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BL教学法与“中特研究课的融合
PBL教学法与“中特研究课的融合
摘要: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课程特点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习惯。PBL教学法与“中特”研究课融合,可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将PBL教学法运用到“中特”研究课的教学中,应做到:合理设置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确定研究型的教学目标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特”研究课;硕士研究生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S一0096―03
一、“中特”研究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教育部推动下,全国各地高校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中特”)课开设已经两年,新课程初步实现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课程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不可否认,目前硕士研究生“中特”研究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研究生对课程的认同度。
首先,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生群体成分的复杂性。本科生处于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他们的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十分有限。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群体年龄跨度大,他们中的很多人有过工作经历,生活阅历较为丰富,思想也更为成熟,他们具有更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趋同意识较淡,因此,硕士研究生对课程的接受过程,更多地表现为理性认同,很难接受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第二,部分硕士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有些研究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他们认为,与专业课相比,“中特”研究课与自己的学习、就业关系不直接,对于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没多大帮助,是抱着获得学分学位、评优评奖等功利因素来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部分硕士研究生对“中特”研究课的理论价值缺乏足够的认同。“中特”研究课的开设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代研究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一些同学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弊病、消极现象不满,认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能消除这些现象,只是空洞的说教,对这些理论的可信性产生怀疑,因此对“中特”研究课存在着抵触情绪。
其次,教学内容与现实结合度不够。在当代中国,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权力腐败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希望用科学的理论引导来化解迷惘与困惑。但是很多教师在授课时,更多偏重讲解理论体系,相对忽视教学重点内容与学生理论需求的结合,不能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反差,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教学目标部分偏离学生的培养要求。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而是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把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讨研究,来满足学生对理论的需求。但是,在“中特”研究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也必然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特”研究课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的可行性
PBL(Problem-BasedLea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PBL是指“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了解、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人类已有文明以及国家或学校的举办者所规定的内容的认知活动。”该模式的设立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的弊端,以问题为中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
PBL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以具体经验为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它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教学过程就是从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它依托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PBL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角色,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他们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PBL教学法运用到“中特”研究课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特有的优势,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问题”在“中特”研究课教学中占居突出的位置,这与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与其他学科相比,“中特”研究课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现实社会存在的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学生思想迷惘与困惑的源头。如果只让他们接受抽象的理论,而不去引导学生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源、忽视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学生很难产生政治认同感。而且从教材设置上看,为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特”研究课是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这同样意味着“问题”在“中特”研究课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PBL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可以避免空洞的政治说教、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研究性”学习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这与PBL教学法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相契合。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不同于本科生。他们具有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在本科生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有了系统的学习,在知识层面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较全面的理解,因此,硕士研究生“中特”研究课的教学目标不是“认知型”而是“研究型”。PBL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研究性的方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可以以对问题的思考引发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突出教学的研究性,这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三、PBL教学法在“中特”研究课教学中的运用
在“中特”研究课的教学中,可以汲取PBL教学模式的精华,强化问题意识,打破知识体系的界限,围绕专题教学的主题、设置与专题内容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把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作为主攻方向,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有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具体说,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1.合理设置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问题是PBL教学法的起点,也是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也正处于攻坚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客观存在,这些问题能否正确解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因此,教师必须树立问题意识,紧密结合复杂多样的社会现实,以现实问题为载体,把阐述理论与分析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问题的设置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问题的设置不能脱离理论体系,要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联系。教师应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难点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联系和解答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第二,问题的设置应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作为主攻方向,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设置的问题要“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不能为迎合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而降低理论课的思想性。
