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时间:2019-05-13 02: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第一篇: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当前,随着深化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也在每一个教师的心灵产生共鸣。走进新课改这段日子里,我们确实看到了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教师和学生是这次课改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共同发展。那么,经过多年的新课程实践,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变化在哪里?以下,笔者对几年来参与新课程教学实践和研讨中的几个美术课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以期能从中找到一些规律,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

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的实际意义

案例,即典型事例。一般来讲,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1]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它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境、故事、事例、事件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独立分析、思考、讨论和决断的案例,从而提升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具体教学实践来说,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行为的记叙、评析和反思。它不仅可以用来剖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某些典型实例,也可以是对教学过程中一些方法、疑难问题进行艺术性处理的记叙和总结。

由于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情境性、实践性、叙事性等特点,所以它深受许多教师的钟爱。近几年,教学案例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也更凸显出它的教学实际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能力,起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它还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切磋,提升教师观课、听课、评课的能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同时,教学案例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科研课题的深入研究,创新教研形式,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它更有助于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生涯轨迹的记录、教学智慧的提升、教学理想的实现,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具体举措

(一)精心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案例1 有一次,笔者到外校听了一位美术老师上的新课程研讨课。这堂课上的是《营造美术作品的情趣与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从学习中西绘画在构思的巧妙、构图的趣味、形式的新颖及中国山水画中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不同绘画语言独特的艺术美感。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提问道:“一幅美术作品,你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美术作品最有趣、最吸引人去看的是哪方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很感兴趣,有的说是作品的形象美,有的说是美术作品的笔墨美,有的则认为是色彩美。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补充说:“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是美术作品表面的东西,这些只是美术作品外在的美。”接着,教师进一步设问:“我们看一个人是否能光看他的外表?美术作品最重要的、内在的方面是什么?”学生依据刚才所学到的知识,一下子就想到美术作品最重要的内容是作品的情趣与意境。然后,教师用课件显示了课题。在学生欣赏完画家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将生活中的感受艺术化的过程时,这位授课教师又紧扣课题,进一步提问:“你觉得整幅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积极地讨论了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深入讨论后,他们都明白了每幅作品所表达的情趣与意境,并感悟到了不同的作品,由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表现形式、艺术构思的不同,其表达的艺术情趣和意境也是不同的。

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是师生合作学习的关键。[2]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它和以前有很大的区别,如其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比较注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问题的设计,既要关注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兴趣,又需要换位思考以探寻最佳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活动,去考虑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确保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

(二)注重把生活美与自然美引入课堂

案例2 在一次学校的美术教研中,我们同组美术老师上的一堂课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他上的是图案课,主要让学生练习各种图案纹样的构成设计形式。如图案的变形,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笔者原来打算到他的班级里听课,可没有料到他却要到室外上课,笔者就不解地问:“你这节课为何要到室外上呢?”他笑着回答:“我要带学生到室外去上课,指导学生写生一些花卉,了解自然界中花卉的不同特点,然后再教学生如何把生活中的花卉变成艺术中的图案,并在图案花卉设计中体现不同花卉的特征,避免纹样设计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位教师还告诉笔者,他每次上写生课,都会到大自然中去摘取一些植物,当场示范讲解,而后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和感受,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从而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

我们的生活有着丰富多样、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并从中感受到艺术来自于生活的道理。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让学生去接触自然,感受生活,深刻地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学会表现生活、欣赏生活、运用生活;从挖掘自然生活中特有的资源,进而彰显学生的艺术个性,画出艺术的真情实感。

(三)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心境

案例3 在对《春天畅想》一课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春天:春天万物复苏,景色宜人,充满生机和活力,你们觉得春天美吗?原来以为学生会说“美”,但出乎笔者的意料,有几个学生说“春天‘不美’”。这让笔者感到非常惊讶,就请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学生认为春天经常下雨,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乌云满天,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于是,笔者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就这个问题展开广泛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春雨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却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也是一种自然美,观看下雨和听淅沥沥的雨声也是一种美;农民播种也需要春雨。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加深了对春天的理解,也提高了其审美的境界。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非拘泥于课本中的标准答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和不成熟的看法,哪怕学生无意识地把想法说出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学生的一些不合情理的想法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以上事例,也让我们认识到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学生的思维能突破教师预设的条框,更好地生成教学资源,使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更加活跃,勇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改变评价过于单一的状况

