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教学轮
第一章
绪论
夸美纽斯最早使用“课程”一词
教学的基本含义都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教学概念的界定:广义的教学与教育是一致的,意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狭义的教学则专指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包含关系(2)相互独立关系(3)交叉关系(4)循环关系
课程与教学一体化是人们研究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与教学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课程论的研究对象:课程问题,尤其是学校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关系问题。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各方面问题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问题。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课程研究的前科学、系统理论和专门学科阶段。 前科学阶段
古代中国的课程及理论:主导课程是“四书五经”和“
三、百、千、千”。古代西方的课程及理论:主导课程是七艺。“四艺”提出者是柏拉图,他被普遍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人。 系统理论 夸美纽斯提出和论证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体系。
赫尔巴特的课程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心理学与课程联系起来,使得课程获得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在课程论的发展上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任务最早是由赫尔巴特完成的。 斯宾塞对课程论的贡献在于对科学教育的系统和全面论证。
博比特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拉尔夫·泰勒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泰勒原理”: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做四个环节工作:“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泰勒原理”是由这四个基本的环节构成的,这四个环节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性,各环节之间有其相对独立性及关联性。
教学论的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学记》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问题的论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誉为西方第一本教学法论著。
形成阶段: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是教学论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心理学应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并第一次把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教育学、教学论体系。 发展阶段:“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指原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以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 课程教学轮的主要流派(详见表格) 赫尔巴特主义: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进步主义:代表人物:杜威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和杜威的“问题教学法”。(五步) 永恒主义:主张学习名著
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
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课程与教学中心;螺旋型课程编制论;提倡发现—探究式学习
发展性:
赞可夫五大教学原则:第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第二,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第三,以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第四,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第五,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的开发和设计
“课程开发”是指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和过程。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目标模式:
博比特是第一个探讨课程开发过程的研究者,是目标模式的首创者。经典目标模式原理: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的确定有三个来源、两道过滤网,把握三条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和两个要素(学习经验的组织要素和结构要素),还有一个评价阶段。 以结构主义哲学和认知派心理学为方法论基础的过程模式: 第一次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应推英国课程理论家斯坦豪斯。
课程设计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 怎样进行课程设计 目标的确定:范围;有效性;可行性;相容性;明确性;通俗性
内容的选择(课程设计的核心):要与目标相一致;内容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内容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
教学设计的涵义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结构设计。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三大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标准功能。标准功能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教育目标: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教育目标: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品格形成五级。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七级。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表现性目标是旨在关注在教育情境的种种经历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知识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目标制订的原则:普通学习目标与专业学习目标相结合;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相结合;统一性目标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稳定性目标与动态性目标相结合;科学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相结合;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相结合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施行。涵义: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着国家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着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共性:倡导 “大众主义” 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程标准的弹性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组织
