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9:4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上半年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上半年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2016年上半年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 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动物及其产品的可追溯已成为各级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加强动物标识,建立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执行《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做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从而实现在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与溯源,所以有效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系对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2016年度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配备情况

为了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凭借“十二五”规划中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我市给开发区和度假区共配发移动智能识读器35台,防疫IC卡35张,目前,根据统计,我市共配发识读

器338台,其中由于年久损坏等原因报废96台,2016年拟新增识读器190台,向省里申请SIM卡152张,已拿到60张SIM卡,以满足信息上传需求。

(二)追溯信息上传情况 1、2016年上半年统计操作次数情况。全市合计16738次,同比增加72.36%。其中,德清县共操作6015次,比去年增加4893次;长兴县共操作4939次,同比减少1.57%;安吉县共操作2018次,同比增加3.12%;南浔区共操作3137次,比去年增加2252次;吴兴区操作525次,同比减少27.98%。2、2016年上半年统计操作头数情况。防疫信息上传率计算方法按照2015年牲畜出栏数据进行统计〔防疫信息上传率=第一季度实际操作头数/(2015年生猪出栏量*7)〕。

上半年全市合计952508头,同比增加285.86%,防疫信息上传率为12.73%。其中,德清县共操作550432头,比去年增加547788头,防疫信息上传率为19.77%;安吉县共操作78711头,同比增加4.67%,防疫信息上传率为11.18%;长兴县共操作129734头,同比增加11.39%,防疫信息上传率为12.54%;南浔区共操作165354头,比去年增加145007头,防疫信息上传率为8.977%;吴兴区操作为24923头,同比减少22.59%,防疫信息上传率为2.57%。

(三)生猪耳标佩戴率情况

生猪耳标佩戴率计算方法按照2015年牲畜存出栏数据进行统计(生猪耳标佩戴率=上半年耳标使用数/2015年生猪出栏量)。

上半年全市生猪耳标佩戴率为33.04%,同比上升11.59个百分点。其中,长兴县生猪耳标佩戴率为56.32%,同比上升3.27个百分点;吴兴区生猪耳标佩戴率为63.09%,同比上升30.16个百分点;安吉县生猪耳标佩戴率为59.45%,同比上升23.3个百分点;南浔区生猪耳标佩戴率为43.63%,同比上升10.31个百分点;德清县生猪耳标佩戴率为0.25%,同比下降3.13个百分点。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耳标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县区在根据耳标编码在网上进行查询时,只能查到耳标所属县,而不能直接查询到耳标领取人及耳标所属乡镇或养殖场(户),如果没有检疫证明和耳标发放记录,就很难查到动物的详细产地,耳标就失去了它的追溯作用。个别县区在网上查询标识信息时,存在防疫信息缺失或者不全的情况,如果没有纸质台账,就无法明确畜禽个体的相关信息。

(二)个别地区耳标佩戴率较低。

二维码耳标是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基本信息载体,由于动物间互相撕咬或者磨损,会造成耳标脱落,因此规模场为了避免麻烦,平时不戴耳标,在出场销售有需要 3

时佩戴耳标,或存在不戴标出栏情况,造成生猪耳标佩戴率低。有的县使用不是今年领用的耳标(以前的库存),造成佩戴率低,应引起重视。

(三)追溯信息上传率较低。

追溯信息上传是追溯体系建设中关键的步骤,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目前,各县区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有待提高。而导致追溯信息上传率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县区对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抓好这项工作;二是大规模场在配备识读器的情况下,没有按要求上传信息,少部分规模场由于没有识读器而无法上传;三是对于村动物防疫员,各地没有具体落实追溯信息上传的报酬,而且村级防疫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文化素质低,无法准确掌握操作程序,因此出现免疫后防疫信息未上传的现象;四是其他一些客观原因,比如SIM卡的损坏,网络不畅通等会造成信息无法上传。

三、下一步工作和措施

(一)两种方式,规范标识管理。各县区应当建立畜禽标识申领、签收、入库、发放、使用、回收、销毁、检查等台帐,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做好畜禽标识回收、销毁、监督等台帐。畜禽标识的申请、签收和发放同时使用网络和纸质材料两种方式。网络和纸质材料申购和签收的内容应一致,网络申请、签收和发放在 “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

