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请让我来认识你》教学建议
请让我来认识你
本主题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愉快、积极地生活”的第1条: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第7条: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本主题通过自我介绍、做名片、送名片等活动,从不同的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同学,并主动让别人认识自己,体验交朋友的快乐。七目标是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一、教科书30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由两段提示文、两个情景对话组成。首先是提示文“你叫什么名字,最喜欢做什么”,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介绍。第二个提示文“说说你最可爱的地方,让大家认识你”,其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信地亮出自己的可爱之处,主动争取别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两段提示文相互配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爱好和可爱的地方大胆地介绍给新认识的同学。与之对应的情景对话展现的是一群快乐的孩子正兴致勃勃地交谈,气氛友好。“我叫丁文,特别爱唱歌。”“我叫王虹,妈妈叫我小兔子。”这给学生提供了自我介绍的示范和导向。
教学建议: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儿歌、童谣、故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示范自我介绍,引入认识朋友的教学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我介绍需要介绍哪些方面的内容,再让学生小组练习说一说;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不同的方式表现个人爱好,如进行现场表演唱歌、武术、绘画等。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两名女同学的表现,并说说自己可爱的地方。这里教师要用一些特别的方式,争取给朋友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教科书31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主要是一个制作名片的活动。与活动相配合的是两个情景对话:一个反映的是制作名片,另一个是送名片的范例,同时还附了学生的作品。
在第一个情景对话中,一个小组同学正兴高采烈地制作名片,他们互相交流着、分享着各自的成果。一名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树叶形名片,另一名同学介绍自己名片的内容。教科书设计这个情景对话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制作名片,因此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一些提示,如名片可以制作成什么形状,可以写上一些什么内容等。总之,这一情景对话告诉学生名片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第二个情景对话是同学互换名片。此图虽然没有对话,但是学生的动作就说明了他们在互换名片。学生作品展示的是一张学生制作的名片,从名片中可以看出作者很是花了一些功夫,可爱的小猫的脸、小星星,以及各种装饰,说明这位同学非常重视自己的名片。
教学建议: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制作自己的名片,课堂上小组交流后,用多种方法完善名片,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此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想要交往的心情。
教师可以根据互赠名片这一情景对话拓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他们互赠名片开心吗?赠名片时应该怎样做?还可以组织互赠名片活动,然后选两组同学表演,让大家来评一评他们噌名片的方式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哪些地方还需改进。此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互赠时要面带微笑,态度要大方、彬彬有礼。
三、教科书32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用了一段主题文,一个情景对话、一个小实践活动和一段提示文。
主题文“找一找小伙伴可爱的地方,我们会多一些快乐”直截了当提出本层次的内容要求,即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由衷地夸奖同学,并感受其中的快乐。
紧接着,教科书呈现了一组情景对话,两名同学正在高兴而真诚地谈论着同学的优点。“王波会打乒乓球。”“刘玉佳会折纸鹤了!”用范例提示学生如何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从中学会如何主动发现同学的优点。
示范之后,教科书紧接着呈现了一个活动,即引导学生以“我最想夸夸:”“她(他)最会:”的形式把最想夸的同学写下来,同时写下他(她)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夸同学的活动就得到了落实。
夸赞之后,是谈感想活动。教科书以提示文的形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被夸后的感想,引导学生体会被夸奖后的愉快心情,从而引导学生感激夸奖自己的同学,进而学会毫不吝啬地把更多夸奖送给同学,让同学也体验到被夸奖的美好心情。教学建议:教学中,教师要激起学生主动与同学做朋友的愿望,让学生喜欢同学,学会夸奖同学,并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自己也能认识更多的同学、朋友。
教师要提前了解班级内最受同学欢迎的小伙伴,让同学都来夸夸他(她),以此学会夸奖身边的同学,从而懂得和同学做朋友就要学会欣赏同学,由衷地夸奖同学,学习同学的优点
四、教科书33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设计了一个大的主图,图中有几组同学各自在互相夸赞。“我喜欢你写的字”等,他们的互相夸赞既真实又具体,同时充满了真诚。这些都是同学们要学习的。
与主题图相配合,教科书给出了一段主题文: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找到同学的优点,大方地赞美他。这段主题文明确地指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并且是否有勇气去赞美他。我们一般会认为有些人有优点和长处,而有些人看不出有什么优点和长处,甚至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这是错误的。“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没有美”的地方找到美,并且说出对他的赞美。下面的情景对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你的小辫子真好看,是你自己扎的吗?”可见,由此任何人都有值得夸奖的优点,问题在于我们看得到看不到。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赞美别人、夸奖别人可以进行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做的事情。这个例子也说明养成夸奖别人的好习惯,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能获得快乐。图中被赞美的女孩羞涩而陶醉的表情,就说明她是多么快乐!
