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02:3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

第一篇: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

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

08音教1班 赖倬诣 080152246 摘要:在表演和教学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难点在于对句尾音的处理,即对“辙”的处理,将句尾音以“十三辙”分类,对字的“归韵”做详尽的分析,并以口腔状态的实际保持和变化为切入点,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为基础,处理好中国歌曲中出现的十三辙。关键词:十三辙,归韵,发音过程,收音

中国人肩负着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义务,特别是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唱好中国艺术歌曲更是责无旁贷。我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艺术歌曲,并向全世界推广和传播我国的艺术歌曲的任务,用中文唱好中国声乐作品对于声乐专业学生来说已是一种必然的要求。然而,经常能听到学声乐的学生抱怨中国的艺术歌曲太难唱了。有些学生甚至对唱中国艺术歌曲有恐惧心理。经常会听见有人把“中国的土地”唱成“中国的土爹”,把“白云下面马儿跑”唱成“马儿爬”的情况。

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民族唱法的演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功:一是歌唱方法的基本功;二是风格润腔技巧的基本功,二者缺一不可。语言是歌唱的基本,一切歌唱技术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训练和运用。在人声这个乐器中有一种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一种乐器所做不到的,就是配合歌词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因此,语言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唱歌曲时不论是什么歌曲都应该注意它的语言。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就要注意中国的语言特点(普通话)。我国古诗词中所沿用的十三辙,其分类方法有助于认识汉字发音过程的规律性。

让我们来看一下十三辙:

中国十三辙分为:(一)发花、(二)梭波、(三)乜斜、(四)一

七、(五)姑苏、(六)怀来、(七)灰堆、(八)遥条、(九)由求、(十)言前、(十一)人晨、(十二)江阳、(十三)中东。

我国传统的歌唱理论根据汉字发言的特点归纳为“出声”、“引腹”和“归韵”,我国的语言的“出声”、“引腹”并不复杂,难点关键在于“归韵”。十三辙的分类方法有助于认识

汉字发音过程的规律性,有助于对“归韵”一一字音收尾规律性的认识。

“归韵”指的是字音的收尾。字尾的处理有两种情况:

1.在十三辙中的“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一七”辙、“姑苏”辙等五个类型中的单韵母都属于直呼形,或者叫直出无收型,韵母定形 发响后,不论延长多久,音量

增加与否,行腔中口形始终保持不变。我们刚刚提到过的“中国的土地”的“地”属“一七”辙,在这首声乐作品中,“地”是最高音。当演唱者演唱时往往要做渐强,这一渐强便把本来小口型闭口音的“i”放大了,因此就变成了“中国的土‘爹’”。如果我们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会避免上述现象。2.第二种情况是凡带有韵尾的字,收音部分要准确,归韵的

瞬间掌握要得当。收尾音是多音素中的尾音,有依附性,要怡如其份,不能分成音节。“十三辙”中除上述五个辙别是直出无收形外,其余八个辙别都要收音归韵,这八个辙别又可分复韵母和鼻韵母两大类,复韵母有四个辙别,它们分别是“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由求”辙,鼻韵母也有四个辙别,它们分别是“言前”辙、“人晨”辙、“江阳”辙、“中东”辙。“怀来”和“灰堆”韵尾都要归到“i”,“遥条”和“由求”都要归到从a到o或从o到u。

“言前”和“人晨”的韵腹不同,归韵尾都要归到“n”上。用舌尖舔抵上齿龈处形成前鼻音,“江阳”辙和“中东”辙的韵尾相同都要归到“ng”上,归韵时舌根与软腭将气流阻断,使“ng”音穿鼻发出后鼻音。

刚才前文提到的“马儿跑”的“跑”因属“遥条”辙,唱此辙时口形从a-o,听见“o”音收气,这样就不会再唱成“马儿爬’’了。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首声乐作品来展开我们的论述。

《早发白帝城》

1=G 4/4 李白 词

黄自 曲

1 2.3 │ 4 3 2 — │3 3 5 27 │1 6 5 — │

朝辞白 帝 彩云间,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5 2 3.5 │ 6 3 4 — │5 3 2.6 │ 1 2 1 — ║

