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

时间:2019-05-13 02:4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

第一篇: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

第12课 端午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2、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地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用纸折叠造型;纸盒、纸板、竹片组合等综合造型;碎花布、彩色线缝制造型。

3、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像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身边易得材料以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创造性的节目表演和游戏;用纸折叠造型做一些彩棕;纸盒、纸板、竹片等综合材料做大龙舟;碎花布、彩色线缝制一些香袋等。教学难点:

a.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究和继承。b.设计制造出有意义、有创造性的节日用品。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悬钟植像;挂艾叶莒蒲;赛龙舟;饮雄黄酒;吃棕子;佩香袋等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资料(实物、图片或课件)。

学生:学生自己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咙夺目的彩色纸棕子、布香袋(有十二生肖造型、有“五毒”、还有卡通造型),还有课件里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青蛇传”片段)、悬钟植像;把学生带人端午节,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a、端午节识纪念谁的节日?有何意义?根据你收集的材料,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说法?(屈原、伍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理、纪念龙的特殊节日。)b、每年的端午节,你是如何度过的7你包过棕子吗?佩带香袋吗?你玩过碰鸡蛋、鸭蛋、鹅蛋吗?你参加或观看过赛龙舟吗?饮过雄黄酒吗?你洗过艾叶莒蒲水澡吗?(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与端午节由来有关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百: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谨:现代革命女诗人)。

b、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给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吃棕子、悬钟帽像、玩碰鸡蛋、鸭蛋、·鹅蛋、佩带香袋)。(3)实践: a、学生4一6人一组对端午节传说中的故事进行编排并表演。要求对故事情节了解,表演充分、形象合埋。

b、学生个人或分组对端午节纪念活动(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悬钟道像)进行 “模仿秀”表演。(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课本、多媒体课件,迸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理:现代革命女诗人)。中国民间节日纪念的特殊性: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5)创新: 结合课本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出哪些更好的方式或者别具一格的形式过端午节。

表演独特的故事新传和用游戏的方式给自己设计的故事新传及游戏命名。(6)拓展: a、去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

b、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用诗会的形式过端午节。

(7)总结: 教师从学生编导、表演的节目和游戏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评价。也可以举办“端午节模仿秀”,集体评选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端午节用品的图片或课件资料。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实物、图片。制作纸制彩棕、彩蛋、香包的各种彩色纸(稍微硬一些)、彩色布、香艾叶草和各种彩色线。美工刀、颜料、铅笔。教学过程:(1)导人:教师点评学生上节课“端午节模仿秀”优秀作品,并提出:希望在道具上有所创新。如:挂饰“香包、彩棕”,彩蛋游戏的装饰与创作。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教师示范了解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了解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b、让学生口述彩棕的制作过程,分小组讨论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讨论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3)实践: 进行彩棕制作:学生2一4人一小组,先讨论如何制作出形态可爱、五彩续纷的彩棕,再动手制作。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其他用品的制作技法,讨论制作彩蛋和香包的制作小技巧。(5)创新: a、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制作出形态新颖的彩棕,教师可提示在彩棕的棱角上变化,在各面上进行变化或更简易地制作出形形色色的彩棕。并能够加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设计香包、彩蛋。制作过程中可放民乐烘托气氛。

b、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制作出别具一格的彩棕、香包和彩蛋?给自已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彩蛋命名。c、将自己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做出各种申结造型,小组l间进行交流,组织一个交易会,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开展相互赠送彩棕和香包、彩蛋活动。(6)拓展: a、参观博物馆或是网络资料了解中国民间各地彩棕、香包的制作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b、让学生尝试一下在计算机上设计制作形态各异的彩棕、香包和彩蛋,通过网络发送传情。

c、让学生对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说明。

(7)总结: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选出有创新的作或交易会。

第三课时

“赛龙舟”游戏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民间端午节 “赛龙舟”体育活动图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制作“赛龙舟”的各种材料:纸箱、硬纸板、一次性纸杯、小木夹、纸棍、美工刀、铅笔、粘胶等。教学过程:

(1)导人:通过影视资料了解赛龙由来及其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了解龙头的结构及如何与教室环境有机结合,设计制作出自已的龙丹。

b、让学生口述龙舟的制作过程,集体讨论制作方案。(3)实践: a、学生自行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出有创意,能与身边材料巧妙结合的龙。

b、对龙头、龙身。龙尾及桨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可以参考教材上提供的方法,也提倡同学设想出不同方法,还可以结合体育活动,将同学排成两组以上的队形,在操场上进行“赛龙舟”竞技比赛。将龙舟的头尾进行美术装饰设计,同学的队形组合是龙身。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各地赛龙舟的风俗、风情的差异,体悟赛龙舟及其体育活动除纪念价值外的教育价值——集体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

