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有感

时间:2019-05-13 02:5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有感》。

第一篇:“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有感

“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有感

白花小学

在这一次“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中,有朱国荣、蔡宏圣、刘松、许卫兵、张齐华、黄爱华、曹爱华、华应龙等8个特级教师主持,其中上的有二、三、四、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的观摩研讨课。

朱国荣在上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指名板演,得到了两种结果,即:5×7=35(平方厘米)和3×7=21(平方厘米)。他让学生讨论,你在计算面积时是怎样想的?学生就说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这时他请学生上台拉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最后成了一个长方形,拉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学生得出了结论,拉成的长方形变大了,所以利用拉后的长方形计算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变大了。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把它理解成拉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所以5×7=35(平方厘米)的算法错误。

那应该怎样算才对呢?学生开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学生动手画再剪拼,在画和剪拼的过程中,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无趣,也不再是老师把课本上的知识硬塞进学生脑袋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老师只要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再者,老师对教学内容要熟练,对课本外的一些数学常识要了解,比如在上认数时,在课的最后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110”除了表示数还表示代码如电话号码,可表示“6”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去查资料,但在学生去做之前老师对这样的典故就应有所了解。

张齐华老师在上《圆的认识》时,先是在一堆平面图形中找出圆,再让学生自己对比圆与其他图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画圆,得出圆之所以如此饱满,是因为它的半径都相等,由此又引出半径,再由半径引出直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概念,而且知识点是一环紧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后由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n边形引出圆是一个正无数多边形,边数越多的正多边形越接近圆。学生还了解到一个图形,当它旋转后的轨迹能形成圆。而且在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语非常风趣、贴切,这样能达到师生配合的最佳效果。

从这次研讨会来看,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上课的特色,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有些方法在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可以用到的,而且是每个教师都能用的,如:教师上课要对教学内容熟悉,当然不是单指一课或者一本书熟悉,应该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熟悉,因为高年级学习的知识是低年级学习的知识的加深或者升华,如果你能准确地了解到每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说法,那么在教学是你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那么陌生,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其次,教师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要广,特别是在农村,学生受生活条件的限制,它们所了解的知识、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和教师。它们就是坐在井里的小蝌蚪,没有跳出井口的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它们时也只是一只坐在井里的青蛙,那可以想象,学生对外界的了解对知识的不了解又能有多少。但相反,如果教师知道的多了,通过教师的教育传导给学生,学生知道的东西也自然会增多,哪怕他只是井里的小蝌蚪,他们也能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再次,农村学校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学习能力弱,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就应注意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尽量解决本节课中的难点,掌握好新知识,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增强,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如果当堂课出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那学生堆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从而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也不会得到提高。但怎样发现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呢?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多关注学生,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说:“你们会了吗?你们做好了吗?”如果你只这样问,而不去看,不去了解,那不会的学生他也会说:“会。”没做完的学生也会说:“做完了。”等批改作业和考试的时候才发现问题那就晚了。

再有就是转变差生的一些方法:第一,激发兴趣。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你还担心他会学不好吗?第二,培养习惯。学习差的学生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用一定方法培养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预习、看书、整理复习、小记的习惯,相信你会看到学生有明显的进步。第三,打好基础。学习差的学生基础非常重要,如果最基本的知识、方法他都不会,那你讲深奥一些的他就更蒙了。这点我深有体会,我教的有一个学生在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别人做作业,他就坐着不动,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做时,我才发现,原来他连几加几和几减几、十几减几这类似的计算题都不会,于是我布置作业时就选最基础最简单的让他做,他会做了再增加难度,最后我发现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当然,不能在一次两次的练习中提高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但长时间的训练,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

这次我们学习的是“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即重视课堂上的教学,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上新课的时候给学生留下新的问题和难点,最重要的还是课堂上的那四十分钟。

第二篇:“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李长明

姓名:李长明

性别:男

职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

电话:***

邮编:550400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进入第七个年头,课堂教学逐步由培训、观摩、创新走向成熟,笔者曾几次参加“语文名师课堂实战教学的培训、观摩”活动。然2010年4月9日在贵阳参加的“‘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学习,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深,笔者感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正逐步走向成熟,——教学理念,重在“有效”; 课堂实践,关注学生 “学”; 课堂艺术,关注“文本”探究„„ 关键词: 语文 名师经典 实战教学 观摩 有感

