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doc

时间:2019-05-13 02:4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doc》。

第一篇: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doc

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内容提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始终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可通过各种途经去实现。基于初一学生的年龄与认知能力特点,我们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老师通过共同研讨,确立了“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方案,希望通过实施与教材的同步阅读,最大程度的激发初一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夯实课内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

同步阅读、探究选文、研读比较、方法指导、自主学习、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始终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可通过各种途经去实现。基于初一学生的年龄与认知能力特点,我们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老师通过共同研讨,确立了“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方案,希望通过实施与教材的同步阅读,最大程度的激发初一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夯实课内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本课题研究方案实施已初见成效。下面是我们实施本课题的具体过程。

一、确定研究方案

在开学初,本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老师就围绕阅读课题研究方案展开了多次集体讨论。初一的学生与小学生相比,感觉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知觉在精确性和概括性上也有所发展,不仅能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而且能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注意力比起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已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记忆力由机械记忆开始转向理解记忆;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发展。这些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鉴于初一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我们初步确立了“立足课本,同步拓展”的基本方向,依托教材,开展相应的同步阅读训练,以此来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标。

二、开展同步阅读 1.合作交流,探究选文

提起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资料,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书店里种类繁多的阅读类书籍,如何在这数量庞大的书籍中理智的选择,是一道难题。我们备课组的全体老师经过反复的比较与商讨,明确了同步阅读选文的标准。

我们的选文,是对每篇课文的迁移和拓展。它们或与课文的主旨息息相关,或与课文的作者密切相连。看到它们,学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在课文之外,将阅读的视线延伸到更远、更深的地方。

我们的选文,还贴近语文考试的选文方向。语文考试的现代文阅读,一般都很注重选文的人文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大多数的选文文质兼美,让考生在做题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一次无言的洗礼,对考生产生极为有益的影响。我们的选文,无论从主题思想、文章风格、文体特征,还是从文字表达、篇幅长短等方面,都力求贴近语文考试的选文方向,让阅读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活动与积累,力争让学生做到“开卷有益”。

我们的选文,还具备“美”与“新”的特质。选文文美情真,“美”的标准与风格各异,或柔美、或壮美、或情感美、或哲理美、或智慧美、或底蕴美,不一而足。只要文中有一点能悄然走进学生的内心,能够与纯净、稚嫩的心灵产生共鸣,那“美”释放的魅力就会彰显无遗。同时,选文又都是鲜活的,大部分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也有一部分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然而却历久弥新,这样的选文多数为大家之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感受那些有着丰富底蕴的大家之情怀,能加深对大家的了解,从而有益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益。

2.研读比较,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探究、选择了同步阅读的选文之后,我们备课组的主要工作转移到研读、比较教材与选文的异同点及方法的指导上。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这篇文章选材精巧,结构别致,思想深邃。《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农历正月初一,文章叙写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的经历。文中的“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且还固执的认为玩风筝是没有出息的孩子所作的玩艺,他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风筝,有一次还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偷偷摸摸做好的蝴蝶风筝。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时隔20年之后,突然又闯入了“我”的记忆之中,犹如一把小小的匕首,时时割划这“我”的良心。痛苦的“我”渴望得到补救的机会,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最终的结果是心灵的惩罚依旧,而且平添了一份心头的沉重与悲哀。这篇散文之中,有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深深的自省与解剖,有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抗议,还有对小兄弟受到精神的虐杀而无怨恨的深沉感慨。针对本文的内容与特点,我们选择的同步阅读训练题是甘泉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挂在墙上的童年》记叙了“我”粗鲁地对待偷偷放风筝的儿子,要撕毁儿子的风筝。最终是母亲解围,提议把风筝挂在墙上,让孩子以后再放。儿子从此再没有提放风筝的事,“我”和妻子赞许儿子的自制力和有志气。然而,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我”和妻子百感交集,心酸不已。这源于儿子的一篇作文《挂在墙上的童年》,在作文中,儿子记叙了那段往事,他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很能理解父母的一片善心。儿子在作文中写道“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也没有我的。我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的挂在墙上!”更让“我不安的是这之后,无论怎样,儿子都不愿放风筝,他的兴趣完全变了,变为全身心倾注对前途的拼搏和追求上,他成熟了。“我”的心中涌起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无限惆怅的望着蓝天上的风筝„„