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理论的认识与研究是建立在对基本理论内容把握的基础上的,因而传统的以突出知识点的传授、掌握为特点的讲授法有其合理性。但应该看到,“中特”研究课是对本科阶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基本内容的集中概括,硕士研究生已经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就使传统的灌输式的讲授教学方法的优势打了折扣,而讲授法的单调乏味、忽略研究生思想特点的缺陷就凸显出来。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特”研究课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以PBL教学法所设计的问题为中心,将传统的讲授式与讨论式、辨析式、问答式、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问题的主导作用,增强师生互动,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变发挥教师的单方面积极性为发挥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
3确定研究型的教学目标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研究生是研究型人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因此,“中特”研究课课程的定位要顾及研究生必须独立思考进行研究的特性,在教学的基本理念上,应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注重培养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学目标。由于“中特”研究课与本科生的“概论”课程,在内容上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内容的讲授可能造成学习内容的重复雷同、缺乏重点,也往往难以顾及学生的理论需求。采用PBL教学法,适应研究生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特点,教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以对问题的思考引发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探索前沿领域,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上,深化讨论的问题,以满足学生对理论的需求、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马妍春]
第二篇:PBL教学法与微课设计
PBL教学法与微课设计
方秀莲
孙玉坤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福建 泉州
362700 摘要: 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PBL教学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探讨PBL教学法在微课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一、PBL教学法
(一)定义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又称为问题导向学习,具体实现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目的为任务,设置相应的问题或场景,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自主完成学习过程。
(二)基本要素
1.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一切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主轴来架构;
2.问题必须是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
3.教学活动注重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问题探究性学习;
5.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也是设计者、组织者; 6.学习结束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二、实施程序
(一)问题开端
作为微课的开端,问题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关心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比如,在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一章的内容时,整个第一章的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计算机术语,比如计算机个各个部件、各种部件的性能参数等。如果只是将这些内容以教师讲述的形式来展示,即使是以正常的课堂授课的形式,学生接受起来都会比较困难,何况是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如果在设计本部分内容的微课时,能够向学生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假如给你6000元人民币,根据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如何去组装一台台式电脑?要求考虑计算机的性价比和实用性,要有调查比较。然后再来讲述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学生为了能够组装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应该会更有兴趣去听下面老师讲述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去讨论、研究电脑组装的问题,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同时这也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在微课当中的作用。
(二)知识巩固
为了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基于新学习的知识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微课最后要求学生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作为本微课视频的作业或总结。可以用PPT的方式或其他调查报告的方式来汇报自己配置个人电脑的过程,并详细标明各部件的品牌、参数、日期价位和知识信息的获取途径和方式等。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差距。
(三)问题反思
为了提炼学生所学到的东西,他们要有意的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微课最后留出高阶问题让其思考,比如“如何将所购置的电脑连接组装?”“如何检测计算机的基本故障?如何安装计算机的系统和应用软件?”等。从而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进一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PBL理念指引下微课设计的建议
(一)知识点选择要契合双向需要
众所周知,微课的优势就是短小精悍,如何能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是每个微课的出发点和终点。利用PBL教学法来设计微课,知识点的选择既要注意其问题性,又要注意是否适合微课教学形式。如何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内容,是知识点选择的第一要义。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电脑的各部件功能、参数和组装的问题,word排版的问题,excel中报表设计、计算等问题,以及PPT的制作等都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设计。笔者通过自身的微课设计实践总结认为,知识点的选择不但应该具有代表性,更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时,难度要适中,贴合知识点内容。要是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或市场调研等方式就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问题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 问题和矛盾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可以从已有知识着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计算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的问题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同时微课的设计还要注意质疑问难的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
(三)问题“陷阱”应贯穿微课的问题解决过程
微课虽短,但同样讲究问题“陷阱”的设置,需要给教学留有余地。教师不能将知识内容完全呈现给学生,而应该懂得省略的艺术,一步步的为学生设置知识“陷阱”,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微课的趣味性。
(四)注重微课中的问题呈现方式
一个好的问题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认识问题。如果教师以语言、文字贯穿微课的始终,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或解构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出入。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动态的图形、图表或其他超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情境,将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情境的把握,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注:[本文系2015福建省教育厅省级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号JAS151166。] [参考文献] [1] 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2012(5)20-21.[2] SAMY AZER.问题导向学习(PBL)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3] 张利苹.中学数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4](美)Robert Delisle.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方秀莲,福建省石狮市石狮大道泉州海洋职业学院,***,386033045@qq.com 孙玉坤,福建省石狮市石狮大道泉州海洋职业学院,***,491844891@qq.com
第三篇:PBL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主要阐释了PBL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问题的激发、导向和讨论在PBL教学法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92-02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教育,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被中国的众多医科院校所接受和推广,但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却鲜有提之。实际上,PBL教学法特别适合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其课程性质和特点为PBL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基础。