课程组织的涵义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各种课程要素合理地进行排列组合,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之在动态运行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组织的要素: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课程组织的准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旨在围绕学科逻辑、学习者的心理逻辑和社会问题几个方面组织课程。就目前各国的课程组织现状而言,多采取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 课程的组织结构
纵向组织结构为: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横向组织结构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隐性课程亦称非正式课程、非官方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综合课程是一种以对学校课程内容进行统整为特点的课程类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程。
教学组织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一定目标从事教与学的活动,掌握课程教材的形式和结构。 班级授课组织,是以固定的班级为基础,把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学组织。 班级授课组织的特点 以班为教学单位,每一个班有固定的人数,班的成员是按照一定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定的。按班级实行分科教学,不同学科由专业教师分别承担,教学内容基本统一。
教学以课时为单位,并严格按照上课时间来进行。国家课程计划规定了每周各科的教学时数。一周中每日教学时间分配及其次序由各班的课程表加以规定。 分组教学组织的类型: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个别化教学组织
第一阶段:道尔顿计划和文纳特卡计划 第二阶段:个别化规定教学(“个别处方教学”)和凯勒计划(个人化系统教学)
第七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课程理想的手段。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的相关理论研究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现代课程实施观:课程实施是一个开放与对话的过程;课程实施是实施主体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过程;课程实施是一个知识与意义建构和生成的过程
教学要素的多维分析,即用多维分析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的静态结构、动态过程和环境条件进行要素分析更能说明问题。
(一)教学构成要素(静态):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二)教学运行要素(动态要素):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三)教学环境要素
中国当代教学过程理论:六段论: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评价(主导) 现代教学过程观的特点 重视“人”的地位和研究
重视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重视知识、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重视教学过程的心理学、生理学基础。
交往的教学过程观
(一)教学的本质即交往实践
(二)树立互动交往的教学观
(三)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一种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教育主体(教师、学生)间所进行的信息与情感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交往过程。 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
(一)良好的教学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二)师生目标的一致性
(三)师生明确的角色定位
(四)师生相互了解与适应
(五)师生相互传达合理的期待 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一)相互尊重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师生的情感交融
(四)激励学生参与互动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和评价
课程与教学管理是指课程与教学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课程计划、研制、实施与评价的过程进行管理,并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检查和总结,以使课程与教学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内容:
(一)课程计划管理
(二)课程标准管理
(三)教材管理
(四)教学条件管理
(五)教学质量管理
(六)课堂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1.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2.制订教学质量标准3.开展教学质量检查4.进行教学质量分析5.实行教学质量控制 课堂管理:
1、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则
2、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3、布置教室
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
5、预防和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程序性原则;责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用性原则
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促进发展(基本功能)、鉴定水平、选拔淘汰、加强管理等四大功能。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过去和现在)或横向(不同方面)进行比较而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故也有人称之为个人发展参照评价。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称准备性评价)一般是在课程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或课程与教学活动进行之中所做的预测性、测定性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
诊断性评价具有多方面的作用:(1)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前提和基础。(2)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3)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学生档案袋评价”)就是收集学生在某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的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的使用:
(一)确定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
