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评价透视优质课堂教学的特点
从评价透视优质课堂教学的特点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徐乃赛
基础课程改革以来,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出现,由于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改革力度较大,使得任教这门学科的老师很难适应。经过这几年实践和探索,一线教师对于历史与社会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才是一节优秀的课?还是感到比较困惑。下面就从课堂评价的角度与大家共同交流——优质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内容标准:深入研读、准确把握
我们常说,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内容标准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需要研究的。研究内容标准最主要是研究内容目标,因为内容目标是规定学生“学什么”和“做什么”,显而易见,了解内容目标是开展教学最基本要求。(从评价角度讲-----)
然而,通过平时的听课、调研,发现不少老师往往忽视了研究内容标准这项重要的工作,而且这种现象还比较严重。从今年开始,凡是比较关注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动态的老师都清楚,省教研室正在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题研究。就是为了有效解决一线教师对课标不熟悉,尤其是内容目标把握不准的普遍性问题。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内容目标把握不准,就难以真正落实教学目标,那“依标施教”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结合案例说明,略)
二、教学目标:全面意识、三维兼顾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文科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本课程的总目标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般而言,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分别阐述。这就要求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也要做到全面意识、三维兼顾。
所以评价一堂课,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衡量一节课。“一堂优质的课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上不应该有某方面的严重不足或失误”。如果说内容目标更侧重于强调学生学什么、做什么的话,那么课程三维目标意识就是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还要关注“学与做”的过程中能力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问题。(结合两个案例分析,略)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如达到教学目的,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王策三《教学论稿》。对于一堂课来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学方法最受关注。那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呢?
1、结合实际、灵活选择 教学方法的确定,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点等因素来考虑的。应该说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①教学目的(结合案例说明,略)②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说明,略)
③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结合案例说明,略)④教师的教学特点。
2、综合考量、讲究多样
教学方法运用的大忌就是单一化、模式化。过去以讲授为主、单一化,新课程实施以来,方法改变了,但是不少老师又走向另一种单一化。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或者是“小组合作”一种形式活动到底等等。这样做有两点不足:一没有体现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的特点;二是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结合案例说明,略)
3、继承传统、局部出新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文本课程,而且是体验课程。而要让学生体验就必须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但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并不等于全盘否定和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每种方法都具有自身的优越性。新课程强调的是能对传统方法的改进,或者说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四、教学流程
在一些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中,大家都能看到教学结构或教学过程的量化标准,而且占分比重还是比较大的。这就说明课堂教学中,结构安排或过程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结构(教学过程)一般是由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组成的,传统结构主要由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提问,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五个部分组成。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改革和创新,教学形式多样化了,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五个五环节,不再界限分明了,而更注重的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设计的合理性。所以在此姑且把它称之为教学流程。一堂优质的课,在教学流程上应该做到:
1、思路清晰,线索明了(解释和案例,略)
2、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解释和案例,略)
3、时间分法,分布合理(解释和案例,略)
五、教师素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也提倡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所以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既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是学生的群体自由舞。其实在很多时候,评价一堂课,虽然是评课,其实也是评教师,评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尤其是评比课。所以课堂上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平时学习积累和临场表现有着很大的关系。优秀的课堂,教师的必须做到:
1、厚积簿发,游刃有余(案例分析,略)
2、善于引导,灵活调控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意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发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辩明方向,寻找正确的答案。(举例:略)
灵活调控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智慧,因为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总是按部就搬地、预设地进行的,而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上容易出现很多想不到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灵活的调控。调控能力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意外表现时,二是未能按时完成某个教学环节时。(举例,略)
3、发挥特长,展示个性(举例,略)
六、学习状态与效果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要关注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即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因为一切的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所收获,良好的效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活动,一些老师就片面地理解成为只要课堂热闹,学生活动多,就是一堂好课。课堂上学生热热闹闹,学生高兴,东拉西扯,下课之后却一无所获,那决定不是好的课堂教学。所以,课堂不仅要关注学习状态,还要关注学习效果。
