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题库

时间:2019-05-13 02: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题库》。

第一篇:教育学题库

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是(D)

A.总务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教学工作

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B)A.完成智德美体和综合实践教育

B.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C,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D.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3、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使学生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从而使他们理解所学知识的原则是(C)

A.循序渐进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4、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B)

A.洛克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5、在(C)的四段教学法基础上,席勒和赖因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6、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A)

A.演示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7、下列属于孔子“学”的思想的是(D)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C)

A.实践活动

B.交往活动

C.认识活动

D.课堂活动

9、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这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称为“产婆术”,“产婆术”是(B)提出来的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10、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接受学习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D)A.练习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

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3、把教学看成是儿童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的能动的活动过程,它包括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这种教学方法叫“五步教学法”,或“问题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是(A)提出来的。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洛克

14、(B)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A.实验法

B.研究法

C.练习法

D.实习作业法

15、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6、下列不属于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的是(C)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C.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D.发扬教学民主

17、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1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D)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因材施教

C.巩固性

D,启发性

1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是由(A)提出的 A,朱熹

B.孔子

C.孟子

D.王守仁

20、“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D)教学原则 A.巩固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循序渐进

21、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2、(C)在运用实物教学和学生活动来形成学生的概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2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学思想是(A)A.教学重点在于学习过程

B.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C.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

D.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过程

24、最早的教学手段是(B)

A.说教

B.人自身的活动

C.说教

D.标本

2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D)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直观性

26、(C)最显著特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A.个别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27、(A)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与设施。

A.教学手段

B.教学策略

C.教学方式

D.教学模式

28、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D)A.谈话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29、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叫(B)A.分组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个别教学制

D.道尔顿制 30、今天,我国学校的教学以(C)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上课制

D.道尔顿制

31、下列不属于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的是(D)A.作业

B.参观

C.辅导

D.备课

32、下列不属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是(B)A.备课

B.预习

C.上课

D.课后教导

33、下列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的是(A)

A.便于因材施教

B.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C.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D.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的系统科学知识

34、教学工作的基础是(B)

A.上课

B.备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

3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实践活动

B.课堂活动

C.交往活动

D.认识活动

36、讲授法的明显不足在于(C)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

D.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37、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D)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38、下列课的类型,不属于按教学的任务划分的是(B)A.新授课

B.复习课

C.检查课

D.技能课

39、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

A.上好课

B.备好课

C.做好课后教导工作

D.做好教学评价 4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D)A.发展学生智力

B.培养学生品德

C.关注个性发展

D.传授知识技能

41、《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符合(C)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1、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B)

A.途径与目的B.部分与整体

C.过程与结果

D.现象与本质

42、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D)A.要恰当的选择直观手段

B.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C.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知

D.要充分运用三种直观教学的手段

43、下面哪项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发展性原则

44、我国在(A)就初步建立了教学考评制度。那时学校就规定了对教育、教学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评价。A.西周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45、下列不属于教学评价的原则的是(C)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指导性原则

4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D)A.孟子

B.朱熹

C.王守仁

D.孔子

4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福禄贝尔

4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教学中应重视(C)A.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B.知识的传授

C.发展学生的能力

D.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49、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B)

A.主要手段

B.辅助手段

C.内在手段

D.外在手段 5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51、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D)A.个别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52、通过出少量的论述题要求学生系统回答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属于(C)

A.客观性测验

B.问题情境测验

C.论文式测验

D.标准化测验

53、(D)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态度和课后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A.问卷

B.评价

C.讨论

D.交谈

5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A)A.测验

B.测量

C.考试

D.评价

5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是(B)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5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D)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5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58、(A)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课时计划

B.课题计划

C.教学方法

D.教学大纲

59、课时计划的基本部分是(B)

A.教学内容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D.课的类型 60、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D)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个别教学制

二、判断题

1、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主导作用(×)