案例4 在《凝练的视觉符号――标志》这一课教学时,笔者先利用课件展示了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然后请学生说说标志设计的创意过程。接下来,笔者让全班学生每人设计一个班徽,并告诉学生,班徽的构思要注意设计的方法步骤和创意的提炼,要体现标志的凝练、单纯、醒目、新颖、独特、信息传达准确的特征。学生把初稿草图画完后,笔者就从学生作业中整理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班徽作品,张贴在黑板上。于是,师生共同欣赏设计得较好和一般的班徽草稿,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设计的作品有创意和自己的个性,能用自己的想法去构思班徽,并未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对于那些设计得一般或过于简单的作品,则着重对学生闪光点的挖掘,并指出他们作品设计的亮点所在,尽可能地对他们取得的一些微小进步加以表扬,并耐心地指出需改进的地方。接着,笔者让学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班徽进行评价,共同参与并评价同学的作品,说出作品的优缺点,互相交流各自的审美感受和体验,确定下一步班徽的艺术美感和创意的表达该如何完善。最后,笔者让同桌同学互相批改作业,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化综合考评。我们要摒弃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课堂表现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上述教师对学生设计班徽的评价就非常注重在激励性、民主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引入课堂,在师生双重的真诚评价中感受到班徽设计的艺术魅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因评价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开设校本课程进入常态化

案例5 我校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贯坚持让每位教师开设一门校本课程。虽说这项内容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不过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师还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大胆地去尝试,把课程开发当作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看待。各科教师在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在近几年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已经走出了困惑,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校本课程进入常态化轨道,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的特色。例如,我们开设的美术校本课程有《校园人物速写》《校园风景画写生》《校园学生装设计》《纸版画的制作》《国画趣味学堂》《动漫趣味设计》《手绘海报设计》《变废为宝的神奇》《中西方美术鉴赏》,还有利用当地优秀文化遗产的《走进蔡氏古民居的美术课堂》等。针对这些特色课程,我们都制订了相应的课程开发程序、方案、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还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校本化课题的研究。

以上校本课程,是我们实施新课改以来设计并开发的一些课题,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要和兴趣需要。每个课题我们都有教学设计、活动实践过程,课后也都有总结反思。活动中,让不同年段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题。每学期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让每个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谈谈对课题学习的看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对这门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收获也挺大的。在校本课程的具体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一课程的束缚[3],学生在造型、观察、表现、形象思维、审美鉴赏、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六)运用数字资源突出教学点

案例6 在开展2014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学评比活动中,教师们所上的课与其他课有着不同的要求。他们必须先在网上提交“晒课”,其内容包括这节课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实录,所用课件必须与网上相关资源链接,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为了充分体现这次优课的特点,笔者上了一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研讨课。课上,笔者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视频,让学生静静感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震撼场景。然后,笔者把画面转向我国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过大典》,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学生对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就容易理解。在讲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壁画作品《格尔尼卡》时,笔者就直接通过网络搜索毕加索的人物简介、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就毕加索的人格和作品风格特色与学生进行交流,激起了学生对画家产生一种崇敬感,以及欣赏画家作品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网上阅读《毕加索和格尔尼卡小镇》的故事,观看德国法西斯炸毁西班牙格尔尼卡小镇的历史照片,从而让学生懂得画家所画的形象与生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就是高于生活。这样,学生也就理解了此画是1937年画家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也就更能理解画家创作这幅画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从而这节课也在突出重点中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4]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支配着学生,“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上课是不符合“晒课”的基本要求的。而在信息资源条件下,设计一堂完整的课是将多媒体素材(课件、动画、音视频等)组织成一节完整的课。多媒体数字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就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这次“晒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数字资源及课件的使用,把生动的历史镜头、历史照片、历史故事情节和画家的人生经历与教学点相融合,与学生充分互动,不仅活化了美术教学内容情境,把难于理解的艺术创作理论变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且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三、有效教学案例研究带来的启示

案例研究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自参与课改以来,我们通过对这种教学案例的研究,的确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这些教学案例的分析也说明,这种教学研究确实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提升了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不仅能将新课程的理念与具体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且能够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去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静心中反思教育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前瞻性。把教材用活,把过程盘活,把方法激活,把媒体点活,把思想变活,让教学在不断的反思中更加完善,促使教师有更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碰撞出教育理念的火花。在忙碌中获得充实,在研究中得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并在教育教学上获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王雅芬,黄小平.案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2(12):56.[2] 赵国忠.课堂教学新变化[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8.[3] 高晓清.论校本课程的特性[J].教育探索,2002(1):31.[4] 司霞,孙菲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80.

