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的设想得到了区政府和省劳动厅的支持,允许他们大胆试验。
因为有过去搞“补充保险采购服务”的经验,区劳动局制定了“新农保”管理服务的招标规章和标的:(1)能够进入投标门槛服务企业的条件;(2)提出明确的工作计划来保证政府目标的完成;(3)制定双方互相承担的责任和义务;(4)对投资进行测算和各方分担的数额;(5)确定所需的招聘人员和管理他们的规则;(6)违规责任条例。招标以公开信息和竞争性谈判方式来实施。在服务采购中,区劳动局将会遇到两个风险管理问题:(1)如何处理中标企业中途退出的问题;(2)如果企业承接管理业务之后,如何看待和控制它开展的一些商业性服务,比如说商业保险公司来承接管理,为自己开展的某些类似的保险业务。
旌阳区劳动局有以往“补充保险”服务采购的经验,他们的态度是,认识到了这些风险的影响,就应该设法降低或避免风险的发生,改革就是要冒风险的,但不能因为存在较大的风险就放弃改革的探索。对于第一个问题,他们是这样来处理的,(1)必须郑重考虑竞标公司的信誉和资质;(2)全面评估劳动部门和企业将要发生的各种业务和社会关系;(3)充分设想企业可能发生的行为细节以及可以采取的处理预案;(4)先做一个2年的服务购买合同,执行期间与企业保持经常沟通,尽早地发现问题苗头,以积极的行动来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大。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们制定了一个限制性条款,就是在两年内不允许企业开展自己的业务,因为现在的改革带有试验的性质,必须避开那些不可能有结论的争议,实践两年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但这样的办法企业能接受吗?实际上这是一个排斥条款,招标之前他们对本市可能参加竞标的企业做过预估,发现能够接受这个条款的企业才是他们最想要的,这是一个精巧和实用的设计。最后有三家企业来竞标:中国人寿德阳分公司、太平洋保险和邮政储蓄,太平洋保险中途退出,中国人寿中标,区劳动局做了资源整合,由邮政储蓄承接保险金的储蓄和发放业务,组成了“劳动局—中国人寿—邮政储蓄”三结合的新农保管理体制。中国人寿中标的主要原因有三:(1)中国人寿表现出较强的公益性倾向,充分考虑了完成政府目标的重要性;(2)它是有信誉的国有大企业,管理能力很强;(3)它以前承接了“补充保险”的管理业务,区劳动局和德阳分公司之间沟通顺畅。合同签订后,区劳动局也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换,成为监督新农保政策落实和服务效率的一方。
二、中国人寿德阳分公司为何接受严苛的保险条件 中国人寿德阳分公司中标之后全力以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按时按质完成新农保覆盖率达到80%的任务。他们接手业务时已经是2月,旌阳区有32万农业人口,当时的覆盖率只有20%,他们全力开动了公司的运作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了4件事:(1)立即成立新农保项目组,设计好具体的业务目标和工作规程,随后正式组建了专管新农保的政策业务部;(2)采取属地原则,招聘180名协理员,利用分公司的培训机构进行分批培训,学习政策和业务规程,按村逐步展开“一对一”的服务;(3)利用公司的信息管理中心,开发了数据库扩展功能的软件,实现了新农保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实时化;(4)给每位协理员配备手提电脑,购买无线上网服务组成工作系统。因为共享了德阳分公司既有的保险服务资源,参保工作达到了很高的效率,仅仅在春节前20天里就完成了4万余农民的参保和基础养老金的发放。
区劳动局开展这项工作的投资测算是627万元,而德阳分公司以358万元中标,德阳分公司何以接受如此巨大的投资差额?他们认为,劳动局的测算基本是从零开始,必须考虑基础性的投资,公司的基础投资已经完成,扩展新农保业务属于追加投资,可以共享已有的基础设施,一项改革措施节约了269万的公共资源,这也是区劳动局推行管理模式改革产生的社会效益。德阳分公司是保险公司,当然对自己投资的风险和回报有充分的认识,他们有如下考虑:(1)中国人寿是大型国有企业,回报社会是公司的宗旨之一,新农保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民生政策之一,在新农保上的投资,既符合公司的宗旨,同时也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公益形象;(2)国有企业应该和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上两项无疑是公司投资已经获得的社会效益;(3)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业务系统,这本身就是公司要投入的发展投资,2年后能不能开展公司业务,是公司必须承担的投资风险,但坚信投资的方向是正确的,各种社会和经济环境会逐渐走向成熟;(4)这是公司的一个长期战略行为,公司有承担风险的实力,同时变压力为动力,促使公司精简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成本。
因此,从区劳动局和德阳分公司以“购买服务”建立的新农保的管理模式来看,虽然双方都存在风险,但已经开创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如果双方坚持合作和协调,扩大双赢的成果是可以期待的。
三、扩大双赢成果的政策讨论
我们和区劳动局讨论了德阳分公司建立农村业务系统之后,如何来看待开拓农村商业性保险市场的行为,实际上这是扩大双赢成果关键性的后续政策,关系到管理模式改革的可持续性。他们表示,如果将来条件成熟了,没有什么不可以。我们在旌阳区调查中看到,农村进入小康阶段后,农民已经萌发了需求意识。
多年来金融服务下乡就是弱项,而保险服务下乡更弱,农民居住分散且收入较低,导致金融系统的服务成本过高,德阳分公司建设了服务平台,和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结合起来,上门给农民提供保险服务,解决了这个难题。如果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来看,这是金融服务的创新举动,应该尽快出台支持开拓农村保险服务市场的政策,制定规范市场活动的规则,保障农村保险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农业部农村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13期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新农保改革背景标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其中主要供款方是政府,而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新农保政策最核心的一点。新农保政策中有一条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里没有的,这个原则就是“有弹性”。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里面,规定的缴费比例、规定的领取资格、规定的支付标准。而新农保里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高低进行选择,同时允许地方增设缴费标准,可以向上增设,也可以向下增设,这就是为了适应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民收入水平高低差异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来说,新农保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实施工作。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战略难题。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是让农民在自己有劳动能力的最佳年龄段,把自己取得的一部分收入留到将来使用, 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是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鉴于上
