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卫生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3 19:2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基层卫生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基层卫生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加强基层卫生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强基层卫生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强基层卫生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和 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县卫生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山城精神病医院,有关民营医疗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建设,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的工作,扩大党组织在基层的覆盖面,使党的基层组织在促进我市卫生事业中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结合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际,现就加强基层

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医疗单位是人民群众受惠于新医改政策的最前沿,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处于推动和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线”,是推动基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力量。当前,基层医疗单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果没有基层党组织或党组织涣散不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无法领导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领会中央科学发展观理论,就无法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就无法将广大党员干部注意力转移落实新医改精神上来,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就很难体现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央新的医改政策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卫生事业方针政策、落实新医改精神和推进各项改革重点工作的

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增强党的卫生工作的生机活力,解决当前基层医疗单位中没有党的组织或者没有党员的问题,是推动新医改工作、落实党的卫生事业方针政策的迫切需要,是基层医疗单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成效的检验标准之一,是党在新的时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密结合基层医疗单位组织建设实际和医疗改革发展方向,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单位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 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总体目标:加强与当地党委的协调,经过3年努力,广泛吸收和发展一批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立独立的党组织,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扩大。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转化一批较为涣散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单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长远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各基层单位组织建设状况差别较大,从业人员情况复杂,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生活困难党员多,各单位要注意结合自身组织建设的现状,从自身建设的实际考虑,长远规划,循序渐进;二是坚持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要按“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程序发展党员,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能简化程序,忽略考查和培养。同时,建立发展党员的长期规划,基层医疗卫生

单位发展党员要向五方面人员倾斜: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倾斜、向医疗技术骨干倾斜、向先进青年干部倾斜、向能力强的高知识群体倾斜、向大学生倾斜。

三、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合理谋划,扎实推进,确保目标要求的实现。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各县区卫生局党委要对本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建设情况进展全面地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且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要督促其积极主动与当地党委联系,按照党组织建设的标准,单独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党组织;对暂时无党员或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指派党建工作联系人,指导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党建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积极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要把党员发展工作列入组织建设工作的内容,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规划,每年要重点培养发展对象2-3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2名,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员“青黄不接”和年龄老化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落实好发展党员“三册”;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定期对培养人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对重点培养对象要制定培养措施,力争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

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一是以建设

“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切实加强教育,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党员学习、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二是要结合实际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自主创新、结对帮扶等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医疗水平,不断增强党员先进意识,切实加强现有基层医疗单位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三是要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特长、行业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类,制定出不同类别的标准和量化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地对党员进行目标考核。

下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各县区卫生局党委要主动配合当地党委,对本辖区内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进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逐一分析原因,逐一落实整改措施。一方面要把整顿与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民主法制、业务技能等教育培训,提高他

们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干部职工工作方法简单、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差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把整顿与规范相结合,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有效提高党组织运转的质量和规范化程度。

加强领导,强化指导帮建。各县区卫生部门要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积极指导开展好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尽力搞好工作配合;要协调当地党委选好配强基层医疗单位党组织书记,把德才兼备、政治素质高的优秀党员干部放在主要领导岗位;要监督基层医疗单位党组织严格组织生活,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党的义务;要加强与上下级党委的沟通协调,摸清基层医疗单位组织建设的现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把各方力量动员起来,将加强基层

医疗单位组织建设贯穿于日常各项工作中。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紧紧围绕省、市、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开展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努力使基层医疗单位的党组织成为和谐医患关系的“稳压器”,在领导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推行新医改任务有效落实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第二篇:先进队伍建设指导意见

