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5篇)

时间:2019-05-12 12:3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

第一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

——浅谈文言文教学

平昌县信义小学

何玉琼

文言文因其时间的久远让学生有了很深的隔膜,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有一定的难度。但万变不离其宗,对文言文的教学还是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读。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中去熟悉课文,在读中去理解课文,在读中去感悟古人的情思,在读中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以,我认为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法宝。怎样读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搞好课前预习

俗话说:“言为心声。”作家的思想感情、政治观点,总是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在作品中总能找到作家自身的影子。因此,阅读时,只有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才能深刻理解作品内容。所以,预习内容为: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清文意。例如在教授《石壕吏》时,要让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了解了写作背景,就不难理解文章的内容了。

二、听朗读

课上,我首先会放这篇课文的朗读,学生听第一遍,根据朗读纠正字音并掌握句子的停顿、语气声调。例如《核舟记》中的“罔不因势象形”根据朗读就会知道“罔不/因势象形”,“罔不”与后面的词语停顿一下,有助于句子的理解。又如《爱莲说》中,对于人们对三种花的喜爱:菊,莲,牡丹,分别用三种语气来读:惋惜,叹息,讽刺,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遍,让学生跟着默读,模仿朗读者的语气。

三、重视诵读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朗读过程中只需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轮廓。例如,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说明文重点了解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事物特征:议论文则要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材料及论证方法。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来译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考文言文翻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查表达能力,而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机械背诵课文翻译、注释,既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又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讲究“信、达、雅”,但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并不作优美而富文采地意译的过高要求。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②补,即在译句中补充出省略的词语句子成份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译出的虚词等④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⑤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使译文流畅明白。

译,这一环节,主要提倡学生课前直译,课上,由学生来译,在不懂的地方或重点的地方,我会重点强调并讲解。通过译,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记忆力。

五、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整理积累进行联系、归纳、比较。例如在《口技》中,“指”字出现两次:⑴手有百指:指头⑵指其一端:指出,同样一词或一字多译的还有很多,如:乳、坐、绝等等,都需要学生来归纳。但对于词语的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之”在《陋室铭》中如:“无丝竹之乱耳”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在《爱莲说》中“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的。而在《核舟记》中“左臂挂念珠倚之”之:代词,它,指左膝,因此,学生的知识积累要随着学习去联系、归纳,逐渐丰富起来。鼓励学生质疑。传授文学作品,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方面是对主题思想的质疑。比如自己读了一篇文章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照他人的观点,进行辨析,然后得出新的结论;或是另辟蹊径,寻找别的结论。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而是从精神上予以肯定。如我在教《卖油翁》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卖油老头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自己既然技高一筹就要表现出来,没有必要那么谦虚,是啊,学生的说法不无道理,现在的社会,如果不充分展示自己哪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呢,所以对于个别学生的这种看法我给予了肯定,但是我补充道:“展示自己固然好,但不要自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本领,如果与自负相伴了,也会遭到失败或停滞不前。”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以上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正是我根据学生学的法子而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相信它能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学。总之,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去品味文言文;在翻译中去掌握文言知识;在自己教学体验中去感悟成功的快乐!

第二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与朱元思书》朗读教学案例描述

化州市平定中学谢凤球

古人说得好,“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从古至今“读”一直就是用得最多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无疑,这些理论不仅在思想上进一步成熟,而且在行动上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领悟:在诵读中能很好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我找到了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可行途径。文言文教学应从诵读开始,贯穿语文课堂,现在就以《与朱元思书》朗读教学片断为例来阐述我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案例描述

一、自由放声朗读。

初读课文,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浅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于是学生饶有兴趣的放声地朗读。在朗朗书声中,我走进学生,帮助学生解读不认识的字词,注意聆听学生朗读的节奏与停顿,并及时纠正学生读不到位之处,帮助学生划分节奏与停顿。如: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二、听读课文录音

上面通过自由朗读已让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下面我让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和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格外仔细。听完录音后,对一些难读的字词和句子进一步落实,对有些在停顿方面产生质疑的句子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

三、仿读和译读

听读课文的读音以后,我要求学生仿读课文,即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于是学生摇头晃脑的开始仿读。虽然感情不是十分投入,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停顿已初见成败。仿读完毕,于是我便引导学生下一个环节——译读课文。即结合课文注释译读全文,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我则走进学生的行列,个别辅导学生。学生们有的看注释,有的查工具书,有的相互讨论,有的举手问我······通过这一环节,充分展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对字词句的含义或重点句翻译游刃有余,迎刃而解。于是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四、品读

语言品读不仅是现代教学的难点,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两道品味语言的题目:

(一)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没有想到的是,我刚提出问题,同学们就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李小军说:“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二)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表达作用、修辞方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同学们看到这个问题,就立即拿起笔,点点划划起来,思考五

