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校工作通讯第十期
党校工作通讯第十期(科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专刊)
第2期
科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专刊
(总第10期)
中共望城县委党校办公室编
2009年8月28日
编者按:为进一步提高我县科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6月9日至7月13日,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举办了望城县2009年第一期科级领导干部研讨班。本期研讨班共有学员25名,按课题分为新农村建设和人事人才工作两组,培训采取集中学习、分组在县内与赴外调研的形式进行。此次研讨班是县委党校按照中央、省、市、县委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县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注重培训质量,突出实践特色,改进教学方式,围绕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的目标举办的主体班,是党校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又一次大胆创新、全新尝试。
学习动态
研讨班开班 6月9日,研讨班在县委党校正式开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党校第一校长易冒同志出席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全体学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探索、严格管理,认真开展学习和调研,争取取得优异的学习成果。
分组讨论 6月10日晚,研讨班学员分成两组围绕新农村建设与人事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易翔,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邓建华,县农办主任杨文东分别参加了两组讨论。会上,学员们就选题、调研目的、调研内容、时间安排、方法及范围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根据讨论结果,各组负责人对调研方案进行修改,并按照调研方案组织开展实地调研。
赴外调研 6月19日下午,研讨班赴外调研培训正式启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第一校长易冒,市委组织部专家服务中心领导出席了启程式。启程式上,新农村建设组、人事人才工作组学员代表就前段党校学习、县内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报。专家服务中心领导对学员们赴外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易冒部长代表县委表达了对学员们亲切的问候,要求全体赴外培训调研考察学员要做到有的放矢、服从安排、确保安全,撰写出 “实、新、专”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异地培训 6月21日至30日,研讨班25名学员分两组赴上海、江苏、浙江、江西进行了为期10天的异地培训。通过听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和爱国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对比学习。新农村课题组学员在苏州、江阴、婺源等有特色的乡村进行了现场教学,实地考察了先进社区、村庄、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人事人才组在上海、浙江、江阴对人事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培训期间,学员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交流、思考、探索氛围浓厚。
异地培训结束后,7月1日在县委党校集中座谈,学员们汇报了外出学习的情况,并安排布臵了下一阶段学习任务,决定7月10日左右举行成果汇报会。
成果汇报 7月13日,研讨班召开了学习成果汇报会。县委副书记周宏兆,县委常委、副县长王伟胜出席了汇报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党校第一校长易冒主持了会议。汇报会上,人事人才组的袁彬文和新农村建设组的曾永胜分别代表两组作了课题结题报告,报告言简意赅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可操作性。部分学员代表根据所学、所思、所感作了精彩的发言。听了学员的汇报后,周宏兆同志对本次培训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此次培训班培训形式好,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培训成效大,学员的调研报告质量高,紧密结合了望城的实际,有可操作性。他要求全体学员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为望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工作总结
部研讨班打破常规,创新培训方式,针对“人事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个专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四个特点:
1、领导重视,准备超前。县委副书记周宏兆、县委常委、副县长王伟胜亲临成果汇报会指导;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第一校长易冒时刻关注研讨班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学员学习动态;县委组织部派专人跟班管理,党校派出两位老师进行指导,为研讨班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助,精心指导等都是本期培训班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
2、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研讨班调训的学员都与课题研讨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乡镇领导及骨干共25人。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始终把人事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对学员进行了一次专业的、系统的专题培训。
3、模式新颖,效果显著。研讨班在教学模式上坚持三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课题研讨相结合,县内调研与异地培训相结合。学员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全心学习,多方面考察社情民意,全方位了解县情;学习外地经验,积极寻找差距,探索望城党政人才队伍开发管理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并形成了2篇有份量的专题调研报告。
4、管理严格,学员素质高。研讨班坚持“严要求、重管理、求实效”的办班要求:樊京莲、余光灿、何迎春、李建宇、舒慧颖、曾永胜、文杰林坚持出满勤;谭刚、文杰林、卞罗坤、谭建刚等学员,关心党校、关心班集体,体现了较高的素养。学员学习研讨热情高,无论乘车考察,还是吃饭休息,学员都坚持讨论,交流看法;白天学习研讨,晚上积极准备论文提纲,树立了良好的班级形象。
本次研讨班,我们得到了五条启示: 启示一:从直接效果来看:一是弥补了教与学的反差,一改以往党校教师讲、学员听的教学方式,让学员参与到教学环节唱主角;二是填补了专业空缺,让相关行业的同志集中组织起来进行专题研究,做资料甄选、考察安排、研讨引导、成果归纳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三是提供了决策参考。所选课题集中体现的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问题”,研讨的内容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学员们关于望城党政人才开发管理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诸多建议和观点,有一定见地和操作性。四是扩大了党校影响。
启示二:党校要进一步研究干部学员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征求他们的建议,发挥他们的优势,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把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实地考察、研究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领导干部特点的学习培训新方法,使干部教育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启示三:举办专题研讨班教研设计,专题研究内容确定,学员研讨热情激发,参考书籍、资料筛选,讲课内容、座谈对象、考察方案确定,研讨中专业引导,研讨深度把握,政府职能部门衔接协调,指导老师作用发挥等等都需要精心组织策划,这就要求参与教研管理活动的教师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和理论素养。党校必须加紧培养以研讨班相适应的教研管理队伍,逐步培养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的新型教研管理队伍,以适应学员的要求。
