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 戈贾小学(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2:2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 戈贾小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 戈贾小学》。

第一篇: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 戈贾小学

弘扬延安精神 打造人文学校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

戈贾小学位于个旧市西北面,离城区5千米,2012年建成,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现有学生145名,教师14名。自办学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弘扬延安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精品学校作为立校之本,明确目标,狠抓落实,稳步发展。从老学校出现险情、选定新校址到新校落成,戈贾小学历经艰难曲折,现在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良好社会声誉的村级完小。从开始建校到现在,戈贾小学的教师乃至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了延安精神。

戈贾小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历程,归纳起来作如下总结。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校园

2012年9月,戈贾小学新校建成,新民小学、哨冲小学并入戈贾小学。

学校刚建成时,条件比较艰苦。校园内建筑垃圾还没有清理干净,校园内有些地方全是泥地,高低不平,土石相杂, 荆棘丛生,树木较多。学校没有食堂工作人员,但是有160多名师生要在学校吃中餐。

面对这样的困难,学校教师没有被吓到,不是等、靠、要,而是在校长带领下,一方面自己动手,绿化美化校园; 一方面安排没课的老师到食堂做饭,想办法聘请食堂工作人员,节约开支,改善办学条件。

为保证学校财产和寄宿学生的安全,学校领导带头,动员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不论男女,轮流值班。

学校的泥石地面,无花无草,不像校园,须让学校绿树成荫、花草成行。于是校领导组织师生,按学校作出的规划,挖陡坎,撬石头,搬石块,平场地,栽花种草。那时花区里石多土少,高低不平,校长带领大家换着花种反复栽,利用休息时间勤浇灌,才使今天的花区呈现出多种花儿争奇斗艳的景象。

戈贾小学最终成为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学校,一方面政府出资建设,一方面是学校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弘扬延安精神、艰苦创业的结果。

二、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德育人,树立服务意识

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对教育者的教育,提高教育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此,学校一直把提高教师素质和道德水平作为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以优良的作风感召人,以扎实的德育工作培养人。

学校定期组织学习、召开会议,学习文件,分析教育教学形势,以提高教职工政治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每学年利用教代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学年 目标,拟定考核制度。学校中层干部必须担任一个班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将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学年结束时,不管领导还是教师,都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推先的重要依据。现在,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学校现状,提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学校经常分批派教师到他校观摩学习,观摩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班级管理经验。老师们先后到过和平小学中、绿春小学、鸡街小学、大屯小学,红河学院、弥勒庆来学校等。

学校坚决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一直以来,学校都十分强调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先做到。校长多次带头打扫校园卫生,清理地上垃圾。教师遇上棘手问题,领导参与协调、协助解决。平时教学中,只能是教师催促学生,不能是学生等待教师。学生问题须及时处理,哪怕是利用休息时间。凡此种种,均为了实现领导服务好教师,教师服务好学生的目标。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求每个老师进行道德教育,让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做到关爱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面向全体、服务学生,为教育事业做奉献。重视学科德育渗透,要求每个教师认真研读每篇课文、每节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延安精神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把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品德传授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学校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教师中评选出“优秀党员”,以带动了共青团教师的工作和工会工作,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相结合,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风、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学校工作科学发展。

三、弘扬延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办学收效明显

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延安精神一项重要内容。自建校以来,学校在抓好其他工作的同时,始终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作为工作目标。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与家长统一培养目标,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最终走出了新的办学困境,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有突破。

2013年,学校被授予 “个旧市平安校园”、2015年被授予“云南省档案管理示范单位”、“锡城镇先进单位”等。

延安精神进校园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

1、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首先,每班留守学生与班主任结对,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方式。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方式。通过联系方式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2、关爱住校生

我校现有住校生16人,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务会议讨论住校生的管理问题,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由总务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为了确保住校生健康、安全地学习、生活,使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我校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住校生管理制度,修改并制定了《住校生安全工作制度》、《值班教师工作 职责》、《食堂工作人员职责》。组织相关人员和住校生进行了学习,提高认识,做到住校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对住校生实行班主任、值班教师、学校保安分时段对住校生负责监管。住校生星期一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学离校,其间实行全封闭管理,如确有事需要外出,须有班主任签名的请假条,并要求有家长接送,门卫才放行。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住校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同。

3、教师家访

学校完善家访制度,坚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问题学生家长、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建立教师家访访谈纪录,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快乐成长。

4、教师全员育人

我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人人育人”“事事育人”的理念,开展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让每一位老师都担当德育导师。自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每位老师都能 自觉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情况,适时给予帮助,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

5、教师与问题学生结对帮扶。

学校开展了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结对帮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状态,采取课内关注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学科的学习有困难学生,每个教师结对帮扶两名以上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们,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力争使学习有困难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健康快乐地成长。

6、活动育人。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在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学生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让每一位学生家长安心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1、环境文化,构建快乐成长的乐园 我们对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上力求让学校的每一处地方都能“说话”,每一块场地都育人,创设了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构建师生的幸福乐园。

