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创造优质课
如何创造优质课
一、强化“精品”意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优质课更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溶合。在每堂优质课里,学生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的运用,“多功能”的协调,“立体式”的渗透,这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创造的优质课的写照和映像。
优质课从根本上来说,是创新型教师对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追求,创新性教学的体现。它更多的表现为教师对教学的一种追求,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精品”课意识指导下,竭尽全力地去做他的水平可能达到的,甚至能做超水平的发挥。虽然不是每一位教师一时都可以做出公认的精品课,但他们同样可以在精品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地去超越。只要有这种精品意识激励,那么积以时日,事在人为,他也可以最终拿出得到公认的课堂教学优质课。事实上,优质课的“优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名师,固然不可能达到同一水平,即使是同一“名师”的优质课,今天的创作水平,也会明显的优于昨天的质量,而明天的课,当然会更“优”。
具有“精品”课意识的教师,特别重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方面的优化与创新。
——内容和形式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可以囊括万事万物的两个范畴,而内容是事物最重要的、表明事物本质的方面。因此,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即内容决定形式。在优质课中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求实、求新。求实,就是内容准确扎实,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求新,就是要求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前沿性知识,富有时代精神,给学生以强烈的启迪力量。教学的优质课意识,不仅是创新性教学的本质要求,也可以激励教师努力依据创新性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来控制教学过程,努力运用创新性的教与创新性的学的辩证关系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精确地教学内容,必须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没有形式,内容本身就无法存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最佳的教学艺术形式,引导学生爱学、会学,从生动活泼、新颖美好的教学形式中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力量。
——教学的实质就是善于引导学生。作为优质课的重要特色,便是启发有术、点播有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意向,启发思维,点播疑难,指导方法,让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还要自己会学,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二、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表露的内心期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表露的内心期待越高,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教师的期望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准备和信心。这种期望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工作的一种动力。但是,作为教师必须清楚,教师的心理期望效应不是万能的,而是有一定条件的,期望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一些相关因素。
(一)师生心理关系的影响
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一般采取三种态度:一是全接受,二是拒绝接受,三是无所谓。造成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师生的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小,学生一般表现为接受期望的态度;反之,表现为拒绝的态度
(二)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不是涉及一个学生,而是涉及到全班同学,教师的期望效应也常常受到周围人际关系的影响。一般地说,周围的学生对教师施以期望的同情、支持的态度,就会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反之,就会减低期望效应,甚至产生负效应。因此,教师在采用期望效应策略时,要考虑着手并改变集体人际关系,使劣迹环境变为良性环境,创造一个人人期望向前的班集体氛围环境。
(三)教师自身条件的影响
教师的专业水平、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创新精神是影响教师期望效应的自身内在条件。因此,教师创造自身条件,改善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好的人际氛围,是教师实施期望策略的基础。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日寒。”因此,在课堂的提问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要正确理解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做出总结,使学生获得清晰的结论。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要适当表扬,若有错误,要鼓励学生补充或纠正。学生的积极心理,犹如娇嫩的花蕾,学要我们去浇灌、保护,方能怒放。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实验,让两个班分别在欢快音乐或在悲伤音乐的伴奏下学习同一课外语,学习时间相同,学习之后,对两班学生进行考试检查,发现:哀乐伴奏的学生成绩不好,而另一班成绩较好。
原因何在?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心理气氛作为人们活动的环境因素之一,影响着活动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处在一定的心理气氛中学习。这种气氛如果是增力的,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有的教师习惯于反面事例教育学生,片面相信所谓“杀鸡儆猴”的办法。当他抓住学生错误时,就借题发挥:我早就料到你不行,像你这样的学生还不少呢,大家都应该引起注意等等。其实,从教育学的科学观来看,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只能产生不良后果:一是被训斥的学生不但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反而产生抵触情绪;二是其他被警告的学生感到教师不实事求是专找“倒霉”的,以后要小心一点躲开他。总之,这样只能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留下阴影,使学生存有戒心,敬而远之,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对抗。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言语表达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班级内部的心理气氛也会产生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心理气氛的酿成者,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生,一个学生的某种心理状态一旦扩散出去,就会感染一大片,特别是容易受影响的学生。善于掌握和运用学生心理气氛的老师,不仅善于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防止不良心理气氛的传播,又善于培养学生骨干,有意识的创设良好心理氛围,必然会收到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把课堂心理气氛作为一种教学心理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千篇一律的运用某一种心理气氛,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和教学任务,不同的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心理气氛。例如,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时,可以采取创设愉快心理气氛的方法,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成绩,鼓舞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当学生学习兴趣由高涨转向骄傲时,则应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困难,指出深化学习的艰难性,使学生情绪恢复到正常的积极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心理气氛的激发、控制、运用及其良性活化,是教师所必须重视的一种教学心理策略。
