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时间:2019-05-13 02:0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第一篇: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特级教师黄亢美识字教学赏析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Z3期 作者:吴琳 这是一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与其说在学习识字,不如说他们在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的带领下,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这里,移步异景,妙趣横生,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令孩子们兴味倍增。此时,一个个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使他们乐此不疲,并在浑然不觉中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兴趣,从问题开始

师:我们一起来识字,这是什么?(出示“一束鲜花”图片)

生:一束鲜花

师:对,这就是词语“一束鲜花”。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一束鲜花、一束鲜花

师:翘舌音“束”再读准确些。

生:一束鲜花(教师继续出示图片,认读“一顶帽子、一面镜子、一杯牛奶、一轮朝阳、一串珍珠、一副球拍”等词,特别强调读准后鼻音的“顶”、“镜”这两个字。)

师:中国的汉字多有特点呀!“鲜花”为什么用“一束”而不用“一条”?帽子为什么说“一顶”而不说“一个”?“朝阳”为什么说“一轮”而不说“一只”?“球拍”为什么说“一副”而不说“一条”?你看,我们中国汉语表达的方式真是丰富多样!

(教师又出示了若干写着数量词的卡片让学生认读:一只鸡、一羽信鸽、一峰骆驼、一张纸、一头牛、一匹马、一粒米……边读边向学生提示这些动物或物品所使用的不同量词。)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大门的前提,是引起探究的第一步。黄老师在带领学生读了一组组使用不同量词的词语后,通过一个个“为什么”,在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汉字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探究,领略汉字奇妙

师:这些问题回去自己思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黑板上面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

第一小组讨论:“一束鲜花”为什么叫“一束”?这个“束”字“木”里面一个“口”,这个“口”是表示嘴巴吗? 第二小组讨论:帽子为什么说“一顶”?一顶的“顶”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各在哪里?

(让学生念读顺口溜:“形声字,真有趣,声旁帮助读字音,形旁帮助解字义”。)……

(教师分别向各学习小组分派了所要探究的其它数量词语,学生们分组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小组研究结束后,全班交流。)

◇一束花

师:(指引学生看图)一束鲜花的“束”为什么是“木”字中间加个“口”?为什么说“一束鲜花”?

(小组代表解说了“口”是根绳子,“束”是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

师:(画一朵花),这是一束鲜花吗?

生:这是一朵鲜花。

师:(画一枝上开两朵花的形状)这是一束鲜花吗?

生:这是一枝鲜花。

(教师分别指示“一朵花”、“一枝花”和“一束花”的图画让学生辨读不同量词的词语)。

师:谁能用“一束鲜花”说一句话?

生1:我买一束鲜花送给妈妈。

师:很爱你妈妈,是个好孩子。还有谁说? 生2:今天是母亲节,我买了一束鲜花送给妈妈。

师:呦,都很爱你们的妈妈。我是个男老师,感到很遗憾,有谁买束鲜花送给爸爸的吗?(众笑)生3:……

教师通过“图示法”,用图画将“束”字的本义表示出来,使学生悟出“口”字是根绳子,“束”是用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教学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因而形象、具体,使学生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加深了对“束”字本义的理解,其探究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而教师通过简笔画勾勒出“一朵花”、“一枝花”,与“一束花”进行对比,一方面适度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对比中,对“束”字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准确。◇一顶帽子

师:“帽子”为什么说“一顶”?

(教者结合第二组学生代表的解说引导学生分析形声字“顶”。“顶”的形旁是“页”,“页”的繁体字是“頁”,“頁”实际上是“首”的倒写。“頁”中有“目”,“目”在人的头部,所以“页”和页字旁的字与人的头部有关。帽子戴在头顶上,所以帽子的量词用“顶”。)

师:注意看“帽子”的“帽”,(老师书写“帽”的右上部分),这一部分有很多人写错。(边说边写)第一种写法是缺口框里两横悬空;第二种写法是缺口框里中间一横悬空,下面一横封死;第三种是缺口框里中间两横全封死。哪种写法正确?认为第一种正确的举一个手指,认为第二种正确的举两个手指,认为第三种正确的举三个手指。

(学生举手示意)

师:(教师板画“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帽”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和它相关的字还有“冕”,也是帽子的意思,所以上面的两短横也是左右两边不封的。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帽子戴在——

生:头顶上。

师:所以帽子就说——

生:一顶帽子。

识字教学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的能力。当学生学了“首”字,并懂得“首”作形旁时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顶”时,学生就知道“顶”与人的头部有关,帽子戴在头上,自然用“顶”,久而久之,就会“无师自通”,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黄老师在教学中,正是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弄清楚了“帽子”为什么要说“一顶”。“帽”字,在书写时,人们常常把右上部分写成“曰”字,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虽注意到缺口框里两横悬空,却很少知道其中的道理,更谈不上讲给学生,因此学生只是机械记忆。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字理知识,以“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生动形象,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由此推理到“冕”字等与帽子有关的字。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授了知识,渗透了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智,使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奥秘充满了向往。