来到戈贾小学,你会发现从校门、励志墙、教师寄语、弟子规、光荣榜到走廊、楼道,精巧的布置,时时处处都会感受到健康、快乐。

走近教学楼,来到一楼的走廊,班级评比栏、安全教育宣传栏、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光荣传统宣传栏等,给人继承与创新的文化熏陶,二楼、三楼的走廊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之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名人小故事给学生心灵的洗礼,它告诉老师以德育人、教书育人,告诉学生仁义礼智信;教学楼楼道处处彰显学生自己字画,随处可见的“会说话”的墙在警醒师生“理想的人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到各班教室,每个班级都努力展现班级育人文化特色,班主任和学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向大家传递着他们的班级特色。

走在操场上,干净整洁,南、北侧围墙上展示学校体育文化的图片向您介绍着她的体育运动思想。

漫步在校园,你会赞叹于她的精致,忘返于她的阳光,舒心于她的和谐。在这里,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在这里,橱窗走廊,凸显文化内涵,周围的森林,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限的校园空间无处不让我们感 受着美丽的校园,幸福快乐地成长。

2、班级特色,搭建师生展示的舞台

学校的良好声望在于特色,学校特色是否能够形成,关键在于能否有一批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以欣赏的姿态倾听来自教师的具有个性的声音,并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优势和潜能,设法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用鼓励、支持催生教师的成功。

我校为了提升办学品位,提出了“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奋斗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丰富办学理念内涵,引领学校的持续发展

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办学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丰富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在学校特色建设上不断提高品味。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骨干教师的层次和比例

进一步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骨干教师的层次和比例,同时培养出在市、镇有影响力的教师。

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把“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和革命传统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文明新风吹遍校园内外,促进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文明守纪、行为习惯良好;师生关系融洽,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员工思想意识健康,工作秩序井然。

今后,我们将在继续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深入研究并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认真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工作科学、高效发展。

戈贾小学

2015年12月31日

第二篇: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摘要]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这一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对延安精神内涵的把握,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延安精神;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24.154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各种文化形态同时并存。由于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目前国内外复杂环境和各种各样思想、道德、文化影响下,如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很容易随波逐流,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必须继承、弘扬和发展延安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用延安精神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用延安精神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

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T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及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之一。

延安精神概括起来体现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首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点是延安精神的首要内容,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要为最广大人民谋取最大的利益。坚持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不可能发展中国。

其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毛泽东用“实事求是”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丰富内涵,并且通过延安整风,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一种坚持真理,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实际精神,它反对夸夸其谈,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再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当时延安那样的艰苦的环境里,由于我党和人民结下了骨肉深情,从党的领袖到普通一兵,都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最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延安精神的最集中体现。毛泽东指出,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实现党的路线的重要保证。为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夜,向全党提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成为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也激励着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用延安精神加强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品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诚信观念淡薄,道德品质偏低,对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呈现多元化趋势,白我调控能力差且心理素质脆弱,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青少年中产生了较大影响,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更需要用延安精神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1 学习延安精神,在青少年中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

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正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是延安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在新的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侵蚀等,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思想、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的局面。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应当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争夺的重点就是青少年,而青少年往往表现得最为脆弱,最容易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需要用延安精神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是生活、工作的动力源泉,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追求,就没有坚强的信念支撑,势必会走向消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引导青少年,比如把延安时期的历史,我党、我军的建设史、革命史,结合教材内容贯穿到理论教学之中,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法,增强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真正理解:延安时期,生活那么艰苦,环境那么恶劣,甚至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热血青年向往延安,他们不顾一切地从四面八方奔向延安,正是由于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只有在青少年一代中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我们的事业就前途无量,就可以代代相传。当前还必须结合在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否认,目前在青少年中,爱国主义的思想是比较薄弱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在青少年一代中的表现也不能让人放心和满意。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同时它也是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教育青少年一代,要像当年聚集在延安的革命青年那样,把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放在首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要使青少年懂得,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使青少年一代真正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把个人成才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增强青少年一代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历史感。

2.2 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生活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和西方某些反动政治观念等,在青少年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青少年一代思想纯洁,可塑性较大,因此他们最容易受到影响。时代和现实都要求我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必须突出延安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培养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针对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培养造就了千千万万个为崇高理想矢志不移、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延安精神也必然为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继续发挥其伟大作用。因此,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用延安精神构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价值导向体系,提高青少年一代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用之才。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青少年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富足,娇生惯养,自力更生意识不强、缺乏吃苦精神,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不懂得节约,甚至于经常浪费。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习延安精神,学习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事迹:战士们吃小米、住窑洞、穿粗布衣服,亲自种菜、纺纱织布、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荒造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在南泥湾一面积极生产,一面学习和练兵,战胜了无数的困难,获得了生产,学习,战斗的三丰收。“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抗大学员们自己动手挖窑洞建校舍,露天上课,延河边洗漱,用马兰纸,点麻油灯刻苦学习……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硬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比起那时候何止是天壤之别,再苦能苦到什么程度?让青少年深切认识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当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做起,切实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总之,在青少年中弘扬延安精神,需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使延安精神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在青少年中,在神州大地上,永放光芒。

第三篇: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学校发展

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学校发展

——师宗县雄壁镇中心学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雄壁镇中心学校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弘扬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头脑,用延安精神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形成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良好氛围

延安精神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创造意义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概括,也是中华民族美德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学校在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创办一流学校”活动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事迹,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然而,在成绩面前,在新的条件下,怎样继续弘扬延安精神,继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继续克难攻坚、创造新奇迹、夺取新的胜利,这是面临的新课题。上鸭子塘完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学校总体办学目标,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