完成,发放信息要准确到二次发放情况,具体到养猪场(户)单位名称。

(二)两种手段,加强追溯信息上传工作。各县区要督促畜禽养殖场、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使用畜禽标识时,应用识读器或者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网站上登记耳标号码,并在免疫后及时使用识读器或者通过“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网站补录免疫信息。

(三)以检促防,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各地要加强检疫监督执法,严禁未佩戴耳标的生猪上市,并对耳标进行信息识读,没有免疫信息不得开具检疫证,进一步强化耳标佩戴和信息上传工作,从而促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四)积极开展培训,提升软实力,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分别在去年12月18日和今年4月8日举办了两次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培训,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使用技术培训工作,确保防疫信息及时全部上传。定期通过各种形式对追溯体系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识读器的使用及信息的上传等工作。

第二篇: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平台方案

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平台方案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从畜禽养殖的喂养、免疫、监督、检疫、出栏交易、运输、屠宰,再到动物产品的检疫、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了监管和追溯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与追溯。

三、建设内容和工作方法

建设内容:建设省级指挥中心和检疫申报管理、检疫信息管理、证章票证管理、电子出证、监督执法信息管理、检查站管理、生物安全信息管理、跨省调运管理、官方兽医管理、风险评估、GPS定位、中央数据库及平台管理共12个系统。

工作方法:

1.规模场、屠宰厂全部配备电脑、网络等上传信息设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2.官方兽医和协助检疫的兽医专业人员全部配备信息采集器,实时上传检疫监督信息。

3.检查站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入过境车辆安装GPS定位设备。4.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2个申报点的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2个电子出证点,电子出证点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5.各市、县监督机构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配置液晶屏作为工作开展和展示窗口。

6.省级监督机构建设指挥中心,各市县监督机构由省所统一派发账户、密码,可登陆综合监管平台查看、下载、统计、分析数据、信息。

五、技术路线

(一)建设原则

项目在具体建设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易用性:本次建设的应用系统涵盖范围广,对应的用户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提高系统的易用性,提高用户使用效率,真正为最终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工具显得犹为重要。

安全性:系统安全性是系统运行的基础保障,系统安全包括系统安全性和业务操作安全性两大部分。系统安全性可通过系统架构、设备/系统软件选型、病毒防杀等措施来实现。业务操作安全性可通过操作权限(包括系统权限、数据权限和角色权限)的授权、分配和管理机制,数据库操作 的审计机制等措施来保证。

可靠性:系统稳定性是系统正常使用的基础保障,系统应选择成熟、稳定、先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中间件、移动专网安全通道等,采用高可用性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支持双机集群,在关键的应用随着业务的发展可利用集群技术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先进性:在保证方案可靠性和技术成熟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先进的构架方式,先进的系统平台,先进的应用软件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确保本系统起点高,技术领先,为各类业务功能的实现提供最 佳的技术平台支持。

灵活性:系统的使用及管理以简便、易于操作、方便实用为准则,采用基于Web方式管理系统,降低系统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灵活性,系统中各类格式、文件类型、单位信息、用户信息、数据字典、常用信息、工作流、群组、用户角色、字段、视图、检索条件、功能模块、用户界面等都可通过配臵完成,系统具备突出的灵活性特点。

模块化: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系统建设不仅要满足现在的要求,还应使系统保持好的可扩展性,有利于逐步升级,实现向未来技术平滑过渡。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可扩展性,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应注重业务逻辑的细化,采用模块化、组件化和开放性设计。提供应用系统扩展接口,支持浏览器开发功能,实现系统较强的可扩展性。

统一性:平台统一建设,模块化数据统一性接口,使得管理复杂度最大化降低,使得维护复杂度和维护费用降到最大化。

接口化:平台各系统间提供统一接口,使得系统利于系统性能扩展,利于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

