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转课堂”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由《圆》的教学翻转引发的思考
“翻转课堂”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由《圆》的教学翻转引发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在“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给整个学习过程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其次伴随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可以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下实现更加高效高质的学习;最后翻转课堂也对教师在学习中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一次校内的教研组活动中,笔者选择了苏科版九年级(上)《对称图形——圆》的第一节《圆》,尝试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教材共为这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圆的描述定义和集合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介绍了弦、弧、圆心角、等圆、等弧、同心圆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概念,同时,作为初中几何收官之作的起始课,这两个课时在例题的选择上都非常关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渗透。所以,这两节课的内容相当繁杂,按照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整节课几乎就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再辅以练习加以巩固。可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仅仅忙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不会准备供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资源,也难以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指导。两节课下来,效果可想而知,即使勉强把内容上完,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会太理想。而笔者用“翻转课堂”这种授课方式,将两节课内容整合为一节课,制作了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圆的定义,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弦、弧、圆心角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基本概念,同时还设置了相应的课前检测,这部分练习难度较低,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于微视频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笔者在课前完成这部分学生反馈练习的批改并归纳出典型错误,在课堂上利用较短时间进行纠错,解答学生关于基础概念部分的疑惑。由于基本知识已经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掌握,课堂上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个高阶思维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上,一个是几何作图中“双轨迹模型”的应用,一个是圆中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构造。下面笔者就结合这节课的实践感受谈一谈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粗浅的认识。一.翻转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笔者用了一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以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而且避免了课堂上学习节奏的拖沓,学生不需要反复面对那些已经掌握的内容,而 是被一些更容易激起兴趣的高阶思维问题所吸引。
课后我们对不同课堂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传统模式下学生的感受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为小学就接触过圆的概念,加之老师讲的很清楚,所以很容易就掌握了。不过同时也觉得收获并不大,掌握的内容大多原来就知道,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希望老师能再讲深一点。”翻转模式下学生的学生的感受是:“觉得很有收获,原来圆这个图形有这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整节课脑子停不下来,一直有新问题出现。”
传统模式更多的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不太容易能关注到知识的内化过程,把最重要的内化放在家庭作业中完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阻断了教师的适时指导。这主要是受到课时和教师精力所限,而翻转模式使突破这种限制成为了可能,让内化就在课堂中进行,突显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很明显,翻转课堂模式使得这节课的课堂效率提高了很多。传统模式下,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无奈的问题——课堂讲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所以教师的讲解便显得有些“寡淡”,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但却又不得不讲。翻转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困境,课前微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在家通过自学完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微视频播放的进度由学生自己把握,已经掌握的部分可以跳过,对不太清楚的部分可以来回反复观看。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学习。不会出现在传统模式下,学生被迫去听早已烂熟于心的内容或是因为有一小段内容没听懂导致跟不上节奏的现象。能通过自学掌握的内容学生自己解决,教师不必多讲,而课堂教学则可以更多的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内化和高阶思维的引导。本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与圆相关的基本概念,更通过在课堂上充分的探究,初步认识了“双轨迹模型”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和圆中的基本图形,学习的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二.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援的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外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
笔者一直向往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学生能够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下自我学习、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完成的,但在需要求助时又不是孤立无援的,翻转课堂为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性。学生课前在家结合微视频自学基本知识,课堂上学习讨论高阶思维问题,由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交流和讨论,随之发生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力后援。由于这种时间空间上的翻转,使得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互助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出于主体地位。传统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轻松的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然后回家之后的习题往往并不简单,学生在家做题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却孤立无援。教师在学生身边的时候,学生并不太需要,而学生真正需要的时候,教师却又不在身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课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满足“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大部分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无法将圆的定义与这个问题联系起来,这是因为课堂上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的时间太短,让学生探究的时间太短,而教师在课堂上匆匆解决这个问题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后遇到同样问题时,依旧无法解决,陷入无援状态。本课中通过充分的师生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信息的来源远比独自在家广泛,使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中。
翻转模式中,圆以及相关图形的基本概念完全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帮助由学生自学完成,这个过程的意义不单在于提高的学习的效率,如果长期坚持做下去更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从习惯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学习。而自学能力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尤其重要,它不仅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微视频做一些引导,课前先解决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内容,更培养了学习上的一种自信心,养成对学习的兴趣,以后遇到新的问题学生也会更倾向于选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并且进一步感受自信和乐趣。这就产生了一个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授人以愉”的过程。三.翻转课堂教师的重新定位