首先,我们继续组织教职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实质和科学内涵。其次,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和研究小组的工作需要,适时发展“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先从学校领导、班主任,逐步发展到各科教师。扩大研究人员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为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人员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研究制定了《延安精神研究小组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立了“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延安精神营造心灵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绿色校园营造环境美”的思路。坚持“两个纳入”,实行“三个结合”,做到“四个贯穿”。“两个纳入”即:将延安精神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教育教学的实施计划之中;“三个结合”即:把延安精神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四个贯穿”是: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之中,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之中,不断拓展和创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内容,不断创造教育教学质量的佳绩,不断提升学校规模和办学档次,努力促使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将延安精神融入学校管理,构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西山民族中学的搬迁,给民族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长年封闭在深山老林间,与外界交流少,使之与先进学校的差距拉大。2003年,张贤校长从民职中调到西民中时,审时度势,确立了“科学管理,从严治校,努力把西山民族中学办成全县最优秀的初中重点学校”的奋斗目标。确定“两年打基础(到2005年)、三年初见成效(到2006年),四年、五年(到2007、2008年)出品牌”的实现途径。

1、引导教职员工正确解读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宏伟的目标只有达成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为实现目标而进行顽强地拼搏和忘我地工作。因此,引导教职员工正确解读学校奋斗目标尤为重要。第一,这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县市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面对这种形势,张贤校长理性地、深层次地作了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一个特殊市场,已显现出优胜劣汰的规律。随着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大,优质教育占领市场,教育质量低劣的学校必定门可罗雀,到时候连教师本身的职业功能都无处体现。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认清教育市场的属性,尊重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赢得教育的制高点……目前,西民中必须抓住弥勒教育各个阶段的入学都处于高峰期的机遇,将学校办成品牌学校,这样才能占领弥勒初中教育的制高点。”杨学诗书记进一步阐述道:“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和其他文化建设上不去,品位低劣,就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同情,没有人支持。”因此,我们要竭尽全力办好学校,为人民提供优质教育。第二,这是教师自身成就事业、体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受党和人民培养教育多年,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成就体现人生价值的愿望。然而,没有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只靠“单枪匹马”是难以实现的。要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实现目标、办成名校,才能成就名师。通过解读,使大家认识到,创建名校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教师实现人生价值,与教职员工的职业利害攸关。在统一思想认识后,全校教职工人心思定,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更加坚定了“创优”信念。

2、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常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师德建设之重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首先,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弥勒县学校教职工六条禁令》和《弥勒县学校教职工十条禁语》,倡导教职工要做到“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每一位学生,以极大的努力服务好每一位学生”。其次,对教师进行“群体攻坚”的团队意识教育,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逐步树立现代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学习和生活方式,努力形成讲奉献、讲大局、讲品位、讲合作的良好氛围。第三,加强法纪教育。编印出《西山民族中学法纪宣传教育读本》,做到人手一册,促使教职工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第四,开展“体验式”教育。为了让年轻教师珍惜工作环境,每逢暑假组织青年教师跋山涉水到山区,把录取通知书亲手发送到家长及新生手中,关注山区农民子弟读书难的问题。每学年都派出老师分别到西

一、西

二、西三中学、东山中学支教,与山区教师同吃、同住、同工作。支教回来后,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同样的大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拿国家的俸禄,但工作生活环境竟有天壤之别,如果我们不珍惜优良的环境努力工作,不把教育质量赶上去创造一流成绩,那么,愧对党和人民的殷切厚望,简直是浪费教育资源。

3、狠抓教学能力的提高。为适应培养名师的需要,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是聘请省、州、县有关专家和全国知名学者、名优教师作为顾问,适时邀请上海方略教育集团专家莅临我校为师生上示范课,进行相互交流和磋商教育教学心得和经验。我校是“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培训会员校”之一,每年支付10万元培训费。每个教研组都组织教师参加“上海方略教育集团”的远程教育培训。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弥勒县中学英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红河州初中英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讲赛”、“云南省中考研讨会”(红河片区)等大型教研活动在本校举行,让教师足不出户就目睹名师风采。二是组织教师到建水、个旧、玉溪等地名校考察学习取经,加强校际之间沟通,促进教师相互磋商、取长补短。2006年暑假,组织全校教职员工一行140余人浩浩荡荡开进北京,观光祖国首都,领略北大、清华校园风采,对开阔视野、凝聚人心收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三是狠抓校本培训。重视本校内专家、名师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指导教育教学,避免“墙内花开墙外香”(例如,云南省特级教师杨学诗书记、红河州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视导团常任专家、红烟园丁奖获得者张贤校长、杨凤副校长、以及弥勒县“红烛奖”获得者陈宝艳、高永清老师等,都要根据自己工作的侧重点,每学期为教师举行专题讲座,指导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和教学科研)。四是抓教师的校本考试。如2006年底,学校组织100多名一线教师进行业务考试,促使他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考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4、继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首先是强化级部管理,实施“教职工二级聘任制”。“一级聘任”是校长聘任年级部主管校长(即副校长),“二级聘任”是级部主管校长“组阁”本级部领导,再聘任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大胆放权给年级部主管领导,实行“谁聘用、谁管理、谁考核”,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并与校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其次是“绩效分配制”和“三类课程考核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第三是“推优晋级考核制”。即把对教师的师德要求、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考核中,特别加大“班主任工作、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的加分比重,让确实有突出成绩的教职工优先晋级或评优,打破论资排辈的做法。第四是强化“民主评议制”。即学校领导每年一次接受教职工民主评议;上课教师同时接受学生评议和本年级内部教师互评。要求学校领导的“民主评议”优秀率不低于80%,党员教师和年级部领导的“学生评议”优秀率不低于70%,低于要求者,亮出“黄牌”警告。第五是“表彰奖励制”。学校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立了“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教学能手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后勤工作者奖”等多个奖项,每学年结束,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为全校教职工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平台,学校里的教职工没有一个闲人。能干事的给他们岗位,干成事的给他们地位,干得优秀的给他们名誉和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

