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13:5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徐特立同志曾经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习的路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教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责无旁贷的。就拿作文教学来说,传统的作文套路是“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它主要立足的是教师的教,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其主体性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讲求新的作文方法,追求新的作文创作意境,从而使作文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创作天地。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读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即教师运用文本紧扣学生心理,使其注意力乐于指向教师,指向文本,并时刻萌动着创新欲望。我们初中语文一些典范的课文,在文本中有很多内容写得含而不露,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地方较多,正如刘熙在《艺概》中所说:“以不言言者”。而“不言而言”又是人们称道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必须依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去补充,去发挥。教师使用这一方式必须让学生明白文本“以不言言者”的精妙。操作程序为“ 感知——空白——表达”,即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思想内容,然后教师根据文本空白或设置空白点拨学生,最后让学生进行补白表达。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在故事情节的结局部分写到:“我们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到此处时,我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会遭遇到什么?他是怎样死去的?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想象作文,把含而不露的文章结尾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们有的写孔乙离开酒店后,遭到了鲁镇街上的人的围堵取笑,甚至丁举人家放狗咬他,他带着精神上的伤残和遍体鳞伤的躯体走向了坟墓。有的同学写他爬到某一山脚,在昏睡之间仿佛进了乡试的考场,不久传来消息说中了举人,于是孔乙己荣返鲁镇,并且坐八抬大轿来到咸亨酒店喝酒,再通过掌柜和其他酒客态度的变化反映孔乙己中举后爬上统治阶层的得意,结果当然是一觉醒来,天地之间只有那断了腿的孔乙己,在又饿又冷之中走向了死亡。通过这种就空中空白与补白的辩证统一的认识活动,学生提高了想象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文本的这种空白还较多地体现在人物对话,故事情节以及跳跃性的语言中,教师只要善于开发利用学生的潜力,无疑可以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

其次,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师生关系及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性,需要给他们宽松的空间。学生既不能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权威的压抑。受到权威的压抑,孩子的辨别能力就会萎缩。如果没有辨别能力,也就谈不上有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不仅如此,它还会形成病态地接受暗示的心理。久而久之,在权威压抑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精神上就会产生种种缺陷人。而一个只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得目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 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学校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教育的发展将依赖于师生关系的重建。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性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 ”。(《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把学生从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主体、教育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你——我”平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在活跃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学生在校时间的80%以上在课堂,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创新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常偏离文化常模。在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和贡献的环境,以及鼓励学生提问、根据、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气氛,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学生之间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高度评价学生的严谨性学习、建议性批判和对已有思想、观念的质疑等,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心向。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中,我请同学们谈谈对美国9.11恐怖事件的看法,有学生在谈论过程中强调对美国这样的霸权主义国家使用恐怖手段也未尝不可,甚至有人赞成恐怖分子的这种做法,并引用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和王伟飞机被轰炸的事实论证,我有点出乎意料之外,但随即先表扬了这几个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但又指向,在要求和平发展的今年,全世界的人们都应当行动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任何恐怖活动都是有损于世界和平的,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学生们听得很起劲,在作文中有很多同学写到,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另外还应认识到恐怖活动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通过一节作文课,同学们思路开阔了,笔头灵活了,又真正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改变课堂环境的另一个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几千年一成不变的教室中课桌椅的摆法。一些实验研究表明:环行排列座位比传统的“讲台秧田式”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发言。桌椅的新摆法实际上告诉学生:学生是重要的,教学的重点是以学生和学习为重点,旨在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和环境,以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气候和土壤”。在许多小学,已实现“小班化”教育,这种方式也是切实可行的。

最后,在作文训练中着力引导进入创新的艺术境界。

单调的生活,贫乏的情感,使学生很难写出激扬的文字,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文字,又如何能感染别人?要使学生作文有情,就必须使之进入忘我之境,使之忘掉自己是在作文,而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做到:

1、开场有激情。教师的作文导入切忌平淡录水,寡而无味。或激情洋溢,或冷峻凝重,或悬念横生,或风趣幽默,总之,都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当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弦受到拨动,思想有了启发,文思开始萌发,其创作冲动亦会随之产生。

