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的探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的探究
[摘要] 提问是促进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合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支持幼儿园教学和促进幼儿园教学的有效工具。在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中,提问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的提问方式则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师提问
提问方式
教师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环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提问方式是指提问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幼儿园教师的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采用的提问方式是否恰当,则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合理的提问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和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而不合理的提问方式则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方式的艺术,掌握提问的技巧,将合理、适当的提问贯穿于教学当中,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的分类
在对教师提问方式的已有研究中,对教师提问方式的分类多种多样.如,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提问方式包括直问、曲问、正问、反问、引问和追问;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提问方式包括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递进式提问、自由式提问和换位提问。本文主要从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这一维度对幼儿园教师提问方式进行分析。
(一)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没有明确固定的标准答案或有多种正确的答案,幼儿可根据想象并结合自身经历,自由来回答。此种提问有利于激发 杨莉君,康丹.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 朱福文,胡鸥.论课堂提问的原则、类型、方法及评价[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04)究,2007(02):22 幼儿的积极地思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幼儿勤于动脑,乐于思考。开放式提问所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引发幼儿思考和发挥的程度和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探讨式提问
探讨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某一问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或经验进行自由的探讨,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以在xx幼儿园,我们看过的大班社会活动《成长证明》为例:
师:我们为什么穿不上这些衣服了? 幼:因为我们长大了。
师:我们长大了还有什么变化呢? 幼1:我们会走路了。幼2:我们会玩游戏了。幼3:我们会说话了。幼4:我们会骑自行车了。
幼5:我们的个子长高了,手脚都长大了。2.理解式提问
理解式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某一情景提出问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以xx幼儿园,我们看过的中班语言活动《萤火虫找朋友》为例:
师:小萤火虫在干什么? 幼:找朋友。师:它为什么找朋友?
幼:因为它没有朋友,它觉得孤单、伤心。师:那小萤火虫找到朋友了没?为什么? 幼1:没有。因为它不帮助别人。幼2:没有。因为它自私。3.概括式提问
概括式提问,是指教师要求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自己得出某一结论。通常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进行。以在xx幼儿园,我们看过的中 班科学活动《拯救金龟子》为例:
师:你们的盒子里有什么?
幼:吸铁石、金龟子卡片、花生壳、雪花插片、别针、夹子、钉子、积木块、回形针。
师:现在小朋友们用吸铁石吸盒子里的东西,看哪些能吸起来,那些不能吸起来。能吸起来的画“”,不能吸起来的画“”。
„„
师:为什么别针、夹子、钉子、回形针能被吸起来? 幼:它们都是铁做的。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幼:吸铁石能吸铁。4.移情式提问
移情式提问,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幼儿暂时抛开自己的角色和身份,站在其他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在xx幼儿园,我们看的中班语言活动《萤火虫找朋友》为例:
师:小萤火虫是怎么对小蚂蚱说的? 幼:我不能给你找路,我还要去找朋友呢!师:萤火虫这么说能找到朋友吗?为什么? 幼1:不能。因为萤火虫自私。幼2:不能。因为萤火虫不帮助别人。
师:如果你是小蚂蚱,你会怎么想?你愿意和小萤火虫做朋友吗?为什么? 幼:我会不高兴,因为小萤火虫太骄傲了。
师:那你们帮小萤火虫想想办法,它怎么说才能和小蚂蚱成为朋友? 幼1:可以,我可以把我的灯笼借给你,等你找到弟弟了,我们再一起玩。幼2:小萤火虫可以再做一个灯笼给小蚂蚱。
(二)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是指教师就幼儿刚刚学习过的内容或生活中的简单常识或具体事实进行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此类问题要求幼儿朝着教师预设好的方向去思考,幼儿只需回忆所学知识或生活中的 简单常识或具体事实就可以回答。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封闭式提问所占比例较大,其发挥的作用也多种多样,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复习式提问
复习式提问,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对幼儿刚刚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幼儿只需简单回忆所学知识就可以回答。以在xx幼儿园,我们看的谈话活动《雪孩子》为例:
师:动画片看完了,好看吗? 幼:好看。
师:动画片里都有谁?
