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庆东和中学生谈语文学习
中学生朋友,总是有人不分羊年马年地命令我,跟你们谈谈怎样学语文。这对我说来,实在是个苦差事,仿佛是叫一个老叛徒给青年人讲讲革命道理。我的语文的确学得满好,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反正从小学到大学各种语文考试永远第一,到高中阶段就已经基本不用听语文课了,闭着眼睛也能得90分以上。可是我的语文本事主要不是从教科书上得来的,而是“功夫在书外”。所以我很怕你们跟我学歪了,我只好把我个人的体会半真半假地告诉你们几句,希望你们别当真,凡事还是听老师的没错。
要说怎样学语文,就必须明确你学语文干什么。如果你学语文是为了语文考试成绩好,那我没什么可说的,你们老师已经说得够好够多的了。我说也还是那一套。我基本上不反对老师们说的那些,我自己也是按照那些经验一直保持语文考试的高成绩的。但如果你学语文不是为了考试好,或者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好,那我可能会有几句另类的话跟你说。当然,这二者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现在有矛盾,这是我们当前的教学机制和教育体制的僵化所造成的。
首先,我唱个高调,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你要跟我抬杠,我也不理你。反正我告诉你,专门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人,考试大都不好。少数考试好了,以后也没出息。因为在只为了考试的千百次训练中,他已经把人格训练坏了,他专门投其所好,没有独立思考。他的一生都可能只是个投机取巧的坏人,他对社会只有破坏,没有创造。而不为了考试,也不一定就能考好。就好像专门想当叛徒的人,人家不一定
稀罕要你;立志不当叛徒的人,人家也不一定非得抓你。所以,这是一个人格的选择,不是方法的选择。
第二,你要明白语文是什么。语文不是跟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并列的一个学科,你要那样看待它,那你就一定学不好。要知道,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你看我们古人一天到晚不就是学“语文”吗?学完了就什么都能干,判案子,修水利,打鬼子,搞经济,堂堂五千年中华文明不都建立在“语文”上吗?一切其他学科,不都是用语文表达出来的吗?离开语文,就如同虎毛离开虎皮,一阵风吹散,啥价值也没有。所以,你必须以对待整个人生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才能学好语文。
第三,语文教学体系所教给你的“语文”,是一群中国的弱智人为了他们的饭碗而强加给你们和你们老师的。他们自己的语文水平很差,没有几个思想有水平说话有水平或者写文章有水平,没有几个敢无耻地站出来跟批评他们的好汉比一比。你们每所学校里的语文尖子、作文尖子都比他们强(注:此话表达了北大教授傲岸不羁的性格,我认为批评得过于激烈,现在的语文教学体系并非如此)。我这样说不是贬低他们,我也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他们也不是故意毁你们,他们是没办法,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用一颗“善良”的心拼命做野蛮的事。这样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你自己救自己。你就不要总跟他们
过不去了,要尊重他们的劳动,体谅他们的辛苦。好比武松拜了宋江做武术指导,怎么办呢?造反是不对的,只好自己另起炉灶吧。这回就该明白,语文乃是在“语文书”以外了。
第四,其实,学好语文很容易。随手教你几招,不怕你扩散,就怕你做不到。
一、每天写日记,要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每天就写100字,不多不少。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
二、大搞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给好朋友起外号。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把语言玩得山穷水尽。到那时,看语文书上的课文如同老叟戏顽童,老牛吃嫩草,什么语文考试,作文竞赛,简直不堪一击。
三、进行背字词、背诗文比赛。电脑里存盘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死人活人的东西,不用思索,“语文”就顺口而出了。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边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见影。以肚子里东西多为荣,君子耻一物之不知,连说一百个成语不重样,假装深沉是蠢驴……明白了吗?