启示四:要跳出干部培训是组织部门和党校的事的思维定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以党校为主并与职能部门联动进行开门办学,围绕“急需、实用”的原则,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城乡规划、项目包装、招商策划、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坚持走专题式、联合式培训新路子。
启示五:目前,党校只有一个大型多媒体教室,一间多能,既是报告厅又是讨论室还是会议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建议县委加大投入,考虑在党校建一座综合型的专家学员楼,进一步完善党校硬软件设施,既可以留住优秀人才,使党校成为人才集聚的洼地,实现资源共享,又为学员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二篇:会计监管工作通讯(二〇一三年第十期)
会计监管工作通讯
二〇一三年第十期(总第17期)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主办 2013年10月14日
目录
【重要工作信息】
刘新华副主席调研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会计部走访中注协就“四风”方面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 【财务监管工作】
会计部在厦门组织会计监管交流培训 【经验交流】
陕西局:引导上市公司完善会计政策 建立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 江苏局:召开辖区审计与评估机构监管工作会议
-2-【重要工作信息】
刘新华副主席调研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近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以下 简称中评协)调研,听取中评协和财政部企业司对证监会“四风” 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就资本市场资产评估监管工作与大家深入 交换意见。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兼会计部主任贾文勤、会计部副巡 视员夏志良及相关同志陪同参加了调研。中评协有关负责同志结合“四风”问题和自律监管情况,对 资本市场资产评估监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包括加强监管理念 的沟通、现场检查的协作、评估专业问题的交流和规则制定的协 调,以及完善资产评估机构的证券资格条件等。财政部企业司有 关负责同志也结合日常监管情况,提出资本市场资产评估监管要 合理把握加强监管与支持行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现有监管 协作机制等。
刘新华同志认真倾听了大家的发言,并不时就有关问题与大 家深入交流,包括母子公司试点、监管措施公开、资产评估行业 现状等。最后,刘新华同志表示,证监会将逐项梳理大家的意见 和建议,及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刘新华同志还着重强调:一是 要坚持监管和发展并重、规范与服务并重的理念。证监会、财政 部和中评协在资产评估机构监管目标和理念上基本一致,只是由
-3-于各自监管职责的不同而在具体监管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对 于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要坚持监管和发展并重、规范与服务并 重的理念,证监会将把支持资产评估机构做大做强和打击资产评 估违法违规行为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二是要加强对资产评 估科学性和有效性问题的研究。目前,资产评估机构在资本市场 的执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同一机构对同一资产在短期内的两次 评估价值存在显著差异,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投资者的诸 多质疑,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有效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三是 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有效维护评估机构与评估师的权利,促使资 产评估行业走向规范和成熟;四是建立机制,加强沟通。各方指 定专门联系人,针对目前存在的有关问题拟定详细方案,完善现 有沟通机制,推动形成监管合力;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执业 监管,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资产评估违法违规行为。
贾文勤同志还就评估规则制定、监管协作等事项与中评协和 财政部企业司相关人员深入交换了意见。
-4-会计部走访中注协就“四风”方面问题 听取意见和建议
近期,会计部走访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 协),听取中注协对证监会会计部“四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就资本市场会计监管工作深入交换意见。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兼 会计部主任贾文勤、会计部副主任李筱强及相关同志参加了走访 调研。
中注协有关负责同志结合自律监管与行业发展现状对资本 市场会计监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是完善对审计违法违规行 为的处罚制度。在处罚时间上避免久拖不决,在处罚尺度上避免 标准不统一,在处罚流程上严格规范预披露。二是进一步关注重 复监管、多头监管问题。目前,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都对证 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现场检查,都要求事务所进行报备 和重大事项报备,每年都召开监管会议,重复监管较为严重; 三是共同推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建立函证中心,从根本上解 决目前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函证困境。另外,中注协有关同志还 就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沟通、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等提出了有 关意见。
贾文勤同志表示,会计部将逐项梳理所有意见和建议,能够 马上办的将尽快落实到位,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将列入下一 步工作计划,与证监会其他部门相关的,将及时予以转达。贾文
-5-勤同志还现场回复了中注协提出的部分意见和建议:一是在加强 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方面,近年来证监会加大了对资本市场审计 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事务所的违规成本越来越高,从长远 来看有利于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 机制;二是在多头、重复监管方面,会计部将加强与中注协、财 政部相关司局的沟通协调,监管上做到各有侧重,相互补位;三 是在沟通协调方面,进一步落实现有沟通机制,及时向中注协通 报监管情况。另外,贾文勤同志还向中注协通报了近期会计部在 监管制度建设和加强监管方面的举措,并建议双方加强专业技术 和国际合作的交流。
李筱强同志就加强监管、信息共享、专业培训等方面做了补 充发言,并简要介绍了资本市场会计监管近期工作和下一步工作 重点。
【财务监管工作】
会计部在厦门组织会计监管交流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证券监管系统会计审计专业交流,提高监管干 部的专业能力,近日,会计部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组织了为期两 天的会计监管交流培训。会机关相关部门及各证监局,上海、深 圳专员办,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监管干部约120 人参加
-6-了交流培训。
整个培训分四个部分,内容丰富而紧凑。开班式上,证监会 首席会计师贾文勤、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为培训致辞,会计部副主任李筱强主持了培训。会计部相关处室负责人通报了 年报会计、审计、内控相关问题,并就会计监管职责分工及年报 审计监管工作规程进行了讲解。吉林局、上海局、湖北局、湖南 局、广东局、深圳局、宁波局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九家单 位相关监管干部就辖区典型会计监管案例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 流。财政部会计司相关负责同志、中注协副秘书长杨志国分别介 绍了企业会计准则最新修订情况及审计重要性确定与错报调整 相关政策和实务问题,厦门会计学院黄世忠教授就财务报表分析 新思维为系统监管干部进行了生动和具体的讲解。
整个培训交流涉及了大量会计监管理论前沿和实务问题,既 有专业培训讲解,又有系统内的互动交流,参训的系统监管干部 普遍表示受益良多,不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业务知识,也为今 后开展监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7-【经验交流】
