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现状分析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施原则、策略、途径。2.通过研读教材和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搜集探究性实验素材。3.研究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与教学环节设计。
4.研究化学课堂实验探究教学方式与其它教学方式的整合。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3.理论研究法: 4.总结研究法:
五、研究计划
1.实验前期调查与组建阶段: 2.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备课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中交流心得体会。(2)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实验探究的教学环节设计。
(3)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实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并在备课组活动中交流。(4)通过平时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色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策略。
(5)在第一轮实验(约一学年)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6)课题组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3.实验总结与结题阶段
六、研究成果
参 考 文 献
2.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马健生等.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2003(5)4.魏书彬.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8-9)5.王新晓.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4)
6.占小红.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与变化着的世界相联系》特色分析及启示[J].化学教学,2005,(3):(28-29)
7.陈心忠.主题探究实验的实践与研究[J].化学教学,2006(4)9.吕锡杨.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1第三章实验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6(3)10.郝瑞锋等.论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
第二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新课程的根本宗旨是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发展不是单一知识目标,还包括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过程方法、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全面的理解化学科学与社会、与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相互关系等。较多研究者认为 “传统教学模式”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不太和谐:首先,作为认知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其次,学生缺乏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求知欲不强;再次,学生与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几乎隔绝,他们对信息的筛选、鉴别、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难以培养,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难看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无法支持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需要其他的教学方式进行补充和协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被许多教师关注。
其次,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3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科书编写建议等方面,把实验探究学习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思考,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那么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是什么?这些与一般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收获一些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都应该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面。而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学习单靠讲授式教学很难完成,因此这也是实验探究教学提出的一个原因。2.研究意义
实验探究教学最鲜明的特点是问题性。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围绕着核心问题,学生自主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包括形成问题、提出假设,提出模型,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制作,对观测结果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评价和交流等,教师只做组织引导。我们认为,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恪守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即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
第二、改变学生只是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探究化学世界的兴趣。
第三、改变学校教学始终围着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实验的习惯,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第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并且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操作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第五、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新世纪公民,使他们熟悉自然世界并承认其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考虑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问题。
3.现状分析
美国学者施瓦布曾经把科学实验活动分成三个层次。(根据实际还可以加上一个层次,即将问题、方法步骤及答案均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要按此步骤去做实验,验证已知的结果,可称之为零层次)(见表1)。
表1 实验活动的开放层次
层次/程度
问题
实验器材
步骤
答案
一般称谓
0
提供
提供
提供
提供
验证性实验
提供
提供
提供
不确定
演示性实验
提供
提供
不确定
不确当
学生实验
提供
不确定
不确定
不确定
开放性实验 探究也是分层次的,一些学者根据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参与探究程度的不同,将探究性实验划分了不同的层次(见表2)。
表2 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的水平
类型/参与水平
0水平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问题的确定
教材或教师
教材或教师
教材或教师
学生
解决问题的程序
教材或教师
教材或教师
学生
学生
做结论
教材或教师
学生
学生
学生
至此,可以清楚地表明,验证性实验、演示实验基本上属于0水平探究,也就是没有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随着有关实验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做结论等几个方面学生参与程度的增加,探究的深度也不断增加,直至开放式的研究。但现有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也表明,课堂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是不容乐观的,很多教师认为实验探究教学会影响知识的落实和教学进度,除了公开课上把实验探究当成时髦工具向听课教师展示一番,似乎课堂有了实验探究就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了,甚至于有一些验证实验也贴上探究实验的标签,学案或投影上打出来的实验栏目总冠以“实验探究”一名,其实并无探究之实。平时的常态课更是很少去设计实验探究。多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倾向于低水平的探究,一方面是观念的问题,视课堂的“乱”为洪水猛兽,怕失去对课堂的控制;另一方面是技能的问题,试问,从小到大,我们有多少教师有过探究性学习的经历?事实上,新教材已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高层次、开放性探究实验活动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在更多的时候需要从多种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探究实验活动中学习各种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技能。因此,如何在一般实验中体现探究的思想是本课题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课题组成员致力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希望对推进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提供绵薄之力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行动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体现化学学科特点,便于实施操作,具有本校特色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丰富模式内容和完善实践操作,形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2.探究和构建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
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和以及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设计、整理出一套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可供其他教师参考和直接利用的教学案例及相关资源。