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学好了,也就是说,很快就进化到人了。不明白,我再写十万字,你还是个猴子。
第二篇:和初中生谈学习语文的要求
[讨论]关于语文课程改革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
南海一中校长邓兵:
——和高一新生谈语文学习的要求兼寄语青年语文教师
“高中语文第一课应该怎么上?哈哈,这问题太简单了!先作个自我介绍,师生彼此认识认识,然后不就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吗?难道不是这样?”青年教师们听到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时,往往满脸疑惑,这样回答并反问我。
“差矣,差矣!不使学生懂得高中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不使学生知道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不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就难以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其结果很可能就会误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语文课本,从而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最终学下去就是越学越不得法,越学越枯燥。所以,语文第一课不应急着讲课文,而应做些‘授人以渔’的工夫。鱼网织好了,打渔的方法掌握了,还怕打不到鱼?来听堂我的语文第一课,看看我这‘有15年打渔经验的老渔夫’是如何教人打渔的,如何?”我倚老卖老地对那些青年教师说,并将以下“学习语文十要求”示之——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以下便是我上高中语文第一课时对学生提出的具体的学习要求——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同学们学了6年小学3年中学共9年的语文,但语文基本功如何呢?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在此,我只想问问同学们:第一、你的普通话说得如何?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我们是新一代青年人,难道我们说普通话也要带那么浓的广东音让人笑话吗?第二、你的字写得如何?与自己现在已是市属高中生的身份相符吗?第三、你写作文或写信是否常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错别字?你注意纠正过这些错别字吗?
语文的基本功所指范围较广,但我以为以上所问的三点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所以,我要向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一)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平时认真听中央电台的广播和看电视台的节目时,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请老师、同学帮助自己纠正错误的发音。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南北大交流、大融合以及对外日益开放的社会,如果我们说普通话连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甚至不少外国人都不如,我们说得过去吗?如果我们拿出学英语的劲头来学习我们广东人一向不太重视的普通话,那我们就一定能在高中毕业前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
(二)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虽说电脑已日益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写字的机会已大不如以往,但就是要在别人已不太重视写字的时候,勤奋临习,最终出手不凡,这样不是更能体现出胜人一筹的高素质吗?要写好一手字并不难,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临帖(最好是钢笔字帖),临习三年,坚持不懈,那么最终就一定能出手不凡,出人头地。
(三)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将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消灭掉。不要以为错别字是改不掉的,其实,只要我们把自己平时作文中的错别字搜集一下,你就会发现,原来常见的错别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也就那么100来个,一天要求自己纠正一个,不用一个学期,就可将常见的错别字消灭掉。同学们,当你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尤其是当上领导后,一出手就出现错别字,那种尴尬,是令人羞愧得无地自容的,还是趁着现在下一番不算“苦”的工夫吧!
二、优秀诗文勤记诵我们有些同学小学、初中时能背诵许多诗词美文,但到了高中就差不多都淡忘了,为什么?那是因为还没能够真正意识到在脑子里装些诗词美文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朗读背诵的,所以考试一过,那些诗文就全丢光了,实在可惜!多读多记些优秀的诗词、文章,既能巩固自己以往所学,又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同学们看到江总书记在美国访问随口引用唐诗宋词时,都不禁赞叹江总书记在这方面的深厚功底,但这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呀,如果他以前不注意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他今天能够这样信口而出吗?所以,现在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在高中三年内,早读时要努力做到大声读,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将小学阶段背诵过的诗词和初中阶段背诵过的诗文,全部再作为早读课朗读、熟记的主要内容;按学习要求熟读、背诵高中课本里优美的诗文及要求背诵的课文;熟读最终能够背诵百首唐宋诗、百首唐宋词。并力争做到背得滚瓜烂熟。当然,读、背的最终目的在于用,所以在平时写作文或说话时,要尽量引用。如果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了古诗文,则每引用一次,就另加5分。多引用,多加分!试想想,在写“勤俭”为主题的作文时如果能引用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写春天的散文时能引用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在写青年人应树立远大理想的文章时能引用毛泽东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写人际关系的文章时能引用陶铸的“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些名诗名句,那么,阅卷的老师能不“眼前一亮,心头一喜”吗?