一、PBL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PBL教学法符合“纲要”课的教学大纲。“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既是一门政治课,也是一门历史课。它通过介绍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讲授新中国如何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取得的伟大成果,帮助学生了解国史、了解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两了解”和“三选择”的教育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单靠教材的简单的文字表述就能达到的。PBL教学法的的引进,以“问题”为导向,而问题的提出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原有的观点;问题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纠正自己错误的观念,建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层次和渐进的思维过程,可以更有效地感染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感,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辩证的历史观。
(二)PBL教学法有效解决当前“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矛盾。当前大学阶段开设的“纲要”课在内容上与同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及中学阶段开设的历史课有重复之处。但是三门课之间又有不同侧重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侧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角度,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阶段的历史课侧重从纯历史的角度教给学生近现代历史的基本史实;而“纲要”课则侧重介绍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件历史任务,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这种侧重点决定了“纲要”课在内容上不像中学历史课涉及到那么多的具体史实,在体系上又不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那样的理论化。总而言之,“纲要”课既有概要的历史内容,同时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大背景。PBL教学法的引进,以问题为中心,摒弃了与中学历史课重复的那些史实问题,提炼出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历史大背景的问题,从而有效体现“纲要”课历史与政治的双重性质。
(三)P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教学低效性的问题。造成低效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不爱学,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纲要”课的现状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将“纲要”课的抽象历史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对“纲要”课的由接受型到自主型学习的转变,这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先进教育理念,能起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P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辩证思维能力。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和基础的方法,更能够在学习某些重点问题上击中要害,有助于学生在对已有重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提升对该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从简单地认为“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模式提升为“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历史辩证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纲要”课中“资本-帝国主义到底给中国带来什么”这一问题,学生常见的回答要么是“指路明灯”,要么是“万物之源”。引入PBL教学法后,通过问题提出――讨论――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能明白资本-帝国主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主观上却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与落后的总根源,在这种双重作用中,更主要的还是后者,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能力。
二、PBL教学法在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应用的可能性
(一)医学专业课中PBL教学法的实践为在“纲要”课中实行PBL教学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BL教学法最早就是应用于医学院校。我校医学的许多专业也都很早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PBL教学法的实践,学生初步适应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并初步形成了问题意识,这些为在“纲要”课中实行PBL教学法奠定了基础。
(二)我校“纲要”课之前开展的专题式教学模式改革为PBL教学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目前,我校“纲要”课正在开展的是专题式教学改革,即打破原有教材章节顺序,设立了十个专题,每个专题下设一个主题,这种专题法使得教学更有重点性和针对性。这避免了PBL教学法应用中问题设置的盲目性和空泛性,PBL教学法的问题是围绕各专题下的主题来确立的。
另外,PBL教学的应用也解决了专题教学无论从广度讲还是深度讲对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要求较高与我校目前学生历史知识比较薄弱的矛盾。PBL教学法一方面提前把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时间,可以弥补基础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把专题细化为若干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
(三)我校目前“纲要”课实行小班型上课的现状适合于开展PBL教学法。PBL教学法的问题解决主要靠课堂的讨论来完成。小班型上课人数少有利于分组和充分讨论。目前,我校的“纲要”课已基本实现小班型上课,每个班型约3-4个班级。这种情况相较于大班型来讲,是更适合于开展PBL教学法的。
三、PBL教学法在我校“纲要”课中实行的几点体会
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包括几个方面的环节,一是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形成课堂讨论的问题,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准备,然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指导,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概括起来,基本步骤是激发问题――确立问题――讨论――解决问题。PBL教学法在我校“纲要”课中是初次尝试,还不能完全地达到PBL教学法的四个完整步骤,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点重要的体会。
(一)问题的激发是PBL教学法实行的前提和基础。PBL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是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来开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际中,通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或者心里有问题,但不屑或羞于表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很多,如学生的基础差、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欠缺,甚至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都有可能造成上述情况的出现。这时需要教师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充分利用多样的媒体途径去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在的学生基本是90后,90后的青年一代的生活是离不开网络的,凡与网络有关的qq、微信、飞信、博客等,90后向来不排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同学生进行沟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历史人物为线索去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据调查,在对历史史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三者的关注度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度高于历史史实,而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度更远远高于历史事件。为什么学生对历史人物如此感兴趣?人物有血有肉,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其人格魅力和特点更易吸引学生。因此可以根据纲要课的特点去充分挖掘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特征,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问题的导向是PBL教学法实行的关键。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旦被激发,问题会接踵而至,纷繁众多。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被拿到课堂上讨论,众多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甄别和引导。对于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即伪问题,应及时摒弃;对于真问题,要区分哪类问题是符合教学目的确实值得讨论?哪类问题是反映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毛病?总体来说,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成长经历、知识背景及个性的不同,对本门课程关注的程度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独立的思考。教师是无法一一了解的。但就总体而言,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历史,对历史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真正的来龙去脉缺乏实质的认识。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第三章辛亥革命的教学中,在学生基本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基础上,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变化?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不结果的花?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
2.以“三个选择”为线索,符合“纲要”课的科学体系。前已论及,“纲要”课和中学的历史课以及“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和科学体系。它是以告诉大学生近代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为教学目标,因此所有问题的设立应该是围绕“三个选择”,自成一套体系。例如教材的第二、三章虽然讲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但它的内在规律是通过这些早期探索的失败来讲清中国人民为什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所以在这两个章节中提出的问题必须围绕探索失败的原因来进行。
