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3 02:2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第一篇: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技术报告

[2004-9-10]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为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呼唤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彻底改革教师机械的僵化的课堂教学,建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据此,南山双语学校中学部于2002年9月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并列入龙口市2002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经过历时两年的实验,计划于2004年12月份结题。现将该课题实验的背景、意义、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为语文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引导全体语文教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上存在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的教条主义。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的内容

在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主体的“533”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实现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体包括:(1)五种课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单元预习课、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阅读活动课和写作训练课)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2)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的研究与实施(课堂探究性学习、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课外语文学习);(3)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测验法和学期学年报告评价法)。

2.研究的方法

(1)分工负责。总校教研室、学部领导和实验教师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分工负责。总校教研室吴国欣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实验;中学部的成世存校长具体负责实验教师的确定、实验过程的监控、实验的督导评估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中学部分管语文教学的吴志敏主任亲自任课,带领实验小组成员开展实验工作。

(2)现场调研。课题组建立三项工作制度:包括跟踪听评课制度、间周研讨制度和开放教学制度。具体通过以下渠道对实验情况进行监控:一是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教师和实验的态度;二是召开座谈会。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实验现状和他们对实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跟踪听课。通过跟踪听课,一起研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实验成果及时推开带动实验班级,然后再由实验班级带动全校教师。

(3)外出学习。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莱州玉皇中学、龙口新港路中学等语文教改搞得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实验教师到龙口中学现场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语文教改专家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还邀请全国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的发起者,原龙口市实验小学郭淑玲校长两次来校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4)收集、积累资料:主要包括用观察法了解和控制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实践操作、思维活跃程度、完成作业的态度与质量,并做好记录;用测验法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包括当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测试。

(5)理论研究。任何学科的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过了从量变到质变,继承到发展、创新的过程。“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在总结烟台市初中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初期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的。本课题我们借鉴的理论资料还包括:一是对新课程的研究;二是对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等。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创新点

1.从源头抓起,强化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题实验的直接参与者、承担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要想让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既是首要的、关键的任务,更是一项艰苦的任务。为了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安排每周二上午第四节和周六上午为理论学习时间,主要内容是新课程理论、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和相互交流研讨等。

2.确定了“五课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在学习和研讨过程中,我们引导实验教师就“一堂好课的标准”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借鉴相关的资料,修订和完善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学习效果等六个方面按A、B、C三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的拟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遵循,把教师推向了实验的前沿,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附后)

3.构建与实施了“53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我们以“五课型”模式为主体,构建和实施了“53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其基本内容包括:以深化课内轨为主线的五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以改革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的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的研究;以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为辅助的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

⑴构建实施五种课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该如何操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经过我们的努力探索,学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逐步构建起初中语文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单元预习课。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1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和文学常识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范文读议课。以基本篇目作为读议课,具体做法是:出示目标—感悟课文—讨论交流—剖析点拨—总结深化,力求使学生掌握同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同一类知识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形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迁移训练课。将与范文写法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自读课文或课外文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范文读议课中获取的规律去自学,旨在“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具体做法是:交代目标—自学课文—相互交流—矫正深化。

阅读活动课。每周安排3节“自由读写课”,列入课程表。基本做法是:规定阅读书目—指导读书方法—阅读做笔记—交流点评,并做到了阅读与积累、交流、欣赏、练笔的“四个结合”。

写作训练课。主要与单元写作同步进行。具体步骤:确立写作目标—单元写法引路—搜集写作素材—独立成文—交流点评—修改文稿—书面誊清。我们还将课内的写作与课外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了欣赏乐曲、歌曲、音乐电视和电视散文写感受的写作训练,效果很好。

⑵实践三种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我们实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三种方式,目的在于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体地位的转变。这三种学习方式是:①课堂探究性学习。我们组织学生通过五条途径进行探究: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去探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去探究,在课文学习中设立主题去探究,在学科联系中开拓领域去探究,在写作训练中发展思维去探究;②课文内容拓展。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课内阅读引向广阔社会的扩展与延伸。我们尝试通过四种形式做好延伸阅读:从一个作家的某篇作品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延伸,从文体上延伸,从专题上延伸,从写作技法上延伸;③课外语文学习。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设具有多样化、特色化的、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好语文,砥砺能力。我们依托南山优势,确定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六大主题,即南山的今天和明天、南山的企业与商贸、南山旅游业、南山人与自然的关系、南山的人才与教育、南山的今天与明天。

⑶实施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

我们遵循评价功能发展性、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方式多样性和评价主体多元性的原则,运用三种方式对学生实施评价。一是学习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通过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足迹,在记录袋内装有学生撰写的得意之作、摘录的名言佳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自己最满意的试卷、读书笔记等,现在全校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二是测验法。在测验内容和形式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做法,注重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将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有机结合起来。试题类型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四部分,试题的编制强调应用性,以便于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如为联欢会写开幕词、为班会设计方案等;三是学期和学年报告法。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们都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填写《学期学年评价表》,对学生发展的成绩、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并将《评价表》装入成长资料袋内。

四、实验取得的效果与实验体会

语文“五课型”单元教学在我校开展已经有两年多了,该实验所潜在的无穷的生命力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

