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5篇

时间:2019-05-13 02: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

中考数学压轴题历来是初三师生关注的焦点,它一般有动态问题、开放性题型、探索性题型、存在性题型等类型,涉及到代数、几何多个知识点,囊括初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考生而言,中考压轴题是一根标尺,可以比较准确的衡量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同时它的得失,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下面我就2012年德州市数学中考

AEPDHGFCB图1AP22a4,PD422a4,EPG900,APEDPH900.又PHDDPH900,APEPHD 又AD900,AEP~PDH.422a44a.PDH的周长422a4AEP的周长AE PDH的周长PD即PDH的周长=328a8.4a评析

这种解法用的是设而不求的方法,这也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规解法之一,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勾股定理、相似,使解题思路明确,计算过程简洁。

思路与解法二:求△PDH的周长,因为PD、DH都在正方形的边上,所以需要将PH转化到正方形的边上进行解决,因此利用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进行转化。

解法如下:

答:△PDH的周长不变,为定值8. 证明:如图2,过B作BQ⊥PH,垂足为Q.

由(1)知APB=BPH,又ABQP900,BP=BP,∴△ABP≌△QBP.∴AP=QP, AB=BQ.又∵ AB=BC,∴BC = BQ. 又CBQH90,BH=BH,∴△ BCH≌△BQH.∴CH=QH. ∴△PDH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评析

这种解法用到了作辅助线,这样把问题进行了转化,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得出线段PHPQPHAPCH,把分散的问题集中到已知条件上来,从而做到了化未知为已知,使问题迎刃而解。

3.总结提升:

在原题的条件下,还可得以下结论: ⑴求证:PBH450; ⑵求证:SPBHSABPSBCH; ⑶当PHm时,则SDHP164m。证明略。

评析

拓展提升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提高。

0AEPQDHGFCB图2逆向探究:如图1,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纸片,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DHP的周长为8.求BPH面积的最小值。解: 设BPH的面积为S,PDx,DHy,则AP4x,CH4y,S正方形ABCD2SBPHSDHP.162S1xy.2HPAPCH,HP(4x)(4y)8xy.由勾股定理得HP2DP2DH2, 即(8xy)2x2y2.整理得y8x32.x818x32162Sx.2x8化简得2x2(S16)x(648S)0.(S16)28(648S)0.S232S2560.S16216或S16216(舍去)。

S16216.S的最小值为16216.评析 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改变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注重逆向思维的培养与塑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像以上这种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题例,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意识的去分析和研究,是举不胜举、美不胜收的。我想,拿到一个题目,如果这样深入去观察、分析、解决与反思,那必能起道以一当

十、以少胜多的效果,增大课堂的容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特别是自主探索,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就无需茫茫的题海,唯恐学生不学了。我会继续努力深入去研究课本的例、习题和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象学生一样,不断追求新知,完善自己。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学设计【23.1_图形的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本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3点20分,分针、时针各转动了多少度? 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在普通、熟悉的现象中探求数学概念、定理,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进入学习角色,避免了由于数学内容脱离现实而引发的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旋转,所以回答出教师所展示的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并不困难,也能较顺利地归纳出旋转的数学定义,所以在活动1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可感受到数学可以是具体、生动的。)2.巩固练习

①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个.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动.

②教材第56页练习1、2题。(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从而内化旋转的定义,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从时针的旋转到三角形的旋转)

2.请大家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然后围绕O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移开硬纸板.(教科书图23.1-3)问题:(1)线段OA与线段OA′间有什么关系?(2)∠AOA′与∠BOB′间有什么关系?

(3)ΔABC与Δ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实验,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方向进行度量、分析、归纳、抽象出图形旋转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归纳: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例题讲解,新知应用 1.课件展示(正方形的旋转)

2.如教科书图23.1-4,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Δ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画出图形后,能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基本特征表达出作图的理论依据。解:因为点A是旋转中心,则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正方形ABCD中,AD=AB,∠DAB=90°,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

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因为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所以∠ABE= ∠ADE=90°,B E/=DE,因此可得出右面的旋转图形。(设计意图:此例题是旋转性质的应用,通过让学生解决蕴含所学知识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将新知识内化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突破了本节的难点。)3.此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讨不同的画法,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练习,巩固理解

1.在旋转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的点叫作__________.