陕西局:引导上市公司完善会计政策 建立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 截止8 月底,陕西证监局完成了10 家上市公司的年报现场 检查工作,2012 年报现场检查进入收尾阶段。从检查情况看,辖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呈现向好趋势。但同时也发 现,多数公司存在会计政策过于宽泛、会计核算具有较大的随意 性等问题,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公司业务特点,影响到会 计信息的易读性和可用性。
辖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制定、执行和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 要有:一是会计政策过于宽泛,或者照抄《会计准则》原文,不 能体现公司的业务和会计核算特点;二是部分分支机构与公司执 行的会计政策不一致,或者不执行公司的一些既定会计政策,导 致会计政策的执行效力较低。三是会计政策披露不完整,或者会 计政策已经发生变化但未予以及时披露,造成会计政策与会计核 算不一致。
如不有效改进上述问题,将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以及信息披 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形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利用会计政策 调控经营业绩等风险。对此,陕西局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公司的业 务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认真研究督促改进措施,引导公司有针 对性地做好整改工作。对于收入确认条件等会计政策过于原则、-8-缺乏操作性的问题,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指导相关公司结合发货、验货等重要业务环节的特点,区分不同 情况明确收入确认条件,制定差异化的会计政策。对于会计政策 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陕西局督促相关公司查明问题原因,制定和 完善《重大会计差错责任追究机制》等内部制度,强化和落实责 任,切实提高公司规章制度的执行效力。对于会计政策披露不完 整、不及时,不便于投资者阅读理解年报财务信息等问题,引导 公司树立“真诚服务全体投资者”的理念,将公司实际采用的会 计核算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归纳为会计政策并如实披露,提 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通俗易懂等可用性。
目前,陕西局正在对相关公司完善会计政策的整改工作进行 持续跟踪关注,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 信息披露质量。(陕西局供稿)
江苏局:召开辖区审计与评估机构监管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加强对审计与评估机构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 监管,近日,江苏证监局召开辖区审计与评估机构监管工作会议,具有证券资格并在江苏设有总分支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 评估机构的总、分所负责人、质控负责人等10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分管副局长蒋军主持,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明伟到会并作
-9-了讲话。
王明伟局长在肯定审计与评估机构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 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目前审计与评估机构存在的分 所割据、业务私有化、独立性等突出问题,并传达了证监会对审 计与评估机构监管的最新举措,要求审计与评估机构紧紧围绕提 高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一主线,正视当前 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强责任意识、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全面提 高服务资本市场的能力。
会上,江苏证监局向审计与评估机构通报了近期会计监管重 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监管档案,要求各机构高度重视信息报备 工作,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和更新报备 信息;二是以现场检查为抓手,强化对分所执业、独立性、质量 控制的监管,加大对审计与评估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三 是研究实施分类监管,建立完善监管分类评价标准,构筑扶优限 劣的氛围。四是加强与财政、注协、评协等部门的沟通,为审计 与评估机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两位行业专家就总分所一体化管理和质 量控制作经验介绍,为审计与评估机构搭建了一个互通交流平台,受到了参会人员一致好评。(江苏局供稿)
-10-分送:会领导。
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中国上市 公司协会,会内各部门,各证券期货业务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存档。共印60 份__
第三篇:第十期党校复习资料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什么?
党章规定的誓词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5.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四项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篇:《中兴通讯》第十期综合管理文摘
综合
总裁办综合管理部
2004年3月31日 联系人:卢飒
联系电话:0755/26770361
理(综合管理文摘(10)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手段——外包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时竞争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外包作为一种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资料显示,全球2001年外包服务方面的开支为1,320亿美元,而亚太地区年增长率高达15.1%。《财富》杂志也报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企业欲获得竞争优势,正确认识、行使业务外包显得非常必要。
一、外包产生的原因
外包,其最直接的解释是“外部寻求资源”,即把不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包出去。通俗地说,是把自己做不了或做不好或别人做得更好更便宜的事交由别人做。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外包这种管理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已经形成的社会分工与协作组织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与演化。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就开始尝试在产品零部件标准化基础上形成流水作业线,生产具有规模效益的T型车的生产组织实践,并实现了零部件供应的外部化。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标准化、全球化的组装生产规模已普及到全球。从工业时代的全球化的协作生产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性外包是一个不断演化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这种变化有其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企业业务的外包必然带来质量、管理甚至技术泄漏的风险,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包的浪潮风起云涌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这无疑说明外包是时代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是企业顺应市场变化,为维护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而不得不采用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企业在面对如下的压力时,将采取外包策略来保证自身的发展。
综合管理文摘(10)
1、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暂且不论日益多变的政治、自然环境,单以经济而言,由于该领域的复杂性,如企业生产环节的增多、销售区域的广泛性、公司雇员文化的差异以及产品的兼容性等都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影响。以印度的软件公司为例,近年来许多欧美公司将程序编写、数据处理、电脑输入和会计等业务外包给印度专门的软件服务业小公司。由于印度软件服务业者工资低,专业素质又相对较高,此类业务外包一方面为欧美公司减少了相应服务支出,另一方面又可避免企业多部门间运作的协调问题,既降低成本,又减少不确定性。所以,传统的企业“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技术更新快、投资成本高、竞争全球化的制造环境。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只有具有系统掌握外在知识的能力,强化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持续创新以稳居行业的领先地位。