1.“双轨”教学实验提高了师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梦,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五课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同学们圆了快乐的语文学习之梦,领略了“大语文的底子”带给他们的实惠:01年—04年连续四年,南山中学学生的品德达标率均为100%;通过日常观察与问卷调查,98%以上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乐于上语文课,乐于看课外书,92%以上的同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把自己看作是学习的主人; “大量读写”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他们插上了想象与创新的双翼,学校“小记者团”所到之处,人们也给予高度评价;学生的读写能力大幅度提高。各年级学生在40分钟内,能写出600字以上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流畅的文章,在龙口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国“春蕾杯”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连年获奖,成绩优异。教学相长,课题实验也为教师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我校9名语文教师中,有山东省优质课教师、烟台市优质课教师、龙口市明星骨干教师共5人,其比例在全市是最高的。

2.语文“双轨”教学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均衡发展,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学部在龙口市40所初中的教学工作综合评估中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近4年来取得了三年全市第一,一年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今年中考中,初四82人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其中58人被录取,并有6名学生考入高中甲甲班,录取比例为全市平均数的2.5倍,高甲甲和技能考试录取分数线均为全市最高。同时,艺体特长生升学考试实现了新突破,有8名学生被录取;在今年7月份龙口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初一至初三期末抽查考试中,三个年级成绩均为全市第一,总成绩以绝对优势列全市40所学校的第一名,参考的19个学科中有14个学科及格率为全市第一名,创龙口市初中段期末考试成绩之最。

五、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我们也深深感到,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彻底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认为目前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观念的问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和“换汤不换药”的倾向。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忘记了语文教学之根本。要彻底地转变教师的观念,把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拉到新课改的路子上来,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过细的工作,这项工作是长期的。

2.教学评估问题。现行的教学评估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从形式上仍然是单一的问卷答卷,从内容上以“双基”评估为主,对实践性内容和开放性题目重视不够。这样的教学评估方式,为传统教学留有生存之地,也为走传统教学路子的人提供了口实。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拟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要使教师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教研室创办的《双语教研》和《他山之石》两份学习资料,并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理论考试等多种手段转变教师的观念。

2.改革学习评价。要打破唯一通过纸笔答卷测查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拟定一些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总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新路子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我们期望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真正把语文课堂变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大舞台。

第二篇:《“‘五课’互动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五课’互动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____《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的子课题

一、课题题目:《“‘五课’互动模式”研究》

二、承担单位:龙山中学校《“‘五课’互动模式”研究》课题组

三、研究时间:2003年12月——2006年6月

四、结题时间:2006年7月

《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是由渝北区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3年12月,我校承担了该课题的子课题《“‘五课’互动模式”研究》。三年多来,在总课题组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我校课题组积极探索校本教研,努力实践“‘五课’互动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予概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学研究。为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从实际出发,精选并承担了该课题研究。

1、是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时代需要的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过程重视备课和上课活动,忽视说课研究;重视听课活动,忽视评课研究。总之,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某环节,忽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互动作用等。同时,在课堂上,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法探究,忽视学法指导;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培养等。这就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2、是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具有行政色彩的教研方式。校本教研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教研活动,其主体是教师,研究重点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过程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加以反思、改进,不断提高其教学艺术,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而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备、说、听、评”等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探索新型教研,即校本教研的现实需要。

3、是我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校是为适应北部新城区的建设发展,而新建的一所普通城市中学,承担着新开发区义务教育的重任,常年有40个班,常年学生达2500人,教职工近200人。学校近年持续发展,但渝北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周边学校的发展也激励着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我校的教师队伍年轻、经验不足、教学艺术有待提高等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诸多因素造成我校相当部分学生基础差、表现不好、厌学情绪严重等。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从而提高学校的声誉,使我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抓课堂教学效率是重要举措。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1、“五课”

所谓“五课”,是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即构成教学过程的五个主要环节。

(1)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即教师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统领下吃透教材和学生,优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的教学研究活动。

(2)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由执教者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

(3)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它是指执教者面对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

(4)听课:是指教师带着一系列问题去视、听执教者所展示的课堂教学,并为教学评价作好充分准备的教学研究活动。

(5)评课:是指由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的教学研究活动。

2、“‘五课’互动模式”

所谓“‘五课’互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备、说、上、听、评”五个环节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注重五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互动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链式教学活动程序。五个环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环环相扣,有机统一,互动互补。其互动机制如下图所示:

其中,备课是说课、上课的前提;说课是备课、上课的中介,是上课的理论假想;上课是核心,是对备课、说课的实践验证;评课是说课、上课的发展和延伸,又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实际上体现了运用教学理论进行课堂设计,在实践中检验、再提炼升华为教学理论,这样一个完整的猜想、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实施的措施

本课题研究从2003年12月开题,到2006年6月结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2003年12月——2004年3月)、启动阶段(2004年4月——2004年8月)、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5年12月)、研究总结及成果推广阶段(2006年1月----2006年6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由最初的《“‘三课’(即说课、上课、评课)互动”研究》发展到《“‘四课’(即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互动”研究》,再到目前的《“‘五课’(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互动”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组建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以吴伦仁任组长,以肖裕奇、袁天馨和陈章群任副组长,以教导主任和各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课题组,聘请区进修学校张道华、陈治国、余国源、汪红和沈平组成专家组。并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由政史地和体艺教研组负责以备课研究为重点,带动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研究;语文教研组负责以说课研究为重点,带动各环节的研究;英语教研组负责以上课研究为重点,带动各环节的研究;理化生和信息教研究组负责以听课研究为重点,带动各环节的研究;数学教研组负责以评课研究为重点,带动各环节的研究。

