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时代发展发展的需要,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
我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四要”“四忌”。
一、要善于设疑,忌直接灌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设疑,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位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说这是作者故意安排这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当然教学内容问题化,要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巧妙、难易适当,有启发性、有实效性,而且要把握好发问的时机。
二、要形式多样,忌刻板单调。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比如,一位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文章,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他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来演一个话剧,题目也是《我的家庭》,对剧中人物和性格也做了简单规定:好吃懒做、嗜烟如命的爸爸,勤快能干、说话唠叨的妈妈,还有一个任性顽皮的女儿。三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目的。三位教师都注意了精心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学生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面向全体,忌冷热不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有时候上课前就圈定了要提问的学生的名单)参与讨论问题,起来发言的学生仅仅几个人,很多情况下还是重复发言,其他学生呢?也许有的在思考,也许有的一头雾水,也许有的开了小差,也许有的什么也没想——天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从更多学生的眼光来看,“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不给其他学生参与的机会呢?有的老师惟恐他们不会“配合”,万一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耽误了时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损一堂课的整体“质量”;还有些老师则是嫌麻烦,认为那些“差生”即使让他们参与了课堂活动,也答不对、做不好,对于他们自身的提高也没什么作用。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人格、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四、要积极评价,忌求全责备。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说,他从小生性顽皮,不爱学习,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已创下了三次留级的“记录”,老师送给他的评价是“聪明面孔笨肚肠”。自卑的阴影一度笼罩着他,使他完全丧失了进步的信心。但五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给钱梦龙布置了一项任务:在每次学新课前,把课文里的生字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一个长期被同学看不起的“老留级生”,居然还能承担如此光荣的任务,自然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由于爱语文老师,也爱上了语文课,从此开始了人生的转折。看来,教师的期待和欣赏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可是,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对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因此学生的活动很难让他满意,特别是有的老师执教公开课,总是希望学生的活动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进行,一旦学生回答出了偏差,就不知道如何应付了,甚至对配合不好的学生“恨”得咬牙切齿,语文课上学生动辄获咎,总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哪里还有什么参与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意见不成熟,也不要轻易否定、批评,我们应该 把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看作是接近真理的脚步,而不能用冷冰冰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以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不伤害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自尊心是我们课堂评价的“底线”。
当然,对学生的欣赏和激励要有诚恳的态度、要实事求是、要因人而宜,不能是老生常谈式的赞语和“礼物奉送式”的奖励,更不能搞成对学生的无原则的迁就甚至是曲意的迎合。
总之,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领头羊”,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过去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比较抽象、模糊而缺乏区别对待。如果学生不明确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然是盲目的、被动的。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二、给学生自由提问的主动权
在体育教学中,通常是教师不断地提问、解析,学生极少有机会、也不太愿意向教师提问。教师的提问固然能透出学生的思考,但学生的学习总是比较被动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我尝试着通过教会学生不断地提问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不仅只是听着、答着,而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如果学生能主动提出有创见的问题,那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另外,当学生提出疑难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主动讨论,组织学生认真剖析,去伪存真,抓住本质,把握重点,攻克难关。
三、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归纳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进行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以至运用一定的方法,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必须学会自己归纳方法。其中,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学习过程,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如合作法、发现法、分析法、自练法、组手法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四、成绩考核,学生参评。
每次我都让学生参与成绩考核,使考核成为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首先,让学生自评与互评。要求学生通过它,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发展“小教师”。培养学生都积极充当此职任,让他们组织同学练习、辅导和考核。
五、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如让学生参与课的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去“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选”,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去“创”。这些都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体育课堂的深化改革。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的论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影响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打破以往课堂中教师的单一灌输,要有意识地给语文课堂增添生机,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有效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法的应用
先学后教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在课的开端就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且对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对先学后教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先学: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等。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二来能够让学生在提出疑问的过程中教师明确自己的讲解点,进而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培养。当堂练环节:
1.除夕真热闹,主要做哪些活动?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的截然不同,表现在哪些地方?……组织学生完成上述的练习题,并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整理,以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后教:在结束上述的两个环节之后,我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比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对“灯”的描写居多?等等。通过上述的过程可以看出,先学后教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小学语文直观教学法的应用
直观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愿意自主地走进语文课堂,感受语文文本中所包含的价值,进而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城》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长城”的相关图像,目的就是让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推动学生积极地走进语文课堂,而且,对加强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为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以及精彩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 湖润镇中心小学
丁
岚
摘要:文章引用了严元璋、钱梦龙、孔子等教育家的话对什么是“主体”进行了阐述。还有笔者结合教育家的话,总结了自己在一线教育教学的尝试: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探索;因文而异,灵活多变,引导学生领悟学法;充分放手,落实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学法。
关键词:主体性
