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2: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第一篇:关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关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摘要】我国对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育教学正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上进行改进,还要在教学方法和和整体专业理论教学模式上进行变革。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站在整体教学体系的高度上出发,通过对目前我国预防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改革思路,最后提出一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防兽医学 教学实践模式 问题改革思路

一、我国预防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兽医学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在预防兽医学教学这块知识的储备力量还是相对欠缺的,而且,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这一全国性的教学教育理念的影响,不止学生包括教师教学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并非实践教学,长期以往,就造成了一种学生学习单单为了应付考试,对一些内容单纯的死记硬背,目光也就只只停留在书本里的一些内容,学生对了读书而读书。同样的,老师教育教学也往往书本照搬,缺乏实际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引进,可见这种影响了中国几十年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然而,如果兽医学课程的教学单单只是学习一些片面的课本知识,而没有进行相对应的应用实践性教学或者是临床实践,是会极大限制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教育的。

2.兽医学教学内容繁琐

兽医学虽然直接服务对象并非人,但是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兽医学需要学习的东西仍然很多,就本人了解程度所知,兽医学分为中兽医学和西兽医学等,由于中西兽医学学习内容有关系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来说,学习内容繁多且复杂,而且有些内容生涩难懂,较为抽象。这会极大的影响和阻碍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教师课程安排时间紧张,故会在课堂上需要给同学讲解的内容太多,这样填鸭式的知识一次性灌输,学生不仅难以一次性消化接受,而且也会使老师的教学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3.兽医学教学设备和方式的落后

目前来说,虽然全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预防兽医学这门课程设计的特殊性,相关的兽医学教学视频还是相对较少的,而其视频内容还不够完善,一些具体的比如临床手术细节类的知识不是单靠视频观看和老师书本讲解就能够让同学理解和明白的,这往往更多的是需要进行课外实践。除此之外,中职院校的兽医学课程很难真正去接触一些动物标本,这也是一大教学弊端,文字表达效果往往难以和实物教学效果相匹配。况且,满堂灌式的教育教学死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难以启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和兴致。

二、预防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思路

1.从思想观念上的更新

预防兽医学教育模式思想观念方面上的变化主要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现如今早已不是单纯依靠长年累月的经验来培养人才的,更多的兽医学方面的人才需要医术、能力、知识、素质等多方面融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式培养,这就是说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而且还要进行实践能力和医德素质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预防兽医学教育教学首先就要在教育观念上进行改变,要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离开来的。其实,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思。

2.教学内容优化改变

由于兽医学需要学习的内容多而其细节东西过于复杂。所以,为了保证教师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老师要学会对一些课程内容进行资源合并和内容的删减。教师要学会精简教材,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和教学时间范围内最大化的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改变以前填鸭式教育教学的模式,开创师生互动的新的交流探讨式教学模式。这样既提高老师教学效果而且又容易使学生得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高度理解,达到双赢的互动式学习效果。

三、具体实践模式教学内容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其实,对于这些实践性强的学科,能够最后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正的教学成功,作为兽医学专业,他们以后工作需要服务的直接对象便是宠物动物,面对的一些宠物或者经济动物的疾病,这些都是需要极强的专业实操能力的,因此,当前的教师教育教育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以培养出一批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高水平的预防兽医学人才为主要工作,在教学内容上,要将传统兽医学知识和现代研究热点教学相结合,增加一些对药理药效研究开发,新工艺提取,和临床实验相结合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课程,由于学生对于新东西掌握能力较强,加之实际的动手操作,便于理解利益,容易引起他们的上课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谁也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式的应用对于我国教学事业的巨大作用,社会发展到现如今,人们早已不在单单只依靠多媒体设备来教学,如今,计算机的多维图设计、声音图片等新型的科技辅助教学

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育的效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上课需要来应用这些教学工具,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引导到感性思维上来,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进行讲解,善于诱导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建设专业的实习基地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预防兽医学的理论知识外,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也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必备的条件。(1)要加大对院校基地建设的经费支出和政策鼓励,完善基本实习基地的教学设备,优化设施;(2)要想办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大对科研性人才的引入,吸引专家教授进驻基地搞科研,提高校内校外基地的实操性科技水平;(3)当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同样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和外面企业签订产学合作的合同协议,那么这样就可以使本中职院校学生能够有个对口的专业实习基地,当然,对于企业的选择也要严格把关,如企业规模、企业技术、企业管理、企业的基础建设等也是要择优选择综合考虑选取的。