2、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3、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4、教学中,教师指导或起主导作用是教师自愿的,不具有客观必然性。(×)

5、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6、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7、教学从来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8、教学与自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教育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10、在基础教育中,双基教育学是指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

11、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

12、王守仁讲“知行合一”,并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13、《学记》大约成书于战国晚期,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一篇教学论专著。(√)

14、苏格拉底提出了“产婆术”(√)

15、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模仿、理论、联系”三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思想。(√)

16、杜威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

17、赫尔巴特提出了“五段教学法”(×)

18、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法,认为不必只限于在教学、物理学科使用,其他学科也可以使用(√)

19、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相同(√)

20、由于教学活动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21、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是激发教学的内在动力(√)

22、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就是教学(√)

23、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24、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与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没有关系(×)

25、智力活动以非智力活动为内在动力,非智力活动又以智力活动为服务对象(√)

26、在现代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社会本位(×)

27、因材施教就是照顾个别同学的差异(×)

28、直观性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29、巩固性原则又可称为接受性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30、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1、“授人以渔”说明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传授(×)

32、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33、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4、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得知识的能力(√)

35、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36、课时计划就是教案(√)

37、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这里主要是指在教学方法一栏写的详或略(×)

38、一节课成败与否,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39、分组教学是个别教学的一种形式(×)

40、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41、设计教学过程实质上指的就是设计教案(×)

42、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上课的水平(×)

4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44、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45、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6、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47、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前可以不用写课时计划(×)

48、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49、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在学期开始前编制出来(√)

50、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测两个部分组成(×)

51、没有教学测量便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52、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手段(√)

53、交谈不属于调查法(×)

54、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55、教师的专业水平代表了他的教学质量(×)

56、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可以将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57、从教师教的方面分析,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和教学评价等构成了教学工作流程的基本环节(√)

58、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

59、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

60、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三、简答题

1、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主要有哪些?

2、目前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3、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4、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6、列举出教学史上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

7、班级上课制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8、简要说明教学的几种辅助组织形式。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0、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11、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1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14、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5、布置、批改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启发性原则及其实施。

2、论述发展智力与掌握知识辩证统一的关系

3、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按照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做到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请分析教师的这一做法遵循了哪些教学原则。

4、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难懂的知识,如概念、原理、规律等,教师通常是介绍知识背景,然后进行说明和论证,并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具、网络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是非真伪的辨别来获取知识。

请分析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的认识.6、结合实际,谈谈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

7、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五、材料分析题

1、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把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在现代教学中,要求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实物模像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分析材料中遵循了哪些教育原则。

2、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以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明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明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3、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总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六、设计题

自拟题目,设计一节(45分钟)的教案。建议从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入手。

第二篇:教育学题库9

现代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2.目前,教育理论界对教育起源的说法有()

A、神话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E、生活起源论F、生产起源论G、发展起源论

答案:ABCD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A、促进作用B、制约作用C、决定作用D、促进或延缓作用 答案:D

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D、斯宾塞的《教育论》

答案:B

5.现代教育目的的特点有()

A、宏观性B、预期性C、强制性D、时代性E、可预测性F、客观性 答案:ABCD

6.课程结构的特点有()

A、目的性B、稳定性C、层次性D、整体性E、客观性F、自主性

答案:ABCD

7.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认识D、道德感情 答案:C

8.现代课程评价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管理功能D、研究功能 答案:ABCD

9.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B、领导作用C、纽带和桥梁作用D、核心作用 答案:C

10.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儿童为中心D、课堂为中心E、从做中学

答案:ABCE

11.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杨贤江E、朱熹1

答案:ABCD

1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答案:C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揭示_____的一门社会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2.儿童从初生到青少年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即___________。

答案: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

3.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生物预成论、_____等,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____、奥地利心理学家_____、英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

答案:遗传决定论霍尔彪勒高尔顿

外铄论观点又称_____、外塑论或经验论等,其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_____、英国教育家_____、法国唯物主义教育家_____。