课题研究启动后,课题组撰写了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计划,准备了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开展了相关的课题培训工作,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一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问题,即发展说到底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年来,我们始终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通过促进教师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给老师创设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拓展成长空间,使我校教师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心等和谐发展和全体学生发展。

(三)利用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探索课题研究的途径

1、以教学反思作为课题研究的运行机制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研究得以有效运行。首先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备、说、上、听、评”活动进行反思,全面审视自已的教学过程,修正自己的教学及研究。并鼓励教师写出教学后记或日记等。其次是引导教师集体反思。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对教师所上的公开课、研究课或优质课等,通过“备—听—议—思—行”这种循环推进、全程参与的方式进行反思,引导教师作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并鼓励教师写出教学后记或教研论文。

2、以同伴互助作为课题研究的合作平台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和标志,它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助学习,共同提高。首先是备课组互助。双周备课组均要集中活动,并作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教学方案、统一教学资源和统一检查评价,以促进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共同成长。其次是教研组互助。单周各教研组均要开展教研活动,要求在“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和定方式)下进行“备、说、上、听、评”活动,以促进同学科的教师共同进步。再次是年级组互动。在年级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定期检查和督促,使本年级不同学科教师形成互助,促进同年级教师共同提高。

3、以专业引领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支撑。首先采取“走出去,带回来”方式。三年来,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听教育、教学和科研等专题讲座,观摩说课、研究课和优质课等共计400多次,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带回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管理经验等。其次是“请进来,留下来”方式。三年来,我们邀请了西南大学的$2教授等10多位专家和重庆市教科院、渝北区进修学校等领导、专家60多次来我校指导和培训,留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并积极主动承担区级研究课、赛课等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现场50多次,给我校教师提供一个良好锻炼、提高和学习、观摩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备、说、上、听、评”活动的互动。

4、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为了认真实施该课题研究,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搞好校本教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和科研管理制度,例如《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考核奖惩细则》《校本教研考核奖惩细则》《课题研究考核奖惩细则》等,并拨专项资金作为课题研究经费。这一系列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了全面的规范,对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小组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和效果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原则,奖勤罚懒,公正无私,从而保障了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采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研究方法,形成课题研究的特色

从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以来,各课题小组和主研人员根据本组研究的重点环节,采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带动教学过程其它环节研究的方法,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例如初中语文课题组以说课研究为重点,确定了“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说课标准的研究”“如何说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研究”等专题研究,带动了“备、上、听、评”活动的互动,逐步形成了“教师在说课中成长”的特色。三年来,该课题小组多次提供校本教研说课现场,多次承办全区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组长童俊送教下乡,并被评为全区教研先进个人;沈莉、陈霓霓荣获全区赛课一等奖;郑高琴被评为区委、区府表彰的先进教师;陈章群所上《神游西部名胜》综合实践课荣获市级二等奖,并被评为全区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继续教育先进个人。

又如初中英语课题组以上课研究为重点,确定了“怎样上好英语研究课”“英语教法学法研究”等专题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学过程各环节的互动,逐步形成了“研究课—教师成长的摇篮”的特色。多位教师承担区级研究课、观摩课或送教下乡,并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姜利赛课荣获市级三等奖和区级一等奖,彭静荣获全区赛课一等奖。三年来,教师辅导学生参加英语知识竞赛一直名列全区前茅。其中,2005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12个,初

二、初三年级各一名学生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成绩均名列全区第一名,得到教研员冉荼的高度评价。近几年我校英语中考成绩提升显著,均名列全区前茅,该组被评为全区先进教研组。

再如高中数学课题组以评课研究为重点,确定了“评课的原则和标准研究”“评课的心态和实效性研究”等专题研究,改变了过去评课“讲情面、唱赞歌、说套话”的习惯,逐步形成了实话实说的良好风气,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形成了“教师在评课中得到锻炼”的特色。吴伦仁被评为全区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和师德“十佳”标兵,胡开奇被评为区委、区府表彰的先进教师,陈厚今被评为全区教研先进个人。教师所写有关论文荣获国家级、市、区级奖10多个,并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0多篇。我校近几年高考数学成绩均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茅,该组被评为全区先进教研组。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总课题组正确领导和专家组的直接指导下,经过我校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三年来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展出,向全体教师推广,采用“研究—反思—总结—推广—研究”循环推进的方式,反复研究论证,并撰写阶段总结报告。现将课题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总结如下:

(一)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五·三”整合的教学模式

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课题组对“备、说、上、听、评”等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各课题小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五·三”,即“三兼顾”“三同重”“三共抓”“三并举”“三齐管”整合的教学模式。

1、“三兼顾”的备课方式

(1)“三备兼顾”:即要求教师备课要作到备课标、备教材和备学生,三者兼顾,缺一不可。学校每月定期检查教案,公布结果,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内容之一,纳入教师教学考核、评职、评优和评先等工作中。