****2011年先进队伍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

****成立后,向社会用户推出了一系列“爱民、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新举措,****为打造和提升****品牌、形象更是对全体****员工提出了“用心服务、优质服务、满意服务”的新要求。服务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投递的立身之本。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服务工作,在狠抓基础管理、落实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宣传和弘扬投递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并积极探索品牌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一局一品”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表率作用,通过培育先进服务团队,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有效推动品牌建设的深化与推广,不断促进投递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从而带动经营发展上新台阶。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制定战略,落实执行,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立足服务,品牌制胜,和谐共进”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打造一支思想道德好、全局观念强、业务技能精、服务质量优、综合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在全局范围内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满足社会用户需求,并为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同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为此,对2011年先进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先进队伍建设的内容

长期以来,****坚持求真务实、把握本质,把典型激励作为推广先进服务方法、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坚持突出先进典型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积极选树、培育、宣传和弘扬投递队伍中的先进典型,营造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投递员***、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 1

****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一大批具有先进性、鲜明性、时代性的****投递服务先进典型。这些在全国、全市、****系统内广获赞誉的投递服务先进典型,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在用户中树立了****投递服务的良好形象。以下是目前****现有的“一局一品”品牌服务、经营团队一览表:

以上品牌团队,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特色,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了一定的声势,起到了相当大的先进表率作用,并且,通过“一局一品”的主题创建活动,培育出了不少先进个人和集体,形成“一局、一品、一亮点,对内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对外树立投递队伍形象”的良好局面。

二、先进队伍建设的目标: 1.上海市劳模或部级劳模1人; 2.上海市劳模先进集体1个;

3.上海市级单项先进集体1个、个人1人; 4.****先进集体2个; 5.****先进个人3人; 6.****优秀营销员2人;

7.****优质服务示范窗口3个、巾帼示范岗2个; 8.****先进经营服务团队3个、个人5人; 9.****优秀经营服务团队5个、个人10人; 10.****优质服务投递员20人;

三、先进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管理。抓好先进队伍建设管理的关键是各单位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班子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培养先进队伍事关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头号工程”战略的重要内容,从而各级领导应牢固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2

和使命感。一是组织健全,完善管理。区局建立先进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为组长,***为副组长,组员由工会、团委和各部门经理以及相关人员组成,具体工作由工会牵头。二是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各****领导干部是发现和培育优秀员工的责任人,工会主席是先进日常培养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各****领导要身先士卒,率先起到领头人的作用,自身要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培养先进的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并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和领导能力来感召员工创先争优。三是加强领导,全力支撑。各****要切实将加强先进队伍建设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定期研讨分析,善于发现可造之材,善于引导其成才,及时给予培养对象指导和帮助,全方位地去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要以实战实绩作为考量先进的基本标准,要充分利用局务公开栏,学习园地等载体,宣传先进事迹,做到评选出的先进有明显实绩、有典型事迹、有示范作用、有品牌效应。在各类先进评比上报或公布前,实行公示,做到评选出的先进有公信力,有群众基础,保证加强先进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地的开展。

(二)制定培养计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抓好先进队伍建设工作。各****要研究制定先进队伍建设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要有明确的培养对象,****领导班子要认真排摸、综合考评,通过充分分析队伍现状,遴选出先进培养对象。二是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根据各****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需求、局情局貌,因人而异地设计个性化具有针对性、成长性的培养目标。三是要有具体培养措施,包括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度、联系制度和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轮岗锻炼、日常管理和检查考评机制。同时,要做好先进培养的过程管理,合理分解节点目标,对过程完成的阶段目标进行科学分析研讨,阶梯式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并且规范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激励更多先进脱颖而出,为不断涌现先进劳模奠定基础,为不断壮大先进队伍打下基石。

(三)运用有效载体,激发“争先”热情。一是给培养对象创造合适 的发展环境。我们要遵循先进典型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要坚持“不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的原则,对于发掘出的“亮点”和典型的“雏形”,要给予他们发挥自己长处的空间,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在对培养对象进行先进思想理念教育引导的同时,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开展学习***,****和****、***等的先进事迹,充分运用“争当服务满意之星”、“争当营销能人”、“争创先进服务团队”和“工会技能竞赛能手”等活动载体,充分发扬上海****的企业精神、****号召的“劳模十强”精神,营造“人人争当先进劳模,个个争取立功受奖”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一批****、******式的先进典型。继续发挥在“一局一品”主题活动中突显出的优秀经营服务团队的品牌效应,运用好各种有效载体,不断培养出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形成科学、合理的“老典型不倒,新典型辈出”的梯次成长态势。