三、报纸杂志常翻阅每天出版的报纸杂志里面都有大量的信息,其中亦不乏语文方面的知识。差不多每份报纸每周都会有文学版,每期都会有不少好诗文。即使是看每天的新闻、通讯,我们也可学到许多语文知识。甚至光是欣赏其中一些文章的标题,我们都能够收益良多(其中《羊城晚报》的文章标题很有品位,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在全国同行中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有看报纸杂志习惯的人,其语文基础一定不会差。有哪些报纸、杂志值得我们欣赏呢?报纸有《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南海日报》(我们是南海人,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应该了解家乡的情况)、《语文报·高中版》、《作文点评报》;杂志有《读者》(最好是每人都订阅,这是一份品位相当高、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值得同学们订阅、珍藏)、《中学生》、《语文月刊》等。
我们还应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剪报——看到有好文章就剪下来,贴在自己的语文摘抄簿里。这样日积月累,你终有一天你会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而骄傲。当然,看多了,最好还能向报社投投稿。要知道,绝大多数作家都是这样起步的。
四、看书买书做书虫喜欢看书的人,情操会更高尚些,眼界会更开阔些,语文知识也会更丰富些。为什么马克思、毛泽东的学识那么渊博?这是因为他们都是一只十足的“书虫”。毛泽东就曾经说过:“我的文学功底之所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对书的爱不释手。”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得好:“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所以,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书与报纸杂志的最大一个区别就在于收藏价值不同。从收藏的角度来讲,书的价值更高。作为一只书虫,在家庭经济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尽量买一些有收藏价值的书,开始丰富自己小书柜的藏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成语典故词典》、《语文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文史方面的书,都值得我们收藏。
近年来会考、高考都较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写作能力,喜欢看书、勤于思考的人,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不会差的。
五、语文笔记贵坚持以前同学们读初中时记语文笔记,可能都习惯于记些什么课文的标题、作者、时代背景、段落及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的,抄完后同学们不爱看,考试前对复习也没什么帮助,久而久之
反而使得同学们误以为学语文是那么枯燥乏味。其实,语文科是中学所有学科里内容最丰富、趣味性最强的学科,语文笔记自然有许许多多值得记的东西。那么,语文这门学科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记呢?语文知识点(含各知识点的概念、运用实例、高考例题等),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可包括同学写的优秀作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这些都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如果同学们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那么,语文笔记簿一定会是你爱不释手的笔记簿。
六、课外练笔不放松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虽说每学期老师会安排10次左右的作文训练,但仅靠这几次作文训练就想把文章写好是不可能的。1984年石门中学有位名叫陈劲戈的学生,以39分(40分满分)的高分夺得当年广东省高考作文状元。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在向师弟师妹们介绍自己的经验时,他十分轻松地说:“我根本没有被‘高考作文’这几个字吓倒,我是把高考作文当日记来写的。”原来他从小学起就养成了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直到高考前亦从未间断过。写多了,思维也就敏捷了,所以每当提起笔便“思如泉涌”,一两千言,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天天练笔,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长短也可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段,还可写“小说连载”式的文学作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读小学时就喜欢把班上的同学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了,到了高中,他所读的语文课本里,竟然有他自己写的小说!至于大家熟悉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成名之前,不知有多少篇心血之作被编辑扔进了纸篓!如果没有当初那些“失败之作”,他们能有成名的后来吗?