◇一面镜子,(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面”字中间的部件是“頁”少了下面的两点,“頁”是人的头部,那么,在它两边的“[ ]”写成“()”就像人的左右脸面了。)

师:我们理解了“面”原来就是指人的脸面。那么,“镜子”为什么说“一面”?镜子是拿来干什么的? 生:照脸面的。师:对啊,镜子是用来照脸面的。人的脸面又是比较平、薄的,镜子也一样,所以镜子说——

生:一面。

……

师:镜子的“镜”为什么是金字旁?

生:因为镜子是用金属做的。

师:这是什么金属呀?是金?是银?是铁?还是铜?

生:是铜。

师:是的。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古人曾打磨铜片作镜子,所以“镜”字用“金”作偏旁。

齐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齐读“一面镜子”。

“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黄老师对“面”字的分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汉字无比美妙的构形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易于联想的线索,此时,学生眼中的“面”字,不再是由几个笔画构成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动感的“脸”。既然镜子是用来照“脸”的,亦平如“脸面”,故而称谓它的量词用“面”。由“一面镜子”,孩子们又懂得了古人曾磨铜为镜,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样的教学,孩子们犹如在悠悠文化的长河中涵泳,聆听着一段段美丽的汉字故事,感受着祖先的无穷的智慧。

◇一杯牛奶

师:“牛奶”为什么说“杯”?“杯”字为什么用“木”作形旁?

(教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远古的杯子曾用木头制作,所以“杯”用木字旁。后出现陶瓷器具后,“杯”曾写成上“不”下“皿”,声旁“不”古音与“杯”的读音同,现仍具有双声关系。)

师:除了说“一杯牛奶”,还可以说“一杯”什么?

生1:一杯奶茶。

生2:一杯果汁。

生3:一杯饮料。

生4:一杯清茶。

生5:一杯红茶。

师:谁要喝红茶呀?

生5:妈妈要喝红茶。

师:能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生5:妈妈工作很辛苦,她下班回到家,我给她倒上一杯红茶。

师:爸爸也下班回来了——

生5:爸爸下班回来了,我给爸爸倒上一杯清茶。

师:你真细心,知道妈妈爱喝红茶,爸爸爱喝清茶,真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

学了“杯”字,学生懂得了古人曾“以木为杯”。不仅如此,黄老师又从一个“杯”字,引导学生说出“一杯××”等词语,进而引导学生用“一杯××”说一句话,从而把识字与具体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一轮朝阳

师:“朝阳”为什么说“一轮”?要理解这个说法首先要理解什么叫“朝阳”——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阳”的形义,把“阳”横倒就像旭日从两座山岭中升起的样子,由此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左耳旁的字与山岭高地有关,并旁延列举了“险、阵、陆、阻”等字,这些字都与山岭有关。)

师:“阳”是太阳,“朝”是什么意思?

生:早晨。

师:从“朝”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是早晨的意思吗?

生1:“朝”字有个“早”,所以是早晨的意思。

生2:“朝”字还有个“月”字,很“早”,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去。(教师通过板画对“朝”字进行形义析解:)“朝”左边“日”的上下的“十”表示草。正是:“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

师:月亮快要落下去了,太阳很快就要从草丛中升起啦,这是什么时候?

生:清晨。

师:清晨的太阳就叫做——

生:朝阳。

师:朝阳又大又圆,圆得像什么?

生:圆得像车轮。

师:所以我们就称早上的太阳叫——

生:“一轮朝阳”。

一个“朝”字,黄老师却讲得有声有色,顺口溜“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不仅详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孩子们面前勾勒了一幅“旭日东升”图,唤起了无尽的遐想。由朝阳又大又圆,黄老师又引导孩子们想象日圆如轮,如此得出“朝阳”要说“一轮”。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汉字象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黄老师在依据字理教汉字的同时,不断启发学生想象,既教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也使语文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串珍珠(小组代表说自己对“串”字形义的认识:“口”像珍珠,“丨”似穿珍珠的绳子。教师提示“串”可泛指穿起其它的东西。“珍珠”二字都有个“王”,“王”是“玉”字的省写,俗称斜玉旁,有斜玉旁的字跟玉有关。)

师:除了“一串珍珠”,还可组成什么词语呢?请你拿出纸笔,想组什么词就把它画出来。

(生画。几分钟后汇报。)

生:一串葡萄

生:一串鞭炮

生:一串羊肉串 ……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黄老师由“一串珍珠”拓展开来,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组词”,激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第一,这样的训练形式避免了因少数人发言,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表达机会的可能,使教学更加面向全体;第二,最好的理解是会运用,每个人不同的“组词”,正检验了这种运用能力。同时,孩子们相互的交流,又进一步拓展了他们对“串”字的理解。