“‘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培训于2010年4月9日,在贵阳隆重举行,笔者有幸参加并聆听了全国教育专家的课堂教学和实战讲座,感到收获颇丰,现将愚悟总结二三。

感悟一:教学理念,重在“有效”。

中国语文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社会活动结晶,从古到今,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对中国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获得了不少治国的方略。说明中国语文教学历来就讲究“教学有效”,只不过古代教学的模式不是“班级授课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由“教师主导,学生背诵”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所以,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态度,有“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举一反三”的教学理念。今天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付国亮的“特色办学理念”,即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规律,创办充满活力的学校。特色办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不光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建立有效的教学观。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观,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㈠、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依据,不是教学内容的所有。教学内容应该超越现有教材。教学要凸显的是“用教材来 教,而不是教教材”。㈡、改变过去单一的文本主题观。课文“文本”往往不止一个主题,教学者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文章的主题,形成“文本”主题的多样性。如:莫泊桑的《项链》,美国教育确定的主题是“一次偶然事件,给主人公造成的尴尬”,法国教育的主题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国社会现实”,而中国教育的主题是“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个人享乐的追求”。从三个国家教育主题的不同,体现了教材主题的多样性。㈢、改变过去的“无效教学”为“有效教学”。教育专家付国亮介绍了无效教学的几种形式:泛化教学为无效教学。创新教学为有效教学;只重知识传授而不重学法引导为无效教学,既重知识传授又注意引导学生学法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㈣、改变过去只关注“教”为现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教师的“教”,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活动的主体是教师。而关注学生的“学”,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付总的“四个改变”,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在这次研讨会上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感悟二:课堂实践,关注学生 “学”。

不管是吕莉老师的“做学生心灵的导游”,还是王军老师的“青春语文”,懂一菲老师的“诗意语文”;不管是马骉老师的“非得在语言上下功夫”,还是李卫东老师的“文本解读与教学答理”。他们的课堂教学实战都体现了一个教学理念,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学”。

吕莉老师利用激“趣”与激“活”,把学生引入课堂文本教学中,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流“喜、怒、哀、乐”,接近学生心灵,给学生树立“化难为易”的心理意识。她的实战教学《心声》一文有这方面的集中体现。例如:教师导入课文用“我要给大家引荐金阳中学八(1)班的同学„„我已经了解了同学们的心声”,老师用学生的好奇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老师用:⑴李京京的行为有些反常,谁来说说她的反常?⑵她为何要读这篇课文?⑶李京京与万卡有那些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整个教学引导过程紧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学”和“思”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有效课堂教学。

马骉老师的《第二次冒险》,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国妇女救美国士兵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德国兵对法国兵做了什么?法国妇女对美国伞兵做 了什么?在这两个问题之下,教师将同学分组,讨论了三个细节性问题:①为何写法国妇女不漂亮?②法国妇女为何第二次收留美国伞兵?③为何写德国兵无须履行手术就杀掉了法国妇女的丈夫?最后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冒险,是谁在冒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难点突破用情感,探讨细节用情感,展示“人性”用情感。情感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王军老师的《敬畏自然》实战教学,先用歌星周杰伦导入:同学们有谁喜欢周杰伦的歌?待学生回答以后,展示有关青春名言警句(多媒体)让学生体会青春的力量。最后扣住两个环节进行教学:⒈用各种不同情感和语气朗读教师筛选的语段(多媒体展示)。⒉探讨“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态度,大自然一定会窃笑的。”中“窃笑”的含义,并谈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董一菲的《曲径通幽处——谈古诗词的比喻》实战讲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首首中国古诗词运用比喻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寻求诗词用喻之美,——美在幽静,美在含蓄,美在意蕴。董老师先由书法家王羲之的名言“艺术的美在于不道破一个字„„”谈起,引导学生分析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抒情方式好在哪里?《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在何处?为何用“水”作依托?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可谓“诗意绵绵”,古诗词中的“比喻”被阐释得“意蕴悠远,曲径通幽。”董老师的“诗意语文”力求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一个悲天怜人的情怀,一个理性的思索,一个最美的母语,一个善感的心,一个爱的信念,一个内儒外道的智慧人生。