两 岸 猿 声 啼不住,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这是李白先生的一首七言绝句,先看一下尾字:“间”[jian]、“还”[huan]、“住”[zhu]、“山”[shan]。1.“间、还、山”三个字都属于“言前”辙。我们分析一下“言前”辙的发音特点。“本类汉字属宽韵,是‘抵腭’鼻韵的一种。‘出声’后‘引腹’发响的韵母是‘a’,但要发挥鼻腔共鸣的作用关键在于‘归韵’的一瞬间,以舌尖舐抵硬腭前,上齿银部位发出半鼻音,‘n’气息达到上述部位即收音。”抵腭是比较形象的说法。说明了收音的部分,练习时应细听,加以辨别体会,不能让气息穿过鼻孔而与“江阳”类相混淆。

2.在一首作品中高音是我们应注意的,第二句诗词“江”和第四句诗词的“过”都是在高音的位置上,唱好这两个高音必须把字咬好,我们来分析一下属“江阳”辙的“江”。

“本类汉字属宽韵,是穿鼻韵母中的一种。出声后引腹发响的主要韵母是a,但应加强

鼻腔共鸣发音过程,要听见ang,“归韵”时气息由舌根和软腭(小舌)相结合将口腔气路阻断,使气息穿鼻而过,发出明显的ng音后截气收声。”

笔者在教学和自己学习中都用过这首歌。教学中的体会是“言前”辙和“江阳”辙运用

好了对于喉头比较紧、音色放不出来的学生会很有帮助,特别是对于男高音关闭状态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头腔的共鸣以及学生掩盖的感觉。但是在对于女高音的教学和唱歌气息比较浅的学生要慎重用这首歌,因为“言前”和“江阳”辙都容易造成鼻音,如学生气息本身较浅,运用这两辙会使学生更加提气歌唱,这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这两辙运用得好,歌唱者加上良好的气息会有一种“鼻子上架 上马鞍的感觉”,也就是美声唱法所要求的高位置。

3.最后分析一下“过”字。让我们来看一下“过”字的发音,“过”归属于“梭波”辙。“梭波”类汉字又称“歌波”类,含主要发响韵母“o”为“波”类,可有介母“i”、“u”作为韵头。含主要发响韵母“e”,则为“歌”类不和介母相拼。本类字出声后落在主要发响字母“o”或“e”上,引腹无字尾,在句尾靠截气收声,发“o”或“e”的口形不能变动。

这里要说的是口形不能动。传统美声唱法要求共鸣腔的稳定,高音上的共鸣腔稳定的感觉可以帮助气息的流通,帮助声音稳定,帮助共鸣腔更好的工作。这个“过”字如果按照以上方法演唱,会对声音“挤”、“抖”有所帮助。但是,“梭波”辙不应用给那些唱歌时比较僵、比较紧张的学生,因为这种稳定会给他们带来更加的紧张。

黄自先生写的这首歌显然是有他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他的《花非花》、《点将唇·赋登楼》等都是很好的声乐训练曲。

在实际训练学生过程中,中国作品的演唱应该成为必要的部分,对于初学的学生最好先给一些直呼型为韵尾的歌,如“发花”辙、“梭波”辙等这些辙别收韵比较简单,口型较容易掌握,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辙别的作品的训练更好的体会气息。而比较有程度的学生,特别是开始攻高音的学生,要注意“江阳”辙、“人晨”辙等辙别的运用。

运用中国作品训练学生要注意和意大利艺术歌曲相结合。因为意大利语a、e、i、o、u、五个元音容易咬字。在意大利语基础上,认真学习十三辙的知识,唱好中国作品。

中国语言的韵类十分丰富,语言的构成极其细致又独具特色,很有表现力。中国语言的这些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中华民族唱法的发声基理比之西洋唱法要复杂得多。为了提高声乐教学和演唱的艺术水平,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学派,声乐基本功的训练必须与中华民族语言相结合。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一旦明确在实践中体现这种结合的有效训练的重要性,我们学习声乐的学生和教师就应该刻苦钻研,求得更大进步。参考文献: [1]白秉权《民族歌唱方法的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宋承宪《歌唱咬字与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

[3]沈 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版。[4]黄 自《黄自声乐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8月版。[5]王富增《王富增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9月版。[6]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6月版。

