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趣味化
趣味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趣味的美术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需通过教育来培养,“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期。教育者需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形式来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趣味美术教育就是一种开发幼儿创造潜能极好的形式。它有利于幼儿智力素质、审美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对美术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理论基础
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研究以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科学理论依据;以创造力结构理论为导向;以现代创造方法为手段,以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批评(欣赏)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趣味美术教育内容,通过趣味美术欣赏、趣味绘画、趣味手工教育三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现代脑科学研究显示良好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左右脑功能协同发展,促进其空间视知觉能力的提高美国医学生理学家罗杰尔·斯佩里博士指出:大脑左半球(左脑)控制人体的右侧器官,主要司语言、计算、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分析思维,主管人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言语回忆和时间感觉等,是理性的脑;大脑的右半球(右脑)控制着人体左侧器官,主要司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主管人的视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形、想象、理解、隐喻、发现隐蔽关系、模仿、音乐、节奏、情感等,是创造的脑。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合理利用并和谐发展,则可使人聪明起来。斯佩里博士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右手运动能促进左脑发展,左手运动能促进右脑的发育,而且手的运动越复杂,越高级,就使大脑的发育越充分,越完美。趣味美术教育主要让幼儿画画和手工,幼儿需要双手参与,这完全有利于促进左右脑发育,而且绘画和手工可以训练视知觉、空间知觉,幼儿左右脑功能得到开发。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助于幼儿的左右脑的发育,有助于幼儿左右脑功能协同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人脑发育成熟是从0-17岁,0-4岁大脑发育完成了50%,4-8岁完成了80%。学生如果在大脑发育时不进行教育的话,长大后在进行教育不如早期教育的效果好。印度狼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蒙台梭利说:“人脑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并不是一条平衡的直线,相反,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脑的发展有着很不相同的过程,于此相应的人的智能,也表现出与不同的时间阶段相关联的发展模式,关键期乃是这种模式的反映。”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的刺激,有着不同的敏感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种认知机能的发展速度很不相同,认知机能发展的这种对时间的依存性,是关键期的生理学基础。例如脑科学研究证明:幼儿空间知觉的关键期在2岁左右,形状知觉关键期是2-5岁;颜色视觉的关键期是4-5岁这个时间等。总之,在学前阶段,早期开发幼儿大脑,早期培养幼儿创造力,早期训练幼儿空间、视知觉(美术),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创造力结构理论对如何认识、评价幼儿美术创造性表现揭示了一般规律所谓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个性品质。它“犹如智力有外显内隐之分,创造力也有内隐和外显两种形态。”即创造力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创造力静态结构主要指个体内在的创造性表现。吉尔福特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创造力特征是: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创造性个体人格特征是:(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备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还有斯腾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即创造力由智力维度、智力方式维度和人格维度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种维度组成。由于这三种维度相互结合的程度、成分、方面以及各维度所起的作用等都有所区别,从而体现出创造力的复杂多样性。创造力静态结构理论对研究、认识、评价幼儿个体通过美术创作表现是否有创造性,幼儿个体美术创造力特征及幼儿个体美术创造力与智力、智力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创造力动态结构是指个体外在的创造性的表现。该理论认为个体的问题解决一般过程表现为:获取外界信息,经编码后转化为主体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贮存起来,然后激活和加工整个主体信息系统的有关部分来指导行为,从而解决问题。创造力动态结构理论为通过趣味美术欣赏教育,为幼儿增加图像的信息量,培养幼儿图像信息贮存(记忆)、激活和加工(图形组合、变形)等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艾斯纳美术教育批评理论为研究通过趣味美术欣赏教育促进幼儿美术创造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艾斯纳是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非常重视观察、感知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他说:“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也是在这种意义上,以观察取代单纯的测览成为一种成就,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观察就是通过经验来获得视觉的意义。”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个体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首先要观察、感知自然或艺术作品的形象,只有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艺术作品。而“审美的观察是要通过学习才能做到的。怎样使学生获得观察、感知能力呢?艾斯纳从经验范围、形体范围、象征范围、主题范围、材料范围、关联范围六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审美观察、感知、欣赏能力的内容。他强调欣赏艺术作品时要重视评论领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审美角度和表现方面观察物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描述构成直观形的质的能力。“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研究借鉴艾斯纳美术教育批评理论,重视幼儿趣味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创造力形成的影响、作用,制定出”以趣味美术欣赏教学为主线,以趣味绘画教育、趣味手工教育为内容"的课程设计模式,每周进行两节趣味美术活动,一节是美术欣赏活动,一节是与欣赏内容有关的绘画或手工活动,增加幼儿审美感知、观察、欣赏的内容,使幼儿积累大