2.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决定的,在旋转过程中,________保持不变. 3.如图,用下面的三角形经过怎样的旋转,可以得到图中的图形?

4.如图,它可以看作是由一个菱形绕某一点旋转一个角度后,顺次按这个角度同向旋转而得的:①请你在图中用字母O标注出这点;②每次旋转了_______度;③一共旋转了_______次.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所学知识的应用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蕴含所学知识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将新知识内化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五、归纳小节,内化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与平移、轴对称图形变换,旋转与另两种图形变换有哪些共性与联系?还存在哪些疑惑?(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思已经学过的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深入理解旋转变换的本质特征.同时为以后进行图案设计活动做知识储备。)

六、达标测试,充实提高(每小题10分,共40分,时间8分钟。)1.如图,扇形AOB旋转__________角度后能与扇形DOC重合,则. 2.如图,四边形OABC绕点O旋转得到四边形ODEF,如果.(1)这个图形的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2)旋转的角是_______;

(3)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_,线段OC的对应线是_________.

3.如图,可以看作是绕某一点旋转后的图形,CD与AB相交于点F,是等边三角形。(1)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

(2)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依次是________;(3)的对应角分别依次是________;

(4)线段的对应线段分别依次是_________;(5)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

4.如图,与都是等边三角形,点C在线段BE上,连BD,如果绕点C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5.图中的风车图案,可以由哪个基本的图形,经过什么样的旋转得到?

(设计意图:达标测试题给学生限定的时间,每一道题都设置分值,目的在于反馈教学的效果。在选题上有梯度,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七、课后作业,颗粒归仓

第1、3题为必做题,10题为选做题。

(设计意图:在选题上既要考虑优秀生,又要照顾到学困生,使优秀生吃的饱,学困生吃得了。)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以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通过动手进行数学实验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掌握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第三篇:【2013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正切说课稿

“24.1 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切”说课稿

安徽省淮北市海宫学校牛新荣

一、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24.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是三角学中的基础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与以前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有所不同,它揭示的是角度与数值(线段比值)的对应关系,并且用符号来表示一种函数对学生来讲还是第一次.本节课主要是介绍锐角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其中渗透着转化、分类、数形结合、建模、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锐角三角函数与勾股定理一样都是解直角三角形很重要的知识内容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主要是计算距离、高度和角度.正确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是学好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也将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函数奠定必要的基础.本章内容恰好是进行数形结合的理想材料.而数与形的结合不仅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需要.在引入概念、计算化简、解决实际问题时,都应要求学生通过画图帮助分析,由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切、坡度的概念,正切与坡度的关系;

(2)掌握正切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正切、坡度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多次猜想、验证,在不断的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中,探究如何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正切概念的探索过程,体会从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建模思

想、数形结合的重要性、体验角度和数值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正切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正切概念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在正切概念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想到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以及把比值和角度联系起来;

2.理解正切的概念.三、学生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定义和相似三角形,具备了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基础;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几何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思想方法为新的认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在研究如何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的过程中,学生对所构建的直角三角形的单一元素的研究中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可以用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而三边中的任何一条边都不可以.学生可能会想到两条边而如何又会想到两边的比值呢?这种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学生来说还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些函数的知识,但是学生对角度与数值之间的对应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仍显抽象和困难.四、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模式.教师的教法突出探究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学生的学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整节课的探究活动采用问题引导下的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自行车、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免不了爬坡.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描述坡面的坡度(倾斜程度)呢?通过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认知盲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讨问题的欲望.(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是不是可以用“坡角”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

因为学生对亲身经历的爬山坡有体验、有感受,所以设计问题2:爬这两段山坡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哪个坡面更陡?你是如何判断的?利用坡角的大小作出判断,这是绝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办法.除此之外,你还有其它办法来比较哪个坡面更陡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探讨问题.2.探究是不是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