2、文题要新颖。教师的文题最忌陈腐老旧,假、大、空。具有启发性、发散性、创新性、可写性的文题,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愿望,写他们心中所想,作他们心中所愿,才能使之投入到忘我的创作之中,而丝毫不感到作文的枯燥与乏味。

3、作文有情境。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篇好小说,往往都是一个好情境,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就会忘却自身的存在,从而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唤起许多回忆,启迪各种联想,激发创作热情,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再现生活,再现自我。

总之,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在于平时一点一滴地熏陶,并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演化出新型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达到创新教育的要求。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如今,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这个问题已成了每一个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愚见。

一、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彻底打破那种“理性的奴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向互动的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语文学习向人生、社会、自然延伸。

课堂教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能力,即把重心由“教”转移到“学”。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法,都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环境,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作文课时,我拿着两个皮球走进教室,一个是瘪的,一个是打足气的,分别拍拍后让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作文。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观点形形色色:①皮球充足气才有活力,人争气人生才有意义。②气可鼓不泄,皮球泄了气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人泄了气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③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有所作为。④皮球泄气是一种自我保护,打足了气容易让人踢来踢去,容易伤害自己……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把学生引进了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气氛显得宽松和谐,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大大地激活。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活动空间很大的学科,可以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或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多种兴趣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去快乐地体验生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形成和发展。

二、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活积累获得。美国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说过:“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创新性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机会,使其不断地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探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透视社会生活,体验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大语文观,由“应试”变为“应时”。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

如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在学校教育中正在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形象直观的特点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开展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会增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创造了极佳的教学场境。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终生学习”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终生学习”的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关键词:培养 激发引导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共识到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发挥生本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种应该引起注意的倾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等于让学生的思维放任自由。这就需要教师在这实践过程把握尺度。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尤其要善于激发和引导。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澎湃而来的知识经济呼唤大批的复合型和创造型人才的脱颖而出,这是全球知识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还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创新理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涉及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很强,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一、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与创新,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甚至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怀疑一切。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基础。中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培养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为创新发展打开通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此,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一下创新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即使不成功,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会积极、主动执着地去探索、思考该事物的奥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千方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展开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让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情境课堂。比如,在讲解冰心的《小桔灯》时,我让学生们自己事先准备好两个大桔子,两根蜡烛,两根针,两条线,两根小木棒,在讲到小桔灯的制作过程时,我让学生上台亲手制作,并配合接力赛,对抗赛等,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注意力集中了,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了《小桔灯》的知识。

此外,我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录音机、幻灯机,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崭

新的思维方式的总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天文地理、生活知识、生活常识为一体,创造性和灵活性都很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特点,尽量鼓励学生不盲从书本,自己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时,应留出“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并正确引导。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解释,不迷信权威说法,不拘泥现成标准答案。希望学生要与众不同,自成一格,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新想法。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点燃创新的思维火花。比如,我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时,说牛郎织女可以自由来往,并配了一幅牛郎织女骑在牛背,提着灯笼的图,这时,有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七夕日相见,这里怎么可以说可以自由往来?这种说法与传说中的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敢于提问,大胆创新的精神,然后把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让学生去讨论,最后,老师点评归纳,使全班学生弄明白了问题的真正含义,提问的同学体验到创新成就感,其他的同学也都得到了分享。从这以后,课堂上很多同学纷纷举手提问,有时候,学生提出一些怪头怪脑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觉得这是一种好事物,意味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始形成了。只有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已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努力,自己能独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获取新知识,从而真正地达到学会创新的目的。

三、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创新素材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一文,是居里夫人的自述,她执着努力,顽强探索的求实精神,她温和慈爱,宁静以致远的伟大精神,这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这位科学家的精神现在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值得青少年学生学习,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他们来完成,所以他们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这不仅符合时代的需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这种思想,让学生的潜意识形成这种观念,来达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过,单靠课堂培育学生创新精神还不够,应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语文学业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应该注重他们的生活实践,想方设法扩展他们的生活外延。一要加强与各门课程的沟通,使各门课程学习同样成为语文创新的一种资源。二要营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这是激发学生创新的有效手段。三要充分利用家庭的语文教育条件。如电脑、电视、音乐等进一步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四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文。组织学生参观,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开拓性发展,从而产生自觉探求问题的强大动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合理想象,并通过动脑,动手,从中爱到启发和激励,产生灵感,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能促进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生动活泼、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还有助于解决课堂上难以克服的困难,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育。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常常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克服它。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排除老教条干扰,激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去思考问题,只有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就会活跃,某些思维定势就会自然被突破。