[7]酆子玲《歌唱语言与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2月版。[8]赵梅勃《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版。[9]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第二篇:浅析美声技法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音乐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注入了一股新的,充满生机的清泉,那就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惊奇和喜悦、激情和睿智,流行音乐的唱法与美声技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艺术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以情带声、讲究发声的自然流畅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感染力是每种唱法共同的艺术目标。本文从美声技法与流行唱法的发声特点入手,进而结合实例分析了美声技法在流行唱法中的运用。当前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同融合的时代,随着听众的出现对声乐艺术有着新的要求,美声技法与流行唱法这种相互融合的演出既能运用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又能结合流行唱法的发声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音乐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想象空间。

关键词:美声技法;流行歌曲;美声唱法的运用

目 录

摘 要........................................................2 前言...........................................................3

一、美声技法....................................................41、“美声技法”的起源与发展...................................4

2、美声技法的特点...............................................6

二、流行唱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1、“流行唱法”的起源与发展......................................7

2、流行唱法的特点...............................................8

三、美声技法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91、气息的支撑.................................................92、松开或打开喉咙............................................103、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1 致 谢.........................................................1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国家地区的交流也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世界, 在整个文化的交流融合圈里,音乐,尤其是歌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声技法和流行唱法是当今喜闻乐见的声乐表现形式。美声技法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流行唱法个性鲜明的演唱风格在群众中广受欢迎,二者各有所长。美声技法和流行唱法的风格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无论是美声技法还是流行唱法,都是人们真挚感情的体现,他们都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歌唱就不会有持久的魅力。两种唱法都需要歌唱者深刻的理解到作品的内涵,融合自己的特点,经过沉淀将作品淋漓尽致的展现。两种歌唱方法都讲究声音通,以情动人,满足不同听众的审美情趣,它们没有所谓的庸俗与高雅之分。

一、美声技法

1、“美声技法”的起源与发展

美声技法”,出自于意大利语Bel canto technique,真正的意思是“完美的歌唱技巧”。美声技法是精美的歌唱,它着重于声音优美充实,注重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对声音的要求高,音色也善于变化。美声技法声部区分严格,注重音区的和谐统一,声音线条优美,是在现在的世界学者对多的一门艺术唱法。美声技法的显著特点更在于她的科学化,体现在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使人的身体在自我控制下,从而发出充满线条感,有深度的声音,这种声音是有色彩、连贯、流畅以及充满力度的,充满变化的。

近年来我国年青选手纷纷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这就更加说明运用美声唱法来诠释和表达外国声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已达到相当水平。因此通过对美声唱法、中国作品的咬字、吐词、收音、归韵和对中国歌曲表现的艺术处理的掌握及运用,以便达到唱好中国作品的目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声技法就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其中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题的演唱风格。我国的美声技法发展开始于四运动时期。在这场中国近代的新思潮运动中,海外留学的艺术家们不光从国外带回先进美声的技巧,也带回了先进文化的交流,从此美声技法出现在了中国大舞台上,自此美声技法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发展。现如今,国内的很多等院校,在音乐教学的运用上都会设有美声技法的教学。美声技法的引入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声技法的发展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声乐人才,而且在近年的国际大赛中我国美声选手在世界声乐界中崭露头角,为国争光。

2、美声技法的特点

美声技法在歌唱技巧上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它可以表现出歌唱层次的变化,可以发挥共鸣效果,不但加强了音量,而且还美化了音色,精确的调整和控制发音器官的协调,灵活自如的表现各种高难度的复杂技巧,丰富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美声技法的声音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字:通、实、圆、亮、纯、松、活、柔。

二、“流行唱法”的起源与发展

1、流行唱法”的起源与发展

流行唱法起源于欧洲,后来在美国发展扩张,逐渐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风格,包括所有民间音乐类型,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早期的流行音乐来自黑人音乐。他们以口传心授和与白人之间的来往,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这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不管是黑人灵歌、灵魂音乐、节奏蓝调又“节奏布鲁斯”〔就是我们所说的R&B〕、摇滚音乐,甚至是爵士乐本身,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由非洲传来的黑人音乐。“蓝调”乐曲从诞生到今天大约有一个世纪之久了,它是西方摇滚乐、爵士乐和西部乡村音乐、等许多流行音乐的鼻祖。由于流行唱法有之独特的演唱风格,所以在演唱时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一个流行音乐的风格,应该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试图改变自发式的唱歌习惯,将自己歌唱习惯的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次,流行唱法,无论其科学与否,都被最广大的业余声乐爱好者所接受。因此,不可否认,这种演唱方法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声乐界应予以关注。流行歌曲有它自己的一套唱法要求,只是缺乏“有心人”对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是之更有生理和物理方面的依据而已。