四、总结

由上可见,兽?t学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但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实践的深入发展,预防兽医学方面的人才层出不穷,相对性的会提出一些有学习意义的改革思路和教学的新意见。但这些新改革思路的提出或者是改革模式的具体实践,都是对传统思想的改变之上的,只有勇于打破传统的兽医学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科学技术,并根据生活经验和具体实践对兽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新的调整和补充,才能研讨出适合新时代预防兽医学学生学习的新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案,才能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上课积极性,才能为培养我国高水平的兽医学人才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文林,邢小军,尹荣焕.中外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侯延光,高宏伟,林振江.兽医学新进展与发展设想[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8).[3]徐天梅.有效提高中兽医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10,(02):27.[4]葛铭,于文会,王海彬.中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02):68.[5]杨笃宝,雷留真,王振勇.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06):47.[6]张立波,佘锐萍,王继凤.新世纪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0.

第二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实施背景

过去的理论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实践就是实践,分的很清楚。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是动手就是实践课,不动手就是理论课。导致学生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对实践课程又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持而掌握的不好。这样的教学模式历经多年的验证,效果并不好。尤其体现在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的反馈意见最多的就是,学生从学校出来后,什么都不会,根本就不能直接上岗,要上岗就要经过企业的就业培训。教师的教学易于完成,学生就兴趣缺失了。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按照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出发,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很好的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我校在几年前就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面开始探索,示范校建设项目立项之初,理实一体化教学已在我校的重点专业中得到实施。二.主要目标

2012年我校作为国家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我们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在现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内涵上进行深入思考,在实践上加大探索,使一体化教学从重点专业辐射到全校各个专业,并使之成为我校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在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力争到项目建设期结束,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课程基本实现一体化教学,其他专业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达到80%以上,并形成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三.实施过程

我们认为,“有教无类”、“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校依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内涵要求,以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以课程标准对接企业人才标准、以专业实训技能对接企业生产,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并按照岗位所需,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教学、学习、操作、考核、评价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

实施一体化教学以前,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通过苍白的语言描述来传授知识,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而这种抽象的不直观的理论讲解恰恰最易导致学生厌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此类教学也最为反感。课堂上也经常看到学生睡觉或玩手机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以及课堂质量。通过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后,教学场所由教室搬到实训室或工厂车间,以具体项目或课题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由于采用了学生易于理解、直白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因此老师的教学热情也被激发了,学生自觉性也被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提高。2.学习一体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听课、课下写作业的传统学习方式。在一体化教学场所,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如在减速器的拆装课堂上,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有记录员、有检验员、有计时员等具体的分工。每位同学的任务不是固定不变的,大家在组长的组织下,轮流拆装减速器、轮流记录和计时,这样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在机械类专业上,每位同学一个设备,根据老师的要求,独立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并且由专门负责检验的同学完成检验。一体化教学后,学习的内容没有变,学习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要自己动手来完成,一改过去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在下边作为旁观的形式和心态,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变过去的教师“使学生”为“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开始频繁的向老师提问题的,一些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还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协助同学完成实训任务。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打闹,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也不复存在。3.操作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操作。教师每个实训项目都要演示操作,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学以具体的项目或生产任务为载体,教师布置课题任务,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己会能动性的学习和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为完成此任务,我都要学习哪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学会哪些技能。学生在以任务为中心的前提下,主动的学习知识与技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如:我校与宝鸡强劲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学生为企业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包括精密的型腔、壳体、轴类、板件等。这些都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完成的,不仅锻炼了学生,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4.考核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考核,以项目或模块等为单元,每学完一个模块或项目,对学生实时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以过程随机抽查考核为主要形式,强调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式和多层标准,考核以能力水平为主要指标,重视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考核。改变原来以期中、期末考核为主的方式为过程性考核与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还以企业需求和规范为引导,在操作技能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考核,突出专业素养,为学校向企业顺利过渡奠定基础。每学期末,实行笔试、操作考核相结合,不仅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实践动手能力。其中笔试、操作考试各占一定比例,再加上平时过程性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总评成绩。5.评价