答案:环境决定论华生洛克爱尔维修

4.现代课程理论中的_____堪称最古老、影响范围最广。

答案: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5.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儿童中心课程论者_____和人本主义课程论者_____。

答案:杜威罗杰斯

6.社会中心课程论主张__________。

答案: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

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答案:教书育人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8.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答案:培根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答案: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目的。

2.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生活本位论

答案: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

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既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

3.全面发展的教育

答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它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各自独立的教育所组成。

4.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

答案:个体个性化,一般是指个体在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总所体现稳定的特征。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自身与社会的双向互动,逐步形成社会心理定向和社会心理模式,学会履行其社会角色,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并不断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

四、辨析题(判断对错,错的请说明理由)

1.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答案:错。教育目的着重是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的规定,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有约束力;而教育方针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是由政府或政党等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2.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答案:错。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他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他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认为由政治经济需要决定的教育目标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这类目的是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因而认为教育无目的是教育没有目的是错误的。

五、案例分析

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六、论述题

1.阐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几个共同特征。

答案:同处现代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虽然存在生产关系的差异,但社会的生产力具有相似性,在环境、资源、人口、粮食等共同问题上,存在许多共同利益与认识,其教育也表现出许多共同性:(1)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2)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3)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4)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5)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6)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7)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现代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3.简述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

答案:由高到低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规定和对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素质的规定。

第二层次为学校培养目标。

第三层次为课程目标。

各层次教育目的是总的教育目的的分解。上述各层次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教育目的功能的等级性。

4.你怎样理解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并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不适当地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宣扬“遗传决定论”,是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理论根据,是根本错误的。

在环境因素中,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只能是基础性的,起关键作用的是社会环境。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环境使人的发展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特别是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性质、水平与方向。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社会的精神

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环境因素对人影响的特点是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的环境决定论者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最终只会导致机械唯物论。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规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人就谈不上发展。但是,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第三篇:教育学前三章测试题库

教育学前三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一题一分,规定时间15分钟)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2.广义的教育包括()()()

3.教育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4.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5.第一个比较科学的教育起源说是()

6.教育的功能按照性质划分为()()

7.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形成的标志是()

8.前制度化教育形成的标志是()

9.近代教育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

10.我国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学制是()

11.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12.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13.西周后的教育特征是()

14.()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15.婆罗门教把人分为四等级分别是()

16.古代埃及的教育特征是()

17.古代埃及学校系统分别是哪四个()

18.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19.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特点是()

20.哪个国家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1.提出教育终身化的人物是()

2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谁的()

24.学记的地位()

25.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26.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是谁()

27.柏拉图的理想国将人分为三类人是()

28.首次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人是()

29.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问题的专著是()

30.首次提出教育学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

31.泛智教育是谁提出来的()

32.最早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人是()

33.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品是()

34.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人是()

35.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提出者是()

36.新三中心提出者是()

37.杜威的代表作品是()

38.最早将美育纳入教育体系的是()

39.小先生制是谁创造的()

40.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

41.人力资本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42.信息革命后普及了什么教育()

4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44.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称作()

45.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46.阶段性的教育启示()

47.不平衡性的教育启示()

48.互补性的教育启示()

49.个别差异性的教育启示()

50.关键期是谁提出来的()

51.口头语言关键期几岁()

52.形状,知觉关键期几岁()

53.思维与品德发展关键期几岁()

54.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起什么作用()

55.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起什么作用()

56.最近发展区谁提出来的()

57.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体身心发展起什么作用()

58.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59.少年期的特征是()

60.青年期的年龄阶段是()

二、简答题(每题十分,规定时间十分钟)