述的原因,我国为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本文从国内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我国养老保 险试点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为了保障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更加 完善,文章中引用了国外西方国家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西方 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对策,探索了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的各项可行措施。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老龄化 土地养老 试点阶段Summary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我国的养老保障主要是针对城市居 民,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其应有的利益长期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鉴 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加快建设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指出应探索建 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提上日程。而如何有效地对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加以管理,也成为推进其顺利实施的关键。从2009 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止到2012 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实行大约三年,试点工 作开展的如何,是否能够尽如人意,作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 之一,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具体工作能够理清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 出可行方案。
(一)个人缴费起点低
新农保养老金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月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139。
但是各地制度不同,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辽宁省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为50元。虽然各地养老金计算不同,但是最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仍显得较少,保障水平普遍不高。辽宁省2014年新农保规定60岁以上的基础养老金提高到 100元,虽然提高幅度较大,但是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农民选择的交费标准就会选择最低档的,这样保证了自己的出与入对自己都是最合适的,受益最大。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
新农保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主义社会,有一定的复杂性、敏感性以及长期性。调查中也显示,农民对于新农保了解程度都不高,这就说明存在新农保政策宣传不够广泛的问题,宣传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化。在对于新农保了解不深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办理一些养老的手续,缴费的档次的一些具体问题,根本无法知晓。要了解情况可能还需要亲自去镇里了解,存在很多的不便。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农民缴纳保险时不够积极,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最低档的交费标准。
(三)城乡衔接没有完全到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从最开始的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基本保险。国家也在努力,力争在2020年建立城乡覆盖的言老保障体系。虽然在现阶段基本的勾勒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框架,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城乡保障制度衔接不到位,不少农民已经不是农村户口了,或者说是准备变成城镇户口,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很好地解决方法。但是国家也不是一直没有想过办法,国家自实施新农保以后,也出台过一些政策。在2014年7月,国家正式实施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不过还是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形成完美的对接。
(四)管理平台水平低
由于新农保是一项全新的政策,在实施以后,很多方面涉及到的区域都是全新的,以至于可能会大量的运用到新的软件。在实施新农保的最初,市里会给每一个基层分配一个专业性的人才去做工作,但是往往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配备的人员去其他部门做别的工作,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部分办理这方面业务的工作人员是不熟练的。而在农村本来信息就不够发达,当地的工作人员接触到的新事物也不太多,专业知识的不了解以及经验的不足,在进行新农保工作期间会接触到很多的新的事项,给工作人员增加了一些困难,并且由于对工作流程的不了解,会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出错,这就导致整体的运营模式出现问题,也会导致管理层面出现问题。
(五)财政资金压力大
一项新政策的实施,就必然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而我国农村的经济起步也比较晚,经济基础不够坚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低下,政府把资金大多投入在了五保户以及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身上,在想要投入在其他方面是特别困难的。国家长时间上的关注在经济建设上,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建设,投入的资金力度不大。另一方面原因是在政策实施的前阶段,农民没有完全了解这项政策,那么农民投入进去的资金也就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国家的刚性支出。这一问题必须尽快的解决,增加新农保的可持续性资金才能保证新农保的有效实施。
农村养老问题在资金上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当地政府在对于满足经济困难老人和五保户的养老的资金需求已经是有所困难,因而对于其他投入在农村养老上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这也是受到我国长期以来,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观念的影响,各个地方的发展需要依靠经济的发展而带动,缺乏对于社会建设的相应关注,导致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脱节,因而国家层面对于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力度也不大。