(二)确定要收集的材料的类型以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
(三)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收集资料
(四)对档案袋进行评分
(五)评价结果的交流与分享
(六)教师建立自己的档案袋
第二篇:轮滑课课程总结范文
轮滑课课程总结
轮滑是一项既古老又新式的体育运动,极受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最近这些年,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迅速蓬勃发展,而且在许多大型体育比赛中,也被列为比赛项目之一,它的魅力就在于穿上轮滑鞋滑行的那种刺激和骄傲,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本学期的轮滑课程令我印象深刻,不仅学习到轮滑的基本能力,也学会了一些技巧,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轮滑技巧方面,不得不承认自己掌握的不是很好,也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看法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恳请老师批评指正。首先,对倒滑来说,要注意身体的平衡,以及重心在左右脚的转换,两腿要稍微弯曲,练习时,可以先从一只脚练起,再练另一只脚,等到两脚都熟练了,就可以一起滑行了。然后是葫芦滑,要注意两脚轮滑鞋的轮子要垂直压在地面上,初学者可以适当借助压内刃来滑行,熟练便可用轮滑鞋轮子正压地面来滑行,其次,滑行过程中,腿要微曲,两脚发力要均匀,重心要控制好。最后是惯性转弯,它的技巧在于向前滑行要有一定速度,双脚平行靠近,向左转弯时,左脚在前用外刃,右脚在后用内刃,重心在两腿之间的三分之一处,而后重心逐渐向左倾斜,膝,踝成一直线左倾,在转弯的同时头,肩,腰,胯随之左倾,就会自然左转。向右转弯时,动作方向相反,两者的其重点都在于重心的控制。
不得不承认学习轮滑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还有身体良好的协调性,自己的问题就在于身体的协调性不是太好,许多简单的动作别人一学就会,可自己就会出现问题,或者说要学习很久才能学会,自己有时候都很郁闷,感觉很不适合学习轮滑,不过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体会和领悟的,即使自己现在没学好,或者没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也相信自己以后可以练得很好,毕竟有志者事竟成。学习轮滑的重点在于技巧的掌握,还有就是自己的平衡感,这两个缺一不可,其中身体的平衡是掌握技巧的必要条件,每个学轮滑的人都要注意到这一点。轮滑课也快结束了,自己也有点不舍,毕竟自己还有这么多没有学会,以后的生活中,自己再慢慢学习吧!最后谢谢老师的教诲,祝愿老师身体早日康复,愿您一生平安。
顾文龙(1003101213)
2010年12月7日
第三篇:幼儿轮滑培训课程
溜溜轮滑俱乐部初级教程
准备活动:腕部,颈部,腰部,脚腕活动。转体,体侧下蹲运动。检查护具:12双手,34胳膊肘,56双膝,78头盔。
1:原地站立及踏步:双脚呈V字站立,脚跟靠拢,脚尖打开,双手放于膝盖,双脚于原地上下踏步,踩下呈v字型。
2:v字踏步前行:右脚向前抬起踩下时脚跟置于左脚掌中心位置,站好后换左脚依同一顺序向前行。
3:摔跤:双脚平行屈膝向前滑行,身体前倾,双手向前伸出掌心向下,摔下时双膝护具应着地,一次肘,掌。倒下时抬头。
4:起立:右脚直立(单膝跪地式),双手重叠压于右膝盖,挺腰收臀,右脚用力蹬地。
5:平行滑行:原地平行站立,手臂伸平,两脚前后拉开。滑行开手臂伸平,双脚呈平行前行
6:蹲滑:滑行开,双手握拳,拳心置于下颚,双肘置于膝盖,抬头目视前方,臀部向上抬起。
7:脚跟刹车:双脚呈平行滑行,双手重叠压于右膝,右脚前伸,脚尖微微抬起,抵住脚跟的刹车。
8:压内韧:平行滑行进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脚向内侧压,双手伸平,平行出桩。
9:a字转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转左膝向内压同时压内韧,身体左倾。右转同理。
10:摆臂练习:双脚原地踏步,手臂自然摆,向上的手臂摆到胸前 11:重心转移:平行站立,右脚向后45度方向半步,左手向前摆臂,相反同理: 12:摆臂练习和出脚练习结合
13:前葫芦:双脚v字站立,双膝弯曲,腿部用力往外推压内韧过桩,脚尖碰到后打开,重复
14:后葫芦:双脚呈内八站立,屈膝,腿部用力往后推压内韧过桩,脚后跟碰到后打开
15:双鱼:双脚平行站立,屈膝,腿部用力向一边使力过桩,过桩后改为相反方向。
16:原地起跳:平行站立,双膝下蹲,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弯腰,用力蹬地起跳。落地时弯腰,双膝弯曲。
第四篇:轮滑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轮滑》学科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轮滑 课程类型:体育类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
授课对象:1—6各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每个教师和学生新的体验,体育课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作为新课程要实现的重要任务。
作为体育课的延伸与辅助的轮滑校本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运动竞技与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体育锻炼与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学生活动场地大,大约一半已经硬化,已具备轮滑训练条件,轮滑是一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它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新操场的焕然一新使师生们兴奋无比,无论水平高低,课余时间也要在新操场上大显身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轮滑、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我校根据地处郊区,学生均是工人子弟,决定以轮滑学习为载体开展专题教育教学活动。轮滑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1、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目的是进行锻炼,形成健康身体,促进身体的发育,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校本课程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本身就是发挥张扬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促进与学生自主学习性,终身坚持锻炼有力手段。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是一种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不仅仅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与其遗传有极大误导,从健康角度出发,每个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不尽相同。因此校本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差异有针对性确定教学目标及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
4、竞技化训练的补充,为以后的特长发掘做准备:作为体育训练补充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担负挖掘学生运动特长,发挥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打下竞技运动基础为以后的发展作铺垫。
二、课程目标
轮滑校本课程是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其目标包括7个方面:
1、增强学生的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轮滑技术、战术;
2、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健身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轮滑游戏与对阵竞技方法,丰富以后的体育锻炼内容;