三、研究内容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施原则、策略、途径。2.通过研读教材和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搜集探究性实验素材。3.研究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与教学环节设计。4.研究化学课堂实验探究教学方式与其它教学方式的整合。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根据研究课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探究理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树立起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在教学中和对教学的研究,为了使研究工作有效实施,确定行动研究法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具体做法是:组织实验班实验,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总结经验,优化实验方案。
3.理论研究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探索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从理论上对课题成果加以论证,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
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案例、论文。
五、研究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实验前期调查与组建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组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课题实验组;制订课题实验方案并明确组员分工。(2)查阅文献,搜集信息、资料,开展课题研究前的校本培训。2.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2年1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修缮。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备课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中交流心得体会。
(2)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实验探究的教学环节设计。(3)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实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并在备课组活动中交流。
(4)通过平时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色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策略。(5)在第一轮实验(约一学年)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6)课题组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3.实验总结与结题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1)总结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理论系统。
(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案例。(3)汇报课题研究成果,根据情况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六、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包括结题报告和阶段性报告)
2.课题论文集。(课题组教师撰写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3.研究课教学案例。(课题组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4.说课、评课资料
5.部分学生学习成果(如:学生设计的优秀实验方案、实验分析;学生设计、制作的实验仪器、模型;学生对某一小课题的研究成果等。)
参 考 文 献
1.王少非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马健生等.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2003(5)4.魏书彬.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8-9)5.王新晓.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4)
6.占小红.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与变化着的世界相联系》特色分析及启示[J].化学教学,2005,(3):(28-29)
7.陈心忠.主题探究实验的实践与研究[J].化学教学,2006(4)8.蒋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2第一章实验的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5)9.吕锡杨.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1第三章实验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6(3)10.郝瑞锋等.论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
附:字课题成员名单 子课题组长:陈小刚
子课题组员:居磬雪、曹志兵、王玮、翁俐瑶、蒋小明、徐凌、姜雪青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应用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化实验探究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向.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活动平台,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对于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同样有推动作用.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一般来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主动的参与而掌握并能够良好应用某些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比,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跟好的理解高中化学中的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于探究式的教学来说,其本质是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思维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扮演课堂中的科学家,继而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搜集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以问?}和任务作为出发点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与策略
(一)利用假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假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假说是人们以已认知的知识和理论为依据,对未知的现象和事物做出的合理的、推断性的解释。假说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猜测,并让学生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因此,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学生在进行假设时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能够予以指出,而要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逐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错误,并掌握正确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元素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假说法,带领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推测,如,根据元素钠的性质来推算元素钾的性质,这是因为,钠和钾属于同一主族,因此其在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和相似性。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其他的知识来推测元素的性质。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严重假说的正确与否,继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可见,假说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
除了利用假说来开展探究式教学之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创建和设立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并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为创设情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才能够有妙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而对于问题情境来说,要想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求让学生自己提出但是由于高中学业较重,时间较紧等原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则需要教师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而在创建问题情景时,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已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可以以日常生活等作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议性较大的问题作为切人点。在学习知识时,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因为认知思维出现冲突而产生争议,这是不可避免并可以作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力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有的学生会认为,乙烯遇澳水而澳水发生褪色现象是因为乙烯的作用,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在制取乙烯时会产生二氧化硫,而澳水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分成两部分,继而其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误的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更替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对于高中的化学知识来将,其是按照一定逻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时,可以先找到该章韦知识与已经所学过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后根据学生的已掌握的知识来设计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继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倡导绿色低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应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可通过导管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有些如氯化氢、氨气再经一倒挂漏斗导人相应的吸收液。