可扩展性:平台以接口化和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在统一调用的基础上,使得总平台可以实现按需横向扩充和业务纵向延伸。

可视化:平台根据需求生成各种数据曲线、历史报表、GIS数据图、饼图、柱状图等,使得数据具有真观性、可视化。

(二)系统框架逻辑设计

考虑到功能架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以及IT技术的发展 现状和趋势,按照如下系统逻辑部署架构进行设计:

数据中心逻辑设计图展现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数据库/数据仓库服务器 业务数据库集群模式BI服务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BI应用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SAN存储NAS存储数据备份服务备份管理服务器磁带库备份系统服务网络监管服务器报表日志服务器入侵检测服务器漏洞扫描服务器非法外联服务器安全审计服务器网络支持服务器DNS服务器认证服务器目录服务器

数据中心承载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数据交换以及与子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的建设内容主要分为网络系统、主机和存储系统两部分。

(三)网络系统设计

包括中心局域网及对公网互联两项网络功能。局域网负载将整个系统的主机互联组成一个网络服务实体;对公网互联负责对系统外通信。该项目对外通信主要包括与各级网络数据中心互联、与移动终端互联。所有的互联通过公网(即INTERNET)实现。

GPRS无线网络服务网络服务/VPN终端设备省级网络数据中心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互联网区网管区核心区

如上图所示,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监管追溯平台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类 型:局域网络连接、与因特网连接。

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监管追溯平台数据中心局域网络分为互联网区、核心区、网管区三部分。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监管追溯平台数据中心与中央数据中心通过因特网连接;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各管理相对人通过终端设备访问因特网/GPRS网接入省级网络数据中心。为此,数据中心需要有宽带、安全、可靠的因特网接入能力。

六、该技术的优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该技术的优点:一是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基础材料,为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二是实现了信息的互通互享,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三是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增加了信息的价值;四是扩大了输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申报审批和检疫申报方式;五是能够快速准确甄别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专用章、检疫人员等信息;六是通过汇总、分析相关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该技术的特点:一是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及时收集由终端采集系统反馈的各项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数据分析。二是功能完备的系统平台。系统平台具有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不但能满足消费者的查询要求,还能实现各政府职能部门实时监管,并且提供的分析资料可为政府对农牧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权限用户的合理性。根据不同用户的性质,将用户权限进行合理区分,使多样性的系统功能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四是多方式的查询手段。系统平台能够通过互联网、短信、电话、自助查询终端等多种形式实现对追溯信息的 查询,并且所查到的追溯信息全面完整、具有实时性。

七、业务功能设计

(一)检疫申报管理系统

1.检疫申报处理流程。检疫申报处理主要是检疫人员在收到不同类型的检疫申报信息后的处理模式。检疫申报处理流程主要完成传真和电话、网上办事(网上申报)两个流程。

2.用户检疫申报流程。用户检疫申报流程主要完成检疫申报用户如何在网上完成自己的申报和对申报信息的管理查询等功能的处理。

3.检疫申报数据描述。检疫申报数据描述主要是对检疫申报单、检疫受理单、检疫处理通知单的数据进行说明。

4.申报数据管理。申报数据管理主要是对检疫申报上来的数据进行实时数据的查询、导出、统计、图表、错误信息处理、打印、数据备份、历史数据分析等软件功能。

(二)检疫信息管理系统。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的详细信息进行分级别统一管理。同时在屠宰检疫环节将产地检疫信息通过舍栏号关联起来,为溯源提供数据依据。

1.产地检疫。当养殖户、动物经销商等用户通过电话、传真、网上申报检疫后,检疫人员到现场进行检疫,无问题开具产地检疫(动物A证、动物B证)。如果是手工开具的检疫证,在到达单位后必须通过计算机将其开具的检疫证的信息实时上报到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果是用检疫证电子出证系统开具的检疫证,那么在联网的情况下系统将自动将所开具的检疫 证的信息上传到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中。无联网的情况下,可以把开具的检疫证的信息导出为EXECL文档,到有网络的地方上传到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中。

