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试论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要: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困难,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本文对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相关性以及勤工助学提高就业能力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勤工助学;大学生;就业能力;高等教育
一、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实习机会或者平时的锻炼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勤工助学能够提高大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这也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1、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品德素质
1.1对于大学生来讲,我国现阶段国情他们并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多参与一些勤工俭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使学生融入社会。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还存在于我国,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很高,不平衡的发展存在于各地区之间,民族文化素质也不高,也没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从而大学生看到这样的状况,能够发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在所处的地位,人们观念的更新都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带动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价值观并存,并且相互存在冲突。现代的大学生对于价值的选择和评价,会被不良的价值观直接影响。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它并不是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领悟和理解。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可以使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如何认识自己,从而可以将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起来。
2、勤工助学与大学生智能素质
2.1大学生在校期间,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占主要部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利就有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部分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根本无法进行实践。而勤工助学就是一种很特别的社会实践过程,它能够将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兼顾实践和理论,使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检验和运用。同时,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不仅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而且对社会中的一些知识和管理技能进行学习。
2.2勤工助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它能够教会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勤工助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能够融入到社会中,使学生可以与社会进行交往。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通过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很多单位和个人,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还可以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能够提前感受到社会招聘的全过程,在对经验进行积累的同时,还找到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能够将自身的缺点进行弥补。
3、勤工助学与大学生身心素质
3.1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勤工助学强化了“付出就有收获”的理念,这样的资助方式,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讲是很容易接受的。很多学生因为家庭生活窘迫,经济负担沉重,再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忧郁和焦虑也会同时出现。勤工助学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消除这样的自卑心理,而且还能在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这类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压力。
3.2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生活空间扩大了,接触的事物和遇到的困难也随之增多,一些“助管”、“助教”、“助研”等“智力型”助学岗位的开拓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的信心,努力使主观所想更贴近客观实际,个人追求更贴近社会需求。通过正确认识困难到认真对待困难,再到勇敢接受困难这一过程的锻炼,将大大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基于勤工助学提升就业能力的策略选择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
观念制约行动,认识指导实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是促进勤工助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前提和保证。高校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21 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鼓励和组织在校大学生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既能够使他们获得有效资助以顺利完成学业,又可达到育人目的。可以此为契机,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劳动观念、纪律性和责任感,使他们通过勤工助学这门“课”的学习,汲取在课堂上和书本中所得不到的营养,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陶冶情操,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2、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进一步促进勤工助学的发展
时至今日,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还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客观上造成了校外勤工助学市场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和有力的处理和纠正。为有效保障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应政策,对勤工助学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准入制度等予以全面规定,为加强勤工助学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行为准绳,也为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提供法律保障。其次,高校要以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规范有序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来保证勤工助学的规范运行和长远发展。
3.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积极面向社会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首先,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内“潜力”。抓住后勤社会化改革契机,倡导后勤系统各单位尽量设置一些可由学生承担的勤工助学岗位,为勤工助学的持久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高校还要充分发挥其知识和技术的优势,挖掘勤工助学岗位,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管理相结合,与校办产业相结合,积极推进学生兼任科研工作助理、教学工作助理、学生工作助理等“智力型”岗位工作,提高勤工助学的“含金量”。其次,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密切合作。发挥好自身知识密集、科研能力、技术开发能力雄厚等优势,找准学校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按照双向受益原则,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通过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参加勤工助学、邀请企业到校内设岗招聘等形式,使双方关系不断加强,促进共同发展。参考资料:
1.俞佳超.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09).2.张旭.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12).3.俞佳超.基于勤工助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选择[J].大家2010,(08).4.王昕.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功能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06).