5、唤醒和鼓动学生自主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唤起学生的独创性表现和求知爱好,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民中的生源不是拔尖的,前几年是经其他学校录取筛选后剩下的三四类学生。面对这种状况,不少教师士气低落,个别教师还说:“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来教也教不上去。”张贤校长、杨凤副校长等领导认真分析后说:“这种观念必须改变!”并提出:“学生入学成绩与别人相差二三十分,只能说明他们„沉睡‟的思维尚未觉醒,„天赋‟的面纱尚未揭开,„自信心‟尚未找到,不能说明他们与别人的智商差距很大。即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决不能把生源差作为自己不努力的挡箭牌。”于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如何喊醒学生、开启心智方面的探究活动,老师们认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每个学生的脾气、性格、作风、生活习惯了如指掌,认真分析考试成绩差的原因,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入手,培养“内驱力”。在教师中掀起了“喊醒学生、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潮。党总支书记杨学诗写的《怎样消除民族生的自卑心理》等文章正是在此基础上物化的研究成果。

6、学校领导冲在教学第一线,狠抓教学质量。俗话说,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学校的三位副校长蹲点到教学第一线,引领控制本级部的教育教学。如王家声、李华友、杨凤副校长分别出任初

三、初

二、初一年级部的“主管校长”,并担任班主任,上满课时。其他领导成员如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等一律担任班主任上满课时,并且都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为教师做出了表率。此外,学校建立了“培养造就名师、管理使用名师”的制度,“名师”不是用来做装饰招牌,而是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勇挑重担,如果不能为学校提质升位作贡献,那么名师也名存实亡。因此,既有领导带头冲锋陷阵,又有一大批名师紧紧跟上,使教育质量“接力棒”的成功传递提供了保障。

三、弘扬传统、拓宽领域,不断创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内容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世界观逐渐形成。西民中从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从知、情、意、行入手,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继承革命传统,让延安精神薪火相传。为了让师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我们经常组织共产党员、延安精神研究小组成员、班主任到蒙自查尼皮,参观瞻仰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缅怀革命先驱为人民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和丰功伟绩。为了对师生员工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将西一滥泥箐老学校和西一镇黑路丫(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弥勒县委、县人民政府临时所在地)作为西民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清明节,组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重走西山游击革命战争线路,徒步30余里到“教育基地”参观,了解游击时期革命前辈奋斗的事迹,祭扫烈士墓,让青少年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他们养成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孜孜以求、志存高远的品质,珍惜大好年华,加倍努力学习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每学年对初一学生军训,磨炼意志、增强体魄,进行入学纪律和国防意识教育,对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2、创建“五星级”文明卫生宿舍。“五星”包括:卫生星、纪律星、团结星、文明星、学习星。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并纳入创建“五星级宿舍”活动中。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每天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养成爱护公物、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人、知荣明耻,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了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让延安精神走进课堂。首先是政治课教学中增加了延安精神的主题内容;其次是注重德育在各学科的全面渗透,把延安精神渗透到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第三是举办别开生面的“延安精神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延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所有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延安精神也是与时俱进。

4、开展帮贫济困和感恩教育活动。西民中的学生大多来自高寒山区贫困农民家庭,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农民子弟读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学生为了求知欲望,在学校用开水泡饭、薄衣挡风寒,艰难地度过三年寒窗。学校把扶助贫困学生安心读书完成学业作为办学的着力点之一。在扶贫教育中,首先是共产党员带头,对特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其次是全体教职工开展阶段性集中捐助形式;再次是向社会各界倡议援助。从2007年1月至今,学校共筹集资金18.05万元,用于扶助贫困学生。其中,教职工捐资1.8万元,社会各界捐资8.65万元,学校压缩其他开支,节省划拨7.6万元。社会捐资中,昆明邦越培训公司(LP-3)72000元,香港鲍斯高基金会10000元,邵瑞义副主席、上海市离休干部黄宣镇、红河烟厂职工张锡光,每年每人对口扶贫3人,每人500元,计4500元,为特困生解决了燃眉之急。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情,感谢社会上所有人的关爱。一是宣读“中考誓言”,向父母、向学校、向老师表决心,用实际行动把感恩之情落实到提高考试成绩上;二是受外界资助的学生,每学期结束时向资助者汇报思想道德表现、家庭和学习成绩进步情况,报答感谢之心;三是探索“感恩”教育的新形式。例如,2007年6月23日,西民中与昆明邦越培训公司LP-3班学员在本校举行“爱心接力,成就梦想”大型感恩教育活动。让受助学生和父母与资助者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激烈的震撼。四是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到山区贫困中小学捐资助学,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经常组织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到“弥阳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特别是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校师生对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抗震救灾。全校捐资额达47829元,为灾区人民献上爱心。同时免费接收了从四川绵阳市秀水中学的初三学生邓清雯到我校插班就读,为灾区人民提供温暖的港湾。