幼:兔妈妈、小兔子、雪孩子。
师:兔妈妈出门去找大萝卜了,小兔子和小雪人在干什么? 幼:滑雪、跳舞。2.是非式提问
是非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只需要幼儿在“是”或“非”中选择一种来回答。幼儿不需要经过真正的思考,只需根据教师提问的语气来说出答案。这种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营造学习气氛的作用,但其数量不可过多,否则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并且使幼儿养成不愿动脑思考、人云亦云的坏习惯。例如: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觉得故事好不好听? 幼:好听。
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故事? 幼:喜欢。3.进展式提问
进展式提问,是指教师针对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提问。它常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或教学中幼儿自由活动时提出。以在xx幼儿园,我们看的体育活动《营救美羊羊》为例: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特棒的喜羊羊。我们现在要走过独木桥,跳过石头,钻过山洞,去营救美羊羊。喜羊羊们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从表面上看,这种“进展式提问”与“是非式提问”的形式很相似,幼儿的 回答也都是从“是”或“非”中选择一种,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对于具体教学内容中的“是非式提问”,幼儿并没有真正开动脑筋去思考,他们只是根据教师提问的语气来猜测答案,这种提问实际上属于无效提问。而“进展式提问”则不然,它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进展式提问可以了解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合理地安排下一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活动的紧凑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进展式提问也可以督促那些动作慢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快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活动或布置的任务,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4.提醒式提问
提醒式提问,是指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幼儿的活动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的时候,教师通过提问给幼儿以必要的提醒。例如:
师:一个小朋友在发言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它不要求幼儿用语言来回答,但却要用实际行动表现——安静地听正在发言的幼儿说话作为对教师提问的回应。这种提问的特点在于:教师并没有用强硬的语气来命令或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用提问的方式使幼儿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事情。久而久之,教师提问的内容就会内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准则而自觉地去做。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的几点建议
(一)提前对活动进行精心计划,周密组织,以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幼儿主要是通过活动来学习,教师需要对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意义、活动过程中的提问等诸多问题进提前行精心的计划和周密的组织。教师的提问方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当的提问和合适的提问方式,以促进幼儿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尽量减少“是非式提问”的次数。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能持久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活动准备的时候要认真设计提问,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提问的适宜性和适时性。当教师希望幼 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J],2010(02)儿开动脑筋思考或积极探索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展开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教师希望幼儿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理解或记住某些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复习式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当教师希望幼儿自觉去做某件事情或改正目前错误的行为方式的时候,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醒式提问。总之,教师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应尽量减少“是非式提问”的次数,避免教学中的无效提问。
(三)提问后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应给予合理的引导。
在幼儿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中,需要教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他们的反思与探究。但幼儿的回答往往是不全面或不确切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提问方式,掌握提问的技巧,给予幼儿耐心的引导。教师应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幼儿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在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幼儿的语言和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 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合理的提问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抑制幼儿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在幼儿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 将合理、适当的提问贯穿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2.马仲红.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6(01)
3.尤书才.幼儿科教活动中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6)4.郭中然.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04)5.杨丽君,康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6.朱福文,胡鸥.论课堂提问的原则、类型、方法及评价[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4)
第二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研究
南宁市教育系统幼儿园 严菊兰
[摘 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和主要方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兴趣,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活动的效果。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方式运用不是很恰当,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提问方式的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师提问方式
引言
教师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疑
【1】问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提问仍然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且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幼儿创造性思维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正确的提问方式和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显得颇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观察记录和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客观分析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当前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教师提问过程所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疑问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