第二篇: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人生的探索何止千万,但每一次都珍贵无比, 因为他给了我们教训,给了我们希望。每一次尝试都是那么有价值,那么充满活力,他带给我们的是进取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也是教师渴望成长的内在需要。然而教师的成长却离不开学习。学习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熏陶教师的心灵,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途径,大量阅读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更是教师不可缺的精神伴侣和人生导师。大量阅读不仅能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认为教师首先应通过专业书籍、报刊、网站等途径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随着教龄的增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能力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我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可这源头的活水从哪里来呢?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读书向书籍报刊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其次,教科书就是我们最好的读物,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的、必不可缺的工具;它能提供教师丰富的阅读材料,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科书掌握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美好的情感,陶冶学生美丽的情

操。再次,教师一定要阅读好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还要自主阅读好教材,教师还可以通过听专家报告、与同行交流研讨、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等方式学习。

二、探索途径,自我反思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经常进行有意识的反思。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回顾、思考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反思、经常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本班学生;反思自己设计的提问能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否娴熟;反思课堂行为表现是否

得体;反思自己的付出是否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果实。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如我教学《小画眉》这篇课文后反思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掌握词语,以前我总觉得突出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把字词拿出来让孩子们一读再读。通过研讨《小画眉》这一课,我明白了:字词教学可以从举例、找近义词、字词对比等多种方法进行理解,把生硬的“读”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渐长。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假若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定能想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后我们再结合教学实例、抓住教学细节、把反思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自己的思想理论与实际内容结合起来铸就高效课堂。

三、探索途径,合作交流。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项活动,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更新。教师平时工作比较紧张,工作压力大,合作交流少,但我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大家坐下来一起谈谈教学方法,相互交流思想,容易形成和谐的教研氛围。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不断促进教学效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大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问题越议越明,方案越论越好,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另外,“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有人对这个问题研究得深,有人对另一个问题研究得透,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统一了教学进度和作业安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素质历练,业务钻研、合作探究、教法改进、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校本教研离不开大家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也离不开集体的合作。因此,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探索途径,及时总结

教师要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及时捕捉你所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中,成功必有其原,失败必有其由。我们要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对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共识。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进行集体研讨,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五、探索途径,勇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真理只有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洗礼才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是提高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学会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不断地总结经验,探求教学规律,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与时俱进,顺应课改的潮流,才能培养出开拓创新的人才。我认为“大量阅读、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及时总结、勇于实践”,这是最行之有效的、也是最可行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梦想,只要我们在行动,我们就会不断前行。只要我们不断前行,我们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案例

教师专业成长案例

——学习实践 反思

马成彪

在教学生涯中,本人把教师当作职业、当作事业、当作艺术,自我提升、自我追求、自我超越。在课程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探索、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研专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丰厚积淀——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培训是我成长的催化剂。学校充分利用身边的优秀资源,通过“传、帮、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我将在培训中放飞我的希望,实现作“科研型”教师的梦想。学校为我的成长创设了许多优越的学习环境,每一次培训学习是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机遇,学校围绕课程改革,采用专家讲座、合作研讨、案例教学、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专题培训模式,培养骨干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课题意识,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

科学的教育理论像指路明灯,引导我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目前我的理论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读书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政治学习活动。二是认真学习远程教育,我每一次听专家报告,都会浮想联翩,脑子当中产生许多美妙的想法,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专家的理论相比较,常常能引起思想的共鸣。

学校把经验的习得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利用多种

平台(主题教导会、示范课、研讨课等),通过言语交流、文本再现、视频回放等方式亮相教师、学生经验,引导教师从听其他教师的经验中体认自身的经验,从讲自己的经验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行动实践中生成自身的经验,从思考与自评中感悟自身的经验。通过经验的捕捉、追问和访谈,促进教师、学生对经验的体认、归纳、提炼和表达,使经验有骨有肉、轮廓分明。使经验从封闭、独立的个体感知和占有走向开放,使经验由自然的淡忘、散失转向有意识的收藏。可以说,学校的很多教师的经验都是在这种习得中产生的。事实上,以自身的体验看他人的教学,才能真正地做到旁观者清。捕捉他人经验的影子同时是在激活自身的经验。尽管这种经验有着差异,但正因为差异才显示个性,才形成多种经验互生共长的自然生态。所以,捕捉他人经验的影子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二、实践探索——从不断的思考中蕴育精彩