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我们很快就能找到它们的异同点。两篇文章都叙写了一段关于风筝的往事,都是多年后满怀着复杂的情感而作,都蓄满了对被虐杀的亲人的无比愧疚、悔恨之情,被虐杀者都有出人意料的“驯良”。在写法上两篇文章也有极为相似的地方,都是从环境描写写起,以环境描写结束,都是由眼前的风筝引起一段关于风筝的苦涩回忆,并且回忆的内容大致相似。文章的不同之处有被虐杀者的身份不同,一个是小兄弟,一个是儿子;主题也有所不同,《风筝》的主题深刻,内涵极为广泛,呈现出不同层面的信息。《挂在墙上的童年》的主题比较单一,主要是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深深愧疚及自己的深深自责与反省。引发作者的愧疚之情的触发点也不相同,《风筝》是在“我”接受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之后引发了无穷无尽的自责、悔恨;《挂在墙上的童年》是“我”无意中看到了儿子写的一篇作文后勾起了“我”的辛酸和自责、愧疚。明确了这些异同点后,就能从主题、选材、写法、语言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来学习这两篇文章,在立足课本的同时,有效的利用同步阅读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探究了选文,进行了方法指导之后,就进入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放矢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利用已经知道的阅读方法,积极、主动、智慧的投入同步阅读训练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性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的同步阅读训练的初衷也正在于此。

在这一阶段,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同步阅读训练,如同步阅读练习、测试、学习自评、开展拓展阅读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夯实了课内知识,提升了阅读能力。

三、考察实施效果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这是苏教版教材主编 张庆教授所说的一段极有见地的话。我们的教学、教研工作,不论形式怎样,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我们期待通过实施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同步阅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通过试题测试、能力展示等途径,考察了同步阅读实施的效果。让我们欣喜的是,经过一年的同步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兴趣浓了,视野拓宽了,课内知识理解更深入了,阅读能力逐渐提高了,同步阅读训练已初见成效。

前行的路,还很漫长,然而我们备课组的全体教师都深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这条路将变得越来越宽阔、美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共勉!

第二篇: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语文教学反思.doc

语文教学反思

今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班语文教学,我们班的生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差生占较大多数。因此,上课时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争取进步。

语文教学反思

(二)双庙中学舒正煜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多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语文教学反思

(三)双庙中学舒正煜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 通过 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希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第三篇: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语文教学质量反思与提高质量思路.doc

语文教学质量反思与提高质量思路

语文教学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教育者的升华,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的办学思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

结合我校实际,构建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语文教学更加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实现规范加选择,合格加特长的教学方法。

当前自己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语文教学质量较差,虽有改变,但仍不理想,没有达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希望值,与学校的定位,跨越式发展理念和规划不相协调;

2、教学质量意识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统一、协调的组织体系;

3、课堂教学(1)方法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利用率不高;(2)目标意识不强,教学设计不充分,随意性很大;(3)课标把握不当,使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

4、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方法指导;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开发较少,对学生的科学态度、人文精神培养少

5、在课程改革中,新教材和老教材的使用没有什么变化。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是发挥教师潜能的主要场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采取以下思路:

一、提高认识,让参与教学改革成为自己的自主行为

第一是让每一堂课都有效,让每一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进步;第二让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优化,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都清晰,环节之间的过渡有层次性、递进性、发展性;第三课堂教学的“四率”指标高。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这种理念如何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当中,这就需要自己积极探索有具体性、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二、细化常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细化教学常规,强化自身的执行意识。坚持教学常规每日完成,扎实做好教学过程质量关。

⑴加强母语的积累,狠抓作文教学。⑵加强双基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

⑶技能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发展。坚持走课堂渗透、兴趣小组、日常辅导相结合,巩固发展特色。

2、狠抓教学质量。要认真组织教学质量分析,扎实有效提升学生成绩。要总结上一年的经验,力争继续保持班级的质量优势

3、抓好起始阶段。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共同努力把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头等工作来做。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尤其是培辅工作要建立差生辅导转化档案,实行立体管理,促进学困生的根本转变。

三、参加校本教研,学习教育新理念,拓宽课堂教学内涵

1、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中的功能与作用。

2、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志向水平。善于发掘语文学科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爱学、乐学。

3、努力拓展学习视野,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结合我校一直开展的大阅读活动多向学生介绍课外知识,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并创造条件为学生开通多种信息渠道,激发学生自由学习的兴趣。