第二篇:创造辉煌
创造辉煌
第一次走进这间教室,知道自己从今天开始长大,想过去的点点滴
滴都已成为童年最美的画。
我们有过幼稚的梦想,以后的日子就是要实现它,不管路途多苦多
难,我们依旧坚韧不拔。
拔开那年少轻狂,忧愁迷惘,不再起点徘徊张望。流泪流汗留下脚
印去拼去闯,背负着新世纪的期望,创造辉煌。
让我们拥抱希望,拥抱梦想,和明天一起飞翔。让我们无愧华夏,无愧炎黄,伴着新世纪的朝阳,创造辉煌!
第三篇:创造人生价值
“高教社杯”“我的价值观”、“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学生征文比赛
定位人生
和煦的春风轻轻吹过自己的身旁,那是时间流过的见证,在我们走过的太多的结局中,总有那么一种力量,会引导迷途的心回归正途,那就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指路标。定位自己的人生,人生价值就成为了一生中的必要条件。
布满荆棘的道路需要我们去踏平,充满坎坷的人生需要我们去挑战,没有顺风顺水的一生,只有劈荆斩浪才是最真实的人生,那就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用最真实的自己去创造、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未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更应该树立长远的目标,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用心回味自己的人生,最终没有怨言。
在党旗下生长的我们新一代,沐浴着党的春风,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温暖,感觉到党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因为这样,就使我们丧失了对人生正确的思考,失去了对人生正确的航向,在迷失了人生正确方向的思考中,我们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人生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一个人一生的价值主要是贡献而不能完全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所以,学会享受生活,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工作,去贡献社会。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对社会的帮助就越大,反之,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扭曲的,那么,他的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所以,我们现代的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价值,让他们做一个有益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的人。而我们的人生价值不是时代给予的,不是时代赋予的,在物质充实的今天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去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每一个时代中的每一个
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俗话说:时代造就英雄,也正是这个道理,才使我们有了这样一个结论,不同时期的人生价值观是不同的,这就使我们在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使命。然而有了这个使命,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什么时候,方向是不会变的,有了正确的方向,才有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正确航向,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品质。现在社会,都有许许多多的的人曲解了价值观的正确理解,以为自己过得好,有车有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这就是一种享乐主义,还有许多的人一生都在追求金钱、名利。以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才是王道,然而这只是一种极端的拜金主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杜绝这些,它们只会误导自己处理人生道路中所遇到的大小事情,使我们的双眼完全被蒙蔽,完全失去了理智,这样的人生价值就是错误的,是不利于人民的,最终害人害己。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的,个人利益是小,古语有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其实就是一种个人价值观的表现方式。人生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在求全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自身价值观的流露。尽管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不同头脑中的价值观却可能大相经庭。而人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生命感悟以及生活际遇,无不受到各自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在不断的思考,有一天,当你忽然悟出一个道理时,你会明白很多,你会得到很多快乐更胜于别人让你明白的,那就是你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时候。
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要不断的学习,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才会发现一个个的人生问题,才会去思考,反之,如果不学习,不思考,我们怎么会发现问题所在。学习,不仅是我们获得答案的方法,也是我们获得问题的途径之一。
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更好的完美自己,才能跟好的巩固自己,为自己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只有这样无门才能无愧于心,同时我们要立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他才会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道德品质极坏的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是扭曲的,是错误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最根本的地方做起,保持自己的原则不改变,长此以往,品德自然就会变好。但凡一个有成就的受人敬仰的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诸葛亮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荀子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任何事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成功。
所以当代的我们更应该是无坚不摧的,无论何时都不要动摇自己的人生价值信念,用那种发自自己内心的行为方式处理每一件事。在求学阶段,我们的目标都应该是学好每一门课程,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以后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许多人安于现状,固步不前,就是被自身价值所绊,只追求浅显的享乐。试想,如果泰斯没有将参透“天上的奥妙”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臵上,他就不可能投入地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哲学,不可能成为在一代代后人的教科书中占据显赫一方的哲学之父。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就像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他在不知不觉中就决定了我们选择以斯密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