1、学习状态——动静结合,有效参与(解释+案例,略)
2、学习效果——学习目标,有效达成(解释+案例,略)
第二篇:从课堂紧张度透视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课堂紧张度透视课堂教学的效率
[ 作者:高一级部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4更新时间:2011-1-21文章录入:bgs ]
“课堂紧张度”一个词真正走进自己的视野源于最近的一次学情问卷,在这次学情问卷中,我所教的语文学科课堂紧张度仅为34.4%,居于九个学科最低。这种情况对自己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课堂上不知道该节课该学些什么东西;精神不集中,不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将语文课当作自己“消遣的时光”,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一是老师上课没有重点,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疏于课堂管理,课堂互动性差,知识的落实情况做的不到位,不能够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上课仅仅停留在备知识的层面,没有备学生、备课堂、备讲课。老师和学生双方都使得课堂教学大打折扣,学生的成绩也很难有所改变。
课堂紧张度对课堂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紧张度高,学生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课堂中,紧跟老师的思路,生怕自己落下了知识后影响自己的成绩,当学生真真正正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时,学生学的效率就会上去了。反之,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这对课堂紧张度低的情况,其根源在于老师。老师如何讲课,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效率,所以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调整。
调整课堂教学应在做好备知识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抓管理、重落实是实施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这要求我们在备课的同时备课堂,这节课我打算怎样讲,讲的时候如何和学生互动,和哪一部分(哪几个)学生互动,这一部分知识我想怎样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将课堂教学时间段化,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及时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做出反馈和指导。抓好课代表是学习氛围的一个关键,课代表要找能够在班级里学习语文兴趣高的、有带动作用的学生,培训好课代表,让他们发挥好带头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一部分学生,让学生死心塌地的跟着我们来学习,将班级学习语文的气氛营造起来。课上知识讲解应该有所侧重,不能满堂灌,比如我们应先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要学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重点,我们要检查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以后学习的重要性等,当我们把这些摆到学生面前时,学生对本节课的思路就明晰了,也明白了知识对自己的重要性,再加上老师对所学知识的检查、落实,学生的精神应该能够紧张起来。最后一点,搞好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当学生感觉你在关心他,实实在在的为他好,你的课堂他很感兴趣时,他会很在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会很想学好你的这门学科,当他们真正爱上你时,就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了。
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上的一点点思考,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并及时微调,课堂效率应该会有所提升。
第三篇: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特点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特点
余林 主编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
(一)定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由于前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张大均:《教育心理学》,66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进步所进行的评价,与第二种评价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可能的收获,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则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考试等测量手段来进行的。
在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三种方式往往同学生评价相联系,而且是学生评价的重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种评价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如,是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还是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还是课后进行评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评价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也就是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
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其优点在于可以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而且还可以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情况。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只是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进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的体验;(2)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四)艺术性原则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
(五)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多元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乃至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
三、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我国新课改之前就已存在,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和适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中的作用,反对教师过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目标导向特征非常明显。
2.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评价活动以他评为主
任课教师自评和参与评价活动不足,缺乏改进计划和措施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尤为突出。评价活动往往由教育管理者来操作,评价结果通常也很少反馈给评价者,或者反馈信息不充分;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