2、速度的威胁
速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竞争优势应运而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大的价值成为企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速度的解释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产品或服务的上市时间要短。美国硅谷流行一句话:“速度是上帝,时间是魔鬼。”硅谷的康乐周边设备公司,创业
综合管理文摘(10)
强信息技术应用服务这一核心业务,已把制造信息技术产品的大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从而集中了它在全球29万雇员的一半从事信息技术应用服务这一核心业务,使这一服务收入从1996年的160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234亿美元,到2000年又上升到326亿美元,从而使IBM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应用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应用服务承包商。
4、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一个企业越来越不可能拥有维持所有业务竞争优势的全部资源。为了保持在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例如中国家电业巨头海尔集团,海尔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相对的竞争优势。然而绝大部分家电零部件,如冰箱的密封圈、电视机插头等都是由外包企业生产的。海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营销梯队的建设、服务体系的健全等核心业务,正是由于诸多外包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巨大协同效应,使得海尔产品一直在市场上保持着竞争优势。
二、外包带来的竞争优势
外包并不是将自己的蛋糕分一块给别人,而是与别人分享一块更大的蛋糕。通过外包,企业可以获得一系列益处:
1、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舒缓资金压力,尤其是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科技产品生产中更为突出。企业应该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以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如果某项业务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那么可以把该项业务外包给更好的专业企业。许多企业外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者都拥有比本企业更有效、更便宜的完成某业务的技术和知识,因而它们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并且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获利。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企业必须考虑规划设计、准备工具、匹配设备设施等因素,投入成本会很高,这种成本不仅仅体现在“硬”的方面,同样也体现在“软”的方面:要使员工掌握必要的技术,并不断更新技术技能,而招聘、交叉培训、人事升迁这一系列过程将毫无疑问地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后,企业则可以通过外向资源配置避免在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上投入巨资,而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培植核心竞争力上,从而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综合管理文摘(10)
2、使企业实现最佳资源分配
任何一家企业在可获得的资源上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外包能使企业将用于非关键业务的资源与设备用于刀刃上,从而更好地或更直接地服务客户。而企业都会有除了核心业务外的其他业务,如果不外包,这些业务会消耗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投资回报率却不一定高,甚至有时会削弱企业的实力。通过外包,企业更强调对自己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或核心业务的创新,能够灵活地安排员工和调配资源于高价值的项目。使企业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辅助业务紧密相连,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变得更具竞争优势。
而外包的对象大多是对整体业务起支撑作用的辅助业务。这些辅助业务外包给专业化企业后,其质量能得到显著而迅速的改善,从而对核心业务起到推动作用,增加整体赢利。通过辅助业务的外包,既节省了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运作成本;又可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
3、强化公司的核心能力
“外包”带来的
综合管理文摘(10)
4、降低风险
环境、技术、市场的瞬息万变,使企业投资于不是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这方面戴尔公司做得相当优秀,它虚拟外包了所有的零部件、软件和非装配生产流程的设计和创新,重点投资它的核心能力:理解客户需求、物流管理和部件集成,发现核心能力的任何增值机会。通过外包策略,戴尔避免了零部件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和仓储等巨大投资,更重要的是避免这些投资以及研发失误带来的风险。而将这种风险转移给外包商(供应商)。另外通过外包,以前由单个企业承担的风险变成了与外包商共同承担,风险性降低。
三、如何有效外包
成功实施外包战略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外包失误也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如技术泄漏、外包质量、外包管理以及企业融合的问题。所以准确实施外包对于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外包也是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国的管理学家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的增值活动,如设计、生产、销售等,其总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实际上,并非每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价值创造来自于某些特定的活动,即战略环节,企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个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所以为保持竞争优势,在外包活动中,凝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是不可以外包的。另外,企业不能把那些对整个业务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业务外包出去,即使从成本上分析,企业在该领域里没有竞争优势,企业也不能将这些业务分包出去。最后,企业战略的决策者不应把那些有可能使企业形成新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学习机会的生产活动外包出去。因为作为竞争优势来源的知识在企业开拓新业务方面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说,下列业务应该外包出去:(1)合作者能比本企业完成的更加出色的;(2)合作者能够以更低的费用完成的;(3)合作者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的;(4)外包商能在销售方面取得更大成功的;(5)需要在某一遥远的、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进行的;(6)需要特殊能力的,如获取政府基金;(7)需要昂贵资源但可能出现新型资源使其贬值的;(8)在企业内部进行代价太大的;(9)投资回报率较低的。
综合管理文摘(10)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新趋势
据统计,1990-1996年间仅在迅猛发展的信息产业中就建立了3.6万个各种类型的战略联盟;而在汽车行业,则已建立了1000多个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上述情况表明战略联盟已成为跨国公司,特别是汽车、电子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其它行业跨国公司谋求国际竞争实力、强化内部比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战路联盟的新态势