◇一副球拍,师:“一副球拍”的“副”为什么用立刀旁的“副”?(教师从“券”字为什么是“刀字底”说起——古人借钱物把数据写在木简上,然后用刀从中间剖开,借债和放债的各持一半,还债时两半木简相合数目才完整显现,互相符合。因而,“债券”的“券”是“刀字底”,由此又把具有“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事物用立刀旁的“副”做量词。板书: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师:球拍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要两人对打。

师:眼镜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眼镜有两块镜片。

师:对联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对联有上联和下联。师:“一幅油画”的“幅”为什么又用是巾字旁。(引导学生对“副、幅”进行辨析。)

(教师左右手分持“副”“幅”两字,念读下面一段话,要求学生根据该用“副”还是“幅”分别用举左手或右手的方式表示:

一位老爷爷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他对人和蔼可亲,见人总是一副笑脸。他喜爱美术,给我画了一幅油画。天气太冷了,我送给爷爷一副手套。

(当说到老爷爷见人总是“一副笑脸”时,有些学生犹豫不决,有些则选错。这时老师启发道:“人的脸可分为左脸和右脸,爷爷笑的时候会是左脸笑右脸不笑吗?”学生立刻领悟到人的脸分为左脸和右脸,左脸和右脸组合构成了人的一张脸,这实际上蕴含着“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意思,所以,很快又选择了“副”。)

由古人借钱物以木简相合为据,讲到立刀旁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事物有关,这种字理分析使孩子们耳目一新,也大大开启了学生智力的潜能。试想,当他们用心选择“一副笑脸”该用哪个“fù”时,宁静的教室里该有多少条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浸染,更是堵水源、掘树根,从根本上医除了学生使用错别字的症结,是最本色的语文教育。

◆收获,不仅如此而已

(全班学生高声念读七个数量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最深的字)

生1:我原来不知道“一束鲜花”的“束”中的“口”是表示绳索,我还以为是“口”啃树“木”呢。生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珍珠”的偏旁“王”不是表示大王,而是表示“玉”,可以叫斜玉旁。……

师:(在天津快板的曲调节奏中言说)课已上完了,收获大不大?

生:伸出我的小手指,自己来评价。

(学生纷纷伸出十个手指评价自己的收获。最后,教师引导着学生在天津快板的曲调节奏中高声言说)课已上完了,收获真是大。

伸出我的大拇指,自己把自己夸!

“课已上完了,收获真是大。伸出我的大拇指,自己来把自己夸!”在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与笑声中,黄老师走下讲台。然而,从他们异常兴奋的神情和余兴未消地围着黄老师问这问那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的收获岂止是认识了几个汉字,知道了几个汉字的故事!黄老师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在教给学生几个汉字的同时,早已暗渡沉仓,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感染给了学生,将汉语言文字源远流长的文化浸润给了学生,将析形索义、因文记形的识字方法与能力传递给了学生。

这是真正充满了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第二篇:在识字中感受汉字文化教学案例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文化 ———《日月明》教学案例

安远县九龙小学 xxxx 邮编: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深厚的爱国情结.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学习审美,受到爱国情感熏陶的过程.【案例背景】

《日月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文。这篇识字韵文,它通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的形式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让人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会意构字,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本单元之前的《口耳目》象形识字课已为本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日、月、火等会意字的组成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目标】

通过造字游戏,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认识“明、鲜、尘”等生字,发现、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和汉字独特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图画、动作、语言描述等手段加强汉字与客观事物的联系,用造字游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保持孩子识字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指导中悟出方法、悟出路子,然后丢开老师这根“拐杖”,自己独立识字.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明、鲜、尘"等字,掌握方法后,自己学习"林、森、从、众"等字.【教学过程】

(一)识字擂台,以旧带新

以识字擂台赛的形式认读组成本课生字的旧字:日、月、鱼、羊、火、木等,由老朋友认识新朋友.

比赛是最能激发学生好胜心与自尊心的形式之一,以比赛形式复习旧字,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为新字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把旧字称为老朋友,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

(二)形象识明,方法引路

1、谈“日”激情

老师通过谈话(古人根据太阳的形状,创造了“日”字,多么了不起啊!),板画“日”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再用充满激情语言(他们还会把几

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造出新的字,而且一看到这个字就能知道它的意思.),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形象识明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明”字,让学生知道“明”字是由“日”和“月”两个汉字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日”和“月”

意思的组合,初步感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汉字的奥妙,点燃起学生心中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火.(三)造字游戏,自主识字

1、我要的字,你来造

以造字游戏“我要的字,你来造”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根据字义和字音,选择出组合成生字的两个单字.如“尘”字,首先老师提出要求:造一个灰尘的尘字,并板书音节,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了解尘就是小小的土,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字音和字义从旧字中选出“小”和“土”组合成“尘”字,知道尘就是这两个字意思的组合.[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我先把儿童熟识的语言作为材料,引出生字,再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尘"字的意思,通过造字的手段,让学生把音、形、义结合起来识字.