61.简述学生文化的五成因四特征

62.请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63.请简述古代教育的特征

64.请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篇:教育学题库,陕西师范大学

学校德育的原则:①客观真实性原则。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和方法。②整体系统性原则。在德育工作中要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品德问题,把学生的品德修养活动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认识和理解。③辩证发展性原则。要求研究者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品德问题。④正面教育性原则。研究活动需要尽可能的选那些有利于年青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问题。⑤知行一致原则。只有促进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即思维与行动的一致,才是有效的德育。⑥尊重平等原则。教师的角色定位:①教师应是一名引导者和设计者;②教师应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③教师应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第一,目标: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第二,内容: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实施: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评价: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一堂好课的标准:①教育理念:促进人上进。②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③教学活动:丰富多样。④教学素质:教学态度、方法、语言、板书、学科专业技能、教学组织、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等充满生命活力。⑤教学效果: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一,学校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学校富有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了在校学生的人身伤害事实;第二,学校的行为违法,学校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的违法与不作为的违法;第三,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侵害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前因后果的关系,即侵害行为是损害事实出现的原因,而损害事实也正是侵害行为产生的后果;第四,学校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就是指学校实施侵害行为时,对该行为的后果所采取的不合法认识,包括故意和过失。

教师的知识结构:①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②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只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③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①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③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⑤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生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不断履行现实要求的过程;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的反思;⑧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①学习:实现自我超越。一要确立现代化学习观,二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三要博学多才。②实践:改善心智模式。一要开展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二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能力;三要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③培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实现专业发展。一要加快角色转变;二要放快转型步伐。④合作:整体团体智慧。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就必须通过合作来发挥团体智慧。一要加强集体备课;二要加强互动研讨;三要加强课题合作。⑤研究:学会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掌握对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一要学会系统思考;二要学会教学探索;三要学会教学科研。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一,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是一种“目的-手段”凡是的教学理论研究;第二,以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为主,形成了“知识-道德”本为的目的观,“知识-接受”的教学过程观,学科本位的教学内容观和以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观第三,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1、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策略的结论。如此循环形成连续的反思过程,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即使演员,又是戏剧评论家,而且,反思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3、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形成习惯,并将反思的结果自觉的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职业的成熟度。

4、帮助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反思的作用还在于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获得,拥有和改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①确立校本教育宗旨。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独特的教育宗旨。②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课程行动研究协作队伍是关键。③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课程建设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制定也不例外。④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体现自身教育宗旨的教育环境。⑤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

如何挖掘课程内容:①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②确定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③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④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⑤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⑥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⑦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⑧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一,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首先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是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态度、价值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体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第三,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且改革的著力点还要放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中;第四,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制定有关政策实现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简述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与传统教学相比,当代教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与信息时代的学习社会相一致的7个方面:①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②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③提倡构建的知识学习④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活动⑤主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手段⑦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①评价的标准具有多元性;不同个体在七种智能方面拥有的量各不相同,七种智能的组合与操作方式更是各不相。②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在传统评价中,一些学生尽力在他们可能并不适合的学业领域中去适合评价要求,从而不能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而新课程的评价目的则在于通过识别每个学生优势智能领域,为其提供发展自我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③评价的来源应是学生的活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有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在问题情境和特色文化背景中,才能有某种智能的体现。④评价的核心是“全人观”;⑤评价的方式尽量采用档案袋和活动法。单靠纸笔测验是很难测试出孩子的多元智能的,而档案袋和活动法则能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记录和观察学生的表现。

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⑴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⑵淡化评价的奖惩功能。第一,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第二,可促使教师间的良性竞争。2.强化师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⑴教师不仅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更应成为教学评价的组织者与实施者;⑵教师参与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⑶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师或学校组织的教学评价活动;第二,学生能随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⑴能准确的评价教师的教学特色;⑵能准确的评价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情况。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①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教育改革,教师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摆脱“教书匠”的角色,成为一个研究者,才能主动的学习新思想,新课程和新方法。②教师成为研究者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③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线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有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而且能够有力推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最终促使学生的成长。