学生可能会说出:比较坡面的铅直高度(学生可能会说出山高,这时老师注意引导其正确表述出是坡面的铅直高度)你是怎样用坡面的铅直高度来比较哪个坡面更陡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坡面的铅直高度高的更陡.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请不同意的同学举反例说明(可以在黑板上画图说明,画图说明会更直观、更形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建模的思想.同时让学生知道否定一个结论的常用方法------举反例.你还有其它的办法来比较哪个坡面更陡吗?类似地,通过画图举反例的方法说明只用坡面的长度、水平宽度也不能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对于边的探讨,不少学生想不到,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构建的直角三角形通过举反例不断地否定.这里不光让学生体会建模的思想,还要让学生知道:在数学中说明一个结论不成立要举反例.从而得出从单一的元素考虑:锐角可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而三边中的任何一条边都不可以.经历一次次的否定,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激发了继续探究的欲望.3.探究是不是可以用“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

既然只用一边不行,我们综合考虑两条边.引出问题3:如何改进呢?(引导学生发现)既然坡角可以用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我们就想办法利用这个结

论.两个锐角一样大的直角三角形(画出图形,结合图形说明)对应的坡面的倾斜程度是一样的,而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这样就沟通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从而变换角度继续探讨:能不能利用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证明.猜想并得出结论: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可以用来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通过相似沟通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从而变换角度继续探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此环节的设计正是数学思维的开阔性,多角度,多方位性的展现.师生的共同努力淋漓尽致地演绎了数学体现在思维艺术上的美.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4.探究锐角和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之间的关系

上面的结论告诉我们,锐角和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的关系:锐角固定,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也固定.初步建立坡角和坡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得到正切的概念打基础.如果锐角变化了呢?这个比值会怎样呢?(几何画板演示)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从运动的角度来实施动态化、形象化、直观化教学,进行图形的动画演示、验证,揭示了∠A的对边与∠A的邻边的比和∠A这两个变量之间一一的对应关系,因此学生会大胆地得出结论:正切就是反应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和∠A之间的一种函数.从而确信正切概念建立的科学性.几何画板为学生分散、突破难点提供了较好的素材.于是有

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tanA =A的对边BCa== A的邻边ACb

给验证结果下准确结论,并结合图形进行准确地符号表达.通过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来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概念,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类似地,你认为∠B的正切该如何表示?趁热打铁,让学生表示出∠B的正切,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正切的定义,初步实现教学目标.5.回归情境引入

如何描述坡面的倾斜程度呢?

h介绍坡度的概念,记住关系式i==tanA.在日常生活中,刻画倾斜程度常l

常用坡角(或倾斜角)的大小来表达,但是在大量实际问题中,坡角是不可测量的.所以,可以用坡角的正切描述坡面的坡度(倾斜程度).可见,坡度(i=tanα)越大,坡角α越大,坡面就越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同时解决情境引入中提出的问题.这里隐含两层意思:一是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越大,它对应的正切值就越大;二是在实际中坡度和坡角都可以用来判别坡面的倾斜程度.6.典例示范

例1 巩固正切的概念,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例2 通过计算正切值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这里学生首先要知道利用什么知识,然后才能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例1的要求更高.(三)题组训练、巩固新知 BDDCBC

之前我们由证明三个直角三角形两两相似能得到DC=AD=AC,通过练

BDDCBC

习2由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表示∠A的正切得到DC=AD=AC,方便简洁多

了.所以tanA沟通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练习题1、3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练习2不仅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而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思维进一步缜密,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总结反思、强化新知

一节课下来:

1.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掌握了什么方法?

3.你还有什么想法和疑惑?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归纳所学的知识、总结学习方法.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回顾,要求学生不光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回顾、思考、提炼、升华所学知识的好习惯,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五)布置作业、应用新知

六、板书设计分层作业,各有收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技能的提高.要求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突出知识要点,展示认知过程,能启发思维,简洁明了,便于学生体会学习所得.牛老师:读了你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基本可以,语言不够简练,有点罗嗦。另的部分,加上对知识的分类。我认为,这一课是“概念性知识”,还有的是帮助

学生增强思维策略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是“元认知知识”。你上网查查“概念性知识”教学如何进行?对你说课有帮助,教学设计还可以,只要教学设计中增加这部分内容。另说课稿中,适当随潮流说说,在学生探究中,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些时髦的话。

仅供参考!