5、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学校非常重视搜集本地区、本民族,甚至是本校校友在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和目前在校师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作为师生学习的榜样,以坚定学生的理想和学习信念。例如东山镇彝族人张冲,从一个山里娃成为抗日名将的故事;革命烈士、彝族阿细人杨治廷在敌人的屠刀下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西一镇野猪塘村段文奎、大平地村武自立从小在农村边劳动、边放牛、边读书,成为新中国的大学教授的经历整理出来,教育和启迪学生。促使学生认识到:“山区人、农村人也不是傻瓜”,只要善于学习,“山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的道理,引导他们去掉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与此同时,学校把教职工和学生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大会表扬、橱窗宣传、撰文在报刊登载事迹介绍等形式,树立学习榜样。让大家直观地看到“什么叫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什么叫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什么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什么叫助人为乐、不怕脏累、甘为铺路石”……例如,黄向云,一位彝族青年教师,平时不善言辞,“纳于言而敏于行”,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法分子威胁时,挺身而出,在身遭数刀后仍然与歹徒殊死搏斗。事情发生后,学校立即宣传。他的英勇事迹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褒奖和赞扬,被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红河州见义勇为公民”的称号。

6、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抓死安全责任不放松。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邀请公、检、法、司领导以及县安监局、县交警队、消防队、地震局、气象局领导、专家为师生作法制报告和安全教育。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遏制艾滋”的签名承诺活动,师生参与率达100%。针对目前全国校园安全案例不断出现的状况,把安全教育作为办学的着力点之一,抓死安全责任制不放松。配备学生安全防范知识读本,做到人手一册,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成立“创安办”,充实和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食堂管理,定期组织学生对食堂的“食品卫生、饭菜数量和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考评量化结果与奖惩挂钩。在食堂内随时摆放公平称,接受师生的监督。

7、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西民中延安精神研究小组工作计划,重大节日举行庆祝纪念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全校性冬季田径运动会和一次夏季球类运动会,参与人员达100%。让每位学生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发挥特长,向着“更快、更高、更强

”的目标,年年刷新学校记录;每年“建党节”来临之前,都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党在我心中”的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每年元旦来临之际,都举行隆重的辞旧迎新文艺晚会,邀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领导、县“关工委”、县老干部文艺队一起同台联欢,充分发挥师生的个性特长,学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异彩纷呈、盛况空前。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8、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各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西山民族中学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师生中有汉、彝、壮、苗、傣、回、白、侗、蒙古、仡佬、哈尼、拉祜等12种民族,145位教职工中少数民族占46%,2860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占61%。学校重视民族教师与汉族教师、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睦。一是采取了汉族学生与民族学生“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使民族生尽快过语言关,增进相互了解,提高交际能力。二是每年一度中秋节,正是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学校拨出专款给各班师生欢度佳节,让远离父母的民族学生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使师生其乐融融。三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张贤校长在校本培训中,明确提出了“要建成一支正义之班子和仁义之班子”的目标。“正义”即为讲学习、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讲奉献、讲效益。“仁义”即为讲团结诚信、讲理解支持。注重取长补短,促人发展,助人成功。并指出了实现目标的途径:加强道德修养,以德建其威;练就过硬的领导作风和业务素质,以事立其信。推行了“当周校长”负责制,让领导成员轮流值周锻炼,体验“校长”的工作。采取了“指路子、压担子、结对子、搭梯子、建台子”的方法,提高了民族干部和民族教师素质。少数民族教师与多数民族教师之间团结协作,齐头并进,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态势。彝族女副校长杨凤2006年获“红烟园丁奖”,傣族副校长李华友2006年被评为红河州优秀共产党员,彝族教师高永清、石菊仙先后被评为“弥勒县红烛奖”,彝族教师张碧成2007年被评为红河州优秀教育工作者。四是针对民族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由本校教科室牵头的《民族学校新课程改革学生适应性研究》被省教科院批准立项。实施两年多来,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试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把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挖掘和传承学校文化底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是一所学校成长进步、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上升到全面优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

1、建成西民中“校史展室”和“党员活动室”。西山民族中学是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西一镇滥泥箐村创办的一所民族中学,其目的是为纪念西山人民在解放战争中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让更多的老区各族人民子弟培养成为民族干部和社会建设人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励精图治、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已走过了58年的风雨历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为了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先后建起了“校史展室”和“党员活动室”。“校史展室”展出了“校园由来”、“领导关怀”、“教师教学”等八大块内容百余幅照片,体现了学校各时期的重大活动;“党员活动室”设置了“学校的总目标”、“做有规定”、“学有榜样”和每个党员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等十大块。并配置了三套电视机、DVD、音箱配套设备和两个微机接收电脑联网的多媒体。同时配备了《井冈山》、《长征》、《八路军》、《新四军》、《大决战》、《延安颂》、《开国领袖毛泽东》等100余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时常为师生放映,为师生进行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教材。西民中党员活动室被中共弥勒县委命名为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