在专业生活中,课堂便是其展示知识能力、发挥专业影响力的基本场所,当在课堂上教师能力发挥到了较高的效度时,便较好地实现了其专业水平在课堂中的价值。课堂是检验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最好平台,也是见证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最佳视点,许多优秀教师正是立足于课堂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进而获得厚实的教学功底,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独具特点的教育个性、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张扬,课堂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能成就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最为倾力的领域,我结合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深入探讨优质高效生物课堂的营造,研究范围涉及动机激发、情境设置、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内容选择与处理、学法指导、学生思维培养、教学生活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教学艺术、知识迁移等诸多方面。学校教育科研全面关注、认可与欣赏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课堂诊断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克服不良思维定势或思维从众的现象,从平凡中看出奇崛,从看似没有问题中发现和找出问题。课堂诊断的过程,是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提升自己教学判断和教学分析能力的过程。使教学逐步形成融理智型(条理清楚,论证严密,结构严谨)、技巧型(教学技巧运用自如)、自然型(朴实无华,亲切自然)为一体的教学风格。

参与课题研究,是有效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提高自已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参与课题研究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层次,让其开阔视野。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身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地得到同行的帮助和指导,使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第三,参与课题研究能让教师系统地掌握数学教育的科研方法,如怎么选题,选什么课题,如何设计问卷、采用什么科研方法,如何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处理问题的对策是什么,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等,都能让数学教师得到锻炼。教师当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离开了科研,不对原生态的问题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无源之水。

通过参加一项项的教育科研实践,促进自己不断地进行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思考,从而使教学的艺术日臻成熟。

三、勤于反思——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回顾教学探索的过程,常常因为要达到一个小小的目标,寻求一个小小的策略而冥思苦想、费尽周折。但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反思的重要。当我成功设计了一节课,成功制作了一个教具,顺利转化了一名后进生时,我会及时将这个成功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反思自己缘何成功,便于今后能在这方面驾轻就熟,于继承中创新。当我在探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失败,当我的课堂教学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时,我会冷静地思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样的策略,怎样的方法能加以改变,并不断地寻求方法反复进行试验,直到成功为止。我始终觉得,当失败的原因找到了,问题又得以解决时,所谓的失败自然就会升级为更宝贵的财富。而文字,正是保留它的最好工具。就这样,我不停地书写着我的所思所感,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地探索着、记录着。从一个方面可以说,是不断地探索与反思成就了我、提升了我。

感谢多年来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的多元培养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是永无止境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行动;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敬业、求知、实践、反思是成长历程中四个重要的环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坚持敬业、求知、实践、反思,就一定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老”而“新”的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案例

——学习实践 反思

石灰窑乡宜麻学校

马成彪

第四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参加广州市第一批农村地区初中学科教师培训有感

增城市新塘镇永新中学 黄智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我叫黄智玲,来自增城市新塘镇永新中学。是广州市第一批农村地区初中学科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学习经验,我发言的题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参加广州市第一批农村地区初中学科教师培训有感》,两年的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今天,我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这里发言,感谢我的三位恩师——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何琼老师、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吴美娟老师和增城市教研室刘芳主任对我的悉心栽培;感谢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对我们农村地区老师的关爱,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找到了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专家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教育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职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005年大学毕业的我带着希望,充满激情踏上三尺讲台,但在教学实践中,身在农村学校教书的我们,与城里的老师相比,相对的来说比较缺乏专业指导,缺少培训机会,缺乏交流机会。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越来越渴望有一个学习的机会,有一个成长的平台,恰好2006年12月广州市举办第一批农村地区初中学科教师培训,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很多教育专家的报告、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例,更有幸与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吴美娟老师结对子,这一切都带给我全新的体验,工作中的困惑和迷茫都在培训交流中迎刃而解,我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也不断创新。培训期间听了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黄宪主任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农村学校的有效教学》讲座,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与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而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林少杰书记的《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讲座让我明白教师成长必须不断关注自己的课堂,从实践中反思、撰写成文,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并初步掌握了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还有我们历史学科富有经验的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李宪老师的《历史学科教学技能浅说》、《关于好课标准问题的思考》、广州市长兴中学廖晓红校长的《历 1 史学科三维目标与教学设计》等讲座从历史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让我明白了设计教学目标必须是可操作、可检测的,也明白一堂好课应该是实用的、常态的课,所达成的目标是完整、全面的,好课是生成的,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等等。这些讲座都为我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二、磨课促进专业发展

