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赏读体会
打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股清新而又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点击选文──关注人类情感
教材以8个主题单元呈现选文,共有32篇课文,加上另外8篇自读课文,40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选文文质兼美,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普遍情感给予关注。《燕子》《翠鸟》《荷花》《珍珠泉》让学生学习欣赏自己生活的世界;《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让学生体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和美好;《妈妈的账单》《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检阅》《太阳是大家的》„„感受亲情,体验友情;《太阳》《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认识人类自身的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归属感,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感,已经渐渐淡漠。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互相认同,互相支持,互相关爱,慢慢地淡化了。这种现实凸现出强化人类普遍情感的重要意义。本册教科书的选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类具有的朴素情感。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人类的了解,有助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爱的种子,使他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关注自然与社会。
选文还注意体现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选入了《检阅》《争吵》《她是我的朋友》《卖木雕的少年》等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国籍不同,情感相同。选文中既有体现民族精神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又有反映国际友谊的《太阳是大家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等课文。既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引导学生放眼世界。
总之,人教版教材选文,注意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有助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积极影响。
点击组元方式──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册八个专题的组元方式与三年级上册相同,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小练笔”等,各项语文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构成相对完整的系统。如第一组,选入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让学生能够通过集中学习与景物描写相关的语言材料,同类信息不断多角度再现,促使学生在联系比较中思考。
这种组元方式为培养学生兴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一组学习能对某些方面有深入体验和了解,这本身就是兴趣所在。第八组是这样安排的:阅读材料有《乞巧》《嫦娥》《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画龙点睛》,“口语交际”是“神话、传说故事会”,“习作”是编故事,“读读背背”中的歇后语也与传统文化有关,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小学生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但保持时间较短。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安排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学习课文中的故事,课外搜集故事,读故事,搜集整理歇后语„„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尽力深入到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吸收营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这种组元方式为学生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既有集中又可以发散。每个专题主题是确定的,但又不是唯一的,可以多角度理解,多方面感悟,学生在学习文本同时能获得多方面认识。每个专题精心设计,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文中常常相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读书感悟。“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各个栏目中都有学习方法的提示,如第三组的“口语交际”:“„„可以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缺点。总之,是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当别人介绍他自己的时候,要注意听,看看对他说的有哪些补充„„可以评一评,看谁说的最像他本人。”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别人,说真话,既是口语交际的要求,又是学生的做人准则──对他人理解、信任、尊重。同时,从内容到方法都有提示,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自己判断。
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小步子有节奏地、慢慢地向语文学习的目标靠拢,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点击文本呈现──让思考成为习惯
文中对话框以学习伙伴的语气,或者提示文章内容,或者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或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以提醒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提示学生要注意读书方法,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养成“圈画批注”的习惯,在不提示的地方也能发现自己感兴趣或者重要的地方,不断进行思考研究。
阅读对于学生而言,除了获得信息,培养情感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阅读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考的过程,这些研读文本的呈现方式让文本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文本的这种呈现方式就是让“教材”变为“学本”,学生自己可以凭借教材进行语文学习,并且能在教材的指引下学得更好。
点击课后练习──交还学习的主动权
每一课后都以学习伙伴的语气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者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以“我”的语气来提要求,本身就是尊重了学生的需要,把握了学生的心理,让外在的要求变为内在的需要。学生从“我能„„”“我要„„”“我一定„„”这些要求中,读出自己的使命,也能从亲切的话语中受到激励,从而产生兴趣,要把事情做下去,并且要做好。“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读,来思考,也可以按照课后练习提示的方法来学习。
练习中的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样的设计,鼓励学生和其他人共同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新感受。并且提示了问题,学生可以仿照这样的问题去提问。学会提问题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种方式是适合他们的。这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应新的时代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练习中加强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设计。这些设计仍然是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出现,并没有简单重复的训练,尤其重视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至于学生积累什么,怎样积累,教材只是提出了建议。“我们交流交流,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个写得更好,好在哪儿?”体会语言的准确。还有一些是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去读去说去写。课后还有一些“选做题”,教材使用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教材留下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且精心设计了“导语”,从不同角度,给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指引,让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方向,有重点。总之,教材注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独特体验。
点击“综合性学习”──学习就是实践
本册书中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调查周围环境”(第二组)、“了解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子女的”(第五组)。这样的学习,有助学生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通过“语文实践”。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可以观察,可以调查访问,可以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于实践的过程还要积极进行反思,小组成员之间要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碰到问题要相互支持鼓励,还要共同设计汇报方式。多种形式的汇报也是重要的语文实践,可以展示成果,可以出示作品,可以谈感受,可以相互交流体会„„这些都是“听说读写”的集中展示。并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更多了解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这是在课堂上无法领略的人生风光。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实践的过程。这样的编排设计,符合学生年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艰辛和快乐,学生经历的是实践过程,更是难忘的生命历程。
点击“口语交际”和“习作”──生活和语文学习没有界限
“口语交际”以对文本的学习为基础,有的就是来自前面的“综合性学习”。“习作”绝大多数是口语交际内容的书面化或延伸。口语交际和习作直接安排在文本学习的后面,有浑然一体之感,学习别人的文章,自己进行了“课外实践”,说说见闻,谈谈收获,交流感受,水到渠成。在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升华,形成文字。这样的编排尊重学习规律,科学合理。
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由读学写,根据活动来写,更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学生“以我手写我口”,让写成为需要,成为快乐的事情。为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提供条件,在我们的学生作品中才可能看到童真、童趣,看到真实的儿童世界,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明了写的真正意义。
通过阅读和习作,学生慢慢形成文章从生活中来的意识,在学生的经验世界中让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就是生活本身,我们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更好的关注生命,更好的了解人生。学生通过教材建构生活和语文的联系,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本质──生活和语文学习原来本不矛盾,其实就是一个整体。