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感受到,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传统模式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原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上相互之间的横向交流不可能太多,而现在有了更多的机会交流、讨论、辩论,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是基于人的智慧的教学,教师仍旧是关乎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翻转课堂下教学设计更需要关注到细节,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每一个问题,推敲每一个提问。要做好这些工作,教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完成三个角色的转变。
(一)从教学资源的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
微视频对于翻转课堂的作用无需赘言。微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将现成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但最好能自己制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自学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在微视频的制作上大家也可以各显其能,充分体现制作者的个性。那么什么是优质的 微视频?这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但一个好的微视频通常会有一些共性。首先是严谨,不能有错,要把基本知识准确无误的呈现给学生。其次语言尽量轻松、幽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时间要控制,一般视频的长度不超过10分钟。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的微视频时长约8分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圆的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部分是介绍了弦、弧、圆心角、等圆、等弧、同心圆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概念。每部分内容后都设置了相关的反馈练习。这两部分内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算太复杂,学生结合微视频一般能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
(二)从知识的传授者向高阶思维的点燃者转变
翻转模式使得课堂学习有了很充裕的时间,那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一些学生通过自学难于解决的高阶思维问题。课堂学习的内容最好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如果学生暂时提不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课堂中我们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几何作图——如何找出到两定点的距离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另一个是基本图形的构造——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时,常常构造由半径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辅助解题。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圆的集合定义,并且在课前检测中也有涉及到的练习加以巩固,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误入歧途时,再给予适当的引导,针对这个例题,笔者在教案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我们要找的是什么图形?这样的图形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满足各个条件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对于前两个小题“(1)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1 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2)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1.5 cm的点有几个?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学生较容易解决,而第三问“(3)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学生解决起来是有困难的,而恰恰遇到困难后的讨论和探究才是最有价值的。其实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就是针对“双轨迹模型”的一般模式——首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图形;其次,将条件分成两部分,并将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画出,而每个轨迹必须是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第二个问题的解决,笔者依旧采用同样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将所学知识真真正正的内化吸收。
(三)从讨论者的掌控者向参与者转变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讨论的掌控者,主要的功能是评判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而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则需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适时的参与其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智慧的启发,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铺设台阶。做一个智慧的讨论参与者,何为“智 慧”?我觉得智慧体现在,如果学生的讨论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这时候教师就不该过分的参与进去;如果讨论陷入僵局,则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启发。而启发又应该恰当,启发过多则学生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启发得不够则学生依然迷茫。
这节课的容量其实相当大,思维的深度也比较深,如果没有翻转课堂,而是按照以往的教法,我很难想象可以完成如此多、如此深的内容。笔者只是就一节课谈了对翻转课堂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而在后续的教学笔者还是会不断的尝试翻转的模式。
当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一定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教学本来就是极具个性的,很难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我想教育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第二篇:翻转课堂给教学带来的改变
翻转课堂给教学带来的改变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中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翻转课堂给教学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让教育有了人的维度,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而这些,恰恰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相对不足的。
实际上,一些成熟的移动教学平台已经为手机课堂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如速课网,通过速课网制作教学课件可直接将课件发送至手机或分享给他人,老师可以在上课时将做好的教学资料发给学生自学;或者使用手机拍照或将手机相册里的相关图片发到微课堂里,也可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引入微课堂,同时通过手机平台发起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等。
速课网是一种集课前预习+实时课堂+课后考卷全程教学活动的新型课件制作平台,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实现翻转课堂,帮助师生完成多元实时互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数据化分析,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
第三篇:浅谈“翻转课堂”教学
浅谈“翻转课堂”教学
在观课中,由于一次真实的对话,让笔者看到“翻转课堂”中师生追寻到的幸福和快乐,进而引发了笔者对“翻转课堂”的思考探究。
一、翻转教育教学观和理念
“翻转课堂”采用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得益于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数字化设备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式,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同时,教师由指挥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第一,完成学习任务单,进行课前预习。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资源进行课前预?、讨论,完成学习目标中简单的记忆,获得浅层次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留下问题和困惑。
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共性问题,获得理解性的提升。“翻转课堂”对预习和上课两个环节进行了一个“翻转”:浅层次的理解在课前完成,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可以在课上发生。
第三,课后完成作业,预习新知识。
下面,笔者以《函数的概念》的教学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进行学情调研,根据课前小组的分工,各组分别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疑难问题,快速筛选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按难易划分等级。然后解决提出的问题:一类问题由同伴互助解决;二类问题由小组讨论完成;对于三类问题,征集学生代表进行展示、主讲和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函数的概念提出如下问题:
(1)y=1,x∈R是函数吗?
(2)能表示函数图像的是?(图略。)
(3)判断下列各式中y是不是x的函数?