(2)“三解兼顾”:即在备课活动“三个统一”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三个解决”,即要求备课活动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真正体现校本教研是“基于我的教学”的理念。并对备课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考核,每月评出一、二、三个等级,发放相应津贴,每学年评出先进备课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考核情况较差的备课组长,要提出批评教育、评比降等和扣发津贴等。

2、“三同重”的说课形式

(1)“三说同重”:即探索总结出说课,既要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更要注重教学理论。说教学理论也就是为什么要这样确定或设计,它是说课的难点和关键,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

(2)“三研同重”:即探索总结出说课要注重研究教法、学法和互动的方法。教法针对教师,学法针对学生,互动的方法针对师生,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3、“三共抓”的上课模式

(1)“三课共抓”:即公开课、研究课和赛课共抓。坚持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并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要推荐1-2节研究课,在全区或全校进行展示。坚持每学年学校组织一次电教优质课比赛,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优质课比赛,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奖励。

(2)“三求共抓”:即探索总结出上课要抓“求实”(与实践相结合)、“求活”(灵活多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求新”(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三齐管”的听课方法

(1)“三听齐管”:即坚持教导处、年级组和教研组均要组织有关人员听课,尤其要听毕业年级和青年教师的课。规定教导处主任等有关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节数至少达50节,35岁以下的教师听课节数至少达20节,35岁以上的教师的听课节数至少达15节。并将领导的听课节数纳入干部考核中,将教师听课节数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

(2)“三带齐管”:即探索总结出听课教师,要带着问题和目标走进课堂、带着虚心与诚心参与课堂、带着经验与问题走出课堂,为评课活动的开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5、“三并举”的评课制度

(1)“三评并举”:即要求教师要评出本节课最精彩的是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最值得商榷的是什么?要求每位教师均要发言,并尽量不重复,组长认真作好记录。该记录作为考核教研组、备课组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三性并举”:即探索总结出评课要注重“全面性”“民主性”和“互动性”。“全面性”指是否促进学生德、智、体、心等和谐发展和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民主性”指是否树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互动性”指是否做到师生互动,不唱“独角戏”。

实践表明,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备、说、上、听、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以“备、说、听、评”活动推动课堂教学,反之,又以课堂教学来促进“备、说、听、评”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三年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观念及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促进了人的发展。

1、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及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课题研究,掀起了我校教师广泛深入学习、钻研业务理论、开展校本教研的热潮,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吴伦仁、肖裕奇和聂忠芬等10多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袁天馨、陈正国、李彬等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并涌现出吴红、陈章琼、潘德伟、陈德新等近20名区级骨干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在《中国教育学刊》《物理教学与探讨》《数学教学通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20多个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近100篇。吴伦仁、袁天馨所写课题阶段总结《“‘四课’互动模式”初探》在《科学咨询》上发表,所写有关论文《抓两翼,求发展》被收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辑出版的《中国教育对口支援》一书中。袁天馨代表课题组在全区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所作《利用三条有效途径,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发言在《渝北教师教育》上发表。并准备将新收集的有关课题研究的40多篇论文,参加总课题组的专集出版。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级优质课比赛和论文比赛,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市、区级学科知识、作文、科技竞赛等,成绩突出,见下表:

2003-2006学年龙山中教师获奖统计表

说明:2005-2006学年,因取消初中学科知识竞赛,对教师获奖有一定影响。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道德风尚奖。学生参加全区田径运动会,多次荣获初、高中团体第一名或第二名,威振全区。并荣获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三等奖、市团体项目比赛团体二等奖。参加龙溪文明颂师生书画展获得团体第一名,参加龙溪文艺演出囊括两个一等奖。初中学生郭炼的美术作品《牛棚》荣获重庆市文化局少年组一等奖(第一名),中国文化部“群星奖”和区委、区府精神文明“百花奖”,这是全区学生美术作品获得的最高奖。学生参加国家级、市、区级学科知识、作文、科技竞赛等,成绩显著,见下表:

2003-2006学年龙山中学生获奖统计表

说明:2005-2006学年,因取消初中学科知识竞赛,对学生获奖有一定影响。

3、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以及体卫艺工作等方面,尤其是教育科研方面成绩喜人,逐步向科研型学校迈进。获得《中国教育学刊》理事单位、市心理学会理事单位、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区校本教研实验基地、区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区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区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等市、区级各种奖牌或荣誉称号近50个,近几年一直荣获全区办学水平一等奖。初、高中毕业率100%,巩固率均达到国家标准。初、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联招上线人数由2004年的71人上升到2005年的84人,再到2006年的111人,普高上线率由2004年的60 %上升到2006年的90%。高考上线人数由2004年的216人上升到2005年238人,再到2006年的318人。如下图所示: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三年来,我们努力作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研究与特色研究相结合,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例如主研人员的人数确定过多,研究的面过大,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度;主研、参研人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均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不明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和创新;管理制度需要完善,执行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总之,在区总课题组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我校实施的《“‘五课’互动模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已具备结题条件,恳请总课题组核实验收。

五、课题组机构

1、课题组

组 长:

副 组 长:

主研人员:

2、专家组

张道华:中学高级教师、区教委副主任、区进修学校校长

陈治国:中学高级教师、区进修学校副校长、区教研室主任

余国源:研究员、区教科所副所长

汪 红: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区教研室副主任

沈平:中学高级教师、区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

主要参考文献

①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出版社.200

3②张行涛等.走进校本教研[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③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2④查有梁.课堂模式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1⑤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4⑥周勇.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⑦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

⑧杨九俊.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⑨杨九俊.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五课型课题专家鉴定意见

2004年12月25日,龙口市科学技术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龙口市南山双语学校中学部承担的2002年龙口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进行了全面鉴定。鉴定组听取了课题的研究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观看和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录像和文字资料,形成了如下鉴定意见:

一、课题的立项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题的提出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建立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提倡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新型学习方式,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课题的研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特点

1、指导思想明确。该课题融进了新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改革内容上,提出了以“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主体的“533”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实现了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实施方案具体可行、便于操作。

3、改革实验的方法得当,阶段步骤清晰明确,措施得力。

4、组织领导队伍健全。从学校、教研组、教师建立了一整套体系和研究网络,立足于广大教师参与的群众性科研局面已经形成。

三、成效显著

1、课题研究以“五课型”模式为主体,构建起了“53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体系。

2、确定了“五课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3、提高了师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在全国组织的各类作文竞赛中连年获奖,成绩优异。

4、带动了其它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全国中语会和省市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该课题在语文课程改革方向上有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成果在同期同类研究中居全国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建议今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希望课题组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总结、梳理、完善、提高,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三步四环节五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总体构架

1.三步: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1)课前延伸(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延伸: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2.四环节:是指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要研究好设置各个环节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五课型: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

(二)模式流程的阐释

1.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要求与关系

(1)课前延伸。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课上修习。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

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延伸。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2.课堂“四环节”流程要求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三)五课型: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我们通过网络、图书等有关资料检索,发现该课题在国内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有研究也只是片断、零碎的理论探讨,没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明显滞后。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上,而对在学校、家庭、班级间起着桥梁作用的年级组管理的研究极少。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多数是小班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落实到个体上比较容易,而国内绝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大班教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基本上以班为单位,以年级组为核心。而年级组制在全国不少地方有一些规模的中学推行,但是它的地位很模糊:既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管理层,也非国家成文建立的组织结构,仅仅是个学校规模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实施的一种组织管理。正因如此,我们这个课题就对服务型的年级组管理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有其必要性。

(一)近年各地年级组管理概述

从2001年我们课题组开展年级主题活动开始到现在,我们发现全国各地对年级组的管理有不少变化,近年年级组管理现状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年级组管理模式推广时间和发展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前有一些中学开始实施年级组管理。全国各地中学90年代开始借助大学系院管理模式对规模较大的学校进行分层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一种形式,它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学校规模大的地区运用的较为广泛,而学校规模小的地区不仅运用的少,而且运用得晚。近几年由于高中生入学人数在全国各地都呈现爆增趋势,一些原来没有实施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学校纷纷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如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在2003年10月开始实施年级组管理。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加强和研究年级组管理。如有5000余名学生的湖北宜昌夷陵区东湖高中在2005年11月举行了学校的年级组管理研讨会;云南昭通师专附属中学在2005年12月在校内举行了年级组管理的研讨会和交流会。这些情况和我们当时提出研究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所预期的基本一致: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多数学校的管理将采用或加强年级组管理。如我省在近几年学生规模3000人以上的学校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地区中学扩张后成为人数达5000-6000人的巨型学校。我校在90年代前就开始实施年级组管理了。

2.年级组管理对象和价值取向情况。

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在学校行政管理问题上,全国没有哪一级行政部门明确年级组的管理职责与权利。年级组管理完全是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因此,年级组管理的对象和价值取向就各显其特色。由于研究实践的空间限制,我们仅仅就寻找到的材料进行分析。

从管理对象看,可以分为三类:侧重管理教师教育教学、侧重管理学生品德行为和两者并重。侧重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者居多。后两者比例要少一些。我校属于第二类,教学主要由学校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负责。

从管理价值取向看,可以分为两类:管理效率型和教学效率型。

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出发,追求管理效率,教师容易把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当作组织目的,不是追求组织的真正目的,即教学效率。学校把管理效率当作了目的。这种取向即使管理效率很高,如果没有教学效率的相应提高,也不具有实际价值。我们所知,有些学校制定了非常详细的管理细则,结果呢,管理到是方便了,检查有依据了,但是作为从事专业技术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没完没了的填写各种表格、数据、情况汇报,背离了专业导向,很难集中更多时间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但是这种管理有几大好处:它属于任务型目标管理,学校任务容易落实;属于同质型管理,有利于规范和统一;属于行政型管理,有益于权威的树立与落实。