(三)问题的讨论是PBL教学法实行的重要步骤。问题产生并确立后,最终要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个过程是通过积极讨论,通过对错误的观点的批判,通过对正确观点的阐释和发挥,来最终确立学生对问题的正确理解。讨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开放性。讨论本身是开放性的。要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偏激、有错误,也要允许他们表达出来。只是教师要给与适当的纠正。
2.有序性。虽说是开放式讨论,可是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教师事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讨论陷入盲目无序状态,最终冲淡甚至偏离主题。
3.鼓励性。对于参加讨论的同学一定给与充分的鼓励。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做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易于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直接地转化为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陈殿林.从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途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2]周双娥.征疑 设疑 议疑 解疑――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问题式教学法的思考[J].传承,2009(3).项目来源:辽宁医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PBL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四篇:《中医学导论》教学应用PBL教学法的研究探讨
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学导论》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张 虹 许兆亮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长春 130031)
【摘要】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国内很多院校已尝试在中医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中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是将PBL教学法用于《中医学导论》教学之中,并通过教学效果调查表,分析教学效果,为我校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PBL 中医学导论 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又称作“问题式教学方法”,经典实施方法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该方法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裨益[1]。
1.PBL教学法的应用情况
目前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PBL优点的体现,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及其思想的学校遍及世界各地,北美的医学院中,约有80%应用了此法,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新途径”教改在内的几乎所有重大的医学教育改革,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PBL的思想和做法。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实行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程度有多大?学生是否接受,实行该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四川大学的刘利平等人据此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方法的优点呈普遍的认同态度,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自身的角度来审视、分析,认为该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笔者亦认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科、内容的特点,有计划的融入PBL教学法,必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
2.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导论课中的应用
《中医学导论》隶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范畴,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主要讲授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学术体系和特点、哲学基础以及中医学模式、方法等内容,引导初学者对中医学具有总体宏观认识,是中医学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中医学各学科、各专业学习必须奠定的理论基础。
本门课程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中医方面课程,学生刚刚走出高中的学习生活方式,对大学的授课方式比较茫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但是这些学生也有一个优势,就是接受能力比较强,学生往往通过最初开设课程讲授的状况判断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的大概模式,并以此来决定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平淡。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2.1研究对象
(1)教学对象:选取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中医学专业共计67名学生。(2)教材选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的《中医学导论》。2.2研究方法
每次授课采取1/3时间运用PBL教学法,2/3时间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
PBL教学步骤:(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宜的问题,提前3天给学生布置任务;(2)教师根据学生的人数将其分成6组,每组9~10人,并设定小组长。(3)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汇总结论。(4)课堂讨论在各小组自学、思考、讨论后进行,每组选派代表发言。(5)每次讨论后由教师总结,围绕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出不足及改进意见。
3.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1)每次授课留1分钟时间填写学生发言调查表,从发言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8个方面进行评议。
(2)课程结束后,发放教学效果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本教学法对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4.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1)学生发言评价结果:发言同学大多数准备充分,对问题的理解较深入,归纳、概括、总结较好,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发言时精神饱满、积极性高,学生评价高。但是也有个别同学表现一般,主要是锻炼不足。
(2)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共发出调查表67份,全部回收。结果显示,学生对传统教学法与PBL相结合授课的教学方法非常认可,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均有很大帮助,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方法评价方面:100%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法和PBL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于教学最好,单纯的PBL教学法和单纯的传统教学法均不适宜。
在帮助学生自身能力提高方面:71.6~77.6%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教学方式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方面帮助很大;70.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运用网络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本课程教学的辐射力方面:71.6%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中医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帮助很大;47.8%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教学对促进人际关系帮助很大。
5.教学思考
(1)由于《中医学导论》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面较广,学时较少,需要教师系统全面的讲授。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应用传统课堂讲授方式,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单纯应用PBL教学法,很多问题学生难以解决,也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最后对本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而在教学中,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融入PBL教学法,可以融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锻炼了临场发挥所需的各项能力。
(2)对于本门课程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法与PBL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改革,目前处于尝试阶段,从教学过程和学生提出的建议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如提高PBL运用的核心——问题设计的质量;提高教师的辅助和向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言锻炼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适宜的评价方式等等。
总之,本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将会为我校中医学专业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奠定基础,为中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方式提供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凌雁.对问题式学习(PBL)的调查研究和思考.晋中学院学报.2006,12(6):108-110.[2]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5-96.