徐子华

第四篇:淄川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

淄川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

评选结果公示

淄川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分别评出全能、课堂教学、专业素养(包括基础知识测试、书写展示、现场答辩、技能展示)一等奖各15名,二等奖各23名。现将获奖情况予以公示。

一、获奖名单:

高名杰(杨寨中心校)付加永(实验小学)张安霞(杨寨中心校)吴海虹(龙泉中心校)赵林渊(城南中心校)张玉秀(北关小学)张晓康(般阳路小学)刘 荔(洪山中心校)刘丽曼(昆山小学)翟淑斌(西河中心校)杨 丽(商城路小学)李 敏(洪山中心校)张丽娟(龙泉中心校)高名杰(杨寨中心校)国洪新(太河中心校)房桂霞(双沟中心校)岳小磊(般阳路小学)张玉秀(北关小学)全能 一等奖

国洪新(太河中心校)肖翀燕(北关小学)成 雪(开发区中心校)刘红苹(罗村中心校)岳小磊(般阳路小学)二等奖

高庆兵(东坪中心校)王少青(黑旺中心校)王其菊(峨庄中心校)刘明辉(双沟中心校)王孝海(淄河中心校)王艳青(岭子中心校)贾子亮(昆山小学)张 进(寨里中心校)

课堂教学 一等奖

肖翀燕(北关小学)成 雪(开发区中心校)李玮玮(开发区中心校)刘苗苗(寨里中心校)刘红苹(罗村中心校)孙国栋(实验小学)李玮玮(开发区中心校)房桂霞(双沟中心校)刘苗苗(寨里中心校)王文婧(师专附小)

牛传明(磁村中心校)梁 霞(昆仑中心校)郭琳琳(师专附小)吕磊磊(岭子中心校)孙玉燕(商城路小学)刘楠楠(淄河中心校)孙 婷(张庄中心校)孙国栋(实验小学)付加永(实验小学)张安霞(杨寨中心校)吴海虹(龙泉中心校)郭琳琳(师专附小)

二等奖

张晓康(般阳路小学)赵林渊(城南中心校)王其菊(峨庄中心校)高庆兵(东坪中心校)王文婧(师专附小)孙玉燕(商城路小学)王少青(黑旺中心校)刘 荔(洪山中心校)吕磊磊(岭子中心校)李 敏(洪山中心校)梁 霞(昆仑中心校)牛传明(磁村中心校)刘丽曼(昆山小学)刘明辉(双沟中心校)张 进(寨里中心校)陈秀娟(罗村中心校)刘楠楠(淄河中心校)翟淑斌(西河中心校)杨 丽(商城路小学)王艳青(岭子中心校)孙 玉(黑旺中心校)

专业素养 一等奖

高名杰(杨寨中心校)国洪新(太河中心校)贾子亮(昆山小学)王文婧(师专附小)贾宝伟(城南中心校)李玮玮(开发区中心校)赵林渊(城南中心校)王艳青(岭子中心校)梁 霞(昆仑中心校)王少青(黑旺中心校)二等奖

高庆兵(东坪中心校)孙国栋(实验小学)杨 丽(商城路小学)刘红苹(罗村中心校)吴海虹(龙泉中心校)刘丽曼(昆山小学)赵玉萍(西河中心校)刘明辉(双沟中心校)房桂霞(双沟中心校)刘苗苗(寨里中心校)肖翀燕(北关小学)成 雪(开发区中心校)张晓康(般阳路小学)王立新(磁村中心校)王其菊(峨庄中心校)岳小磊(般阳路小学)

二、评委、算分:

王年超(区研究室)满玉霞(实验小学)翟

静(北关小学)

孙 婷(张庄中心校)王孝海(淄河中心校)付加永(实验小学)牛传明(磁村中心校)王孝海(淄河中心校)张安霞(杨寨中心校)翟淑斌(西河中心校)

刘 荔(洪山中心校)张丽娟(龙泉中心校)李 慧(太河中心校)刘楠楠(淄河中心校)贾万锋(张庄中心校)张玉秀(北关小学)吕磊磊(岭子中心校)

三、公示期:2011年5月6至5月13日

四、监督电话:5181292 5180821

淄川区教学研究室 2011年5月6日

第五篇:青年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一、填空。(28分,每题2分。)

1. 一个数由3个万、5个百、2个

十、4个十分之一组成。这个数读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1)一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2)地球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1()。(3)1米约相当于()根铅笔长。(4)()个鸡蛋约重1千克。