对于同一个开证检疫员,其相对要开证的养殖户或动物经销商在同一区域中相对是固定的。也就是一个检疫员要开证的用户相对比较固定。由于这个原因,在开检疫证时,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共享,减少输入数据的出差率,提供数据的输入效率。同时系统提供给同一检疫员同一用户或全部用户开证数据的统计功能。

2.屠宰检疫。当养殖户、动物经销商将动物运达屠宰厂时,驻厂检疫人员将对其产地检疫证进行检查。并将产地检疫证的信息和宰前舍栏信息登记到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中。屠宰厂对相关舍栏的动物进行屠宰后,经检疫申报后,检疫人员到现场进行检疫,无问题开具屠宰检疫(产品A证、产品B证)。如果是手工开具的检疫证,在到达单位后必须通过计算机将其开具的检疫证的信息实时上报到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果是用检疫证电子出证系统开具的检疫证,那么在联网的情况下系统将自动将所开具的检疫证的信息上传到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中。无联网的情况下,可以把开具的检疫证的信息导出为EXECL文档,到有网络的地方上传到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中。

对于同一个屠宰厂,其相对要开证的屠宰厂的动物产品经销商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检疫员要开证的用户相对比较固定。由于这个原因,在开检疫证时,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共享,减少输入数据的出差率,提供数据 的输入效率。同时系统提供给同一屠宰厂,同一用户,同一检疫员或全部用户开证数据的统计功能。

3.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关联(溯源)。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关联主要是将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的同一批次的信息进行联系。进而达到可以通过屠宰检疫开具的检疫证(产品A证、产品B证)信息,查询到产地检疫开具的检疫证(动物A证,动物B证)信息。最终达到可以通过产地检疫证上的动物耳标号,查询到这只动物的饲养、用药、免疫等相关信息。

4.全省分类动物或动物产品来源去向分析。全省分类动物或动物产品来源去向分析主要是通过检疫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的检疫证相关信息进行数据统计、查看、图表展示等软件功能。

5.各级行政区域进出动物或动物产品情况汇总。行政区域进出动物或动物产品情况汇总主要是提供给各级行政管理单位使用,为本行政级别下的动物或动物产品进出本区域的情况进行汇总。检疫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数据逐级上报模式进行数据上传。系统按照不同的行政管理级别,通过数据过滤将提供给不同行政级别用户不同的进出其管辖区域的动物或动物产品情况的汇总。并且可以将相关数据导出为EXCEL文档,打印等。为各级行政管理单位用户提供管理本行政辖区中的畜牧生产情况提供依据。

(三)证章票证管理系统

证章票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证章采购、证章申请、证章发放、证章回收、证章库存、证章情况汇总等管理功能。系统围绕检疫证章的购进、逐级发放、使用情况等的详细记录。通过这些功能对证章进行科学合理的管 理,提高证章票证的使用规范性。减少使用中的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四)电子出证系统

检疫电子出证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检疫出证系统参数管理功能:本功能主要提供系统中常用选择参数,系统运行参数等系统信息的维护、添加、修改、查询等功能。打印管理功能:本功能主要提供计算机套打的参数设置、修改等功能。同时可以对是否要打印状态进行设置。数据智能选取功能:本功能主要提供用户在使用系统进行数量录入时的快速信息选择之用。数据的EXCEL导出功能:提供数据的EXCEL文档导出。各种证明的计算机打印功能:根据参数和用户的输入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检疫证的套打功能。

(五)监督执法信息管理系统

监督执法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完成对监督对象进行备案,登记备案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对备案企业的监督检查的管理。同时对执法人员队伍进行管理。当发生案件时,监督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将详细登记相关执法文书。系统还可以提供对执法案件的统计查询等功能。

(六)检查站管理系统

检查站管理系统包括检查站信息管理系统和检查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检查站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检查站基本信息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日志管理等。

(七)生物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在屠宰厂、养殖场、批发市场等单位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在动物 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采取焚毁、掩埋、化制和高温等方式,对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作无害化处理并记录详细的数据。方便今后的数据统计分析。

