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区域经济服务和企业培训促进专业改革
以区域经济服务和企业培训促进石化专业改革
——督导员手记二十五
以企业为依托,开展石化企业技术培训,并以此为契机拓宽职业教育改革思路,实现高职教育石化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新业绩。石化工程系谢鹏波主任说这是石化工程系建设多年的立足之本,也是2014年石化工程系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石化工程系为满足中石化集团公司和广州石化对技能操作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塑造一支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技能操作骨干队伍,2014年石化工程系计划开展广州石化技能操作骨干理论提升培训,校企双方的领导讨论通过了为期一年半的培训方案,其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技能操作骨干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人员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训班将作为广州石化技师、高级技师晋升资格学习班。
石化工程系将石化企业技术培训分四个子项目。分别是炼化专业子项目、分析专业子项目、电仪专业子项目和热能动力专业子项目。学习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中石化技能鉴定标准;学习形式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课题研究两种教学形式相向进行; 课堂理论学习以模块的形式重构专业课程内容;课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生产实际,提出课题,在外聘技术导师和技能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交流研讨、现场学习等方式开展对课题的研究,形成解决企业生产实践的研究报告、科技论文、技术总结或技改方案。
石化工程系组织企业培训的授课教师一般根据培训内容不同,聘请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广州石化企业技术人员及外聘第三方专家授课。这种师资结构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对企业人员或是高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均是十分有利的。
石化工程系的领导告诉督导员,近期石化工程系要开展的培训班除2014年广州石化技能骨干理论提升培训班之外,2014年广州石化班组长培训班亦即将开锣。企业培训项目和企业培训内容、形式确定之后,下一步将进行的是石化专
业教学的改革,企业培训项目和企业培训内容、形式的确定,牵动了石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高职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不仅使高职教育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脉动,也让高职教育明确重点专业领域和市场需求,使高职教育机制灵活、效益突出,形成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适合开放性和职业性的高职院校建设要求。
督导员邱平
2014年3月25日
第二篇:以特色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特色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1-1-
31课改的主体是学生,课改的成败系于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已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师“五·五成才计划”为途径,以师德修养、心理健康、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等内容为核心,努力发展教师的专业个性,构建三级管理培训体系,探索参与互动式、发展性的特色校本培训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基于教师发展目标,整体构建培训蓝图
我们在学校发展规划中,鼓励每一名教师“做一名教育家”,努力成为师德高、理念新、业务精、科研强、有责任、有爱心、有魅力、有贡献的新型教师。这种高品位的教师发展目标,成为我们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点。
为此,我们对校本培训进行了整体规划与设计。我们借助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考核工作。我们以“三重”——重师德、重师能、重师范——为培训导向,致力于“三真”——真问题、真实践、真反思——的研究。每一项培训都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展开。培训内容包括项目培训、专业培训、基本功达标、技能应用培训等;培训形式有专家讲座、教学观摩、交流展示、教师经验分享等;培训方式灵活,有集中培训、分组培训等。
二、建立有效运作机制,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1.建立规范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
我们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专人负责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明确了校本培训的三级管理制度——以教学副校长为首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管理制度、教研组长组内管理制度和教师个人自主管理制度。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培训活动,提升了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行为跟进的能力。
2.在培训中注重过程性管理
计划有依据:每学年初,我们都依据海淀区教委的工作重点,分析学校发展状况,确定发展计划,并围绕学校总体目标和教师的需求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学习有策略:2008年初,学校把对工作计划的学习宣讲由传达模式转变为参与互动模式。各部门根据本学期的工作重点,设定问题情境,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研究,提出实施策略。我们还将学期工作计划公布在学校门口的宣传栏和校园网站上,向学生家长公开。落实有要求:我们很重视过程性管理,重视校本培训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并加强阶段性评价,确保培训计划顺利实施。
结果有反馈: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校长和各部门业务负责人对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诊断、分析与反思,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并部署下一阶段培训的重点工作。
3.保障充足的培训经费