我们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标准,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将企业质量标准引入教学评价中,完善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制订学生评教体系,由学生对一体化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在一体化课程班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在每一学期末,我们组织学生给每一位任课教师评教,并组织学生对教师评价打分。既评价学生,也评价教师。

学校还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建立试题库,实施证书考核评价机制。学校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与职业标准的规定,通过一体化教学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采取实习与考证直接挂钩的方法强化技能培训,比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就以考证的相关内容作为实训内容进行训练,使学生在结束实习的同时也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条件保障

(一)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实训设备

由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场所从原来的普通教室变化为具备一体化教学条件的实验实训室,所以首先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舍得大力改善实训条件,就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而言,先后购买两台数控铣削设备,及其他各类实训设备,对实训室环境做了很大的改善,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打造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有足够的“双师型”的教师,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打造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政策鼓励:凡是进修高一级学历的教师,学费全额报销,研究生学历还提供相应的补贴;设立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评聘制度。对于发表论文和编写教材的教师,学校每进行奖励,鼓励教师钻研业务,研究专业。鼓励教师下企业培训,并且提供一系列的条件优惠。

(2)积极推荐培训:为促使教师成长,定期出资鼓励教师外出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专业教师已全部经过国家级骨干教师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个别教师参加过出国培训。

(3)全方位培养:采取的措施有:采用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使老师实践能力整体稳步提高;鼓励老师开展动手制作,各教师每学年完成一项与专业相关的创新作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师,每学期定时定期由企业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也会下企业锻炼,各教师要完成技能测试与考核要求,由校级领导监督与评价。积极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引导老师重视实践技能,自我提高实践技能,并对获奖教师进行奖励。(4)采取“从企业引进,在校内培训”的策略。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5)岗位轮换,让教师均衡发展。我校每学期将部分理论课老师和实训课老师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换,让老师适应多种教学环境,使教理论的老师和教实训的老师在轮岗中弥补自身的缺陷,做到自身整体协调发展。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按照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将课程按照基础能力入门、基础能力提升、专业能力入门、专业能力提升、拓展能力五个层次递进构建教学层次,将专业能力培养分解到基本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和职业素质教育与训练等模块或项目中,形成具体的行动对象。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

(四)合理组织教学进程,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时

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载体是任务或项目,采用常规的90分钟两节课的教学已不能适应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组织上通常按半天或一天为教学单元来组织教学。由于采用这样的方式后,对基础课的时间形成冲击,所以,整个学校统筹考虑,最后形成了每个班一周安排至少2天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其余文化基础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由教务科统一协调,这样以来全校的教学组织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五.成果和收获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全校各专业普遍展开

目前,一体化教学已经从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到了全校各个专业,全校一体化课程占到了专业课程总数的80%以上。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彻底改善了教学状况

由于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都分配了专门的教学场地,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讲述理论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借助实训设备演示或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学生学习理论既可以听,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解,通过这种直观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加深了,实践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释放出来了。

3.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后,学校教学质量有了飞跃

我校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在全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种一等奖11人次。六.影响与评价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经过我校的大力实践,已在省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得到教育部相关专家的肯定。我校经常性的迎接其他各县区的职业教育同行来我校参观交流,我校的一体化教学的推进,与同行的教师、领导座谈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

这种教学改革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尤其在学生的技能掌握上,学生毕业后都能顺利的考取中等职业资格,就业后,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工人身份,承担工厂的生产任务,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从学生及企业的交流回访来看,我们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成功的。七.体会与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对学校的办学成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到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制约,教学成本大幅度增加,对学校的办学经费提出了考验。但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学到真本领。因此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坚持做下去,并通过我们的实践探索,对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学校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第三篇: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初探

电气技术学院 张红梅

2015年12月13日,我们参加了学院举办的“胡格”教学模式专题讲座,培训授课的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高吕和教授及其团队。高吕和老师及其团队以其教学法来教我们教学法和展示他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从这次培训中,对我自身的课也有了一些启发,现就我所教课程《自动检测技术》按照胡格”教学模式的思路整理出来一些改革的实施方案,现就这个改革方案做一个简单的陈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的好时机,但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力培养单一,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重组不彻底,现在一些课程改革还是“换汤不换药”,难以形成真正的项目课程。三是教学方法传统,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实现教学转型的关键是教师队伍转型。2014年,引入德国巴符州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独创的“能力模型、课程大纲、方法大纲三位一体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彻底改变课堂形态,把能力模型、课程大纲和方法大纲进行有机融合,以成熟的教育项目为蓝本,开发既符合德国标准又体现中国国情的教育项目。我们借鉴这一模式先从教师团队建设入手,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培养教学转型带头人;同时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务安排带来的新挑战。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从初步实施效果看,教师团队的理念更新彻底,教学能力提升明显,教学设计思路开阔,教学手段多样,团队合作精神意识强烈。