教学建议: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邀上几个好朋友,互相夸夸朋友可爱的地方,体验夸朋友和被朋友夸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夸奖别人,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结交好朋友。建议教师在活动和游戏中能主动参与其中,和学生互动起来,做学习的参与者,做学生的好朋友,同时对学生给以及时而有利的指导。建议课堂上采取各种方式。如让同桌的同学互相夸一夸;让同学找一位不太熟悉的同学相互仔细观察,夸夸各自可爱的地方等等。学习本层次,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和长处,自然真诚的赞美他人。
五、教科书34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层次的目标是收获交朋友的快乐,其主要活动内容是制作好友卡。围绕这一活动,教科书呈现了两个提示文。
第一个提示文:你认识几个小朋友了?说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谁认识的朋友多。经过前面的活动,相信每位同学都会认识很多好朋友。此提示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交朋友的快乐,并把这满满的快乐保持下来。与提示文相配合的是一幅照片,展示的正是好朋友快乐地在一起的情境。此图使让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朋友多快乐多的道理,从而产生认识更多朋友的愿意。这一提示文也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接着就是本层次的主体活动——制作好友卡。总共制作两个好友卡。与第二个好友卡相比,第一个好友卡的制作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好朋友签上名字。但是签名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情感建立的过程,学生要主动找好朋友签名。签名的人越多,说明学生交到的好朋友越多。如果学生能主动去找更多的学生为自己签名,这个过程也成为锻炼学生勇于交往的过程。
第二个提示文:选一位你最熟悉的朋友,将他的资料记录下来。提示文提示学生做更加复杂的好友卡。要做好第二个好友卡,必须好好了解自己的好朋友,他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动物、喜欢上的课、最可爱的地方等,都要详细了解清楚。可以说制作好友卡的过程也是和好朋友加深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学建议: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比一比谁的朋友多”的活动。老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并鼓励学生把更多的同学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还可以用交友大转盘的游戏来让学生互动。此环节要充分拓展,不仅交流班内的朋友,班级外认识的朋友,也可以作交流。教师要采访好友较多的同学,让学生学习交友的秘诀。对于朋友较少的同学,教师更应适时引导鼓励他们,勇敢主动地展示自己。
建议在“做张好友卡,请他们签上名字”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好友卡,用自己富有创意的方式设计图案、选择材质以及填写内容等,以赢得好友的喜爱。
第二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请让我来认识你》教学设计
请让我来认识你
教学目标:
1.喜欢和同学交往,乐于交朋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消除羞怯、陌生感。3.通过多种活动展示自己可爱的地方,建立自信;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让别人认识自己,进而认识更多的同学,体验交朋友的快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教学(具)准备:
生:准备名片、好友卡。师:课件、好友资料卡。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制作充满个性的小名片,初步感知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主题,唤醒生活 1.游戏导课,引入话题。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师生伴着《找朋友》的音乐齐唱,教师与学生一起边唱边做敬礼、握手、再见动作,并重复几次。
游戏完成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师总结:和同学们一起游戏,我们感受到了快乐,想不想交到更多的新朋友呢?那首先要学会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请让我来认识你。(板书课题“请让我来认识你”)
(二)活动引领,体验生活 活动一 : 介绍我自己。
1.师:作为你们的大朋友,张老师也特别想让大家来认识认识我自己。那么你们想了解我什么呢?这么多小朋友想问啊,我都忙不过来了,干脆我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啊。
2.师结合课件介绍:大家好,我叫张静,今年34岁,我的家住在临沂市蒙阴县荣华园小区。平时我喜欢看书、听音乐、做运动,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练书法。瞧,这是老师的书法作品,我还获过好多奖呢。(课件介绍老师照片、作品等)
通过刚刚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姓名、年龄、住址、爱好、特长。老师结合学生回答,点击课件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
3.师:那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介绍介绍自己,让大家都来认识认识你呢?这样吧,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课件出示小组交流要求)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说,其余同学要认真倾听。
4.全班展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爱好、最可爱的地方。有特长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之上展示。
教师评价时注意重在鼓励,引导学生鼓起勇气主动介绍自己,可以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识他了吗? 你想对他说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让主动介绍自己的同学谈谈感受,体验到通过主动介绍自己、认识伙伴的快乐。
活动二:小小名片送给你。
1.师: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可以做张名片,送给身边的伙伴。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准备自己的名片了,完成了吗?