第二篇: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 ——以河北省高校招聘的企业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对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进行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的角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参考相关资料,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地方院校学生的培养,提高其就业能力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就业能力,企业需求,差异分析,对策研究
一、课题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30,多万人。
这意味着将有,63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使得今年的校园招聘在起动期便寒意阵阵。
基于此背景,我们着手展开实际调查,从对石家庄市多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和我省多家用人单位需求入手展开切实调查由此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二、课题意义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学校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找出适当的方法及有针对、有意义的教学策略培养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及合理规划未来发展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提出不同的需求使用正确的招聘标准科学的招聘手段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成长、锻炼的平台。正确认识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的优势、劣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所长 人尽其才。
三、企业招聘现状
企业招聘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即如何找到一种既节约成本又可以获得满意度高的方法去选聘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据资料显示去年有将近,630,万的大学毕业生这无疑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然而企业招聘的压力也很大受企业招聘环节不完善的限制使得招聘的大学生与企业的真实需求不符中小型企业在相同的需求条件下较大型企业竞争力差然而顶尖人才的数量有限„
四、调查问卷摘要
该问卷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方便 易懂 易填 有趣 紧扣主题 注意质与量的平衡结构合理 层次清楚 逻辑性强 避免大幅度的跳跃。
Q1、决定企业对大学生应聘者取舍的重要因素有最多可选,3,项
1,综合能力
2,学习成绩
3,技能资格证书及荣誉奖励
4,参加的实践活动
5,学校或教师的评价
6,学校社会知名度
7,其他 Q2、企业应该主要注重应聘者的哪些方面最多可选,4,项
1,学历
2,英语水平
3,专业技能
4,实践经验
5,工作态度
6,工作能力
7,沟通协作
8,可塑造性
9,形象气质10,其它,,, Q3、企业对普通话的要求
1,较高
2,一般
3,没有
4,特殊要求,(按岗位的要求而定), Q4、企业对英语知识或口语的要求
1,较高六级
2,一般四级
3,没有
4,特殊要求,(按岗位的要求而定)Q5、企业对新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是
可多选
1,业务相关内容业务流程、技能、技巧等
,2,规章制度安全常识,, 3,综合素质
团队意识
敬业精神
工作效率等
4,企业文化 Q6、企业是否愿意学校依据您的要求进行“订单”式人力培养 1,愿意
2,不愿意
3,可以考虑
Q7、您认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方法是
最多可选,3,项
1,提高自身技能
2,调整择业期望值
3,提高职业素质
4,加强职业培训
5,拓宽就业渠道,6,提高专业知识
,7,提高综合能力, ,,,,,五、调查结果分析
(数据说明共调查,76,个数据 其中有效数据,76,个有个别缺失值。调查的变量包括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招聘环节考虑的因素、大学生能力的要求,大学生的培训内容是否愿意订单培养对大学生就业的合理建议五个方面)我们应用,SPSS,数据挖掘与分析软件对收回到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单样本,T,检验等处理
得到以下结果
1、在影响企业对应聘者取舍因素中90%的企业都提到了在招聘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弱其次他们会参考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房地产、餐饮、太阳能等服务型行业。26%的企业会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各种证书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特别是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例如信息咨询公司、钢铁、机械制造、计算机、化工、证券投资等行业。但是企业深知学习成绩并不能准确代表实际能力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例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用人单位反映现在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大多都能拿到英语四级证、计算机一级证但是他们最看中的是实际应用能力。至于学校的名气校方对学生的评价等只有个别企业较重视。
2、市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有以下六项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人际交流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管理素质、身体素质、思维素质。在企业较注重的大学生素质方面80%的企业非常重视学生求职与工作的态度心态决定命运良好的态度是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素质与修养。所以大学生需注意培养良好的心态。60%的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工作能力很重视然而在被调查的企业中70%的企业都忽视忽视了大学生的可塑性对大学生的发展潜力不够重视。90%的企业对于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普通话水平、形象气质等均没有很高的要求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即可除非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如外企、网络公司、客户服务等公司。建议大学生如果想在本专业业发展深造需深度学习强化专业技能。3、70%以上的企业都会对新进入的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
包括业务培训
团队意识
企业文化
企业规章制度等
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4、73%的企业会考虑根据自身需求与高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但目前只有,20%的企业愿意这么做对于遇到的阻碍与困难需要社会、企业、高校与大学有效沟通协调。,5、企业角度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在被调查对象中63.2%的企业建议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技能与综合能力35%左右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应该合理调整择业期望提高专业水平。另外,20%的企业认为加强职业培训以及扩宽就业渠道有助于解决此问题。以上数据分析均经过,T,检验在,95%的臵信度水平下P,值小于,0.05代表性较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对大学生及高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必须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大学期间为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与任务充分、高效的利用大学的宝贵时间在扎实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兴趣及特长、基本的人际沟通、素质与心态的培养。
2、应届毕业生要合理定位分析自身优劣势认清自我在就业与继续深造开拓眼界中做出慎重选择。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从基层做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树立远大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3、高校要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臵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给予师生更多的自由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共长”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力度组织学生实习或实践保证教学内容与相关行业发展需要同步进行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主动与企业合作培养新型人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此我们仅对企业提出几点建议,1、中小企业应重视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招聘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克服部分招聘过程中过于重视简历而忽视交流、以偏概全的问题面试者仅通过是否在校担任职位或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做出草率的判断。
2、合理调整对大学生的期望值。
企业应注重应届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加强对他们就业的培训和指导。企业招聘大学生要正确看待大学生的求职心态一种想“赢”但又保持谦虚的态度。