4、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生活作风;
6、发扬体育拼搏精神,形成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
7、培养具有轮滑特长的小选手。
三、课程内容
1、轮滑运动的起源,历史及轮滑运动特点;
2、轮滑运动的技术介绍,轮滑比赛的规则,轮滑比赛方法;
3、轮滑基本技术学习:预备技术、基础技术、速度轮滑基础技术、花样轮滑技术、休闲技巧;
4、技术辅助的体能训练及速度轮滑比赛战术;
5、技术、战术配合的训练、战术意识的练习。
四、课程阶段
第一阶段:
1、轮滑理论介绍。
2、轮滑基本技术训练:预备练习、站立、非滑行技术、被动滑行、基础滑行、转弯、制动;
第二阶段:
1、轮滑基本技术训练:滑跑姿势、直道滑行、弯道滑行、起跑、冲刺;
2、体能训练;
3、辅助性力量训练。
第三阶段:
1、轮滑小游戏。
2、体能训练。
3、轮滑模拟对抗赛。
4、基本战术配合。
五、课程评价
(一)学生评价:
1、根据学生体能技能实际提高程度,随堂评价;
2、根据课堂任务完成情况,总结性评价;
3、分层次的阶段性测试评价;
4、情意表现;
5、学习态度评定;
6、年终性的技能评价,全年知识技能,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的综合评价。
(二)教学评价
轮滑校本课程的评价以教学过程中的表现(50%)、教学比赛的结果(20%)和个人技战术水平(30%)为主。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完整的考勤制度。
2、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记载,保证课程的修习时限。
3、积极探索学生互评、自评的功能与策略,实现评价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五篇:轮滑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轮滑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轮滑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张晓磊
轮滑运动已经走入我们的学校快三年的时间了,不仅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孩子们们更是踊跃参加、积极响应。在轮滑课上,孩子们用矫健的身姿和欢声笑语,完美地诠释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这九个字的真谛!在这短短的一学期中,经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轮滑已经成为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轮滑的意义:
轮滑有很多的好处:轮滑练习可以提高孩子心肺功能、灵敏度、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协调性。有的孩子以前经常感冒,但练了2、3年轮滑后体质明显改善,很少生病了;而且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轮滑还能使孩子从小树立起竞争意识,我们应该加大力量发展儿童轮滑运动,给孩子们更多的参与及展示的机会,把这项运动在儿童中搞得再好一些!练习轮滑可以提高孩子身体平衡性、协调性、灵活性、体能、耐力以及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每完成一组动作都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所以学习轮滑可以增强信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好处。此外,轮滑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观赏性,孩子更乐于投身其中。二:学习内容
本学期的,目标是通过直排轮的培训,锻炼学员的平衡性、协调性、体能、耐力以及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掌握直排轮滑的简单技巧:站立、摔跤、滑行、弯道滑行、以及一些基础的花样动作。通过一学期教练、老师还有小朋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最后一次家长汇报课上我们完成的是相当不错的孩子们就如同一只只灵活的“闪电狗”穿着轮滑鞋疾驰。具体内容:
1、学习如何正确穿戴护具。
2、学习基础动作:v字站立、v字踏步、踏步转身,独自掌握平衡。
3、学习弓箭步推韧和弯腰背手滑行。
4、学习习近平衡刹车。
5、踩韧(内韧)滑行和a字转弯。
6、练习摆手滑行提高速度和增加协调性。游戏:
1、红灯走绿灯停:练习幼儿滑行和刹车。
2、开火车:锻炼幼儿互相配合掌握平衡能力。三:教学情况:
本次的轮滑兴趣班,是高低年级在一起学习的,差异性自然是很大。高年级相对来说各方面的发展都已经低年级完善了很多,就拿穿鞋子来说,高年级的学生就只需要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帮助,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就只有一个孩子是能够独立的把大部分配件穿完,更多的孩子是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这一系列的脱穿工作。
在这,在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发面高年级也比低年级的孩子要学的快多了,当高年级的孩子个个都已经能飞快的进行跑圈的时候,我们低年级的孩子有的可能连站都还是有困难的,有的能滑但是速度比较的慢,动作也比较相对不协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灌输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在组织上更加民主开放,手段更加多样,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队伍的组织与调动上,在游戏的组织与管理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四:家园合作:
轮滑课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在运动和娱乐中获得了快乐,同时孩子们能够卓有成效的滑的漂亮也少不了家长们的配合。
⒈每次轮滑课前必须带好护具头盔等一整套合格的装备。
⒉每个学员必须穿高帮棉袜(丝袜在鞋里会打滑,高帮的袜子穿在鞋里不会因为鞋帮而觉得不舒服)。
⒊上课前必须把长指甲剪掉,防止摔跤后把指甲弄断受伤。⒋第一节课已经教了如何正确的穿戴方法,回去后尽量多陪小朋友自己练习,也培养下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中,这学期的轮滑课结束了,我们在汗水中得到淬炼,在一次次的摔倒中我们的轮滑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保持住这份热情,继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篇二:轮滑校本课工作总结 《轮滑》校本课工作总结 海浪中心小学 刘 源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和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教育,使其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富有个性的人才。结合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和特点,为学生运动和学习创设良好的空间,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体育锻炼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开设了《轮滑》校本课程,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组织纪律性不断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升华,从而促进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了心理素质,对工作和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是在周三的校本课上的集体训练与自由活动的个人练习相结合,通过会滑的、滑得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鼓励组成帮扶对子,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使班级学生掌握轮滑的特点及技术,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与此同时,我也做好了安全防护的工作,强调学生在活动时做好安全措施,带好护具,并亲自检查是否牢靠,无护具的坚决制止其做高难的动作。另外,力争做到学生活动亲自跟随,随时防护可能出现的以外情况,以次来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让学生安全、快乐活动。轮滑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工作,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营造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氛围,起到了强力地推动作用。