新农保与旧农保存在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在筹集资金方面,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有效地选择与实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以及资金的筹集方式。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体现的是政府、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政府的责任问题。新旧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是其资金来源的方式不同。现时期我国新农保的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而旧农保的筹资模式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集体补助难以落实,国家扶持政策难以到位,最终变成“完全由个人缴费”的模式,养老金账户上的资金实际上只是农民个人完全积累式强制性储蓄,而没有任何政府的公共财政补贴,资金筹资模式的不同是新旧农保制度最大的不同。
其次在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为,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要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是在校学生。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越大就代表养老保险制度越公平。并且新农保实施以后,规定年满60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口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也规定了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应当参加缴费,这样有利于提高制度的覆盖率。旧农保的覆盖范围相对比较狭窄,由于集体以及政府补贴的缺失,导致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失去激励,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数量较少,由于年龄较大者预期待遇较低,这一规定将部分贫困农民的养老保障排斥在外,而有没有相关的补救措施。因此在旧养老保险运行的若干年内,参加养老保险的数量相对比较少。
最后是给付待遇。被养老保险制度所覆盖是获取养老保险的前提,但同时被同一养老保险制度所覆盖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同样的养老保险待遇。由于筹集资金的层次低、缺乏政府资金的补助以及制度的不稳定性等因素,使得旧农保的给付待遇相对较低,很难保障老年群体的生活。旧农保坚持资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运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变成了完全的个人账户制。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完全依靠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数量很小,养老保险的给付待遇较低,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原则的目标无法完成,难以满足老年群休的养老保险需求。相比较而言,新农保的给付待遇和保障效果都要高于旧农保制度,而旧农保制度对养老金的未来预期远远高于实际的待遇给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年满 16周岁、不是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 60 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个人不再缴费,直接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目前 “新农保” 仍处试点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衔接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应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 立 公 示 和 信 息 披 露 制 度,加 强 社 会监督。
4.5 完善管理平台建设及制度衔接,健全法制。要切实保障新农保经办机构的组建和人员的配备,尽 快完善新农保管理运行的信息化平台,方便政府管理 和农民使用,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10] 建立统一的信 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行社会保险卡,加快推进“金保工 程”,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完善新农保与老农保 以及其他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度衔接,在省级统筹区域 内制定规范、统一且切实可行的转移续接办法,解决 不同养老保险政策、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在 国家层面上,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地建立包括《社会 保障法》、《社会保险法》以及《养老保险法》等几 个层次的法律体系,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逐步走向法 制化和稳定发展的道路。[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新农保” 和“老农保” 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 “新农保” 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个筹资渠道相结合。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是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第二,“新农保” 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 的模式。“新农保” 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障支付的,我国农民 60 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根据“十二五” 规划,将于 2020 年前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 “新农保”。
由于近年来,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相对与城镇居民,农村的老龄人口养老成为了一大难题。辽宁省农村的老人养老的主要依靠是家庭。农村老人的生活和交往几乎以家庭为主,大多数的农民把养老保障的希望寄托在家庭上。而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积很小,保障水平也较低。而且农村社会养老的形式主要有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但是,这些社会养老保障的形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村的老人享受,并且保障水平很低。因此农村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妥善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重中之重。由于农村的收入极少,从而带给社会一定的压力。那么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就可以极大的缓解社会压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很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很好的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使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而对于中国的全面发展,仅仅依靠城镇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农村的生活水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原因。农村的老年人有了一定的生活保障,那么民心向国,对于治理国家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此次我选定辽宁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主题,利用了文献检索,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这几个方面对辽宁省的新农保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了现在的新农保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推进建议