从学校教育的专业性质出发,年级组管理仅仅是执行和协调服务,教学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教研组和备课组。当然,学校是以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的。我们学校年级组管理是执行协调服务型。有研究者认为,自90年代年级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后,尤其是后期我国出现的名师却与来越少,名校长越来越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吕型伟先生曾讲过的一段话来:“谁都明白,一些学校所以办出成绩,一定有一位好校长在领导,这是能起决定作用的人。我还说过,一个学校如果办好了,而且出了一些有名的教师,但校长倒不出名,那肯定是有一位非常谦虚不图名利的好校长的掌舵;反过来,如果这所学校校长名气很大而没有一个有名的教师,这个名校长可能要打个问号,也许是他把功劳都记在自己本本上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事实可能是教育体制是提倡学校的管理效率呢,还是在提倡学校的教学效率。如果只是提倡高效的学校管理,自然校长就更有可能成为名校长;如果提倡高效的教育教学,自然教师就更有可能成为名教师。当然,能够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都有收获是最佳的了。

从教学效率提高角度出发,年级组起到协调服务的作用。但是,现代教育对人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学科专业知识。由于在身心发展具有同质性的同一年级学生,年级组管理上有优势;教研组或者备课组由于没有经常直接接触学生,所以对学生的身心和行为的了解与管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现有情况下,实施教研组管理又不现实。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效率与管理效率上找到平衡点。

我们看看美国近年来开展的基础教育管理改革,赵中建《近年来美国学校管理改革述评》一文中提到美国基础教育的几种情况:“校本管理”“特许学校”都是管理重心下移,给学校、教师、家长、社区更多的自主权;而公立学校私营管理的“营利教育(for-profited education)”是当前美国“争论最热烈的教育问题”之一。这一争论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校管理形式,即公立学校私营管理(private management of public schools)。是指由营利性的私营公司管理的公立学校及其教育,而在这些学校中就读的学生仍享受其他公立学校中学生所享受的待遇。在美国,由私营管理公司通过承包方式管理公立学校并对学校事务负责,是9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改革思路和实践。1995年12月,巴尔的摩市学校委员会在马里兰大学对选择公司的管理结果进行了一次独立评价后投票表决,提前一年半中止执行与教育选择公司签订的管理合同。这一“被广泛看作是公校私营管理的重要的实验案例”从而夭折于成长之中。尽管教育选择公司在学校管理经营上的失败可以归结为多种原因,但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未因学校实行私营管理而得到提高,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美国公校私营改革的最重要促动因素。这场教育管理改革主要的问题是:是提高学生成绩还是赢利,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大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以教育界(也包括部分企业界人士)为主要代表的持怀疑态度的观点,认为规模经济学完全远离教育”。另一是以经济或企业界为代表的持积极态度的观点,认为这是一场新型公立学校(营利学校)与传统公立学校进行的教育竞赛,“儿童是最大的赢家”。说到底,是关于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的争论,即“企业式的管理模式”能否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

3.年级组管理组成、职责与权限现状。

根据年级组组成、职责与权限分为三大类:

年级分管领导和年级组长制。分管领导由学校领导或中层干部担任、年级组组长由德育处向校长推荐,由校行政会议或者校长任命。在德育处和校长指导下开展工作。职责是管理考核本年级的教师、教育、教学、班级、学生;执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具有人事权(与德育处共同研究推荐班主任人选,推荐本年级的任课教师,提出对任课教师的调换申请)、考核权、财经权。这一类属于管理范围权力完全下放型。

级务领导小组制。由一名年级组长和3-5名级务成员组成。在校长、教务处、德育处

指导下开展工作。职责是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组的工作计划,指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制定工作计划,并检查督促。考核学生,审批学校拨到年级组的使用经费;审定本年级教师的工作补贴、奖金。这一类属于管理范围有限权力下放型。

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组长由校行政会议决定。也可以同时任命一名学校中层或以上干部辅助。年级组的工作在德育处的指导下开展。职责是执行学校下达的任务,为年级的教育教学、教师、学生服务,与各部门协作,指导年级班主任工作。年级组不进行班主任考核、任免、调换,不对科任教师进行督促、考核,主要对年级学生品行进行教育指导。这种负责,严格意义是服务协调,这一类属于服务协调型。

如果把这三类进行大的区分,就是管理型和服务协调型。本校年级组管理属于服务协调型。年级组主要负责学生的品行教育,教学主要由教研组、教务处负责,教师的考核任免工作安排,由教研组、相关处室、学校领导负责。

4.学校对年级组的管理制度。

分为有制度和无制度两类。有些学校对年级组和年级组长的职责、权限作了规定;有的只是动态的依据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是针对年级组的)类推,没有成文的制度。我校属于后一类。因为属于服务型,没有考核、裁量等权利,所以也没有相关规定进行界定。学校有任务就协调执行,没有任务,就看年级组能不能和愿不愿主动开展活动。

过去的学校管理方式,主要以“外控”为主,它使得学校制度变得异常庞大、复杂;“外控”的管理方式,也使得学校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追不上时代的需要。这些因素使学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同理,年级组的管理就更缺少灵活度。过去如果说学校行政职权不是掌握在本来应该掌握权力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一些社区人员等手里,而主要由一些教育行政机构掌握,那么直接面对学生的年级组管理层就更没有权利高效快速的利用资源。这样,学校变得高度权力集中甚至十分官僚化、科层化,年级组的应有变化不能很快决策实施。年级组运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不能灵活地做出相应的对策去满足新需要,年级组的应变能力受到许多僵化规则的限制。