3、企业为培养和吸收新型人才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合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与高校合作为了自身利益和科学管理企业需要一批有能力的经理层人士企业需要寻求技术指导者和职工教育基地来维持在市场上不败的地位。因此企业应主动的进行订单式培养培养对口人才为企业提供有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即“来即能用用即能战”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重点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案例已有先例如东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宁夏理工学院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员会合作令人遗憾的是普通高
校的大学生一直都不太被看好。对于理工类院校企业提供软硬件开发设计平台以及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材料为学生自主研发工作提供设备支持对于文科类院校重在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积累社会经验等。总之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并不是学生、学校或者企业单方面导致的问题。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高校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对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本着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的原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高校的角度找出存在问题参 考相关资料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就业能力,社会需求,差异化,普通高校
一、项目背景 每年有数百万的毕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国内就业形势严峻本科学生经验少缺乏各方面锻炼企业纷纷反映学生能力低。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加而社会需求却没有增加甚至有些公司出现裁员的现象。另外企业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组织重组而大学教育模式教育计划不变或只有较小的变动使得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很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和就业难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明白归根到底是个人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社会需求服从个人的一厢情愿。因此我们对河北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需求的差异化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二、调查项目介绍
该项目于,2010,年,3,月,4,日申请成功并在,2011,年,3,月,17,日正式结题。依据营销调研的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适应性、经济型、动态性六原则我们调查了石家庄市以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多所普通高校师生。下面从针对高校学生调查的方面展开我们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我们向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32,份成功回,424份。其中男生,204,人女生,220,人男女比例约为,1:1。在被调查的,424个有效人数中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大三学生人数最多占有效人数的41.5%大四占有效人数的,24.5%。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调查问卷如下
Q1,您认为您所上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如何 1.合理
2.理论课程太多
3.实践课程太多 Q2,您认为课堂所学的知识实用价值如何
1.足够实践应用
2.一般
,3.不够充分,很多实操技能课堂没有涉及,4.只能依附考试,根本不能实际运用
5.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Q3,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1.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 2.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3.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 4.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渠道不畅通 5.大学生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不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Q4,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方法是最多可选,2,项
1提高技能
2.调整择业期望值
,3.提高就业能
,4.加强职业培训, ,5.拓宽就业渠道
Q5,请问您在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按重要性依次排序为,1、2、3…… 工作薪酬提升空间
城市规模
家庭因素
专业知识的应用
工作氛围,工作的稳定性
Q6,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工作哪些证书比较重要最多选三项
1.英语四六级
2.计算机等级证书,3.奖学金证书,4.体育文艺类获奖证书, ,5.“优干”、三好学生”等证书,6.驾驶证, ,7.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 Q7,您认为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最多选三项, 1.学习成绩, 2.专业技能,3.,考试证书或技能认证,4.综合能力
,5.实习经历, 6.学校名气, ,7.发展潜力, ,8.思想品德
Q8,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是限选两项 1.基本解决问题能力,2.沟通协调能力, ,3.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4.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5.专业知识和技能
Q9,请评价大学生就业的优、劣势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
我们应用,SPSS,数据挖掘与分析软件对收回到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单样本,T,检验等处理得到以下结果
1、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就学校设臵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是否合理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并就课堂知识的实用价值性给予客观评价。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有,80%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太多理论课的实用价值一般或缺少实际操作技能课。
2、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重点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对目前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了解。其中,6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经验竞争力弱和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40%左右的学生认为就业面临问题是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沟通了解不够信息渠道不畅通。
3、在此次调查中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对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就业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另外3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要加强职业培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但只有,1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适当调整择业期望值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4、每个人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都不相同在此次调查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大学生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让同学们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大学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得出了以下结论。
大学生在择业时会总体考虑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是提升空间、工作薪酬、工作氛围、工作的稳定性、专业知识的应用、家庭因素大学生对城市规模的因素考虑最少。
5、在当今时代普通高校大学生经常忙碌于各种证件的考核可是那些证件真的有用吗对此我们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的大学生认为英语四六级证书非常重要其次是专业上岗资格证40%31%的大学生认为计算机等级证书很重要再次是奖学金证书、各类荣誉证书和驾驶证体育、文艺类证书最不重要。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考证只是学习过程的锦上添花而不是全部更不能成为学习的目标。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考证热潮。