在中国,流行唱法大约出现在20年代后期的上海,它真正被大众接受并繁荣起来,是因为80年代前后期邓丽君的出现,她温馨动人的美妙声音,对于现在的流行歌手的演唱或者创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她在艺术上的影响成就,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超越,她用自然平和富有感情的声音以及口语化形式来演唱歌曲,打破了某些正宗音乐流派的传统形式,使歌唱艺术大大放下架子,也使歌唱艺术更加接近大众,更加地平民化。

2、流行唱法的特点

流行唱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假声唱法:假声唱法实在气流的控制下,声带不完全震动的歌唱状态,音量小。(2)真声唱法:真声唱法是指声带完全震动的歌唱,音量大,音色明亮。(3)真假声混合唱法:是声带不完全震动的歌唱状态,其音质、音色都位于真假声两者之间,不是太实也不是太虚,有伸缩的余地。

四、美声技法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运用

1、气息的支撑

歌唱的气息支撑,主要是是指横膈膜的肌肉支撑,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须。吸气的时候横膈膜向下扩张,肺部就充满空气。呼气时横膈膜就向上收缩,把气体呼出。

在我国戏曲中,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气息(肚脐往下横三指),这种发声有其优点,它可以使气息支点明确,支持发声力强,小腹紧张易于其它部位放松,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会缺乏气息的和弹性柔软性。意大利美声派的发声气息是运用胸腹大量的呼吸,呼吸的气息量大,有气息的弹性和柔软性。在吸气时,嘴巴和鼻子同时吸气,胸腔肺部充分张开横隔膜下降,有足够的气息供给发声。

例如外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歌剧魅影》

这部歌剧中她借鉴了美声技法的气息的支撑,用气息带动声带,将气息沉到横膈膜位置令她直入云霄的高音不仅不会刺耳,而且还能具有独特的歌声,那么的虚幻、空灵、纯净,时而清新甜美、时而高亢震撼,营造出无边无际的空间幻觉。

歌手韩磊在演唱《向天再借五百年》时,气息随着旋律的递进分别用了:慢吸慢呼演唱“沿着江山起起伏伏……”传达对祖国河山的深情眷恋,进而以快吸快呼结合弹性演唱“做人一地肝胆……”铿锵有力地彰显人生信仰,在高潮部分“看铁蹄铮铮……”

通过腰腹之间的对抗力增强气息、制造强烈的情绪来表达对敌人的无畏及必胜的英雄气概。良好的气息控制不但适用于跨度大的难度歌曲,同样可以表达委婉、缠绵、哀怨等多种情感细节。台湾流行天后邓丽君在演唱歌曲《何日君再来》时,运用多变的气息控制技巧,营造出了感伤、忧愁和无奈交织的氛围。

总而言之,把美声的气息技巧运用到流行歌曲演唱中,能使低音虚而不空、高音亮而不燥。

2、松开或打开喉咙

从声乐发声的原理来看,声音通过空间和固体两种方式到达人体的各个腔体,引起腔体共鸣和整个人体的振动,而喉咙则在发声中表现出了三个基本要素:呼吸、发声、共鸣,且相对于呼吸和共鸣来说就像一扇门、一个要塞,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只有打开了喉咙,才能顺畅的发出声音。

十九世纪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讲述歌唱方法的重要性“打开喉咙”中表明: “喉咙是声音发出时的地必经之路.如果喉咙不打开却想发出丰满又圆润的声音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喉咙又是气息呼出吸进的必经之处,如果喉咙不放松,声音就会闷在里面”。所以,我们唱歌时必须“打开喉咙”。例如刘欢在《千万次的问》

这首歌中借鉴了美声技法的“打开喉咙”使后咽壁的支撑增强,同时因为气息的加深,使声音的共鸣尤为突出,听感上有类似“哭泣状”共鸣的声音效果,音色上更加明亮、集中。

张学友中音区音色饱满厚重极富磁性,但他演绎了很多真假声结合的作品,如《李 香兰》《三天两夜》等,通过“真声”的“减振”和“假声”的“加振”,巧妙地完成声区的统一,真假声转化自如,在广阔的音域中自由驰骋,从而使观众获得了充分的听觉享受。