“休”字首先老师联系生活谈话理解人靠着树歇歇就是休;然后学生根据字音和字义从旧字中选出“人”和“木”组合成“休”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人”字发生了变化,老师通过谈话(人为了和树木挨得更近,相处得更和谐,便把自己伸出去的脚缩了回来,把捺变成了竖.)认识“亻”.最后归纳:有“亻”的字表示与人有关,比如学过的“你、他”.

[设计意图]:以充满人文色彩的语言认识“亻”,形象生动,记得牢,为以后学习带有“亻”的生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同样的形式,采用观察实物——铅笔,看灭火图,动作表演等直观形象的方法,认识生字“尖”、“灭”、“看”.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学生对于"鲜"字和"男"较难领会鱼羊为何为鲜,田力为何为男.所以我设计了“我造的字,你来猜”环节.

2、我造的字,你来猜

老师出示生字,让学生根据会意字的特点,说说这个字的意思.如“鲜”:老师出示鲜字,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猜,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了解鱼的味道很鲜美,羊肉的味道也很鲜美,放在一起味道就更鲜美了,从而知道“鲜”的意思.然后揭示字音,由形到义到音,识记此字.设计意图:通过猜的过程,倡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主识字,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汉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第四个环节,我设计为(四)趣味游戏,巩固生字

1、编字谜,猜字谜

先由老师编字谜,太阳和月亮手拉手(明),再让学生自己编字谜. 由编字谜,猜字谜的方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用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2、开火车读韵文

“开火车”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巩固生字,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

根据会意字是把几个字或象形符号会合起来,共同组合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字的特点,我设计了

(五)看字猜义,拓展延伸

1、歪

老师出示歪字,并让学生猜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通过不正,理解字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把两个字加起来,意思组合"的方法认识歪字,掌握"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2、作业

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字卡(林、森、从、众),小组内交流说说每个字的意思,找一找前面学过的汉字,如:妈、笔、坐、如、朋,学一学课文的样子,编一编韵文或字谜。

[设计意图]:作业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这几个字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期待,又把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承担的责任。

第三篇: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人教版新课标

这是一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与其说在学习识字,不如说他们在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的带领下,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这里,移步异景,妙趣横生,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令孩子们兴味倍增。此时,一个个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使他们乐此不疲,并在浑然不知中,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兴趣,从问题开始

师:我们一起来识字,这是什么?(出示“一束鲜花”图片)生:一束鲜花。

师:对,这就是词语“一束鲜花”。把这个词语读两遍。生:一束鲜花、一束鲜花。师:翘舌音“束”再读准确些。生:一束鲜花。

(教师继续出示图片,认读“一顶帽子、一面镜子、一轮朝阳、一串珍珠、一副球拍”等词,特别强调读准后鼻音的“顶”“镜”这两个字。)

师:中国的汉字多有特点呀!“鲜花”为什么用“一束”而不用“一条”?帽子为什么说“一顶”而不说“一个”?“朝阳”为什么说“一轮”而不说“一只”?“球拍”为什么说“一副”而不说“一条”?你看,我们中国汉语表达的方式真是丰富多样!

(教师又出示了若干写着数量词的卡片让学生认读:一只鸡、一羽信鸽、一峰骆驼、一张纸、一头牛、一匹马、一粒米……边读边向学生提示这些动物或物品所使用的不同量词。)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大门的前提,是引起探究的第一步。黄老师在带领

第 1 页第 1 页 学生读了一组组使用不同量词的词语后,通过一个个“为什么”,在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汉字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探究,领略汉字奇妙

师:这些问题回去自己思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黑板上面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

第一小组讨论:“一束鲜花”为什么叫“一束”?这个“束”字“木”里面一个“口”,这个“口”是表示嘴巴吗?

第二小组讨论:帽子为什么说“一顶”?一顶的“顶”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各在哪里?

(让学生念读顺口溜:“形声字,真有趣,声旁帮助读字音,形旁帮助解字义”。)

(教师分别向各学习小组分派了所要探究的其他数量词语,学生们分组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小组研究结束后,全班交流。)

◇一束花

师:(指引学生看图)一束鲜花的“束”为什么是“木”字中间加个“口”?为什么说“一束鲜花”?