同时,年级组在资源运用方面的权力却很小,受制于学校各部门,而学校各部门不

是每天都面对着学生,又不能够直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却是资源运用的决策者,在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下,资源未能有效被运用,学生的真正需要也未能得到满足,教育质量达不到最优。年级组管理整体上还处在“模糊状态”。

我们现行的年级组管理模式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有的年级组形同虚设,班主任很难到年级组办公;年级与年级间,甚至有同年级间各班主任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高中发生的问题多为跨班级、跨学校的,涉及的学校、社会面广,牵涉的人员多,一个班的班主任往往是难以解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原有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弱化了年级组德育的作用,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它成了学科教研组的延伸。相当多的年级组之间、年级组内部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研究,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就非常费力气,而且取得的教育效果也不佳,对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也大打折扣。

我国中小学学校普遍的特点,为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正常运行,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以教研组和年级组并存且纵横交叉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的,积极地看,是条分缕析责任细化;消极地看,是条块分割支离零碎。

我校在年级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地方没有两样。

年级组虽小,却联系着几十甚至上百位教师,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与学校的各个教研组,处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级组犹如联通四面八方的桥梁,起着沟通学校和家长,沟通科任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学生与教师,沟通班级之间学生关系的重要作用。年级组还起着上传下达,穿针引线的协调作用,切不可小视其存在。理清年级组管理的思路,最大化地发挥年级组的作用,年级组管理实践的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年级组主要担负着全校各班级的日常工作、常规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的重任。年级组管理的研究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重视研究年级组管理,变过去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就尤为必要。我们主要就此现状,在管理实践中,积极开展服务型管理,拓展管理的途径,以期能收到并增强管理的效能。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学生共同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是研究年级组实践管理的基础。

年级各班主任同学生家长面对的是有共同社会环境、有大致相同的生理特点、大致相似的心理发展背景的人,年级组班主任的合作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年级组教育资源的整合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有利于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帮助,班主任和年级组也才能够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各校普遍存在高中班主任年轻化的趋势,这就需要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老教师也急需知识更新。要充分利用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年级组特有的教育的合力。年级组还要负责执行具体的教学安排,获取信息、通知、调整、执行、反馈信息,与教师、学生、家长有着多方的联系。基于上述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在年级组的管理上有必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探索。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年级组的管理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2.参与管理者的资质和参研人员的水平是研究年级组实践管理的必要保证。

我们年级组的几个班主任,有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成都市模范班主任;有两名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还有第一次当高中班主任,大学刚毕业的新手。年级班主任的年龄结构也有梯度,可以在经验与理论上形成优势互补,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有利于教学科研的展开。

研究成员均具备了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并且各有所长,有的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随时传递现代教育的信息;风格类型又各不相同:有情感型,也有理智型的;有灵活型,也有严谨型的;还有学者型的——其中两位班主任还是四川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甚至还要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有的班主任对合法、合理规范学生行为颇有研究,就让他帮助制定有关的补充规则;有的班主任知识面特别广,可以同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社会、科技等各方面的平等对话,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关系更融洽。这更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良好开展。

3.学校对研究工作的支持可以保证研究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主要是学校提供了供研究的一些硬件条件,对研究给予了关注。包括教科室老师对该课题的积极指导。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研究行将结束时,学校因为教学的需要和安排,将研究小组的成员基本上分散到各个年级去,原有的团队近乎解散,这种变化为结题带来了不少困难。

4.多样的研究方法和和手段保证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的可靠性。

我们先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查阅,确定研究方向,接触最新相关理

论;搜集和汇总各种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资料;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试验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次研究定位在实践基础上的探索研究,研究的实践资料均来自课题小组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以全方位育人为核心目标, 以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协调全年级的教育教学,让管理有序、有量、有度。也就是说年级组的管理应该是为教育教学提供最快捷、优质的服务。

(二)研究内容

1.年级组服务型管理及其运行规律,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多边关系协调。

2.开展服务学生,体现年级组管理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检验管理实践。

3.探索年级教育的一体化、优势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

预计突破的是年级组服务型管理框架的设计及其操作流程的切分,年级主题教育活

动的开展、年级组管理服务实践探讨与总结。

(三)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法、试验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四)预期成果

1.提出高中年级组服务型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的运行模式。

2.开展服务学生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可操作的案例。

3.探索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4.培养高中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年轻教师队伍。

5.积累第一手的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图文音像资料。

三、研究过程

(一)探索准备阶段(2001.9—2002.8)

这一阶段重点在于研究准备和教育资源整合研究。先后设计课题总体方案、组建

课题组、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办法。

(二)深化研究阶段(2002.9-2003.8)

这个阶段主要是继续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全面运用并实施第一阶段的研

究成果,开展一系列的能体现我们的服务理念的年级主题教育,体现年级组整合育人,服务管理的思想。研究成果主要是年级主题教育方案、学生活动的音像文字资料和师生的研究论文,以及年级组在这些序列活动中贯穿的服务意识、服务方法、服务途径,服务效能达成的路径、服务效果的反馈与总结等。

(三)成果运用阶段(2003.9-2004.8)

