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研究
《如何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小班化教育是以个别化教育为宗旨的先进教育形态,是实现小学教育优质化的重要举措,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点及努力方向。
“快乐体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如何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是当前小班化体育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惧进,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将“快乐体育”应用到小班化体育教学中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班化 教学 快乐体育 1.课题简介
实验单位:广东中山菊城小学 课题主持人:李涛 课题组长:张蓉
课题组成员:唐廷照、吴飞虎、石丽君
课题来源: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18”总课题组 研究周期:2002年6月-2003年6月 2.课题的界定
小班化: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
小班教育: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介于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之间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缩小了师生间人数的比例,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原先以教师为主的教育体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体制。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学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将教师的“乐教”,学生的“乐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之乐、练之乐、苦之乐、争之乐、玩之乐,以达到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主动锻炼身体;实现掌握知识,增强体质,全面发展之目的。而不是随心所欲、自行其是、追求单纯的快乐和心理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快乐体育就是“寓教于乐”,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3.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3.1.体育课现状分析
3.1.1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阴影时常闪现在我们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不是学生的,而是教师的表演舞台。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教学目标得到落实,教师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去讲解、示范等。并强求学生机械地模仿,枯燥练习。这种把学生当作教学客体的作法,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1.2把活的体育学科教成了死的学科。
曾几何时,体育课是那么的吸引学生,是那么地富有激情,是那么的生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可体育课在落伍。生动的体育却变成了枯燥的教条,学生原本想从坐了很久的教室里,到室外(体育课)活动一下、放松一下、张扬一下、玩一下、疯一下,但是无数次的失望,让他们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因为教师只是借助于地点的变化(从教室到操场),继续进行课堂学科的延伸,在蓝天白云下,企图用教室里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来“规范”学生的情绪与动作,来扼杀学生的天性。
3.1.3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缺乏创造性。
课堂教学模式化,本来对于传统的教学应当是辩证地扬弃,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走遍各地,你也许会发现,课是那样的雷同,教师的个性在教学中得不到张扬。许多教师停留于一般的“继承”,而忽视了对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教师都没有创造性的劳动,学生谈何创新。
3.1.4教学随意性大,计划与课堂实践脱节 我们的教学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给践踏的。长期以来,教师课堂教学与教学计划不相符合,计划定的是一套,而在课堂教学中上的又是另外一套。备课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上课又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因此,随意性大,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学与课堂实践严重脱节。体育课得不到学生的喜爱。
3.1.5其实,课堂上远远不止这些现象。封闭、僵化的课堂泯灭了孩子们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反思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改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3.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2.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3.2.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2.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上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2.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3.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
3.3.1快乐体育在我国产生于80年代,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
3.3.2快乐体育在形式上是以快乐地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本质含义是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体能教育等,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认识体育,接受体育,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3.3.3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3.4.小班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3.4.1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小学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是摆在教育界面前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重要课题。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来说,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着力推进“快乐体育”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探索学生在课堂中“享受体育”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
3.4.2在小班化教育中,由于学生人数少,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应向多样化、娱乐化、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去过渡。改变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达到“享受体育”的目的。4.课题研究的对象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一、二年级八个班,全体学生共235人,其中男生135人占57.4%、女生100人占42.6% 5.课题研究的方法 5.1.课堂实验法:
根据课堂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按照一定的课堂设计来实施计划。并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性格张扬的程度以及运动后的享受程度来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材料,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
5.2.调查法:
通过问卷、座谈、课内外师生交流以及建立学生“快乐体育”的发展的档案等方式来获取课堂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设计,积累课堂经验,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体育。6.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1.学生享受“快乐体育”的几种组织形式
6.2.创造一种“快乐体育”课堂结构模式,营造一种“快乐体育”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之乐、练之乐、苦之乐、争之乐、玩之乐
6.3.“快乐体育”后的学生心灵体验 6.4.建立学生“快乐体育”档案
6.5.跟踪学生“快乐体育”后在社会中的反响 7.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7.1.研究步骤
7.1.1准备与启动阶段(2002年5月--2002年9月)在“218”课题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承担了“如何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研究”课题。为保证课题研究效率,由学校校长张蓉任课题组组长,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分工,科学设计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7.1.2全面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3年9月)
