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总结

时间:2019-05-13 02:0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总结》。

第一篇:《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总结

《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实施

研究阶段总结

本课题研究工作到现在已经近两年了,经历了第一阶段“准备与分工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现在正在实施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在经历了第一、第二阶段后,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提升了课题研究的认识,尤其是课题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增添了课题组成员实践积极性。现就研究过程做一汇报。

一、课题研究准备。

课题初定时期,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操作性认识并不相同。在查阅了相关理论书籍和有关合作学习的文献、论文后,课题组成员的老师们逐步认识到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性的主流学习方法之一,从而统一了研究课题的认识,同时提高了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的课题是面临大班额的教学班级立项展开的,对于合作学习的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在大班额教学应用中,总有些不适应或相悖的地方,这些经验和理论难以成为大班额教学的成果,成了实施合作学习的瓶颈。此项理论的研究大都在西式教育的基础上研究,我们国家引进后也是发达地区实施的成效较为突出,面临的我们内陆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实行的是大班额的教学,这就出现了合作学习的分组,分组后的组员人数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突出矛盾之一,如何高效的合作学习,如何在大班额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如何驾驭大班额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经过近一年的准备磨合,我们的课题进入了实施研究阶段。

二、实施与研究。

实施与研究是课题是主要阶段,主要经历由课题的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和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主要研究的内容有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识的强化与行为的规范、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技能与方法、课题组教师定期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合作学习教学经验的理论提升与呈现;学生的分组频数的优选、分组人数的控制范围、异质分组的研究、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的分工与合作等。

(一)加强教研定期交流。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每月都坚持定时定点的开展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活动,解决了教师中的实施过程中的共同困惑,如分组问题、概念课的合作学习问题,活动课的合作问题,探究课的合作问题等等;同课头的老师课前课后开展灵活多样的教研,课前研究教学方法、课后反思讨论改进。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全体课题组成员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课题组成员老师在课题开题后,就课题的理论基础,发展方向,现行的规模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班额下如可高效实施合作学习,没有现成的可以照搬的模式,因此,我们加强集体备课,重点是在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寻求帮助的合作意识,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的条件;第二步努力实现学生,赏识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见贤思齐,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合作学习的充分条件。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学习成绩”,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努力学会赏识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做人也是课题的核心价值,合作即是团队,团队的协作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密不可分。

(二)完善合作学习机制。

在教学中合作学习形式和应用,课改以来以为广大教师普遍选用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全国各地各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发展逐渐形成了在地区或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形成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不断的改进小组的分组,参加课题的教师有的是班级自然座位四人一组,有的是六人,最多的还有八人小组的分组,经过一学期多的对比,效果不是很好,原因是按学生自然座位分,形式简单方便好合作交流,上课教师一说小组合作同学们马上就会凑到一起展开合作学习,但是这样的分组往往会出现个别组全部是比较优秀的学生或是全部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进度不一致,给教师课堂教学后续带来了不能掌控的因素。介于这样的原因,在经过反思后,我们还是采用了“异质分组”,即学生座位在满足身高的前提下,经量分成几个层次都有的合作学习小组,从而实现学生有能力交流,有交流的对象,细到动脑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以及男女搭配等等的都要考虑,最大化实现兵教兵,兵学兵,先学后教的合作机制,另外,这样分组,就课前预习,课后拓展都比较容易实现,不仅是教师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学习小组成员也可带着问题课前合作预习、带着问题课上合作学习,还可以带着问题课后反思合作学习。

(三)教学效果。这一点是很多老师关心的,也是课题组成员老师关心的,在经过了近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进步,同时合作学习也加强了合作师生的感情,学生之间的感情,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教学氛围非常突出。融洽的教学氛围带给我们课题组老师优异的教学成绩。课题组关欣老师在今年的中考中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张红军、李慈秀、多莉等老师的教学成绩都在年级前列。张红军和关欣老师分别在15和16两年的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所带学生获全国一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师教学任务重,每天除了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的其他非教学任务与活动,课题研究的时间往往是挤出来,每次课题活动不能保证。教师普遍认为课题只与职称有关,是评职称的硬件条件,教学与课题的联系只是形式,研究课题以及课题的好处没有深入人心,因此非课题组教师的参与积极不高。