同时, 建立全国层面的制度衔接转换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的实现。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强,农村居民会经常存在身份转换, 因而社会保险关系也要随之迁转。有关部门应尽快讨论出台正式政策, 以确保制度间转换的规范化, 维护转换制度者的利益, 尽可能减少其因制度衔接转换而出现的损失。从目前各试点地方出台的细则看,制度衔接与转化地方化色彩较浓,不利于跨地区转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辽宁省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已初步形 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新型农村 社会保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人口老龄化 将进一步加大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支付压 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使建立健全城 乡衔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加重要,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动导致的社会养老保 险的转移等问题,都对我国社会保险制 度的平稳运行和建立社会保险事业可持 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建立 并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 险制度,必将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 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 持,也必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 调、健康发展,使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增 值。在未来的日子里,广大人民将进一步 从国家的发展中获益,享有更丰厚的物 质文明成果。
第三篇: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
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县交流材料
业务管理创先
经办服务争优
如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如东县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通市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面和北面濒临黄海。全县耕地面积10.37万公顷,辖属14个镇、21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99.60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33万人,享受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22.7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9.8%,发放率达100%。截止2011年8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1.65亿元。如东农保工作从1992年开始连续15年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新农保工作又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集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被南通市政府评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集体”。
筑基础,巧衔接,打造农保发展先导区
基础建设是发展新农保事业的关键。我局以制度建立、机构设置、完善政策等举措,开拓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发展之路。
一是率先探索制度建立。1992年7月,如东县作为国家民政部批准的第二批试点县,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此如东农民有了自己的养老方式。2007年,率先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自然增长机制。2008年,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和农村高龄居民生活补贴制度。2010年,如东县又列为国家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
二是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多年来,我局以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不断完善经办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县农保中心由原来的股级建制单位,升格为机构设置健全的副科级单位,下设主任室、综合科、个人账户管理科、待遇发放审核科、稽核科、失地保障科六个科室。新农保工作人员队伍,随着新农保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壮大,建立了以县农保机构23人为中心,镇人社所专职工作人员88人为纽带,行政村协管工作人员217人为骨干的金字塔式农保组织网络。
三是持续衔接农保政策。2010年,县政府出台的《如东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做到了“三个确保”:确保参保对象缴得起,降低缴费门槛,设立最低缴费标准,县政府补贴50%,使全县所有特困家庭特困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确保领取人员待遇不降低,通过增加参保缴费补贴和设立奖励性基础养老金,提高领取人员养老待遇;确保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到位,追加农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预算,顺利实施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足额发放。成功将2007年如东新农保暂行办法与国务院新农保制度的进行了科学衔接。
抓管理,拓平台,打造农保基金放心区