量创造的审美形象的表象,并在趣味绘画教育和趣味手工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创造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视觉艺术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第二篇:低年级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对小学游戏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实验,探索了很多趣味美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激趣——授课——作画。利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时间进行美术游戏,从启发教学入手,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激情就发挥出来了。教师趁热打铁,抓住学生的激情,讲授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学生作业,学生们就能把这种激情付诸于图画。
一、趣味美术游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与学生心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并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要经常变换游戏方法,并且游戏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激活小学美术课堂。
3、合作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家托尔勒强调未来人才要具备合作意识:“他们敢于负责,懂得自己的工作与别人配合,能承担更多任务,能迅速适应情况的变化,以及敏感地与周围的人协调一致。”人际交往和合作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学业进步、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4、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讲授新课做一个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美术教学的效果.另外,游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重要环节,也不能与其他环节脱离.
二、趣味美术游戏教学的方法介绍。
1、线的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游戏方法:教师画出一种类型的线,让学生回答出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实物.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学生回答联想到“门、箱子、铁棍、直尺、地板砖等等”.2 形的联想
游戏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用常见的几何形让学生想象形体近似的物体,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说出联想到的物体(不能重复)。学生可以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3、形的添加、组合:
游戏目的:通过对一些基本形的添加(或组合),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让学生认识形状、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联想事物,让学生将几何形、实物形、自由形进行组合或用添加的方法去变化、去创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种新形象。
4、物的联想: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对相关事物的快速联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游戏方法:教师先说出一个物体,学生跟随说出另一个相关连的物体,最后,用这些物体、形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触觉想象:
游戏目的:学生运用触觉去感知事物,并把感知的东西通过想象画出来。
游戏方法:教师准备好一些道具(活物也可以),放在竹篮、纸盒里,或用布包住,让学生去触摸、感觉、思考、想象,最后把想象到的东西画(说)出来。
6、画笔接力: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整体作画的观念和整体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服从大局的团队精神。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在作画中途停下,让第二组学生接着上一组同学的画继续画下去。画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衔接、如何继续,如何服从整体又能表现自己。
7、故事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讲述一个故事,通过改变一下故事情节或留下一个结尾不说,让学生各自思考,各抒己见,把自己所想到的故事情节或结局画出来。
8、角色游戏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游戏方法:角色游戏是学生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这样的游戏方式在低年级美术课学习中是最常用到的,也是最为方便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游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种不同的游戏又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总结出更多、更适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使美术课堂更有活力
第三篇:小学英语单词教学趣味化专题
小学英语单词教学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单词、短小的对话和简短的小文章。所以,单词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单词教学也备受观注,如果单词教学还像以往的教师单纯领读,学生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是不符合新课改的需求的,因为新课改之后英语教学的任务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放在了首位。那么新课改下的单词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以人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为本,也就是单词教学要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
一、单词教学要与实物、图片、句型结合起来。