3.评价的高利害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教师也是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即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这反映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先上,而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他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等则较少关注。
4.评价方法多使用统一的量表
评价量表设置的评价指标全面,二级指标较多。许多教师感觉评价的内容空、细、繁,给教师工作加重了负担。尽管评价指标制订越细,评价的客观性越好,但其对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大,甚至束缚教师的手脚,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有人一提到评价,马上就想到要有工具、量表,而忽视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办法。
5.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表现,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行为,以及在整个过程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及其发挥状况,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情绪状态。
(二)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推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逐渐出现了如下趋势。
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管理导向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而且现代课堂教学也注重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在评价的着眼点上,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此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因素、环境、条件都纳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在对待评价结果上,也从原来单纯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发展到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上,由过去几乎完全由评价者来进行评价发展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了外部的评价者,也更强调被评价对象的参与;评价对象也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同时,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次、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因目标、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效益性等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篇:从奥斯卡透视西方文化
从奥斯卡透视西方文化
一、图书信息
书名:
从奥斯卡透视西方文化 作者:
高岩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版次:
2010年5月第1版 2012年5月第一次印刷平装:
499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
787 x 1092 1/16 ISBN:
978-7-5032-4425-4 条形码:
9787503244254 印张:
字符:
450千 定价:
38.00元
中国版本图书馆GIP数据核字(2012)082634
二、作者简介:
高岩,女,汉族,1975年7月生,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硕士,2002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东密歇根大学访学。2009年7月被评为渤海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近年来,在《编辑之友》、《求索》、《甘肃社会科学》、《理论界》等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核心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一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一篇获锦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并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3项。
三、永恒的西方经典文化——奥斯卡(前言)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营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简称“学院奖”,旨在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
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 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这是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
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从1929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颁奖地点在美国好莱坞,至今已有八十四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进行,后改为发奖大会,在发奖大会上又增加了文娱节目。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酒店举行,所颁发的奖项都是为了奖励1927年至1928年的优秀影片和电影人,1928年制作的美国电影《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奖,简称“学院奖”。当时只颁发了十五个奖项。
奥斯卡奖的参选门槛很低:凡上一年在美国国内上映的影片,都可以参与翌年奥斯卡奖的评选。奥斯卡奖的评委目前已经接近6000人,他们分别来自于好莱坞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影师、编剧等各个工会。从集体投票中评选出最佳影片奖。然后按专业评选出其它奖项,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并由著名演员主持奥斯卡颁奖大会,前奥斯卡奖获得者为获奖者颁奖。
在1940年的十二届以前奥斯卡颁奖时,纽约的报纸在颁奖大会前公布获奖者名单,这使得众落选者因没有获奖而不愿出席颁奖典礼,使奥斯卡颁奖大会很冷清。从1941年的十三届奥斯卡以后,组织者决定采用将获奖名单装在信封内封存,现场公布获奖者名单的方法,这使得奥斯卡获奖者在名单宣布之前成为一个迷。让奥斯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奥斯卡奖项侯选人争相参加奥斯卡颁奖大会。奥斯卡大奖从成立至今已走过84年,从最初的鲜为人知到今天的全球瞩目,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它不仅见证了好莱坞巨星们的事业起伏,也曾为众多电影大师加冕。
电影是科技、艺术、娱乐、商业的有机结合体,同时更是文化的体现。电影自诞生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人类,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享受方式。电影作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不可替代的。电影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而奥斯卡电影更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我们以启迪。电影的教育意义更多不在于它们所呈现的画面,即银幕上我们看到的内容与表达方式,而是在于它所包含的一种文化,即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奥斯卡电影基本主题围绕爱、正义、家庭、亲情等,并把这些内容贯穿在一起,爱情和家庭是电影永恒的主旋律,是美国人最为看重的东西。9·11后,美国人彻底改变了生活观念,他们更加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所以反映爱情和家庭亲情的美国电影深受美国人的喜欢。同时奥斯卡电影宣扬人的各种欲望和要求,宣扬奋斗、解放、浪漫主义的精神;主张自由、民主、和平,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意识;强调以武力换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美国赤裸裸的文化价值观,本质上形成了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理性主义、享乐主义、冒险主义、恐怖主义思想的根源。