例如:中国歌手孙楠以擅长高音演唱而独步歌坛,其极具穿透力的高音和统一连贯的华丽音色为中国流行音乐品质的提高增色不少。在其演唱的《快乐家园》中甚至直接把美声艺术歌曲《我的太阳》的副歌部分融入,充分展示了当代流行歌手的优秀唱功。

3、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

共鸣腔体用声乐术语来说是“三腔发声”。“三腔”指的是头腔、胸腔、口腔。唱歌的时候,头腔有震动的感觉,带动胸腔的共鸣,气息冲击声带经口腔而出。美声学派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充分的使用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在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六个声部的运用中各有偏重的使用,优秀的歌唱家可以在歌唱中自由的调节和运用各个共鸣腔体,并用最小的基音和气息获得较大的共鸣效果;1832年意大利作曲家盖塔诺•多尼采蒂谱写了经典作品《爱之甘醇》,里面有一段男主角的咏叹调叫《偷酒一滴泪》,这是一曲浪漫主义的爱情小调。演唱这首作品,要求声音浑厚有弹性,高音饱满有力,声音的通道要宽一点,注意使用高位置共鸣技巧,使人声具有更强烈的掷远效果和穿透力。所以,美声学派的歌唱家都不用扩音器,并且音量大穿透力强。意大利着名歌唱家卡鲁索曾在十万人广场歌唱不用麦克风而每个人都能听到,而且,声音纯真情感真实。在中世纪以前教堂里有许多合唱曲是无伴奏.无扩音器的合唱。

例如张力尹的《timeless》这首歌,她运用了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和真假声结合,她的嗓音比较独特,声线浑厚,圆润,带有一定的穿透力。发声位置偏后,后喉腔用劲,胸声明显,哭腔重,声区统一,共鸣好,可掌握的唱法多种,能混杂运用。

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技法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是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从流行到古典,从东方到西方,各种跨界的势头是越来越猛,并且引领着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这两种唱法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解决了雅俗之间的矛盾,让严肃的美声唱法不再奢侈,而且还让这种融合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群众的欣赏能力,让演唱方式更加多样性,使其走进大众,娱乐大众。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流行唱法,对声音标准的要求都是相一致,在如今音乐文化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美声唱法可以通过控制发声器官来展现精妙的高音,而流行唱法则更加容易将人们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两种唱法的融合能够表现出更好的感染力,为大众带来无限的惊喜体验,向人们诠释音乐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这两种唱法相互融合的探索,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多元化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唱法的融合来打破歌唱艺术中的一些壁垒,使其更好的得到普及,迎合欣赏者的口味。[6]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流行唱法,它们在我国当代音乐文化生活中这种相互并存,争奇斗艳而又各领风骚的现状说明:唱法仅仅只是一种歌唱的载体和手段,各种不同的唱法及流派的审美价值,只有在相互比较中存在,在相互并存中凸显,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由56个民族构架起来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它应该具有包容任何优秀音乐艺术文化的胸怀;无论是本土传统意义上的原生态唱法,还是最前卫、最流行的城市民谣;音乐是全世界最流行的语言,因此音乐是国际化的沟通手段,文化交流、文化外交离不开音乐。只要音乐响起,世界各地的人们就变得不再陌生,他们眼中就充满着喜悦、激动和期待,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林松.论“美声唱法”在通俗演唱中的作用及影响[J].音乐生活.2012(02)[2]李翔.简述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S1).[3]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4]罗洪.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之比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3).[5]封伟为.浅析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关于廖昌永新专辑翻唱流行歌曲引发的讨论[J].科教文汇.2008(05).[6]韩萍.浅谈流行唱法可借鉴美声唱法之处[J].云岭歌声,2004(04).[7]张继英.如何借鉴美声唱法唱好流行歌曲[J].民族艺术研究.2008(02).[8] 薛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02)[9] 卢文利.浅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演唱特点的相互融合性 [D].河北师范大学,2014.[10]石林.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与联系[J].大舞台2011.(10)

