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审和管理评审的验证活动结果分析
XXX有限公司
验证活动结果分析
一、验证目的:
通过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以及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和评价等活动的进行,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综合验证分析
二、验证内容:
1.证实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和本组织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2.识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3.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4.建立信息,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
5.提供证据证明已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三、验证分析过程:
1.对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证实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动作的要求;
2.对危害分析结论、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证实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已将食品安全危害降至可接收的程度;
3.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的检查,保证设备能力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验证现有人力资源和培训活动有效性,确保体系的的运作。
四、验证情况:
1、在2012年7月6日~7日XXX有限公司进行了管理体系审核,发现了5项不合格;在2012年7月4日~ 5日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并实施内部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发现了2项不合格,均属于一般不符合项,对体系的运行未产生重大影响,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对这些不合格项进行整改,整改结果有效,符合标准要求;具
体情况如下:
生产车间:对生产流程的各工序能有效的控制,对生产过程的记录已收集并归档。但记录的填写还有不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强。
品管部:能较好的对成品进行检验、分析;并加强了对产成品、过程产品、设备、空气和工器具的监测,有效的控制了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同时在2012年其公司每个季度都将产品送去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进行检测,所有产品均合格;在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也已整改结束。同时能较好的做好文件的发放、登记工作,相关的外来文件也已收集。
行政部: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得到了有效的实施,能够满足生产的各项需求。
业务部:能按要求有效对合同进行评审,并做好顾客沟通工作。在客户的投诉的内部处理望能采取更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
采购部:能较好的做好生产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并按要求对新增供方进行评价。2、2012年 月 日对HACCP计划、操作性前提方案、前提方案进行了确认和评价,上述文件能对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控制措施有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以来未发现有不合格品和客户投诉情况。
3、对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工作,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通过对设备表面菌落总数的测定,未发现有超过规定要求的情况。
4、进行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操作工的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了对人员对食品危害控制的能力。
5、在2012年,公司对中基层管理干部进行了多次的培训,使公司中基层管理干部对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能胜任其岗位工作,对普通员工通过早会和入厂前的岗位培训,使他们能适合岗位要求;品管部在2011年12月进行了一次产品招回演练,效果良好,达到了演练的目的;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合格品的处置都是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处置,但在记录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公司各部
门间、公司和外部之间信息能得到有效的沟通,主要表现在:
①顾客的信息主要通过公司各区域的业务员和产品的标识进行交流;
②内部的信息主要通过每周的公司会议、部门间的沟通会议以及工作联络单进行沟通;
6、通过上述分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暂无改进或更新的需求,生产控制和产品检验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得到控制,提供证据证明已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有效。
五、验证结论:
通过以上验证分析,表明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基本符合ISO22000:2005的标准要求,不作变化。
XXX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小组:
2012年7月15日,
第二篇:验证结果分析报告
验证结果分析报告
编号:Q/ST-JL-JS-030
验证结果分析报告
一、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分析
2010年10月15日对操作性前提方案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控制适时、可操作监控频次合理,监控结果如下:
其中:水的微生物检测4次,合格率100%。公司醋、料酒管路、发酵罐、食醋罐、料酒罐清洗按工艺卫生制度清洗、杀菌,共检测微生物1次,合格率100%。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储存严格分开。对半成品微生物检测1635批次,成品食醋、料酒微检各两批次,合格率100%。玻璃瓶按工艺清洗、杀菌经检测后合格率100%。手的清洗消毒和厕所设备的维修与卫生保护按卫生制度及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没有因上述原因造成微生物危害;有毒化学物质按危险品管理制度标记、储存和使用,没有造成化学危害;员工按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患病人员调离工作岗位直至痊愈。半成品及成品库铁门封闭严密,库房采用粘鼠板、挡鼠板没有生物危害及寄生虫危害。由此可见,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实施适宜、有效、可操作。
二、HACCP计划的验证分析
通过HACCP验证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控制点制定准确、控制实施的关键限值科学合理,监控系统设置合理,可操作。监控方法适宜,监控频次合理可操作,监控记录齐全,监控人员按计划监控并签字,全部显著危害得到控制,达到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目的。