在分配制度中,学校明确规定了参与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培训的奖励方案,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认可。学校还用每学期的“校长奖励基金”,对在培训中表现突出或个人专业成长有显著表现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学校还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自主购买图书,提升文化素养。
三、研究师生需求和发展目标,以多种方式开展校本培训
1.明确校本培训的价值追求,以学定训
进行校本培训设计之前,我们就明确了校本培训的价值所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为
1了让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还学生”,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
(1)让教师理解关注学生的意义
通过培训,教师懂得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教育者的天职。他们鼓励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确立学习进步的标准,制定“学习小计划、小目标”,学会“规划学习”。
(2)学会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开展“师生问题超市”双主体活动,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备课前分析学生情况、课上研究学生的主体活动、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要求,鼓励教师建立“教学问题记录单”。
2.夯实教师发展根基,明确教师专业责任
(1)提高学习力,为终身学习奠基
学校以“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为办学理念,提出教师“悦读计划”,鼓励教师爱读书、乐读书、善思考。国学课程的开发,不仅让经典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还使广大教师在阅读中积淀了文化底蕴,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2)提出教师发展路径,明确教师专业责任
学校提出了教师“五·五成才计划”,明确了教师的专业责任。
五个途径:教师要在五年内接受一次专家跟踪式指导,至少进行一次外出学习交流,录制一个“魅力教师”宣传光盘,举办一次教学思想论坛,出版一期教育科研专刊。
五项任务:教师每学期出一份学生试题,写一份教学反思,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优质研讨课,参与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
3.整合培训资源,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整合培训资源,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专家导师团”,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聘请教学名师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本校的“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学科带头人专题讲座”活动,通过“教学互访——教研组活动”、“圆桌会议一一参与式培训”、“学科联动——跨学科交流”等形式,搭建研修培训平台。
在活动中,我们做好“三结合”,即培训与研修相结合、培训与课题相结合、培训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
(2)发挥本校骨于教师作用,建立立体的教师培养体系
学校对骨干教师队伍不仅是依靠使用,更重要的是信任、培养和提高:一是让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二是加强梯队建设,构建师徒网络,为不同层次的教师设计生长点,实现“人人为师、人人为徒”的纵向培养方式;三是建立考核机制,促进市、区、学区骨干教师成长,通过引路课、示范课、案例交流等活动,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带动全体教师成长。
4.抓住教师需求,确定校本培训的重点关注范畴
(1)提升教师德育水平,破解德育难题
学校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和辅导员例会;坚持德育培训专题化,做到期期有主题,有针对性,有反馈,有效果。我们先后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徐刚、王宝祥、吴凯等做专题讲座或教学报告;组织班主任参加《学会沟通》专家讲座,听取学区内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参加“如何设计班会”主题培训、班级文化布置研讨、班主任基本功考核验收、观摩主题队会等一系列主题突出和内容丰富的培训。
(2)聚焦主阵地,引导教师创建特色课堂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修平台,培训教师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创建具有特色的课堂:一是自主的课堂,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和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二
是合作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中相互启迪,分享学习的快乐;三是探究的课堂,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四是情感的课堂,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充满情趣和魅力;五是平等的课堂,课堂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六是开放的课堂,教师努力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融入生活的大课堂。
(3)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学科整合研究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学校开始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我们相继组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数字化系统的使用,展台与液晶投影器的使用,校园网的使用,防电脑病毒、杀毒、多媒体系统的使用,Flash、演示文稿等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博客的建立与使用,智能出题系统的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互动教室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编辑了《信息技术培训教材(教师读本)》,使教师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校自2003年开展“个性化教学策略”校本培训以来,每一位教师都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策略,相继开发出阅读、健康与运动、艺术、科技等4个系列的校本课程。学校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挖掘其内在的教学潜力,教师们相继编写了《心理健康读本》、《心理咨询百例》、《小学曲棍球》、《小学生缝纫技术》、《单片机》、《艺术》、《国学读本》等校本课程读本。其中,《心理咨询百例》获得海淀区科研成果创新奖。