基金管理是农保工作的核心环节。我局为有效归避基金管理风险,不断强化内控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手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始终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是改革基金存发模式。2003年,我局在全市率先通过基金汇集系统,实行基金实时解缴,同时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2004年率先推出退保金邮政储蓄网点投递到户和退保金电子汇款业 务。2006年5月,在全省首家将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2007年国家审计署、2010年省审计厅委托的南通市审计局对如东农保基金管理都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创新基金结算机制。2003年,我局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如东县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这一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属首例。我局将农保财务核算和基金管理职能移交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严格执行基金收支两条线,实行电脑开票,做到票款同行、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款相符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农保基金的规范化管理。
三是构建基金管理体系。我局一直以“防范胜于纠正,内控寓于经办”的原则,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延伸至新农保业务经办的各个环节。筑牢权力制约基础,建立内控组织,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内控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主要职责及业务流程》、《工作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风险处置预案》、《内部考核制度》为内容的内控制度,严密的新农保业务经办决策、审批、授权、报告制度、操作流程,有效实现了风险控制。强化业务管理监督,实行内部待办事项警示,对外办结业务公示,社会信访举报监督等措施,赢得社会信任。
四是优化农保档案管理。我局的农保档案管理,多年来坚持以江苏省档案管理二级标准为目标,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密集架、空调、除湿机、温度计、灭火器、扫描仪、复印机、电脑等硬件建设。建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6项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职人员参加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更新档案管理知识,提高业务人员素质。1998年,推行农保业务软件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农保档案基础信息计算机管理等做法,《中国档案报》做了专题报 道。
履职责,优服务,打造惠民助农示范区
多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强化政策宣传、加强业务培训、明确推进责任为抓手,加快新农保工作推进,不断提升新农保制度覆盖水平,将新农保的惠民政策送入千家万户。
一是不断提升责任标杆。县政府将新农保覆盖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做到新农保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建立了县政府牵头督办,乡镇主体承办,县农保中心实施经办,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办的责任制度,形成了全县“一把手”主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势营造浓烈氛围。我局坚持将政策宣传作为新农保制度推进的“敲门砖”,以改内容、改方式、改层次的“三改进”宣传方案,提升新农保政策宣传效果。通过逐户发放新农保政策宣传单,开展170多场政策宣传现场会,张贴984张宣传画报,摆放420多张宣传画板,展示100多条过街横幅,发送20多万条新农保手机短信,播放电视流动字幕、流动宣传车、寄送信函等宣传方式,使广大农民正确理解新农保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全县广大农民踊跃参保的热情。
三是扎实开展业务培训。为贯彻执行国家新农保政策我局组织县农保中心等相关部门,编写新农保政策指南、业务操作流程、新老制度比较表等业务培训材料。采取将新农保业务培训送到镇、村,举办培训班30多场、100多次专题讲座等措施,累计培训近1万多人。建成了一支过硬的业务管理队伍,为新农保覆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注重深化工作考评。县政府坚持将新农保工作列入镇政 府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组织开展新农保覆盖争先创优活动,通过深化考核镇新农保工作目标完成数量,业务经办工作质量,来信来访处置效率等,使新农保覆盖率增长至99%,逐步提升新农保服务质量。
勤作为,谋有为,打造金保工程创新区
2007年,县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按照国家保障部信息化建设标准,在全市首家启动了如东县金保工程建设,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纳入金保工程。
一是建设信息管理网络平台。2009年,我局启用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农保管理模块,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场地、统一窗口设置、统一设备配置的要求,将网络由县延伸到镇,由镇延伸到村、社区,实现群众参保实时申办业务、实时查询个人账户、对账及时、实账管理。
二是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为确保新农保参保、基础养老金发放双覆盖,县政府组织公安、统计、民政、卫生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长效机制。使我县新农保应参保人员基数、应享受基础养老金人数精确,按月核减死亡人员养老金,做到不漏保一人,不漏发一人,不错发一人,实现了新农保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三是发行多功能社会保障卡。2011年,我局发行了全国首张农民社会保障卡。参保人可凭社保卡进行银行窗口缴费、委托银行代扣缴费、“家门口”收费,大大方便农民及时、便利参保。待遇享受人员可持卡至银行窗口支付养老金或至自动柜员机支付养老金。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新农保工作总结)
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干前所未有的事业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2010年4月 日)
实施新农保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县有农业人口28万,贫困人口3.29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51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46.3%,全县有近6万人口长年在外打工。作为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有幸承担新农保的试点任务,对探索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实施新农保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我们深感这项目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的试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积极探索、规范运作、稳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思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力推进,狠抓落实,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县新农保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1、新农保政策深入人心。经过近半年的试点实践,我县新农保经办人员讲政策、说道理,通过层层发动、全方位宣传、真情服务,群众的切身感受、口耳相传,营造了一种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新农保的氛围,新农保宣传覆盖面达100%,新农保政策深入人心。
