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3 02:1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

第一篇: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阅读教学功能的体现。

阅读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所谓书面语言,就涉及到课文的字、词、句、段、篇。要培养能力,就离不开朗读、默读、说话、口答、笔练等一系列训练。阅读能力的标志之一——理解,即读懂文章。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即学习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做准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文章。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发胖式”分析、理解的现象仍严重。课堂上,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疑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的只不过是部分“好学生”而已。训练不踏实,一套套“花架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大。阅 1 读教学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上,而对实实在在的“运用”语言文字没有落实,这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我平时的做法是: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

面对一篇新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常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想法。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感受。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我们要把能突出榕树茂盛的词语读重音,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榕树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读完第三句后,停顿要稍长,在心中酝酿感情,最后把喜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阅读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读是感受、领悟语言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贯穿在课堂的始终。(二)精读课文,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深层次理解。

1、在理解课文中品味重点词语。

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之后,开始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这样,不仅进 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推敲,还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

2、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品味语言。

《月光曲》里写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找出“随便说说”指的是刚才说的哪句话。学生指出是“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接着再问: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说吗?学生回答说:因为曲子非常难弹,她非常渴望能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我接着问:既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寻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罢了”呢?这说明了什么?这一问,学生眼睛亮了,纷纷举手发言,说得很深刻,很全面。这样,联系上下文,步步深入的训练,使学生感知了词句的丰富内涵,体会了人物的复杂心情,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训练。(三)熟读课文,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课文语言。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帮助的。除了背诵以外,还有听写、摘抄等,这些都是记忆性积累。另外,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宜于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方式,企图一蹴而就,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

另外,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读写实践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消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发布者:张向阳 发布日期:2011-10-18 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换句话说,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应更加认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一、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培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以读助讲,以读促讲,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杜绝单纯的内容分析。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读后要求学生说说这些事物的颜色美吗?怎样才能读出它们的美呢?请你把表示颜色的词语读重些吧!并想象“蓝天中飞着洁白的鸽子,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的画面来体会美感,最后把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阅读学习兴趣。

同时朗读训练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朗读训练方式。如教学《草船借箭》的第二、三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说话的语气声调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周瑜妒忌心强,设计陷害诸葛亮,又不想露出马脚,读他的话要外松内紧,一步紧逼一步。诸葛亮遇事冷静、胸有成竹,他回答周瑜的话,要读得从容不迫,不卑不亢,语气肯定,多用降调。而鲁肃对朋友诚恳,所以他的话要读出对朋友的关切,而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把周瑜、诸葛亮、鲁肃的话一一作示范朗读,再让学生摹仿老师的口 5 气朗读,这样学生就能学生就能进入角色,激发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二、感悟语言文字

1、抓重点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丰富,对课文有整体感悟之后,开始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花钟》一文中有一个精彩段落写不同的花开了,但词语不重复,表达非常生动。这样的妙处,学生在阅读中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就难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如果让学生把文中描写花开的词语全部换成“花开了”。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感受。结果学生体会到一直用这个词,太烦了,从而也就很容易就体会到正面例子的表达效果了。

2、灵活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语言训练,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这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与“这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这两句话要求学生进行对比理解,可让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性。

三、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材料,1、逐渐积累。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要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它包括必要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又包括大量活生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词语的积累、句子的积累、片段的积累、篇章结构的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 灵活的筛选文中最有特色的字、词、句、段等进行吸收。如《荷花》一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描写荷花姿态美的句子。《草原》一文引导学生抓住翠色欲滴,不用墨笔勾勒“等词句来吸收。而《花钟》一文中可引导学生积累与有关花的语句、诗句„„总之,应引导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好的词语,都可以积累下来。

四、重视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 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呢?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口头的,也要以是书面的,可以运用词语,也可以运用句子,还可以运用表达方法等进行有机训练。

1、用词口头说话训练,如《坐井观天》中的“无边无际”一词,要求学生会用它造句,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是表示大得没有边际,我们可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事物是大得看不到边际的,如:沙漠、草原、大海“等,然后再让学生用上“无边无际”一词来形容。

2、句型模仿训练。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很多,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体会后,应抓住其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式训练。如《秋天的图画》一课中描写秋天的句子形象生动,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其中的句式,摹写“春天的景色”。再如教学《四季》时,在学生感悟课文之 7 后,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同时有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在我的点拨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