(四)形成交流、推广、总结、提高的长效培育机制。一是,先进典型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对先进典型和典型人选的培养、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围绕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和专项活动、任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评比活动,增强先进典型荣誉感,引导职工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在发掘培养先进典型的工作中,要防止出现“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问题,要坚持目标明确、长期教育、连续培养、严格要求,增强先进典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定期分析先进队伍现状,发掘身边典型事例、归纳先进思想,总结工作经验和提炼工作方法,并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推广,召开先进劳模表彰大会,大力弘扬,大造声势,激发干部职工的荣誉感,使落后的人不甘落后,先进的人追求卓越。同时,要结合****和区局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形式和内容,不断培养和推出“新“先进、“新”品牌,形成先进与先进之间的差异性,品牌于品牌之间的互补性,相互借鉴,取精去粕,互相促进的局面。通过形成交流、推广、总结、提高的长效培育机制,使个体的先进行为成为群体的先进行为,不断扩大先进队伍,发挥整体效应,充分展示上海****的良好形象。

(五)结合实际,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全力打造一支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先进队伍。一是,紧密结合上海****发展形势;紧密结合文明行业创建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发展需求,把培养先进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全过程,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保持企业活力。在选择培养对象时,不能求全责备,要从特需服务型、攻坚克难型、经营发展型、综合提升型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培养,不断扩大培养先进的覆盖面,使得人人有争当先进的机会,人人有学习先进的榜样。二是,对明确的先进培养对象,要从严要求,定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要求,共同提高。要细化量化激励奖惩措施,有机地,正向地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将个人职业规划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先进典型的自我价值实现欲望,最终把培养先进的立足点扎根在全员素质提高上。

2011年,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上海****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全面冲刺市文明行业考评工作的文件精神,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增强全体员工“比、学、赶、帮、超”的意识和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培养更多先进,树立更多的典型,产生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多的成效,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贯彻落实****的各项任务和要求,以深化品牌建设等实际行动,为实现上海****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好基础、贡献力量。

第三篇:交通部加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

导意见

安全监督司交应急发〔2010〕165号2010年04月0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部属各单位,有关交通运输企业: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交通运输应急工作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是交通运输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力量,加强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义重大。近年来,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逐步建立,在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地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组织管理规范化和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尚待提高,应急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交通运输基层应急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见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指导公路、道路运输、港航、地方海事等有关管理部门以及交通运输企业,全面调查当地应急资源的分布以及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特点,根据当地实际和“十二五”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应急发展规划,组织制定

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建设和发展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加强对应急队伍建设的督导检查,加强当地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健全交通运输应急体系。

部属航务、海事、救捞等机构要根据辖区特点和搜救、应急运输、航道抢通等需求,制定本系统和单位基层应急队伍发展规划,动员社会力量,完善装备,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应急队伍水上搜救、危化品及油污等应急处置能力。

二、明确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规模适度、平急结合、专兼结合、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专业应急队伍与兼职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交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适应基层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要的应急队伍,努力提高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整体素质,力争达到专职人员持证上岗,兼职人员经过业务培训,不断完善专业抢险与公众参与、地方抢险与军队抢险相结合的交通运输应急救援机制,初步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三、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加强城市公交客运和轨道交通应急队伍建设。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辖区公共交通企业、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组建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及时抢修故障营运车辆或轨道交通设施;建立由站务人员组成的兼职疏散引导队伍,疏导乘客及时、有序地撤离故障