我的要求不高,每周练笔不少于1500字即可。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另外全班同学一起来搞一个“统一练笔”,就是写《接力日记》,即以学号为顺序,每天由一位同学写一篇日记,晚自修时把《接力日记簿》放到讲台上,由同学们传阅。晚自修结束前半小时传给下一位同学。这样,大家的“日记”——其实也就是练笔——就在传阅中起到了一个让同学们的写作经验相互交流的作用。
七、生活处处皆学问语文是一门每人都受用终生的最基础的学科,语文知识并不像我们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学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我们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校园里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报纸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精练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时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所以,广告策划者如果没有较好的语文功底,就难以收到“一语惊人” 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另外看电视、听广播,开校会,乃至听其他人聊天,也一样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
八、他山之石把玉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学习语文方面也不例外。不要以为学知识就只能是以老师为师,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借人所长,为己所用。比如其他同学的作文,应该多借来看看,尤其是老师推荐的范文,更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其他同学的笔记也应该经常借阅,你一定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使你获益良多的知识。又比如有些同学的字写得很漂亮,你平时可多留意一下他怎样写字,甚至请他示范示范,那么,你的书写水平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九、基础知识早复习语文考试考什么?主要是考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而直接考课本内容的则很少。虽说同学们在初中时已学习了中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中的大部分,但高中学习的要求比初中高得多,所以,从高一起就自觉地开始复习这些知识点,而不是到了高三才复习,那么,你就会赢得主动。
十、课本学习贯始终。“既然考试考课本的内容很少,那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课本呢?”或许有些同学会这样问。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
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同时,每册课本的每个单元里都还有相应的新的单元知识,这些单元知识都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所以,认真学习课文不能因考试时直接考到的内容不多而不重视。
语文是各学科中基础性最强的学科,也是对人的修养起着重要作用的学科,正是由于其灵活性比其他任何一科都强,所以,如果我们不设法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意义和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不使他们发现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而还是篇篇课文、堂堂课弹着“作者写作背景简介分段段意中心思想概括写作特点”(同时要求学生抄记这些没有什么意义的“语文笔记”)的老调,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永远洗刷不掉“误尽苍生是语文”的骂名!
第三篇:谈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谈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任丘市第四中学 韩保坤
摘要: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多阅读的习惯,记摘记的习惯,勤观察、勤练笔的习惯,随时翻阅工具书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等。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关键词:态度 方法习惯 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似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既然习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呢?
1.明确要求。例如阅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要不动唇,不指读;阅读速度至少要达到每分钟500字左右;精读课文要注意圈点、批注等。又如写作,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等。要求明确了,并以此去检查学生,指导学生,长期坚持,学生对这些要求就会由生疏到熟练,由遵从到自觉,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养成了。
2.设置固定版块,建立教学常规。从某种角度讲,教师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有相通之处,有些电视栏目的设计值得我们借鉴,如央视栏目《非常6+1》、《全家总动员》的设计就很有创意,很能吸引观众。语文课堂教学也不妨借用此类作法,使每节课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某些固定项目的练习,并做到“定中有活”。如:①安排课前3分钟进行讲、读训练。每节语文课前,由一名学生上台演讲3分钟,内容可以是故事、趣闻、诗歌、散文、成语故事、学习方法介绍等,经过三年的训练,学生们由开始的拘谨、胆怯到自然洒脱、生动流畅,既锻炼了口才,也活跃了思想,丰富了知识,同时也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了基础。②坚持写日记。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画面和感受随时记录下来,字数不限,体裁不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天天练笔,对提高写作能力大有帮助。③佳作摘录。要求学生每周摘录一篇自己非常喜欢的佳作并作简评,定期(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交流,长期坚持,好处有三: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二是学生在筛选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增加了阅读量;三是把好文章结集成册,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3.语文良好习惯的培养,应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
①专心听的习惯。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课余闲谈,都要求学生克服心不在焉的坏习惯。要专心地听,听后能转述、简评。
②边听边想边记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学会边听边思考边记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③讲普通话的习惯。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日常交际,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④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会课前预习和复习,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预习,明确新课的重点、难点,能有效提高听课时的无意注意水平。同时,学会复习,对以有知识进行科学梳理、归纳,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会使知识记的更牢固,用的更灵活。