磨课是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培训中,我们历史学科进行了城乡教师结对子活动,结对教师每学期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而在集中培训时则以实际课例研讨历史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我有幸与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吴美娟老师结对子,吴老师有着先进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我这个来自农村学校的年轻教师更是悉心指导,不断向我传授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技巧。在培训中期成果展示会吴老师积极认真与我一起磨课,使得我在中期成果展示会上展示的课例获得了一致好评,大大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让我更多地思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以我在广州市第十七中学上的公开课《浴血奋战、共赴国难》为例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有效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这其中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源,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由于网络的发达和计算机的普及,各种资料林林总总,一开始我在备这节课时不是有效的选用历史资料,而是堆砌历史资料,变成了“媒体的奴隶”。经与吴老师磨课后,我认识到资料的选用要准确、有代表性,是由历史教学的目标决定的,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浴血奋战,共赴国难》课例中主要讲述的是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史实,突显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儿女共赴国难,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所以课例资料的选用应紧紧围绕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南京大屠杀来选取,最后,本课例在资料的选用上有口号、文字材料、歌词、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不断通过史料内容的变化来感性认识历史,关注历史,从而达到一种共鸣。下面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说明——(出示南京大屠杀原设计图片)

南京大屠杀内容。原本设计是列举南京大屠杀的基本知识,展示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血淋淋的大屠杀的照片,经与吴老师研磨后,决定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南京 大屠杀(播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很多学生和老师都留泪了。

(二)问题设计须符合学生心理特征,重视学生情感体验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设计问题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或者学了南京大屠杀后有什么感想等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例的研磨过程中,我不断获得新认识,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例如——

1、导入部分。以“卢沟晓月”图片和“日本侵华老兵卢沟桥上下跪忏悔”图片导入新课,提问“日本老兵为什么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2、中国军队奋勇抗战。原本设计是播放一些反映当时历史的电影场景资料,让学生去“欣赏”,去激动;磨课后,让学生自己从书本中找史实并说出来,用了两个口号“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桥在人在,桥亡人亡”,仿佛使学生听到了七十年前中国军人的吼声,看到了中国军人宁可战死、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军人气慨,就让学生体验到了中国军人用生命谱写爱国的壮丽诗篇。

3、南京大屠杀。磨课后图片展示当今某些日本人否认这一历史事实的行径,如: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让学生讨论“面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历史,接着,介绍剧情纪录片《张纯如》,建议学生观看,探寻历史真相以及知道探寻历史真相的方法,从而明白回顾历史,是为了让人民共同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是为了维护和平,使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重演,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二)从人性的高度彰显历史教育的特色

以往我在教学中着重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再高一点的层面就是教育学生以史为鉴,经过研磨课程后,我认识到历史教育尤其是初中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应对学生进行人性的关怀。例如战争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历史,更不能埋下复仇心理,而应引导学生追求和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1、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内容,由原来的线索图改为材料、图片。从国共两党的政治宣言材料,使学生领悟到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了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通过展示“父送子‘死’旗”的故事、爱国华侨支持抗战和“1938年广州街头擦鞋童将自己一日劳动所得捐献抗日”的 3 照片,使学生感悟到一个普通的百姓送自己的儿子去“死”,爱国华侨倾囊支持抗日,一个擦鞋童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捐献抗日,全国人民和爱国华侨共赴国难,使学生深深感悟到那个时代普通百姓关注什么?积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感悟到中国民众那种自发的、纯朴的爱国之情,使学生多了一份作为公民的历史责任感。

2、南京大屠杀

在学完南京大屠杀之后,原本设计某些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及一些中国人忘记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图片,引导学生不要忘记历史,要以史为鉴。图片比较触目惊心,看后会引起不舒服及沉重心情,甚至会在学生心里埋下复仇的种子,经磨课后,我认识到我们进行历史教育的本质,决不是埋下复仇的种子,要把人间的真、善、美传给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关怀。于是出示“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照片,讲述聂荣臻在抗战时收养日本小女孩的故事,提问:“你认为该不该救日本小女孩呢?为什么?”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感想,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白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一个悲惨的事件,也是人性的扭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我们人类要共同反对战争,珍爱生命。人间依然存在真、善、美,我们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同时要把日本右翼分子和日本人民的态度区分开,抛却复仇心理,正视历史、尊重历史,共同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这样就从人性的高度彰显历史教育的特色,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公民素质的培养。