(八)跨省调运管理系统

跨省调运管理系统主要是跨省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的申请和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通过跨省调运管理系统可以由用户通过系统直接提报“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经过审批后,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到审批的结果。然后到相关单位打印出相关表格。用户也可以直接在系统中提报“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经过审批后,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到审批结果。然后到相关单位打印出相关表格。最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

(九)官方兽医管理系统

系统对全省兽医按照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分类将其基础信息进行分级登记、分类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建立诊疗机构档案,对诊疗机构的动态信息进行管理。

(十)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汇总、分析后将数据套用在数据模式上,并根据模式提供的预警预报闸值间的设置信息进行信息提示给专家。同时兽医专家通过对现场或实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后,根据情况,通过系统发布相关的兽医预警预报信息。

(十一)GPS定位系统

GPS运输车辆管理系统由车载GPS终端设备(或单警个人GPS)、无线传输网络、GIS/GPS监控中心组成的GPS监控网络,成为车辆调度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对(单位)公司车辆的实时监控与调度。系统以GPS 卫星定位技术、GIS 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无缝集成GPRS 或CDMA 1X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满足工作中所涉及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车定位、监控、跟踪、报警、调度、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需要,实现由指挥中心与驾车司机的双向通信,在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可以实时监视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并可通过语音及文字消息的方式对车辆进行调度。

八、硬件建设

包含省级数据库建设和终端的数据采集设备(电脑和打印机)。其中省级数据库需要配备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终端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检疫申报点、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隔离场等XXX个基层数据采集点,XXX个示范定点屠宰场,XX个示范规模养殖场,XX个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电脑、打印机和视频监控设备。

第三篇:动物标识及疫病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动物防疫标识溯源系统项目以来,实现了与农业部及省、广安市网络化传输报送动物疫情及订购防疫标识的信息化管理,为**市兽医卫生监督、动物重大疫情监控、基层防疫人员管理和动物及其产品安全检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我市动物防疫标识(二维码耳标)情况简介如下:

一、项目概况

**市属全国无公害畜

产品基地和商品瘦肉型猪基地,为进一步促进全市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市积极向省、广安市业务主管部门争取立项,得到了各级特别是**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的大力支持,被确定为项目县之一。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7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万元。项目实施分3年时间完成(2006-2008年)。

二、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市的畜牧业以猪、蛋鸡、肉鸭、奶牛饲养为主,2006-2008年全市出栏肉猪82.03万头,家禽1007.04万只,山羊14.96万只、肉牛2.01头、肉兔216.82万只;肉类总产量89736吨、禽蛋产量12560吨、牛奶产量823 吨,同比分别增长8.53 %、9.45 %、1.99 %。实现牧业产值16.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7.2%;牧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16.7元,超目标任务19.2%(目标任务100元),占农民人均增收总额的58.2%;牧业实现财税收入1563万元。

三、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截止目前,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共计8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动物防疫项目专项资金70万元,**市财政项目配套资金10万元)。项目资金严格按照《**省发展和改革委、畜牧食品局关于下达2005年动物防疫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5]726号)文件精神,全部进入**市财政局专户储存,专人专帐管理,专款专用。2006-2008年,我市支付二维码溯源耳标、耳标识读器及打印机等有关费用70万元。

2、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在省、广安市项目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我市于2006年元月起,分三年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开展使用二维码耳标的试点工作。根据全市地理位置、生猪饲养量等情况,在全市13个镇(街道)中选取了双河、永兴、天池、庆华、溪口、观音溪等六个乡镇(街道)进行试点,利用我市与农业部和省、市相联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化管理生猪防疫工作,做到了防疫注射全过程均有详细的耳标、疫苗领取记录和牲畜防疫登记档案,为动物防疫追踪溯源和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我市又参加了省、广安市统一组织的动物防疫标识溯源系统建设项目培训工作,同时又开展了对乡镇基层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系统培训了识读器、打印机的使用、信息数据的录入等。截止2008年底,我市共培训识读器、打印机的使用、信息数据的录入等技术人员70人次,组织二维码耳标501270枚,发放使用了二维码耳标43万枚,耳标识读器50台,专用打印机20台,ic专用卡80张,有效保障了我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2008年,按照国务院“五不漏”的要求和上级对动物防疫实行的“五强制,两强化”的规定,开展全市动物预防免疫工作。全市共发放牲畜口蹄疫疫苗123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114万毫升,猪瘟疫苗137万毫升、耳标93万枚、发放禽流感疫苗1208万毫升、鸡新城疫760万毫升、禽流感鸡新城疫二联苗82万羽份;免疫注射生猪82.03万头、牛2.01万头、羊14.96万只、家禽1007.04万只,免疫密度和二维码耳标佩带率均为100%。