⑤养成朗读的习惯。阅读教学不能没有朗读,就象画画离不开眼睛,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一样。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感情的朗读,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情操。⑥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将有助于课后的归纳、整理和识记,让学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⑦随时翻阅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字、生词,要随时查字典、词典,以免过后遗忘,造成下次见到它依然陌生的局面。
⑧观察积累的习惯。培养写作能力应从观察、积累入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事、物、景,学会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悟。
⑨勤动笔的习惯。除每天坚持写日记外,对感触颇深的事情,要动笔写成文章,做到有感而发,培养学生运用真情实感写文章的好习惯。
⑩拟提纲、打腹稿的习惯。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给学生基本的修改方法和一些常用修改符号,指导学生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力求达到文质兼美。告诫学生,文章首先要能打动作者,才能打动读者。修改到自己满意了,才能拿出去,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总之,明确要求,制定规则,教给方法并加强训练,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
第四篇: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
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通过多方面分析原因,找出影响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培育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词:语文学习的兴趣多方面培养
有的学生本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以及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的,到了中学慢慢地对中学语文就不感兴趣。课堂上再也不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不认真做笔记,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外,也不预习和复习,更不愿意完成家庭作业,结果成绩也下降了甚至还感染其他科。
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哪些因素
首先,中学课程增多,再也不是像小学那样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文和数学上了,兴趣分散是自然的。
其次,学生年龄增长了,对学习、生活的兴趣点也多了。
再次,教材是面对大多数人的,注重共性。
另外,作为传道授业 解惑的 老师和学校在某些方面也存在让学生失趣的因素。
最后,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有的学生因兴趣点、诱惑点多了,不仅淡化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忘记了这方面兴趣的寻找、开发、保持,甚至缺乏了这方面的认识,兴趣自然也会没有了。总之,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价值倾向等等多方面地综合地或多或少地在影响学习语文兴趣。
怎样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它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主要内部因素。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习的欲望。中国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一,教材的编写和选择应更好注重:区域性与统一性相结合,前瞻性与现实性结合,思想性与学科性结合,工具性与趣味性结合。
虽然现在将逐渐实现“三级教材”,区域性与统一性会逐渐地较好地结合,但现在还是过渡时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一本统一的教材,可想而知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还是远了一点,特别在教材里体现西部,关注西部的更是太少,学生自然会感到远不可及,学而无用。现在的新课程在前瞻性与现实性方面注重得比较好。比如,在初一的课本里增多了现代诗歌的内容,既让学生对诗歌有了一些了解和感悟,又让学生在他们诗一样的年华里更好学写诗歌。不仅有一种长远的文学欣赏和写作的规划,也有一种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的体现,让学生感到这个教材离他们很近,学来轻松舒服。
作为基础性、人文性很强的语文,以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各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更应注意学生的科学意识的培养以及积极乐观的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培养。
中学生一般对古文,古诗词感兴趣的程度差,但它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绝不可放弃。如只重
工具性,而忽略兴趣性,更会让学生失趣。
二,教师要有先进的观念,多方面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利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
教师正确的先进的健康的新颖的思想观念本身就对学生有吸引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真善美,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让自己与时代同步,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指导、武装学生,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学设计,不论是一节课、一单元、还是一学期、一学年都有一个独到的新的教学设想和规划,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的导入应以情动人,以悬念激人,以疑引人,以新诱人,以美催人,以奇醒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兴趣点;只有多点激发,多面调动才会效果显著。所以应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把你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会说会想会问,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显示每个学生的个性。3 .教学方式新颖,方法灵活,手段多样
听说结合,读写结合,还可以说写结合,听写结合,读写结合。一篇文章一般 都是 老师先提示,然后学生再去理解。也可以学生先读,读了再谈,谈了再听老师的指点,最后才去理解。也可以讲练结合,也可以读讲练结合,也可以读悟练结合,也可以学生讲,老师听,大家评,课内与课外结合,语文与其他科结合,课本与生活的结合,直观与抽象结合------,也可以讲故事,讲笑? 埃?商致郏?杀缏郏?衫仕校?裳萁布とぃ豢尚慈占牵?此姹悖?匪傩矗?醋髌芳とぃ豢闪肥榉ǎ?龆潦楸始牵?杀硌荩?焓殖?ǎ?龊诎灞?とぁ5苯窠萄?忠部捎枚嗝教逯谱骰玫疲?吹缡樱?诺缬埃?绰枷啵??淅致家粢约笆褂迷冻套试吹榷伎梢匀醚??罢乙恍┭?靶巳ぁ?/SPAN>4 .幽默的语言
当今社会为什么小品会走红,其中就因为有幽默的语言。而在教学中用幽默的诙谐的语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仅有趣、生动、形象,也让课堂气氛活泼,不仅有助于记忆更有助于理解和收获。.调整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学考结合,学用结合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汉语言是学生的第二语言,相对发达地区的把汉语言作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来说差距还是不小的,所以面对统一的教材,作为老师必须调整教材深浅度同学生的接受水平大体一致,否则过深过难学生自然也会失趣,甚至厌学了;有的地方学生水平又较高,那么过浅的内容也会让学生学习无趣。只有尽量让学生跳起来就触摸得到目标就合理了。
考试只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检查手段,如果学生学得好,但考的内容又与学的内容无关,考下来一塌糊涂,这就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教材的考查评估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且如果学的东西不在现实中,或不放在实践中去检验,这样的学习也会无趣。没有与实践挂上钩的,应想法寻找联系的机会。