第三篇:中国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古筝的运用

摘要:电影与古筝看似两个不相干的领域,实际上却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而我们不难发现,最大的相似就是无论是一部好的电影还是完成一首好的乐曲都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准备,精心的雕刻,其实各行各业也都如此。

关键字:电影

古筝

结合一、古筝乐曲的美学意蕴

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它的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面板、琴弦、雁柱等物件组成;筝的形状像一个长方形的木质音箱,弦架上的“筝柱”是可以活动的,一弦一音的拨动,都是按照五声音阶来排列的。现代的筝的规格是二十一弦,在唐宋时期更少,只有十三根弦,随着时代的发展才慢慢增加,弦架上的“筝柱”是可以活动的,一弦一音的拨动,都是按照五声音阶来排列的。自秦、汉以来,古筝的流传从西北跨越到全国各地,形成燎原之势,并且有了新的发展,与其他的民间音乐、说唱、当地戏曲相结合,有着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古筝音乐,不论器乐的合奏、独奏、重奏,还是戏曲、歌舞、曲艺的伴奏,都具有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外观典雅的特点。

单线条性和声腔性是中国音乐的两大特点。

中国古筝音乐审美深受道儒两家倡导的“大音希声”与“和”这些美学思想的影响。古筝是中国弓弦和弹拨乐器的代表。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就已经存在了古筝演奏需要注意协调演奏者的肢体平衡和妥当安排手

指弹拨的指法。弹琴时做到抑扬顿挫,轻重疾徐,就能弹出美妙的音乐,给人美的享受。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应该是中国古筝创作的主流。散、慢、中、快是古筝音乐的主要曲式结构。

古筝弹奏中会比较注重音乐本身的“声韵”,常用左手作韵技法来表现。它是中国音乐中传统音乐表现其声韵特点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区别西方音乐的一个方法。“音与意和”是中国古典音乐演奏水平的缩影,是每个爱好古琴音乐所向往的境界。用古筝“以韵补声”这样的说法比较常见,弹奏的技法有四种,分别为颤、滑、揉、按。弹奏古筝的人往往都是全情投入,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听众往往会被吸引震撼,容易被带到那样的意境中从而有更深的审美趣味。古筝弹奏出的乐曲阴柔深情,雅致从容,委婉含蓄,恬静平淡。用“空灵”这个词来形容是最为恰当的。空灵是一种精神上的意向,这种意境在古筝音乐中非常重要。古筝乐曲给人灵活空旷,且富有动态跳跃的美感。虽然飘渺虚幻,但却给人美的享受,“灵动之美”是许多现代筝曲所追求的。

二、古筝在电影中的运用

我个人是王力宏的fans,因此在他的处女座电影《恋爱通告》一上映我就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恋爱通告》这部电影能看出王力宏突出的音乐才华,出于对民乐的喜爱,王力宏在电影中使用了二胡和古筝这两种最常用的民俗乐器。通过对电影《恋爱通告》的分析,来仔细聆听里面的古筝乐曲,从而探讨古筝音乐的美学意蕴,发掘电影配乐中古筝民乐的作用。

古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一直以来我们都用高雅脱俗来形容,犹如阳春白雪。古筝的声音悦耳动听,平淡恬静,含蓄委婉,可听性非常强。下面通过对《恋爱通告》这部电影及其古筝乐曲的分析,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发掘古筝乐曲的美学意蕴。

影片的剧情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由王力宏扮演的杜明汉是一个大明星,为了追求由刘亦菲扮演的宋晓青这位民乐系才女不惜伪装身份成为该民乐系的学生的故事。影红遍半边天的杜明汉虽然歌唱事业顺风顺水,但内心总是缺少某种东西而略显孤独。一次意外,他不小心撞倒了宋晓青,她以为自己的古筝被撞坏了,就地弹拨了古筝,这段即兴弹奏的古筝音乐却让杜明汉有了一种知音的感觉,他的眼前幻化出一大片翩翩起舞的蝴蝶,这让他既惊喜又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催使下,他和著名吉他手魏志柏潜入宋晓青所在的学校,一段以寻找音乐命名的爱情之旅便开始了。