四、项目取得的成效

二维码耳标溯源系统的建设使我市动物防疫工作进入了信息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通过耳标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全市内动物疫病流行动态、流行规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和开展全市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有效杜绝了假冒耳标不法商贩扰乱防疫工作秩序的现象。为我市动物兽医卫生监督和动物防疫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有利于从源头上把好肉食品质量安全关。该项目通过三年的实施,生猪死亡率降低了1.49%,生猪减少死亡1.22万头,全市减少经济损失1525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我市试点情况来看,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小袋数量不足,公母牌数量不一;二是每小袋的数量均不相同,不利于基层兽医站的疫苗、耳标管理发放,建议尽可能将小袋调为100或120为宜;三是耳标外包装箱上的封签不能进行数据录入,不能直接用识读器扫描签收。进行耳标发放时,必须打开耳标箱及里面的包装袋;四是耳标小包装袋封口不严,致使耳标散落较多,影响耳标发放、使用与管理;五是耳标使用时,需录入耳标数据上传,在春秋集中免

疫高峰时,常常出现网络信号不好或进入不了溯源系统,致使难度增大,工作量成倍增加;六是识读器容易损坏,充电器和电池使用时间不长,目前我们已有四台识读器不能正常使用。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工作技术性强,日常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在产地、屠宰、市场等监控环节需配备较多相应的设施设备(如识读机、打

印机、电脑等),而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太局限,建议能继续加大投入,并适当扩大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增加人员编制,加强技术培训,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概述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概述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以畜禽标识(动物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为基础,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移动智能识读设备(计算机、手机等),在免疫注射、产地检疫、运输监督、屠宰检疫四大环节进行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计算机分析处理和移动智能识读设备查询、输出等一系列功能操作,从而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监管的动物防疫信息系统。该系统早已在国际上普遍运用,我国目前使用的动物免疫标识(免疫耳标、免疫证明、免疫档案)是它的低级系统或过渡系统,只要在此基础上信息化升级就可达到疫病可追溯体系要求。

一、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是政府动物防疫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2002年以来实施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对推动我国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作出了阶段性贡献,值得充分肯定。但由于动物免疫证明由饲养者保存、免疫档案由村动物防疫员或乡镇动物防疫组织保存,造成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能或不便共享动物防疫信息资源,使免疫与检疫工作不能紧密结合。推广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动物防疫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动物防疫信息资源共享,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查询动物免疫、检疫、监督工作 情况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从而提高政府动物防疫能力和防疫工作透明度,进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是落实《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重要措施。《畜牧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畜禽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都要求在发生动物疫情时,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在发现禁止销售的农产品时,要查明责任人。因此,无论是从动物防疫的角度还是从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都要求建立可追溯体系。农业部发布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对畜禽繁育、饲养、屠宰、加工、流通等环节涉及的有关标识和档案管理,也作了全面规定。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健康养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强调要“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策和实践。对动物疫病实施追溯是动物防疫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也是动物防疫工作者的一贯追求。由于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存在动物免疫证明、免疫档案填写、保存、使用不规范等难题,造成上下级以及同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之间不能或不便共享动物防疫信息资源,使免疫与检疫、监督工作脱节。为了从法律层面上解决这一问题,《畜 牧法》设定了畜禽标识管理制度,规定养殖场、养殖小区兴办者应当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检疫、免疫、消毒情况;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以及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畜禽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农业部根据《畜牧法》有关规定制定发布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对畜禽繁育、饲养、屠宰、加工、流通等环节涉及的有关标识和档案管理,作了全面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指出要“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农医发„2006‟8号)要求,从2007年3月1日起,不得继续对牲畜加施免疫耳标,应按规定加施该《通知》确定的牲畜耳标,两种标识在流通环节同等有效。从7月1日起,只允许佩戴牲畜耳标的牲畜进入流通环节,已佩戴免疫耳标的牲畜禁止进入流通环节。从2008年 1月1日起,所有牲畜均应按规定加施牲畜耳标,并凭此进入流通等环节。