感悟三:课堂艺术去雕饰,关注“文本”探究。

此次“赢在课堂”名师讲语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细节。细节是文章的亮点,细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有句话叫“细节成就人生”,但我要说“细节让课堂变得有效”。没有细节,学生的“文本研读”不能尽善尽美,学生的情思不能至始至终,学生的学习思考不能飞跃深入。吕莉老师的《心声》抓住了李京京的行为有些反常,引导学生关注李京京的心声,了解普通学生想做好孩子的心声。马骉老师的《第二次冒险》课堂教学,抓住了“法国妇女为何第二次收留美国伞兵以及法国妇女长得不漂亮”的细节,探寻法国妇女的内心矛盾,理解法国妇女的艰难选择,深刻展示文章主题和主人公的“人性” 之美。王军老师的《敬畏自然》教学,紧紧抓住“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态度,大自然一定会窃笑的。”中“窃笑”一词的理解延伸开去,强化从各个角度不同语气细读文本,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充分体现了古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教学思想。董一菲的《曲径通幽处——谈古诗词的比喻》更是处处精选“字词”细节。如:(多媒体展示)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王老师抓住“飘”、“ 矫”两字设问“这个比喻表现了他怎样的风采?”细节引发了学生的深思。李卫东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利用“句读”游戏,用语感停顿积累古诗文的文言词语,重点突破“怀民亦未寝„”的“亦”和“闲”字,探寻苏东坡心境、志趣和思想感情。

几位教育专家的“赢在课堂”实战教学和专题讲座,没有了往昔教师们课堂教学的精彩互动场面,好像少了许多课堂上的活跃声气,但却时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的课堂教学展示的是原滋原味的教学艺术,我想用“课堂去雕饰,重在关注学生的‘学’”来概括,应该是恰当的吧!

第三篇:“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有感

“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有感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张

2010年5月15日,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人民教育》编辑部和贵州盛典佰堉教育培训主办的“第三届‘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活动特级教师、名师众多,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名师吴宗宪、徐长青、贲友林、张齐华、徐长青、王延安等。这是一次课堂经典、讲座精彩的培训学习。会上,《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傅国亮做了热情洋溢讲话,他那满腔的热情,激情的演讲,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在座教师;来自全国的五位教育名师各上了一节精品示范课和讲座,他们那独特的教学艺术传递了经典的数学内涵,激情的实战讲座,阐释了现代数学的最新理念„„笔者聆听了,感受颇丰。

一、课堂实战是精彩的演绎

“退、退、退„„”徐长青老师演绎数学实战教学的开门红。徐老师“退中的数学”,只用一张纸,变换一个魔术,就把孩子们带进了他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思维随时被激活,把数学学习“法宝”——“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教给了学生,把数学教学与奇特的魔术艺术及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齐华老师执教了一堂丰厚、灵动的“求平均数”,他使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创新出许多相关的生活数学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最简洁、最实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教学,不但把数学与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猴子摘桃”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进入一次次激情学习的热潮,他将直观的课件演示融入学生的数学练习过程,轻松愉快的完成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学;全国闻名的特级教师,著名数学教育名师贲友林也带来一节“找规律”的数学演示课,贲老师让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提出问题,从读书的过程中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特级教师王延安的“猜猜是单数还是双数”,以“猜”、“想”、“看”激活学生探讨、思索、归纳、总结,创建了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

在他们的数学课堂,学生个个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热情。台上台下时时为他们引导学生出色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甚至是在学生发言时他们都会微微前倾身子,仔细聆听,仿佛学生才是他们的主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是被学生的精彩课堂演绎所深深吸引似的,成了学生诚实、灵动、富有激情的观众。

二、名师讲座是课堂教学的深化 观赏五位教师的课堂演绎,再聆听他们的精彩讲座,你会感到他们的课堂是在自己独具教育个性的理念下完成的,如果说课堂是精彩的实战演绎的话,那么,讲座就是课堂教学的理念提升,每一位教师都根据自己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自己教学观,他们的教学观形成了新课程改革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育崭新局面。