1、从产品联盟发展为以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联盟。早期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主要围绕产品进行,所以通常称为产品联盟,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投资费用和投资风险,或是为了减少产品竞争对手的威胁。产品联盟比较单纯,得到某一产品或广泛销售现存产品是联盟各方所追求的重要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技术的综合性、复杂性使得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更多地表现为以技术开发和研究成果共享为特征的知识联盟,从战略上保持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技术领先的地位成为联盟各方所追求的首要目标。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了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基础的联盟网络,是传统的国际生产措施所未掌握的一个方面,它可能成为某些产业市场支配力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2、从强弱联合的互补型联盟发展为强强合作的竞争型联盟。产品联盟作为减少资本投资和进入新市场时降低风险的手段,更多体现为强弱联合的互补型联盟。如在90年代中期之前在中国设立的 16.7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64%是合资企业,15%是合作企业,合资(合作)的外方大多数是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成功地进入中国市场。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跨国公司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改变了合作伙伴实力的对比关系,新的联盟主要在实力较强的大跨国公司之间进行,彼此之间在联盟领域内进行合作,但在协议之外的领域以及企业活动整体态势上仍保持着竞争对手的关系。如IBM在80年代的联盟大多比较接近产品联盟,但到了90年代,IBM为了竞争的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联盟形式,它与西门子公司的结盟就是一个强强联盟的范例。双方在联盟内部都集中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并在设计、制造以及电脑晶片测试方面获得
综合管理文摘(10)
与共事新的技术,但在开发芯片之外,双方仍然保持竞争对手的关系。
3、从线性的联盟链发展为立体的联盟网络。传统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价值链活动需要而建立的线性联盟,当受自己资源的要求时(如投资成本),对价值链上游活动进行联盟;当为了产品销售和扩大市场需要时,采用下游环节的联盟;当为了对抗主要的竞争对手时,采用与其它公司的横向联盟。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盟网络,即联盟各方围绕具有主导影响力的某一方(联盟中心)周围,根据各自的核心专长,以及所处研发或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而形成距离不等、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联盟伙伴不仅包括了跨国公司,而且同时也包括了大学、研究机构等,乃至其它的联盟。联盟的目标指向也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或产品系列,而更多集中于知识的创造。通过联盟网络分享信息,实现能力互补,提供战略柔性,促进知识的创造成为联盟网络的主要特征。目前,几乎每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都在自己的周围集聚了一大批合作伙伴。
4、从“硬约束”的实体联盟发展为“软约束”的虚拟联盟。所谓虚拟联盟是指个涉及所有权的、以法律作约束力的、彼此化互依存的联盟关系。这是为了适应跨国公司之间在联盟之外日趋激烈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日益复杂化的联盟所增加的管理成本而出现新的联盟形式。虚拟联盟改变了实体联盟主要靠股权、合作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约束,维系虚拟联盟更多的是靠对行业法制、法规的塑造,对知识产权的控制以及对产品或技术标准的掌握实现的,通过这些“软约束”协调联盟各方的产品和服务。美国的微软以DOS和WINDOWS控制着计算机操作系统标准,使得全球同类厂家必须唯其“马首”是瞻,从而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虚拟联盟;同样,英特尔(INTEL)以其在微处理器方面无人能撼动的地位,使一批相关企业尾随其后组成了虚拟联盟。
新态势原因及启示
首先,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处在前沿的大公司率先进行组织形式的变革,以提高创新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联盟集中在技术变化快、竞争激烈的半导体、商用电子产品、汽车、电讯、医疗器械、生物等产业部门。在这些部门里,技术变革速度在日益加快,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迅速缩短,使销售这类产品及收回开发费用变得更加困难,迫切需要跨国公司之间在资金和
综合管理文摘(10)
技术实现策略性联合,以分散风验,减少各自的研究开发费用。
其次,跨国公司联盟有利于跨国公司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互补性的技术共享和专利交换,并在联合各种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并发更高层次的新一代产品。由于跨国公司结成联盟使公司原有的技术、人才等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加快开发研制费用的回收,而且能通过合作研制在新技术、新工艺基础上的新产品去开拓新的市场,因而跨国公司之间结盟的方式逐渐为昔日在商战中争得你死我活的对手们所接受,他们在合作中所带来的丰厚回报的吸引下,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共进。
综合管理文摘(10)
全球电信产业战略联盟:特点与启示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电信产业的战略联盟风起云涌,许多电信公司之间纷纷在资本、技术、市场等领域展开合作,以寻求市场范围的扩张和竞争实力的提高,可以说,通过战略联盟结成的大型集团联合体已逐渐成为全球电信市场竞争的主角之一,并对电信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放眼国内,随着通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通信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巩固和提高竞争能力,各大运营商也开始走上战略联盟的道路。如中国电信于2002年9月与香港电讯盈科共组合营公司,为内地金融业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业务;中国联通分别于2002年2月和3月同美国高通公司以及韩国SK成立合资公司,共同促进CDMA1x数据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网通于2003年4月同来自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四国的电信公司组成WI-FI联盟,以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中国移动与各SP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地打造了梦网模式。
战略联盟的内涵和类型
企业战略联盟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一般根据是否有股权参与这一标准,将战略联盟分为契约式战略联盟和股权式战略联盟。
契约式战略联盟
契约式战略联盟没有股权参与或资产性投资,成员通过各种功能性的协议和契约结成联盟关系,在各种具体领域进行合作。契约式战略联盟最常见的形式包括:⑴市场开拓型:企业为争夺市场通过契约的方式形成的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市场营销效率和市场控制能力;⑵技术合作型:企业为共享技术或者共同开发和推广新技术而展开的合作。
股权式战略联盟
股权式战略联盟是由各成员作为股东共同创立的,拥有独立的资产、人事和管理权限的联盟组织,它一般不包括各成员的核心业务,具体又可分为:⑴合资公司型:联盟成员将各自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共同生产、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⑵股权参与型:联盟成员通过购买对方股份而建立的一种长期的相互合作关
综合管理文摘(10)
系,一般指小额的股权购买,没有达到控股水平。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各类联盟的特点。市场开拓型——以AT&T为首的WorldPartners 1993年5月,AT&T、KDD以及新加坡电信宣布联合成立WorldPartners,随后欧洲电信企业联合体Unisource和澳大利亚的Telstra加入其中,联盟以Worldsource Service为品牌提供四种电信业务,服务范围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驱动之下,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电信需求日益增长,形成了数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WorldPartners设立之目的是结合世界各大电信公司的资源,建立全球通信网路,并采用一站式服务方式(one-stop-shopping)提供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主导企业AT&T则希望充分发挥长途电话的资源和经营优势,巩固和扩大其在长话市场的份额。