《恋爱通告》中男主角爱上的是民乐系弹古筝的宋晓青,故事在高校民乐系逐步展开。这是一段伯牙与钟子期般的知音邂逅,古筝这个道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恋爱通告》中刘亦菲抚琴弹古筝的动作高雅别致,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舒畅感,出尘娴静,她弹奏的是古筝的琴弦,却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这样灵动的音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电影运用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高山流水”讲的是有一次先秦琴师伯牙在山野上抚琴时,路过的樵夫钟子期不仅能够听懂,而且有种千里遇知音的感觉。“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就是“高山流水”的由来。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在这个世上再没有人能懂自己的琴,于是摔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电影中的杜明汉犹。如钟子期,宋晓青就是伯牙,王力宏特地将《伯牙绝弦》这首歌作为概念主题曲。王力宏在编曲上加入了大量的古筝演奏,还特别加上了西式的嘻哈加深节奏的韵律,整个音乐非常惊艳。为了让这古筝听起来更为精彩,除此之外,女子十二乐坊中古筝高手周健楠的加盟,让这首歌曲更有韵味古筝弹出的声音深情舒缓,夹杂着丝丝若明若暗的忧伤,伴着悠扬悦耳的钢琴声,配上王力宏完美的声线,达到了非凡的音乐效果,为电影添色不少。很多人都觉得刘亦菲在这部电影里是本色演出,古典优雅中透露出单纯柔美的味道。特别是她弹奏古筝的那几个片段,将这种特质表现得尤为突出。电影里呈现的音乐是雅俗共赏的,无论是通俗的流行音乐,还是高雅的古筝音乐。宫商角徵羽,那歌词未写上的是那份弦外的延长音,斟一杯酒,一抱拳一句关心,在千年之后,再延续不变的旋律”,是《伯牙绝弦》的歌词选段,歌词华丽唯美,配上如泣如诉的古筝音乐,画面如水墨画般充满意境,让电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地

《恋爱通告》这部电影,以民乐这个特殊的视角来阐述电影,比较新颖独特。这部电影中的音乐让很多专业人士都赞不绝口。刘亦菲饰演的宋晓青筝不离身,每次弹琴时都给人清丽脱俗的感觉,她弹奏的古筝悦耳动听,姿势优美,将宋晓青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很难想象,刘亦菲仅仅学了三个礼拜的古筝。在这部电影中,女子十二乐坊古筝高手的加盟是很大的诚意和惊喜

。女子十二乐坊是一支专业的乐队,成名于日本,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

音乐,不同于我们熟知的传统民乐演奏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绝对算是视听盛宴。

三、总结

中国古筝音乐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不断积淀传承的结晶,具有写意之美,具有深刻的内涵。它的曲风手法并没有固定模式,但能让每个听过的人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恋爱通告》是一部浪漫爱情喜剧,剧情虽然不新颖,但是电影的切入点选得很好,在民乐的外衣下男女主人公有了一场以古筝命名的如伯牙遇到钟子期般的知音邂逅,给人非常不一样的感觉。这是王力宏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他是一个歌手,在他的电影中看到太多与音乐有关的元素一点也不稀奇,反而跟其他的爱情电影有了区别,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中国传统音乐浩如烟海,通过古筝这个工具,通过《恋爱通告》这部电影的古筝音乐的表达,让观众享受到了一场视听盛宴,在这点上王力宏是非常有诚意的。我们通过对《恋爱通告》的分析,体会到了古筝音乐的魅力,传统古典音乐的意蕴,这对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这部电影也给了其他导演非常好的借鉴,电影可以多角度表达,同样,我们的传统音乐也可以以古筝这样的模式来呈现,应该能达到不一样的结果。

音乐欣赏

------中国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学院:教育学院

学号:12011240780

姓名:保杉杉

班级 :11级小学教育

第四篇: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体会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体会

在历史课上学生一般积极性不高,均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或以一定的地图演示与教师的讲解相配合,很难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作用。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增加了历史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它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好奇感、独特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好的交互能力。本人就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以下特点:

1.新颖性: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表现在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形式。给学生的感觉是耳目一新,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2.趣味性: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表现在,它可以在比较枯燥的文字中添加一些动感效果和丰富画面。比如说可以使文字在大屏幕上从不同的方向出现,另外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使文字以不同颜色闪烁,如我在讲到《民族团结》时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并用多媒体展示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画面。以歌曲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民族团结上。