3、抓特色课文,进行写话训练

有的课文段落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选取的材料都很有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相机进行写话训练。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在学完后,可以让学生选 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方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另外,语言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将语言训练延伸到校园、社会,给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促进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品味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

瑞溪中心学校 何小敏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走进了课堂,语文课犹如巴黎的T型台,每天都上演着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的时尚轮回,让我们为之瞠目。语文课到底怎么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亲密对话是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首选要务。那么,我们如何引领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语言魅力呢?下面就 8 此问题来谈谈我的理解和认识:

一、身临其境,品味语言的意境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品读语言文字时,需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创设情境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想把学生带到文本的意境中去,就要善于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借助情境品读语言文字的内涵,可以品味意境之美。如《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对这种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图画、音像资料营造情境,才能帮助学生体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色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这几个抽象的词,就必须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教学这一段时,先播放一段草原的风光片,将草原那美不胜收的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饱览草原上绮丽的风光,对草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茫茫的大草原上,从而激发对草原之美的向往,也为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感悟文本做了更好的铺垫。

二、浮想联翩,品味语言的华丽

想象,是品味语言文字的境界,是情感的升华。有些文章作者故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目的是让读者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朗读品味,为学生品读文本拓宽了空间。聪慧的老师就善于营造氛围,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拓展语言文字的情感空间,点亮语文课堂。如沙白的 《秋》“湖面上 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这是一首用语精炼传神,内蕴极为丰富的小诗。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十分耐人寻味。秋天到了,树叶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就有那么一片红叶,飘到了湖面上,轻轻地荡来荡去,这一片红叶带来了秋的消息。诗人巧妙地用了一个比方“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教学这首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小诗,初步感知小诗的意境,接着铺之以画面想象、音乐渲染的方式,进入小诗所描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想象画面,欣赏小诗的神韵。我是这样引领学生朗读品味这首诗的,请看教学片断:

(师范读 —— 齐读 —— 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首诗,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生读 画词)很多同学画出“坐”字。

师:为什么说这个“坐”字给你们感受最深?

生:因为这个“坐”把秋天写活了,秋天怎么能坐呢,作者把秋天当人来写,把秋天写活了。

生:我觉得这个“坐”可以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展开想象,老师想知道谁的想象力最丰富。生边朗读(配乐),边想象。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秋姑娘坐在一叶扁舟上告诉人们秋天到来的消息。生:我仿佛看到一位漂亮的秋姑娘提着一个花篮坐在红叶上,把累累硕果撒向大地。

生:我仿佛看到一位美丽的秋姑娘悠闲地坐在红叶上玩着水花。……

一个“坐”字能够引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如果我们教师不引领学生在想象中品读语言文字,哪能深入体悟小诗用语的巧妙,感悟小诗的意境美呢?

三、推敲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贾岛在作《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时,曾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推”还是用“敲”进行对比琢磨了好久,结果因“敲”字更能突出夜的宁静,又与“宿”形成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而用了“敲”。这个典故启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文本中的词句也可以在推敲揣摩中体会到作者的用词之妙,独具匠心。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文本当中有这两句话:“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字的,请看教学片断:

师: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你从哪些字词中深切感受到孔隙的窄小?

(齐读——自由读——交流汇报)

生:我从“没有一处”、“才”、“稍微”、“一点儿”、“准会”这些词感 受到孔隙的确很窄小。

生:我发现这里面的“贴”字用得很妙,“后脑”、“肩背”、“脚跟”、“额角”、“鼻子”都是紧紧地“贴”着小船的,更能说明孔隙的窄小。

师:你的眼睛很亮,怎么贴,贴到什么程度,只有人体背部的“后脑”、“肩背”、“脚跟”紧贴船底了,正面的“额角”、“鼻子”才不被上方的山石撞破和擦伤,字字精确,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段中还有这样精妙的描写吗?

生:“挤压”,“挤”是从两边而来的,而“压”是从上方的,作者先写左右,再写上方,真是精妙!