6.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作为老师,在行动上、语言上、课堂上,甚至心理上都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信任全体表扬,激励大家,尽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突破点,因材施教。本来闻道有先后闻道有多少,不可对后闻道的或闻道少的放弃,尽量分组分类激趣。
三,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还应主动去寻找,去开发自己的兴趣
教,最终是为了学。作为学语文我们可以从会说而向主持人或律师方面引导;会写文章可以成为记者、作家、自由撰稿人;会写字还可以向书法家方面引导。有时,一个老师的外在的内在的美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如一个老师的语言特美,一个老师的声音特甜,听来特别舒服,学生特别想上他的课,听他的话;一个老师的字写得特美,很多学生都爱他的字而有趣上他的课;一个老师的文章写得特好,很多的学生都以之为荣,向他学习,上课也有趣;一个老师的动作大方优美,一个老师的语言幽默诙谐谈吐风雅等等都是兴趣点。当然也可能这些就在面前而有的学生就没有发现,学生 应从 老师那里,同学那里,父母那里;从书本上去寻找,开发自己的兴趣,只要有兴趣也就成功了一半了。必须想法保持长期的兴趣,开发好多个兴趣点、兴趣面。
论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9年 第5期 作者:● 赵亚芳
中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明显比其他学科低,因此,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
量的关键;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成为所有语文教师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相对不高的现状,我认为
极有必要重新阐释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有效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途径,使学生
在兴趣的诱引下学习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要培养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需要后天环境的激发和耐心的培养。兴趣是完全可以培养的,即便是完全不感兴趣的事物,经过有意识的培养,也是能
产生兴趣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亦是如此。中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明显比其他学科低,因此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能全靠自然形成,也不能全靠语文本身的吸引力,必须得到切实培养。
二、进一步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语文是大众化的,它接触面广而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作为我们的交际工具是时时、事事都离
不开的。中学生学习语文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语言是思维的桥梁,因
此学好语文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语文学习好的学生通过语文在高考中取得了一定优势,可以用来
弥补其他科目的不足。学好语文在工作后的实用性也是很大的。在竞争日趋激烈、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使他们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可见,若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应该用多种方式使学
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
学习才会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才会积极地投入学习,学习语文的效果也就显著。
三、教学应以教为手段、学为目的,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能否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承认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才能设身处地地去考
虑他们的感情的需要、情绪的高低和兴趣的浓淡;也只有当学生感到处在主体地位上,才能有学习的兴趣。
对教学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的学”。教,最终是为了学。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学
生的学才是目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学生的需要。要想学生热爱语文课,就应该为学生着想,考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精神需要,这并不是无原则地取悦学生,更不是“兴趣至上主义”,而是语文教学目标本身的要求之一。
其次,确定教学方法应注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也有自己的学生时代,因此应该结合自身求学时的体验,想学生之所需,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讲”的功夫:作家生平讲,时代背景讲,结构层次讲,中心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通通讲,这在客观上是剥夺了学生享受文章本身美感的基本权利。教师更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搞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而要从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出发,不断设计新颖、高效的练习方式,使语文学习有滋有味,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朱绍禹先生曾说过:“练习要有趣味性,练习的趣味性,是保证练习富有成效的条件,练习饶有兴趣,学生的积极性高,效果大。”
四、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多给学生鼓励与鞭策。中国历来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因此充满爱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使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教师能力学》中说:“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只有当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一致、亲密无间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教育和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紧张的师生关系下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一名优秀语文老师,应向教育捧出一颗赤诚之心,向学生献出满腔热情,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围聚在自己周围,这样学生自然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且这种兴趣多半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五、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中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自信心就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作业批改、考试评定等方面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不仅课堂中要有亲切的语言、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而且应该注意在作业批改、考试评定中挖掘积极因素,重在鼓励。