文化是人类共享的资源,电影也是全世界共享的文化。而奥斯卡的评奖用西方的文化模式,更多地折射了西方人文精神,因此本书从奥斯卡电影中透视了西方文化的特征,剖析了西方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揭示了西方人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希望、诚实、责任、勇气等美德和精神。
本书按“背景花絮”、“故事梗概”和“文化透视”等进行编写。通过奥斯卡影片来揭示西方文化,并剖析西方国家、民族、阶层的一些主观的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给观众以启迪。
每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都讲述了一个故事,然而电影让观众感受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电影传达的一种文化信息。通过奥斯卡电影,我们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电影展现出来的西方国家地理、地貌、建筑、绘画、音乐、服装、舞蹈、方言、菜肴、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是西方文化的体现。在奥斯卡八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些最佳影片不断丰富着西方文化,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实质。奥斯卡奖从1929年至今已有八十四届,但是我们可以从每一届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洞察历史,感悟人性,体会奥斯卡的西方文化内涵,挖掘西方文化的深层哲理。
正如其它电影奖一样,奥斯卡的获奖影片和获奖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票选结果有时常带有投票人主观意识,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加之欣赏水平和欣赏标准各异,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电影的艺术价值和深度,但不能否认奥斯卡最佳影片是西方文化之精髓,奥斯卡电影维持和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人类共享的文化艺术和奥斯卡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内容简介
从奥斯卡透视西方文化按“背景花絮”、“故事梗概”和“文化透视”等进行分类。通过奥斯卡影片来剖析西方文化,并揭示西方特定国家、民族、阶层的某种主观的意识形态及文化。每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都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境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现出来。然而电影导演让观众领略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电影传达的一种文化信息。通过电影,我们可以认识西方文化或显或隐的人文性格与精神,以点带面,呈现其“心灵史”的历程。具体而言,电影中展现出来的地理地貌、建筑、绘画、音乐、服装、舞蹈、方言、菜肴、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都是西方文化的体现。在奥斯卡近百年的发展史上,这些最佳影片不断充实着西方文化,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内涵。通过奥斯卡影片的文化内蕴,我们感悟人性,洞察历史。警示现实,并对这些优秀影片中的哲学思辨和美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奥斯卡是一个很好的西方文化载体,它不仅使那些想成为艺术巨匠的人整日琢磨和费尽心思去创作的东西,同时更是启发人的思维.发展想象力,反映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
五、后记
从电影开始有声的1927年到电视冲击电影的五十年代中的30年中,电影是整个世界的主导娱乐工具。而好莱坞主导整个电影世界,并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电影文化模式。
奥斯卡电影是西方电影文化的“主场”和“秀台”,在奥斯卡84年的发展史上,这些最佳影片不断创造着电影的神话。我们对这些奥斯卡最佳影片进行深层次的透视和探析,对西方电影文化中的哲学思辨和美学特征进行剖析,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奥斯卡电影承载着西方文化的特有模式,是获得奥斯卡奖项的艺术巨匠们精心创作的杰作,启发人们的思维.发展想象力。奥斯卡电影可以体现西方文化的内涵,可以折射或反映出蕴涵在其中的西方特定国家、民族、阶层的某种主观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电影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社会和人的意识形态。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最古老的电影奖,奥斯卡奖为美国电影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促进了世界电影的发展。
本书中我们开辟了“背景花絮”、“故事梗概”、和“文化透视”等内容。书中我们对每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进行了分析。每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是一个故事,通过电影中主人公的经历、境遇和喜、怒、哀、乐来影响观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然而电影导演想让观众领略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重要的电影想要传达的一种文化信息。通过奥斯卡电影,我们可以认识西方世界或显或隐的人文性格与文化精神,呈现其“心灵史”的历程。电影创造出来的音画空间堪比一幅幅文化长卷,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高岩 2012年3月1日
六、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翼(1929)„„„„„„„„„„„„第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百老汇的旋律(1930)„„„„„„„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西线无战事(1931)„„„„„„„„第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壮志千秋(1932)„„„„„„„„„ 15 第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大饭店(1933)„„„„„„„„„„ 19 第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乱世春秋(1934)„„„„„„„„„ 23 第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一夜风流(1935)„„„„„„„„„ 27 第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叛舰喋血记(1936)„„„„„„„„ 32 第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歌舞大王齐格飞(1937)„„„„„„ 36 第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左拉传(1938)„„„„„„„„„„ 41 第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浮生如梦(1939)„„„„„„„„„ 45 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乱世佳人又名飘(1940)„„„„„
第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蝴蝶梦(1941)„„„„„„„„„
第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青山翠谷(1492)„„„„„„„„
第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米尼弗夫人又名忠勇之(1943)„„
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卡萨布兰卡(1944)„„„„„„„
第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与我同行(1945)„„„„„„„„
第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失去的周末(1946)„„„„„„„
第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黄金时代(1947)„„„„„„„„
第二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君子协定(1948)„„„„„„„„
第二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哈姆雷特(1949)„„„„„„„
第二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一代奸雄(1950)„„„„„„„
第二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彗星美人(1951)„„„„„„„