4、注重鼓励、激发学生自信心。善于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善于掌握学生的情绪,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不嘲讽,不冷漠,不吝惜赞词,并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格的塑造,完善人的品格,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特别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热情耐心,不歧视,不讽刺。要调查分析他们的学习情况,重点辅导,注重鼓励,分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优化教学环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以学情定模式。

2、着重培养学生的两种习惯。第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第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为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支点。

第四篇: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的探讨.doc

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的探讨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法,又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进行探讨,提出几种精心设计问题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并在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予以指导。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衡量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尺。因此,语文课堂中应将教师、学生、文本结合起来,以此来达到预设的实际效果。这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获得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从心理学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的喜悦,继而懂得回答问题要踊跃尝试,培养其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个性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讲究提问的艺术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提问过易过浅,不易突出重点,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繁琐无重点,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亦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从教学对象本体出发,对于课堂提问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使教学取得较高质量,就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因此,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揭示课题,引起注意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为名家名篇,其中很多课题便是文章的题眼。如何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大自然的文字》,学生读完课题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文字是如何发源的?大自然的文字又是如何产生的?针对《心中的鹰》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紧扣题中的“鹰”字,引导学生围绕“鹰”字做文章,继而引导同学思考文中的“鹰”指的是什么?以这样的提问方式有助于抓住青少年学生好奇的心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继而再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适当答案,从而对文章有深入理解。

二、由浅入深,连贯追问

毋庸置疑,教学是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必要的阶梯,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达到拾级而上、登堂入室的最终目的。对于文章的关键处要抓住不放,提出一组互相连贯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阅读、理解”着眼,以“辨析、探究”入手,以“感悟、应用”为目的的基本过程,这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符合认知的规律。教学活动中的几个环节就是要按照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来设计,阅读理解是基础、前提,如果要继续深化这种理解,就必须进行辨析和探究,这种辨析和探究的主体不是教师,因此一定要具体地引导学生学习,在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应用。例如,在讲解《女孩独立》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学习完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探究之后,教师可以将着眼点放在加深学生感悟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上,设置以下环节:与文中的小女孩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由此可以检验学生在本节课上的收获,以前面的步骤作铺垫,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体悟,才能称得上是设计,学生才能真正形成对生活的感悟。此外,教学由浅入深的设置还需要注意一点,即教师要根据学情具体分析,随时更改自己设计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认知为出发点,设置符合教学实际的问题。

三、纵横展开,促进迁移

何为“为迁移而教”?纵向深入固然可以达到深化的目的,但前后的问题情景各不相同,难以完成思维方式的迁移;而如果从纵向展开,接连提出几个情景相似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用前一种思维形式去思考类似问题,从而达到迁移的目的,但内容的深化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若纵横同时展开,则可以弥补两者的不足,达到优化组合的效果。如针对《小桔灯》一文,教师就可以提出一连串纵横交错的问题。第一,小姑娘一家有几口人?他们的家境如何?第二,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第三,小姑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第四,文章为何以《小桔灯》为题?小桔灯微弱的光为什么会使作者感到眼前有无限光明?文章由第一个问题导入,以此为前提,使学生找到回答问题的规律,掌握这种思维方式,进而使内容进一步深入。教师抓住学生喜欢解决疑难问题的特点,指导学生多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这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课文,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方法,并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一问多能,直入重点课堂教学要力求透彻,讲究效率,用精当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适当加大问题的容量,力争做到一问多能。例如,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这一角度进行突破,并适当引入“圆形人物”这一文学概念,帮助学生了解文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真实性,又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在这种人际关系下剧中人物的各自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文本深刻内涵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又能使他们直接抓住文章的重点。

五、理解长句,揭示中心对于能够突出文章中心但含义晦涩、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应注重以此设疑,引导学生理解,使学生逐步学会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发现问题。如<中国石拱桥>中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一段话,其中,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这个长句是什么意思?教师应善于引导提问,使学生立即进入寻找答案的积极思维状态,这不仅能够分散课文难点,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这一思想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依据,对语文教学完全适用。

因此,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前提,认真研究教学对象,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信息系统,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五篇: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试谈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doc

试谈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

【内容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它呼唤新型的教师用全新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本文主要论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四种实践方式、和对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问题。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 理论依据 能力 要求 方式 综合性学习评价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新课标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下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江泽民同志也告诫教育工作者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新课程标准》

二、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例如我校学生在学习完《花的话》后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与鲜花零距离对话”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查找鲜花的种类、地域特征、季节特征、鲜花的培育知识、统计各种数据、设计表格、记录花期、向全班宣讲等,小组成员全体参与了实践活动。