车辆或车站,避免出现挤压伤亡事故;建立与旅客运输、出租客运企业的协调与调用机制,及时疏散受困、受阻旅客。

加强公路、航道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建设。结合公路路网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特点,以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路政管理部门以及日常养护队伍为基础,采取与专业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签订应急处置协议的方式,构建基层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航道方面,加强航道维护能力建设,加强过船设施的运行管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通中的作用,建立干线航道、港口航道、界河等疏堵保通专业应急队伍。

加强客货场站、港口码头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在充分依靠当地公安消防专业应急力量的基础上,督导客运场站、码头,依托专职安全管理员、保安员,挑选一部分青年骨干人员,组建消防、救援等应急队伍。

加强危险品运输应急队伍建设。发挥专业消防和危险货物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增加危险货物应急救援和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专业消防队伍和危险货物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依托大型企业组建联合消防或危险货物应急救援队伍,从企业员工中挑选合适的兼职消防或应急救援人员,加强兼职消防或应急人员业务培训演习、演练。危险货物场站和港区应与专业应急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组织编制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指导读物,制定并完善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对所有从事危险货物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消防和应急处置的演练,不断提高企业应对和处置危险货物事故的能力。

完善水上应急队伍建设。基层海事、救捞、搜救中心等机构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水上搜救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水上搜救队伍建设,鼓励动员社会各方面志愿者参加,形成以海事、救捞专业力量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水上搜救应急队伍。加强船舶污染应急队伍建设,海事、救捞要加强清污应急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港航、海事要加强对船舶油品和油污水经营和处置相关企业的业务指导,督促指导各港口企业、航运公司、石油公司建立本单位应急队伍。加强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建设。港航、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以当地道路客、货运输骨干企业为依托,研究采取与企业签订应急运输保障协议等形式,完善应急运输补偿机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应急运输保障车队、船队,完善指挥调度联络和协调机制,保障应急物资抢运、旅客疏散。

加强施工安全应急队伍建设。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建立以项目自救为主、专业救助为辅、安全专家为技术支撑的交通运输建设应急队伍体系,加强本地区建设安全应急技术专家资源库建设,探索建立以本地区大型施工企业、地方专业救援队伍为重要补充力量的救援联动机制,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安全应急救援能力。

四、完善交通运输基层应急保障机制

健全队伍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应急值守、接警处置、日常训练与演练、应急处置评估等机制;特别是加强日常训练与综合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基层应急队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协调公安、消防、气象、海洋、通信、民政、军队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搜救应急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海上搜救中心的统一组织协调作用,实现应急队伍和力量的统一调度、密切协作。

落实经费保障机制。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将基层专业应急队伍的工作经费、应急演练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以及搜救中心等相关机构要加强与当地财政部门的沟通,逐步完善应急补偿机制,对承担应急运输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合理经济补偿,造成运输工具、装备损毁的予以合理赔偿,同时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保护参与应急运输单位和个人的权益,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性。海事部门要推动相应的油污清除补偿制度,保障清污公司和其它企业在油污应急中的合法利益。

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要加强社会宣传,普及交通运输应急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关注度、参与度和支持度。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应急社会动员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交通运输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强化安全保障机制。要加强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和设备,最大限度地保护各类应急行动参与人员的安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一线专业应急人员购置必要的人身安全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加强应急制度建设。根据当地突发事件的实际,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应对方案。建立相应的培训与演练制度,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加强专业应急力量和指定应急力量的演练,不断提高不同种类应急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建立对应急人员的奖励激励机制,提高其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性。

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新网1月12日电 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央编办六部门12日联合印发医改配套文件《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的目标。

以下为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教育厅(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事局、教育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现就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以用为本,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卫生人才总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卫生人才配置结构优化,城乡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农村、城市社区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卫生人才发展内在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卫生人才对于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把卫生人才建设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才促改革,以人才促发展。

——加强卫生人才宏观管理。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宏观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统筹指导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有利于卫生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搞好部门协调和服务,加强优秀卫生人才宣传和表彰,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人才环境。