作者的遣词之妙,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在推敲揣摩中品味,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触摸文本,感悟文本。

四、多元探读,品味语言的意蕴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与神韵,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多元探读,逐渐深入地读书,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第四段“勘测线路”时,我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以及那颗强烈的爱国心,然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来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语言。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时说的话”就采用 了设置情境的方式来进行多元朗读:在施工委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作人员“———”;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语重心长地勉励工作人员“———”;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严肃而恳切地勉励工作人员“———”。而“詹天佑的内心活动”这部分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解读: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铁路,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又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明白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更能感悟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朗读指导,是学生语言内化的过程,是情感升华的过程。

五、反复吟诵,品味语言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通过朗读训练,可以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对课文中蕴含深刻的道理感悟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如《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主要是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的。教学这篇文章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辞进行研读感悟是重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看似平淡普通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朴实的话语,只有从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神来,真正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如在 教学“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教师要引领学生紧紧地抓住“非常、一定、永远”几个关键词,特别是对文中这三个“永远”,让学生对三个“永远”的理解是深入感悟文本的突破口。我引领学生抓住这些词句,反复朗读,感悟这段话的内涵,层层递进地感受林肯的人人平等思想。学生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启引下,真切地感受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并被林肯的思想所感动,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品读语言,感悟文字,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语文味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让语文课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第二篇: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城川中心小学 杨誉平

一、严密的逻辑思维

每门学科都是由‚逻辑思维的链条‛构建起来的,有自己的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并且要能把具备内在层次和条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条理分明、脉络清晰、环环入扣。如《拉丁美洲的歌舞音乐》一课,教学语言上首先一定要明确 ‚多元文化赋予了歌舞音乐丰富的种类和深刻的内涵‛ 这个思维主线,在整合学科知识和组织内容结构之后,叙述成为 ‚拉丁美洲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由于混合的成份、程度各不相同,于是就形成了探戈、伦巴、桑巴、恰恰等风格多样、种类丰富的歌舞音乐体裁‛。这体现出教师清晰的逻辑思维,在这些语言的引导下,学生既对拉丁美洲独特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兴趣,也对歌舞音乐背后深刻的历史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

二、简洁的表达

我们的教材是用规范、严谨的书面语言来表达知识体系的,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反复推敲,经过选择和提炼,力求做到突出重点、条理分明,最后再用简洁明确的口头语言使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概念。在《醇美的古韵》一课中,教参用了140个字来描述古希腊乐器——里尔琴,网上的资料介绍更为详细。为了合理的使用教学时间,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简洁凝练,要能从繁复的文字中抓出要点。‚里尔琴是欧洲古希腊民间的一种弹拨乐器,它形象典雅、匀称、古朴,被世界人民当成美妙音乐的象征‛ 学生通过这三句话就了解了里尔琴的发源地、种类、形状和影响力。如果教师没有领会简洁明确的重要性,而是照本宣科的念上一遍,或是大段的复制在多媒体上,学生很可能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厌烦、抵制等种种不良的心理反射。很多时候教师劳心劳力而无功,学生心烦意乱而无获,都是因为教学语言不够简洁。

三、巧妙的提问

语言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更体现了师生间思想交流的过程,提问则是这种思想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起到过渡、催化、指向、提升等作用。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流利的口头表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知识的协同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兄弟民族的歌舞音乐》这一课中,老师就打破常规的提出了一些新颖的问题,‚在欣赏完这段精彩的演唱视频之后,现在你选择用怎样的情绪来学唱《美丽的哈拉玛》?‛‚如果将马头琴放入热情奔放的新疆歌舞中会出现什么效果?‛‚你是如何去辨别、区分不同民族的歌舞音乐的?‛‚为什么朝鲜族和彝族的歌舞风格如此迥异呢?‛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会自然产生一种困惑、好奇、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上来说,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改变他们以往接受知识的方式,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领会。他们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以及全新的思维模式。

四、生动形象的阐述

教师讲课最害怕出现什么?就是单向的思维交流方式。无论问什么说什么学生就是毫无反应,呆呆的看着你,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生精神疲倦,思维的兴奋度降低了。所以,成功的教学语言还必须具有吸引力,能促进学生精神亢奋,思维活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课,学生对古典音乐本来就缺乏了解和兴趣,如果教师用毫无感染力的语言介绍‚海顿是弦乐四重奏之父,弦乐四重奏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组成的‛那么学生的接受意愿会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通俗、生动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海顿采用‘说话原则’来创作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是四人中的领导者,由他发表言论(主旋律);第二小提琴是第一小提琴的好朋友,他总是不断肯定朋友的话(主旋律变奏);中提琴是一个爱说废话的女人,总是跑题(旋律复调);大提琴是个稳重的长者,他的话很少,但是简洁中肯(拨弦伴奏)‛教师以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解释专业术语,是因为懂得‚在接受未知事物时,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具有吸引力‛这个道理。这段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五、充满感情的启发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语言比单纯的理论性语言,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对于学生来说,音乐就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带着愉悦情感的体验。所以,教师要能用情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作品的感情,比如在《刘天华、华彦钧的音乐人生》一课中,教师没有直接理性的分析《二泉映月》,而是用歌曲《二泉吟》的歌词进行了一段朗诵:‚风悠悠,怨悠悠,失明的双眼把黑暗看透。呵!太湖的水,你是人生一杯壮行的酒,满怀的不平在小路上走,二泉的月是你命中一曲不沉的舟。‛并同时播放视频:屏幕上出现了无锡的小巷、石板的路、惠山的泉、太湖的水…这些带着伤感的叙述语言,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他们欣赏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作曲家、作品内涵的理解。语言本就是用来传情达意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富有感情,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够去感动学生的心灵。