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时,铜片改用铜丝,实验完毕后,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进行氯离子检验,碘升华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可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而要想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实践内掌握实验的要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实验思维,而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则能达到这一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车延平.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方法的案例分析[J].现代阅读,2011(12))105
[2]丁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61~62
[3]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150~153
第四篇: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真正从人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的高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及教师希望用准确的语言影响学生,用优美的环境教育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影响教育培养基本上都是外力的作用,我们却忽略了教育是儿童自身内部的活动,学生自身内部会发展自己,完成学习活动。儿童是有生命的、完整的人,不像布料、牙齿那样可以裁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不容易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真实地位。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而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教育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生存状态的改变,使我们迟早都要说破这样一个事实。当然,说破的目的是改变。我们需要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这是一个重大的策略性的教育转变,是带有体系意义、根本意义的转变。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学习了生本教育的有关理论,并亲自参与听课,亲身感受了生本教育的无限的生命活力。发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全身心的投入,那种积极、欢乐、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他们优秀的考试成绩,都使我们十分振奋。无论是他们的学习状态,还是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或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语文素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精彩展现,都使许多听课者、听报告者激动不已。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思索,我们把生本课堂课题研究作为我校的龙头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探索出一条真正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课堂教育方式方法。必须强调的是,生本课堂改革既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改革。
二、生本教育理念简介
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做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合作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生本教育提倡减少学习成长期的频繁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课任老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现实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朴素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中早有提倡或研究,但将此理论用于课堂教学也尚在探索中,如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说并引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自19世纪以来,西方各国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验,已形成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极为轻松的课堂教学,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非常不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自素质教育提倡以来,教育理论界对传统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批判,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如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等都体现了生本教育思想。生本教育实验在广州率先开展以来,目前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它倡导教育者要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学生,体现人之生命创造力的神奇和美好。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产生快乐,产生素质,产生成绩,使素质教育取得了可运行的良好动力机制,破解了困扰多年的难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条成功之路。
3、素质教育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21世纪教科文研究组织的专家们提出: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并且激活起来。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兴趣,而不只是完成现成学科知识的传播,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力争培养新时代的好才、高才和尖才。
4、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所长也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把当前的师本教育体系转变为生本教育体系,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去发展、去创新,并努力使教育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上,顺应教育特征,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中前进,从中获取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生本教育的新观念,如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教师观:教师应是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学生观: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本能力量的调动,能够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德育观:以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教育的真正基础,学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是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实现的。
5、本项目研究将充分发挥我校信息教育技术方面的优势,将多媒体网络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协作化和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项目研究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而且包括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思品等所有学科,其改革面之广、其研究的深入也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
四、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本课题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广东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为依据,立足于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着眼于为未来培养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创造能力的人才。本课题立足生本教育理论,将生本教育理论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力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克服其存在的问题,探索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1)对小学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具体理解与认识:
(2)在对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理解与解释的基础上构建各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对构建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六、研究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及自信地参与、主动学习的情境,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持续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采取实例教学法、观察及情景法、合作讨论法、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的过渡。