2、广大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截止目前,全县参加新农保缴费人数 人,已收缴保费 万元,对 人发放了 个月(每人 220元)的养老金,发放率 发放资金 万元。全县总参保人数 人,完成全年任务总数的。
二、主要做法
1、制定方案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不留盲区。一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为了让方案更具可操作性,我县在制定新农保方案前,联合公安、民政、计生等部门对全县农村人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召开深入基层召开群众座谈会,宣传新农保政策,听取群众的呼声和了解群众的想法。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情况进行汇总,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反复修改,使实施方案更加完善。二是新老农保无缝对接。针对我县群众反映了新、老农保如何对接的问题,我们根据省厅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老可转新,新可转老”的办法,即根据参保人的自愿,新农保实施前,已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返乡农民工和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村干部,根据自愿,可将保险关系转入县农保经办机构参加新农保;参加新农保后、又要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允许其转保。三是照顾特殊群体。我县有农村1-2级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五保户、农村纯女户、农村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15000多人,为了使他们尽早享受到新农保这一国家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上述群体无力参保的难题,我们积极争取县财政的支持,在实施方案特别规定,对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五保户县财政每年为其代缴100元;农村办理了独生子女证的一女户和落实了节约措施的二女户缴费县财政每年为其代缴100元;农村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农业户籍参战退役役人员(8023部队及涉核退役士兵)缴费由县财政为其代缴50元。我县的由财政兜底代缴的做好法,减轻了困难群体的负担,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参保难题,有效防止“保富不保贫”现象的产生。目前,县财政已拿出()万元,为困难群众全部或部门代缴保险金()万元。
2、宣传发动层层推进,注重实效,不留死角。一是打通一条线。为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我们采取纵向宣传的办法,打通县、乡、村、组、户、人这一条线,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宣传,各乡镇、村制作了横幅、标语、永久性宣传栏等,印制十几万份宣传资料,编印了新农保知识问答小册子,散发到各乡镇的每家每户农民手中,同时每个村组织了一支宣传队伍,上门上户进行宣传使农民人人了解新农保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对新农保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巧抓三节点。针对我县农村实际,我们抓住赶集日、春节、春耕三个时间节点,抓住人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和返乡春插的时机,播放我们制作的新农保专题电视,并组织人员在县城和乡镇集贸市场、车站等闹市区开展新农保政策咨询宣传活动,突出重点,宣传新农保政策。三是算好一本帐。我们发扬“走千家万户,想千方百计,讲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的精神,组织人员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通过采取算账对比,帮助农民算好一本账,让农民充分理解参加新农保的好处,并及时向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以现身说法、集中发放的形式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切实打消参加新农保会给农民增加负担、担心吃亏等思想,解除农民心中的疑虑和担忧,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自觉参保。四是突出一群人。外出务工人员和年轻人是参保的重点人群,也是新农保宣传重点。为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和年轻人参保,我们组织干部下乡包村,深入农户,对农民群众实施面对面、零距离的政策讲解,把意义讲透、政策讲清、实惠讲明,实施多渠道、多轮次,立体式、不间断的宣传。针对农村年轻人参保意识不强的问题,我们利用“大学生村官”与其年龄相仿,没有代沟的优势,进行“一对一”宣传,同时,以树典型,动员已参保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党员现身说法,帮助做好上述人群的思想工作。
3、组织参保瞄准难点,创新突破,不拘形式。一是“五个一活动”集中攻坚。为提高新农保的参合保率,我们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一个目标,发放率百分之百,参保率90%以上;一次动员大会;一支宣传队伍(组织包村单位干部、本村人员、县直单位工作人员驻村宣传);一支经办队伍,建好县、乡、村协管队伍;一套推进措施。与此同时,还进行“三抓”即抓典型示范,每个乡镇选择了2-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党组织战斗力强的村抓示范,树立榜样,用榜样教育人、引导人。二是结对帮扶抓联系动员。在帮扶形式上,采取县直单位帮挂点乡镇、驻乡单位帮扶挂点村、驻乡干部职工帮持一户村民的办法,并发动驻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包村联户,每个干部联系2-3户进行结对帮扶,深入细致地做工作,切实帮助帮扶对象解决思想观念上、实际操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特事特办抓协调配合。我县新农保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发挥部门优势和作用,积极配合开展工作,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在给年满60周岁的老人补办身份证上,县公安局要加强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多方争取支持,主动进村入户,上门办证,以最快的速度把证办好。残联对重度残疾人员的认定、计生对纯女户的认定、民政对低保、五保等特殊群体的认定等能将名单直接提供到各乡镇,便节了约时间。县农行也采取多种办法,最大程度地方便了农民。各乡(镇、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优势,努力调动工作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自觉、主动支持和配合新农保试点工作。全县党员干部自觉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头并动员身边群众参保,在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紧密团结、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工作合力。