2003年9月22日,在全年级进行文章交流《困惑中学生的问题80%是管理问题》(该文选自《中国青年报》),由班长负责,班主任指导,向高三全体同学作讲解。目的在于延伸我们的研究实效,指导高三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四)总结结题阶段(2004.9-2006.6)

向教科所、学校教科室咨询结题事宜;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撰写工作报告和结题

报告。2006年6月,准备最后结题。

(详情请见《高中年级组服务型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报告》)

四、研究成果

(一)研究开展的年级主题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积极的影响来自于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创意设计的初衷,以及实施的全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

1.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

新形势下,人们思想认识的多元化,使人们的道德实践范围更广阔。道德教育面临新的问题,教育上更要求我们能求新求变。我们再不能忽视道德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不能无视学生生活的尊严,不能忽视曾经在德育中盛行的空洞说教造成的教育效果低下的现状及后果。

现在的高中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思维敏捷、开放,求新、求变,不因循守旧。他们的视野范围扩大了,思考有一定深度,行为也在逐步地向成人过渡。学校一般的参观访问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往往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学生就可能在自我成长的精神需要与现实种种条件限制之下进行盲目的自我培养。

同时同年级各班级之间的教育资源不能及时得以共享,有些很有意义的活动得不到很好的推广,教育和熏陶学生的规模和效应都没有最大化。这就是目前我们中学班级教育自身的局限性。

2.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现状需要呼唤全新思路和创新教育形式。

现在,很多到校外开展社会实践的班级活动,要落实策划、审批、组织、安排、实施、管理等一系列的手续非常麻烦,而现状是——没有专门的部门为我们提供方案设计、提供组织实施的相关服务。班主任自己还要想办法解决经费、交通、安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样的情形下,单凭某一个班主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班主任、年级组长却对此望而却步。这样,班级主题活动要想办得与众不同、有新意,可谓要绞尽脑汁,一学期或一学年下来,真有江郎才尽之感。毕竟某一个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某一个班的创造力也是有局限的。

鉴于此,我们开始大胆尝试把全年级的班主任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全年级的学生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把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教育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把教育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把教育效果做好做大。以年级为单位、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解决年级一些共同性的教育难题。

3.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呼唤创新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实现年级学生教育的一体化。年级主题(教育)活动集各班班主任的长处,在教育充满班级个性的同时,解决年级学生共同性问题,是使年级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方法。如果没有这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个年级的教育整体导向不会得以显示出来,学生也不会在年级一体化教育中受益。因此集思广益,发挥年级各班主任的优势和创造性,全面调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使德育得以真正渗透,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将教育资源共享,使教育产生规模效应,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经过我们全年级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主管领导的共同合作、实践和不懈努力,我们探索出了这样一个有效的途径:这就是以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各种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我们的积极服务,带动引导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身心受到锻炼,从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正好检验年级组教育教学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成效。

要实现年级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的一体化,对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主题活动(教育)是必要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在尊重班集体教育的个性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把年级各班的教育纳入一个非松散的体系中。

旧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呈现出个性突出的特点;虽是在一个年级组内,班级之间其实是很封闭的;班级之间的交流随机性强,有规律的有组织的交流比较缺乏;班主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取决于相互关系的亲疏远近。年级组的教育教学管理总体上是松散的,有的甚至是在学校大框架下的各自为阵,年级组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新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首先是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既有各班级的特点,更有相互之间的有规律的交流与资源共享,班级之间的交流是开放的。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是紧密的,甚至班与班之间还可以产生互动。正是年级组的整合管理,使得各班与年级组之间的关系该紧密则紧密,该松散则松散,张弛有度,具有一定的弹性。

我们还可以看看两种模式同学校、社会关系的衔接,以及对教育管理产生的影响。旧模式由于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本身的弊病制约,班主任多数时候执行的实际上是学校的教育计划,缺少与本班实际相结合的针对性,是被动的——体现的是一种“完成意识”;而后一种模式,整合年级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生的优势资源,相互间可以借鉴,因而活动的开展,活动的管理相对好得多,是一种主动积极的“生成型”的意识和管理。正是这一点,活动带给人的不是限制,反而具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下载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五课

    【三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十五、争吵 姓名月日等级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yuán gùjí dùjiè chǐchéng rènfáng yù () ()() ()()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嫉(jì jí)妒服侍(sh......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报告(最终版)

    关于我校初中语文教学教研的调查报告我们学校——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中学,全校教师100多人,学生1500多名,在永州市初中学校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一所。其中语文教师16名,学历都是大专......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中国古代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诵读。1904年现代语......

    三步四环节五课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研究

    三步四环节五课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研究 孙振英 (一)“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的总体构架 “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中的三四五是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1.三步: 是指“......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最终版)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猫》课例研究报告 通山县洪港镇洪港中学 王强 序言: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提高全体语文教师设置课堂任务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最大效度地发挥课......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5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到这册书,教材采用了文体线索和学生心理特点......

    五课活动总结

    “五课”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材料 为了深入推进“五课”教研活动,本学期李家山小学遵照学校“五课”教研活动计划,以“教研兴校”为宗旨,以全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全面提高教......

    《金秋五课》观后感(通用)(最终定稿)

    《金秋五课》观后感(通用10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