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2)„„„
第二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戏王之王(1953)„„„„„„„
第二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乱世忠魂(1954)„„„„„„„
第二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码头风云(1955)„„„„„„„
第二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马蒂(1956)„„„„„„„„„
第二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环游地球八十天(1957)„„„„
第三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桂河大桥(1958)„„„„„„„„
第三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金粉世界(1959)„„„„„„„
第三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宾虚(1960)„„„„„„„„„
第三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桃色公寓(1961)„„„„„„„
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西区故事(1962)„„„„„„„
第三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阿拉伯的劳伦斯(1963)„„„„
第三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汤姆·琼斯(1964)„„„„„„
第三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窈窕淑女(1965)„„„„„„„
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音乐之声(1966)„„„„„„„
第三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永远走红的人(1967)„„„„„
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炎热的夜晚(1968)„„„„„„„
第四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雾都孤儿(1969)„„„„„„„
第四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午夜牛郎(1970)„„„„„„„
第四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巴顿将军(1971)„„„„„„„
第四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法国贩毒网(1972)„„„„„„
第四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教父(1973)„„„„„„„„„„第四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骗中骗(1974)„„„„„„„„„第四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教父2(1975)„„„„„„„„„ 第四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飞越疯人院(1976)„„„„„„„第四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洛奇(1977)„„„„„„„„„第五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安妮霍尔(1978)„„„„„„„„„第五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猎鹿人(1979)„„„„„„„„„第五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克莱默夫妇(1980)„„„„„„„第五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普通人(1981)„„„„„„„„„第五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火的战车(1982)„„„„„„„„第五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甘地传(1983)„„„„„„„„„第五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母女情深(1984)„„„„„„„„第五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莫扎特传(1985)„„„„„„„„第五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走出非洲(1986)„„„„„„„„第五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野战排(1987)„„„„„„„„„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末代皇帝(1988)„„„„„„„„„第六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雨人(1989)„„„„„„„„„„第六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为黛茜小姐开车(1990)„„„„„第六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与狼共舞(1991)„„„„„„„„第六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沉默的羔羊(1992)„„„„„„„149 156 161 167 172 178 184 189 196 204 209 215 220 228 236 242 249 255 260 267 272 277 283 288 293 299 306 313 320 327 334 341 349 358 364
第六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不可饶恕(1993)„„„„„„„„
370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辛德勒名单(1994)„„„„„„
375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阿甘正传(1995)„„„„„„„
383 第六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勇敢的心(1996)„„„„„„„
391 第六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英国病人(1997)„„„„„„„
396 第七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泰坦尼克号(1998)„„„„„„„
403 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莎翁情史(1999)„„„„„„„
411 第七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美国丽人(2000)„„„„„„„
417 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角斗士(2001)„„„„„„„„
423 第七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美丽心灵(2002)„„„„„„„
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芝加哥(2003)„„„„„„„„
第七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指环王3:王者归来(2004)„„
第七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百万美元宝贝(2005)„„„„„
第七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撞车(2006)„„„„„„„„„
第七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无间行者(2007)„„„„„„„
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老无所依(2008)„„„„„„„„
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贫民窟的百万富(2009)„„„„
第八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2010)„„„„„„„
第八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国王的演讲(2011)„„„„„„
第八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艺术家(2012)„„„„„„„„„ 428 434 438 443 449 455 460 466 472 478 486
第五篇:从《摩登时代》透视剩余价值
从《摩登时代》透视剩余价值
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