三、CCP验证分析
对CCP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CP制定适宜可操作,对各种危害控制到位。
(1)原料验收制定为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原料无公害基地的粮农进行培训和对基地农药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普查后与粮农集体签订合同以确定农药、重金属安全的收购区域,以保证进厂物料不得有虫蚀、病斑、结块、生芽、霉变等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原辅料的各种危害。
(2)酒精发酵为关键控制点,利用计算机监控温度并采用自动调温装置使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对固态酒精发酵过程,公司采用暖气和自然降温来保证气温的控制,体系运行以来,此关键控制点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3)醋酸发酵定为关键控制点,采用暖气和自然降温来保证气温的控制,每天对醋酸发酵的温度进行监控,保证了醋酸发酵能够正常运行。
(4)灭菌制定为关键控制点,灭菌温度不低于85℃,时间不少于
1.5h。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5)拣瓶制定为关键控制点,设立540Lux以上照度的白炽灯光和严格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进行拣瓶,并每天做好灯检记录,碎玻璃残留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综上所述,CCP的制定确实有效,使我公司的产品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均得到有效控制,关键限值确定合理。公司产品经山西省产检所,太原市产检所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四、现场工艺流程图的验证与事实相符。
审核:
验证:HACCP小组
验证目期:2010年10月15日
第三篇:内审和管理评审[范文]
内 审
1、内审准则
(1)审核准则定义: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2)内审准则包括:GB/T 19001-2008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审最根本的审
核原则;组织现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方针、目标、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质量计划等;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合同要求;行业惯例等。
2、内审的基本要求
(1)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2)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规定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3)内审员的选择和审核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
(4)策划、实施审核,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在内审程序中规定。
(5)受审核部门管理者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跟踪活动应对采取措施进行验证和报告。
3、内审的流程
内审流程一般包括:(1)准备阶段:
——选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 ——制定内审实施计划; ——编写内审检查表
(2)实施阶段
——举行首次会议
——审核实施阶段的文件评审 ——审核中的沟通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形成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报告 ——得出审核结论 ——召开末次会议
(3)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分发阶段(4)审核完成
(5)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展开:
(1)准备阶段:
——选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 由组织的管理者代表选定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对审核所有阶段的工作负责。审核组成员需是通过内审员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的人。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制定内审实施计划;
内审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时间、审核地点、使用的审核方法、审核组成员、具体的审核日程安排、审核计划批准人、日期等。——编写内审检查表
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审核内容、审核对象、审核方法。检查表可按过程、按部门进行检查,均要覆盖体系全部条款。
(2)实施阶段
——举行首次会议 A)首次会议是现场审核的开始,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B)首次会议的内容:介绍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领导及参会人员;审核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日程安排;审核方法、程序说明,包括抽样检查局限性;审核资源确认;确认陪同人员的提供和作用;公正性声明;保密承诺;问题协调澄清;受审核方领导讲话;组长宣布首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开始。C)可根据审核目的、范围的实际情况,简化首次会议。——审核实施阶段的文件评审 ——审核中的沟通
A)选择合适的沟通对象:为了获取有代表性的信息,审核期间应尽量与不同层次和职能的人员进行沟通,尤其是审核过程活动或任务的那些执行人员。B)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审核员应保持谦虚、礼貌、友善、平等的态度;询问和做记录的理由要加以解释;沟通结果应进行归纳并同被问询人员共同评审;应向被询问人员的参与和合作表示感谢。C)现场审核中应遵循客观性、独立性、系统性等原则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A)信息收集的方法:抽样;面谈;观察;查阅文件和记录;需要时,实际测量。B)
收集、验证信息的方式、渠道:与有关责任人面谈,了解情况;查阅、审查文件;检查记录;对现场活动、工作条件、环境的观察和核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报告和评价:顾客反馈、投诉等。
——形成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报告
不符合报告的内容:受审核部门、受审核过程、陪同人员;审核员、审核日期;不符合陈述、不符合准则条款判定、不符合性质判定。——得出审核结论
A)审核结论包括符合性审核发现,也包括不符合性审核发现。B)审核结论一般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满足要求的情况;删减的合理性,对体系的产品、过程范围界定(必要时);领导作用和全员质量意识;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及实现情况;资源配置的适宜性及满足要求的能力;产品实现过程的受控情况、产品质量情况等。——召开末次会议
A)末次会议内容:审核组长代表审核组对受审核方支持、配合表示感谢;重申审核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概况;指出评价受审核方体系运行成效、业绩;不符项说明;宣布审核结论;受审核方领导讲话;宣布会议结束,表示感谢。
(3)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分发阶段