教师要多赞美学生,一手好字,一篇优秀习作,一口漂亮的普通话,甚至一个奇妙的构思,一句出色的语言,都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学好语文表示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念,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长期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授课,传递的信息量小,速度慢,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在营造气氛、帮助理解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设备为教学服务,例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故都的秋》等抒情散文、诗歌时,让学生聆听录音既可以起到为学生正音的作用,又能使学生强烈地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多媒体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可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因此,它的运用也可以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起初可以放《红楼梦》的主题曲来营造课堂气氛,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放映几张人物剧照,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相比较,进行热烈讨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巩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生活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应把学生引向生活,更应特别重视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譬如杂志、报纸、小说、优秀电视剧,甚至广告、招牌等。语
文学习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语文活动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到处都是语文能力的考场。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人际之间的各种交谈、各种报告会、交流会、展览会、参观、访问、调查、游览等,都要涉及到听、说、读、写的活动,是锻炼听、说、读、写和观察力的好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观察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了解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为了加强学生正确使用汉字的教育,搞好汉字使用的“环境卫生”,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找身边不规范字的比赛,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丰富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其价值和意义将大大超过它的本身,因为它可以进一步展示语文的魅力,回过头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读书交流会”、“课外阅读摘抄本”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课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台进行表演,自选内容可以是: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名人名言、动植物介绍、科技知识介绍、个人特长表演等。事实表明,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得到有效调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知识掌握确实能得以提高。因此,如若语文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必将会对语文教学产生较大的突破。
总之,中学生的语文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们找到门径,并注意主动去培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学生对语文产生巨大的兴趣,随之而来的是他们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就会由对语文深感头痛到真正热爱语文。热爱引发的积极主动会让各种自发组织的文学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学生的一些诗歌创作或朗诵活动,遨游书海的活动,感悟人生的活动等等无疑是与新课标的精神高度一致的。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的,笔者在此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了一些体会。在新课标的热潮下,如何更进一步地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学习谈
关于三年级语文学习
孩子升入三年级了,一切一切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广泛了,中高年级的学习不同于低年级的学习了,现在除了基础知识以外,就是阅读和写作了。而阅读则是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概况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有不少家长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确实如此,如果说,数学有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像直泻而下的瀑布的话,那么,语文就好比是茫茫无边而又深不可测的大海。孩子们怎样才能在这样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呢?怎样让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后三年跑得稳、跑得快、后劲足呢?这就是我们共同要探讨的问题。我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学语文的信心,重新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
因此,我将本学期的教学构想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为孩子寻找一条学习语文的快乐之路。
一、明确三年级的学习要求
(一)预习:①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②思考勾画重点句的理解;③相关资料的搜集;④勾画生字词;⑤查字典解释生词的意思;⑥思考课后问题,将理解写在课文旁边(这叫批注);⑧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课文:①应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听写生字词及生字音节;③用生字组词④摘录文中好词佳句;⑤背诵精彩的句子,段落、古诗等。(三)作业:①生字本;②语文大本;③听写本;④习作本;⑤积累本。(强调书写)
二、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内容
1、生字表
(二)中的300个字以及生词表中的所有词语做到会认、会写、会运用。(做到能够听写正确)
2、语文园地1---8中的日积月累要做到会默写。
3、本学期所学四首古诗(第9课、第21课)的作者、朝代、诗句的意思及相关的词语注释要会默写。四首古诗都要做到默写正确。
三、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写作水平。
(一)关于阅读:
有些家长一些苦恼孩子的作文写的不好,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孩子找补习班等,结果还是见不到效果,其实,孩子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蜜蜂酿蜜,就先采蜜,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的语句,要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读中学写,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我们平时怎么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有的孩子在阅读时还要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还不会很好地默读,导致阅读速度很慢;有的孩子阅读时不分重点、毫无目的,结果阅读效率很低;有的孩子阅读时习惯做小动作,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孩子阅读时坐姿不好,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的孩子阅读时不习惯动笔和思考,阅读质量和效果不能很好保证;有的孩子阅读时没有计划性,总是半途而废;有的孩子阅读时不习惯带工具书,一遇到生字就读不下去了;还有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一碰到书本就头疼等等诸多的不良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例如,孩子每天临睡前留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时间,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养成默读的习惯。