——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技术培养两手抓。把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作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努力提高卫生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实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人才队伍。

——坚持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以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中医药、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逐步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

二、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三)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农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合理配备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规模适当、相对稳定、水平适宜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逐步扩大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规模,2009年-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招聘3000余名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招聘规模。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的目标。统筹城乡卫生资源,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继续推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继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中支医项目,加大医学类高校毕业生选拔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服务期满后扎根基层。

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5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对村卫生室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年培训一次,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与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每年要有1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每年要有1名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培训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137万人次。利用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渠道。选拔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区域卫生规划研究提出农村卫生人才岗位需求,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培养学校,考前学生与学校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定岗服务协议,实施定单定向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适宜卫生人才。定单定向为农村卫生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免缴学费和住宿费,所需经费由定向委托培养部门承担。

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其学费(助学贷款)由国家实行补偿(代偿)。

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考核和使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鼓励和政策倾斜,落实国家对长期在乡以下基层地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待遇倾斜政策。

(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和岗位设置方案配备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16万人次。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业。鼓励公立医院高中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制度。鼓励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经过全科医师培训转为社区全科医师。凡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制订优惠鼓励政策。(五)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应急等方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扩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吸引、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优化人员结构。争取3年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历构成应当符合以下标准:国家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75%以上;省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65%以上;市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50%以上;县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35%以上。妇幼保健人员编制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5%-80%。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要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有计划地吸收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对现在专业技术岗位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要妥善进行调整。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须掌握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从事婚前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助产技术、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六)加强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辖区人口数、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配备。研究落实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员从事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卫生监督人员执法资格管理,优化人员结构。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考核评议和稽查机制,不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推进卫生监督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与专业学位衔接的试点。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建立稳定的中医药人才培训机制。大力实施“三名三培”工程,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支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统筹加强农村、社区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开展县乡村中医药技术骨干培训,实施中医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按照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原则,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

(八)加强护理队伍和技能人才建设。

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护士准入制度,加强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医疗机构的护士人员配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研究拟订综合医院编制标准,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编制,切实保障护士待遇。

对卫生行业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卫生行业技能人才培养。

(九)加快建设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

研究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项目为依托,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医学创新队伍。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在国际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科学家,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机制。组建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高层次人才研修制度,资助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卫生人才,建设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大对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的支持,为回国人员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十)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

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卫生行业特点的管理人员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

积极推动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每5年参加一次3个月以上的管理岗位知识培训。卫生管理岗位培训证书应当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的重要依据。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高等学校要逐步完善卫生管理相关学科建设,实施卫生管理培训及学历教育。

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养、选拔、聘用、考核,努力建设一支岗位职责明晰、考核规范、责权一致的职业化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队伍。

三、以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医学人才培养

(十一)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发挥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基地作用。

完善医学教育协调工作机制,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科学合理制定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管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调控医学教育规模和结构;合理设置医学教育本科专业,推进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改革,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和临床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医学实践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医学教育院校相关信息和评估结果,做好医学教育与卫生执业准入的衔接。

根据卫生岗位需求,科学确定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合理设置专业,探索建立卫生职业教育的认证、认可制度。

(十二)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稳步发展。

进一步明确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完成院校教育毕业后,在符合要求的医院中接受规定年限的住院医师培训,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由培养单位按其临床能力安排参加相应阶段的住院医师培训,提高医生临床医疗水平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研究制定与住院医师培训相关的人事管理、资金筹措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医院及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住院医师培训创造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医学终身教育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卫生和教育资源、远程教育的技术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学继续教育活动。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将继续医学教育与卫生技术人员考核、聘用、晋升、执业再注册等人才管理制度相结合,不断提高卫生技术队伍素质。

四、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机制

(十三)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

严格卫生行业技术人员的准入。建立以工作业绩为核心,以品德、知识、能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评制度。强化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的考核,完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积极探索和改进卫生人才评价方法,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手段,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完善技能型人才职业标准。