他们课堂教学与教育理念的共同点是:语调极富磁力而不乏幽默,眼光布满热情与鼓励,言语评价内涵丰富而感亲切,对学生的称呼亲切和蔼(“孩子们”,“宝贝儿”等等)而温馨„„总之,老师门只要一开口说话,我就会被吸引,我就会沉醉,就会给我带来课后的思索。纵观两天名师课,笔者感到教师的情景创设及对学生学法的引导,失去了往昔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形式,失去了庄重僵化的课堂环节,显示了灵活、自由而极富磁力的课堂学习实效,于简约中流出灵动的美,形成自成一家的教育艺术风格。教师们自然质朴的语言、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张驰有度的课堂调控能力,让所有听课教师敬佩不已。名师们的报告更是生动而耐人寻味,引领我们朝着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度的理性思索。名师们课堂与讲座,真是一次“人课合一”的精神盛宴!

有这样的机会,走近名师,领略名师风采,聆听名师课堂。我的内心很激动,也很敬仰,感慨良多。

第四篇:参加“第三届‘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第三届‘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学习报告

回龙小学:唐治美

作为一名刚踏入教学岗位的七八年的年轻而且长期在农村学校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一直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在今年5月15至16日有幸在学校的安排下,参加了由全国第三届“赢在课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学习中,观摩了名师的课堂、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开阔了眼界。愉悦的学习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一点学习心得总结一下:

观摩吴正宪、张齐华、徐长青、贲友林、王延安5位老师的课堂后,使我看到了他们教学设计的精妙、指导的精巧、用词的精辟、教师语言风趣幽默,语言上的抑扬顿挫,灵活的教学机智等让一节课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这样的课堂是何等的完美!

如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学生的错误放大,从错误切入,先证伪后证实,错误的东西知道后,正确的就自然出来了。

徐长青老师风趣幽默,他上课简直就象是在说相声,说学逗唱之功俱佳,常有经典之语爆出,令人捧腹不已。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意犹未尽!

有人这样评价张齐华:“他让数学课也能像语文课一样诗情画意;像哲学一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像美学一样具有欣赏的价值;像历史一样,让数学得到本质的追溯。” 听了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一课,使我深有同感。感叹他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能力,佩服他杰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他与许多教师不同,一改数学课的呆板,整堂课笑声不断,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爱学、乐学。而这一切与张老师的幽默、精练的语言是分不开的。评价语言到位,重点处抑扬顿挫,充满激情,使每个听课者如沐春风。同时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平均数》教学中,所选的材料都是直接来自学生的生活中,(如投篮球、姚明所在球队队员平均身高、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池塘里的水的平均深度等等)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隐藏着,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习惯

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我清楚的知道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多观摩一些教学名师的教学实录;认真的设计好每一堂课,因为“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有章可循;认真投入教学,数学课必须讲究艺术,而不是将就,只有自己认真投入,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引领学生,从而使课堂有所生成,因为“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聆听吴正宪、张齐华等几位老师的的讲座后,我感觉到他们不愧是名师,不仅能使整个课堂100%的被激活,而且他们所作的讲座更是相当的精彩,这源于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以及他们对教学的所感所悟。

吴正宪的《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讲座中,通过讲解一个故事“人皆可以成尧舜”引出教育该给学生留下什么?作为一名教师在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时应该想到除了知识以外,还能给学生留想什么?她说:数学教育教学生,做真人、去伪存真;数学教育教学生,守规则、懂得自律;数学教育教学生,敢承担、坚守责任;数学教育教学生,不怕困难、拥有毅力;数学教育教学生,会自省、善于反思。

王延安老师的讲座中引出的关于学困生的思考:课堂教学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在深度对话中,提升认识;课堂教学少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动作!少一些表面的热热闹闹,多一些扎扎实实;课堂教学要保底!后进学生接受的状况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对待学困生要“感同身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常想:谁会有困难?谁需要帮助?这对我们一线老师在“培优助困”是有一定帮助的。

张齐华在题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便是捷径》的讲座时绍其成长之路时说到:“记得那时在卢专家的书橱里看到一本读《特级教师课堂实录》,我如获至宝,卢老师答应借给我一个星期,在那一个星期里,我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沉醉在上海教育专家们生动鲜活的教学艺术里,每天只是拿方便面充饥,睡眠也相当少,不停的写啊记啊,竟写下近十万字的笔录。” 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张齐华说:“要想方设法走进小学数学领域的名师大家们,阅读他们的名著,阅读他们的博客,并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张齐华还说:“他的成长,他的成功,他的一切都缘于他的阅读,是阅读成就了他”。并且还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耳闻目睹他们之后,我觉得自身的知识贫乏得可怜。