《中国教育思想源说》书中有段话:“办学的话,都是先有人要学,然后有人教,所以,是先有学生,后有教师;不是先有教师,后有学生。没有学生便没有教师,没有教师,还有学生。所以,说来说去师生之间,学生总是主体。”钱梦龙先生曾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观点。这是“人的主体性”哲学思潮在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反映。学生主体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进步程度和发展水平的标志。对于教学来说,坚持学生主体性的观点,能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主体性是学生作为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作用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很多的教育同仁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上做了不少的尝试,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只谈谈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点尝 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探索。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内容、方法有新鲜感,学习环境融洽、和谐,才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活泼、和谐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力求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不让学生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对喜欢质疑、喜欢提“怪”问题,回答问题已超越课本的学生,总是持热情欢迎的态度,并给予公正的评价,还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这样才能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我还十分注意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乐观大方,精神饱满。在教学中大力加强语言、教法的艺术性,尽量讲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设计整齐美观的板书,导入新课力求巧妙而新颖,同时注意运用电教手段,如:投影片、录音带等音像结合的辅助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我在上《活化石》研究课时,我首先播放朗读录音,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课时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熊猫”活动的可爱样子,播放秋天“银杏树”美丽的景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口参与教学,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思考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好评。
二、因文而异,灵活多变,引导学生领悟学法。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需得益于教师的“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作为主体的学生而存在,教师“导”得轻松愉快,学生就“学”得主动活泼。在教学中,要使教师的“主导”不会成为“主宰”,使学生的“主动”不会成为“盲动”,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一篇课文重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法的选择,如果千篇一律,只能让学生苦不堪言,又怎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必须因文而异,灵活多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的领悟学法。我的做法是:
1、变换秩序,抓住关键。许多课文,学生经过预习,也能大体了解,倘若老师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就显得平淡无奇,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变序教学法则是在秩序决定效果的思想原则的指导下,讲课时不按课文的原有秩序,而是抓住关键问题,对其进行重新组合,以求更佳的教学效果。变序教学就是改变课文的原本秩序,与学生初读课文时所得的印象相迥异,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知兴趣,同时由于它是以问题的思考、解决为教学中心,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2、大胆取舍,横向拓展。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如果对课文面面俱到,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学生只能是蜻蜓点水,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甚至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 非是例子”,也就是说学习教材是让学生能触类旁通。如果试图通过某一课的教学就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是不可能的。有些课文可只讲字、词、句;有些可只讲一段或某一部分;有些可以只讲文章的选材或写作方法。所以我在教学时敢于大胆地取舍,选准课文的要害,集中火力攻破这一要害。
3、善导勤诱,举一反三。教师导学的目标是实现从教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教师就要通过艺术的“导”,循循善诱,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是拓宽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我在上《南辕北辙》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读”的读书方式,让他们通过反复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次碰到类似的课文,我就要求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求学的欲望,形成教与学的同步进行。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进而达到“不复需教”的理想境界。
三、充分放手,落实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学法。
钱梦龙先生认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者眼于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教师的“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经过一个“善练”的科学系列才能实现。所以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落实训练。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考试等方面落实训练外,还为学生设计了几种训练的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相近,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都有着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愿望。能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下面的两种方法:
(1)组织讨论: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然后针对课文中一些有异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小组长做好本组讨论的记录,然后代表发言,老师最后评议,这样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创造了浓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养成了细致研读,敢陈己见的习惯。(2)相互批改。学生的同桌之间或组与组之间交换来批改作业。把“改”与“评”的权力交给学生。对于学生的部分作业,我就分等次作业,全批四位同学,给学生做示范,教会学生批改作业的的方法,然后提出批改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互改、互评;选几个学习、管理等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学习组长总看全组批改情况,然后总结汇报,老师最后总评。通过这些环节,学生找出他人与自身作业中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绘画、表演的才能。语文课要上得有趣,除了要运用好语文文字之外,还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体裁课文的教学需要,把绘画、表演等艺术引入教学中。如上《詹天佑》可让学生充分读凿井的那一部分,然后把凿井的办法用图示画出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上《西门豹》《陶罐和铁罐》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的形式,为了演好课文里面的角 色,学生就自觉的钻研课文,练习朗读,遇到不懂的字、词、句就要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绘画、表演等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以上是本人十几年教学中的一点粗浅尝试。当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实践,使语文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第五篇:谈聋校数学课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谈聋校数学课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文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由此可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聋校数学课上,同样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让课堂始终充满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懂得知识,更主要的是掌握方法,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掌握只有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要使学生的参与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基本的一条是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到:老师也和我一样一起在探索。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回答一周有几天?这一周7天是按什么规律出现的?引导学生体会一周7天总是从星期日到星期六重复出现,循环不断。再和学生一起找一找四季变化、太阳东升西落等,在学生对一系列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的感受中,轻松理解了“循环”这个抽象的概念。教师和学生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的兴趣会更浓,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首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和满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成绩及时予以表扬,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求知欲高,总想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实现自我。所以在分析讨论时,尽可能让学生说,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自学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沿着他们的思维创造性的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前面已学过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且学生对公式掌握的比较牢固。当老师给了他们自由的空间后,学生就能主动驾驭自己的思维,大家积极思考,有的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解决了问题,而且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这时,老师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赞赏他们的成绩,让他们能以更高的热情主动的投入到进一步的学习中,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他们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脑子就会越用越活,智力一步步得到提高、发展。
三、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 学生对所学知识到底能用来干什么,往往认识不清,教师要尽量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图形的面积计算这节内容后,我就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如何正确应用到生活中去,如装修新房时铺地板、装窗帘等怎样做到既美观又省料,这些都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以此来让学生深深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很实在、实用的。学生掌握了知识,思维得到了发展,当经过实际的运用后,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好的得到发展,创造力、想象力才会得以发挥。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有用、成功的喜悦,就会进一步增加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增加了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