①y= 变:y2=x;
②y=+ 变:y=+;
③y=1(x∈R);
④想一想:f(x)=x2+1与g(t)=t2+1这两个函数相等吗?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应看函数的三要素是否相同。由于定义域、对应关系确定时,值域也随之确定,所以若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相同,则这两个函数就一定相等。
(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y=;②y=;③y=+
使学生学会求定义域的方法,养成格式规范以及解题后反思的良好解题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意识。
(5)理解符号y=f(x)的含义。①y=f(x)表示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联系x、y的纽带是法则f,所以这个符号本身也说明函数是三要素构成的整体。②f(a)表示x取a时对应的函数值,而不是f乘a。从函数符号角度再次领悟函数的本质。在求解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代换的思想。
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1)学生归纳小结,以同桌之间一人小结一人倾听的方式,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小结。
(2)教师及时进行归纳总结:①函数的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的异同点;②集合与函数的联系、区别;③函数的三要素;④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四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一册67-68页圆的面积公式及推导、例
1、例2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小组合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课本附页中的圆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视频,交流感受。
教师:周末同学们都观看了关于《圆的面积》一课的微视频,你有什么收获吗?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1.回忆了研究面积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2.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圆的面积变了吗?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
3.把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接近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4.长方形的长就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因为把圆分厂上下两部分来拼接的。5.长方形的长a=πr,b=r,a ×b=πr×r=,由此可以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板书整个推导过程。(课件:近似的长方形)
二、交流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其他方法。教师:圆除了能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你们的思考和尝试能不能转化成三角形或者梯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有哪些同学做到了。
和小组里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过程。在推导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一起交流。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推导过程。
生1:把圆平均分成16份,沿半径剪开,拼成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数一数),也就是四分之c,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数一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圆的面积也就是c/4×4r÷2=c×r÷2=2πr×r÷2=πr2.生2:把圆平均分成16份,沿半径剪开,拼成近似的梯形,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正好是圆周长的一半,就是c/2,梯形的高是半径的2倍,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圆的面积就是c/2×2r÷2=πr×2r÷2=πr2。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微视频加上自己的研究,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圆的面积就是半径的平方与圆周率的乘积,也就是s=πr2。教师:要想知道圆的面积,谁是关键?(半径)
三、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根据半径计算圆的面积。半径为3cm。口答
2.根据直径计算圆的面积。直径为4dm。口答讲方法。3.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写在练习本上,注意书写格式,分别找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
四、巩固练习。拓展
这些题目对于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同学们来说太简单了,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大家带来哪些变式练习呢?
老师这儿给大家准备了不少拓展练习,能接受我带来的任务吗?组长领回任务,完成题目,并想办法讲给同学们听。(1)
读题
(2)
组长负责提问
要求什么?先求什么?怎么求?
(3)
梳理思路,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上台展示。
1.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 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课本70页第3题
3.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的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4.课本70页第4题
5.课本69页做一做(2)
6.一个运动场跑道的形状、大小如图。两边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这个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7.课本71页第6题
8.课本71第4题(2)
2组 9.课本71页第7题。
五、回顾总结,形成体系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S=πr2
第五篇: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浅析
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浅析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巧妙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高中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翻转课堂,是一种颠倒课堂内外学习时间和内容,采用视频辅助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即“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主要在课内”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趋势,它的巧妙运用,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学生可以控制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和进度;(2)学生可以随时获取网络资源,并进行重复学习;(3)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同伴互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4)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潜力;(5)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6)使得教与学更加个性化。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运用这一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发展其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翻转课堂教学与这一理念相吻合,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使教师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和视频、课件的制作者;使教师从“台前”隐居到“幕后”,从以往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习的辅助者。所以,在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听、说、度、写等多项能力,真正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促进者转变。
2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新知识的传授占据大部分?r间,有的教师甚至“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也是在教师的鞭策与提醒下进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它不再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是为其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使他们由“被动”转向“主动”,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建构者。在观看了教学视频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在视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要求他们积极思考、分析,然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由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和指导,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切实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3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英语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也可以根据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为学生设置别样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习任务进行讨论探究,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自行建构知识、获取答案,这就要求师生营造一种更为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的统治地位和权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现代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开放式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其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4优化评价体系
由于自身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着诸多的差异性。传统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主要目的是检测学习效果,为学生贴上孰优孰劣的标签。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将传统的倾向于选拨和甄别的评价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的评价。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将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评价反馈,得知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改进学习方式、方法,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目的。
总之,将翻转课堂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它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对学生主体内在需求的充分满足。也能够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这一教学模式还处在尝试和摸索的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将积极探索,顺势而为,以期能够实现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主体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兴国.基于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J].英语广场,2016(06).[2] 景晓青.高中英语翻转课堂遐思[J].课程与教学,2016(05).[3] 梁津.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