这节课最后以材料选取精妙、问题设计合理,重视学生的感悟性学习,并从“人性”的高度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善与恶,充分彰显历史教育特色而受到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何琼老师和全体学员及结对老师的高度评价。

经过本次课例的研磨,我的视野开阔了,教育教学观念也发生变化。回到本学校后,我有意识地把这些理念运用于我的实际教学中。虽然我们农村学校不像城区学校具备齐全的多媒体设备,但仍然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教师和学生资源,从实际情况出发,更多地关注农村学生的主体感受,同时要把情感目标放在历史教育的首要位置,从人性的高度彰显历史教育的特色。如我在我们学校上这节课时就充分利用了黑板、教材、教师、学生以及课外资源,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没有多媒体,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

三、自我研修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在吴美娟老师的指导下,三年来,我根据 4 自身的教学实践需要有针对性地精读一些论著,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增强教学实践的理性自觉,使自己能清醒地前行。在教育理念方面,如《多元智能》,《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在专业知识方面,如《全球通史》、《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在教学技术方面,如赵亚夫教授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等。如今,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阅读应当成为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如今我成功结业了,并获得了“广州市第一批农村地区初中学科教师培训优秀学员”称号。三年来我不断地把自己在培训中所学到的运用于我的教学中,现在我明显感觉自己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工作方法都在不断进步、不断成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教研、科研方面:我于07年至今参与刘芳主任主持的省级课题《历史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我校主持的增城市级课题《“认知学徒制”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的研究并获得阶段性成果;07年撰写的论文《浅探农村中学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发表在期刊《增城教育》上,论文《“心得与疑问”——我与学生共成长》获得09年增城市历史教师“我的教学故事”征文一等奖;08年被评为增城市第二届“先进科研、教研工作者”。

教育教学方面:教学方面,07年获得学校“优质课”评比一等奖,08年获得学校“教学新星”称号,连年被评为学校“先进教师”,在刚结束的增城市第四届中小学教学能手评比中,我凭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较好的教学水平获得了“增城市第四届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德育教育方面,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成绩优异,连年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现带班级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增城市优秀班集体评选,我也被评为08学年新塘镇优秀班主任,今年又被推荐为“广州市优秀班主任”。

四、怀着感恩的心工作

由于得到广州与增城两级教研员的关爱,我多次参加区市的初中历史教学研讨活动,各方面能力均得到很大提升;更因广州市农村教师培训这个平台,增城市教研室刘主任和我的结对老师吴美娟给了我很大的关注,不但给我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在思想、生活等很多方面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我衷心向她们说一声:“谢谢!”如今,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在担任学校史地生科组长、学生会辅导员工作中,带领本科组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发挥史地生这三科的作用,悉心指导学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增城市教研活动中也多次发言,把我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带给我们 5 增城市的历史教师们,如今年10月我们增城市教研活动中,我发言的《农村学校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我们增城历史教师的课程观,同时,我还协助我们教研员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工作,由于题目新颖、富有时代性,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受到好评。

两年的培训是短暂的,但对我人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它像是一盏启明灯,照亮着我前进的道路,为我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今后,我将会一如既往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教书育人和提升自我,并把学到的新理念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传达给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们,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性化;同时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今天是广州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第二期培训班开班的日子,请大家把握这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学习机会,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智慧型教师。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博客教研:教师成长的新途径

博客教研:教师成长的新途径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王生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博客也迅速走进教师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种鲜活的学习和教研方式。教师们将日常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发表,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我校“教研博客”的开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博客作用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博客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研方式,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博客,促我勤思考

从写博中体会到乐趣,学到了东西。在坚持写博客中增加了交流,扩展了知识层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有帮助。利用网络技术写博客,特别是坚持写博客,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有必要的。即使没有便捷的网络,坚持写教育日记也非常重要。而写博客的好处是便于储存与交流。

博客不仅能提升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更能使教师保持几分清醒,让教师透过种种教育现状去反思、觉醒,博客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看到自己和同行前行的步伐,在博客的引领下,我不敢慢怠。