A)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制,并对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B)审核报告的内容包括:受审核方基本情况;审核目的、范围、准则;审核起止日期;审核组成员;审核过程综述;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审核报告的分发清单;报告日期。
C)审核报告经批准后,按规定时限分发给相关部门及人员。(4)审核完成
A)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均已完成,分发了经批准的内审报告,审核即告完成。B)审核全过程所形成的记录要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保存。(5)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审核后续活动包括针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4、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1)内审员的职责分类:
A)维护体系,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B)编制内审计划、内审检查表、实施内审、形成内审报告,开具内审不符合项并验证整改效果。
(2)内审员的能力要求 审核能力:
A)具体工作能力:
从事审核准备工作的能力; 从事现场审核的能力; 编写审核报告的能力; 从事跟踪与监督的能力。B)基本能力:
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明断和决策、独立工作的能力、应变的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C)专业技能: 内审员应当能够:
——运用内审原则、程序和技术; ——对工作进行有效地策划和组织; ——按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内审; ——优先关注重要问题;
——通过有效地面谈、倾听、观察和对文件、记录和数据的评审来收集信息; ——理解内审中运用抽样技术的适宜性和后果; ——验证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
——确认内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以支持审核发现和结论; ——评定影响内审发现和结论可靠性的因素; ——使用工作文件记录内审活动; ——编制内审报告;
——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通过个人语言技能或通过翻译人员有效地沟通。管理体系:使内审员能理解内审范围并运用内审准则。包括:
——管理体系在不同组织中的应用;
——管理体系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的程序或其他做内审准则的管理体系文件; ——认识引用文件之间的区别及优先顺序; ——引用文件在不同内审情况下的应用;
——用于文件、数据和记录的授权、安全、发放、控制的信息系统和技术。组织状况:使审核员能够理解组织的运作情况。包括:
——组织的规模、结构、职能和关系; ——总体运营过程和相关术语; ——受内审方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法律法规:使内审员能了解并在适用于受审核方的这些要求的范围内开展工作。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
——国家的、区域的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合同条约和公约; ——国际条约和公约; ——组织遵守的其他要求。(3)内审员的审核技巧:
GB/T19001-2008内审员应掌握的几个审核技巧:
A)要善于提问。可将同一问题问不同人员,然后探讨答案不一致的原因。B)要善于倾听。注意认真听取回答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C)善于观察。要仔细观察现场环境、设备、产品和标记,查看有关记录。对现场发现要进行深入检查以确定审核证据。审核证据是指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或其他手段所获得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
D)要做好记录。内审员应确保审核证据的可追溯性,为此必须详细地记录,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实描述、凭证材料、涉及的文件、各种标识。
E)要善于联想和追溯。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必须善于比较,追溯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对同一问题的信息,从差别中判断体系运行状况,必须善于追踪记录与文件,记录与状况的符合情况,并作出结论。
F)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审核气氛。
管理评审
一、管理评审的作用和意义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评价和分析,以使体系能持续地持续适宜、充分、有效; 2.组织寻求改进机会的主要手段之一;
3.是策划、组织、变更、实施质量工作的重要活动; 4.实现全员参与管理承诺的机会之一;
5.帮助职能部门解决一些其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管理评审活动的流程
(一)管理评审准备
1.由行政人事部于每次管理评审两周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
2.《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评审目的、参加评审人员、评审时间、评审内容及评审输入的准备工作要求。
3.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管理评审计划》相关要求,准备的资料包括:本部门相关的环境绩效、职业健康绩效;本部门工作业绩;提供的资源满足需要的情况;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管理体系的改进情况;本部门相关的其他情况。4.行政人事部将各部门提供的资料汇总分析后,形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内容包括:近期内、外审的评审结果;顾客信息反馈;相关方关注的问题;工作业绩与存在的问题;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上次管理评审有关决定和措施的执行情况;可能影响管理体系变更的情况(如:法律法规的变化,组织机构或产品、活动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的适宜性及其实现情况。
5.由行政人事部于管评会议开始前适当时间发出会议通知,并做好会议准备。
(二)管理评审会议召开
1.总经理依据《管理评审计划》主持评审会议 2.内审组长汇报内审结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各自部门的相关工作及体系运行情况。
3.与会者共同讨论、评价评审内容,并给出改进建议。
4.总经理对评审内容及讨论情况作出结论,并对改进作出相关决定/措施。
5.行政人事部做好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同时负责会议的签到工作。
(三)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分发
1.会后,由行政人事部于1周内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至相关部门、人员。
2.《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管理评审的目的、时间、参加人员及评审内容;对一体化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综合评价;对方针、目标的评价及修改、调整决定;项目质量的改进;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或技术措施的改进;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管理评审所确定的改进措施、责任部门和完成日期。
(四)后续活动的实施