七、组织机构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随鄂
副组长:闫红莲李荣华
骨干成员:王玉芳、刘伟、郑如红、黄伟锋、韩旭辉、张俊生、张楠、戴刚毅、刘运金、王静、黄庆华、左玉霞、邹玉萍、王转运、吴华、闫改桃、彭宇、朱秀梅、张继红、米德新、韩俊丽、李波、郑辉、任玉淑、陈萍
(二)子课题组织机构
每个教研组要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申报子课题,以各教研组的子课题为基础,进行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与总结。
具体子课题组织机构如下:
语文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黄伟锋;副组长:韩旭辉;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数学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郑如红;副组长:张俊生;组员:全体数学教师
英语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韩俊丽;组员:全体英语教师
综合学科子课题组:组长:刘伟;副组长:张楠;组员:全体综合学科教师
(备注: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选择一门学科参与课题研究)
八、实验过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课题的申报立项。
2.负责人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研究组织。
4.明确课题研究规范和课题组成员各自的任务。
5.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6.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电脑、信息网的设置与准备。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构建生本理念下的教师群体,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以理论指导课题实践。
2.加强实践指导,组织课例研讨,引导实验。
3.观测学生主体意识、个性特点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好阶段性的调查统计。
4.撰写教学反思、阶段性总结,不断调整策略,深化提高。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撰写并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归类整理。
3.上报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估。
九、预期成果
1.文本类成果:
(1)实验结题报告;
(2)教师研究论文集、教师案例集;
(3)学生作品文集等。
2.音像制品类成果:
(1)生本课课例光盘;
(2)生本教育活动图片;
3.学生发展类成果:
(1)学生、家长调查问卷;
(2)学生发展表现的物化成果。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2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xx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
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佟岳
组员:全体干部,刘长荣、段景明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2)、自我总结xx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3
一、课题名称:《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模式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现阶段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手段仍停留在原有传统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需要,甚至已经桎梏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这将影响和制约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利于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2.各门课的学习保守而独立与其它课程不相联系;
3.教学内容缺少实用性;
4.评价体系不完善;
5.自主学习与实践机会较少;
6.教学手段单一。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针对高职高专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教学中重新整合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做结合起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构建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模式。
三、实施方法
1、用观察法收集学生课堂上的各种表现;
2、用实验法观测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
3、用测验法(比赛、展演、音乐会、实践技能测试)检查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效;
4、用资料法搜集、积累教学的各种资料。
四、实施计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1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初步调研、成立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7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①修改各专业教学大纲;
②教材开发和利用;
③创新教学方法;
④改革评价体系
⑤教学模式构建。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把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向音乐专业班推广、总结验收实验成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五、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六、实验对象
通过初步调研,确定**级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
七、研究内容:
本研究打破单一的教学内容,把相关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如:在钢琴专业课教学中加入音乐史、欣赏、曲式分析等相关知识,在乐理可教学中有机融合奥尔夫声势训练、达尔柯罗兹体态律动等音乐教法,并把视唱、钢琴、声乐等融合其中,在教学方法上,克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新型教学策略即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改革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完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改变以往以期末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试模式,把考试分为理论测试、能力考核两部分,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立多个课后实践小组,把课堂教学中的课后作业与实践小组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根据就业形势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适时调整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途径,形成了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内容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途径为辅助的综合性改革,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七、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2、《钢琴》精品课
3、《声乐》精品课
4、《舞蹈》精品课
5、相关论文
八、学术价值:
本研究打破单一的教学内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需求,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增添了适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如:钢琴的即兴伴奏、声乐的组织排演、舞蹈的创编教学等等。同时把相关音乐课程专业知识加以整合,拓展相关音乐技能教学内容。重新拟定了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上,克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新型教学策略即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同时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发挥实践小组的功能和作用。改革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完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改变已往以期末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试模式,以平时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及课堂出勤率为依据。结合艺术实践与课程考核给学生已全面综合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增强适应社会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弹、能唱、能跳,而且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真正体现“一专多能”。满足了社会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从而实现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实用性特色。
九、研究基础:
作为辽宁师范大学第一届音乐教育硕士、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员,艺体学院骨干教师、铁岭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铁岭市杰出青年文艺家、键盘教研室主任本课题负责人刘丽副教授,一直从事音乐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20xx年完成硕士毕业论文过程中作了相关的研究,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参加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组织的音乐研讨活动,多篇论文在研讨会上交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曾多次承办和参与省、市音乐专业比赛评委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本课题。