点击其他── 一切都不是偶然
看看每一组导语下面都有一幅图,这些图最直接地提示了这一组要学习的内容。课文插图“嫦娥奔月图”“女娲补天图”“夸父追日图”给人美感和无尽的想象空间„„补白处的一棵树,一株草,都给人美的感受。这些画面与教材内容高度和谐统一,让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体现了编者的审美追求。
“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提示学生用“我”的眼光去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或者是相同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不同(语文园地五);或者是形近字的差别(语文园地八);或者是体会句式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语文园地三)„„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规律由“我”发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规律“我”也可以发现,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规律“我”发现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生会有更多发现的快乐,在发现中学会学习。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有些就是要吸收,像古诗──《游子吟》,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词语──姹紫嫣红、郁郁葱葱等,还有歇后语;有些还要自己创造,像词语填空。这些有的来源于课文,有的就是母语的经典,给学生人生的滋养。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展示台”交叉安排。“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买椟还珠”的安排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趣味语文”的安排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比如“看图猜成语”,设计很有新意,“两扇打开的门和一座山”就是“开门见山”„„“宽带网”拓展了课本知识。“展示台”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同时提示了展示方式。
“资料袋”的设计不但给学生提供了静态的知识,也给学生拓展了无限广阔的自我探索空间,学生会借助这个线索利用其他方式去查找资料。
总之,教材的每一个哪怕细小的地方,都透着匠心,都是编者努力让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创造的体现。
教材给学生留下了很多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的空间。如何引领学生学好教材,如何引领学生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探寻,成了摆在执教者眼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这些执教者只有充分理解编者意图,把整册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我们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同时让他们懂得热爱自然,认识自我,热爱国家,关心他人„„最大程度地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色彩。
第二篇:《论语》赏读
《论语》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
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多人行走,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
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第三篇:《诗经》赏读
《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 雅 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名篇
《关雎》(春秋)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
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贵人身材修长,穿绣花衣裙披外罩。齐王的女儿,卫王的妻子。齐太子的胞妹,邢王的小姨子,谭王是她的妹夫。
手指像柔软的初生草芽,皮肤像凝结的油脂。脖子像又白又长的小天牛,牙齿像洁白齐整的瓠子。螓一样的头蚕蛾一样的眉,乖巧的笑颜现出两个酒窝,秀丽的眼睛亮晶晶。
贵人身材高挑,停车休息在城郊。四匹驾车的雄马高大,红色的衔巾飘飘,野鸡翎装饰的轿车来朝见。大臣们该早些回去吧,不要叫国公太操劳。
黄河水浩荡,向北流去响声哗哗。撒下鱼网呼呼,鲤鱼、鲟鱼嘣嘣跳跃,芦苇荻花高扬。陪嫁的姑娘衣饰华贵,护送的小伙子威武健壮。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心中郁郁忧愁不乐,(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诗经名句赏析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周南〃关雎〃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第四篇:散文诗的赏读
散文诗的赏读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总结课
作者:加入日期:06-04-08
散文诗的赏读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总结课
一、情景导入
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海燕”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西方有句名言,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掌握散文诗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才能提高我们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二、目标展示:
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掌握赏读散文诗的方法
提高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四、方法点拨
赏读散文诗要在反复阅读中把握文章的语言,情感、深层意蕴,具体读的环节有: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矗甯兄谌荩盐詹愦谓峁埂?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领悟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丰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所表达的意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要注意诗文中典型的修辞及它们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还要了解把自己抽象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具体自然景物中的抒情方式。
总之,品读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也就是要读出诗的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
五、经典示例:
《海燕》
高尔基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最强音。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三次。即暴风雨正在孕育时的背景、暴风雨已经迫近时的背景,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背景。)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
同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读一读,理解句子所传递的情感,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含义。
(“黑色”写其色彩,“闪电”喻其敏捷,“高傲”表示海燕蔑视黑暗势力。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斗者海燕的雄姿,体现作者对海燕的赞美。)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
联系高尔基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什么?它们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海燕,暴风雨的预言家,海上的勇敢者,无畏、坚强、乐观,充满战斗的豪情,象征俄国革命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革命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
(反复;表现出海燕对暴风雨的强烈渴望。)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祈使句抒情,表达了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抒胸臆,具有号召力。)
六、赏读演练
《雷电颂》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举例说明。
答:
1、主要写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摧毁黑暗,表达对光明的渴盼。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
切愿望。
3、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4、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拟人兼呼告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七、闯关练习
阅读《雪》,完成1—5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江南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又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4.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
5.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2.江南的雪有一种平和恬静的美,她“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优美的雪景中,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几多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3.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俨然一个奔放的挑战者。这里更多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赏北方雪的壮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向上,这种张扬的个性与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4.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5.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②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第五篇:《离骚》赏读
《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
——名句赏析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路悠长而且很遥远,我要不断的去寻找真理。
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译文:我要遵守正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译文:我将遵守正道而毫不犹豫,本来会终身一再陷入黑暗的境地。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译文:全天下的人都污浊了,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昏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