素质教育鲜明地指出,让学生动手、动脑,勤于思考,教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并加强创新精神的培育,真正做到教书又育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答,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特别是开放性的题目,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去寻求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方法。比如,在讲解语文七年级上册的《龟虽寿》一文时,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这时有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在《三国演义》中看到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阴险毒辣的*诈小人,为什么您说他胸襟宽广,乐观豪迈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曹操的性格,指出《三国演义》和真实历史的差异,教育学生要公平公正,一分为二地分析人物性格,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变得活跃,才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生们深受启发,思维得到开阔的拓展,在后来的学习中,基本能够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提介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利用语文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无疑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是顺应了这一教学改革潮流。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将来具备创新能力,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作巨大贡献。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朱春林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求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指引学生创新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教育成为中学老师研究的重点所在。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养民族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人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愉快教育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道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使学生都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愉悦氛围的形成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造就愉悦氛围和进行发散思维的激发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民主、平等、信任愉快才是创造之萌芽的温床,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作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热爱每一个学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营造一种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思维插上驰骋的翅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

篇语言平实自然,却是蕴含着至爱深情的散文,学习这篇课文,主要一点是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但面对这群物质生活较优裕的孩子,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于是,课上我先让同学们仔细聆听满文军充满深情的歌曲《懂你》,领悟了歌词的含义后,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叙述一件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很多同学动情地谈起了自己的经历。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课堂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这样,以此切入课文,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而且班级也形成一个很融洽的气氛。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创设创造性的学习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新教学方式,变“教”为导,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创新,激发创新动力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改编故事、续写结尾、编演课本剧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教《皇帝新装》,让学生续写结尾。学生们兴趣高涨,写出了不同的结尾:有的写皇帝滥杀无辜,激怒了百姓,引起造反;有的写小孩纯洁大胆的直言感动了皇帝,皇帝悔过自新,将骗子绳之以法„„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一起编演课本剧。编演课本剧对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有裨益的,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此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便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在学生们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创作一幅图画,想象桃花源那种世外桃源的景色。学生兴致很高,纷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图画表达。这样的课堂教学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

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觉,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以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为例,文章在写作意图及对“我”在飞渡悲剧中角色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求异因素,有的同学认为作者通过“我”这一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斑羚的精神实质,给读者精神上的震撼,他崇尚斑羚的品质,希望人类从斑羚身上得到启示。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作者是这一悲剧的目击者,而对处于弱势的生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同情,面对悲剧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忏悔,正是以“我”为代表的人类的猎杀才造成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才使得动物走入绝境。对此问题,学生们各抒已见,思维空前活跃。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四、突破课堂教学空间,组织课内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谈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要让学生在大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有课内与课外两条渠道。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手脑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全面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呢?

1、广泛地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安排语文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前,课尾时间安排学生自我训练,以求日积月累。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前五分钟朗诵、每日名句欣赏辅助性课堂活动等。更主要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每节课内的主体活动。如朗读、讨论、表演等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上,还可以考虑以课本为本,进行迁移训练。进行课文内容总结时,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迁移训练。也可以单元为网,进行专题讨论,根据单元内容设计专题语文活动。如根据戏剧特点,组织学生编写剧本,表演课本剧。其次,以课外阅读为辅,开展语文活动。向学生推荐订阅报刊杂志,广泛地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摘抄、剪贴、日记、随笔等形式做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展评、辩论会、课前讲话,阅读欣赏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

2、投身社会实践,展望未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创新才能。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通过展览会、报告会、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开拓、拼搏、创造精神,同时让他们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勾画未来的美好前景。通过实践,学生充实了课本知识,训练语言实际操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语文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从而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只有教师独创性的教,才有学生创造性的学,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沉重的课题,你没办法教给学生像“1+1=2”那样的客观结论,对于同一件事,会因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观察角 度甚至特定情绪的不同而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你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表达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有个性的想法表达出来,而 不是将某种定性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升而弗达。”也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会引导,会启发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思 维。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应该从激活写作思维、培养自信等方面入手。