第五篇: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为引导者、自我指导学习以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种教学法已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1-3],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生理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另外,生理学的专业名词多、结构复杂,理论也较枯燥,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现象。本文以PBL教学法为尝试,对我校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生理学教学中分别开展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在某些方面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PBL 生理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24-02
生理学作为我校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它不仅专业名词多、结构复杂,同时理论也较枯躁,因此对于刚刚步入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学生年龄偏小,基础差,存在一定的厌学现象,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势在必行的,使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想学习,才能学进去。传统的教学模式LBL(Lecture-based learning)即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而PBL教学法是由1969年加拿大的Hamilton的Mcmaster大学卫生研究学院创立的。国内外很多医学院校先后都进行尝试,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4]。与传统教学法(LBL)相比,PBL教学具有自我学习性和创新性,它强调教学提出问题作为引导、把教学主体回归到学生、教师只是作为辅助教学而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启发诱导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教研室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对PBL和LBL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性探索[5-6],对比研究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一、实施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我校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11班和12班共计名1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SPSS20.0统计软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人。
2.方法
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法,即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标本等进行课堂讲授,教师为授课主体,学生以听课、记笔记为主,知识流向模式主要由教师向学生单向授课教学。
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其实施步骤包括:①提出问题:教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及知识结构,于1周前编写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或提出问题,作为学生课堂讨论提纲。②收集资料:学生按每8人划分为一学习小组,依照课堂讨论提纲认真阅读教材相应章节内容,同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知识载体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或文献,组内成员之间仔细思考并讨论提纲中的问题,做好记录。③解答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问题为蓝本进行讨论。各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阐述其对提纲中若干问题的看法,甚至展开辩论。④总结知识:学生讨论完毕,由教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
二、结果
1.考试对PBL组和LBL组进行理论考试,采用相同的考试方式(闭卷)及考试题目,考试试题由非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命题。结果见表1。将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优良率=(90分以上人数+80-89分人数)/每组人数,PBL组与LBL组优良率相比,PB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调查的项目结果见表2。
表2显示,PBL组和LBL组学生对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加强分析思维能力、培养团体互助意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通过对PBL教学法的教学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在很多方面明显优于LBL教学法,对于生理学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较强的推广作用。
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全程以“问题”为主线,学生接到问题后,为了得到解决答案,他们将主动去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汇总、整合,再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述,通过实施这样一种启发式、自学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过程的,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7]。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多是临床病例。教学过程中引入临床病例,建立起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拓展了生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学生产生所学即所需的感觉,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PBL教学法是以团队为主题的交互讨论式学习方法,?W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围绕同样一个问题进行开展的,这种具有开创性的自由自主学习环境,能不断培养他们之间的团队互助能力,也有利于将来工作中有效应对各种人际关系。
总体看来,P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方面,反应都是非常积极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种以理论知识为引导、以病例讨论相辅助、以问题鼓励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的确得到了师生的广泛支持。以上我们总结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随着PBL教学模式的普及和各位同仁不断地深入研究,医学教育发展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刘畅.浅谈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248-249
[2]李开明.生理学教学中实行PBL教学的可行性调查与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08):183
[3]陈静,李树清,张颖,李飞.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蒋柳鸾,蒋晓艳.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05):66-67
[5]黄小平,邓冰湘,曾辉,唐标,严暄暄.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7):53-54
[6]周丹.P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华夏医学,2007(05):1076-1077
[7]董斌.生理学中基于问题学习模式及其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