价值观并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伴随我们而存在的,只要我们认真留意,生活中无处不在。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人对于爱情的看法也爱情观是一种价值观,人对于人生意义的看法是人生价值观。而我们则是对这些所有的人生价值的汇总的一个最终体现,我们则是从现在就应该开始,以服务他人为己任,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只要努力给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前进献上点微薄之力,并且能帮助别人,能给别人的人生带来些许的快乐和方便,能做到这点,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与满足。
不要让时间从我们的手中白白浪费,让每一个春天的到来都变成我们清凉的慰藉,都让我们回味无穷,感受着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快乐。
物电系2010级物理学
龚兴刚男
***
第四篇:创造宣言
一、《创造宣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
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
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三、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四、结构分析
1、阅读课文,请说说文章的文体。
答案: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讲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驳论性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的文章。
2、驳论文有什么特点?
答案: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
讲解:驳论文除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3、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讲解:作者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是为了大大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
4、文章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答案:本文是驳论文,所以以驳论为主,作者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结构文章。
讲解:作者先通过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的创造来说明什么是创造,然后通过事例分别批驳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最后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即中心论点。
5、全文可分三部分,请简要分析各部分的内容。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是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是驳斥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主张。第三部分表明作者坚定的创造信念。讲解:
第一部分(1~3)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都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二部分(4~10)驳斥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第三部分(11)作者坚定的创造信念。
6、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案:主要用了例证法。
讲解: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事例,形象有力地反驳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例如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慧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等等。
7、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答案:作者反驳五个错误观点。
讲解: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8、本文揭示主旨的是哪句话?
答案: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讲解:通过大量的例证很自然的引出自己的观点,揭示出文章主旨。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
第五篇:创造宣言
创造宣言(节选)教案
第一课时
一、第一印象(8分钟)
1、课程简介与自我介绍。
2、学生自我介绍,稍作点评。看似简单、平凡的、枯燥的小事,只要用心思考,勇敢创新,都能达到让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味,让看到的人、听到的人过目不忘的效果。不久的将来,在座的同学都将走上面试的讲台,向应聘单位介绍自己,推销自己,那么,如何让自己更快的被别人记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到那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可以独一无
二、与众不同。
二、导入新课(5分钟)课文题目名为“创造宣言”,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或想出新的方法,创建新的理论,创出新的成绩和东西。是建立在自己创新的基础上来制造新事物。简而言之,创造看字面意思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了。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因此,创造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有意识的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插入ppt第1页)
再请同学们看看“宣言”,什么是宣言呢?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动人、鼓动性强。那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对于“创造”他又有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陶行知和他的创作。看看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
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介绍作者(插入ppt第3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shè)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二)掌握新字词
了解了作者后,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当中出现的新字词。请大家看幻灯片,学习本文中的新字、词,了解他们的读音和意义。
1、插入ppt第4页。逐一学习字词的读音、释义。(插入ppt第4.5页)
(三)回顾议论文相关知识(插入ppt第6页)
初中的时候,大家都学过议论文,那么对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是否还记得呢?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人的记忆力都会有短暂性的停滞,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提问: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答:论点、论据和论证。
提问:议论文的论据方式哪几种? 答: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提问:议论文一般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答: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提问:议论文类型分为哪两种呢?