贲老师在报告中设问:作为教师,你懂你的学生吗?甚至把了解的程度比作谈恋爱,不用说出来也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调皮”,细细琢磨,不禁汗颜,高高在上的我们真的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现状吗?真的读懂了他们的需要吗?真的处处有服务于他们的意识吗?很多课堂中,似乎更多的是学生在附和着教师。

五位名师专家虽然各有不同的风格,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老师干脆利落的语速,评价丰富的语言,对学生亲切和蔼的称呼,在情景的创设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掌握都做得非常到位,他们虽然没有新颖的情景,没有精心设计的小组合作,但他们的课依然非常出色纷呈。他们自然质朴的语言、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课堂张驰有度的调控能力,布满聪明的提问,让所有听课教师敬佩不已。

首先,处于不惑之年的他们是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走到今天的,成为名师、成为专家、成为人们敬仰的楷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他们有付出,有了收获。我在反复的问自己,你能做到吗?

其次,当吴老师分析设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我就在想,我会利用学生的错误切入吗?也许我会直接说学生的做法不对,让其他同学上来做。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现在也在想:“要想方设法走进小学数学领域的名师大家们,阅读他们的名著,阅读他们的博客,并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虽然不知道我的这份激情,这份躁动能持续多久?但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培训活动是短暂的,对我而言,应该是从思想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我深知培训虽然结束,但是学习的精神将融入我的血液,我有理由坚信此次培训又将成为我的教学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五篇:赢在课堂

《赢在课堂》读后感 发言稿

登封实验高中 王淑娟

我们仍在读书学习,因为时代在大步向前迈的同时,赋予了新时代教师更重的使命和责任。2008年,这场声势好大的改革浸润了河南教育的角角落落。每一个都教师变成了一个个活跃的改革细胞,参与并推动者改革的进行。

历经六年,登封实验高中的所有领导和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各地先进的改革经验和完善的课程理论。2012年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关于高效课堂的“导学互动六环节”课堂模式,并且,学校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举行了“每年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下面我就将我的读书心得做一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读完《赢在课堂》,我觉得它更像一本描述成功历程的书,描述了一个学校的崛起和繁荣,仿佛字里行间,都在描述唐山68中上至校长,下至每一位教师的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画面。所以我的第一感觉是被这本书感动了。

其次,读完这本书,我对“高效课堂”这个概念,有了更精确更深刻的理解、纠正了我之前对高效课堂理解的误区,同时解开了我建设高效课堂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具体分为三点:

一、我们需要建设的高效课堂,到底是怎样的课堂?

初识“高效课堂 ”,我简单的理解成了:课前让学生大量预习,设计好预习学案,课堂上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掌握最多的知识,做到课堂无缝有序链接就是高效课堂了,结果在设计导学案和教学设计的时候,刻意的增大的课容量,结果可想而知,进度上来了,成绩也还凑合,但是我很累,学生更累。所以我开始反思。刘俊海校长在书里说,我们需要这样的课堂:  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 让课堂成为知识、思想的集散地

 让课堂成为知识走向生活的对接舱

 让课堂成为智慧生成的孵化器

看完这几句话,我犹如醍醐灌顶,突然就明白我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把课堂当作一个袋子,束缚了学生,也裹住了自己。课堂是孩子们的,高效课堂要迈出去的第一步,就是把课堂还给孩子们。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那么,高效课堂的指标是什么?

从教师角度来讲,高校课堂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是否真正的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课堂的高效性:这节课我自主学习了吗?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了怎样的问题?得到答案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问题和新疑惑?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论,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只有教师给学生开放的课堂,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教师不会累,学生不仅不累,还很投入,很主动,学校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学校提出的“导学互动六环节”和唐山68中的“激情五步高效课堂模式”都是紧扣课改理论得出的完善的课堂模式。主要是突出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和对学生的达标检测,来完成一整节课,教师负责点播,纠正和评价。