2、让校园每个角落成为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育人场所。学校从校园规划、建筑设计、部局安排入手,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力图使学校的每一面墙、每条标语、每一扇门、每条小路、每条流水、每一棵树、每个角落都具有文化品位,体现人文精神。学校在校园内设置了校园文化长廊,在教学楼墙体显眼处悬挂革命领袖、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画像、生平事迹及其名言警句。在教学楼、食堂、宿舍过道旁张贴了文明礼貌用语等,让学生低头不见抬头见,潜移默化熏陶学生,营造用延安精神育人的氛围。

3、运用教育管理理论,总结提升办学经验,积淀学校文化底蕴。西民中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研究,将教育反思心得体会写出文章物化教研成果。在校长张贤、党总支书记杨学诗的带动下,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老师们结合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张贤校长写的《校长应树立的几个科学发展观》、《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走进名校,探索学校管理的空间》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弥勒教育》、《红河教育》等刊物上;杨学诗书记写的《中考政治答卷反映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余写作大有裨益》等10多篇论文发表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等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对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至今,西民中汇编了校刊《扬帆》四期,《教师论文集》3集,汇集各类文章346篇。教师所写的论文100多篇被《云南日报》、《云南教育报》、《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充溢着浓厚的学术风气。在基础上汇编了《真抓实干,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弘扬延安精神,创办一流学校》等三本专集。分别汇总了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经验特色文章。为积淀学校文化底蕴、传承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加强绿化美化建设,创建州级绿色学校,努力创设具有西民中特色的高品位的花园式学校。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有竞争力,良好的环境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良好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张贤校长积极主动联系和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红烟集团等企业的无偿扶助下,把学校东边38亩土地让给西民中,使校园面积达到了138亩。并且根据美学原理,帮助学校修建池塘——学海;兴建田径(绿茵)场、植草种树,硬化道路和建设大门;拆除原来的封闭式围墙,换成花纹型栏杆,成为开放式学校,已投入资金达1600万元。校园内乔木、灌木、花、草、藤互相补充,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径盘旋于“学海”周围,穿梭于草坪之间,与小巧玲珑的“小桥流水”互为衬映、相得益彰。如今,当你站在大门外的东边向西望去,恰似“扬帆起航”的建筑形象映入眼帘。前面是一个椭圆形的大池塘,清澈见底,鱼儿蹦跳;后面是宽广的大草坪,绿草茵茵。其间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树木枝繁叶茂,松鼠出没,小鸟鸣叫,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对调节学生心理,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西民中在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群体精神面貌健康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2006—2007连续两年中考高分段人数创全州初中学校第一,沈梦香、李莹中考成绩位居全州第三、四名。在参加省级各科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6人,省级二等奖10人,获州级奖52人。70位学生被分别评为省、州、县“三好学生”和“优干生”;教师参加州、县级课堂技能大讲赛,陈宝艳、张海艳、龚艳、姜雪静、毕芬兰等获得一等奖;教师中,有2人荣获“红烟园丁奖”,有1人获红河州劳动模范,有1人被授予“红河州见义勇为公民”称号,有29人被评为州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县红烛奖”;学校18年一直保持县文明学校单位称号,2003年评为“红河州文明学校”,今年已申报省级文明学校,并经州级通过评估。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学校”、“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平安校园”、“红河州消防先进学校”。被授予“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县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红河州创建绿色学校”。受到了省州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回首往事,我们坚定踏实、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创优信念倍增。成绩只属于过去,功劳已成为昨天。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办学育人的精神支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克故制胜的法宝。我们要继续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促使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贾戈小学名师工作室总结(最终版)

贾戈小学鹿立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2011学)

为切实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最大化,按照安丘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丘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教管办的有关文件要求,我校成立了鹿立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鹿立华,成员:李桂梅、曹晓妮、田希美、郑桂娥、张红娟。

学校为工作室教师设置了单独的挂牌工作间,每学期还给“工作室”拨发“特殊工作津贴”,给工作室成员提供许多的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为名师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搭建了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

名师工作室成员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带头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研究“研讲评一体化”教研活动下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自主探究问题三部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教学模式以及复习课教学模式,构建了“五步建模教学法”,带头进行小课题研究,本学期又率先垂范,带领其他教师认真组织实施教研室倡导的“研讲评一体化”的教学研究模式,积极上示范课,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发展的平台。

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立足校本,带动全校。

校本培训是最重要、最直接、最实惠和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有效途径。我校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担任着重要的任务。

1、鼓励教师自修,强化自我培训。

工作室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制定了“自培计划”,学校为教师自我培训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并帮助教师订购一些有关课改的书籍、报刊杂志,拓宽教师学习的领域。教师们通过自我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夯实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加强教研活动,强化日常培训。

工作室教师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的通识部分、学科部分,以及有关报刊杂志上介绍的课程改革经验文章,通过日常的教研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樊篱,加强交流合作,集体研究,挖掘教材,深刻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

3、举办专题讲座,进行集体培训。

工作室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这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形式。讲座内容是新课程教学理念,解读新教材、探究学科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以及外地课改的经验,本地区、本校教师课改经验等,能较好解决在课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最终可以广纳课改新信息,拓宽教育教学视野,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