六、体态的辅助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而形象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优美的手势、亲切的眼神、生动的表情,这些都可以协助有声语言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涵义,也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完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如八年级艺术《乡韵》一课中,教师用亲切的方言,满怀自豪的演唱了《上海本是好地方》,并使用了多种手势语来配合歌词,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学生和老师。这种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的综合交流,是任何教学媒体都不能取代的。实践证明,在‚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的辅助下,学生受到了示范性、引导性的审美教育,从内心深处强化了审美体验。体态语难虽然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但对很多教师来说,运用的恰到好处却不是件易事,因为它既不能事先设计,也不能原样照搬,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只有在教师个人情感的支配下,根据课堂特定的情境、氛围、自然而然地引发出来,这才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

七、激励为主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你唱的真好!‛,而是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既要贴近学生,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如:当学生发现自己出错时,总会有忐忑不安的心情,并不希望再从来一次。如果教师马上对学生下一个评价:‚你想错了,坐下!‛可想而知,这位学生会是如何的灰心。在《非洲旷野的鼓声》这节公开课中,我欣喜地看到老师细心而巧妙的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中肯、富有激情的评价。‚真有自己的想法,但离老师的要求还差一点点,再想一想‛、‚你的回答离正确只有一步之遥啦‛、‚你的想法很有创新意识,老师都没有想到这点‛、‚虽然你回答错了,但是你勇于探索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大家都来学习的‛等等,这些语言体现出教师最真诚的一面,也透射出学生心灵最纯真的一面。试想一下,说错了还能得到‚表扬‛,学生当然会 ‚前仆后继‛的调动思维、积极配合老师,更好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综上所述:只有能驾驭语言的教师,才能发出感人肺腑的声音。想要很好的掌握语言——这种无形的教育手段,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一点一滴的锻炼语言表达、坚持不懈地努力尝试,才能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语言艺术。

第三篇:浅谈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教师语言是教师在课堂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存在种种问题和不当,教师语言有其自身特点,我们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去断摸索和磨炼。

关键词:教师语言;课堂教学;实践引导

第一章 前言

教师语言,即教师的课堂语言,意指教师在课堂所说的话,它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德国的教育家斯多慧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存在种种问题和不当,这种问题和不当存在教学的各各环节。主要表现为:过于主观的表现和评价;不适当的幽默和讽刺;不当的修辞使用;随意性过大;没有引导作用的提问;缀语过多;过于讲究辞藻和诗词的卖弄„„.甚至于个别教师用语不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校园精神暴力问题。2003年的一天,重庆某中学生丁某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因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询问了原因,并用木板打了丁某,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整个谈话过程中,丁某一直在哭泣。10时30分,丁某回到教室上第三节课,正是班主任的语文课,整节课丁某都趴在桌上小声哭泣,并写下遗书,表达了对班主任老师及家庭、社会的怨恨。然而班主任对丁某在课堂上的举动并未在意,下课后,也没留意其去向。12时30分左右,丁某从学校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当然这样的事情是个例,但却是不能忽略的事实。教师要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心理差异,把握好对不同学生语言评价的“度”,远离语言带来的精神暴力。

第二章 正确认识了解教师语言在课堂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深入,设计更巧妙的教学环节、制作更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忙得热火朝天,自认为有了教参和互联网的强大支持,在经过充足的时间准备之后,上一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的公开课不是什么难事。但一开口讲课,问题就出现了:精心设计的问题忘记了、字字斟酌的小结说错了„„如果记忆力好的话,还能磕磕巴巴的背下来,要是一紧张全忘了,那就彻底语无伦次以失败而告终了。经历过许多次这种令人尴尬的课堂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语言是一门非凡的艺术,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语言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工具和主要手段,仍然是其他任何方式无法替代。