高效课堂模式第一部分:学生独学。也就是导学互动六环节中的自学寻疑。这一部分的实施,起初顾虑很多。刚开始我在课程中实行让学生自学寻疑的时候,心里是很忐忑的,总是觉得不放心,没有办法完全相信孩子们,唯恐他们理解不到位,产生知识误区,就先入为主,把知识牢牢掌握住了。所以就只把一些最简单的,复习性的知识,或者通过阅读标记就能找到的知识让孩子们独学,新知识,重点知识都是我自己讲解。渐渐的,我发现其实我根本就没有改革,课堂还是我自己的,所谓的独学,知识学生在采集信息,或许节省了少许的时间,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学生还是没有积极性。所以我在这一点上犹豫不决。在《赢在课堂》书中,刘校长指出,学生有五步,教师有三查。其中第一查:学生独学情况学情调查。学生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对导学案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个环节开始的时间,适时地转接下一个环节。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教师的主导并不是把教师扔到课堂以外旁观学生学习,而是宏观操纵和驾驭整个课堂。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巡视调查独学情况,有利于适时地调整课堂结构和模式,随机应变,不死套模式,而且,了解学情,能让教师更准确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更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产生的错误并纠正。

高效课堂模式第二部分:对学,群学。也就是导学互动六环节中的合作学习,将学生独学的成果在小组内部交流研讨,相互纠正,相互完善,对整个知识有更完整的梳理和理解。这一环节在整个高效课堂中至关重要,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形成统一认识的环节,最终影响着这节课最后的学校效果。

在实施这个环节的时候,我险些让孩子们骗了,因为在实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课堂出现了假繁荣的情况,很多同学讨论交流的时候会跑题,甚至有的同学借此机会开始聊天。虽然看似讨论的声音很大,热火朝天,甚至有的小组感觉要吵起来了一样,但是,问题解决的少,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有的小组前几分钟火热,后几分钟没事做,就索性一起保持沉默。可能很多老师在实行这个环节的时候,都有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4点:

1、小组分配要仔细、慎重。

分析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假繁荣现象?如果一个小组4~6个成员都是学习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他们的小组讨论势必出现两种情况,大家都想说,但是没人听,最后还是各持己见,无法达到知识交流和统一;如果一个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学习基础薄弱,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的小组就会出现沉默现象,这个环节的时间,就浪费了;如果一个小组的成员,都是纪律方面自律能力较差的同学,他们的讨论声音也很大,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的聊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最后我得到一个规律,每个小组只有3~4个人是完完全全投入讨论的,剩下的人还处于有利状态。

那么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在分组的时候,试着将各个层次的人分到一个组,一个班级有60名同学,在分组的时候,按照总分也好,按照学科优势也好,或者按照综合能力也好,每个层次的人都出现在一个组里,那么就各司其职了。每个小组有一个核心人物,能将组内的活动组织的有声有色,我给这个核心人物的定位是小老师,后来我发现这些同学在课下也被称为“小老师”。让兵带兵,组织者巩固加深知识的理解,被管理的人也能投入讨论,根据自身需求得到帮助。将一个六人组再分为两个小小组,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为组长。小组学习的最后阶段,让两个小组统一意见,寻找问题,在展示阶段推举一个人去展示。

2.合作学习的目标性突出,才能是合作探究更高效。

合作探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将独学中的收获和小组成员分享,达到知识统一;第二部分是把独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解决。有了这样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就变得更高效了。

3、第三点就是教师三查中的第二查,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要再次巡视调查,听听每个小组讨论的重点,遇到的问题,观察各个小组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在巡查期间就布置好下一个模块---小组展示的任务,激励小组团结协作。

4、模式规范要求。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次小组合作,虽然目标明确,但是如果没有秩序,不分先后的抓到哪个问题就讨论,效率还是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规定每个小组的小老师要根据独学展示的问题和疑惑给小组合作安排一个议程,问题逐个击破解决。讨论问题的时候慢慢培养学生讨论和倾听共存的习惯。讨论的时候不仅要让嘴巴参与,耳朵、大脑都要积极参与,还要适时地记录讨论成果,总结到导学案上去,形成书面性的讨论成果。