中学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第一,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在认知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第二,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提高自我激励水平,要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第三,引导学生自我监督,锻炼自我管理的意志品质,在意志品质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与环境保持平衡;第四,引导学生自我计划和检查,提高自律水平,在行为习惯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计划、自我实施、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调节,逐步提高其自律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①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互相渗透;④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⑥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①学校的产生本身便是文化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②学校教育活动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承担着传递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主渠道的任务;③现代学校教育不仅担负着普及文化的重任,还扮演着更新创新文化的角色。简述教师专业的特征①有较高水平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②经过较长的专业训练,包括所教学科的课堂实习③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爱学生④有较高自主权,组织教学,创设学习环境,有较强判断力以评价学生和自身⑤实行教师资格证书管理制度⑥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①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要素。②学生的概括水平。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③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学生接触的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并不意味着学习迁移就由此发生,只有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迁移作用。④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同等条件下每个人迁移的效果是有差异的,这和人的智力水平高低有关。⑤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建构主义思想对教育评价的启示:①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者应参与教学目标的提出与确立,要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②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③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构建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④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只是真正的理解。⑤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⑥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第一,诉讼方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第二,行政方式,包括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第三,仲裁和调节等方式,主要通过教育组织内部或机构以及其他民间渠道来实施法律救济。

评课的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安排,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态,学科专业技能,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

班集体的建设:①设计班集体建设环境。良好的班级体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高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班集体建设首先要设计和优化班级环境。②选拔和培养学生班干部。中学班主任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是联系教师的桥梁纽带,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中的作用常常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因此,班主任能否选拔和培养好学生干部只进而影响到班级工作的成效。③组织班级活动。活动是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遇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具备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关系和谐,有群体凝聚力重要前提,是做好班级建设工作的,而学生之间能够团结友爱,是形成班级的关键所在。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培养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互助之情。课堂教学模式:①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式旧讲→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提出要求→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③引导—发现教学模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④情境—陶冶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体验情境→总结转化。⑤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熟练掌握。

中小学教学任务:①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③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体力。

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①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②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③提倡建构的知识学习;④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活动;⑤主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⑦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原则: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坚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学性和教育性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③启发性原则: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开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坚持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④直观性原则:明确教学目的,讲求实际效果;慎加选择,注意典型性;正确的应用直观教具,增强直观教学的科学性。⑤循序渐进原则: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组织教学活动;技能训练也要循序渐进。⑥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立足全班,兼顾两头;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的关系。⑦巩固性原则:抓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重视和组织好复式教学。

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①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②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③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

怎样上好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①诉讼方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②行政方式,包括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③仲裁和调节等方式,主要通过教育组织内部或机构以及其他民间渠道来实施法律救济。

三维目标的含义: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的特点: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②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③教学过程的发展性④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教学评价的种类:①按基准实施评价,有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②按功能实施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③按表达实施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①发展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多样性原则;④多主体性原则;⑤客观性原则;⑥指导性原则。

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实施新课改:1)把握好新教材的内容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新课改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培养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要求”,新课改更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资源丰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注重知识的延伸②新课程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③新课程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2)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学的立足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3)教师素养的提高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还应具备综合知识的各种技能;同时新教材知识容量大大增加,也要求教师不断给自己“充电”,4)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在对教师和学生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①改革不单纯注重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把知识和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方面的进步都纳入评价范围②逐步把评价重点从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终结性的评价转移到日常学习、记录等过程性评价上。

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态势:①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 ②在章程政策上,进一步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③在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④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⑤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和课程创新取向;⑥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和专门化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以教学为主,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学制:是指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和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 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日志:是教师记录自己教学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自己的反思和阐释,是一种帮助教师很好的认识自己的方法。

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校本科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

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是以学习者小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