(5)创新: 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造出更加有气势的龙舟,并将制作的龙舟在教室里进行实地组合。将设计制作的龙舟组接好进行赛龙舟游戏。并能够全面地介绍龙舟各部件的功能和制作技巧(6)拓展: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各地龙舟的特色。让学生尝试龙头和龙尾、龙身各处所担任的职责有何不同,树立在一个集体中大家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的信念。让学生欣赏自己设计的作品,用简洁的文字进行创意说明。

(7)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制作过程和游戏过程,从构思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对在游戏中能顾全大局,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的学生给予肯定。

第二篇:湘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2课《端午节》

第12课 《端午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学社自己动手做“香囊”。教学难点:学生能合理利用废旧物。教学方法:讨论、练习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历 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板书课题。

挂艾叶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办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经过几天几夜的搏斗,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保护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二、授新知:

(一)讨论:认知——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 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二)感悟——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划龙舟、饮雄黄酒、挂艾叶、佩香囊。)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 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三)体验——香囊的制作

1.教师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学习香囊的制作方法 : 1)把纸裁成两指宽的长条;

2)将长纸条依次折出三角折痕,剪去尾端的三角形; 3)装饰香囊外部,给它穿上花衣服;

4)先固定好香囊的基本形,放入挂穗,然后围绕基本形依次包裹,并将尾端的小三角插入固定。

三、探究:

1.师:老师有一个疑问,咱们折出了这么多小三角形或小正方形,香囊外表那件“小花衣服”应该画在长纸条的什么位置,才能展现出去呢?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做好了的小香囊,谁想当小勇士,大胆的把它拆开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学生上台拆香囊,找答案。)

3.小结:装饰香囊的“外衣”时,要在靠近尾端的三个正方形里面设计花纹。

四、布置作业: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发挥你的想象力,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粽香囊吧!

2.老师指导、点评作业。3.展示作品。

填写推荐卡,推荐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组作品,并写出推荐理由。

五、总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我们要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我们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三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荷花》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2.荷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3.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设疑导入

1、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老师想这些花应该是大自然母亲的宠儿,要不然,怎么生长得那么婀娜多姿,让人喜爱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呢?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花,那么老师今天跟大家一起欣赏出於泥而不染的花——荷花

2、播放课件:欣赏荷花各种形态的样子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看得很入迷,好象被美丽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所吸引,老师忍不住要问了,你看到了怎么样的荷花?

3、指名学生说说

师: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荷花,那么我们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大家还是来读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12 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梦 好梦

饱胀

了不起

破裂

碧绿

花骨朵 挨挨挤挤

莲蓬

翩翩起舞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2)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2、读课文。

(1)听读课文,跟着默读。

(2)轻声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的马上要()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小结

。有的)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蓬 骨 翩 蹈”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或者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2)用“_”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关联词说明了什么?(板书:清香)(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A.师:这句话写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挨挨挤挤 碧绿 圆)B.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C.“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D.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E.集体朗读这句话。

F.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师: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美?(冒)

B.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探等等)C.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怎么样才可以冒? D、演一演“冒” 师:假如你们就是荷花仙仔,我们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池塘,现在睁开你们的眼睛,周围都是挨挨挤挤的荷叶,你们想不想冒出来?冒出来干什么?想怎样冒就怎样冒。

(4)、找出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并出示句子 A.师:这句话一共写了荷花几种姿势?(三种)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5)、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6)、学生再美美地把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读一读(7)、师范读句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出示课件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请大胆想象:假如你也变成一朵荷花静静地站在那儿,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又会告诉你什么„„

3、请“随心所欲”:读到这里,我们情绪高涨,激情飞扬,如果你站在荷池面前,会怎样大加赞赏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呢?

⑴ 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 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如果能去读读《叶圣陶集》,将有更大收获。

⑷ 想当研究员的:查找资料,去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

七、板书设计:

荷花

多 绿

一大幅活的画 花

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做得成功方面:

一、新课程的实施给我留出了很大的空间,使我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二、注意的学生的主观能动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荷花》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

三、注意教学的“预设”。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需要改进方面:

1、学生的读还没有到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没有利用教学的各种契机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的品词、品句不到位。

2、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和写段的训练重要时期,说的训练落实到位,就为今后的水平表达打下基础,这节课上,利用知识引导孩子说一两句话,或写一段话.纵观整堂课,在培养学生说话方面训练和写是显得不足的,因而课堂更精彩的生成没有出现。

附1前置性学习单

一、自主识字学词

1.读正确,注意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记住字形,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联系课文初步理解。

梦 好梦

饱胀

了不起

破裂

碧绿

花骨朵 挨挨挤挤

莲蓬

翩翩起舞

2.写正确、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行楷字体的意连写法)

二、朗读课文,走进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完成填空。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的马上要()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三、查阅资料。

1、还有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

2、查找资料,去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第12课语文教案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理解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4、结合生活实际,学会“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难点:

1、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2、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一、自主学习

1、读准读熟下面的词语。

.......