高效课堂第三部分:课堂展示。

这个环节应该是课堂的高潮。小组之间讨论的结果会在这个环节发生碰撞,经过完整的展示和相互补充,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将在这一环节形成。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进行第三查,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即时点播、评价,对本节课的难点重点巧妙提示。这个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也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但是这个环节也是最让人揪心的,起初让学生展示的时候问题很多,有的小组,基本上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养成只听老师讲的习惯,导致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走到黑板前,仪态不自然,过度紧张,表达不清楚,板书也写不好,而听的同学,耐心不足,很多同学看台上展示的学生过于紧张表达困难的时候,就想你一句我一句的提示,搞的课堂稍显混乱,导致这个环节占用的时间很长。所以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规范听课学生的行为,在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环节的提高是很需要教师耐心的,我记得第一节课在学生展示的时候,我在旁边着急的不行,一个劲地想跑上去代替他,可是后来想了想,还是忍了,如果我冲上去,以后这个孩子肯定不会轻易再上黑板展示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每次学生展示完了以后,先进行评价,找学生展示的亮点,然后补充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最后,我还要重新组织语言给学生展示做示范,让学生知道怎样合适的表达。

差不多有五六节课的时间,学生的展示不再那么拘谨了,仪态越来越自然,展示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大,下面的学生也慢慢学会的耐心听课,并且学会的在展示这个环节通过别人的展示补充和纠正本小组的结论。

高效课堂第四部分:归纳总结,梳理学案。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形成共识的环节。独学、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的结论在这个环节汇集并整理在导学案上,就是这节课的成果。刚开始的几节课,我都会在展示环节完了以后,大概的论述一下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学生形成习惯以后,这个环节我就没有参与,整理的结果课下批改,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效课堂第五部分:达标测评。通过基础大标题,能力提高题,迁移延伸题和思维创新题来检测学生本节课得学习情况,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只完成基础达标和能力提升题,剩下的题作为课后作业。课下通过批改来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所有的收获学生将集中体现到导学案上,所以,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导学作用。如何合理设计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导学案与教师的集体备课设计为一体,那么导学案的设计,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课前预习。这部分可以设计就只是的复习和新知识的引入,能够通过阅读得到的知识,这部分可以体现,课前发导学案,学生在课前就完成,能够节约上课时间。可以设定预习检测,上课的时候进行预习效果评价。

2,探究活动。问题设计由易到难,无缝衔接,过渡自然。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讨论,简单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兴趣,去探究有难度的问题。

3、课堂检测。此处设置的题目难度深度一定比预习检测部分要更难更深。此部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前做。从此处开始分“才”完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尝试着做,做题慢的同学可以先不必看,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

4,拓展延伸。这里出现的题目属于拔高题,一般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能够做对,所以此处也不要求学生课前做,当然不排除有的同学想要挑战一下,这是提倡并且大力表扬的。

5,反思总结。学生利用这部分一方面可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对自己本课题从预习探究到课堂探究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便于日后改进。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了《赢在课堂》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试行导学互动六环节和“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的过程和收获。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谢谢!~

下载“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市高效课堂建设观摩研讨会

    全市高效课堂建设观摩研讨会暨“课内比教学” 推进会在鹿头镇召开为总结和展示我市前一阶段高效课堂创建成果,交流各地各学校高效课堂创建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高效......

    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课改专家精彩报告”暨初中语文 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秀山实验中学 晏斌 “高效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培训于2014年12月1—2日,在......

    观摩名师课堂有感

    任何课堂,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应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展开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再教学时......

    观摩名师课堂有感

    观摩名师课堂有感 坛镇小学 闫艳萍3月22日,有幸前往太原参加了山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感谢学校领导给予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经历我......

    《台湾》课堂观摩有感

    《台湾》课堂观摩有感 7月17日上午,我们有幸观摩了三节精彩的初中地理课,其中 第二节课《台湾》让我受益颇多。 短短的45分钟课堂却让我们从中发现了多个亮点。 亮点一:以“宝......

    《赢在课堂》读后感

    《赢在课堂》读后感 书尤药也,善读可以医愈也。我作为一名教龄刚满四年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时常感到困惑,更谈不上会教书。这段时间学习县教育局赠送的《赢在课堂》一书,使我受益......

    品德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大全)

    品德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2012年4月13日--4月15日,在贵州师范大学,我有幸参加“全国小学品德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听取了一些名师和专家的经典课堂及精彩讲座,从......

    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石宝中学 廖华勇 根据古蔺县教育局骨干教师培训的安排,我有幸于2013年3月29日至30日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