1、轮滑活动启迪了孩子们的智力,增强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轮滑的技巧性很强,运动中需要用脑,注意力要集中,孩子们在学轮滑的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质量。
2、轮滑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品质,树立了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他们有了一种永争第一的上进心,激流永进。他们通过跌倒了爬起来再练的过程,提升了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毅力。
3、轮滑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协作精神。运动中互相鼓励、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场面层出不穷。同时,这一现象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明显增多。
4、轮滑特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通过该项活动,学生的免疫力普遍增强,生病率比过去大幅下降。
5、轮滑活动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了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家长——学校这样一种和谐关系链条,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工作。
6、轮滑活动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喝彩。孩子们的变化明显,孩子们不仅在运动中得到了快乐,收获了健康,而且学会了生活,学会了认知,改变了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助人为乐、尊敬老人等文明礼貌的行为蔚然成风,培养了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注意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大批朝气蓬勃的学生茁壮成长,收获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也会继续开展并力求有所突破,取得更大的成绩。篇三:小学轮滑进校园工作总结 2012年海宁市行知小学轮滑进校园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和学校工作整体安排,2012年我校的轮滑进校园工作顺利开展。回顾这一年轮滑进校园以后学生的变化,我们感到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轮滑技术在进步,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每天在快乐、幸福中成长;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其中的不足,为使我校的轮滑进校园工作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分工合作。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和体育组分管后勤和教学工作,各班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工作,把轮滑进校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形成学校特色。明确分管领导,细化职责分工,为轮滑运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好各项工作,共同推动轮滑运动的发展。
二、制定工作计划,开展轮滑运动。为了推进轮滑运动的开展,进一步开创轮滑进校园的新局面,使小学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培养广大小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爱好,学校与海宁市轮滑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教师前往现代化轮滑场馆里进行训练和学习,并聘请轮滑中心的专业教练到校实地开展专业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帮助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三、完善场地器材,开设轮滑特色课程。轮滑运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启蒙教育尤其关键。学校一部分教师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轮滑教学方法及理论知识,并在轮滑中心进行过一段时间对于轮滑运动技能的学习,对青少年轮滑教学,有能力结合该年龄段孩子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轮滑培训。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增添了轮滑器械50套,保证了教师和学生参与轮滑运动的需求。另外我校的操场使用面积充裕,塑胶场地和水泥场地一应俱全。在塑胶场地上练习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初次接触轮滑可以在这些摩擦力较大的塑胶场地上站得更稳当,另一方面比较安全,即便是摔倒,受到的伤害也较水泥地面小的多。
五、积极宣传引导,注重普及推广。除了轮滑运动的教学之外,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轮滑活动。要求做到“班班有队伍,班中有明星”,各班成立了一支轮滑队伍,人数不限,每班各有一名小明星,在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艺2+1活动中进行展示。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轮滑运动普及面,提高轮滑运动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参与率,并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到轮滑运动当中来,使轮滑运动真正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当中运动、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活动开展当中也逐渐发现一些问题,学校缺乏专业的轮滑教师,教师当中只有两人参加了海宁市的轮滑教学和技能培训,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学生当中对于轮滑这项运动项目的了解不是很多,缺少家长的支持。学校与轮滑中心合作,每星期请专业教练到校开展专业的技术指导与培训,以提高教师对于轮滑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2012年的工作已快结束,在这一年中,轮滑进校园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并收获了很多经验,这离不开轮滑教练、学校领导对轮滑进校园工作的支持,以及所有爱好轮滑运动的小朋友们的努力。但我们的工作中仍有很多值得改进、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继续完善青少年轮滑的教学和推广工作。相信在学校教师与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轮滑运动开展得越来越好。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