WorldPartners以“俱乐部”形式吸收一些国家的电信公司以会员的身份加入,会员不用投资,而是根据与联盟签署的业务合作协议,用统一业务品牌提供电信服务。在业务提供过程中成员有领导成员和支撑成员两种类型,用户提出业务申请时所在区域的成员为领导成员,它负责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张账单的一揽子服务,此时,与这个用户业务提供相关的其它的成员就变成了支撑成员。电信公司加盟WorldPartners,能够通过联盟成员资源的联合运用实现全球电信业务的提供,有效地降低了市场进入成本。另外,WorldPartners没有采取建立子公司或者其他资本联合体的形式,从而不与当地的电信管制政策和法律规定发生冲突,回避了某些国家对外资经营电信业务的规定。
1998年7月,AT&T和BT联姻,这一举动也标志着WorldPartners的解体,联盟的解体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综合管理文摘(10)
年美国颁布新《电信法》,放开了长途市场进入限制,为了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AT&T只有寻找更为强大的合作伙伴。
综合管理文摘(10)
不影响对方的经营和战略,一致对外。通过重组两家公司的国际通信部门形成一个跨国电信公司,该公司在美国、英国国内只能将国际网络批发给两公司,由两公司在自己的国内零售。
在刚刚成立的
综合管理文摘(10)
力。
受全球电信产业低迷的影响,日本电信总体发展缓慢,但无线通信保持了一定的增幅,日本电信的子公司J-phone的市场份额处于稳步上升之中。
在获得了日本电信25%的股权之后,沃达丰并没有满足既有的成果。2001年5月,沃达丰收购日本电信20%的股份,2001年9月,沃达丰再度收购其21.7%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66.7%,从此沃达丰在日本电信拥有了控股权。沃达丰购买日本电信股权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更重要的是获得更多的其它利益,如获取技术上的优势,更加直接地同NTT展开竞争。
股权参与型联盟仅仅发生在资本层面,属于较低层次的联盟形式,购买方可以根据对方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自身的资金周转能力决定购进或者抛售股票,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股权型战略联盟所涉及的股份比例较小,购买方无权干涉对方的经营决策和战略选择,联盟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如想控制联盟,则必须购买足够控股的股份。另外,沃达丰对日本电信股权的购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两次逐步增加了对日本电信的控股比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吸收消化、积蓄力量、积累经验的过程,这一方式能够减少投资的风险,尤其适合不太熟悉的目标市场。
两类联盟的对比
相对于股权式联盟而言,契约式联盟更强调相关企业的协调与默契,在经营的灵活性、自主权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契约式战略联盟的先天不足则在于,企业对联盟的控制能力不足,松散的组织缺乏稳定性和长远利益,联盟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充分,组织效率低下等,与此同时,股权式战略联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资金实力,合作方具有高度的信任感和责任感,合作更能持久。战略联盟的意义
战略联盟对电信行业有着许多重要意义,如避免行业内的过度竞争,产生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和范围等。战略联盟对于电信行业的意义尤其重大,电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特点,长期以来实行垄断经营,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飞速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信行业顺应形势变化,开始由垄断转向竞争,作为朝阳产业,电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逐步由国内竞争发展到全球竞争,实行战略联盟是电信企业
综合管理文摘(10)
促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赢得竞争优势的便捷之径,电信业互联互通的特点也决定了全球电信业必然走向联盟的道路。
实施战略联盟的原则
综合管理文摘(10)
(Total Order Management,简称TOM),而这正是企业为了提升上述两种竞争力所必需的。概括来说,APS的作用不仅表现为交货及时率的提高,而体现在生产周期缩短、库存成本压缩、产品组合更加合理化等多方面。
一旦企业把及时交货能力作为竞争优势之一来看待,那么定单管理处理流程的一场变革便势在必然。民航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在线订票系统启用之后,只要我们打个电话,订票系统就能马上做出答复,告知能否安排航班,而且航班的价格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根据当时的供需情况以及某些行业规定进行实时动态的调整。
那么,制造业是不是也能借助APS,提供令客户满意的定货服务,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安排,同时又能保证物料的排产计划能顺利的贯彻落实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民航业也存在“排产计划”,那就是座位的分配以及经济舱与一等舱在优先权上的不同等问题。民航业也根据预测,来决定究竟多少座位安排成一等舱,这和制造业中决定一个获利最大的产品组合矩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基本构架的比较:ERP 与APS
一个典型的ERP系统是有一组基于共享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所组成的,如图1所示。可见,数据库是各应用模块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比如,对预测模块、定单录入模块以及计划模块来说,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地做出决策,输出某些指导性的结果。当定单通过定单录入模块的界面录入以后,系统会自动通过计划模块生成一个交付日期,然而这个日期只是根据生产能力、已排产计划等数据来生成的,未必能令客户满意。一旦客户对这个交付日期有异议,那么就要修改定单录入中的某些参数,重新交给计划模块来生成一个结果。这种工作可能会反复多次,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因此,无论是您,还是客户,对这种处理方法可能有会有些抱怨。此外,事务信息更新所需的周期可能比较长,并不能给客户提供实时的响应。问题在哪里呢?关键是在于来自客户的约束条件没有被综合来考虑,这种约束条件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交货地点的要求、最少交货数量的要求、延期时间底限的要求等等。
综合管理文摘(10)
图1 基于共享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包
相比之下,在一个全面集成的环境中,客户的需求可以在计划模块中得到充分考虑,模块件不仅是通过数据库来沟通,实际上定单录入模块的处理逻辑已经内含于计划与排产模块的处理逻辑中,如图2所示。
图2 “全面定单管理”中各应用程序的集成
请注意,图2的各功能模块之间是“同心”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序列的关系,这是为了强调,系统的目标是全局的优化,而不是数据本身。这时,计划模块会充分考虑种种约束规则,50%以上的定单必须按时交付;所有X、Y、Z产品必须同时发运等等。当然,技术上需要有一种机制,对种种业务规则进行描述,并且保证运用这些规则得出的处理结果是切实可行的。
制造业不仅在定货服务方面已经与民航业非常相似,而且制造业产品的实时变化也势在必行。根据定货的时间和数量,APS系统会触发相应的规则,并给出具体的报价。这种系统构架就使得APS成为整个组织的核心与关键,因此,一旦这个核心需要有数据的支持以做出智能的决策,那么所需数据就应该及时到位,耽搁不得。
综合管理文摘(10)
有人会问:如何才能知道哪些数据是所需的呢?别忘了,上述系统构架的基本点是要确保决策系统不能因数据的缺乏而迟迟不能得出结果。TOM的作用就是利用有效的信息,及时地得出决策结果。为了做到这一点,靠的是ICP(Intelligent Client Processes,智能客户处理系统),用它来为APS提供“所需即所得”的信息。这种处理系统类似于一种智能的代理机构,通过某种机制自我保证所提供的数据恰是APS决策所需要的。下面举例来说明这种ICP是如何起作用的。假设有一笔新的定单录入到系统中来,这时系统就要对各种物料从供应商那里可以交付的时间进行查询。于是,一个专门物料采购的ICP马上就可以响应APS,告知自己已经准备就绪。这样,APS就能够放心地去进行计划排程的工作了,因为它知道ICP到时候会提供所需的信息。一旦APS收到ICP的响应信息,APS就马上对新定单的录入做出响应,告知客户或销售人员系统已经开始工作。与此同时,APS会把一些决策因素的优先级别实时地通知ICP,有时交货期是最紧要的,也可能会首先考虑成本的因素。负责采购的ICP从而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确定供应商的选择范围以及从他们那里提货的紧急程度如何。