3.在1——100的自然数中,()的约数个数最多。

4.一个质数的3倍与另一个质数的2倍之和为100,这两个质数之和是()。

5. 用54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形框(边长都是整厘米),如果焊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则面积最大是();反之,面积最小是()。6.有一块三角形花圃,三条边分别为180米、150米、90米,每10米种一棵树,那么三条边上共种()棵树。(每个角上都要种一棵树)7.新任宿舍管理员拿20把钥匙去开20个房间的门,他只知道每把钥匙只能开一个房门,但不知道哪个钥匙开哪个门。现在要打开所有关闭着的20个房门,他至少要试开()次,才能保证打开所有关闭着的20个房门。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10分)

1.在2000多年前,是()给出圆的概念:“一中同长也”。A 墨子 B 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C 祖冲之

2.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1表示男生;0表示女生,“19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男同学。”“吕芳是1999年入学的一年级二班的28号女同学”,她的学号是()。A 199913280 B 199912281 C 199912280 3.分子与分母的和是24的最简真分数有()。

A 4个 B 2个 C 1个 D 无数个

4.小强想用一根6cm长的小棒和两根3cm长的小棒围三角形,结果发现()。

A 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B 围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C 围不成三角形

五、应用题。(40分。)

1.一筐水果连筐共重50千克,卖出水果的50%后,连筐共重27千克,水果有多少千克?

2.吴师傅改进技术后,加工一个零件的时间从原来的10分钟降低到6分钟,那么他现在9小时加工的零件,原来加工需要多少小时完成?(用比例解)

3.王老师带同学去买课外书,他带的钱正好够买15本《作文大全》或者是买24本《我爱数学》,如果王老师买了10本《作文大全》后,剩下的钱全部买《我爱数学》,还可以买几本《我爱数学》?

4.六(1)班男、女人数之比为5:3。体育课上,老师按每3个男生、2个女生分成一组进行游戏。这样,当女生分完时男生还剩4人。求这个班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5.王老板同时卖出两套服装,每套售价都是168元。其中一套赢利20%,另一套亏本20%。请你帮王老板分析一下这次买卖的盈亏情况。

6.常熟市举行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大约有381~450名学生参加,测试结果是全体学生的平均分是76分,男生平均分是79分,女生平均分是71分。求参加测试的男生和女生至少各有多少人。

7.某小学共有学生500名,星期天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其中,有一半男生每人做三件好事,另一半男生每人做五件好事;有一半女生每人做两件好事,另一半女生每人做六件好事。问:全校学生一共做了多少件好事?

8.在AB一段公路上,甲骑自行车从A往B,乙骑摩托车从B往A,他们同时出发,经过80分钟两人相遇,乙到A后马上折回,在第一次相遇后40分钟追上甲,乙到B地后马上返回,再过多少时间甲与乙再相遇?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试卷答案

一、填空(28分):

1、三万零五百二十点

四、3。

2、公顷、年、6、15-20。3、60。4、49 5、182、26

二、选择:(10分)A、C、、A、C 6、42。7、210。

下载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有感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有感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让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就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如何才能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呢?我认为只有苦练教师的......

    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题

    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2.运动负荷: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

    新北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_11

    新北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 命题比赛内容 一、低年段命题比赛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 要求: 1.请设计测试目标及试卷蓝图。“8开纸”单面。 2.请......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5篇模版]

    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之 答 题 比 赛 试 卷 A卷(80分) 1.用“四舍五入法”对799.7取近似数,精确到个位是多少?近似数有几个有效数字?相对误差是多少?(8分) 2.小明一家本月中......

    2014年徐汇区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卷

    2014年徐汇区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满分45分) 1. 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是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2. 已知25x2x22,那......

    物理说题比赛

    物理说题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的说题比赛我选的题目是力学试题,它是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5题。我将从考点分析、学情分析及对策、试题拓展及变化、命题的趋......

    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试卷(转载42)(推荐5篇)

    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试卷(转载42) (07、4、25) 姓 名 成 绩 一、填空: 1、按规律填数。 (1)1、3、5、7、、、13、15 (2)1、4、9、16、25、、 (3)1、1、2、3、5、8、( )、( )(4) ― = ―......

    黟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方案

    黟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及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内涵,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