2.师: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名片,如果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及时补上。(生小组内交流完善名片)
3.师:老师发现,一张张充满个性的名片在孩子们的小巧手下已经做好了。指生展示自己的名片,并说说想送给谁?
师鼓励学生去送出自己的名片,师适时引导学生送名片和收名片时要注意的 礼仪。
师采访收到名片及送出名片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4.师:你想让哪些同学来认识你呢?让名片传递我们的友情,让名片见证我们的友情,赶快行动起来,送出你的名片吧。
教师鼓励学生要勇敢,要主动去寻找朋友。
生在音乐声中送卡片,并说说送完名片和收到名片的感受。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自我介绍和送名片活动,我们把自己最可爱的地方向同学们做了介绍,让大家对你有了充分的认识,你们都是最勇敢、最受同学欢迎的孩子。
活动三:夸夸我的小伙伴。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欢笑,在班级这个快乐的大家庭里,我们一天天熟悉起来。老师听说在咱们班有个特别可爱的孩子,她特别受欢迎,受大家喜欢,她就是——(教师提前在班内进行调查,了解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同学的情况,课件出示照片)
2.师:请这名同学站到大家面前来,让同学说说她有什么可爱的地方。生夸完后,师采访被夸奖同学的心情如何。
3.师:你还想夸夸谁?学生来夸夸自己的小伙伴,并请被夸同学说一下感受。
师总结:原来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当我们发现朋友的优点和长处时,要主动地夸奖他们,这样我们都会收获快乐。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四:我的好友多。
师:从入学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中,不仅让我们对周围同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很多同学还成了好朋友呢!1.让学生想想自己的好朋友都有谁?
2.让学生说说自己交到的朋友的名字,找找自己的好友,并请好朋友给自己的好友卡签上名字,看看谁的好友多。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轻声有序地来到好朋友的身边,请好朋友在好友卡上 签上名字,别忘了说声“谢谢”哟!)
3.师采访朋友多的同学:你的朋友可真多,看来呀,你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孩子。来,她的朋友在哪里?(请她的朋友起立)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她做朋友吗?(生说说理由)师总结:怪不得大家都愿意与你交朋友呢!老师真替你开心!
师继续采访好友多的同学:你的朋友也很多,你能谈谈交朋友的秘诀吗?生说自己平时是怎样与同学相处的。
师总结:原来你是个特别真诚,特别有爱心的孩子呀!
对于个别朋友比较少的同学,老师注意鼓励:你是个很可爱的孩子,如果能更勇敢一点,主动让大家认识你,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了。能做到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老师愿意和你交朋友,好吗?来,老师在你的好友卡上签上名字吧。相信勇敢的你会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的。
4.师:除了咱们班的同学,你还交到哪些朋友?怎么认识的?