一、实施目标

(一)职业技能培养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转型

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身心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以及知识、技能、经验、合作、交流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一切内容,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景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结合目前中国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与就业现状,胡格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班将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和较深的专门化职业技术能力为目的,务使学生具备快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更重要的面对未来职业发展及变迁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学科课程体系向项目课程载体的转型

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进程来看,还没有真正摆脱学科体系,只是把某几门专业特性较强的课程改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或者项目化课程等,没有完全结合职业活动岗位或企业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内容的组合和课程模块建设。胡格模式改革试验班引进胡格成熟的“手动冲压机”教学项目作为第一年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保留教育行政部门对通识课程(文化基础课)的门类、课程标准和课时的要求,逐步贯彻统一的教学理念和风格(学科知识型的课程也可以尝试自主学习,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教学方面,建立项目课程体系,从课程和教学两个方面完成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建立,实现有独立工作能力、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现代职业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完成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三)传统教学法向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转型

有了面向职业、贴近岗位需求的项目课程体系,还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胡格模式教学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本教学原则,学习活动引用不同的学习法如独立工作法、扩展小组法、处理文字标记法、交头接耳法、旋转木马法、关键词标注法、搭档拼图法、可视化法、卡片复习法、魔法盒法等。教学实施方面逐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有效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师角色转型,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二、实施过程

(一)教学团队培训

计划在仪表教研室挑选6名优秀教师组建成胡格教学团队。2名教师来自专业理论教师队伍,4名教师分实训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培训有三类内容,一为培养目标内容的表述,即围绕培养目标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团队培训,改革试验班的运行需要做好教学团队和学生学习团队的建设,培训如何建立团队及有效开展团队活动。三是教学设计培训,以机械类专业某个项目为载体,培训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标准制定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统领。在学校安排下,教学团队成员与教学主管部门、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商讨、分析、确立本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受教育者独立、负责任(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这是课程开设、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教学团队成员参与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面对面地与企业人员交流沟通,掌握一手资料,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团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重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化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三)项目课程开发

教学团队在专家的指导培训下,对专业知识及课程内容、形式进行编辑修改,形成完整的汉化版项目课程教材。同时依据要求与本校实际情况,编制学生用的学习材料。

开发编制项目课程。第二年专业课程由教学团队结合本校情况独立开发。

(四)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场景构建。调整实训基地的布局,专门设置胡格模式的教学场所,授课区和技能训练区融为一体。

教学组织实施。第一步,团队商讨、消化并吃透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教学方法,预设教学效果;第二步,分工实施,组织编写学习材料、编制教学流程及内容、精心制作课件、充分准备辅材等;第三步,组织教学,开展活动,培养能力;第四步,进行效果分析、总结反思。

三、保障措施

(一)师资保障。学校挑选最优秀的教师参与该合作项目,并将之纳入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项目,千方百计自筹和争取项目经费与教学设备资金,为胡格模式改革试验班教学团队培训、课程开发、团队活动、课题研发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经济保障。

(二)场所保障。在实训基地扩建的同时调整规划了胡格模式教学场所,近400平方米的场地将授课区与专业技能训练区融为一体,为顺利实施胡格模式教学活动和教学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空间保障。

四、主要成果与成效

(一)“教”有质的改变

1.热情高涨,积极投入。通过系统培训,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热情,教学团队逐步掌握了胡格模式核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进行胡格模式本土化研究工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一切“教”的环节设计都以学生好“学”、易“学”、愿“学”为准则。教师以教为乐,敬业精神有了质的变化。

2.方法手段,精心设计。胡格模式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思路,如头脑风暴教学法、调查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精心优化教学环节,一切皆为“学”服务。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定位明确,教学过程紧凑高效。

