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02:1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

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中心小学 黎雄才

【内容提要】小学数学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现有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认真钻研教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及生动有趣的素材,能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然而,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导致了教学的“高耗低效”。如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现代学习方式呢?

一、小学数学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的基本要求 1.自主性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课堂教学中,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1 / 5 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本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

2.个性化要求:

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北师大博士章凯说:“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指出:个性化教学是“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努力达到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它是学习者个性特征与所学知识、行为方式、概念、学习环境、激励系统及习得性技能之间的一种合理匹配。”这种“合理匹配”实质上就是教学策略,是为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所采取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行为的整合与优化。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新课程,基于差异性,为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而进行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以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实践性和探索性要求: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并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提供实践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自身课堂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大串问题“严阵以待”,而学生的表现则是应者寥寥,启而不发;另一方面,教师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学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或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 2 / 5 解答,而学生却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当学生自学完相应内容后,能提问或敢于提问的同学始终都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同学无动于衷。在这样的气氛下,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

我们谁也无法否认,新课改进行到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取得了实质性的改进。但由于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水平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水平,当前我们许多老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师还走不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改至今多年,农村小学的教师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你改你的,我搞我的。普遍存在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与行为,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现象。课堂缺乏活力,严重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培养的策略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所选取的素材,要使得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要大胆抛开教材,能够从生活中获取教材要素。例如,对于统计内容的学习,可以选取文具、玩具、食物、水果、校园里的事物作为统计对象;对于概率内容的学习,可以把2支红小棒、6支白小棒放在一个口袋里,让学生预测摸出什么颜色的小棒可能性大。这样的设计,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活动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提供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如六一儿童节班里准备开庆祝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些?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

另外,天真爱幻想也是学生的天性,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也是他们乐于接受与愿意思考的内容,通过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研究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 5 数学教材本身就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生活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还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视野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沟通呢?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生活体验,体会感受到数学应用价值。

例如,把学生带到商店或超市,学生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了服务员用“天平”称水果,用到了课本上学到的“千克”重量单位,看到收银员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顾客手中商品的总价格,用到了“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教学百分数时,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百分数,如饮料标签上的各种物质含量百分比、我们身上穿的羊毛衫含羊毛量;走到公路上,看到川流不息的各种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为什么有的车跑得快,有的车跑得慢,是因为它们的“速度”不相同,这些不都是数学问题吗?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这种把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既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让数学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探讨生活实践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3.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学时,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之中。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有意思的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是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学重点是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我先让学生拿出小棒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操作,很快学会了组成和分解。然后组织小组交流,看看怎样才能分得又对又快。学生经过自我展示和讨论,很快得出按顺序分能分得又对又快。4 / 5 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继续分,还可以分几堆?最多可以分几堆?学生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各种分法,发现10以内的数还可以由多个部分组成。稚气的小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学生通过讨论实践,不断探索新知,进一步诱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这种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这样导致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当做学生获取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发展的晴空,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李含荣,党小超,马均。小学数学教学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 5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生

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就是创新思维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

二、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让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也势必会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和研究型人才。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沙河学区:曹海燕

[关键词] 观察 规律 评价方式

[摘要] 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小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小学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贵在教师组织、引导得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课前安排这样的情境:电脑演示“小鸡吃食”的动画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了左盘4只,右盘6只),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画面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想象和猜测的欲望。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6十4=10)。(2)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6-4=2)。(3)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10-4=6)。其中,提出第1、2、3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依次递减,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提出其它问题,共提问题6个,有两个错误。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新课。这个情境问题的创设不仅包含了与数学知识内容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背景。它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道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重组教材,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得出这样几组:(9,1)(8,2)(7,3)(6,4)(5,5)(1,9)(2,8)(3,7)(4,6)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

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的规律:

(1)前4组上下两行两数相同,只是变换了位置,因此只记其中一组就可以了。

(2)还有一个规律是,第一个数9、8、7、6、5„„依次减1,第二个数是1、2、3、4、5„„依次加1,也就是渗透了“数列”的知识。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优胜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总之,在自主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宗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尝试。

第四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

《新课程标准》在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贯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必须让学习的主体——学生成长起来,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丰富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更是学生展现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舞台。通过多年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比较有效的策略。

首先,要让课堂成为学习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

任何的学习方法都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而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方法、用方法的渗透和指导。综合性学习中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很多,听说读写思,抄画演议唱的学法整合,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时机和不同的功能,还要学习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的切入,丰富学习的材料、拓宽学习的范围、开掘学习的深度。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切实领会每一种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境和策略,就需要先教会学生认识方法、运用方法。