【2】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本文选取了来自广西某三所幼儿园的10个集体教学活动(包括5个教学活动录像)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的内容是组织活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行为,重点观察记录的是每次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和幼儿的反应,发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问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数量多且形式单一
研究者发现,教师提问的类型多为低层次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创造性的问题太少。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 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 能够给提问对象以更多的思【3】维空间。如果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封闭式问题较多,而较少提出开放式问题,就降低了教师提问的难度,小朋友们不假思索地就可以把答案说出来。以笔者观察的大班语言活动为例:
师:小朋友们,刚刚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颜色?幼:红色。师:那这个是什么东西呢?幼:一只猴子。师:猴子会跳吗?幼:会。师:猴子在干什么呢?幼:吃香蕉。
如此简单,看图说话的提问方式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讲显得非常冗长并且太过简单。这不仅限制了幼儿思维的空间,也剥夺了他们体会故事趣味性的机会。
(二)教师占主体位置,师幼地位不平等
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
【4】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如此,幼儿的话语,就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也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以研究者观察的中班语言活动《早餐吃什么》为例:
师:小朋友早上吃的什么?幼:包子、面条、米粉。师:早餐好吃吗?幼:好吃。师:你们早餐是在哪里吃的?幼:幼儿园、家里。师:有谁是在家里吃的?幼:我。师:那你在家里吃的什么?幼:鸡蛋。师:噢,鸡蛋,还有什么呢?幼:米粉。
研究者发现,在这段对话中,教师一直都在不停地发问,幼儿的回答仅仅只是几个字而已。幼儿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与发展。这也显示出师幼在课堂提问中地位的不平等。
(三)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 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教师的提问喜欢让积极的幼儿回答。一次活动中, 有些幼儿获得了大约5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而有的幼儿一次机会都没有获得。当然,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忽略能力一般、主动性不强的幼儿,就会使这类的幼儿慢慢趋于边缘化。这种教学活动中幼儿应答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会慢慢地使部分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脱离正常的教学活动轨道。同时,教师的提问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幼儿对问题的反应时间太短,无法充分的思考
有的教师提问之后, 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很短(一般是2秒种左右)。另外,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就会有幼儿举手。大部分教师立即就会请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有的幼儿甚至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根本没有思考就举手了。这就很容易造成幼儿“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这样的提问不仅没有让幼儿充分发挥思考的功能,反而会容易挫伤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提高幼儿园教师提问质量的策略
(一)转变提问观念,提高对话的艺术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5】指导下进行的。提问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同样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这种生命间的对接、摄养、交融,也是人的生命之本性。„„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移植,知识与技能只有当它们凝聚为生命的智慧时,才有可能进入生命交流与融合的渠道。教育的真谛与要义就在于使人获得属于人的生命,去取得人的身份和资格,它要使人成为人。” 【6】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正确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充分理解幼儿学习活动中的认知规律,以及幼儿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关注幼儿的有效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为幼儿创设一定的环境,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联想,从而唤醒幼儿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让幼儿自己大胆的表达出来,让幼儿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体。
(二)精心设计提问, 努力提高提问的质量 1.问题要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的本质在于使幼儿在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得到提高,那么幼儿园教师能够提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是提问的关键所在。教师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幼儿积极思维;问题太深奥,又会使幼儿感到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情况,在所学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为幼儿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分析综合能
【7】力,尽力避免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2、注意提问对象的层次
教师的提问是要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幼儿。基于幼儿的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的因素,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幼儿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设计问题。例如,请思维能力较强的、自信的和发展较快的幼儿回答稍难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的幼儿回答难度较浅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照顾到每位幼儿,尽可能使每一名幼儿都得到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3、教师应认识到开放式提问的独特教育价值,适当增加开放式提问。教师应树立“为促进幼儿思考而提问”的观念。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这两个角度出发,精心选择恰当的提问【8】方式。教师在日常学中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努力汲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学习现代生成课程、支架教学等教学理论,以便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使教学更具弹性。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和选取提问方式的时候,应尽量考虑到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当幼儿的反应在教师意料之外的时候也不必惊慌,而应该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提问真正为幼儿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服务。
(三)注重“平等对话”师幼关系的建立,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教师与幼儿交流、沟通,幼儿作为幼小个体,明显处于交流、沟通的弱势地位,在这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求知的动力,幼儿才能充分体现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兴趣。正如陶行知所言,解放孩子的头、脑、手、眼睛等等。教师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摒弃高高在上的教师的“霸权地位”。有些时候,即便没有达到教师所预设的那个“标准答案”,也没有关系。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要注意师幼之间“平等对话”关系的建立,层层递进地促进幼儿思考、发展。同时,教师应善于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
【9】参考文献
[1] 鞠献利.教师素质论.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75。