有效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或者说,有效学习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教学:是指在学校这个正规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主体间基于预成课程框架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教可因学而得益,学也因教而日进,“故曰:教学相长也。”设计: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安排和决策。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的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的、连贯的、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活动。整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或学科课程相对应的,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隐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获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校本课程:是按照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不同而划分的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课堂教学: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中,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双主体活动。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年及以上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的应用于另一情境。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教育法律救济:是指当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调节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学生伤害事故: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所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学校培养目标、各学科科目的性质和作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

教育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事件、情节等,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课程设计:是指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与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文本构成和课程类型等。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学校风格:是指影响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性,表现为学习者接受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对学习条件和环境需要、认知特征、个性意识倾向、神经生理类型等方面。学校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现代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学科。班级授课制: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习风格:是指影响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性,表现为学习者接受和加工信心的方式、对学习条件和环境的需要、认知特征、个性意识倾向、神经生理类型等方面。

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评价作用;4.激励作用。(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2.科学发展;3.大学内在逻辑。(7)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群体性(8)简述高校教师结构的改革对策。

1.尽快建立、推行完全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2.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和倾斜的经济优惠政策;3.改变搞笑“近亲繁殖”的问题。(9)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1.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是学生以掌握简介知识为主的过程;3.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10)简述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几个比例关系。

1.我国高校课程的三个层次: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跨学科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4.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5.大、中、小型课程(11)简述编写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1.具有明确目的性;2.具有前沿性;3.具有思想性;4.具有启迪性;5.具有教学适用性。(12)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2.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3.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4.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5.支持未成名者,重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13)简述高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

1.研究教育教学内容;2.研究教育教学规律;3.研究教育教学方法;4.研究教育教学技术;5.研究学生的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14)目前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系统从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1.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2.广播电视大学;3.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4.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部;5.其他;6.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制度。(15)高等教育学制的制定依据是什么?

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更为直接;受社会制度的制约更明显;适应受教育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要求更为复杂。(16)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是什么?

学术性;松散性;权力配置的不对称性;复杂性(17)简述大学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大学文化: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其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18)简述大学文化的精神表现。追求自由;崇尚科学;倡导民主。(19)大学文化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整体性文化;以高深学术为基础的高层次文化; 以学术自由为前提的创造性文化;以自制自律为特征的自主性文化。

三、论述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

2.高等教育具有队方面的社会职能,它对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等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试分析我国发展大众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度原则;2.规模效益原则;3.多元化筹资原则;4.终身教育原则。(3)试分析当代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要求。

1.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实施立体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从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来看,高等教育必须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根据我国的国情,培养立体交叉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4)分析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5)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

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

1.遗传因素;2.主观能动性及作用;3.社会环境及作用;4.实践活动及作用;5.教育及作用

(7)论述:你如何看待我国高校师生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的现状?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式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组织中噶生的关系。非正式关系:指学校正式组织外的,师生之间自然形成的关系。1.高校理想师生关系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2.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之间理解与沟通;重新审视教师权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8)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对某个教学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科学与思想相统一原则;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9)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备课的基本要求。1.备好教材;2.备好学生;3.备好教学方法。(10)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写好教案。

(1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上课的基本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语言生动。(1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科结构不合理;研究生导师队伍亟待加强;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1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对策。存在问题:行政化倾向明显;标准性评价模糊;工具性方式僵化。

对策:制定系统化的高校教学质量标准;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工作中心位置;有机结合学术权力与行政管理;建立常规性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下载教育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库

    《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是 A.《理想国》 B......

    教师考试教育学题库(大全五篇)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 2008-05-04 10:02 P.M. 名词: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

    教育学题库完整版(包含答案)

    教育学及答案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d ) 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二十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二十三) 名词: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

    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本站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影响人的身心发展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学校教育___。(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

    教育学(绿色本)预测题库

    名词解释 1. 2. 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标志。P77 环境决定论:所谓环境决定论是指,在对待环境与人的身心发展......

    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复习题库(教育学)

    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 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