二、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内容

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畜禽标识(农业部规定全国统一使用二维码牲畜耳标,以下简称牲畜耳标)是追溯体系建设的基本信息载体,牲畜耳标与免疫耳标相比,前者采用了二维码技术,除了用于标识牲畜个体身份以外,又提供了快速的信息采集方式。采用二维码技术的牲畜耳标建立了全国唯一的编码体系,可以满足对养殖档案长期保存的要求。牲畜耳标的核心部分是二维码和编码。二维码是采用加密技术的行业专用码,具有贮存、防伪等多种功能;编码由1位牲畜种类编码(猪、牛、羊分别为1、2、3)+6位县级区划编码+8位标识顺序流水号共计15位数字组成。农业部制定下发的《牲畜耳标技术规范》、《牲畜耳标生产系统技术规范》、《牲畜耳标管理规范》和《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管理规范》对牲畜耳标标准、申购、生产、供应、发放等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申请。县级牲畜耳标管理机构根据本辖区牲畜耳标的需求种类、数量制定订购计划,通过互联网申请计划所需牲畜耳标的种类和数量。

审核。市级牲畜耳标管理机构上网查看并对县级管理机构的申请任务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上级管理机构审批的参考意见。审批。省级牲畜耳标管理机构参考市级管理机构提交的审核意见对县级管理机构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批,审批时指定生产厂商。

生成。中央牲畜耳标管理机构定期查看申请和审批情况,核准符合生产标准的任务。如果核准通过,由系统生成牲畜耳标序列号码和二维码数据。如果核准未通过,则不能生成牲畜耳标序列号码和二维码数据。

下载。系统设定了牲畜耳标生产任务下载的权限和参数,使牲畜耳标生产厂商可以从中央服务器下载牲畜耳标数据。

生产。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统一招标订购,并将订购计划报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将本省的耳标订购计划通过耳标订购网报给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通过网络将耳标生产计划通知耳标生产企业。

供应。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供应,逐级发放。散养户由村级动物防疫员代领取耳标,规模饲养场由场方防疫员领取耳标。

贮存。牲畜耳标应贮存在通风、阴凉、干燥、无化学品及有毒物品等污染物的库房内。

使用。新出生牲畜,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牲畜耳标;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从国外引进的牲畜,在到达目的地10日内加施。首次在左耳中部加施,需要再次加 施的,在右耳中部加施。牲畜耳标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重新加施,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耳标编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时,应当查验牲畜耳标。没有加施牲畜耳标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牲畜经屠宰检疫合格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畜禽产品检疫标志中注明牲畜耳标编码。

回收。猪、牛、羊加施的牲畜耳标在屠宰环节由屠宰企业剪断收回,交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回收的耳标不得重复使用。

销毁。回收的耳标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组织销毁,并作好销毁记录。

检查。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牲畜饲养、出售、运输、屠宰环节牲畜耳标的监督检查。

记录。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做好牲畜耳标的订购、发放、使用等情况的登记工作。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做好牲畜耳标的回收、销毁等情况的登记工作。

动物生命周期各环节全程监管系统。在动物疫病追溯体系中,采用移动智能识读器作为信息采集终端,实时将动物饲养、产地检疫、运输监督、屠宰检疫四个环节的防疫、检疫和监督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中央数据库。

动物饲养。由防疫员为初生牲畜佩带耳标、进行免疫,扫描耳标二维码信息,录入免疫等信息,利用移动智能识读器将免疫信息存入IC卡中,通过网络将免疫信息上传到中央数据库。