(二)“学”有质的提升

胡格教授说:“足球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同理教学的主体是„学‟,而不是„教‟。”在其模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构成一个学习站,学生们都有事做,或独立学习,或伙伴合作,或小组扩展,或进行卡片复习、做小制作等等。学习站教学法让学习活动变得紧张有序,学生只有在大脑积极活动的状态下,学习才有成效。作为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学习。胡格教学模式让教和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跟同年级其他班级相比,试验班较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一是营造了班集体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二是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三是学生会学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做到会听、会看、会做、会分析;四是学生学会了协作,学会了交流与沟通,提升了协作意识与能力。在老师帮助下,团队有了竞争意识,通过协作、沟通解决问题,一起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非常感谢学院领为我们组织这次培训,感谢台前幕后为这次培训服务的所有人员。

2015年12月16日

第四篇: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讲解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专业价值观

一、建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实务性、操作性较强。它不仅限于在理论上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而且注重把理想付诸行动,服务社会与人群,用自身的行动创造和谐与美好社会。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都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学时才能毕业,一般来说本科生要有800学时的实践时间,专科学生要修满400-600学时的实践课。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肇始于20世纪初叶,50年代初期中断,恢复于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断的时间较长,加之我国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国情不同,在西方,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和职业都已发展的非常成熟。他们有许多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有许多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服务其中,形成了一套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技能。这些机构均建立了督导制度,大学生进入机构实习,就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督导员的带、帮、教。但在我国大陆,还没有这样的制度,也没有这样有经验的专业工作者。总之,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践教学体系便是其中之一,因此, 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身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更合格的社工专业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很多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是作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实践环节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现有社会工作机构并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要求。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慈善事业、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社区建设、青少年事务等社会工作是为民政、工会、青年团、妇联、街道等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组织所承担。在这些部门和团体中,主要是事务性、管理性的工作,并未发展出专业的服务。许多高校虽然和一些街道、社区、福利院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但是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实习中,并不能真正到位,学生到实习基地无非是被当作打字员、跑腿员,根本得不到任何专业指导;许多机构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单位指派的任务,根本无力拓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和众多机构合作过程中,对学生专业性的技能提高根本没有帮助。即使如此,现有机构也根本无法容纳众多学生的实习;同时,由于没有合作的惯例,各机构根本没有与大学专业教育合作的意识。于是,学生到机构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也失去了与机构合作的积极性。2.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在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绝大多数都是理论性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很小。即使开设了一些方法类的课程,也大都以理论教学的方式完成,比如课堂上的模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手段。(2)实验室的建设和利用不够充分,缺乏实训的保障。社会工作实验室是训练学生的特定场所,也只有在实验室的特定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进行模拟扮演、示范、总结。但是,目前不少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甚至没有建设实验室,或者实验室条件一般,很少利用。(3)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检验。实习基地是让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直接面对社会、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场所。

三、构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一)修订和完善课程设置

由于我国现有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之间互相模仿和借鉴,缺乏创新性,导致了大多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典型表现就是理论教学太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实践。