根据课题方案,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分工,制定阶段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形式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群策群力、及时解决,按时进行阶段小结,撰写有关研究论文,提高研究效率。
7.1.3总结验收阶段(2003年6月--2003年9月)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和统计,总结课题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汇编课题研究论文集,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同行进行评议和指导。
7.2.实施途径
7.2.1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知道和建议。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而这种积极的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活动。所以说,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本条件。
7.2.2体育趣味教学法
体育趣味教学就是教师将教材内容与游戏方法二者有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以游戏形式进行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此种教法,学生兴趣高,积极性强,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学生弯道跑、复习跳短绳,则可以选择“跑圈接力”和“十字接力”两个游戏。将每一条短绳围成小圆圈,让学生逆时针绕过每一个小圆圈,利用“跑道接力”这个游戏向基本部分过度,然后学习弯道跑时以“十字接力”或“叫号接力”的形式在大圆形跑道上练习弯道跑。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弯道跑技术,同时教师加以点拨,给予评价,使学生明确动作要点,便于更好地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动作。
7.2.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小学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教师把课堂内容故事化、情节化,师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演练教学内容。例如“600米走跑交替”改成“学走长征路”、“障碍跑”改成“春游”、“沙包投准”改成“消灭害虫”、“攀爬”改成“抢救金丝猴”等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互动起来,进行不同的练习,以此来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7.2.4多媒体电化教学法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电教手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认知规律,培养活跃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上“100米跑”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世界大型比赛中100米跑的精彩片段,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应用技术把100米跑的运动轨迹用电脑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跑的技术,最后带学生到场地上练习,这样,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提高。
7.2.5整合教学
把课程进行整合是当前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整合教学是在单一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俗话说:艺体不分家。体、音、美的教学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体、音、美三个学科各自在教学中以己为主,同时,又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
例如:在上游戏“美化校园”一课时,可以准备一些美术拼图,让学生听音乐进行30米跑拼图接力赛,看哪一组拼得快、拼得好。也可以进行30米跑绘画接力赛,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完成跑的练习,在跑的练习中,完成绘画,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学生学习热情高,积极性强。
7.2.6合作教学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搭配成4到6人的异质合作小组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学习韵律操时,教师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组合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韵律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7.2.7引入民间体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特色的体育活动,再加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商人的涌入,一些国际学校和国际班逐步涌现,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趣味性极强的域外体育。教师若能抓住契机,在体育课中穿插一些民族体育或域外体育,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各地民族风情,开阔学生眼界,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去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8.成果分析
8.1.课题研究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
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通过自身努力,理论与实践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一年来承担市级以上公开课2节、示范课2节、研讨课2节、发表论文6篇。
8.2.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体育兴趣,主体参与意识显著增强。
通过实施快乐体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兴趣,体育课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与合作意识不断加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详见表1-6:
表1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调查结果
(答案人数比例)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最不喜欢
实验班 63% 31% 6% 0% 0% 对照班 46% 27% 16% 8% 3%
表2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结果
(答案人数比例)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最不喜欢
实验班 65% 28% 7% 0% 0% 对照班 60% 32% 8% 0% 0%
从表1、2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实验班通过实施快乐体育,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明显提高。对照班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太喜欢体育课,说明体育课的教法要改变。
表3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结果
(答案人数比例)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最不喜欢
实验班 63% 29% 8% 0% 0% 对照班 45% 22% 18% 12% 3%
表4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学生体育学习认真程度调查结果
(答案人数比例)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最不喜欢
实验班 16% 29% 6% 3% 1% 对照班 18% 22% 33% 21% 6%
表5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学生体育学习满意程度调查结果
(答案人数比例)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最不喜欢
实验班 60% 27% 10% 2% 0% 对照班 20% 28% 31% 14% 7% 从表3、4、5中统计的数据来看,说明学生对快乐体育感兴趣,教学和满意程度高,上课更认真。
表6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家庭体育意识调查结果
(答案人数比例)
内 容 类别 实验班 对照班 类别 实验班 对照班 类别 实验班 对照班 在家有必要
进行体育活动
有必要 91% 82% 无所谓 9% 16% 不要 0% 2%
在家和孩子
进行体育活动 经常 36% 19% 有时 38% 22% 从不 26% 59%
带孩子参加
社会体育活动 经常 21% 8% 有时 74% 78% 从不 5% 14%
孩子在家参加
体育活动情况 主动 82% 61% 被动 15% 24% 不参加 3% 15%
从表6统计的数据来看,实验班的学生在从事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从而得出“快乐体育”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有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8.3.课题研究带动了全校体育工作,提高了全校体育水平。在实验班的带动下,其他班级也加强了“快乐体育”,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学生体质普遍得到了提高;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民间体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运动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竞赛捷报频传,高奏凯歌。学校每年在体育节上举行游戏运动会、教工运动会、亲子运动会,起到了较高的社会效应,使我校的体育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9.结论与思考