课题组成员由艺体学院钢琴、声乐、舞蹈及音乐综合课教学精英共同参与,均从事音乐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6人,在音乐教育和指导音乐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先后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本课题。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4
20xx年3月16日,由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部分教师承担的土坪镇中心小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如何让学生从日记走向习作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会议室举行。参加本次开题报告会的领导、教师有:土坪镇中心小学何洪亮校长、教管中心袁辉主任、教务处李林主任,土坪镇中心小学全体老师参加了本次开题报告会。
土坪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李林同志主持了本次开题报告会。会议第一项由主持人介绍到会的领导及参会人员;第二项由课题承担组土坪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韩敏老师致欢迎词;第三项由办公室主任袁可明老师宣读“课题立项批准通知书”;期间,主持人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向参会人员进行了分享,并引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告诉老师们“真”是学校的根本,“真”是社会的期盼,在课题研究中,需要“真”研究。第四项由课题负责人吴政老师陈述课题开题报告。他分别从课题的提出及背景、选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研究的方法、研究的主要步骤、研究的预期效果、研究条件、研究人员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五项全体教师对开题报告及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等进行了评议。
通过本次课题报告会的召开,全校教师强化了科研意识,有效促进了土坪镇中心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土坪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扎实推进,早日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5
一、课题的提出
关于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开发,在国内外曾有专家学者进行过探索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成效。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教育学界、心理学界的关注乃至名扬全球。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育改革,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开发学生智慧潜能。xx年广西教科所老所长梁全进研究员提出了优势智能概念及理论与应用的构想,并于xx年在《基础教育研究》发表了《试论发展优势智力与创新课堂教学》,该文章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与优势智能理论在学校开展了自治区级立项课题《“微笑教学”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关于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理论与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研究成果,至今未见报导。为此,本课题旨在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的开发进行研究,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方法和途径,让特殊家庭学生发挥自己的情感优势智能,获得更加有益的发展。
a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它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呢?简而言之,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
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离婚率、犯罪率、失业率较高,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产生了较多的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分居家庭、残疾人家庭、特困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我国自1995年以来,离婚对数突破100万,离婚率突破10%。据全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特殊家庭子女。有关调查材料还显示,我国有14%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其中尤以特殊家庭子女为甚。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不能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同时拥有双亲的爱,造成爱的残缺,过早地承受了人间悲欢离合的滋味,其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影响了孩子正常健康成长。所以,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b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特殊家庭学生是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一般的学生相比有着特殊性,如何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使这些特殊学生获得健康有益的发展,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对每一个人来说不是均衡发展的,而是有强势、中势、弱势不同程度的,如何开发和强化优势智能、改善和转化弱势智能,使特殊家庭学生的多元智能协调发展?本课题负责人提出了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构想,认为:人的优势智能发挥程度与环境有关,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良好的“情商”,是优势智能形成的关键因素;因为,情感智力决定着智力发挥的程度,情感智力发挥得好的人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优势智能”,研究和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使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有效实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因材施教开辟有效途径,使特殊家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开发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做到人人成才。
c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学生群体中,特殊家庭学生往往言寡语少,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大引人注意。其实这些孩子也跟其他学生一样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常处于压抑之中,他们的性格常处于内向状态,他们惧怕交往,但渴望交往,而实际上得不到正常交往,为此,处于经常的苦恼之中,失落离群感和心理压抑感阻滞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根据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如果能够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让他认识和找准了自己的优势智力(潜能或倾向)并积极实践和发展,他的个性潜能便会极大地得到释放(开发),并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强化,从而成为优势智力。一个人的事业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优势智力,还要有情感智力和心灵智力,优势智力、情感智力和心灵智力的有机结合或融洽,才能形成优势智能。所以,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这一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为指导,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导思想,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出发,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发他们的情感优势智能开展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我们力求能够通过这项研究,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创设情境,多角度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在发展特殊家庭学生多元智能同时开发情感优势智能,使其优势智能得到强化,弱势智能得到改善和转化,使特殊家庭学生的多元智能能协调和谐发展,为他们将来的事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内容
1、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
2、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类别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特殊家庭学生的优势智能的调查分析。
4、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方法与途径。
5、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教学方式。
四、基本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教育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
五、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策略与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教育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与教学方式”的整合模式。
六、预期实验成果
各班级活动计划、经验论文、教育随笔、优秀教育活动案例等有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等
七、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xx年年6月至10月)开展研究人员培训,制订实施方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xx年年11月至XX年12月)落实措施,开展课题探索研究,初步完成探索“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策略与方法。
第三阶段:(XX年1月至XX年7月)研究、完善、总结阶段。进一步完善“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与教学方式”等研究内容,总结实施效果和实践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出版“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开发的研究”成果集。