2、合作学习是教学时间比较难掌控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动脑、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步,但在书写方面就缺少训练的时间,通常大班额的分组都在八个组,每组发言1分钟就是八分钟,每节课设计问题多了就是形式。因此,学生的书写训练与展示的时间保证是我们这阶段课题研究的困惑。现代媒体与传统黑板总是互相挤占的,实物展台只能展示一位学生的书写,不能将书写的优点与错误进行比对,要想比对就得重放浪费时间,由于课题上没有充分的时间纠错,由此加大了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增加了教师批改难度,教师在批改作业中浪费很多时间。

第二篇:《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初步实施阶段总结

《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初步

实施阶段总结

合作学习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管控小组合作学习同样是在课堂教学中,但是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在经过近两年的合作学习探索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发现只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很多的合作是在课下进行的。研究发现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一是时间有限;二是合作内容少;三是形式古板(表演的多);四是不能真正的主动的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而课题探索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学生在学习有困难时,寻求他人帮助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赏识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见贤思齐,形成主动学习的內驱力。针对这些与课题相悖的方面,我们探索了预习和作业双批的形式来改变学生的被动合作,加强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主要方式如下:

学生的学习小组都是异质分组,我们把学生分成三层,即A类、B类、C类,每组6至7名学生,分成A类学生两名,B类学生两名,C类学生两至三名。A类为成绩优秀且学习主动的学生;B类学生成绩优良,学习行为欠主动或被动的学生;C类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学习品质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业也分三个层次布置,C类学生必须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习题;B类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或思维方式较难的习题;A类学生完成思维难度较高的习题,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布置相应的习题。每天作业要求批改两边,即双批。先由A类学生给B类学生批改B类题;再由B类学生给C类学生批改C类题;然后教师再批改A类同学的作业和重复批改B、C类同学的作业,目的扩大A、B两类学生的作业认知阅读量,减少认知书写量;教师对B、C两类的作业批改一是检查这两类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二是检查A、B两类同学是否真正进行了对下一类学生的辅导,小组合作是否真正实施。课前预习同样是以上的检查方式与合作方式,每个学生所针对的学生就一两名,管理负担较轻,学习负担较大,因此合作的目的较为突出。

教学评价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小组评为第一全组光荣,人人有奖。为了建立小组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课堂老师还组织了一些非教学的活动增加学生对学习小组的认同与责任感。

经过了一学期的探索效果比单重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效果突出,使我们今后对合作学些的有一探讨的方向,部分课题组老师建议将家长纳入合作学些小组,发挥家长的作用。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三甲街道三甲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在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开展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组建学习小组的研究。在所有教师的参与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势在必行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正因如此,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组组的具体方法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 1

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按照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习惯养成等分别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小组管理与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后,管理及评价还应跟上,否则就会出现自由散漫、低效混乱的局面,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全体任课教师应形成合力,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四层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理,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教育,小组长都要对全组负责。小组长(值日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如课堂表现,发言、展示次数等,并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全组进行反馈(也可随堂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小组长在放学前把签名的记录表交至值日班长处。

第二层——值日班长管理。值日班长由各组常务小组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第二天早读课前五分钟,将小组积分公布在教室评价栏内,并评出一个优秀

小组。(如:公开发言或展示一人次1分,违纪或没按要求完成任务扣除相应分数,班级可以自定)

第三层——常务班长管理。常务班长对全班进行整体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每周对各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到班主任处,并在每周班会课上公布一周小组总积分,并组织小组长探讨班级内存在问题,给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的积极建议。对班级内各组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管理。班主任应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支持班委的工作,公平公正的评价各组的学习展示活动,对月优秀小组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班主任还应协调好课任教师,经常到班级听课,对存在问题提出宝贵建议,对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联合教师进行整改。课任教师也应支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评价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或结束时可以让学生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教师也可综合评价。