4、经办服务突出便民,真情服务,不设门槛。一是多培训强素质。县乡联动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采取集中人员,集中精力的方法,由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农保管理机构负责人对乡(镇)劳动保障所所长、劳动保障协管员、村干部进行了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批懂业务、精业务的新农保工作明白人。
二、搭网络便农民。我县在新农保试点工作中,不断加大对各村新农保工作的投入,面向社会公开招(选)聘了7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新农保工作队伍,各乡镇劳动事务所也配备人员和协管员负责新农保工作。各村也明确1-2名村干部负责办理本村新农保工作,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新农保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到了“机构、职责、编制、人员、场所、经费”六到位。同时,县农保机构投入大量经费购置了工作所需的电脑、打印机等基础工作设备,做到了机构、办公场所、工作人员三到位,加快形成乡镇有机构、村级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经办网络,保证了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建制度求规范。为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县及时制定配套政策,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通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业务流程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业务流程图》等,进一步明确了政策规定,规范了操作程序,增强了操作性,为促进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四是抓服务显真情。对年老或行动不方便的参保农民,我们组织人员提供上门服务。针对我县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他们长期在外,想参保但办理不方便的难题,我县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帮他们填好表格,收缴保费,再由他们的亲人代签字进行办理,并及时与金融机构联系沟通,让其通过银行缴费或在我县在外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代办点等方式,方便他们异地缴费。针对解决全家一起参保难和家庭多子女参保缴费难等问题,我们采取“积极带动法”和“现身说法”即做好一家人中参保意识强的个人的思想工作,再由他们去劝说带动其他家人,并由家里领取养老金的老人采用现身说法进行劝说,而对多子女且生活困难,允许先发放其父母养老金。
5、督查考核严格要求,狠抓落实,不留情面。一是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各地把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建立了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组、落实到个人,让每个干部身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千斤重担人人担,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督导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目标任务完成时间表,采取专题督查、阶段督查、电话督查等方式,加强新农保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带头研究,亲自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我们建立了“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的工作制度,并及时下发工作通报,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工作局面。三是严格奖惩。为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县、乡两级还将新农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把新农保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对措施得力,按期完成保费收缴任务的乡镇、村委会及个人给予奖励及通报表彰,并与考评挂钩,实行新农保“一票否决”制。对新农保工作进度比较慢的乡镇进行重点调度,每星期对排名最后三名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其书记、镇长到县说明情况。对工作散漫的村级班子进行整顿,对工作不到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因新农保工作推动不得力,调整了54名村级班子成员。
三、存在问题
1、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的连续性心心存疑虑。在和基层群众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参保对象参保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在执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影响,担心新农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保费逐年提高、政策突然暂停实施等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农民存在上述疑虑是可以理解的。建议在实施新农保过程中,对新农保的保费提高与否、提高的原则等做出明确规定,让参保人更加清楚。当然,作为劳动保障部门,我们在宣传时也要提高针对性,让参保人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预期。
2、农村金融网点较少,农民缴费、取款不方便。在我县,由于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一般只覆盖到乡镇一级,对于居住在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的参保人,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和残疾人来说,缴费和领取养老金是一个难题,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农保缴费继保。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完善银行代扣代缴保费的制度。
3、参保人员的生存认定问题。由于领取新农保受益对象的特殊性,对生存的认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但现实是生存的认定信息主要掌握在公安部门,为维护社会公平,防止瞒报死亡信息套取冒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现象的发生,就应该进一步加强新农保信息系统与公安人口信息对接与沟通,或是建立一套生存认定“每半年一报”或“每年一报”的制度,及对冒领、套取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责任追究、惩治制度。