召集骆驼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恰好

2、结合课文理解下面的词语的意思。

召集连绵不断恰好恍然大悟

3、从课文中找到三个AABB式的叠词写出来

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学习(默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画师给徒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请在课文中画出来。

2、大徒弟是怎样画的?请用“ ”在课文中画出来。

3、二徒弟是怎样画的?请用“波浪线”在课文中画出来。

4、小徒弟又是怎样画的?请用“双直线”在课文中画出来。从哪能看到他的作品呢?

5、画师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三、展示。

学习收获: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外延伸:在生活中,你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第五篇: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端午节13湘美版

《端午节》

教学内容

美术湘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端午节》 课时课时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佛山的龙舟文化。

2、了解龙舟的结构造型、装饰,并用面塑的方法表现。

3、让学生体验面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面塑的方法来表现龙舟。

教学难点

面塑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面团、图片、自画绘本、筷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湘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这一课我把重点放在介绍佛山本土民俗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端午龙舟竞渡的文化传统,欣赏龙舟的造型、装饰,并运用陶艺、面塑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这一课我采用了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把每一个重要的环节画成绘本,学生上课时就好像在读一本有趣的绘本故事,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感受美

1、教师出示自己创作的绘本,创设和学生一起看绘本故事《筷子变龙舟》的情景,学生初步了解佛山的龙舟文化。

筷子兄弟来到河边,看到端午节人们正在赛龙舟,通过一旁的老爷爷了解到佛山的龙舟文化,激发了筷子兄弟想变成威武的龙舟的愿望。

2、板书课题《龙舟竞渡》 学生观看教师绘本,认真听讲故事参与教学活动。

绘本故事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欣赏探究、发现美

1、学生参观龙舟制造厂,观看龙舟制做的场景,了解龙舟制造的工艺和材料。

筷子兄弟来到龙舟厂参观,发现工艺十分复杂,愿望难以实现十分失望,船工老大知道有人能帮助它们,但要答对问题才能告诉它们。

1、学生观看龙舟制造工艺。

2、学生观察龙1、让学生简单了解龙舟制造的工艺。

2、学生了解龙舟结构和

2、学生观察龙舟模型,小组讨论。

问题一:龙舟由那几部分组成? 龙头――船身――龙尾 问题二:龙舟的装饰特点是什么? 花纹丰富、造型精致。

船工老大告诉筷子兄弟,巧手点心铺有位高手会用面塑的方法做龙舟。

3、学生欣赏巧手奶奶的面塑作品,感受面塑工艺的魅力。

筷子兄弟在巧手点心铺看到了非常精美的面塑作品并得到巧手奶奶传授的面塑秘籍。

4、小组探究,发现面塑塑形的方法及作用。(1)面包棍――做船身(2)搓面球――眼睛、鼻子(3)压面片――龙身装饰、龙鳞(4)搓面条――龙须、龙角 舟模型并小组讨论龙舟的组成和装饰。

3、学生欣赏面塑作品并说出感受。

4、小组探究面塑的技法。

装饰为创作龙舟打基础。

3、让学生感受面塑的魅力激发创作欲望。

4、用秘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创作体验、享受美

作业要求:

以二人为一组完成,创作一条造型精美、装饰花纹丰富的面塑龙舟。

(音 乐 背 景下)学生开始大 胆 制 作 龙舟。

在 欢 快的 气 氛 下 让学 生 创 作 龙舟。

四、展示评价、分享美

学生把完成的龙舟作品,摆放在龙舟竞渡展示板上展示。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作总结性评价。

1、学生自己说说作品的创作意图。

2、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让 学 生在 快 乐 中 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 生 的 欣 赏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升华美

1、来自我们南海九江的女子龙舟队在 2007年香港国际邀请赛中荣获冠军并实现七连冠。

2、表扬同学们的合作精神,跟龙舟竞渡一样要合作才能够取得胜利。

学生认真聆听故事。

用 身 边的 故 事 激 励学生,表扬学生 的 合 作 精神。

板书设计

龙舟竞渡

龙头 ——船身——龙尾

下载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端午节 第一课时香包

    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端午节》第一课时说课稿 教材分析: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渊源流长,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2008年国务院把端午节等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人们也越来越......

    第12课 图文并茂美文章 教学设计

    第12课 图文并茂美文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在小报中添加图片,掌握插入图片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图片的调整,掌握对图片尺寸、大小、位置和环绕方式的设置。 3.培养......

    第12课《论美》公开课教案(5篇模版)

    第12课《论美》公开课教案 张传秀 教学目标 : 1.了解培根的审美观,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 3.学习杂感的写法。 教材......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课题:美丽的花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培养学生对画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如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

    三年级 上册语文第12课教案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端午节6湘美版(推荐五篇)

    《端午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信息......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端午节15湘美版[合集五篇]

    端午节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了解龙的造型特征以及象征意义。体验龙的文化以及对中国龙精神的理解。2.通过观察、探究,引导学......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端午节3湘美版(五篇)

    第 第 12 课《端午节》 —— 活动一“做香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渊源流长,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本课是“综合·探索”的课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