八、保障条件
1、有一支曾经参与研究过“微笑教学实验研究”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理论水平的教师队伍,有良好的研究环境。
2、我校正在进行“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探索”广西省级a类课题的研究,这给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
3、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即从xx年年6月起至XX年7月止。
九、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负责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及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撰写阶段性及终期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协助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并承担具体研究工作及实验数据、资料集累,协助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研究并整理试验阶段性成果等。
课题组人员名单:
组长:陆婵
副组长:范世荣徐超强
组员:梁志容杨新裕李金凤徐健铜黄春华
周永兰蒋信贞李琼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6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20xx年,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7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 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后来我看了一下内容,知道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 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有的也写问题提出背景的,比如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承担的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 实施方案 的“课题的提出”是这样写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中国的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师教得死,考试考得死,学生学得死。
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的课题“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不熟读背诵课文,经典语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扩大阅读,就不可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营养,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阅读,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提高,写作就会无病呻吟,搞文字游戏,抒虚情假意。因此,要使师生共同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当然,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应是它的施教者——教师的素质要提高、观念要更新。我校作为中新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内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经严格考核选拔出来的,他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着较新的教学理念,愿意尝试,敢于创新。新的学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学思想来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众多来自各所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学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来将他们统一到一起,开始谱写崭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学校没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没有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的制约,更适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的基础,从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师生的要求几方面来看,我校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
第五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
【内容摘要】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对实验教学加以忽视,使得学生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是针对高中理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化学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且其中有很多化学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高中理科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化学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提取出来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化学实验是对化学理论知识的一种直观体现。要是教师不注重实验教学,就会使学生无法真正弄懂化学知识。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对实验内容一笔带过,教师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所学内容,这样就割裂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联性。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理论知识都是从生活实际中提取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割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以往,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主要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描述进行实验,基本上都能够完成实验过程。但是很显然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主动对实验过程和操作进行操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引入生活实例丰富实验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自主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实验教学。该单元涉及到“氯气的性质”等内容,教师不妨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氯气的泄露会给人类带来危险,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来水的消毒处理通常会使用氯气进行?”从常见的生活实例出发,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氯气性质进行思考。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就会涉及相关实验对氯气性质进行探究,这样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把握实验原理。以往,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自己进行实验,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把握实验原理。学生只有主动观察实验内容,才能够有效提高化学探究能力。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专题2“物质性质的探究”中第一单元“乙醇和苯酚的性质”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该单元涉及到对苯、乙烯、甲苯这三种液体的鉴别方法,教师可以以此为例进行实验教学。当然,有很多方式都可以鉴别三种液体。教师先让溴分别和这三种液体进行作用,然后让学生观察三种液体的变化。当然,学生在实验中很快就发现了鉴别方式,就是利用褪色的速度和是否褪色这两重标准进行判断。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试验。由于受到上场实验的启发,学生就会将观察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重对化学实验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化学实验教学
要想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教师还应该对实验教学进行合理拓展。通过有效拓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并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拓展,使得学生的知识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较难理解或者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丰富化学实验教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中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对化学实验进行拓展。教师通常会让乙烯和溴水进行实验,使学生理解乙烯的性质。事实上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争议。教师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乙烯能否让溴水褪色?你还有其他的方式检验乙烯?”教师对实验进行拓展,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并验证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化学教学。首先,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化学实验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黄兴若.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新课标与旧大纲教科书(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比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1):7-8.(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