(5)在教育科研培训中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学校坚持以教科研工作为龙头,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先后承担国家级、北京市和海淀区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聘请专家担任教科研顾问,利用每年的“教科研年会”总结、交流、固化教科研成果,增强课题意识,规范科研管理。
“教科研年会”使校本教研开展得深入而富有实效,已基本形成了“确立专题——教案设计——教学实践——课后反思——评价反馈——积累案例”的链接式校本研究模式,从独立的每一板块研究链接成学校的研究主体框架。
5.“三个举措”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我们通过“三个举措”激发了教师成长的热情。
举措一:落实三次诊断。校长带领干部坚持“周诊断”,深入教研组进行“月诊断”,利用“教科研年会”进行“年诊断”。大家根据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状况、课程中反映的普遍问题、重点的教学内容等,进行有主题的讨论、答辩、研讨„„
举措二:提出五种研究方式。在培训实践中,“常态式”、“案例式”、“反思式”、“专题式”、“课题式”等五种有效的研究模式一一诞生。教师们立足“小目标”,切入现实中的“小问题”,支持教学中的“小策略”,有针对性地构筑“大研究”,共同营造一个平等、合作、关爱、分享的培训氛围。
举措三:搭建五个发展平台。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分配适合的教育教学任务、设计教师培训计划、提供课堂教学的日常指导、支持教师同伴互助、支持教师在专业团体中成长,让所有教师感到“人人都在支持我”。学校以发展性评价策略为支撑,鼓励每一位教师确立个人发展规划,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册》。学校还为教师建立《自主发展档案卡》,从学期目标、参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等方面记录个人的专业成长。
学校将校本培训成效与管理水平相联系,教师发展性培训成效与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业绩相联系。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提出“评价看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思路。针对参与式培训鼓励教师合作分享的特点,我们提出要考核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教师在团队中的贡献值。
总之,要让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校本培训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它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了教师的学习能力。学校的骨干教师比例因此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课改的中坚力量。
作者:北京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 赵建捷 来源:《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12期
第三篇:以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保险服务下乡
以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保险服务下乡
——德阳市旌阳区新农保试点的案例调查
蒋中一
四川省德阳市临近成都,辖6个区、县,是我国重型设备制造业基地,一些著名的机械制造企业座落于此: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厂等,全国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产出于此,德阳还是我国四个磷化工基地之一。2009年德阳市实现地区GDP780亿元,财政总收入1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四川居第二位。旌阳是德阳的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65万,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2008年实现地区GDP195.40亿元,人均GDP2.92万元,当年实现财政收入10.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12元,超过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的26.5%,在西部地区属于富裕的农村。
一、旌阳区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试验
旌阳区是第一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的试点县,试点工作在2009年底启动,上级要求在半年内覆盖率达到80%。区劳动局认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新农保”由劳动局来办,经测算需投入经费至少627万元,招收管理人员120人,区财政一时难以承担;从建立管理平台和招聘人员开始,加上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至少需要2年才能完成。过去本区职工的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改革了政府的管理模式,以“政府采购服务” 引进商业保险公司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否可以参照这样的经验来建立和管理新农保?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的设想得到了区政府和省劳动厅的支持,允许他们大胆试验。
因为有过去搞“补充保险采购服务”的经验,区劳动局制定了“新农保”管理服务的招标规章和标的:(1)能够进入投标门槛服务企业的条件;(2)提出明确的工作计划来保证政府目标的完成;(3)制定双方互相承担的责任和义务;(4)对投资进行测算和各方分担的数额;(5)确定所需的招聘人员和管理他们的规则;(6)违规责任条例。招标以公开信息和竞争性谈判方式来实施。在服务采购中,区劳动局将会遇到两个风险管理问题:(1)如何处理中标企业中途退出的问题;(2)如果企业承接管理业务之后,如何看待和控制它开展的一些商业性服务,比如说商业保险公司来承接管理,为自己开展的某些类似的保险业务。