我们大家都知道,新课改后的小学英语教材所选的内容尤其是单词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上课时,学生可以把小猫、小狗等动物玩具和苹果、香蕉等水果实物搬到课堂上来,如果家里没有的或是特别抽象的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图片。因为实物图片能给学生以直观、立体、生动,形象的感觉,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些实物,学生通过视觉的输入,不仅感觉新鲜刺激而且印象会更加深刻,记忆效果会更好。像我们《快乐英语》第二册中的表示动物的词cat、pig、graffe 等和表示水果、饮料的词apple、banana、tea、coke等。这些物体课前教师都可以发动学生进行学具的准备把实物拿到课堂上以备学习之用,让人人手里有东西,然后再把这些词与句型结合起来,师生间可以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师生互动,学生间可以进行生生互动。同位或前后位的学生可以手拿实物进行一问一答的连锁练习: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 It`s a banana/coke / pig.教师手举实物可问“Is this a banana/pig /coke ? Yes It`s a banana/pig /coke.” “Show me your banana/pig /coke.” 等,学生都把自己手里的香蕉举给老师看。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处于主动状态,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的兴趣大增,热情高涨,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尝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比起孤立地、枯燥地学习英语单词,也就是学单词就是学单词,教师说一遍,学生说一遍,重复得学生昏昏欲睡的教学效果可谓天壤之别。
二、单词教学要与歌曲、歌谣结合起来。
1、单词教学要与歌曲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新奇,比较爱动爱唱爱跳,所以歌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不管会唱还是不会唱的,他们都愿意唱,同时,他们还会自发地加上自己优美的动作。所以英语教学要与歌曲结合起来,对一些英文歌曲的部分歌词进行替换。请看下面的例子:学习bear 这个词时,就可以把这个词放在前面所学的歌曲“What`s this in English ?”中,把歌词中的It`s a pig.换成It`s a bear.还可以把这个词放在歌曲“Are you Linda?”中,把其中的Linda换成我们所学习的单词bear。当然还可以放在“Lovely animals”“What`s your name ?”等很多歌曲中。不仅仅是这个词,《快乐英语》教材中的几乎所有表示物体的单词都可以放在歌曲中学习。不仅仅单词,学习句子也是如此,像我们在学习What`s that in English?时,我们就可以把What`s this in English?歌曲中的this换成that,变成What`s that in English?像我们在学习Happy Teachers` Day!时,我们除了可以唱这首歌,还可以把Happy New Year.中的New Year换成 Teachers` Day;还可以把Happy Birthday 中的Birthday换成Teachers` Day.这是替换歌词。当然了我们还可以用学生所熟悉的调子给我们所学的单词与句子谱上曲。比如说我们学习“May I come in ? What color is it ?Are they seals?”等时就可以谱上“两只老虎”的曲子或是“春天在哪里”,当然还可以谱成很多的其他儿歌的调子。像学习一些单音节词时,就可谱上字母歌的调子。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英语,在玩玩唱唱中学习英语,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优美动作把相应的物体表达出来。这样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也达到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且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2、单词教学要与歌谣结合起来。
歌谣实质上就是孩子们小时候所说的数来宝,学生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同时歌谣还有简捷、明快、说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深受学生喜欢。不仅如此,童谣还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与饱满的学习精力。所以把英语教学与童谣结合起来就会增加很多的趣味性,使学生沉浸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说英语,记忆会更加鲜明、持久。可以是全英文的,也可以是中英结合的。例如我们在学习表示星期的词时,可以编成这样的:MondayMondaytoday is Monday;TuesdayTuesdaytoday isTuesday.以下类同。还有在学习broomduster等词时,可以编成如下的歌谣:broombroomgive me a broom.dusterdustergive me a duster.这样不仅仅是练说四会词,还把本节课的四会句子说出来,真可谓是一箭双雕,这是全英文的。还有一种就是中英结合的,例如学习表示颜色的单词 yellow、green、blue,我们教师可以编成如下的童谣,(1)黄色、黄色yellow yellow、yellow、yellow。(2)绿色、绿色 green green、green、green。(3)蓝色、蓝色blue blue、blue、blue。同时还可以反过来说:yellowyellow是黄色;greengreen是绿色;blueblue是蓝色。像在学习数字时,我们可以编成:你拍一,我拍一,英文one就是一;你拍二,我拍二,英文two就是二,三四五以至所有的数字我们都可以这么做。同时,让学生边说边拍自己的手或同桌两人对拍,速度可以时快时慢,声音可以时低时高。这样学生在说说玩玩中就学了英语。学生并不觉得英语那么陌生、那么难学,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欲望,教学效果省时高效。从而使学生“盼上英语课”而不是“怕上英语课”。
三、单词教学要与活动结合起来。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知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相互交流。所以英语教学也可以放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参与、和实践。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抓住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处于主动状态,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1、单词教学要与游戏结合起来。
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为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儿童天性,可以无拘无束地深受老师欢迎地动起来。而且在这种游戏中,学生不仅会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成功的体验,而且记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请看下面例子:学习表示水果的单词apple、pear、banana。教师把这三种水果分别切成小块,用牙签扎好,同时让学生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完全可用敲黑板擦传红领巾的方法进行,传到谁那,谁就快速地尝一小块水果,然后快速地说出这个单词。这样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尝一尝,说一说,而且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盼着快传到自己这儿呢?还有在学习一句话What can you do?后,教师可以把这几个词分别写在五个卡片上,教师可以不按顺序地分别问五个词“Where is can(you/do/what/?)?“然后再问Where is “What can you do?”学生就自动排成一个句子。也可以两个词或三个词地一问,方法灵活多样。这样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尝一尝,说一说,而且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盼着快传到自己这儿呢?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当然游戏的方法很多,像“摸一摸与猜一猜“、“连词成句“、“夺红旗“、“看口型猜单词”、“听声音找单词”、“手拍单词”、“头顶单词”等等。试想,这样进行英语教学学生能不喜欢吗?能不愿意上英语课吗?