研究建立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评价制度,培育、发展和规范卫生人才评价中介组织。

(十四)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转换用人机制,健全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卫生人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人才公平竞争和绩效评价机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科学考核、合同管理。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

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如无相应等级的空缺岗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五、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分配机制

(十五)完善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机制。

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对从事医学基础研究和重要公益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特殊津贴制度,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积极探索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形式。落实优秀人才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工资倾斜政策。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额安排,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的补助,按医改政府卫生投入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县级财政要保障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强化责任,加强经费统筹力度,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给予适当支持。

六、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市场体系,促进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

(十六)加强卫生人才市场建设。

加强卫生行业人才中介机构和信息化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卫生行业人才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卫生人才中介机构工作。

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规范卫生行业人才市场管理,组建全国卫生人才资源网络,加快卫生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的专业化、信息化建设。

(十七)促进卫生人才合理流动。

加强卫生人才库建设和用人信息网络建设,为个人择业和单位用人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促进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人才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代理、派遣、评价、培训、交流、存档等服务,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各类优秀卫生人才向西部地区和艰苦地区流动。

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机构间的人才流动渠道,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实现规范有序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

七、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人才建设工作需要,逐步加大对卫生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困难地区给予必要支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和引进。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和社会捐助,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卫生人才队伍培训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形成合力。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九)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区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保证人才建设投入,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各地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编制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加强与卫生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加强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卫生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研究提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第五篇:浅析如何加强公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浅析如何加强公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如果说党的组织机构是基层党支部的机体,那么党员则是机体上的细胞和行为主体。党员作为党组织的基础,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否健全、支部工作能否正常运行、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发挥。近年来,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广大党员民警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群众为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虽然大部分基层党员队伍总体来说是好的,战斗力强、表率作用明显,但也有少部分党员存在责任意识淡化、奉献意识淡化、艰苦奋斗意识淡化、党员意识淡化的现象。随着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的运行,部分党员的素质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强化党员队伍是基层党组织的重中之重,下面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当前公安队伍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从目前公安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看:

一是党建工作指导思想上有偏差。一些基层单位的行政领导甚至党组织负责人,思想深处总认为行政业务是硬任务,党建是软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把党组织工作放在从属地位,热衷于行政工作,根本不懂得党的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其工作内容和要求有不可替代性。

二是党建工作内容上有偏差。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往往局限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对党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认识比较模糊,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够。对党的工作与公安工作的差异认识不清,将本职工作同党的工作相混同,忽视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如在工作生活中保持党员先进性、宣传和带领群众、发挥党的政治影响力和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等等。有的基层单位组织生活缺乏严肃性和思想性,以单纯的娱乐活动代替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致使组织生活的质量难以保证;还有一些单位组织生活的次数偏少,影响了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交流、沟通与联系。

三是党建工作方法上有偏差。在公安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上依托行政组织并都与行政组织并行设置,因此许多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的工作时,不仅在内容上跟随行政工作,方法上也往往用行政管理的运作方式,缺乏党组织自已特有的工作机制和内在的工作逻辑,工作中一味地与行政运行机制相互借助、通融。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探索创新不够。有的单位组织生活的内容脱离实际,组织形式单

一、刻板,缺乏吸引力。有的党组织只按上级布置的内容开展活动,而结合本单位实际自主开展活动的能力较弱,组织生活的针对性不强。

四是党建工作功能上有偏差。一些基层党组织简单地认为党的全部工作就是保证完成公安工作任务,不能理直气壮地全面开展党建工作,不能从思想政治的高度对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教育引导,并担负起保证、监督基层单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在遇到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中的具体矛盾时,往往束手无策,基层党组织特有的政治功能难以发挥。

从党员素质状况来看:

一是责任意识淡化。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仅泸水县公安局党委就下设十一个基层党支部,177名党员),一些党员认为,自己只是党员队伍的一分子,起不了多大作用,个人好点差点不会影响党的全局。更认为自己作为普通党员更是无足轻重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感觉不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对党的工作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不干;对党组织的活动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意参加就不参加。

二是奉献意识淡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党员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出现了“滑坡”,思想政治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表现在:有的党员把无私奉献说成是“吃精神饭”,把甘愿吃亏说成是“干傻事”,把不谋私利说成是“没本事”,等等,使部分党员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上陷入矛盾困惑之中。

三是艰苦奋斗意识淡化。公安机关作为一支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队伍,可以说与地方联系较密切。因此,在地方经济冲击下,有一部分党员,染上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恶习。他们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消极的变化,放弃了自己曾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浪费挥霍。

四是党员意识淡化。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独特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广大党员独特的实践行为的产物。党员意识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角色意识、执政意识、共产主义信念、群众意识、服务意识、理论意识、党章意识等。但目前在我们基层组织生活中存在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无力,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甚至有的基层党组织处于半瘫痪姿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党建意识不强。少数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党建知识,存在模糊的党建意识,认为公安机关本身就在党的领导之下,形成了“公安工作本身就是党的工作”这样简单的定势思维。从而,对党组织工作认识不清、定位模糊,重视不够,有时往往只能靠“越位”,替代党组织工作。

(二)部分基层党组织制度化程度不高。有些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党员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将党组织正规化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工作部署上,既缺乏基本的制度,又不能很好地坚持和落实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也谈不上根据公安工作特点制订相应的新制度。所以,基层党组织依章治党的自我约束力,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以及长效机制就显得不足。

(三)部分基层党组织管理办法不足。目前,我局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正规化建设缺乏科学规范统一的考核标准和严格具体的考核办法,造成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考核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基层党组织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往往不作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做事凭经验,“跟着感觉走”,以不变应万变。工作中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后,拿不出办法和对策,总是寄希望于上级出主意、定措施,给基层当“向导”。

(四)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不够。少数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党务知识不熟悉,开展党务工作能力不强,存在“不会做、不愿做、不敢做”现象,导致在研究探讨一些重点工作或重大事项方面,党组织没有声音、无所作为,工作中缺少显示度,在群众中缺乏影响力。

(五)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不活。活动内容老化、工作方式陈旧是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些基层党组织仍习惯于按常规办事和办常规之事,活动内容往往局限于组织学习、组织发展和党员管理等一些传统性的工作,而在履行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职能方面表现欠佳。从而造成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不够健全。

(六)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在基层单位,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部分党员错误的认为,既然大家都是党员,先进性就难以发挥,党员也缺乏自豪感和光荣感。还有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党章意识淡薄,工作能力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些都直接消弱了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

三、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县级公安机关点多、线长、面广,人员相对分散,工作性质、体制机制等方面较为特殊。要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导向以及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上进一步凸显基层战斗实体和纪律部队的特性,这也是“四大考验”对党员队伍建设需要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应着重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要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在整个党建工作中所处地位、作用。基层党组织既是上级党组织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上级党组织在战略机遇期执政经验的创造者和执政成效的体现者和反馈者,同时又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二要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党建工作和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心都在基层、支撑也在基层。各项工作部署、措施的落实靠基层,公安工作的成效也主要体现在基层。但是,在党员人数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基层党组织经常及时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员干部进行必要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就会失去了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可以说,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决定了公安工作的效率,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就是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基础。

(二)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中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党建发展观,就是要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党建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它既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又是党的建设赖以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求基层党组织的一切工作都要始终围绕促进全体民警尤其是党员队伍的全面发展来谋划、来部署、来展开,并把促进党员队伍的全面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作为检验党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在统筹考虑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建设时,既要立足于当前,考虑目前队伍发展的需要,解决眼前急需解决问题,又要着眼于长远,谋取党员队伍发展持续后劲。