(小组代表解说了“口”是根绳子,“束”是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师:(画一朵花)这是一束鲜花吗? 生:这是一朵鲜花。

师:(画一枝上开两朵花的形状)这是一束鲜花吗? 生:这是一枝鲜花。

(教师分别指示“一朵花”“一枝花”和“一束花”的图画让学生辨读不同

第 2 页第 2 页 量词的词语。)

师:谁能用“一束鲜花”说一句话? 生1:我买一束鲜花送给妈妈。

师:很爱你妈妈,是个好孩子。还有谁说? 生2:今天是母亲节,我买了一束鲜花送给妈妈。

师:呦,都很爱你们的妈妈。我是个男老师,感到很遗憾,有谁买束鲜花送给爸爸的吗?(众笑)

生3:……

教师通过“图示法”,用图画将“束”字的本义表示出来,使学生悟出“口”字是根绳子,“束”是用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教学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因而形象、具体,使学生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加深了对“束”字本义的理解,其探究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而教师通过简笔画勾勒出“一朵花”“一枝花”,与“一束花”进行对比,一方面适度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对比中,对“束”字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准确。

◇一顶帽子

师:“帽子”为什么说“一顶”?

(教者结合第二组学生代表的解说引导学生分析形声字“顶”。“顶”的形旁是“页”,“页”的繁体字是“頁”,“頁”实际上是“首”的倒写。“頁”中有“目”,“目”在人的头部,所以“页”和页字旁的字与人的头部有关。帽子戴在头顶上,所以帽子的量词用“顶”。)

师:注意看“帽子”的“帽”,(老师书写“帽”的右上部分),这一部分有很多人写错。(边说边写)第一种写法是缺口框里两横悬空;第二种写法是缺口框里中间一横悬空,下面一横封死;第三种是缺口框里中间两横全封死。哪种

第 3 页第 3 页 写法正确?认为第一种正确的举一个手指,认为第二种正确的举两个手指,认为第三种正确的举三个手指。

(学生举手示意)

师:(教师板画“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帽”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和它相关的字还有“冕”,也是帽子的意思,所以上面的两短横也是左右两边不封的。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师:帽子戴在—— 生:头顶上。

师:所以帽子就说—— 生:一顶帽子。

识字教学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的能力。当学生学了“首”字,并懂得“首”作形旁时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顶”时,学生就知道“顶”与人的头部有关,帽子戴在头上,自然用“顶”,久而久之,就会“无师自通”,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黄老师在教学中,正是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弄清楚了“帽子”为什么要说“一顶”。

“帽”字,在书写时,人们常常把右上部分写成“曰”字,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虽注意到缺口框里两横悬空,却很少知道其中的道理,更谈不上讲给学生,因此学生只是机械记忆。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字理知识,以“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生动形象,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由此推理到“冕”字等与帽子有关的字。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授了知识,渗透了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智,使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奥秘充满了向往。

◇一面镜子

第 4 页第 4 页(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面”字中间的部件是“頁”少了下面的两点,“頁”是人的头部,那么,在它两边的“[ ]”写成“()”就像人的左右脸面了。)

师:我们理解了“面”原来就是指人的脸面。那么,“镜子”为什么说“一面”?镜子是拿来干什么的?

生:照脸面的。

师:对啊,镜子是用来照脸面的。人的脸面又是比较平、薄的,镜子也一样,所以镜子说——

生:一面。

师:镜子的“镜”为什么是金字旁? 生:因为镜子是用金属做的。

师:这是什么金属呀?是金?是银?是铁?还是铜? 生:是铜。

师:是的。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古人曾打磨铜片作镜子,所以“镜”字用“金”作偏旁。

齐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齐读“一面镜子”。

“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黄老师对“面”字的分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汉字无比美妙的构形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易于联想的线索,此时,学生眼中的“面”字,不再是由几个笔画构成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动感的“脸”。既然镜子是用来照“脸”的,亦平如“脸面”,故而称谓它的量词用“面”。由“一面镜子”,孩子们又懂得了古人曾磨铜为镜,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样的教学,孩子们犹如在悠悠文化的长河中涵泳,聆听着一段段美丽的汉字故事,感受着祖先的无穷的智慧。

◇一轮朝阳

第 5 页第 5 页 师:“朝阳”为什么说“一轮”?要理解这个说法首先要理解什么叫“朝阳”——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阳”的形义,把“阳”横倒就像旭日从两座山岭中升起的样子,由此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左耳旁的字与山岭高地有关,并旁延列举了“险、阵、陆、阻”等字,这些字都与山岭有关。)

师:“阳”是太阳,“朝”是什么意思? 生:早晨。

师:从“朝”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是早晨的意思吗? 生1:“朝”字有个“早”,所以是早晨的意思。

生2:“朝”字还有个“月”字,很“早”,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去。(教师通过板画对“朝”字进行形义析解:“朝”左边“日”上下的“十”表示草。正是:“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