6、市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有以下六项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人际交流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管理素质、身体素质、思维素质。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选择出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两项能力或素质。45%的学生认为在以后工作中最具竞争力的是综合能力40%左右的认为是发展潜力和专业技能20%左右的认为是实习经历、思想品德和考试证书或技能认证最后少数认为是学习成绩和学校名气。, 普通高校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选择出自认为最为欠缺的两项素质。其中,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相关的实习或工作经验3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能力的学生占,10%只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相关结论及解决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整合一手数据与二手资料结果表明,,1、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部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注重各科目的考试以及考取相关证件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自身素质修养最终不能很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2、普通高校课程设臵不太合理实践课的比例相对理论课较少。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一方面学校资金力量有限抑或资金安排不合理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愿花费人力、财力培养人才寄希望于学校或者从其他企业挖掘人才。
3、目前多数大学生没有清晰地职业生涯规划只是盲目的、机械的学习不会挖掘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而忽视了相关能力培养与锻炼。
4、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合理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把提升空间和工作薪酬摆在重要位臵而忽视了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和锻炼能力。,,,,,,,,,,,,,,,5、普通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过于空洞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对就业状况仅限于求职择业技巧、写好求职信等浅显层面的了解。而且由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少等因素不能全面、有效指导学生就业。,,,,,,,,,五、解决方案
1、方案调整应试教育培养模式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有针对性专业教学改革专业结构和课程设臵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从而激励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注重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大实习教育环节的学分和学时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接触、了解社会实际的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感知、适应社会的需要。
2、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用人单位过多地反映在学生的能力不足态度不认真。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扬长补短要经常组织多种学生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力求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3、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合作培养人才。注重信息间的有效沟通不断完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培养新型人才学校为企业开发产品提供新创意等使学生了解企业 的运作程序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4、普通高校加强注重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大学生及早做好生涯规范在夯实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计划的进行其他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范围,关注政府社会企业对大学生吸纳率,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培养,增加就业指导专业教师,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就业。
5、大学生必须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大学前期为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与任务,充分、高效的利用大学的宝贵时间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兴趣特长的培养,学会主动推销自己,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锻炼社交、沟通、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做人诚信、有责任心等综合素质。
6、应届毕业生要合理定位,调整期望值。不要把目标一味的锁定在大城市、高薪水上,要学会合理的衡量企业需求与自身的发展需要,分析自身优劣势,认清自我,在就业与继续深造开拓眼界中做出慎重选择。树立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
第三篇:基于高校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毕业生的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人才市场化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着专业设置落后、理论知识与实践脱钩等系列问题,提出高校应克服这些问题,结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及实际用人能力要求收集信息、制定并实施就业能力培养方案、并且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测与修正,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1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研究
笔者以某某学院的全体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800个样本,对河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通过ASP+SQL的程序导人到SQL SERVER数据库,然后运用SQL语句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分析,对问卷的分析数据如下: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偏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敬业精神不够,有一定程度上的诚倌缺失,如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已经和一家单位签约,而现在有另外一家单位待遇条件比第一家单位好且表示愿意接受你,这时你会怎么着做,有74%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放弃第一家的工作与第二家签约;沟通协调能力较好;而在实习经历方面,调查资料表明河南科技学院学生的实习经历从大四到大一依次减少。
2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陷
从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上看,高等教育本身就具有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教育除了保留了传统功能外,其专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特征日益明显,教育不仅要使已有的知识不断延续,还要使受教育者获得各种有用的能力,使这些能力成为受教育者在日后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谋生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手段,因而,高等学校培养有竞争能力、创新性、可就业性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成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专业都只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灌输,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设有一定的考核与要求。另外,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落后。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频频受到用人单位设置的门槛限制,而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学校对其培养目标是实用性职业技术人员,在理论方面他们或许弱于一般的大学毕业生,但是由于他们有相当强的操作能力,因而有技能的灰领在劳动力市场很受欢迎。
在德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都是按照社会需求进行的,工科大学强调大学生在求学之前必须从事一定时间的生产实践,而且在新生刚入校的前三个月也要进行一定的生产实践,我国高校可以尝试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的一些改进。
3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1 学校收集总结与人才需求有关的各方面信息
学校首先要建立一个部门两个系统;