在学生学习《不懂就问》的时候,问起孙中山是什么人?这时候,就要适时引导,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自会找到问家人、找书籍、上网查等方法,这就是联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对学习内容认识的实施策略。在学习《妈妈》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穿插歌曲演唱、名诗补充、故事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材料可以让自己对妈妈的爱有更深更广的了解,这正是进行课程整合、开展跨领域学习的实施策略。在学习《青青的山》这一主题单元时,可以由《美丽的武夷山》引向祖国更多的名山大川,引导学生搜集中国的特色名山,可以制作宣传幻灯片、交流自己的旅游照片、制作名山手抄报等方式进行了解和交流,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这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其次,要让活动成为实践综合性学习的训练场。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指导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方法,应用于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可以说,结合学习的主题或者生活实际开展必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养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常规意识,学习选题、搜集资料、策划行动、组织活动、交流反馈等,能够通过比较自主的活动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北师大的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为组织形式的,许多单元和生活实际结合非常紧密,这都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良好契机。要结合主题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切入点,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展现形式。

以第四册语文教材为例,可以召开“好习惯交流会”、“妈妈的爱”演唱朗诵会、“我为春天添新绿”实践活动、“走遍青青的山”手抄报、“守信用”课本剧演出等活动,结合文本主题进行主题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在确立题目之后,要指导学生精心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同样以上面所述活动为例,学生说说自己的好习惯是什么,如何养成的;搜集关于妈妈的诗歌、歌曲等;植树的准备、实践、思考、习作;搜集山的资料,进行选择,绘画、摘抄,制作手抄报;分组准备课本剧的编排、表演等。

然后,涉及到具体的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准备。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涉及完整流程的安排,尤其是需要班级分工合作的活动,需要训练主持人和串词,需要展示同学的自主准备,需要活动的布置设计和最终的鼓励奖评,甚至包括邀请家长参与等,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准备,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就是在活动的具体组织中过程性资料收存,不论是文字性资料的汇总,还是图像化资料的记录,都是一项活动最终的显性成果。而对于活动中孩子们的成长收获这一隐性成果则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反馈,可以现场采访去倾听,可以事后叙述去感受,可以跟踪调查去反馈,要把握学习活动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了解每一次活动组织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最后,要让生活成为运用综合性学习的大舞台。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为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世界,把世界用语文的方式来展现,在学校、班级内

组织的任何活动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把学生的眼光和触角引向整个社会生活,懂得随时发现问题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去调查、去分析、去总结,能够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有更加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能够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现自己发现的世界。

例如,对于“清明节”祭扫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问题很多,渴望了解“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渴望知道英烈背后的故事,渴望亲自感受祭扫的庄严与肃穆,渴望了解更多文化的积淀。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可以调查关于清明的来历,积累关于清明的诗文,实际参与清明祭扫,记录自己的点滴感触,查阅关于清明的典籍资料,最后的汇报可以是英烈故事会、诗词品鉴会、英烈故事手抄报宣传、清明诗词背诵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升华了学生的情感积累,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这就是一个主题引发的多重收获。生活中,这样的主题素材比比皆是,我们要有一种语文学习的敏感,及时指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学习观察自然、热心参与社区活动,在记录生活美景、成长发现的同时,学习参与活动的组织、行动,尤其是用到语文知识的宣传版块,更是一个进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的绝佳机会。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生活,这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获得成功开始的时刻。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于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而且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要切实细致开展这一学习活动,就要把学习活动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掌握开张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直至最后成为一种常规化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生

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综上,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习动机和激发兴趣的“激活剂”。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谢新亮 秦素红 张珊珊(青州市职教中心;青州三中;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双语学校)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就是创新思维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

二、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让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也势必会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和研究型人才。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隆昌县胡家镇中心学校 陈恩学 (2005年4月16日)时下,不少教师抱怨:“当今小学生不好教,教不出成绩!”我深入到课堂细心观察、冷静思考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精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东新庄镇后毛庄小学朱宏丽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范文合集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周 斌 【摘要】数学教学的重要培养任务之一是训练思维,只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是形象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观察、选择、获取信息等能力。二是抽象思维的培养,也就是......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心得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好基础知识传授和......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合集5篇)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以学生的终身以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觉自主的去学习,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潘少军 (贵州六盘水钟山区老鹰山小学)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