9.1.经过一年多来的课题实验,我们在理论、模式以及课堂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得出以下结论:
9.1.1实施“快乐体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9.1.2“快乐体育”能够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9.1.3“快乐体育”是活动氛围与心灵感应的高度统一。9.1.4“快乐体育”有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9.1.5“快乐体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9.2.但我们在实践中深感以下五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9.2.1“快乐体育”教学中,兼顾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9.2.2“快乐体育”教学中,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适度指导之间平衡的研究。
9.2.3“快乐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理论模式与实践。9.2.4“快乐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9.2.5“快乐体育”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总之,着力推进“快乐体育”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探索学生在课堂中“享受体育”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将会更加努力,积极进取,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加强“快乐体育”教学,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真正让学生“享受体育”。
参考文献:
[1]张雪珍·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5 [2]王雁北·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N]·南京: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通讯·1998·3 [3]中国教育部制订· 体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李涛· 体育课堂现状分析与对策·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论文报告会·2002·8
2003年6月
第二篇: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如何有效实施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如何有效实
施
摘要:本文立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实践,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模式进行阐述,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体育教学主体地位措施
快乐体育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体育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笔者根据工作积累针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简单谈几点看法。体育论文
1.快乐体育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快乐体育的内涵首先是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其次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再有就是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快乐体育就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措施
2.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艺术及其相互联系的,它标志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2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共同目标,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力,而快乐体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享受运动,基于此,快乐体育提出学习目标不仅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吻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千里只为一次分享 我的泪水 你的喜悦
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的进度要自己决定,并给在现有的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产生学习的动机,在创新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享受运动的乐趣和能力。
2.3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几归纳技术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认识把握学习的全过程,理解以会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3.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3.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为你分享
3.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
3.3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上球类课时,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华君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2】洪小娟快乐体育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2年02期为你分享
第三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 生: 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 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 ;“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9] ;“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 ;“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 ;“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12] ;“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参考文献
[1]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2]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2):36-37 [3]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4]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168-169
[6]于 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7]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8]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9]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10] 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3-66
[11]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1-83
[12]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99-101 [13]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10-112
[14]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
“六环节”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
周营镇陶官小学
二零一五年五月
“六环节”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
小班化教学提出的5个百分百,即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关注度100%,学生的课堂参与率100%,作业完成率100%,目标达成率100%,个别辅导率100%。其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它的魅力在于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潜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绽放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精彩。真正做到教育的公平。就小班化教学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四个方面探索。
(一)“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课堂是小班化教学的主阵地,我校依托区“三为主、五环节”的区级教学模式,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积极打造学校的“六环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到2014年,参加全区十大课堂展评,学校的模式已基本成形,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握运用,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了彰显。“六环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六个环节具体为:
1.认定目标,独立自学(自主学习阶段)2.小组交流,互助落实(互助合作阶段)3.课堂讨论,质疑解疑(总结提升阶段)4.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阶段)5.当堂检测,达标过关(达标检测阶段)6.拓展延伸,反思升华(课后探究阶段)。
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各学科、各课型不同的小班化教学模式。第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让兴趣成为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就没有了负担,任何困难都会解决,兴趣,让学习成为好玩儿的事情。——让学生想学,具备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意识。
2.让预习成为习惯。目前的教学学生明显课前准备不足,要把作业减下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让学习成为有计划的事情。——让学生会学,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方法成为关键。课堂上我们要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规律、方法等,让学习成为有窍门的事情。——让学生善学,具备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4.让责任成为核心。学习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要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事情。——让学生坚持学,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毅力。
第二、要求教师在小班化教学课堂模式运作中落实五个百分之百 1.【自主学习探究质疑】
学生在教师提前预设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对文本的阅读,结合生活体验生成自己对问题的初步理解和看法。
2.【合作交流 研讨释疑】
学生初步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的定向互动交流,进一步得到印证和完善;自己未解决的问题通过交流寻求解决。
3.【展示质疑 生生互动】
学生通过板书、口述、画图、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通过补充、更正、评价的方式使学习的效果增值;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质疑在课堂生成新的问题和新的知识供大家交流探究。
4.【点拨提高 教师帮扶】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极限或学生认知水平极限情况下,对学生的小组学习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联系,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一个“面”的认识。
5.【强化记忆 突出重点】
教师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或已经了解了的重点句、篇、公式、结论等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强化记忆,加强知识的落实,为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做好铺垫。
6.【训练检测 反馈矫正】
教师通过小组内成员互测、异组对测、黑板板书、默写、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出现问题及时矫正,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恰当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建立学习型组织
我校把各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业水准、沟通能力、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
通过小组文化建设,例如,小组的名称,口号,小组约定等增强各小组的凝聚力。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给学生编码,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分层教学。
2.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依据课时教学目标,把目标转化为操作性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语言,以问题导航的形式呈现。辅助以自学指导,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3.采取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
自学、对学、组内学、组间学。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自学时学生记下疑惑,对学时交流解决,组学时形成共识,组间交流做到相互补充,对抗质疑。从而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透彻。
4.评价及时合理
发挥评价的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小班化教学教师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评价方法多元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三)分层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提出关注每一个学生,面对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学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分层教学。
1备课分层 2课堂教学分层 3课堂检测分层4作业布置分层
(四)课前准备策略
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解决基础性的问题,并把个人的疑惑记下来,以备课堂小组交流时,有目标的听讲。如语文:课前的预习,解决生字词,并做到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大体的概括文章的大意。对在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意思记下来。课堂中重点的听,如数学的图形课,课前自制图形、模型。在课堂中就能够从体验入手,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 二、四个方面建设:
1.校园环境的建设(硬件方面)——要进行小班化教育改革,学校的环境建设就不是只为了环境而建设,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我校对校园的绿化区、教室、办公室、走廊、文化墙的进行了重新的布置,彰显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温馨环境。
2、课堂教学的建设(软件方面)——建立“活跃、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建立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要求中,除了关注知识技能之外,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我们追
求充满情感的教学,让学生处于愉快、兴奋、饱满的情绪中,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绪背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3.人际关系的建设——小班化教育,十分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我们要求教师不断尝试互动教学、角色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策略,探究分组教学、个别指导、鼓励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探究实践中师生共同成长。
4.评价体系建设——改变以分数高低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状况的方法,重新设置教学评价体系,以“学习气氛是否活跃,双基是否落实,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作为新的教学评价。让教师在课堂上有个性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不再是学生成绩的竞技场,而是他们成长的温馨家园。一是对教师的评价。改变原来的期末、年终考核的做法,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考虑到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建立对教师组织学生交往合作方面的评估和个性化教学的评估方法。以此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改变原来只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评价较少的做法,确立全面、正确、客观的评价体系。建立对学生交往合作方面的评价方法,发挥个性方面的评价和学业成绩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相互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周营镇陶官小学 2015年5月27日
第五篇:谈“小班化”体育教学
谈“小班化”体育教学
塔集镇中心小学
徐蓉
谈到体育教学,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张威副主任说过这样一句话:“体育首先要让人感到身心愉快,但是简单把学校体育变成达标课,就丧失了其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就容易导致学生害怕上体育课。”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据调查了解的很多学校里,特别是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责任在我们体育教学传统,太格式化、太僵化。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当前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此推动下,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小班化”体育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一、“小班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为主体转向学生为主体。“小班化”体育教学,学生人数减少,学生在教学空间所占的分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资源,活动空间等的个体成倍增长。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人与物质世界接触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