笔者认为,就目前的专业实践情况来看,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分为四大模块:(1)理论部分: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等,学习这些理论的目的是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在理论和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开展实务;(2)方法部分: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等,这些方法及其技巧都是社会工作的核心;(3)实务部分:包括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实务领域尤其是弱势群体;(4)社会实践部分:包括社会调查及撰写调查报告、专业考察、专业实习、学术研究、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不难看出,(2)、(3)、(4)等三个模块均属于实践教学体系或者含有实践教学内容,据此,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约占60%。(二)将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习相结合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开设了各种专门的方法课(目前主要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及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的课,如“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在讲授这些课时,教师要介绍许多方法和技巧,每一种方法和技巧都体现在工作者和案主互动的过程中,从工作者脸上的表情、身体姿势等肢体语言到语调的高低、与案主座位的距离等,这个活生生的动态过程,仅靠教师口头讲解,不仅无法全部表达出来,而且由于语言的“稍纵即逝”性,学生也根本无法全面地理解、吸收,它需要教师示范,学生参与,需要在模拟实践中去学习、领会。实际上,无论是个案工作还是小组工作,工作者与案主、案主与案主之间即使是坐的位置不同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从而影响服务质量。而在教室里,我们的位置安排几乎只能有一种形式,不仅如此,由于没有单面镜的隔离,出来表演的学生常常一时进入不了角色,即便学生的模拟表演十分到位,由于表演过程是一次性的,观看的学生很难捕捉住他们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这也不利于学生讨论、评判案例,从中获得教益。如果有了实验室,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就有可能比较容易地进入一种模拟的临床情景中,这有利于他们心理上尽快地进入角色所要求的状态。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自己作为一个工作者或受助者的心理、感受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助人过程双方复杂的互动过程的体会和理解,有助于专业意识的提高。扮演期间,天花板上的几个摄像机镜头会从不同角度摄下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事后,扮演者可以通过录像看到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是否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而坐在观摩室里的学生被要求仔细观察,写出观察记录和评论,最后,扮演者和观摩者以录像(可以不断回放)为依据,坦诚地分享、交流各自的体会、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扮演者之间、扮演者和观摩者之间还可互换角色扮演,加深对作为“工作者”和“受助者”不同角色的体会和领悟。“米拉斯(Milas, M.D.1964)、巴克克(Bunkekr, D.R.1963)和爱丽斯(J.A.Ellis,1978)等许多人的研究证明,实验室的培训特别适合于自我省觉、态度之改变和人际沟通及技巧训练方面。“所以,笔者认为凡是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系科都应该建立实验室,一时条件不具备建立专业实验室的,也要尽可能提供桌椅能方便移动、布置便于角色扮演的空间,这样,但凡讲到案例、方法、技巧,需要模拟操作的课,便可以放到实验室或准实验室去上。对典型案例,从接案前的准备到接案和评估,从制订计划到结案全程录像,然后放给学生看,供学生讨论、评判,从中学习、领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然后再模拟实践,不断反复,直至达到基本要求为止。由于录像可以重播,这也为下一届同学模拟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材料,减少了一些重复劳动,同时,通过不断评估以前的模拟实践还可提高教学实践和角色扮演水平。另外,社会工作实验室在暑假或其他教学不用的间隙,还可作为面向社区,服务于真正案主的工作场所。其对社会工作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意义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它为教学、研究人员乃至学生大量接触真正的案主提供了一个场所,可以丰富教研人员和学生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不断提高师生的水平。二是服务社区,本身体现了教学面向社会需要的要求。教研人员从社会服务中及时了解社会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理念,使教学、研究与社会需要的变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使专业发展与社会需要同步,永葆专业活力。三是面向社区的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在我国社会工作尚未完全专业化、职业化的情况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得到良好专业服务的人都是一个宣传员,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者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综上言之,社会工作是一种建立在“以案主为中心”,尊重案主的尊严和价值、维护案主权益的价值理念之上的专业助人活动,它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基于专业理念的各种助人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服务是工作者和案主的互动过程,这一专业特色也决定了社会工作教学除了理论学习外,只有不断示范、模拟实践,反复观摩、讨论、评判,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领会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

中国社会工作教学本土化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国社会的需求还不太了解。而作为社会工作者要开展社会工作,必须要对社会的需求,对本地居民的需求有很好的了解,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开展适当的项目和服务。否则,脱离需求之外的服务是社会的浪费。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对本辖区的各种需求做调查,所以要将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状况和各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接触社会和根据需要开展服务,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社会调查可以和一些社区联系,比如说调查某个社区各种人群的需求,调查人们对现有社会工作和服务的认识和看法,调查现有的各种服务是否适合本地区情况,等等。这是社会工作在中国大地上生根的前提,当代中国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的社会工作毕业生。(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实验室进行教学:在建立实验室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模拟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们在一个比较逼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2.影视教学:传播媒介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影视是大多数大学生喜欢接触的介质之一,无论是娱乐性的还是教育性的都被广泛接受。而从社会学“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影视创作与拍摄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载体,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特别是进行专业理念与技巧的训练,效果很明显。如《何必有我》、《暖春》、《我是山姆》、《跨越边界》、《刮莎》、《癫老正传》等艺术创作,中央电视台12频道的《心理访谈》,都是学生领悟、反思并开展讨论的好素材。(五)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

目前,我国已有200多家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拥有校内社会工作实践基地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应建立并完善校内社工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应开拓学校、社区、医院、企业等各种实践基地,为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实践教学方式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更稳定的实践场所,保证实践教学方式的顺利运用。选择实习机构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学校要对实习场所进行选择,以具备较完善的设备设施、对社工专业人员认同度高的,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迫切愿望的场所作为选择对象;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协议书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双方的责任,协调合作双方的利益。③注意培训指导老师;④搞好社区居民关系及提高与机构人员合作度。