但很多教师既没有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也没有掌握语言的技能技巧、更没有正确的认识语言的价值。有人说“教师只要有了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现代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了,光会说话有什么用”,也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就是生活中的日常交际语言,这样才亲切自然”,更有人说“语言的能力是每个人天生的,那种高水平的语言表达,是学也学不会的”。我认为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和偏激,都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实施调控能力、教学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教学活动的观察能力、教学行为的控制能力和教学机智等等”。

曾经听过一节简单、朴实的音乐课,教师的语言十分自然优美,上课似朋友般交谈、沟通,身体语言也配合得天衣无缝,举首投足犹如有磁性般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表现、去创造。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引得人开怀大笑,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使人既感到羞愧又心服口服;一段精辟的阐述,更让人细细品味、终生难忘。那么,哪些语言技能和技巧才能改善音乐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呢?我问过身边很多同事,答案完全一样: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也查阅了有关教师语言艺术方面的著作,绝大多数是从教学论角度来分析的,与实际课堂教学距离较远。在这种情况下,我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结合观摩听课中得到的经验,对比分析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谈谈课堂教学语言中最值得关注和改善的七个方面。

第三章 教师语言在教学的重要性表现

教师语言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极为重要,这不仅仅因为其是对教师的重要辅助,更重要的是以其重要性质对学生的成长和课堂教学实践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3.1 严密的逻辑思维

每门学科都是由“逻辑思维的链条”构建起来的,有自己的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并且要能把具备内在层次和条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条理分明、脉络清晰、环环入扣。如《拉丁美洲的歌舞音乐》一课,教学语言上首先一定要明确 “多元文化赋予了歌舞音乐丰富的种类和深刻的内涵” 这个思维主线,在整合学科知识和组织内容结构之后,叙述成为 “拉丁美洲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由于混合的成份、程度各不相同,于是就形成了探戈、伦巴、桑巴、恰恰等风格多样、种类丰富的歌舞音乐体裁”。这体现出教师清晰的逻辑思维,在这些语言的引导下,学生既对拉丁美洲独特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兴趣,也对歌舞音乐背后深刻的历史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3.2 简洁的表达

我们的教材是用规范、严谨的书面语言来表达知识体系的,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反复推敲,经过选择和提炼,力求做到突出重点、条理分明,最后再用简洁明确的口头语言使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概念。在《醇美的古韵》一课中,教参用了140个字来描述古希腊乐器——里尔琴,网上的资料介绍更为详细。为了合理的使用教学时间,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简洁凝练,要能从繁复的文字中抓出要点。“里尔琴是欧洲古希腊民间的一种弹拨乐器,它形象典雅、匀称、古朴,被世界人民当成美妙音乐的象征” 学生通过这三句话就了解了里尔琴的发源地、种类、形状和影响力。如果教师没有领会简洁明确的重要性,而是照本宣科的念上一遍,或是大段的复制在多媒体上,学生很可能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厌烦、抵制等种种不良的心理反射。很多时候教师劳心劳力而无功,学生心烦意乱而无获,都是因为教学语言不够简洁。3.3 巧妙的提问

语言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更体现了师生间思想交流的过程,提问则是这种思想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起到过渡、催化、指向、提升等作用。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流利的口头表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知识的协同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兄弟民族的歌舞音乐》这一课中,老师就打破常规的提出了一些新颖的问题,“在欣赏完这段精彩的演唱视频之后,现在你选择用怎样的情绪来学唱《美丽的哈拉玛》?”“如果将马头琴放入热情奔放的新疆歌舞中会出现什么效果?”“你是如何去辨别、区分不同民族的歌舞音乐的?”“为什么朝鲜族和彝族的歌舞风格如此迥异呢?”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会自然产生一种困惑、好奇、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上来说,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改变他们以往接受知识的方式,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领会。他们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以及全新的思维模式。