一个部门:就业能力的开发与提升不单单是就业指导部门的事情,更涉及到学生培养的整个系统。因此,在高校校园内开发就业能力方面,要任命高级管理者,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就全校范围内具有战略意义、全局性的就业能力开发事宜承担起领导、协调和管理的责任,起到牵头抓总的作用,又要推动各个院系和教学、学生管理等部门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通力协作,共同开发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两个系统:(1)高校要建立人才市场信息收集系统,学校要与政府、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机构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组织就业调查,在全国采集数据,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和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2)高校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和对就业市场的预测系统,与市场信息收集系统结合随时反馈市场信息,对我国经济现状及走势。对就业态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3.2 制定并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案
学校把上述信息和预测结果通过网络或发行出版物方式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形势,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学校可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指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自我,确立大学期间学习目标自我培养方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要科学决策,配置资源实施培养计划: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专门机构要就全校范围内进行有战略意义、全局性的就业能力开发,该机构不但要承担起领导、协调和管理的责任,还要与有关各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以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之为依据,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科学的专业设置,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和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推动各个院系和教学、学生管理等部门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通力协作,共同开发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再次,学校建构科学的就业能力开发系统。对学生入学、学习、实习、毕业等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教育与指导,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情况的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能力开发活动,第三,积极进行课程改革,要积极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转变,提升教学人员培养和开发学生就业能力的水平,在学科渗透中强化学生就业能力。重视实践环节,强化高校学生的实习、见习环节,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通过开展以提升和拓展就业能力为主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校把上述信息和预测结果通过网络或发行出版物方式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形势,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学校可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指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自我,确立大学期间学习目标自我培养方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3 方案实施过程的检测与控制
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主要从专家指导和产学研结合两个方面进行。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就业趋势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把有关就业能力的最新成果和信息及时向教学部门和学生反馈并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同时积极展开产学研结合,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介入课程的设计过程,积极修订课程,以满足产业界和社会的知识结构需求,学校可以邀请用人单位来校考察,使用人单位与学生充分沟通,以便学生更明确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合理的对自己进行市场定位,并有必要的话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和自我培养方案,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让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地传递给学生,河南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就业信息手机短信传递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第四篇: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指出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特点,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发放了大概100多份调查问卷,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10.4%,女学生占89.6%,基本上都是专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和年龄的分布,大体上能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认为和未来就业有关的因素分析
调查中显示,认为你现在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有74.7%的同学认为“目前没有工作经验”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好影响择业,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成绩水平和未来就业有关,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来,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不少学生认为“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非常踊跃,并热情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经验”。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
(二)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目标方面
首先,调查了关于大学生对择业方向的选择。首选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的占78.3%,首选在自己家乡的占21.4%,且绝大部分为女生,主动去边远地区的仅仅占0.3%,这个数字低得很,甚至可以忽略掉。这其实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
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其次,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单位进行了解,结果发现,选择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约占36.2%;其他依次为国家机关27.2%,私营企业占18.6%,高等院校10.6%,国有企业7.4%。从数据看出,目前的同学较多的倾向于去外资企业工作,这可能与改革开放的加强,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且其有较高的福利待遇有关。国家机关,如公务员、高等院校、其他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等传统就业单位也不在少数。
另外,对于大学生毕业工资选择方面,我们调查的专科生中,67.2%的人选择了1000-2000之间,13.3%的人选择了1000以下,选择2000以上的有19.5%;
(三)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在调查中,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6.8%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有些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有12.7%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不同于校园中介网,而是社会上的中介网,有风险性)。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
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6.7%,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以上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首先,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其实大学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
(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关于市场就业情况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适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却出现困难。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未能怀有同样的热情去思考去应对,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是什么却思考不够深入。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二)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三)学校要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