产地检疫。由产地检疫员通过移动智能识读器扫描耳标二维 码,在线查询免疫情况。检疫合格的,通过移动智能识读器打印出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央数据库。

运输监督。由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人员使用移动智能识读器扫描牲畜耳标二维码或者电子检疫证上的二维码,可以查验证物是否相符以及鉴别电子检疫证的真伪,也可以通过在线查询。监督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央数据库。

屠宰检疫。由驻厂检疫员通过使用移动智能识读器扫描电子检疫合格证明上的二维码进行信息查验和宰前检疫工作。动物产品经检疫合格出厂前,开具电子检疫合格证明,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央数据库。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追溯体系中的屠宰环节,在同步检疫线上使用移动智能识读器读取牲畜耳标二维码信息,并进行从牲畜耳标编码向标准商品编码的转换和信息绑定工作。从动物胴体转移来的绑定信息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中央数据库。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者可以通过追溯体系提供的查询窗口(互联网、手机、移动智能识读器)查询牲畜从出生到屠宰,从饲养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实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

三、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牲畜耳标管理。对牲畜耳标的管理在前文第三部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内容”之“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 系统”中已经介绍,不再赘述。

制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根据《畜牧法》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畜牧业发展状况制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

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 符合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兴办者应当按照备案程序,到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畜禽养殖代码由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备案顺序统一编号,每个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只有一个养殖代码。畜禽养殖代码由6位县级行政区域代码和4位顺序号组成。畜禽养殖场的畜禽养殖代码,同时作为养殖档案编号。

畜禽养殖场及种畜个体养殖档案的建立。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检疫、免疫、消毒情况;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以及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饲养种畜要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种畜调运时应将个体养殖档案作为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前置条件之一,严格查验,同时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 地,并随同调运。

防疫档案的建立。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行政村、养殖场为单位分别建立畜禽养殖场、畜禽散养户(含小区)防疫档案。防疫档案由防疫员按要求如实填写,畜禽养殖场防疫档案的主要内容为:名称、地址、畜禽种类、数量、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畜禽养殖代码、畜禽标识顺序号、免疫人员以及用药记录等。畜禽散养户防疫档案的主要内容为:户主姓名、地址、畜禽种类、数量、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畜禽标识顺序号、免疫人员以及用药记录等。防疫档案由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统一制定制作。

三、畜禽标识信息化管理。

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按照《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管理规范》的要求,配置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系统所需的机房、硬件和软件,建立省、市、县三级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存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畜禽标识编码、养殖档案、系谱档案、防疫档案、检疫证章、移动监督、产品标识和追溯管理等数据信息。省级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全省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作为国家畜禽标识信息中心数据库的子数据库,并于中央数据库保持同步数据更新。

信息采集、录入、上传和更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数据采集、传输、查询、打印等要求,购置相应数量的移动智能识读器,配备、组织畜禽养殖相关信息的采集、录入、上传 和更新工作。

四、动物标识及疫病追溯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农业部和青海省已制定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追溯体系建设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并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为了保证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市、县畜牧部门也应当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定期报告、信息沟通、督促检查等制度,搞好宣传、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反有关动物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所规范的行为。

第五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全县建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522个村级兽医室;市、县、乡(镇)、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健全;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到100%,有效抗体合格率70%以上,检疫监管、监督执法工作有效开展,无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流行。

下载2016年上半年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上半年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调研汇报材料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为发展现代牧业,推进健康养殖,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工作效率,实现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

    关于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

    关于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平台项目建设情况(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去年X月,市人大常委会办......

    姚安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姚安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我县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杨培昌1 (云南省楚雄州畜牧兽医站,楚雄675000)动物防疫体系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动物防疫体系中最基层的机构,村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

    2011年度年动物防疫工作总结

    2011年度城东区动物防疫工作总结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

    年动物防疫工作总结(汇编)

    2008年潜川镇乡动物防疫工作总结 (2008年12月10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2008年秋季动物防疫工作的会议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市畜牧中心春秋两季动......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村级动物防疫员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无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中毒事件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村级防疫员的......

    加强我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加强我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