3.4 生动形象的阐述

教师讲课最害怕出现什么?就是单向的思维交流方式。无论问什么说什么学生就是毫无反应,呆呆的看着你,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生精神疲倦,思维的兴奋度降低了。所以,成功的教学语言还必须具有吸引力,能促进学生精神亢奋,思维活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课,学生对古典音乐本来就缺乏了解和兴趣,如果教师用毫无感染力的语言介绍“海顿是弦乐四重奏之父,弦乐四重奏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组成的”那么学生的接受意愿会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通俗、生动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海顿采用‘说话原则’来创作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是四人中的领导者,由他发表言论(主旋律);第二小提琴是第一小提琴的好朋友,他总是不断肯定朋友的话(主旋律变奏);中提琴是一个爱说废话的女人,总是跑题(旋律复调);大提琴是个稳重的长者,他的话很少,但是简洁中肯(拨弦伴奏)”教师以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解释专业术语,是因为懂得“在接受未知事物时,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具有吸引力”这个道理。这段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3.5 充满感情的启发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语言比单纯的理论性语言,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对于学生来说,音乐就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带着愉悦情感的体验。所以,教师要能用情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作品的感情,比如在《刘天华、华彦钧的音乐人生》一课中,教师没有直接理性的分析《二泉映月》,而是用歌曲《二泉吟》的歌词进行了一段朗诵:“风悠悠,怨悠悠,失明的双眼把黑暗看透。呵!太湖的水,你是人生一杯壮行的酒,满怀的不平在小路上走,二泉的月是你命中一曲不沉的舟。”并同时播放视频:屏幕上出现了无锡的小巷、石板的路、惠山的泉、太湖的水„这些带着伤感的叙述语言,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他们欣赏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作曲家、作品内涵的理解。语言本就是用来传情达意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富有感情,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够去感动学生的心灵。

3.6 体态的辅助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而形象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优美的手势、亲切的眼神、生动的表情,这些都可以协助有声语言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涵义,也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完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如八年级艺术《乡韵》一课中,教师用亲切的方言,满怀自豪的演唱了《上海本是好地方》,并使用了多种手势语来配合歌词,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学生和老师。这种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的综合交流,是任何教学媒体都不能取代的。实践证明,在“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的辅助下,学生受到了示范性、引导性的审美教育,从内心深处强化了审美体验。体态语难虽然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但对很多教师来说,运用的恰到好处却不是件易事,因为它既不能事先设计,也不能原样照搬,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只有在教师个人情感的支配下,根据课堂特定的情境、氛围、自然而然地引发出来,这才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

3.7 激励为主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你唱的真好!”,而是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既要贴近学生,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如:当学生发现自己出错时,总会有忐忑不安的心情,并不希望再从来一次。如果教师马上对学生下一个评价:“你想错了,坐下!”可想而知,这位学生会是如何的灰心。在《非洲旷野的鼓声》这节公开课中,我欣喜地看到老师细心而巧妙的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中肯、富有激情的评价。“真有自己的想法,但离老师的要求还差一点点,再想一想”、“你的回答离正确只有一步之遥啦”、“你的想法很有创新意识,老师都没有想到这点”、“虽然你回答错了,但是你勇于探索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大家都来学习的”等等,这些语言体现出教师最真诚的一面,也透射出学生心灵最纯真的一面。试想一下,说错了还能得到“表扬”,学生当然会 “前仆后继”的调动思维、积极配合老师,更好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第四章 总结

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是口耳相传,不管是“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口语表达,而且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是不置可否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说话”是一门很大的艺术。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心田。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因此,不论是教师的有声语言,还是教师的肢体语言,都需要不断地锤炼。

参考文献:

[1] 周凯.浅论语言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0.[2] 邵艳.浅论“另类语言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3] 史磊.浅论教师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12.[4] 况峥峥.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5] 刘燕.浅论教师的体态语言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作用.无线音乐.2011.[6] 谭天.从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浅谈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科技资讯.2007.[7] 苏雨霞.浅论英语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及多样性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考试周刊.2015.[8] 孙彩霞.浅论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舒康云.浅论“学习场”中教师语言信息输出的有效性.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10] 苏雨霞.浅论英语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及多样性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考试周刊.2015.

第四篇: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用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数学语言要求精准、一、数学语言应具有精准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下课,都要随时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说“半截话”,不说指代不明的话。做到语言准确、精练、简洁,思路要清楚,叙述要有条不紊。如在教学“数位”时,有时不注意就说成“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听起来好象没什么大错,大多数的学生也知道老师说的意思,但是,这句话是错误的,不准确,会给一部分的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因此,必须加上一个前提“从右起”,这样才科学、准确。教师的任何语言都对学生起着一个潜移默化和表率的作用,所以,我们时刻都要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老师,精准的数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题意,不至于误判和误解,同时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教学中,应保证教学语言的精准性,不能模糊教学内容,要力求对教学内容的表述清晰、精练,如应用题中最常见的,“增加了”与“增加到”这两词,虽然只相差两个字,但意义完全不同。“增加了”的数是净增数,不包括原数,而“增加到”的数是指净增数与原数的和。比如“数”与“数字”、1 科学、严谨、逻辑性强、幽默、具有激励性等.“除以” 与“除、”“时间” 与“时刻” 等概念如果混为一谈;比如:下列方框中填上正确的数字,等式成立 □□X7=□□

在下图的方框中填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下面填带分数.