(三)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打造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当前,“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风气,已经在整个公安队伍乃至全社会蔚然成风,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学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基础性环节。要积极主动地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真正把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管理理论运用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来,提升活力,夯实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倡导创新意识,鼓励基层党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形势和时代的要求,将基层党组织活动向多样性、开放性、知识性和大视野转变,注重“虚”“实”结合,以“虚”促“实”,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办成“党员之家”,办成党员全面发展的大学校。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机制。实践证明,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全部党建工作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来抓,改变过去单纯依靠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个人素质来决定党建位置的现象。要依据党章规定及有关制度,从“第一责任人抓党建”的要求入手,着力构建各级领导干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机制,切实用规范性和约束性的措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责任落实到实处。同时,要把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政工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创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确保党的各级组织的先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只有保持党的各级组织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围绕党的组织创新来展开,在组织创新中增强活力,完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组织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水平。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这也是提高组织活力的核心。长期以来,各级对党建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抓得很紧,但又或多或少存在着与公安工作的特点、要求,广大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往往是一般性号召、原则性要求比较多,而对公安机关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党建工作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造成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不强,活力不够,党组织缺乏凝聚和动员全体党员力量和智慧的能力。因此,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就是要结合公安机关的特点,在提高诸如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的能力、组织领导的能力、结合实际抓落实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四、在发展、教育和管理党员方面要把好“四关”,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

(一)坚持把好“源头关”。要把提升党员综合素质的工作前移,放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源头上,要严格分析入党前工作表现、明确其入党动机以及对党的工作认知程度,按照推荐、评议、决定的程序推选热爱本职、能力较强、警民关系基础好、表率作用强的候选人,坚决杜绝关系党员或过得去就行的党员出现,确保其在入党前理论上入党、思想上入党、行动上入党,从而以纯洁党的队伍、提升党的战斗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坚持把好“教育关”。加强党员教育,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党员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贯穿与整个党员教育始终的一条主线。一是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党章、党纲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党性;二是在党员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党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正确认识党员肩负的使命和义务,从而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意识;三是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使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牢记职责使命。

(三)坚持把好“监督关”。加强党员监督工作,对于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党员思想认识,规范党员行为举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即依靠党的组织生活会或民主生活会。由于班子内部相互比较了解,工作彼此联系,因此要鼓励党员重视思想交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加强党外监督。各基层党支部可采取设立党员意见箱、党员民主测评等形式征求意见,党支部每月进行一次意见汇总,以掌握党员的动态;三是依靠支委纪检小组和党务公开监督小组进行监督。重点就党务工作开展情况、党群关系、民警意见进行调查监督。

(四)坚持把好“奖惩关”。严格、分明的奖惩措施对于制约党员不良行为、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是建立党员量化管理考核办法。具体可按积分制实施,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最终考核结构与党员的评优评先挂钩;二是按照程序严格批评教育。由于党员同志相互间基本上都是一个警种或一个部门的同志,因此基层党支部有时对犯错误的同志留有情面,从而使得不良风气不能及时制止。因此,对于不听招呼、表率作用差、负面影响坏的党员坚持从严处理,决不能心慈手软。如:对于有严重问题的正式党员考虑报上级党委给予处理,预备党党员考虑推迟转正或撤销预备资格,以达到警示作用。

下载加强基层卫生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基层卫生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漯河车站客运车间党支部万 柱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基层党支部如何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浅谈基层党支部如何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而党的基层支部则是把党员凝聚到各个组织机构中并组织起来,......

    学校卫生工作指导意见

    学校卫生工作指导意见 学校卫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们能不能健康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如果没......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和省、市、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办发〔2009〕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

    党员三联制度指导意见(汇编)

    为了进一步探索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委员、党代表和党员的积极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现结合我市实际,现就......

    「调研报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谋划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根据部领导批示同意的方案,我们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有关单......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迎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时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习总书记《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