2、词教学要与竞赛结合起来。
英语教学同样还可以与竞赛活动结合起来。竞赛比游戏还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深受小学生的喜欢,而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争强好胜,不肯轻易服输,所以把英语教学与竞赛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会更佳。例如同样是学习三个表示水果的单词apple、pear、banana,教师根据班级四行,分成四组,教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计时,让四组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单词,每人只准说一个词,每三个人所说的不许重复,其它三组的学生当载判,说错一个或重复一次去一分。这样,进行的组和没进行的组的同学的注意力都特别集中,进行组的同学怕说错给本组去分,没进行组的同学不错耳地在挑错呢,他们能溜号吗?试想这样的教学学生能没有兴趣吗?经过这样竞赛之后的单词学生能不持久记忆吗?
当然,适合英语单词教学的活动不仅仅是上述这两种,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的教师潜心钻研,把英语教学与各种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四、单词教学要与肢体语言结合起来。
所谓的肢体语言(用英文表示是TPR)就是指用我们的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部位表达出词的含义,帮助学生对单词意义的理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把单词教学与我们的肢体语言结合起来。我们现行教材中的大部分单词尤其是一些动词都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像我们教材中的jump、run、swim、fly这四个词时,教师可以通过作出相应的“跳一跳,跑一跑,游一游,飞一飞”等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带着学生边学边做这些动作。还有我们在学习由play引导的记组play the piano、play the violin、play football、play ping pong时,教师可以用手作出弹钢琴的动作,可以作出拉小提琴的动作,可以作出踢足球的动作,可以作出打乒乓球的动作等来进行教学,这些动作特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学生也在做做动动中边玩边学习。像在学习scared.hot.cold等词时,可以分别做出害怕、擦汗、缩成一团的动作。教师在做这些动作的同进,也可以让学生们亲身做一做,体验一下。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用肢体语言是有很大作用的,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对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对于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训练与培养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目前被广大英语教师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
所以广大英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一改以往的单词教学的枯燥性为趣味性,让小学生在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笑笑做做中学习英语。其实英语单词教学可以集以上各种方法于一身,那单词教学定会趣味性大增,定会丰富多彩,定会让学生乐而不倦。我们的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使历史教学趣味化
使历史教学趣味化
前郭县达里巴乡中学 李京姬
通过对历史课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究,我们不免感受到:传统的历史课教学很难适宜于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如何变换教学模式,使学生增强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历史,成为历史教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历史。
一、让愉快教学贯穿历史课堂,成为教学的基本途径
1、优化师生情感关系,让师生情谊更加温馨,在温馨的师生情谊中实现愉快教学。通过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搭桥铺路,这也是新课程的主导理念和历史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任务。历史课的愉快教学着重倡导教学过程中不单纯传授知识,主要做好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师生间进行情感沟通的过程。历史课的愉快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把相互尊重作为课堂气氛的主流,用真心换真心。课堂上的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趾高气扬,要力求俯下身子跟学生讲话,把学生当朋友,当知己,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真情,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心,让学生品尝到你的温暖,营造出这样的情景,你的话语不信哪个学生能不听,你的教导不信那个学生能不信。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自然而然的被营造而成。和谐了,愉快了,愉快的历史教学也就完成了。
(2)用课堂教学的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精彩吸引学生。想优化与学生的情感首先要让学生佩服教师,假如学生对教师没有佩服可言,不可能创造出良好的师生情感。所谓的佩服要靠教师自身的超人,当然这种超人可能是精美的板书,可能是精彩的演讲,更可能是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拿手好戏,等等。只要在某一方面镇住学生,学生觉得你高不可攀,他就会拥戴你,高高兴兴的围着你转。发自内心的学习意识在学生身上诞生,历史课的愉快教学也就形成。
(3)用自我的个性完美去感召学生,通过学生在自己身边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是愉悦的精神盛宴来吸引学生。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注意自身的风采,以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气势、飞扬的神采面对每一节课的每一名学生。每节课都力求把自己的历史课打造出精彩,让学生享受到热烈沸腾,感受到多姿多彩。历史课本含蕴的是古旧的过去,我们要力争展现给学生的是亮丽的明天。
二、活化历史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是实现趣味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喜欢新奇的事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善于表现自己,教师应该多为他们创造机会,提供“舞台”。目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情境创设,是激活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出类似史实的情境,是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愉悦课堂呢?教师应该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彻实践性。以此为据,历史教师根据需要可以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情境,如实物情境、记忆情境、模拟或表演情境、语言情境、推理想象情境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寓教于乐,遥远的历史事实,陌生的历史人物以及已近模糊的历史现象,活生生地再现与学生面前,缩短了由于时空差距所造成的学生与史实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认识历史,激发思维提供了感性材料和思维桥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使教学活动始终伴随着愉快的情感体验。