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由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

二、数学语言应具有逻辑性

富有逻辑性的数学语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轻松和甜蜜之感。有的老师在数学课上,为了说清一个概念,或者表述一段数学事实,绞尽脑汁,最后还是重复啰嗦,学生都被搞晕了,这样的情况往往是授课老师不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造成的。“时间” 与“时刻”、“小时”与“时”等概念混为一谈,有些老师很难讲清他们区别。时刻是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即某个时间点。比如8点05分这就是一时刻;没有长短,只有先后,它具有序数性质。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是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长度,时间具有基数性质。但俗语又可以表示时刻,如问现在是什么时间,也就是现在是几点的意思。

“小时”和“时”的区别,国务院在1984年2月27日颁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所规定的。对时间这个量的单位名称规定为: “小时”是计量时间长短的一个单位名称,但如果在不至于与表示时间的某一瞬间的“时”发生混淆时,这个“小”字可以省略。因为只有表示经过多少时间的量才能参加运算或换算,所以在算式中可以将“小时”省略为“时”。如,198 = 11(小时)”,也是可以的,千万不能把它判错。

假如教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六<1>班有男生28人,比女生人数多3/4,女生有多少人?”时,用“甲数是28,比乙数多4,乙数是多少?”来导入课题,那这节课上下来必定是失败的。因为“多3/4”和“多4”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是说用例子引入课题不对。

老师在教学“平行与相交”时,出示“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就是平行线”让学生判断对否。如果学生对平行相交的概念没有足够的理解是不会判断的。

这里就缺少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这个条件加上去,这个“平行线”的概念就完整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容不得半句模糊语言,否则,表达的数理就不够准确,甚至出现意思偏离。

三、数学语言应具有严密性

从数学学科的本身出发,要求我们教学中语言应该严密、准确,否则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如,在求圆柱的表面积时,有一题为:一个圆柱形木料,底面面积是15.7cm2,如果把它平均截成2段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cm2。解题时,有个学生问到15.7cm2,是两个底面积之和吗?这样的现象,就是表述语言不够严密所造成的。如果出题的老师能在出题时把“底面面积”改为“一底面面积”。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不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情况了。

而六年级下册在圆柱体侧面积的推导时,判断:“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对错? 这句话就不够严密。

3 数学语言严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是讲说话人语言不严密,造成听者的不同理解,从而产生误会。而命题人数学语言不严密,就会造成学生的误解。下面的例题:

春天来了,某地池塘中的荷花枝繁叶茂,己知每一天新长出的荷叶覆盖水面面积是前一天的2倍,若荷叶20天可以完全长满池塘水面,当荷叶刚好覆盖水面面积一半时,荷叶已经生长了()A.10天B.15天c.19天D.20天

这是一道屡见于各种课外资料的题目,但是它是一个有争议的选择题。争议的所在是,对题中的关键句“己知每一天新长出的荷叶覆盖水面面积是前一天的2倍”应该如何理解? “每一天新长出的荷叶”是指当天新长出的,但“前一天的2倍”是表示前一天新长出的,还是包含了以前各天的和呢。如果是指“以前各天的和”,我们可以利用指数函数很容易得出答案,那么标准答案c就是正确的;如果只表示“前一天新长出的”,则需要利用数列知识求解,而且过程相当麻烦。

所以,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理应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严密性。

四、数学语言应具有严谨性

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具体承载形式,教学中,应遵循知识的严谨性,不能犯知识性错误,否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数学学习,还会误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破坏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的语句还是词语,教学前,我们理应好好考究相关的句段,以免课堂中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如,老师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出现了这样一道式子:“5∶3=4∶2”,让学生判断是否成比例。这根本就不成立的式子,严重违反了科学的客观性,从而误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比如哪两个连续的月份都是大月?只有在一年里才只有7、8月,如果去掉了“一年”这个条件,12、1月也符合条件。