(一)激活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学家吕叔湘 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种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灵活的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适时的引导、激活学生 的思维,更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去年教师节时,班内有位同学给老师送来一支月季花,花开得很美,我很受感动。在说了感谢她的话之后问:“你是从哪儿 得到的?”,因为我发现这支月季很鲜,像是刚摘下来的。这一问,她可慌了神,以为老师要批评她了,但也没有隐瞒,吞吞吐吐的说:“真对不起,老师。我是从 咱班的花池中摘的。”为了缓和她的紧张心理,我笑了笑,说:“尽管如此,但我还是非常的感谢你。”上课时,我把这支月季带到了教室,在简单的介绍了这支花 的来历后(当然隐去了这位同学的名字)接着问:“她这样做,对还是不对?”答案不一致: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赞成者说:这是对老师的尊敬;反对者说:这是 破坏环境。我接着引导:“两种观点都很明确,能不能依据这件事把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谈的更充分一点?”结果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之后,我就以这件事为材 料,让同学们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效果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同学会因个性或思维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当然,日常生活中每个学 生所观察到的现象、所经历的事情是不同的,但是适时的引导,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能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正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 “不在全部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二)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培养他们的自信

笔者认为,对待学生作文不能以挑剔的眼光去指 责,而应该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肯定、鼓励他们,以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敢说,敢写。在评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的去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像作 文中对待某种现象的独特见解,蕴涵在文字中的真挚感情,甚至于作文中的某些片段、语句及词语、修辞的恰当运用,哪怕只是用活了一个字,都应该加以肯定、赞 扬,并在班内讲评甚至范读,使他们的这些闪光点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圈内得到认可,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是对于作文程度中差水平的学生,在这种鼓 励和表扬中,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因而会更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实践,班内涌现出了不少颇具生活气息的作文,像在自由习作的周记中,有的 同学写了《妈妈教我撒谎》:“好啊,妈妈,你要打我,看我不告诉你的妈妈听!”在见到外婆时,小作者写到:“外婆还是那一脸让我永远看不够的和蔼„„”,有的同学在《我的姐姐》的习作中写到:“有一次,我被跳蚤咬了,气得我又拍灶台又跺脚,姐姐一边给我上清凉油一边忿忿的说:‘弟弟,别恼,下回让它多咬几 口,撑死它!’我一听,气全消啦,„„”这些精彩的语句、片段,使人读来确是有滋有味。我觉得,只有有了自信。学生在作文时才会敢说、敢写,只有这样的不 断肯定、鼓励,才会使学生觉得——原来条理的再现自己的生活就是作文。因此,培养学生自信,会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学生互改、自评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批 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大难度问题。它对于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文批改总是:学生作文—— 教师批注——讲评——学生拿回自己的作文。这种批改方式,老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批改后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上,有的连看也不看,有的只看分数和批语就了 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改革了作文批改,讲评方法,采取学生互改、自评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互改、自评作文 之前,老师向学生提出了批改原则及要求,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改方案(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制定出每个训练项及常规要求项的评价分数,依据累计分评 价出每篇作文的等次),使学生站在评价者的角度,去思考、评判一篇作文的优劣。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使他们参与到作文课堂中来,还可以相互取长 补短,并从中悟出作文的道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为师之道,教无定法,对于在作文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陋见不一定得当,还望诸同仁给予指正。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五篇材料]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初中的语文教学很重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一在新形势......

    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摘要:伴随着的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那么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初中语文,应该怎样去培养学......

    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初探袁悦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上海,201209摘要: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要给他们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范文模版]

    作者:孙美丽 闫金蕾 贾爱文良好的记忆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记忆能力的强与弱、好与坏直接决定一个人做事的功效.正如俄国最著名的记忆家波特洛夫斯基所说:"记忆力是一个......

    改革音乐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共5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各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促使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对初中语文教育投入较多的关注力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