4、开展示范观摩,进行导向培训。

课改的重点在学科教学,校本培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工作室教师定期共同设计一些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在学校进行观摩示范,课后组织本学科的教师共同进行互动式的评课、研讨,从情境过程、认知过程、因材施教等三方面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让教师明白课改的方向是什么,什么样的课才符合课改要求。努力使每堂课起到观摩、示范、导向作用。

工作室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设计教案、说课、观摩示范和评课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体现“科研、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5、请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

校本的开发,需要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教师发展学校的专家定期到我校、我工作室进行莅临指导,并对工作室教师展示的观摩课、示范课进行听课、评课、互动式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给学校及工作室的校本教研活动注入了生机活力。从领导座谈,教师质疑,到随堂听课,教学评议,在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引领下,我校校本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通过校本培训,工作室教师更好的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工作。

为了更好的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了“与名师结对”的活动,每位工作室教师负责带徒弟1-2人,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1、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针对青年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的欠缺,在工作室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有

2、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通过实行集体备课,能够使新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研究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直到形成完整的备课教案。

3、进行互动式听课。

坚持每月2次听新教师课,不定期进行新老教师双向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工作室教师尽显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以供学习,并及时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4、开展教学研究,促其积累。

要求特别是总结教学法的心得体会,在活动中,我们共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即使督促新教师每学期进行教学工作总结,指导青年教师总结教学中的体会,形成文字素材,论文分别在省、市、县的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出校级以上公开课、研究课1-2次,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以教科研促教学。

工作室成员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构建了“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1)预习展示,明确目标。在课堂上,每节课都设计一个预习展示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自学成果展示的平台,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反馈学情,以学定教,确定学习目标。

并跟上及时的评价措施,为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2)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有价值的或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实现“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环节,努力营造“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3)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进行班组交流,遇到疑难困惑,教师适时精讲点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总结方法、发现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精讲点拨中,教师对“生生互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环节师生互教互学,师生、生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达标测评,反馈矫正。习题设计紧扣三维目标和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形式多样、层次分明,联系生活,注重应用,举一反三,探索创新。同时做到及时反馈矫正。(5)自我评价,反思总结。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等,评价自己或小组表现,畅谈学习收获,与同伴共享。

(6)拓展延伸,课后提升。课后提升阶段,拓展阅读时空,加强实践应用,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实施“课内学一点,课外带几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拓展阅读时空,挖掘个性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例如,语文可以设计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主题手抄报等实践性作业;数学可以设计观察探究、操作创新、实践应用性作业等;英语可以设计实践型、创编型、生活化等类型的作业。

在熟练驾驭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重点探索和把握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三种课型的模式结构。

1.新授课。课堂上,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的“导”要适时、适度、适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问题进行点拨,并通过讨论、合作的形式解决。课堂讨论的内容和形式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认知水平安排,杜绝伪讨论、假合作。课堂上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并适时检测评价,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2.讲评课。讲评课的重点放在学生自我解决或合作解决错误点上。教师重点点拨疑难,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总结规律,从而达到拓展提升的目的。讲评时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典型性和一般性相结合,针对学生作业或答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精心设计讲评内容,从而统帅和带活对一般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讲评时重点放在方法、思路、技巧等方面;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要有意识地把课内讲评的内容,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把问题延伸到课外,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3.复习课。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消除疑惑,得到提高。在长期实践中,我校总结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整理归纳——汇报交流,反思评价——总结梳理,构建网络——类化练习,拓展创新。在教科研课题的结题中,工作室教师担任了出汇报课的任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科研课题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探究,在合作中懂得交流,在自主中学会方法。

三、取得的成效

在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绩显著:

1、研究创建了小学数学“互动式”课堂的构建。

2、探索研究出了“复习课教学模式”、“五步建模教学法”、“师生双向研讲评一体化”模式。

3、研究推广了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简约教学法。

4、研究构建了小学数学环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教学模式和“自主探究问题三部曲”环节教学模式。

5、开展了 “研讲评一体化” 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名师工作室成员都积极参与讲课,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研讨的机会。

个人成绩方面:鹿立华被评为安丘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潍坊市数学教学能手,有2篇论文分别在《山东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上发表,《数学主题图的妙用》被评为安丘市金点子成功案例一等奖;李桂梅老师在教研室组织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李桂梅在2010年1月荣获安丘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比武公开课、优质课称号;曹晓妮老师获安丘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称号,加入了安丘市小学数学精英团队,《解决问题的策略》被评为国家级优质课;张红娟老师获安丘市优质课一等奖;郑桂娥和田希美老师被评为安丘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工作室成员有多人都有多篇论文分别在省级、市级获奖或发表。

四、存在的问题

1、规章制度还应进一步健全。

2、增加“走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对课堂教学改革还应进一步加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4、加强小课题研究和“研讲评一体化”教研模式研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五、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议

1、增加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学习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2、加强与其他名师工作室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3、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开展教学观摩、导师带教、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实效。

4、建立特色网站,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5、严格例会制度,形成“教”“学”“研”氛围,在反思中成长。

6、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提升科研意识。

第五篇: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摘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的幸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作为老师的保护伞,应该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营造宽松工作氛围,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关心教师健康,丰富精神生活,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打造幸福学校。

关键词:幸福、人文关怀、需要、和谐、健康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事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教育的职业。”①只有幸福指数高的人,才能更加投入地工作。幸福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一个不幸福的教师只能逼迫学生,无法让学生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没有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育将永远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教师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学校的需要,更是教育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呢?