师:月亮快要落下去了,太阳很快就要从草丛中升起啦,这是什么时候? 生:清晨。

师:清晨的太阳就叫做—— 生:朝阳。

师:朝阳又大又圆,圆得像什么? 生:圆得像车轮。

师:所以我们就称早上的太阳叫—— 生:一轮朝阳。

一个“朝”字,黄老师却讲得有声有色,顺口溜“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不仅详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孩子们面前勾勒了一幅“旭日东升”

第 6 页第 6 页 图,唤起了无尽的遐想。由朝阳又大又圆,黄老师又引导孩子们想象日圆如轮,如此得出“朝阳”要说“一轮”。

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汉字象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黄老师在依据字理教汉字的同时,不断启发学生想象,既教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也使语文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串珍珠

(小组代表说自己对“串”字形义的认识:“口”像珍珠,“丨”似穿珍珠的绳子。教师提示“串”可泛指穿起其他的东西。“珍珠”二字都有个“王”,“王”是“玉”字的省写,俗称斜玉旁,有斜玉旁的字跟玉有关。)

师:除了“一串珍珠”,还可组成什么词语呢?请你拿出纸笔,想组什么词就把它画出来。

(生画。几分钟后汇报。)生:一串葡萄。生:一串鞭炮。生:一串羊肉串。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黄老师由“一串珍珠”拓展开来,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组词”,激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第一,这样的训练形式避免了因少数人发言,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表达机会的可能,使教学更加面向全体;第二,最好的理解是会运用,每个人不同的“组词”,正检验了这种运用能力。同时,孩子们相互的交流,又进一步拓展了他们对“串”字的理解。

◇一副球拍

师:“一副球拍“的“副”为什么用立刀旁的“副”?

(教师从“券”字为什么是“刀字底”说起——古人借钱物把数据写在木简上,然后用刀从中间剖开,借债和放债的各持一半,还债时两半木简相合数目才

第 7 页第 7 页 完整显现,互相符合。因而,“债券”的“券”是“刀字底”,由此又把具有“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事物用立刀旁的“副”做量词。板书: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师:球拍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要两人对打。师:眼镜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眼镜有两块镜片。师:对联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对联有上联和下联。

师:“一幅油画”的“幅”为什么又用是巾字旁。(引导学生对“副、幅”进行辨析。)

教师左右手分持“副”“幅”两字,念读下面一段话,要求学生根据该用“副”还是“幅”分别用举左手或右手的方式表示:

一位老爷爷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他对人和蔼可亲,见人总是一副笑脸。他喜爱美术,给我画了一幅油画。天气太冷了,我送给爷爷一副手套。

当说到老爷爷见人总是“一副笑脸”时,有些学生犹豫不决,有些则选错。这时老师启发道:“人的脸可分为左脸和右脸,爷爷笑的时候会是左脸笑右脸不笑吗?”学生立刻领悟到人的脸分为左脸和右脸,左脸和右脸组合构成了人的一张脸,这实际上蕴含着“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意思,所以,很快又选择了“副”。

由古人借钱物以木简相合为据,讲到立刀旁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事物有关,这种字理分析使孩子们耳目一新,也大大开启了学生智力的潜能。试想,当他们用心选择“一副笑脸”该用“副”还是“幅”时,宁静的教室里该有多少条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浸染,更是堵水源、掘树根,从根本上医除了学生使用错别字的症结,第 8 页第 8 页 是最本色的语文教育。

◆收获,不仅如此而已

(全班学生高声念读几个数量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最深的字)

生1:我原来不知道“一束鲜花”的“束”中的“口”是表示绳索,我还以为是“口”啃树“木”呢。

生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珍珠”的偏旁“王”不是表示大王,而是表示“玉”,可以叫斜玉旁。

师:(在天津快板的曲调节奏中言说)课已上完了,收获大不大? 生:伸出我的小手指,自己来评价。

(学生纷纷伸出十个手指评价自己的收获。)

最后,教师引导着学生在天津快板的曲调节奏中高声言说: 课已上完了,收获真是大。伸出我的大拇指,自己来把自己夸!

“课已上完了,收获真是大。伸出我的大拇指,自己来把自己夸!”在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与笑声中,黄老师走下讲台。然而,从他们异常兴奋的神情和余兴未消地围着黄老师问这问那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的收获岂止是认识了几个汉字,知道了几个汉字的故事!黄老师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在教给学生几个汉字的同时,早已暗渡陈仓,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感染给学生,用汉语言文字源远流长的文化浸润给学生,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识字方法与能力传递给了学生。

这是真正充满了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第 9 页第 9 页

第四篇:在识字教学中感受中华汉字的美

在识字教学中感受中华汉字的美

吴小卿

2006。6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学生每天要识记十几个不同结构、不同意义的生字。因此,让学生识记生字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之一识字难点呢?我的教学方法是: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识字中感受汉字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字体之美,达到“识字、记字、写好字”的目的。