生回答后,师进行总结:只要我们愿意与人交往,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呢!5.师:有这么多的好朋友你的心情如何?(生说说感受)师总结:是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朋友多,快乐多!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俗话说得好: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愿我们班的孩子们都能成为好朋友!课下,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好朋友的情况,完成好友资料卡,加深对朋友的了解。(课件出示好友资料卡)
第三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11《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让我自己来整理》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三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本课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整理习惯的缺失而编写,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培养自己整理物品的意识与习惯。本课重点是加强学生自我整理习惯的培养,学会自主、自律的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义。教师则要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
二:说设计:
刚刚进入小学不久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而且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于孩子们照顾的比较周到,所以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上课流程: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课前先设置猜谜语环节,通过趣味猜谜语的形式,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猜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感受与生活中常用物品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着,环节1,选用绘本故事《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教学,让学生置身于趣味情境中,容易引起共鸣:如果不学会整理房间,那么房间、生活都会乱作一团。再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有没有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样曾经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找不到时你是怎么做的?进而出示学生生活中整理情况的照片,让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和思考:整理物品时,哪些需要扔掉,哪些需要分类收纳,这一环节为下面有序整理方法的学习奠定了情感体验的基础。
环节2,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模拟操作”。借助小游戏“帮朵拉整理房间”,呈现儿童生活场景,并呈现对应各类生活物品,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师总结等引出“虚拟空间整理魔法”的要领,采用玩的方式但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活动方式引出本课重点:学习物归原位、有序整理、定时整理,从而提升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收到良好教育成效。
环节3,拓展延伸,“争当整理小超人”书包整理比赛。通过有趣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赛,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整理技能学以致用,不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很自然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2.学习整理的方法:物归原处、分类整理以及定时整理。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四:德育目标: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家人,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学习整理的方法:物归原处、分类整理以及定时整理。
2.难点: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六:教学准备: 1.课前家访,用照片记录学生在平时生活整理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上课时要聚焦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整理的技巧和方法。2.教学课件。
七:教学设计:
1.课前游戏:猜谜语(猜猜我是哪位“小伙伴”?)
2.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引起学生共鸣:要学会整理房间,生活才不会乱作一团。
3.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寻找日常生活里自己遭遇的与整理有关的小麻烦,交流辨析那些做法比较可取。4.引出课题:《11让我自己来整理》 5.小游戏“帮朵拉整理房间”:通过游戏呈现儿童生活场景,并呈现对应各类生活物品,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师总结等引出“虚拟空间整理魔法”的要领。
6.拓展延伸:比一比,争当整理小超人。学以致用,提升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我们班里故事多》教案
李志暖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从而产生对集体、对老师、对同学的热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做事情心中想着集体、想着他人,逐步养成团结同学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班集体,每个人的成长和班集体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和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通过学生的体验,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他们作为变化中的个体,在参与集体共同活动的时候,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而这些孩子们自己的故事,正是他们学习过集体生活,学会帮助他人、感激他人的一笔财富。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孩子正在逐渐成长,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已经开始萌芽,迫切希望能与小伙伴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在丰富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体现小主人的身份。
三、教学重点
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的帮助。
四、教学难点
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在帮助他人与感激他人中建立“我要关心他人”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绿叶”卡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班上故事多
1.谈话导入:经过一年的学习,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咱们班里一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在前不久[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咱们班进行了拔河比赛,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2.情境再现:[播放视频:拔河比赛]
3.提问:参加咱们班的拔河比赛,你的心情如何?
4.追问:在我们班里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让你特别感动?谁愿意把你们之间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
5.全班交流。
活动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介绍发生在班集体中的故事以及生活在班集体中的感受。可采取多种形式,如: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小记者采访等。
6.小结:有了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我们这个集体处处充满了温暖和快乐。(板书:互相帮助 互相关心 分享快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平日里班集体的生活,寻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快乐的故事。】
活动二 我们来种互助树
1.过渡:同学们讲了这么多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种棵互助树吧。
2.提问:你得到过谁的帮助?记得他的名字吗?
3.追问: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是什么心情?