一、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教师合理需要

满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政治需要。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关注学校的发展,是教师的民主权利,也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学校参与式管理不但考虑了教师的心理因素,而且注重强化人本的管理。”②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教书,自主参与学校管理也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学校通过校务开放、教代会、教工大会等途径,把学校的成就、发展前景和重要决策告诉教师。把学校的改革方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重大活动方案等向教师公布,让教师了解学校管理工作的情况,让教师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畅通民意渠道,倾听教工呼声,不但可以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还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让学校的工作决策符合师生意愿,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才可能建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教师参与是学校成功发展的关键。③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④ 一个教不好书的老师在学校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幸福的,只有幸福的老师才有可能获得

人们的信任和专业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的学习与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管理。学校要甘做云梯,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与空间,尊重人的发展,贴近人的需要,努力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铺路搭桥,努力创造条件和采取各项措施,真心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让教师迅速超越自己,快速发展。

如,我们华罗庚中学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说学校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如说课比赛、解题大赛、论坛比赛等,给教师创设了互相学习、和谐融洽、敢于交换意见的合作交流平台。学校通过各种比赛活动来关心、培养、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充分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教师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在幸福和适当的压力中提高自身的素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序、公正的竞争环境,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营造了一个幸福的教育场!

二、营造宽松工作氛围,建设和谐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对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是促进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说:“大力发展奋力攀登的创新文化,培育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保持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营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机制。”学校要“软硬兼施”,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让老师舒心地工作,幸福地教书。首先,学校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办公室是教师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创设文明、温馨、舒适的办公室,不仅能为教师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教师愉快工作,而且也为广大学生作出榜样。如我们华中一直努力改善教师办公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积极开展星级办公室评比活动提升我校办学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其次,学校要着力于软件建设。古人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学校要大力倡导和谐相处、诚信宽容、沟通理解、互谅互让的人际关系。同时,学

校要加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引导公平竞争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核心。”⑤有了良好的竞争氛围,人际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学校必须从抓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团结的人际关系和温暖愉快的心理氛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如我们华中大力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省市及学校各项荣誉、评优奖励向一线教师倾斜,校领导、中层行政主动让给教师,让教师在学校有家的氛围,有家的温暖。

三、关心教师健康,丰富精神生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健康人的必备条件,也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幸福感,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优化学校育人氛围”。⑥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真正把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应多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关心教师心理健康。”⑦教师的健康不仅是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心身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定期组织保健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学校要定期进行体检,防病治病,了解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要提供锻炼身体的设备与时间,办好“教工之家”,定期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促进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氛围。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教职工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文明健康的各类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氛围,能使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调息,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提高我校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水平。

当然,除了人文关怀,教师还需要物质待遇的提高。学校要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与教师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只有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不能从工作上完全减轻教师的压力,但是可以对教师家属给予人文关怀,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在小孩读书、医疗、配偶工作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这也是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明智之举。这样,全体教师及其家属心暖、心齐、劲足,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教育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一种幸福的事业;教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艺术的创造;教育不是无私的奉献,而是自我的实现!学校是我们老师的保护伞,应该给予我们人文关怀,为我们营造宽松工作氛围,促进我们专业的发展,关心我们教师的健康,丰富我们教师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学校的魅力,才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幸福学校”的幸福!

注释:

①《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肖川,新华出版社,2008年8月

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刍议,赵志荣、温金河,教学与管理,2012年15期 ③教师参与:学校成功发展的关键,宋明钧; 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④ 幸福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高婧,南方论刊,2008年03期

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校园和谐氛围,段新满、张文涛,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月第5期

⑥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优化学校育人氛围,马先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5

⑦教师心理健康浅论,李海宏,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S1期

下载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 戈贾小学(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 戈贾小学(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戈贾小学申报个旧市“平安校园”材料

    2014年个旧市锡城镇戈贾小学申报“平安校园”材料一、 创建条件 (一) 领导重视 1、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研究两次,......

    弘扬高尚师德 打造满意学校

    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弘扬高尚师德 打造满意学校 近几年,我校立足校情,理性思考,准确定位,围绕“创业,创新,创优”的工作理念,按照“文化引领,精神驱动,特色强校,精细管理,内......

    学校工作总结(周戈庄小学)

    大牟家镇周戈庄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2011年,我们周戈庄小学在高密市教育局、教科院和镇教育管理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取得......

    赵戈小学学校工作纪律

    赵戈小学教师工作纪律 纪律是工作的保证和前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加强纪律性非常有必要,为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规范学校管理,提高自我约束力,增强......

    《把学校》读后感--赵戈小学

    用开放和宽容驾驭学校的新发展 -----《把学校交出来》读后感 王家庄街道赵戈小学王作贵 流连于这本《把学校交出来》,仔细阅读,我为这里的老师及其同事对孩子的特有的包容所感......

    弘扬延安精神___构建和谐校园——平田小学延安精神办学工作总结

    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 ——仓埠中心小学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工作已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揭示着新的特征。在“上好学,读好书”......

    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平田小学延安精神办学工作总结

    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 ——平田小学延安精神办学工作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工作已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揭示着新的特征。新起点,即:“上好学,读好书”;......

    贾桥小学学校工作总结22

    贾桥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贾桥小学在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执行县教育发展规划及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