一.在联想汉字的形象中,感受汉字的人文精神。

在中华汉字中,有许多是象形字。这些字有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字是描摹事物的形状而产生的。

在语文新教材第四册(二年级下)中,生字中,有的字就是象形字,如:煮、臼、盆、盒、桌,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因此,教学中,我利用这象形字的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帮助学生用联想形象的方法识记汉字。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汉字。

二、在比较汉字的相形中,感受汉字的变化无穷。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我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竿”字时,我将它与“杆”字相比较,“竿”指竿子,它与细长的竹子有关,所以是“竹”字头; “杆”指细长的杆子,与木头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又如:教识字“安”、“妻”、“群”、“独”、“乳”字时,我是这样教的:“安”是女子在家最安全(教师略讲古代抢婚制);“妻”即是女子被人一手抓住,抢为老婆;羊因喜欢众聚,所以为“群”;狗善争斗,只好“独”处;“乳”字是母亲怀抱哺养着幼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识字兴趣。

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同时,在比较中,学生能从识认“一个字”到识认“一串字”,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而且,学生在比较识字中感受到中华汉字的变化无穷,更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调动他们主动识字欲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在表演汉字的意境中,感受汉字的丰富的内涵。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教学中,我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让生字多次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给生

——1—— 字组词或用生字说词说句;有同桌互相听写,有相同结构,相同偏旁的字归集起来等等。

例如,我教“青”字时,对学生说“青”是小草的颜色,是人们形容大自然美丽时常用的字,所以我们有许多字利用“青”来造的,比如人的眼睛就是“目青为睛”,形容天气好有太阳就是“日青为晴”等。如说为人有礼貌,“言青是请”,水干净为“清”,不争不吵为“静”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将“口”,“扌”、“讠”、“足”的字,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汉字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识记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教“眺”时,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形声字“逃、桃、跳、挑”等让学生去思考——“逃”是要用脚的,所以是“走之儿”,“桃”为果树,故是“木”旁,依此类推。

中华汉字有许多形声字,它一边表义,一边表音,运用这一方法教学,不但让学生记清“字形”,而且还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四、在游戏识字中,感受汉字的丰富多彩。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另外,教学方式、方法要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学习了合体字后,学生常常会把字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教学中,我常常设计“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随后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读对。谁把字组合正确了,有将字读准、读对了,我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另外,在游戏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丰富多彩,再多、再难的汉字也不那么难认、难记了。

有时,在黑板上画好巨大的田字格,按正确的笔画顺序,请几个同学合作(一人写一个笔画)把生字写出来。若是用彩色粉笔写,那么按同学们的话说,这个字就像一个穿着鲜艳衣裳的漂亮女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比较轻松愉快,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再者可以进行“猜谜语”游戏来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八只脚”是什么字?(趴),“十八张嘴”是什么字?(杏、束、呆、困),“王老师和白老师坐在石头上猜谜语”是什么字?(碧)……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来做谜语猜。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常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2——

五、在生活识字中,感受汉字的博大神奇。

有妙言道: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识字教学应该紧密地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多多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主动学习生字的习惯。

如学习“编”字,我拿一些小绳子或小藤条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小人、玩具、小箩筐等,随后告诉学生:大家刚才做这些小东西的过程就叫“编”,请看这个字的左边是“绞丝旁”,表示用细线、藤条等来做东西才叫“编”,再看它的右上部是“户”,说明古时候人们家家户户都要编一些生活用品或工具,“编” 的右下部则很像一个编好的箩筐。这样,借助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劳动经验来识字,使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增,促进了识字的效率,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我们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识字的智慧宝库,也许是太过熟悉反而不在意了,校园里的校名、小学生守则、班级名、课程表、值日表、墙报、宣传栏、标语„„如此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和好途径。

如:我让学生午餐排队时,读读学校操场上的电子屏幕上的信息,扩大识字量。我还创设识字环境,如: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两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

总而言之,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识字教学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渗透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

——3——

第五篇:在对话中感受文本的魅力

◎高 建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将优秀的言语作品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们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对人类自觉的关注,最终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精神的升华。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呢?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生成自己的认识,创造更精彩的世界。《红楼梦》中香菱一个小丫头,虽然聪明伶俐,但毕竟从来没接触过诗词。自从迷上诗词以来,宝玉和众姐妹们都不以为然以“嬉笑”的态度视之。但在黛玉的悉心指导下,香菱懂了诗,更是写出了一首首绝妙的意蕴深刻的诗。没有黛玉引香菱入“诗境”,绝不会有香菱创造出自己的“诗世界”。由此,教师务必要不断提高自己“进”、“出”文本的本领来完成自己激发、引导学生的任务。

二、帮助学生学会对话

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一方面读者总是从自身视野出发选择文本对话,另一方面文本则以自己的情感结构和意义空白吸引读者对话。而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读者,明显区别于一般读者,他有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要求,可同时也缺乏成熟读者所拥有的对话的“眼力”和“资本”。因此,阅读教学中会出现大量教学有规定但学生未能抵达的对话层面,教材文本的规定性和学生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对话的任务:帮助学生学会对话。

(一)那么抓住文本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呢?