今年六年级练习册P21的第7题,我的发现:怎么填?还是给大

4 家看份这两个学生的作业答案吧。这两个学生答得就不严谨。所以,数学语言一定要严谨。

五、数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性质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数学语言务必符合科学性。另外,数学语言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如一位老师上‚“时、分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认识“时”、“ 分”之间的关系,教师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引导学生发现‚1时=60分。学生观察后,教师问: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长时间?一生说:1小时。师接着问: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生说:1小时!教师一连问了好几个学生,学生回答全部一致:1小时!费了好长时间,学生始终没有说出‚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分。教师只好自己交代: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分。因为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分,所以1时=60分。其实,这是教师语言模糊不清造成的,如果教师问: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不就行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模糊不清的教学语言,避免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间的无效对话中无情地流逝

如:有些老师在教学读写数是,常会与学生说这样的话:“读数是些大写的数,写数是写小写的数”。这样说是没有根据的,我们要知道大、小写只有在中文中才有的。

而要我们读这样的算式时,也要注意用术语来叙述:如:(153-5)×(14+83)就不能读成“括号153减5乘括号14加83,得多少?” 如教学列式计算“42除以2/3的商加上91乘2/7的积,和是多少?”

“7/12与它的倒数的积减去0.125所得的差,除以3/8,商是多少?”

今年六年级练习册P22第1题:你知道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请写一写。

1.据统计,某市小学生近视人数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15%.2.羊毛占50%,澳毛占35%,其他占15%。

一位老师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老师问“8cm、5cm、12cm的

5 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回答说:“能!因为其中两边大于第三边”,“对”师说。对于这么一个明显的错误,老师完全没有意识到。而是继续讲下去。

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等。语言含糊不清。一位教师在上《直线和线段》一课时,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直线的特点,师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生答:有。本意是想通过设问强化直线没有端点,但“从头到尾”一词,产生了误导,使答案意思相反,更模糊了学生对“直线”一词的理解。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的不规范的地方要及时给予纠正。

六、数学语言应具有完整性

小学生在表述某一个物体的状态时,经常忽视对关键字、词的分析与理解,说的数学语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数学语言的完整性。如,小学生说:“女生人数少5人”,“张华在前面,李敏在后面”。正确的表述是“女生人数比男生少5人”,“ 张华在李敏的前面,李敏在张华的后面”。

六年级植树节去义务植树,六(1)班植树200棵,成活185棵;六(2)班植树250棵,20棵没有成活,哪个班植树的成活率高。

计算过程大部分学生都做好了,问题就出在答上,有些学生答成“六(1)班成活率高。”

教师应该始终如一地对语言表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说完整的数学语言”,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

数学语言包括口头的数学语言和书面的数学语言,书面的数学语言又分成文字语言、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数学教师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练性、精确性和严谨性,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才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徐国英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老先生在这里讲的不是广义上的训练,而是有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训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文训练归根结蒂就是语言训练。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途径也就是训练。

学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比较强,但对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得要领,具体体现在:课内不训练,课外训练,训练缺乏过程,训练形式化。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精心挖掘语文因素,认真分析课文的语文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晏子使楚》

师:晏子“故意笑了笑”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还可以大胆地想象,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师:什么笑? 生:笑里藏刀的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笑里藏刀,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才可以说是藏了刀。晏子,他笑里究竟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 1 了潇洒。请同学们按自己的体会好好的朗读。

师: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脾气、性格、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

一、朗读积累训练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一个语言片断被确定为训练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那是因为意思不易明白需要细加研究,或是写法对学生有可借鉴之处值得反复品味。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多读。掌握阅读方法,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思想情操,三者的交汇点便是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 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手段。课堂上要挤出时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速度去读。精彩的片断,尝试让学生去积累,并时常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内化语言。

二、语句比较训练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

三、语言表达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精品语言”的感受和模仿,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逐步走向个性化。此外,将口语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语文中,还可以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中发展个性化语言。

下载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语言魅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语言魅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语言,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泛指教师课堂所说的所有的话,尤其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语言。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

    谈语文教学中拓展训练的重要性

    谈拓展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龚嘴】杨洪林 内容摘要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是在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摘 要】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推荐五篇]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综合学习能力【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94―01 当学生学......

    生动斩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精选五篇]

    生动斩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的生动性是指与语言的平铺直叙相对而言,它多采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有意铺垫,或触景生情,随机应变,课堂教学具有直观性,简洁性,......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共5则)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借以达意表情的沟通手段之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肢体语言作为一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