3.直观性:多媒体的直观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历史地图的教学中,如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对红军长征路线用其它应用软件制出动画箭头,随着教师的点击而移动。这样可使用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其红军的路线,也更便于学生记忆。

4.更具有双边交互性:何为“交互性”,打个比方说,我们现在想看某个电视节目,须等到播放时间电视台开播时才能看到,这不是交互性,但如果达到想什么时间看,看什么节目都能由自己决定,这就是交互性。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通过某些计算机软件来达到交互性,也就是说想学什么内容,就可以学什么内容,学习的进程等一切都由自己来控制。这样即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自己了解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完全可以满足现行历史教学的提问、应答、个别交流、个别辅导等多种要求。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导教学时,尽量不要以传统教学方式动用现代教学媒体,去控制学生,去束缚学生。而是研究它的特点,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最优化的课堂结构,即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又考虑让学生不断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2.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实现教学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的转变。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向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自觉探究成为可能,它更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更方便不同学生的个体选择。我们在运用多媒体中,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师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并刻意追求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进度,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对学生进行某些指导,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以前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试想,一个班有60多名学生,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教师的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不过1分钟,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内容的学习顺序阶段进度,实现个别化教学。

4.扩大了教学范围。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和适当的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常见问题的认识转化为软件后,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简单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分析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解答实施遥控辅导。

5.可以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靠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在这方面发挥了它的优越性,它可以通过一些电影、电视剧的镜头剪接,然后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历史画面中去体味,去感染,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将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以及中国人民坚决反抗的一些真实的历史镜头剪接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目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坚决反抗的精神,从而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它是历史教学手段和教学法改革的必经之路。

现代教育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过时的教学手段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过时的教学手段。根基于现代科技的我媒体教学手开辟了现代教育的一条新路子。

2.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老一套的教学手段、方法己经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因为它只能就课本论课本,而很难将现实生活的课本、课堂紧密联系。而多媒体教学却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它能将现实生活最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去了解,评析,使学生完全突破了课本和课堂的紧紧束缚,而不致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神圣书”的书呆子,而是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

第五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

● 将多媒体融于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一些枯燥的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直观地加以再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处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率。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多种生活实物,如信封、天平、商标、蝴蝶、北京故宫、艺术作品等。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并在学生积极的探讨中加强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运用“日食从发生到结束”的动画,可以把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学,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达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的辨认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 把抽象变为具体,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则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轻松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画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房屋图纸、飞机模型、汽车模型、六角螺丝帽、缸套等实物模型,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工人师傅在设计这些图形时,首先要设计图纸。那么如何在平面上画空间图形呢?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水管三叉接口、正方体、圆柱体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其画出空间图形。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 化静为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不仅能清晰地展现实物图像,而且能通过跳跃、移动、变化、闪烁等手段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把动态的过程直观体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例如,在讲授抛物线y=a(x-h)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制作课件。通过几个简单的按钮,让k、h的值发生变化,实现抛物线y=ax2到抛物线y=ax2+k的平移;实现抛物线y=ax2到抛物线y=a(x-h)2的平移,让学生明白由于h、k的变化抛物线y=a(x-h)2+k的图像会怎样变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h、k在抛物线中的作用,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抛物线的性质。

●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例如,在讲授《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以在课上进一步利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七巧板”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由于“七巧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七巧板”上的图形移一移、转一转,使其能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数学问题。

下载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的趣味性较强,学生可以参与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

    远教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

    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几点体会 曾溪中心小学 何才华 [摘 要] 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学校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将......

    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专题

    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佳木镇汉校:史永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校教学设施的更进,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为教师的发展......

    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体会

    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体会 黄陂区六指街六指中学 王雄 [ 摘要] 新课改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应用理论依据,同时信息技术促进了新课程改革,本文结合自身的教育......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历史地位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是指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意大利作曲家创作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意大利是美声......

    在体会之一中(精选5篇)

    在体会之一中,我们分析了中学德育面临的困境和原因,在此,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就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解决认识问题,明确德育为先。学校的首......

    gps和gis在中国道路运输中的运用

    Gps,GIS在中国道路运输的应用 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由分布在6个不同地球轨道上的24颗卫星组成,并以全天候、......

    史料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兼具思想政治理论与历史课特点的课程,鉴于授课对象是历史专业之外的学生,这就决定了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