1.有矛盾处。矛盾往往是一篇文章精彩之所在,情节变化之所在,弄懂了矛盾,也就明白了文章的深层内涵。《紫藤萝瀑布》中,开篇说:“我不觉慢下了脚步”。结尾却说:“我加快了脚步”。这一快一慢的变化引导读者探究其中的原因,从而理解作者已经从原来悲痛,忧郁的心情中解放出来,重新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2.前后对比处。教学中,抓住一些前后对比的情况,让学生研读、推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菲利普夫妇对自己的亲弟弟于勒的称呼在开始和结尾发生着截然相反的变化:从最恐怖的人、正直、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到贼、流氓。同样一个人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为啥有着这样大变化的称呼呢?前后称呼的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影响称呼的原因是“金钱”这个魔鬼。这样,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和文章的主旨也就昭然若揭。

3.有疑问处。对文本有“疑问”,是因为这儿是文章启人深思处,是文章深层意蕴处,是文章暗示主旨处。“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也”,能发现问题,你已经对文本读懂了一半。如林庚的《说木叶》,林庚先生通过大量阅读,发现古代诗人对“木叶”情有独钟,而很少用“树叶”,这是为什么呢?(提出一个有疑的问题)林先生分析了“木叶”“树叶”“落木”之间的关系,将探究点锁定在“木”字上。然后他研究古代诗人都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个“木”,依据大量例句推出结论:“木”字本身仿佛含有落叶的因素。接着,林先生引用诗歌语言暗示性理论来验证推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木叶”作出合理的解释(它有落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这样,文章的真正内涵才能被找到、理解。

(二)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文本对话

著名文学批评家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一书中运用“还原”“比较”两种文学批评方法,来细读中学语文经典课文,破解阅读难点,笔者深受启发,认为这两种方法是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非常有效的途径。

所谓“还原”,也就是想象出未经作者处理的原生的状态,原生的语义,然后将之与艺术形象加以对比,揭示出差异(矛盾)来。有了差异或矛盾,也就有了可对话性。如《藤野先生》中,在电教室里,“我”看到日本人放的影片。作为中国人的老百姓看到日本人在砍中国人的头本该义愤填膺,甚至该站出来和日本人斗争,可他们不仅没这样干,反而做一个围观的看客。这就产生了矛盾,而矛盾的发现推动了对话的深入。原来,这里深藏着作者的细致用心。电教室里的一幕很让作者痛心:痛恨国人的麻木不仁,痛恨国人的懦弱无能。这也最终促使作者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在这里,“还原”推动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原”让学生看到了原来不曾看到的精彩。

所谓“比较”,就是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引进一些和文本内容相似,但言语形式不同的文本进行参照、比较,从而推动对话深入的方法。如:“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你放着吧,祥林嫂”(鲁迅《祝福》)等文本对话,我们也可以引进“你,怎么了?”“祥林嫂,你放着吧!”等作比较,有了比较这个“抓手”后,对话性就有了,而随着对话的深入,学生就能体会到“怎么了,你”句中祥林嫂的复杂感情,也能体会到“你放着吧,祥林嫂”对祥林嫂的致命一击。总之,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这种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更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境界,在文、师、生的对话中,彼此相互融合、相互理解,丰富语言的感受和表达,提升人生的境界,从而实现各自的主体性价值。

下载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原因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识字教学不过......

    识字教学中不可忽略汉字独有魅力舞动汉字发表稿

    识字教学中不可忽略汉字独有魅力 【内容提要】 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现在的识字教学方式虽呈百花齐放之势,但也难免泥沙俱下,使识字教学过程出现低俗......

    在音乐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在音乐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很多同学学习了许多年的英语,付出了很多,也没感觉有多大的进步,常常叫苦不迭,进而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烦至极。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独特的魅......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5篇)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 ——浅谈文言文教学平昌县信义小学何玉琼文言文因其时间的久远让学生有了很深的隔膜,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有一定的难度。但万变不离其宗,对文......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与朱元思书》朗读教学案例描述化州市平定中学谢凤球古人说得好,“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

    汉字的魅力

    汉字的魅力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

    汉字的魅力

    、学习课本中的阅读材料3《一点值万金》和阅读材料4《街头错别字》, 学生说说产生这种错别字的原因和危害。 2、运用记录、照相、摄影等形式,搜集社会各个领域中不规范用字的......

    浅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必要性.

    浅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必要性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对汉字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一花一世界,一佛一菩提”。那么也可以说,“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