答:立论和驳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创造宣言》就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
(四)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了解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后,接下来的时间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去朗读文章。(插入ppt第7页)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分别是(1)环境太平凡;(2)生活太单调(3)年纪太小;(4)太无能;(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板书)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来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换句话说,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3、作者通过一系列对错误观点的反驳得出一个什么样的正面结论?请在文章中找出。
作者在反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正面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板书)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板书)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大声朗读,读出声音。)
(回到思考问题,采用学生回答为主,老师补充或更正的方式解答)
(五)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弄清除上面几个问题之后,我们再一起来将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一下。
文章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4-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为什么要这么划分呢?我们一起把每个部分的中心意思归纳一下就知道了。(插入ppt第8页)
第一部分三个自然段是以宗教家、美术家与教育者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间接否定无自信的崇拜,肯定创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对五种错误的不能创造的观点的批驳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是作者引用罗丹的话提出创造宣言。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文章中的新字词,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大致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了解了文章的论证过程,即引出议论话题——提出5种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得出自己的正面结论(立论)——发表宣言。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逐段逐句的品读文章。
首先,我要请同学起来再读课文,加深印象,更能领会文章意义所在。(时间若允许的情况下)
二、品读文章,体会文章特色
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一)语言特色——排比句式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许多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文章中使用了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看看他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先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
首先,我们找一找排比句
1、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作用: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2、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作用: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3、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作用: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4、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用: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5)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作用: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6)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作用: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再找找比喻句(1)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2)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3)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总结: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二)论证特色——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之前我们学习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种类。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那么,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呢?
而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就是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所谓举例论证就是用举例的方式来达到论证目的,引用论证则是引用名言警句达到论证目的。
下面我就一起找找,作者为了反驳人们所谓不能创造的五个错误观点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例子。(作用: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最具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极具教育性。)
插入ppt11页——32页,对文中 例子进行介绍。可详细讲讲例子背后的故事。
惠能的故事: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yībō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jìzǐ 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违背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和尚们的谈论,被在舂米作坊里劳作的惠能听到了。惠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偈子,惠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偈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偈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由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惠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惠能在槽厂(舂米chongmi作坊)舂米的时候,五祖去给问他一些话,从话里听出来惠能是真正的开悟了,于是五祖拿竹杖在地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于是惠能连夜远走南方,跟随打猎人隐居15年之后,出山说法,在曹溪宝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在五祖传法给惠能的第二天,五祖寺的僧人们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惠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护国法师,形成“南能北秀”的格局。
总结:本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运用大量的排比,举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仁人志士成功的例子,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为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三、感悟自信,讨论
(插入ppt第36页,出示张海迪相关资料)
张海迪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她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提问:为什么来〃〃〃读书呢?请几个同学回答。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有的同学是因为中考失利,父母亲戚让自己来读的。有的是觉得自己读高中压力大而选择中专,认为会比较轻松。大部分同学并非是因为喜欢〃〃〃而来读书,也并非怀揣着求医梦想而来读书。不管什么原因,看来,大家都把来〃〃〃读书看成是无奈之举,是人生低谷。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当然,中考失利,没有考上好的高中,确实是无法让人开心的事情,难免会丧失自信心。然而,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何重拾信心,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的灿烂人生,是许多人,也是今天我们进入〃〃〃读中专的同学们所关注的问题。或许,曾近的你因为成绩差是被老师遗忘在角落;或许,曾今的你被爸爸妈妈当成没有梦想的孩子,又或许,曾今,连你自己都完全否定了自己,自暴自弃,迷茫地来到了〃〃〃〃,坐在了〃〃〃〃的教室。然而,不论曾今如何,从你走进〃〃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就和别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新的起点,这里没有优等生,没有差等生,只有勤奋者和懒惰者。所以抛开过去,重新开始,梦想一定会在未来等着你们。
四、总结
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只会主要来源于学习,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为将来更好地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后请同学们做做书本的课后练习和训练册的习题,并请大家预习第二篇课文《心天上的百合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