[2]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建敏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7。[3] 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3。[4] 任娟.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5:20。
[5] 周先进,靳玉乐.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6] 鲁洁.南京师范大学:一本用生命打开的教育学[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10一11。
[7] 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5:74。[8] 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2010,(02):68-69。
[9] 康涛霞.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优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53。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方式
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方式
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开始,也进行了一系列绘本阅读的专项活动,如安排我们老师到各区幼儿园参加了绘本阅读的学习,回来以后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探讨,如:绘本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成语,老师是先让幼儿掌握这个成语再组织绘本阅读好呢?还是在阅读中学习掌握?最后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根据成语的用途,如“欢天喜地、五颜六色、蹦蹦跳跳”用途广的成语可以先让幼儿掌握,一些较偏僻的成语可以在阅读中稍微加强一下。整个幼儿园洋溢着一种学习、欣赏绘本的良好的氛围,连家长有时去买书、借书,也会向老师咨询:什么是绘本?应该买什么绘本?那究竟怎样选择绘本呢?绘本阅读中要注意什么呢?园内更是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绘本教学比赛老师们精心绘制教学教具。
阅读绘本中的情感体验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可以根据需要坐在教室的椅子上,也可以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心灵之间的距离,有时在欣赏绘本时播放一些音乐,更能产生与绘本共鸣的效果。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在第一次绘本教学中《猫头鹰喔喔呼》我就急于赶课程,没有做到给孩子充分思考回答的时间,所以导致重点不能明确。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专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填鸭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自由讨论。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鼓励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要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学会学习。
第四篇:乡镇幼儿园教师培训方式探究
幼儿师范毕业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保育员、教养员实习对于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生了解幼儿园现状、实践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学生参加工作前所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实际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和检验,又是帮助师范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性环节,更是实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1】
一、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生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生岗位不足。幼儿师范学院毕业学生现在的实习模式大多采用“基地式实习”,由幼儿师范院校教师统一带队,在同一时间将学生分配到实习点实习。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强,便于组织和管理,但是随着扩招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出现了现有的实习岗位与不断增长的实习生数量不相符合,僧多粥少达不到实习目的情况。
2、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指导教师人数不足,难以真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实习时间短致使力度不够,学生难以通过实习达到学生与教师身份的转化,理论与实践脱轨,无法适应今后的职业要求。学生入职后幼儿园还要抽调大量时间对其进行较长培训才能适应幼儿教师工作要求,造成了人力、时间的浪费。
3、实习理念较落后。幼儿师范学院的实习工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教育环节或是毕业前的一次常规活动,被当做是毕业生教育活动检验的最后一个环节。事实上,教育实习应该是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不应终端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教育见习、教法训练、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内容。所以,传统的教育实习理念下,实习生在心理方面、教学理念方面、组织教学方面就略显不足,影响到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今后就业。
4、实习模式单一。
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模式远远达不到实习目的,主要体现在实践活动单一,各院校的实习大都集中在实习期,缺乏平时对幼儿园工作的见习、观摩,特别是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活动。其次是时间短,学生集中实习只有3——5周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学生很难深入、细致地听课、备课,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迫使学生只能草草上几节课,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几乎是空白。最后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实习成绩未列入学生的毕业成绩,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学生对实习没有引起高度关注,认为实习只是在幼儿园上几节课,帮助主班教师上几节课而已。因此,幼师生现有的实习模式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毕业生毕业之后幼儿园等用人单位还要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人员培训,不能独立完成保育教育工作。
二、顶岗实习模式是幼儿师范毕业生实习的新模式
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学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河北师范大学开创了“顶岗实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题是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从教技能,同时为河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引人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以期促进河北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4]。
“十二五”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众多高校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对于教育信息化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幼师生“顶岗支教模式”的基本内涵
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顶岗支教模式”是在大专学生完成两年半的在校学习,系统掌握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幼儿教师从教所需的唱、跳、画、说、讲等专业课知识后,经过学生报名,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派往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按照所在幼儿园在岗教师的规定要求履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置换回部分乡镇幼儿园教师进行为期3——4个月的培训,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幼儿师范毕业生真实的参与到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又为乡镇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保留优秀师资,同时又有利于乡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当一名优秀教师前进的阶梯;教育、教学的创新,教师风格的创立,都离不开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对幼儿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而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实习工作取得的。而对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的乡镇幼儿教师而言,他们所缺少的不是实践知识,而是理论修养,以及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成果。幼师生和一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顶岗支教模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双赢。离开了双方的参与,“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工作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模式但是在短期内提升自己教学水平,进一步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良好契机。