然后,ICP会向供应商的ICP发送一条信息,以寻求对应于此次定单的最适宜的合作伙伴。每个供应商的ICP一旦获得定货数量、紧急程度、优先级别等信息,便对此笔定货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向负责采购的ICP提交报价。ICP从诸多报价中选择一家最适宜的,有时也会选择由几家供应商联合供货,即确定了究竟有谁来提供所需的物料。
通过以上的办法,APS就可以及时地对客户做出应答,响应速度大大超过传统的处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APS不必亲自等待每一个供应答复的到来,如图3所示。请注意,图中的处理方法与EDI或者一个简单的广播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每一个ICP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发送信息,而是自身就具有决策能力的智能单元。例如,负责采购的ICP可以从诸多的供应商报价当中选出最优的一个,并把决策结果通知APS。不同的ICP可以负责不同的事务,比如还有进行仓库管理的ICP、进行产品设计的ICP等等。客户端也可以有ICP,负责把定单输入系统中,并与APS进行沟通。
综合管理文摘(10)
图3 ICP在全面定单管理中的作用示意图
案例研究
随着来自国内外竞争的加剧,一家从事个人电脑生产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压力重重。在他们这个行业,产品的更新速度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平均6个月产品就有一次大的更新,至于小的更新则是每个月都有一次。在产成品的成本中,一大部分是来自零部件。企业已经感到,只有追求更高的及时交货率、更低的库存、更短的生产周期,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与发展。
如果零部件的成本暂且一定的话,那么尽可能地减少过期品与库存积压就成了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办法来实现:
1、对可能产生的过期品与库存积压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及时决定可以把哪些采购计划取消掉,把这些积压先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起来。
2、寻找到一种逐渐消耗当前库存的方法,使得损失最小化。比如,有一批磁盘驱动器暂时积压,那么通过开发一种家庭适用型的产品,可能会把这些积压消耗掉。但是,以上两种办法仍然会收到需求波动的影响,那么,有没有一种动态的方法呢?下面就是一个例证。
一个销售员争从某个客户那里争取到了一份较大的定单,要求系统给出一个交货时间。显然,这笔定货是偶然的,系统中本来并没有预先的计划安排,而客户要求实时地,最好在几秒内就能提供交货期(分批发运)、价格等许多信息。但是,由于企业手头没有零部件的现货,所以只得再向供应商询问交货期和报价,继而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决定出最后的报价。当这些信息到达客户那里时,往往就是几天以后了,如果这笔定单会涉及到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分包商的话,时间还会更长。这是因为从供应商那里得到反馈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把这些反馈综合在一起做出决策也是一个枯燥而费时的过程。显然,这与我们上述系统的目
综合管理文摘(10)
标是不一致的,一个及时响应的系统应该向客户提供一个可靠、可行的答复,兼顾物料能否到达以及生产能否安排等许多问题,最终要让客户对这个答复感到满意,并切实地依据对客户的许诺把生产安排逐步展开。
在APS系统中,处理的方法与上面那种传统的方法就有很大不同。定单录入以后,APS会向相关的ICP发出零部件能否到位的询问。ICP返回所需零部件交货日期以及价格等信息,APS调用系统存储的有关各工厂生产能力、库存情况以及已排产工作量等信息,来决定产成品的交货日期。请注意,这里强调的都是交付日期,至于采取何种运输方式(是联合快递还是卡车装运等)以及运输所需的时间,都已经留出了相应的余量。根据交货日期,负责定价的ICP输出针对每次发运的报价,并告知客户或销售员。
在大多数企业中,制定计划与更新计划的周期都相当长,其实会大大超过实际的生产周期,显然这是落后于市场需求的。由于市场预测是经常变动的,所以企业要想减少预测的不准确性的话,只有努力缩短计划周期(理想状态是零计划周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快速响应客户,提供多种可能的建议方案,针对需求的波动进行实时动态的调整,增强企业的抵御波动的能力。
TOC(理论简介)
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简称TOC)是戈德拉特博士(Dr.EliyahuM.Goldratt)在他的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简称O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戈德拉特最初开发的OPT软件用了有限能力排程、车间控制和决策支持,由一家叫CreativeOutput公司经销。由于戈德拉特把重点从经销软件转移到强调管理哲理和培训教育上,他被迫离开了这家公司。因此,当前存在早期以OPT命名的商品软件和戈德拉特博士进一步发展的OPT哲理或TOC,不要混淆。
OPT有9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约束理论中得以应用。它们是: 1)重要的是平衡物流,不是平衡能力;
综合管理文摘(10)
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率是由系统的其它约束条件决定的,而不是由其本身能力决定的;
3)让一项资源充分开动运转起来同使该项资源带来效益不是同一一个涵义; 4)瓶颈资源损失一小时相当于整个系统损失一小时,而且是无法补救的; 5)想方设法在非瓶颈资源上节约下一小时以提高生产率只是一种幻想,非瓶颈资源不应满负荷工作;
6)产量和库存量是由瓶颈资源决定的;为保证瓶颈资源负荷饱满并保证企业的产出,在瓶颈工序和总装配线前应有供缓冲用的物料储备。瓶颈工序前可用拉式作业,其后可用推式作业。
7)传送批量可以不等于甚至多数情况是不应等于加工批量;
8)批量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加工批量应当是一个变数;
9)只有同时考虑到系统所有的约束条件后才能决定加工件计划进度的优先级。提前期只是排进度的结果。
TOC是在O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在能力管理和现场作业管理方面的哲理,把重点放在瓶颈工序上,保证瓶颈工序不发生停工待料,提高瓶颈工作中心的利用率,从而得到最大的有效产出。根据不同的产品结构类型、工艺流程和物料流动的总体情况,设定管理的控制点。约束是多方面的,有市场、物料、能力、工作流程、资金、管理体制,员工行为等,其中,市场、物料和能力是主要的约束。根据市场的约束制订物料的初步生产规划,同步地用能力约束修订,生成主生产计划(MPS);MRP/CRP也同步运行。
TOC把MPS比喻为“鼓”,根据瓶颈资源的可用能力确定物流量,作为约束全局的“鼓点”,控制在制品库存量;所有瓶颈和总装工序前要有缓冲,保证起制约作用的瓶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以实现企业最大的产出;所有需要控制的工作中心如同用一根传递信息的绳子牵住的队伍,按同一节拍(保持一定间隔,按同一一步伐行进)。也就是在保持均衡的在制品库存,保持均衡的物料流动条件下进行生产。戈德拉特称之为“鼓点一缓冲储备一绳”方法(drum-buffer-ropeapproach,简称DBR法)。
第五篇:在党校第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在党校第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新中)
亲爱的学员们、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嘉善光彪学院党总支对第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隆重开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将高校党建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高校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创造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学院也不例外。光彪学院现有07、08级在校学生1977名,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共有1125名,占学生总数的56.9%。其中一年级新生递交入党申请的就有526名,占新生总数的50.3%。已经参加过党校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的学生有168名。我校05~06学年发展了学生党员16名;06~07学年发展了38名;07~08学年发展了57名。2008第一学期已经被党组织列入发展计划的学生有46名。我校按目前的发展趋势,本学年学生党员的发展人数将会比上学年再有增加。可以说,我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已经走上正规,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我们决心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党组织关于要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上来,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前的培训,坚持重在培养、主动建设、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入党自愿、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逐步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工作目标。