旌阳区劳动局有以往“补充保险”服务采购的经验,他们的态度是,认识到了这些风险的影响,就应该设法降低或避免风险的发生,改革就是要冒风险的,但不能因为存在较大的风险就放弃改革的探索。对于第一个问题,他们是这样来处理的,(1)必须郑重考虑竞标公司的信誉和资质;(2)全面评估劳动部门和企业将要发生的各种业务和社会关系;(3)充分设想企业可能发生的行为细节以及可以采取的处理预案;(4)先做一个2年的服务购买合同,执行期间与企业保持经常沟通,尽早地发现问题苗头,以积极的行动来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大。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们制定了一个限制性条款,就是在两年内不允许企业开展自己的业务,因为现在的改革带有试验的性质,必须避开那些不可能有结论的争议,实践两年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但这样的办法企业能接受吗?实际上这是一个排斥条款,招标之前他们对本市可能参加竞标的企业做过预估,发现能够接受这个条款的企业才是他们最想要的,这是一个精巧和实用的设计。最后有三家企业来竞标:中国人寿德阳分公司、太平洋保险和邮政储蓄,太平洋保险中途退出,中国人寿中标,区劳动局做了资源整合,由邮政储蓄承接保险金的储蓄和发放业务,组成了“劳动局—中国人寿—邮政储蓄”三结合的新农保管理体制。中国人寿中标的主要原因有三:(1)中国人寿表现出较强的公益性倾向,充分考虑了完成政府目标的重要性;(2)它是有信誉的国有大企业,管理能力很强;(3)它以前承接了“补充保险”的管理业务,区劳动局和德阳分公司之间沟通顺畅。合同签订后,区劳动局也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换,成为监督新农保政策落实和服务效率的一方。
二、中国人寿德阳分公司为何接受严苛的保险条件 中国人寿德阳分公司中标之后全力以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按时按质完成新农保覆盖率达到80%的任务。他们接手业务时已经是2月,旌阳区有32万农业人口,当时的覆盖率只有20%,他们全力开动了公司的运作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了4件事:(1)立即成立新农保项目组,设计好具体的业务目标和工作规程,随后正式组建了专管新农保的政策业务部;(2)采取属地原则,招聘180名协理员,利用分公司的培训机构进行分批培训,学习政策和业务规程,按村逐步展开“一对一”的服务;(3)利用公司的信息管理中心,开发了数据库扩展功能的软件,实现了新农保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实时化;(4)给每位协理员配备手提电脑,购买无线上网服务组成工作系统。因为共享了德阳分公司既有的保险服务资源,参保工作达到了很高的效率,仅仅在春节前20天里就完成了4万余农民的参保和基础养老金的发放。
区劳动局开展这项工作的投资测算是627万元,而德阳分公司以358万元中标,德阳分公司何以接受如此巨大的投资差额?他们认为,劳动局的测算基本是从零开始,必须考虑基础性的投资,公司的基础投资已经完成,扩展新农保业务属于追加投资,可以共享已有的基础设施,一项改革措施节约了269万的公共资源,这也是区劳动局推行管理模式改革产生的社会效益。德阳分公司是保险公司,当然对自己投资的风险和回报有充分的认识,他们有如下考虑:(1)中国人寿是大型国有企业,回报社会是公司的宗旨之一,新农保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民生政策之一,在新农保上的投资,既符合公司的宗旨,同时也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公益形象;(2)国有企业应该和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上两项无疑是公司投资已经获得的社会效益;(3)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业务系统,这本身就是公司要投入的发展投资,2年后能不能开展公司业务,是公司必须承担的投资风险,但坚信投资的方向是正确的,各种社会和经济环境会逐渐走向成熟;(4)这是公司的一个长期战略行为,公司有承担风险的实力,同时变压力为动力,促使公司精简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成本。
因此,从区劳动局和德阳分公司以“购买服务”建立的新农保的管理模式来看,虽然双方都存在风险,但已经开创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如果双方坚持合作和协调,扩大双赢的成果是可以期待的。
三、扩大双赢成果的政策讨论
我们和区劳动局讨论了德阳分公司建立农村业务系统之后,如何来看待开拓农村商业性保险市场的行为,实际上这是扩大双赢成果关键性的后续政策,关系到管理模式改革的可持续性。他们表示,如果将来条件成熟了,没有什么不可以。我们在旌阳区调查中看到,农村进入小康阶段后,农民已经萌发了需求意识。
多年来金融服务下乡就是弱项,而保险服务下乡更弱,农民居住分散且收入较低,导致金融系统的服务成本过高,德阳分公司建设了服务平台,和新农保管理模式改革结合起来,上门给农民提供保险服务,解决了这个难题。如果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来看,这是金融服务的创新举动,应该尽快出台支持开拓农村保险服务市场的政策,制定规范市场活动的规则,保障农村保险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农业部农村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13期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步入以科学为主导、以经济竞争为主题的信息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领域,还是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矛盾,涌现出许多新问题。以电力企业为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得不逐步实行以安全生产、用电营销、工程质量、经营效益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这给企业员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惑,以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1、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在现有体制下,企业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工作的积极作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作用不大,可有可无,从而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应有的地位。同时,企业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作用发挥不明显,仅起摆设作用,属于“花架子”、“挡箭牌”。
2、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认为企业强调安全生产,实行目标管理,而工作表现好坏和经济考核指标完全能够反映这一点。这就致使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乏人文关怀,缺乏换位思考,片面强调上下关系,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命令指示多,从而使企业员工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
3、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时俱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的管理模式、运行体系、分配方式以及其他制度,使企业员工的思维模