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惬意啊!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孩子们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谨记在心。
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
8、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孩子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关键一点,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量增加了,有的家长又有新的烦恼了: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家里也有很多书,怎么见他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阅读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反复曲折的历程。
(二)关于写作:
小学三年级,作文学习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尤其是三年级,作为作文时代的开端,三年级作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作文和语文水平发展。要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以上提到的重视阅读的“厚积薄发”的功能外,还需要我们从平时做起,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等等。
目前,从上学期看图写话来看,平时多读书,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同学写出的文章已经非常成型了,甚至不时会有令你眼前一亮的感觉。然而,平时阅读习惯不好,不善于观察的同学在写作时则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出现的问题有这样几个:(1)文章内容空洞且不具体,内容没有展开,甚至还存在“流水账”似的文章。(2)文章不能抓住重点展开,不切题,偏题,跑题的情况不在少数。
(3)文章布局谋篇的结构、写作的顺序不够合理,很多孩子还不知道该怎样分段。(4)文章语言不够流畅,语句拖沓、重复,甚至颠三倒四。不能够熟练使用学习过的好词佳句去表现事物。
(5)文章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甚至使用错误。
(6)书写不够规范、认真,有的孩子文章里错别字较多,说明没有养成写完后多读几遍的好习惯。
面对孩子的两篇文章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像“跑题、结构、标点、错别字”等问题,随着老师的纠正、指导,以及练习的增加,孩子们都可以慢慢改正过来。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孩子现在“言之无物”,没有东西、没有素材可以写,导致了下笔难。我想究其原因便是:阅读少、观察少、体验少、感悟少、练习少。因此,我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们试着与孩子们一起从以下方面改进: 1.让孩子留心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孩子只有切身体会到,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真实、生动、形象。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帮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有意义的瞬间,不方便写可以随时让孩子多说说,一定要引导孩子深入的去说、去写。
2.让孩子留心观察生活,调动多种感官。
观察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指导时要特别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法:例如,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左到右„„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先看见什么,再看见什么,然后看见什么„„还提醒孩子,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手摸,用嘴尝,用鼻闻。孩子意识到了,文章中自然会将意识到的东西体现出来。
3.具体指导细致化
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在写作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内容跳跃,缺少层次,或者大致笼统,内容不够细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辅导,去讲解。说实话,每到写作的那几天,也是教师最累的几天,大到文章的结构、语言,小到一个标点、一个错别字,都要一点一点地纠正过来,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孩子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一点一滴的去优化自己的文章。我们在孩子的习作评价中一定要注重对孩子的习作进行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有一点),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习作带给自己的喜悦,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不惧怕,甚至乐于写作文。切忌将孩子的习作说的一无是处,使其产生畏难情绪。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起来,多一份耐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一定能让学生走好这成功的第一步!
四、送给各位家长朋友的几点温馨提示。
1、每天请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坚持不懈。检查完后作业本上请签名。
2、必须掌握字词句部分。
3、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切交流,和他们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哪篇新课文,知道哪些道理,今后打算怎样做,交谈时,要有耐心,不能简单粗暴。
4、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优点、不好的习惯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可以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
5、经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双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小实验、搞小发明、编手抄报等,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6、让学生多读书,多读作文选,并能多引导孩子说或写下读书的感受。
7、多让学生写有关的练笔内容,指导孩子的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8、教育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上学习,做好笔记,课下有选择的做阅读练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9、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做好每一次考试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结合本学段特点及本班学生实际,整合而成,供家长朋友参考!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