三、小组起到重要的作用

1.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建,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2.学习小组的组建对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3.小组的组建能通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第四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课题阶段总结(推荐)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总结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总结。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为使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地在课内和课外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1、自主学习的理论。《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2、合作学习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沙塔洛夫等人认为:通过创造性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活泼多样地发展学生多样化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3、探究学习的理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二、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了以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课题预期目标,为教学特色建设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撑,我们积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1、导入激趣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装》、《咏雪》、《化石吟》等课件的制作,让学生真的有如进入作品的真实情景中。比如《化石吟》中下下载大量动植物的化石图片,及影片《侏罗纪》的图片,就可以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这些真切生动的情景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提升个人的情操,养成真善美的体验,造就独立的人格。这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2、自主创造

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给予学生上网,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独立网上学习。如初一的两个信息班进行的“四个一”的活动比赛,先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模仿学习,进行更新创造。整个比赛大力提倡一个口号:“像学者一样认真阅读,像作者一样创新写作,像书法家一样端正书写,像工程师一样灵活运用……”,加强自主独立性的培养,增添学习的成功感。如在创作“励志格言”电子书签、创作一个寓言的过程中,同学们先在网上搜索学习名人伟人的励志格言、网上研读《伊索寓言》后,再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创作,并配以精美的文字、插图处理,自创励志格言、寓言故事。其效果很好。

3、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授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时,可以即时上网阅览这些寓言的VCD片,看图模仿角色进行讲故事比赛。又如下载的《皇帝的新装》的10幅忍俊不禁、妙趣横生的连环图片引来学生阵阵的笑声,给这些连环图片配上动情的音乐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复述故事比赛,这样的效果当然是难以言喻的。这不仅改变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只是录音机播放示范朗读录音的固有形式,还积极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对“说”的能力切实地加强了训练,务求做到“促学生想说,教学生会说”。

4、引探释疑

引探释疑的过程是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教《诗两首》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5、迁移实践

书上的知识只是一个例子,能学得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尤其重视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像有的学生善于文字处理,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有的学生擅长网页制作。如根据实验班的实际,已经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以下的“多个一活动比赛”:设计一张“励志格言”电子书签比赛;设计一次自由命题的电子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电子寓言;以爱护我们的母亲河为题设计一则广告词;……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我们构建这样一个模式,并不是说课堂上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和怎么讲。模式中提到的各个环节粮是相辅相成的,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在教学实际中灵活把握,才能使教学有声有色。

三、探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我们在实验中进行优化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探索出常规可行的教学策略优选法。如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策略优选法是:“一读了解作者,了解背景;二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三读理清重点,梳理结构;四读品味词语,挖掘内涵;五读概括主旨,领会中心;六读联系现实,提高认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间的“小组读”、“集体读”、“听读”、“赏大河高山画”等形式,选择配备“文、声、画、像”等媒体信息,教学效果良好。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精选教学策略是:1.图片激情导入;2.简介作品选集;3.速度感知内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读剖析难点;6.小结文体特点;7.口头创新寓言;8.课外自选阅读。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要把握的宗旨。

如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优化教学策略是:1.观卡通夜空星光灿烂图——课文激趣引出诗文(听);2.观万家灯火图,配乐朗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读);3.观“郭沫若”相关图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说);4.网上找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复述故事,理解主题(说、读);5.观“牛郎织女”图,配乐朗读——品味特色,再现意境(说、读)。

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实验,经历了酝酿准备、尝试运行、持续发展的三个研究阶段,试验班从开始的1个语文教学班扩展到现在一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学班。通过师生的相互学习,把学文、作文与做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学校于本学期初又装备了近三十台有较高配置的新电脑,在完善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学生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学生创作的作品有些具教学示范作用,如以“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PPT广告语制作、电子励志格言等。参加研究实验的老师而言,精诚团结、合作互动。继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语文的科学教学模式,继续研究相关的语文的优化教学策略,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我校多次举行的语文公开课获得市教研室,其他兄弟学校的好评。其中我校参与该实验的年轻老师在市教研室举办的“三新”优质课比赛与教案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撰写多篇教学教育论文,其中获得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各一篇。所辅导的学生也有多篇作品公开发表或获奖。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五大重点,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5、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6、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第五篇:理科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 总结阶段

《农村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课题组总结阶段(第三阶段)研究工作小结

(2012.09—2012.12)