式、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多样化和时代化。由于原有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不能紧跟发展要求,致使工作方式简单,工作针对性差而流于形式,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企业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服务精神不强。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与外来企业文化的冲击促使企业强调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特别是一些企业把两者割裂开来,认为“企业文化时髦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时了”,重视企业文化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其实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两者各有侧重,不可替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构筑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地是对企业职工进行正确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还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活力,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结合点。两者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功能上的互为补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确定企业价值观,培育富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职工企业形象,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注重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企业文化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科学,它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人的主体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了体现,并由思想政治工作加以保障。
2、企业文化建设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没有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则不同,它不仅是新形势、新情况下产生的,而且能从本企业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理念体系和价值观念,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从而扩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
3、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是由有关人员以组织谈话和个人谈心等形式来进行开展,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来进行。因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各种载体,使思想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不断满足员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等多方面的需要。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将思想政治 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个人修养以及技术培训
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1、要以改进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为基点,关注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努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居环境。企业只有从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出发,满足企业员工的基本物质需求和生活需求,才能为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和发展壮大提供可能。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就应更多地关注企业员工的生居条件,突出人性化管理,努力为企业员工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和家居环境。
2、要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的基础教育、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努力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空间。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不加强学习或不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企业员工很难有创新成果和发展前景。鉴于企业员工平时学习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基础教育、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中的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评定,将极大程度地促进和提升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科技水平。
3、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人性关怀的出发点,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努力构建企业文化的多种基调和斑斓色彩。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在于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企业员工的言行、成绩是给予肯定和认同的,产生社会共同认知,还是否定、批评,产生认知背离,结果不知自明。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在企业倡导主人翁精神、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等,更多体现尊重、理解、关心、激励的人性关怀,将不断丰富思