2、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例如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中合理成分以修正自己的思想,学习与人合作;如请人帮助、给人帮助、相互帮助与共同合作等,如学生在“与鲜花零距离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采访学校领导和咨询生物教师,探讨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就是“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最好锻炼。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还没有把它潜在的学习变为可同自己或别人交流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向全班同学宣讲自己的或本组的学习成果,就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4、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班中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干部,他们是班级的领导。但是当他们在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中,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去执行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某一学习环节。组织领导是一种能力,同样被领导也是一种合作能力的体现。

5、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更开放更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学完《月亮上的足迹》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的语文实践活动时,他们所需的数据、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整合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报告。

三、语文实践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1、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经常探索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材上和课程标准中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教师不要事先准备出答案或模式,导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

2、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课本作参照,学起来很少走弯路,很容易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语文实践活动却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允许学生走弯路,允许犯错误,而且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得到成功。

3、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的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是它同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仍然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改变为目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就如学生对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不可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对学校绿化、美化的设计,也并非承担学校的绿化任务,这种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

4、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

不要是个别、零散的片断,要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从容地进行实践,比如一个活动可以分准备、实施、综合、结题等几个阶段进行,也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产生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看法。

四、语文实践活动的四种方式

1、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验学习”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

2).体验不是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必须伴随着某种活动结果。

3).在体验的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而更多地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4).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体验大体可以分为直接(实际)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类。

5).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通过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

2、探索学习

探索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是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过程,因此:

1).探索学习是从抽象的科学结论和知识的接受转向通过具体的探讨,获得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而不是以获得或证实某个结果为目的的。

2).探索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个固定过程、方式的重复和再现。探索即伴随着失败,因此探索学习也是体验失败的学习。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依据。

3).探索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外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养成科学的研究习惯,形成热爱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是非常宝贵的机会。3、解决问题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使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和研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可应用这一方法。

1).解决问题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掌握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对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调查活动就是如此。

2).解决问题学习不是按照某种固有的体系、顺序、接受和记忆知识的学习,而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通过提出问题、采用查找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和解释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进行的活动。

3).解决问题学习的基础是每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个人的生活经历及体验的多样性即构成了对于问题分析的角度和所寻求的解决方式的不同。

4).解决问题学习是从社会事物和问题出发的学习,中心是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以小组协同、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方式构成了实际的社会技能的学习。

5).在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中,如:垃圾与环境保护、地方文化与语文、广告中的错别字等,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判断必然贯彻始终。对社会某个地区人们具有突出意义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或者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面临的重大问题,都采用专题调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直接经验,可以极大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而且,大量的亲身感受,对于学生态度的养成具有突出的作用。

4、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1).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它把传统的语文四种能力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2).综合性学习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

3).综合性学习要体现开放性原则,注重内容的延伸与学科之间的渗透、沟通。

4).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五、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

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完成报告、论文、演讲„„为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事物和所需要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人类历史上已知知识经验的范畴之内,但是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获得,他们要直接与活动对象接触、打交道,要自己寻找、发现结论,要自己动手去设计、创作„„通向最终结果的道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过,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智慧。学生的活动是内外部活动相互交叉的,学生心理内部活动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成分是经常参与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将评价、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局限在“作品”上,就完全背离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目的。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但是,成果也是重要的一种评价内容。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或一个小组的成果是较差的,或者是失败的,但过程对他们却是成功的,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因而教师要认真对学生加以观察。也可能有的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非常精彩,但他们的收获未必最大。所以教师要注意:

1).教师有责任发现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在结果与收获不一致时,要帮助学生总结收获。例如学生在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语文实践活动中,就有可能失败,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失败的原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使知识得到巩固。

2).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各方面的锻炼,主要收获是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具体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突出这种思想。

3).通过评价落实对于过程的重视

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是最终成果的评价,也要对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在语文实践活动总结性评价时,要包括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的互评,并将此作为评定的依据。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总结。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不存在绝对化的规格和标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原则,由此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解决问题的假设、完成任务的方法、具体方案的设计、报告体例、作品的风格特色都有相当大的变通余地。也就是说,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最终作品的独特风格、解决问题的奇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大胆创新等等,应该给予高分。

“生活处处有语文”,利用语文实践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挑战,呼唤综合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即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一起“享受语文,快乐语文”,一起成长。

(注:作者为八角亭中学教研处负责人。此文获中语会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优秀教育教学艺术成果二等奖)

下载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实施同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