和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习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习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社工素质的窗口,往往学生在单位表现好,会促使一批与其接触的人改变对社工的看法而接纳社工,而且这也成为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4,5,6).[2]史铁尔.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探索[J].社会工作,2007,(4)下.[3]刘斌志.香港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9).[4]徐明心,何会成(合著).社会工作督导:理论、实践与反思[M].香港:香港基督教服务处,2003.[5]库少雄(著).社会工作实习[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赵秀哲:安阳工学院)

第五篇: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出发,剖析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融入“创客教育”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创客教育视域下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环境设计与市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考评机制,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客教育;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时代的主题。高校尽可能将“创客教育”纳入教学改革和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将环境设计教学与创客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思路。

一、创客教育与环境设计

(一)环境设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方向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设计公司、房企、学校和艺术机构,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管理和教师工作。少数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其他工作。也有少数专业技能强的毕业生创办美术高考培训班或者工作室,靠培训或承接绘画业务谋生。更有极少数者开网店承接绘画、设计等业务。总的来说,大多数毕业生仍然从事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创客教育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环境设计从业者依靠互联网平台,全方位的拓展就业思路。互联网思维对环境设计的传统模式造成巨大影响,使得设计的准入门槛变得更低,竞争变得更大。这要求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创新意识和营销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需求。

(三)环境设计教学中创客教育的体现

创客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环境设计教学而言,要体现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使学生全方位得到锻炼与培养。许多大学生通过注册微型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创业渠道开展业务,其中有不少人取得了成功。但创客教育并不鼓励学生都去创业。创客教育的本质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与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四)创客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对创客教育不够重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由专业部门管理。无论是高校就业办还是学工部都不可能完全胜任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而专业教师又对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操作流程不是很熟悉,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对称和极大的浪费。此外,创客教育还存在缺乏优秀师资、课程体系、配套设施与多元化的考评机制等问题。

二、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给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带来许多益处和借鉴,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们可以将创客教育作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并通过以下途径对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依托具体的实践项目和校企合作,突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置身于教学组织结构的核心位置,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鼓励学生结合当下的新材料新技术,创作出高水准的教学成果与设计作品。

(二)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动力机制

“实用、开放和整合”的创客教育理念正好与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这就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积极创造好的条件。首先,尽快出台创客教育的顶层战略规划。其次,构建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学模式的带动作用。再次,完善创客教育必须的软硬件设施条件,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三)完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融入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创客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都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高校环境设计要打造针对性强的创客教育课程,融入多学科知识以及创新思维训练。其次,创客教育课程体系要分阶段开设。再次,实践教学中增加财务、网页制作与设计、文案策划、头脑风暴等创新训练内容,让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使创客教育能够为学生更好的接受。

(四)探索“环境设计与市场”实践教学模式

互联网+环境设计的市场模式前景一直被看好。首先,通过课堂讲授、外出考察调研,让学生直观了解环境设计项目运作。其次,运用互联网平台、微信等方式进行线上销售,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和业务营销出去。再次,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老总来讲授设计学、市场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案例。最后,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设计市场的方方面面。

(五)改革评估机制,实现评估方法的多样化

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考评机制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期末考试为主,高校可以借鉴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首先,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被用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成绩。其次,对学生的作品、展评与答辩等方面进行平时和终期考核。通过多元考评机制,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量化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更好的表现出来。第三,将教师教改的绩效纳入环境设计专业目标评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语

互联网的进步催生了创客教育的热潮,新时期高校正好借力创客教育模式,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育以创新实践为核心、以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为主体、以就业导向学习为基础,积极探索构建高校环境设计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4):12-24,40.[2]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0-43.[3]万超,魏来.创客教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4-32.

下载关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将《审计学》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单一的传统模......

    西部地区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西部地区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摘 要】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也处于弱势地位,职业教育如何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起助推作用,这是一个难题。结合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先......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小结一 1、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

    网络化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1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长期以来主要采用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但随着近几年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模块化教育,但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推进高校调整人才......

    关于“主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于“主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过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对文本进行“逐段串讲”“逐句讲析”的“解析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

    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太仓市浮桥中学课题组 一、 课题的背景 1.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本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高校积极探究适应时代需求的系统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是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新的生机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