课题负责人:况启武

白浪镇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转眼间,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行到尾声,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结合实际的课程理念,注重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学习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理科学习的枯燥无味,激发学生亲近理科、爱学理科的兴趣。并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回顾一年多的课研工作,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看到了失误之教训,为了能积累教学经验,本阶段要把这次课题研究的案例、成果、等一些活动资料做收集整理。作如下安排: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1、文献资料法:通过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学习课程改革中有关教师教学行为改革的新理念,结合实际,•整理有关教改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等,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分析法: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补充,•并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进行对比。让每位教师在原有经验得以升华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对自己新的教学内容进行确认,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内容,追求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完整。

3、行动研究法: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修正。通过学习有关校本教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使课题研究逐渐深入。

4、经验总结法:从优秀教师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论研究出一套让学生乐于学习理科的可行方案。

(一)、实施措施:

1、组建兴趣班,配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进行课题研究。

2、通过家庭、教师了解学生。

3、上实验研讨课,课题组内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力求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4、学习课改理论、方法,动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资料、积累资料,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研讨、交流,拿出阶段性成果。

5、确定总体方案。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做出整体安排,确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包括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措施保障等内容。

6、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实施。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我们要求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时,采用改编、自编教材两种办法,可以合作开发教材。

上课地点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操场等,由教导处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期1年,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理论学习、制订方案、确立课题,组织教师学习与收集相关资料,确定人员分工,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①组织课题组相关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为研究的展开作好准备。②调查学生的理科学习状况,初步了学生学习兴趣,制定研究方案。③召开讨论会,进一步修改课题方案。

2、实践探索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活动开展资料准备、个案研究、经验交流、问卷调查,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期都有阶段成果。

①以前期学习的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和集体活动为重点,收集有关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②以新课程相关理念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③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④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经验交流会。⑤收集相关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材料整理撰写报告、汇编成果、反思提高、成果鉴定,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①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②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③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二、研究的条件分析及组织管理

1、提升了理论素养,夯实了教师的科研内涵。

课题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建立了师德高、业务精、功底硬、作风实、善于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课题领导小组为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供课题组学习参考,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了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发展。

2、培养了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

3、促使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放在首位。围绕本课题的研究,学校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根据本校实际和教师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科研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强化教师教科研合作、创新求真的意识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保教育科研的先进性。通过学习,使我们教师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明确了教改方向;掌握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学术水平。

4.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实验组,进行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课题组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理科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对课题研究实施给予时间、设施的保障。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吸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创造性的进行实验研究。

5.课题组人员分工与管理:为了使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本组成立决策和管理为主的行政领导机构和本专题实施研究的课题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殷诗沧 副组长:张立军

成员:彭瑞先 吴海潮 黄开元 邱秀萍 张永正 况启武周 磊 曹振良 杜新强

(2)课题组长:况启武

成员:吴海潮 彭瑞先 周 磊 张永正 邱秀萍 曹振良刘建平吴传奇 叶 广 陈 慧 魏胜波 屈建航 戴 蕾郝 源 孙传章 蔡花蕾

况启武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及结题报告的撰写和整个课题的研讨实施;邱秀萍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和教师校本培训,督导实验与研究工作;刘建平负责课题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和各种讲座的组织;叶广负责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教师的校本培训。

三、课题实施保障

课题组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精神,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实验,从培养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1年,课题组主要成员,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热中于本职工作,该项目主要参加者16人其中既有资深的中教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体现了中青教师的实力组合。基本能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生对数型结合知识很感兴趣,实施起来比较顺利。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理科教学,对理科知识系统性比较了解,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较有研究,在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学生发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将理科学习生活化,既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有利于让更多的孩子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有利于提高学校理科教学的有效性。

2.促进教师发展

随着的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研究深入,教师必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如学生观、教育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等,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教育理念的反思,有利于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行为和方式,确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行为文化。

3.促进学校发展,创建学校特色

理科学习生活化课程校本化,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实际,有利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达到“学校传统”与“现代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4.有利于校本课程的生成