总之,历史趣味化教学的着眼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强调在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既引发愉快,有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完美发展。
别编辑,真不好意思,我原以为他这个文章的没问题呢,对不起了。因时间关系我只把你指出的那一部分给改了,你看行不?有时间我给你打款。
第五篇:浅谈中学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的趣味化》课题报告
李庆军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重点。近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本人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们教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加大了学生的负担。怎样把负担减下来,又怎样才能把质量提高上去。因此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挑战,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趣味化课堂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真正做到“负担减下来,质量提上去”。因而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舵手”,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
每一个孩子在步入高中阶段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总是满怀喜悦,充满自信,但到了后
来却渐渐地讨厌数学甚至害怕数学,这是为什么?其中自然有许多原因,但数学学习的抽象、数学练习的枯燥无味是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数学练习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为此,我们要以练习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练习不再是学生的包袱,从而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有趣、生动设计的练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教师有必要好好研究、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好好的设计我们的课堂练习。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目的,从最基础的数学作业练习入手,改革传统的数学“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激发兴趣,改善学生的作业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数学练习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2)课内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3)设计富有趣味,让学生乐学、会学。练习也分有几种类型,如课前练习为课堂练习作铺垫,课后练习为课堂练习巩固。(4)对作业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
(5)合理分配练习时间,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四、课题提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贯彻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注重行动研究,坚持科学发展观。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适合于高中生的有效趣味教学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达到以科研促进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2、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强调“学生中心”。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和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其次,人本主义学习观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育是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知识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人类不断进取的灵魂”。因此,教育、教学工作着眼点应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潜能,让其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富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发展,变化,学会学习,学会有效地、独特地应对变迁中的科学世界和现实生活。再次,人本主义学习观主张有意义的开放性学习。教育应该是开放的,而所谓的“有意义学习”是指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一种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3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设一带头人,请数学考研组长为组长,本人为召集人。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行动研究法:集体备课,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要求,采取积极态度,发挥集体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合适措施,并勇敢加以试验。
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使学生厌恶从练习让学生领会到知识的结构、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更有甚者布置大量的练习是为了不让学生有玩耍的时间。(2)、过份的注重书面练习。现行教材以及学习指导主要是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 4
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目的在于应付书面的考试。
(3)、重视封闭性的练习。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
(4)、重视“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
(5)、计算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计算算法的讲授,忽略了算理,忽略了对题目和数的特征的敏锐观察力,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学生计算速度慢,灵活性差,容易出现错误。
(6)、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压缩了探索解题途径的思维过程,如很少讲,是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的,大搞“题海战术”。
七、研究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2014.3-2015.1)
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5.1-2016.7)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调查高中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中的现状,研究趣味练习的内涵和培养学生趣味练习的方法与途径。
3.总结、结题阶段(2016.7-2016.10)
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研究论文或结题报告及一些案例,完成结题
八、成果体现
结题报告、公开课、教师论文集、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案集、学生作品、其它成果。
课题论文内容: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的趣味化