4、劳改、服刑人员的保费缴纳,养老金领取问题。对已满60周岁、享受新农保养老金但由于违法犯罪的劳改、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其养老金是否继续享受的养老金,如何领取等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而这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建议根据我国的法律相关规定,对上述问题进行明确。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经验,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工作进度,确保新农保工作圆满完成。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政策。一是把握好时机。抓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春插的时机,进一步完善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广播、电视、网络、短信、会议、板报、专栏、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宣传,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讲政策、讲好处、讲要求,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好活动。组织开展新农保“千名干部进农家”活动,干部上门上户、一对一的进行宣传,确保新农保政策讲清、讲透,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三是宣传好典型。每个乡镇选择2-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党组织战斗力强的村示范村和4—6户有代表性家庭在县电视台进行现身说法,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解除农民心中的疑虑和担忧,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自觉参保,掀起新一轮的参保高潮。
2、进一步加强保障力度,抓好扩面工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逐步建立县、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带头研究,亲自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经常督促检查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从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到督促检查,要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采取专题督查、阶段督查、电话督查等方式,加强对各地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确保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县农保局和乡镇农保工作的投入,建立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按每户参保对象补助5元(县3乡2)的标准,纳入县乡财政预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基层经办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问题,对每个村代办员每人每月补助300元。严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采取县、乡、村三级负担或社会各界帮扶的办法,切实提高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参保能力。三是健全工作网络。加快形成乡镇有机构、村级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经办网络,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3名以上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劳动保障事务所,每个村至少指定1名以上协办员负责全村新农保工作。四是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县劳动保障部门的牵头作用,制定规范的新农保操作规程,形成统一的工作标准,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调,主动争取各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挂点帮扶。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挂点乡镇帮扶,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到乡镇(村)对新农保工作进行挂点帮扶工作。在宣传相关政策的同时,帮助年老体弱残疾农民填表、缴费、提供有关资料,办理相关手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困难农民想办法筹集资金,解决他们参保缴费的实际困难。二是围绕难点攻坚。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我们将在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贫困人员参保、村组班子弱、工作推进慢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分析,重点攻坚,确保今年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缴费人数达90%以上,对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98%以上任务。三是实现缴费方式多样化。对60岁以上人员先办好卡,实行基础养老金到卡但不发放到本人,待其子女缴清保费后同时将卡发至其手上;对如本人愿意的,可将60岁以上人员先办好卡,将其养老金取出,转入其子女参保缴费,解决其子女未参保缴费而影响父母养老金发放问题;对外出打工人员如在打工地参加了社保,凭参保地证明可认定已参保,不影响其父母享受基础养老金。
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乘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落实会议精神,虚心向兄弟县学习,创新思路,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河源市领导:以改革强化“三农”服务
紫金县论坛_紫金县第一新闻门户_中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论坛
7月24日,河源市组织收听收看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纪念电视电话会议。
副市长谢春森等收听收看了会议。
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等4省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全省以省供销合作联社和20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为试点,用两年时间实施综合改革。其中,我市东源县供销社纳入改革试点范围。
会议强调,要始终把为农服务摆在全部工作的首位,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深化综合改革,切实增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改革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允许各地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谢春森说,供销社改革,要进一步明确办社宗旨和方向,找准自身定位,也要强化自身管理、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撑,“有为才有位”。他强调,发展的关键是自身要有实力,要在服务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强化对“三农”的服务,确保供销社改革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