4.动手操作:学生亲手做棵互助树。
活动提示:教师在黑板上贴一棵大树,给每位同学发几片绿叶,让学生把成长路上最想感谢的那个人的名字写在绿叶上,写写自己得到别人帮助时的心情,并表达对他人的感谢;把自己帮助过的人的名字写在背面,写一写自己帮助别人的感受。将写有名字的绿叶贴到树上。
5.小结:大家互相帮助,相互关心,老师也想对你们说声“谢谢!”
【设计意图: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的帮助。】
活动三 感谢卡献给你
1.过渡:我们班乐于助人的同学真不少,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张感谢卡,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吧!
2.[播放音频:感恩的心]
3.动手操作:学生在音乐中动手制作感谢卡。
活动提示:教师适时辅导学生画一画、写一写。卡的内容、形式可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发挥独创精神。
4.提问: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感谢卡,在送出时要对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说些什么呢?
5.学生交流之后将感谢卡送出。
6.小结:在新学期里,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使这棵互助树更加枝繁叶茂,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温馨。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和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板书设计
我们班里故事多
互相帮助
互相关心 分享快乐
第四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
理》教案
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经历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自己整理生活用品的多种方法。
行为与习惯:学生有表现自己整理物品的愿望,并能经常性的整理自己的物品,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整理物品的好处,认识整理物品的重要性,体会整理物品后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与日常用品。
活动难点:坚持整理,养成习惯。
教学准备:
书包、程表、多媒体、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整理”。
【设计意图】:开展比赛,激发兴趣;分析结果,导入题。初步认识自己整理的好处。
(一)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
2以竞赛形式导入新,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3记录学生完成1-项任务的时间,计个人。计小组。
学生活动
按要求做,参加竞赛。
(1)、从书包中取出《品德与生活》教材放在桌面中央。
(2)、从书包中取出文具盒放在桌面右上角。
(3)、从文具盒中取出铅笔。
(4)、打开本42页,把铅笔夹在42-43页码中。
()、安静端坐。
2比赛后最快、最慢的学生谈谈体会。
活动点评
注意学生活动细节:取出铅笔时是否将文具盒关好放回原处?
2堂小调查:你的书包是谁整理的?有谁是自己整理书包的?
二、读图明理,尝试“整理”。
【设计意图】:以图中人物的形象启发学生,从帮着做到学着做,在尝试中提高能力。
教师活动、42页图1-2的故事,激发学生整理书包的愿望。
2、组织整理书包比赛:有意识的按照今天的表选择待整理本文具,让学生进行整理,多出物品暂不放入书包。观察记录。
3、归纳:分类整理的方法。
学生活动、指名学生完成书包整理过程,注意观察先后顺序。
2、学着做:怎样整理书包?
3、复赛:的开始的比赛活动。再次体验:整理带来方便。
活动点评、注意听清活动要求。
2、整理书包时可以自己安排先后顺序,体现归类、整齐、方便。
三、指导践行:学会“整理”。
【设计意图】:练习运用整理方法,完成简单整理工作,并进行思维训练。
教师活动、:堂整理小练习。
2、指导完成44-4文练习。
3、教学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4、指导学生新编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学生活动
、完成堂练习:
①将物品“奶糖、袜子、水彩笔、饼干、手套、牛奶、文具盒、尺子、太阳帽”分类放入三个整理箱内。
②帮明明按照一日表整理书包。
③听题作判断。
2、填涂颜色:44-4页图,做到了在“○”涂上喜欢的颜色。没有做到的,努力做到。
3、学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4、编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整理离不开双手,以“会……会……”的句式自编儿歌,并配以动作表演。
活动点评、编儿歌注意以学生观察过和体验过的生活小事入手。
2、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理,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四、总结拓展:
目的“整理”。
第五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让我自己来》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2、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即五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
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进行整理的?
二、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整理魔法”;
1、借助多媒体,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包含客厅、卧;
2、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三、趣味制作——“家务分配器”;
1、家务分配器的妙用;继续读绘本;
2、勤劳的小手动起来:制作“家务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