根据《管理评审报告》的要求,各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负责实施改进工作,行政人事部负责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评审
1.适宜性:指的是体系与组织所处客观情况的动态适宜过程,体系应具有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方针和目标。
2.充分性:指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织的全部质量活动应充分识别、适当展开表述、有效合理控制。
3.有效性:指体系能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并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第四篇:2012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
定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内审计划
为了更好的贯彻中心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客观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正常持续有效的运行,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从而达到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按照CNAS-GL 12:2007《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特制定2012年内审计划如下:
一、内部审核目的:评价本中心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内部审核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使用的法律法规等。
三、内部审核科室:最高管理层、办公室、检验科、监测科、样品收发室。
四、内部审核要素:
1.管理要素: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合同评审;申诉和投诉;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共11个要素,22条款。
2.技术要素: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抽样和样品处置;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共8个要素,53条款。
五、内审方式及时间:本中心采用集中式审核方式,计划定于2012年11月份进行。
六、审核组成员:
内审组长:由质量负责人指定
成员:本中心内审员
定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管理评审计划
为了评价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达到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中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和客户需求,制定2012管理评审计划。
一、管理评审依据:CNAS-GL1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管理评审指南》、《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二、管理评审目的:对中心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资源的配置、客户的申诉等作出正式的评价。
三、管理评审输入:
1.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适用性。
2.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督员的报告。
3.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4.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6.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结果。
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8.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
9.改进的建议。
10.质量控制活动。
11.资源及人员培训情况。
四、管理评审时间:计划定于2012年12月进行,具体时间由质管部门提前通知。
五、管理评审地点: 中心小会议室。
六、管理评审成员:中心主任、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内审组长及内审组成员、质量监督员和其他关键管理人员等。
第五篇:内审与管理评审
内审与管理评审
1、所谓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地里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内部审核(有时亦称第一方审核)是由组织自己或外聘专家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验证组织所建立的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和组织的管理手册及体系文件的要求,以及是否确实有效。内部审核也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3、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前的准备,是一种自查活动,为顺利通过第一方、第二方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能够通过内审,得到事先发现,并预先采取纠正措施;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管理者通过内审所反映的体系现状,对体系进行管理评审,提出改进要求,达到管理的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寻求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改进,使之建立一个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
4、内部审核主要准则:(1)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2)管理手册;(3)程序文件;
(4)管理过程所需的文件记录;(5)合同、标准等。
5、内部审核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不能笼统地说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比较理想的是组织每间隔6个月进行一次内部审核,每间隔12个月最少进行一次。
6、审核的策划:表现形式为审核方案和审核计划(比如何时审核,有谁来实施审核,是按照过程进行审核还是按照部门审核,审核多长时间,审核的内容等)。
7、审核计划的内容应包括:(1)审核目的;
(2)审核准则和引用文件;
(3)审核范围,包括确定受审核方的组织单元和职能单元及过程;
(4)现场审核活动的日期和地点;
(5)现场审核活动具体的时间安排,包括对首次会议、末次会议和审核组内部会议的安排;
(6)审核组成员和随行人员的作用、职责和工作分配;(7)为审核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
8、管理评审:为确定管理体系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9、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应大于12个月,最好是在每年的某一固定时间应进行一次例行的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最好与组织总结本的工作和安排下一的工作相结合。
评审的输出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报告)。
10、管理评审输出:
(1)体系有效性及过程有效性改进;(2)与顾客要求有关产品的改进;(3)资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