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并不是提供一个类似教科书那样固定的课程内容。学校立足于学校文化建设,借助现有的多种活动资源,建构课程规划框架。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对推荐主题结合班级实际重新开发新的主题,不断完善课程规划,丰富、拓宽理科课程内容,逐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理科学习生活化的方法,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一)教师为主体: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学校领导、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会人员等通力合作,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群体智慧,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形式多样化:学校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学校课程开发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三)充分利用资源:学校课程开发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教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六、课题:《农村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分为三个子课题

1、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转化实践能力的研究;(负责人:吴海潮;研究人员:张永正 曹振良 郝 源 孙传章。)

2、培养理科学习习惯和方法的研究;(负责人:魏胜波;研究人员:彭瑞先 吴传奇 叶 广 蔡花蕾 屈建航。)

3、动手操作能力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负责人:邱秀萍;研究人员:周 磊 刘建平陈 慧 戴 蕾。)

七、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负责人负责指导课题组其它教师,组织定期研讨活动,交流实验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形成丰富的阶段性成果,做好实验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撰写出优秀的实验论文。

2.通过开展理科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使学生勤学、乐学,总结经验,形成方法,切实提高数理化教学成绩。

3.总结实验中经验,反思研究中的问题,撰写实验结

4、成果形式:

(一)研究论文

(二)课题研究报告

(三)出版专著

(四)理科教学生活化校本资源包

八、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理科教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它也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的科学,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莫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在如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中增加的“生活·理科·社会”,强调要把理科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理科教学的“生活化”.

一、导入环节要注意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们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形式,在理科教学课堂上,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就十分重要了.在导人环节中,教师要立足现实生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入手,这样学生对于熟悉的现象就会产生一定的亲近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理科知识的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努力做到生活化

现如今,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之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教师开始尝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引导为主要手段,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下,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而我们在倡导理科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也要鼓励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努力 做到生活化,以便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例如,我在物理教学讲到大气压强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大气压强演示实验,然后再拿出了几个带有吸盘的衣服挂钩,并在课堂上演示怎样把这些挂钩更牢固的吸在墙上.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快被吸引住了,接着我再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这时候,很多学生开始转动脑筋积极地思考起来,有些学生说出了带有吸盘的挂墙玩具,疏通下水道和马桶用的橡胶吸盘等等,学生在边讨论中边思考,逐濒总结出了其中的一些知识和规律,从而达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这样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教师只是给出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思考,然后在探索和思考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可以说,这也是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并且最终获得的学习效果也远远优于以往的灌输式教育.

三、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

理科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活经验上都会有一定的积累,其中不乏有很多经验与理科知识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一珍贵的资源,在开展理科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这些经验为基础来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讲到“比热容”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果我把一盆水和一盆沙子同时放到炎炎烈日之下暴晒,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猜一下,是水的温度比较高还是沙子的温度比较高。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轻松的就回答出是沙子的温度高.接着我再问,当我把水和沙子同时拿到阴凉的地方,大家想一想哪个温度会降得更快?这时候,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依然可以回答出是沙子,最后当我问是为什么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不出了.这时候,我再开始给学生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学生就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

四、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

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理科实验的时候,除了做一些标准化的实验以外,也可以积极地发挥学生的想象,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做一些较为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例如,我在讲到“气化液化”的知识时,就给学生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首先找几个学生上来,把刚煮好的鸡蛋从锅里捞出来,然后让这些学生直接用手拿起来,这时候,虽然学生觉得很烫,但是还可以忍受,而当过了一会儿鸡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以后,很多学生就发现鸡蛋比刚捞出来时更烫,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开始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活化的小实验由于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做,在家里同样也可以做,因此,比较容易开展.虽然这些实验很简单,但是由于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实验基础,因此它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五、利用理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任何知识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来,而对于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样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来说,怎样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也是我们开展理科教学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总之,理科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科,我们在开展理科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努力让这门学科回归生活,这样才更加符合我们开展理科教学工作的初衷.

课题研究即将结束,但是“理科生活化”教学还将继续延伸并沿着正确的教育方向发展,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要以此为契机,深化教育成果,将生活化融入学校教育,承担起“理科生活化”的重任,提高学生寻找美、感受美、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12年12月

下载《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