二、“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四大优势 1.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通过多种形式的分组,自己的爱好和运动技术的水平由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内容、具体练习的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在六年级的“一根绳子带来的快乐”这节课上,我发给每位学生一根绳子,学生就问我:“老师,今天我们安排跳短绳吗?”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各小组讨论“怎样用一根绳子来上好这节体育课”。学生们小组讨论绳子的玩法,然后我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种进行示范(两组之间不能重复)。第一组学生将短绳结成长绳来玩;有集体跳,8字跳等;第二组学生选择将短绳当作一条蛇,一个学生握住绳子的一头边跑边晃动,其他学生想方设法去踩绳头;第三组则由很多学生布成一张平行的铁丝网,让一个学生在网下灵巧地钻过去,甚至匍匐前进;第四组则把绳子折成一个团,然后进行类似垒球的投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相互总结经验,共同学习提高。这堂课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互相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还有很多创新的想法。
2.有利于进行个别化、个性化的指导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分组教学法,学生少,分组教学不言而喻,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在以往的跳短绳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观察他们的熟悉程度,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组教学。第一组为熟练组,这一组的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双脚跳绳的动作要领,并能以此创新;第二组为基本熟练组,这一组学生双脚跳绳的动作基本掌握;第三组为学习组,这组学生手脚不协调,不能掌握双脚跳绳的动作。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可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熟练组的同学,除掌握双脚跳绳外,还应熟练掌握双脚交换跳绳的方法;基本熟练组的同学,除熟练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外,还应学会双脚交换跳绳的方法;学习组的学生,要求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因为小班化教学,学生少,所以在对三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后,就可以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进行轻松教学了。
3.有利于增强课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体育课需要一定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但是就一个学校来说,运动场地及器材总是有限的。“小班化”体育课堂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大大增加了练习密度,包括个体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次数,同样运动量也能上去,这会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更多的锻炼。就拿七年级的“踩高翘”这节课来讲吧。我校只有高翘25付,大班时学生最多两人一付,现在小班呢?就能达到每人一付。这样,学生练习次数多了,密度加大,对于该动作的学习起到了巩固性的作用,便于学生能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
4.有利于开展好室内体育教学
江南水乡,下雨也经常。“小班化”体育教学让体育课基本上不再受天气的影响,体育课的教学也更正常有序。记得去年9月,天下着滂沱大雨,我就带七年级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我先让他们把课桌椅排在教室靠墙的位置上,然后让学生在教室的中间站好,嘿,真像一个小操场。接着我出示了电脑课件——听声音做动作。学生在哗哗哗的水声中劈波斩浪,有自由泳的,有蛙泳的,甚至连“狗刨式”也用上了;学生听到“汪汪汪”的叫声,都学着狗的模样,在地上叫着,跳着;听到“哒哒哒”的枪声,有的开枪扫射,有的躲闪倒地„„这些在大班体育教学中都不可能实现。
三、“小班化”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关注自身成长 1.教师首先要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授之以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交际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增进友情;创建各种制度,逼着学生去锻炼能力、培养能力。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教好书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敬业爱岗。体育教师是很辛苦的,但是如果你喜欢这个学科,你就会觉得体育学科充满了挑战性,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充满了只有你自己才能感觉到的快乐。要教好体育课,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的。责任心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个别辅导督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跟上健康的步伐,教师要尽心尽责地教学辅导,总是会有收获的。有了责任心,就会有情感投入,对学生投入关爱的情感,犹如注入了催化剂,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锻炼,学生就会愉快地学习生活着。
3.教师要具有过硬的技能技术和丰富的知识面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的价值。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这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精确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学生从直观上模仿,从理论上消化吸收课的知识点。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与练习,完善自己教学的形与言。
4.教师要善于总结,注重教学反思
作为体育教师,课前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汗水渗透操场,辛苦的程度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攀比的,不能敷衍自己的劳动,要尊重自己的劳动,要善于总结得失,成功与失败之处要总结到位,写好教学反思,将经历提炼成经验,不要干了许多的工作,却留不下一点回忆,要学会赏识自己,记录自己经历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小班化”体育教学实施要求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强,见效快,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情感的功能,就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在“小班化”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容易交流认知,而且也容易交流情感;不仅容易交流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也容易交流师生人际间的情感。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与学生有着良好的关系。事实上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关心爱护他们,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意服从他的指挥,接受他的教育。而师生人际间的情感也会通过迁移功能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之说,便深刻提示了这一道理。而小班化师生情感交流更易将爱心融入。
2.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的乐趣
尽量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实物演习,利于理解,音乐渲染,强化气氛,把游戏引入课堂,活泼有趣,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知识,得到健康。
3.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理解学生的体会
让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乐趣,并积极进行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快感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班化”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教育资源的优化,缓解了大班教学中的许多矛盾。但是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前提基础,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加以改变,也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那30人的班级和60人的班级又有什么区别呢?那只是资源的浪费。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发挥出小班化体育教学的优势,是最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让爱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