教育博客里写的主要是自己对教育的感悟与思考,博客好友们读完我的文章以后,常常会在后面跟帖,加以评论,提出了许多的观点。如:“你的这篇文章,构思好,但叙述的不够具体。”“文章的标题值得思考。”“这篇文章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你的某个观点我不赞成。”等等,我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有了他们的关注,我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表述更加严密,谴词造句也十分用心了,同时我的教研水平、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变得日益成熟。有了博客好友的帮助,慢慢地,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风友们鼓励我投稿。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照他们说的去做了。这一试还真的出了效果,居然有多家刊物发表了我的文章。

当然,我不但写自己的博客,也常常看人家的教育博客,也会去跟帖,对别人写的东西,提出批评与建议。在教育博客里,大家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共享成长的喜悦。我开博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博客上的文章已达200多篇,博客的点击率很高。有了博客,教育的天空不在寂寞,有了博客,教育的路上有了许多理性的思索,有了博客,教学的研究充盈着生命的感动,我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博客。光临我博客的不但有我的同学、同事,还有许多不相识的朋友。

博客满足了我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记录了我的教前记、教中记以及教后记。从上课前对教学设计的构思,对这堂课的预测,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尤其是偶然的灵感,使这堂课精彩万分的地方,再到教学反思记录,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总之我的博客内容可以称得上丰富多彩。在复习和回味中还可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心得,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在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所创新。在博客上也能经常接触到相同兴趣的博友,通过交流也能分享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从而与自己的思想发生碰撞,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促使你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博客,让学习、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博客,是个人反思的载体,使用博客有“写――录,思――享,品――学”几个层次,写就是写自己的所思,录指引用他人的观点,思指思考与反思,享是指共享与交流,品是指品味他人博客的思想,学即通过博客去学习。这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教师通过创建自己的博客,记录着每一天的工作心得等,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理论学习与反思实践更加理性化、有效化,不断拓展自我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养成教学反思和教学再设计的习惯,通过反思,教师不会整日活在这个或那个 1

专家或权威下,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成为实现正常自我思想的一种行为。

在与博客“亲密接触”的日子里,深深地感觉到博客对教育的促进,对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帮助。在不断地积累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在博客里写作已经逐渐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这样的习惯让大家慢慢学会思考。

三、博客,在交流分享中成长

博客所具有的“即事即写”特征,满足了及时和完整地反映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过程的要求,在教学中,博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师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张扬个性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的收获与灵感,及时记录下来,用博客表达出来。

由于博客具备“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它让学习者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博客,都是跳动着的一颗生命,是闪烁着的一束火花。生命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在这个团队中我们是一帮志同道合者,一帮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教育人,在“一路前行”!因为志愿,因为相信,我们主动努力、认真去做,我们全身心投入地去做,这样做出来才有品位和质量。

在我校“校园博客”的研究中,已有近一百人加入到我们的“教育博客”中来。在这个博客学习共同体中有青年教师,有中老年教师,我们在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保存,与有共同爱好的同行分享,从中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快乐。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启发了我们的灵感,也强化了课改指导,使我们真正走近教育科研。

博客走入教研,给校本研修注入了新元素,带来了活力。博客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工具,在教师自我反思、交流、开展自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 址: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姓名: 王生

邮 编: 273100

E---mail:qfwsheng@163.com

电话:***

下载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在教师群体中,新任教师是教育岗位的新兵,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希望......

    教师成长案例

    年过三十,忽然觉得有无数的烦恼。亲子关系的困惑,工作的压力和枯燥,让我心烦气躁了很久。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心理咨询有了近距离的接触,知道了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

    教师成长案例

    永不放弃 如果生命是大树,梦想就是绿叶下的滴滴露珠,永远晶莹在生命的精彩中;如果人生是旅程,青春就是上帝施舍的行囊,让你在追求中变得富有。2001年,我从杭州师范学校读完两年大......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康文丽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数学,现代社会的高技术实质是数学技术,数学是高技术的关键。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

    以创建有效教学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创建有效教学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博士本报记者 翟晋玉 编者按:自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

    基于个人生活史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案例研究

    《基于个人生活史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案例研究》 申报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个人生活史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一个崭新视角 教师的成长具有高度的个人生活史特性,生活......

    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实施方案禹城实验小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高尚的德行是教师为人师表之核心,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就......

    学习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习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作者:周正利 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2年第08期 什么是学习型的教师呢?简单地说,学习型教师就是具备不断学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