今天,我看到我们光彪学院的又一批优秀学生中的精英团聚在这里接受党校的培训,心里十分高兴。本期培训班共录取学员154名,其中大一有66名,大二学生88名,男生33名,女生121名;154名学员中,担任各类学生干部的有136名,占总学员人数的88.3%,其中08级新生预备党员有6名。本次培训班是在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设班主任1名(由党校李粉芳老师兼任)、班主任助理1名(由学生党员陈凌刚同学兼任),我们还选聘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12人和班主任一起组成党校具体工作班子,分别负责培训班的教务管理、宣传报道和社会实践以及小组联络员工作。本次培训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自学、辅导报告与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相结合。教学内容除了按照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以外,还要组织开展党的革命历史教育和访问老党员活动。组织
1开展主题为“从抗震救灾、奥运精神,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征文竞赛活动。通过党校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活动,希望学员们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提高认识。通过党校学习充实和丰富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尤其是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任务以及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的认识和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二是明确责任。通过学习初步确立正确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三是端正入党动机。通过学习要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决心在本职岗位上成为大学生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和出色的成绩争取入党。
下面我想和大家谈谈,你们在入党前为什么要参加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是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是入党积极分子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措施。党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即一是让学员们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高对党的认识;二是通过学习,要求学员们从思想上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能否为创造入党条件产生正确的导向和内在动力,而且关系到要求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在入党以后,始终不渝的坚持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正确的入党动机可以产生正确的入党行为,并用科学的方法去实践它;各种形形色色的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则会驱使人们采用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端正入党动机是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每个党员一辈子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端正入党动机呢? 首先,要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其次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奉献精神;最后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入党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求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有长期加强思想改造、长期端正入党动机的准备,无论组织上是否入党,都应当争取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
最后,说一下学员们怎样以最积极的精神状态圆满完成本次党校学习任务。
党校是学校,又不同于其他学校,这是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校。党校总的要求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
为此,特提以下三点要求:
1、遵守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有机会进党校学习是党组织对你们的信任,也是入党前必须要经过的程序,只有经过党校的培训和学习,才能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比
较系统和深层次的理解,才能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和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因此每位学员必须要把党校学习作为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以十分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以实际行动来圆满完成这次学习任务。
2、严格要求,维护形象。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的一员了,但是,是否名符其实,还得要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证实。因此,从现在开始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党校、在班级、在园区,在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其他各方面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让同学们感觉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和一般同学不一样。每个学员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党员的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心去维护“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形象。
3、践行先进,模范带头。从党员的基本要求来看,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要有“先锋战士”的责任意识;其次,在学习上要勤奋刻苦,要带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再次,要以高度的事业性和责任感,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校风、学风、班凤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校的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中(如文明班级、文明楼层、文明寝室等)做出优异的成绩,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党员义务,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我相信通过党组织的教育,经过学员们自身的努力,会有许多优秀的同学早日站在党旗下向党宣誓,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最后,我把胡锦涛总书记在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会上对团干部的三点要求送给你们:
一是政治上要过硬,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努力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二是作风上要扎实,切实增强事业性和责任感,深入基层、深入青年,踏踏实实地工作,努力在团的岗位上作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三是自律上要严格,着力加强自身修养,从严要求、防微杜渐,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切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最后,预祝第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取得圆满成2008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