二、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内涵及培训思路 【1】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提问的含义及类型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提问可以分为:
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这三种方法哪种最好?”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
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幼儿园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西方有些教育理论家甚至认为是集体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园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
低认知层次问题引起的是初级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如:回忆已知的知识、很容易判断正误的答案。高认知层次的提问引起的是幼儿的高级思维过程。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幼儿需要超越感知所给予的信息或回忆性知识,通过比较、对照、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价等高级思维活动。例如:在《果实在哪里》的活动中,在出示各种果实实物后,我问:“你认识这些果实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那你还看到过哪些果实?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呢?”等问题,让幼儿通过比较、应用和想象,获得了有关于果实生长在哪里的相关经验。因此,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教师适当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增加高认知层次问题的数量,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良好的提问技巧,应该包含各认知层次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并不等于否定低认知层次的问题的作用。事实上,在提出高认知层次的问题之前,往往需要通过一些低层次认知的问题扩充幼儿的知识广度,使幼儿具备解决认知程度复杂的问题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比如:在故事教学中,给故事取名字,这是一个高认知层次的问题,它需要幼儿依据教师低认知层次问题的提示,回忆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分析核心内容,概括、创造、想象才能回答。
二、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并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例如:在《一条小缝》的活动中,当多媒体电脑上出现了一个孩子趴着看门缝时,我问:“他在干什么?”接着,我又问“猜猜他看到了什么?” 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这是引发多角度回答的提问。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散文,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我问幼儿:“如果你有一条小缝,你会在小缝里看到什么?”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看到蚂蚁在打架”,有的说:“看到蝴蝶在跳舞”等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这是启发性提问。
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问:“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堂陷入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即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春天到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这是连锁性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有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找到最终答案。
再例如:在《爸爸的大手》活动中,我问:“你喜欢爸爸的手吗?为什么?”孩子们都说:“喜欢。”可对这个为什么的问题却有些无从回答,除了一些简单的形容词,诸如:大、漂亮,就别无其它。于是我改变提问方式:“爸爸的手都有哪些本领呢?”这个问题,从孩子们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他们都理解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收到启发幼儿思考,开拓幼儿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并给予适宜的候答时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核心问题,有的不是。重点问题往往起着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并能解决问题,使幼儿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思考并努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并保证给予幼儿应答的时间,不要急于告知答案,增强提问效果。例如:《好吃的胡萝卜》活动中,我问:“我们可以用胡萝卜做出哪些美味的食品呢?”幼儿为了答问而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找答案。当有幼儿答对时,如果教师立即予以肯定性表态,那么其他还在思考的孩子就会“共享”这个答案而放弃努力。因此,教师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有利于幼儿思考和组织回答内容,增强提问效果,尤其是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更是如此。
四、教师应注重发展应答技巧
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应答和不回应。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处理。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应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指标之一。我们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幼儿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如何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经验?我认为:
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例如:教师问:“夏天有哪些使自己凉快的方法?”有幼儿答:“心静自然凉”,教师一愣后应答:“哦”后,即转问其他幼儿。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上课进程, 控制问题的答案。结果是在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的观点,而不是幼儿的观点,幼儿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样会贬低幼儿的价值,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课堂提问变成了教师控制课堂讨论的工具。如果教师此时及时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进一步提问:“什么叫心静自然凉”的话,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2、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无完善的答案。如: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3、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已有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并可用其作为教学资源,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经验分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游戏分享活动中,扮演医生的幼儿给病人包扎伤口上夹板后,教师问:“你为什么给他上夹板?”幼儿回答:“这样可以让他的骨头长好?”教师继续追问:“那么回家后要注意什么?”幼儿答:“别洗澡”,“为什么?”,答:“因为伤口不能进水,防止发炎”,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经验分享,相信在下次医生游戏中,孩子们会把学到的经验,融入到游戏中,并不断积累相关经验。
总之,提问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分析,教师的提问技能就能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