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4、要以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为落脚点,加强经验总结,努力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辅相成,注定要以大目标、短计划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因此,加强经验总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构建良好的人际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座谈、民主生活会等,立足贴近生产促发展、贴近基层促满意,将促使企业文化获得更多的共同认知和接受,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单向灌输和“一个药方包治百病”的僵化模式。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发挥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理论优势,跟上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就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切入点,努力实现“三个转变”。要由以“自我为中心”向“服务为中心”转变,切实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的“两张皮”问题,真正实现党政一体;要由“自我运作”向“整体运作”转变,切实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一岗双责”问题,真正形成“大政工”的格局;要由“自我评价”向“效益评价”转变,切实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权、利”问题,以企业经济效益来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不断发展中增强凝聚力,形成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新飞跃、新发展。
第五篇:以改革促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以改革促发展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心得 黄龙乡小学 教务主任:冷美轩
本次培训我是以刚被任命教导主任不到一个星期进行的,多年的教学我总是想打破传统,做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但总是缺少那么一点勇气,找不到一个好的突破口。这一次系统的培训让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特别是我乡教育现在跌入了低谷这个时期,我对教育教学依然充满了希望和激情。要想改变现状,我们只有拿自己“开刀”,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深入课堂,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看到希望。
民主治校,民主治教。本次培训吴校长在《追寻教育民主》的专题讲座中特别提到: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理解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管是对个人,还是社会。一所学校,如果不讲民主,那么教师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没有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那么我们的教学成绩可想而知了。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是我们校长的事,我们只有提要求和建议了。奖优评劣,教学上该花钱时绝不吝啬。这些我们的教学管理人员就可以去好好去管管了。课时分配公平合理,尽量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这些就是我们应该去做好的事了。深入班级,深入课堂,走近每一位老师,并且不让他(她)畏惧你,这是我们每天应该去做的事,只有深入班级与课堂,才能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就像这两天,我在几个班听了一些课,发现我们的老师在规范书写方面做得不够。笔画、笔顺写错,写错别字的也大有人在,如果我们不去听课与指正那么除了成绩上不去,还会误人子弟,当我们能够指出,他们也一定会虚心接受的。口号式的管理号会让人厌烦。
放手管理,信任每一位老师。既然这一个班,这一门功课已经交给这一位老师了,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去尊重他,信任他,让他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与余地。记得吴校长在讲的湖口二中的老师从不考勤签到,这对老师是一种多么大的信任哦。我清楚地记得我在村小当校长时,有两位老师当时在学校不太受欢迎,因为在别人眼里,他们是不太容易出成绩的,但当时我说:“你们两位任教的功课由你们自己挑选”。正是因为有了信任与放手,结果他们任教的功课在全乡都获奖了,当然,放手不等于不去管理与指导,当他们有困难时,我们一定得挺身而出共渡难关。信任是我们的老师在犯了错误时我们得给他改正的机会,不能一棍子将他“打死”。
打破矜持,互相学习。我们的培训老师付幸生老师,其实年纪跟我们差不多,还是我们的师长,但他在教学教研领域比我们走得更远,其实就是他善于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所以,我通过对他的认识,我发现我们的老师要想得到进步与发展,必须得敢于暴露自己。那么我们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做的就是多给老师提供舞台与机会,创造和谐的氛围。只要我们的老师推倒了心中的那堵墙,那么我们一定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常规教学与校本教研齐头并进。一直以来,我们只重视常规教学,孰不知我们的校本教研其实是为常规教学服务的,这是我对本次培训的最大感受。以前,我老觉得教研、课题这些是非常神圣的东西,不敢去碰它。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我们平时聊到跟教学有关的东西都是教研,都有许多的课题在其中,只不过是我们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其实我们也发现,平时喜欢对教学发表见解的老师,他的教学成绩、教学效果也一定是非常不错的。平时不爱交流,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教学肯定也是一般的。所以我觉得要把教研这种风气搞起来,搞浓来,我们的老师才能得到发展,学生才能进步。
培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福利。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觉学到了许多东西,特别是对于刚从事教学管理的我来说,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我希望以后能多多参加这样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