李庆军
趣味化教学属于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它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诱导方式,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课堂外的知识,这不但能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还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可谓一举两得,在这个结合点上,与现代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和。针对高中生而言,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特别是在他们看来犹为枯燥无味的数学。那么,怎样进行中学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呢?下面就此提出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使用风趣幽默语言动作,但又不失通俗易懂
风趣的语言动作能让人容易记住,精神飒爽。把其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并且把尺度拿捏好,那会使学生学知识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就要想学生之所想,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介绍我们祖先对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数学家的故事、介绍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屋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人的鼻子为什么在脸的中间就好看?报幕员为什么不站在舞台中央报幕?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趣味无穷的学科,结合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人的鼻子在脸中间是对称美,报幕员不在舞台中央而站在舞台边的黄金分割点上是黄金分割的和谐美。从高中生爱看动画片及开心蒙太奇这些语言幽默诙谐、动作滑稽的节目可以看出,高中生对形象思维表现的东西容易记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析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随机地使用幽默语言动作,能引人入胜,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从而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说法真正运用到课堂 6
教学中去。但真正做到如此水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得不断增强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二、让学生编题学生解答,主动参与教学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运算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针对初一学生,试看一例:甲同学说:我爹在村口开了一个小药店,平均每天卖出的药费有八十块钱,本钱是六十块,每年上缴税及其他费用一千二百块。问我爹一年能赚多少钱?这种题编得很好,老师此时应当赞许。然后指定乙回答。乙同学答到:一年按三百六十五天计算,每天除去成本,利润是十五块,两个数相乘得到五千四百,再减去税金,是四千二百块。无庸置疑,乙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还是得问甲同学,因为题目是他出的。甲同学的回答有点出乎意料,他说:我爹卖的药因为质量有问题被查处,所以一分没赚,反而商店关门了。其实他的回答也是对的,他结合了现实生活,出的题目也源于生活。老师应该倡导。
这样,课堂气氛一定很好,因为上演了一个逗人发笑的小插曲,但别忘了要对两个同学的回答进行点评,对他们回答给以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以正确的思维引导。
三、利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引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大家知道,高中生对听故事向来是乐此不疲的,所以能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去,并且作为一节的引导,那是相当好的,当然,故事要能简洁生动。试举一例:上数字的加法时,用数学天才高斯的故事。简明扼要地把高斯中学时教师出的题,即:1+2+3+4+5……+100=?全班同学都算不出,而高斯又快又准算出。那同学们知道高斯是怎么算的呢,试算一下,是你聪明,还是高斯聪明?
凭高中生的好胜心理,肯定很想挑战,因而激起他们认真思考。在教师的正确指点下,他们最后不但能学会技巧性的算法,还能记住这个经典故事。
四、创设情景,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自己提出的问题,动手操作、实践、感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有人说当然是铁重。也有人认为一样重。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 8
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教学问题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改变立体的呈现形式,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景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决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对于本节课不能解决的,让学生下课研究,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进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课堂上呈现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在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了收集信息,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投入到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说:“因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学生B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为左端点有AB、AC、AD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BC、BD两条,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2+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的方法一样,我和B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提问意识
学生的提问能力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能力。高中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不知从何而问,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就不乐于、不敢于提问。怎么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教学中,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都认为懂了,没有问题或提不出又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难点问题,同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尝试解答。
高中生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虽然有可能导致的是淡化数学特征,但是,它很合理,即表现出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注,从而使学生从小消除厌学心理,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