分钟后,语文科代表黄小花说:“第二自然段写”异水“时写了水碧、水清、水急,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语文代表刚发表完,学习委员黄珊胸有成竹地说:“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化静为动,通过听觉来写奇山,有水声、鸟鸣声、蝉叫声、猿啼声,喧闹、嘈杂,实际表现的却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上、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是一种天籁之声,非常洁净的声音。学习委员刚发表完,黄国生同学抢着说:“第三段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作者从景物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的感觉等多方面描绘两岸的山景,景色写得生机勃勃,富于动感,富于生命力。通过上面对句子的精彩赏析,同学们对文章的写法就有了很好的理解了。

五、想象美读

美读,是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朗读。要美读,就要字正

腔圆,节奏舒缓,音调悠扬,感情起伏。这样,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让人感受到文言文的音乐美、情感美、形式美、图画美。

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好句子的节奏、停顿和重音,或铿锵有力,或浅吟低唱,能给人一种音乐美。二是品味情感美。《与朱元思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该文的情感显露于字里行间,通过朗读把这些情感准确地表现出来。三是品味形式美。《与朱元思书》一文长短句交错,表现出参差美,适当的节奏和准确的停顿,能更清晰地让人感受到该文的形式美。四是品味图画美,本文写到富春江的山水确是很美,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图,美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情画意。

反复美读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的全部,就无法走进作者创设的意境,无法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去。

六、朗读挑战赛

上面经过反复朗读之后,我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该环节设计新颖,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的斗志昂扬,热情高涨,把朗读推向了高潮。两分钟准备时,我看着一个个学生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朗读挺有感情的,我的心掠过一丝惊喜。学生准备后,男女生各挑选一名代表挑战老师。比赛开始,男生蔡运生同学

虽有点紧张、拘谨,但不一会儿,便进入佳境.朗读不仅流畅,而且蛮有感情。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女生王小丽的朗读可谓是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她不仅声音婉转悦耳,流畅自然,而且声情并茂。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印证了学生对她的佩服与赞美。

轮到我出场了,我有一些心跳,有一点紧张,我知道要超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深呼吸,开始诵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在我觉得有点拗口,顿时掐住了,学生们高兴地笑了,说道:“老师您背错了!”看着他们兴奋的笑脸,能比老师优秀,他们是多么高兴、多么自豪啊!我故意顿了顿嗓音,笑着说:“老师可以再来一次吗?”于是我又重新融入文本,开始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课堂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很感谢学生给我的鼓励。

点评开始,董小娟同学说:“老师和同学都读得很有感情,只是蔡运生同学声音有点低,而老师第一次背诵时背错一处,只有王小丽同学不仅朗读得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可以说是声情并茂,我认为王小丽同学最好,运生和老师并列第二。”

学生能胜过老师,我并没有觉得尴尬,相反我是多么高兴,我当场宣布王小丽为本课的朗读之星。

七、诵读比赛

背诵课文,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检查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途径。背诵课文也是本节课最后一个朗读环节。我听着学生那琅琅的读书声,看着学生努力背书和欲试的样子,我会记住:通

过反复诵读,能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课堂反思

一、从朗读教学设计上的反思

我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设计了自由朗读、听读、仿读、译读。在精读课文時,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师生比赛朗读和学生背诵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走出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朗读教学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从学生的角度反思

无论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感悟,无论是课堂氛围的营造,还是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是值得称道的。然而可惜的是:对于班上平时比较胆小、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对于老师设置的各个课堂环节不敢参与或不想参与。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在给学生提供锻炼空间的同时,也应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项活动,让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2012年2月28日

第三篇: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11日,全国“中华诵 经典诵读行动”暨长春市中华经典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展示大会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高新校区举行。来自长春市各个市、县、区的300多名领导和老师到场观摩了本次活动。展示活动分上、下午进行,上午通过三节经典教育课程展示教学成果,每一节都以其独有的特色诠释了古诗词的魅力和古诗文教学的精髓;下午的综合演出,通过唱经典、舞经典、写经典、画经典让根植于学生内心的经典文化,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紧紧的融合在一起,将平面、艰深的文字激活为立体、时刻为我所用的知识体系。我市“中华诵 经典诵读行动”工程启动半年以来,使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到了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学生们诵读、书写能力有所增强,兴趣有所提高。

第四篇:在对话中感受文本的魅力

◎高 建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将优秀的言语作品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们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对人类自觉的关注,最终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精神的升华。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呢?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生成自己的认识,创造更精彩的世界。《红楼梦》中香菱一个小丫头,虽然聪明伶俐,但毕竟从来没接触过诗词。自从迷上诗词以来,宝玉和众姐妹们都不以为然以“嬉笑”的态度视之。但在黛玉的悉心指导下,香菱懂了诗,更是写出了一首首绝妙的意蕴深刻的诗。没有黛玉引香菱入“诗境”,绝不会有香菱创造出自己的“诗世界”。由此,教师务必要不断提高自己“进”、“出”文本的本领来完成自己激发、引导学生的任务。

二、帮助学生学会对话

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一方面读者总是从自身视野出发选择文本对话,另一方面文本则以自己的情感结构和意义空白吸引读者对话。而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读者,明显区别于一般读者,他有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要求,可同时也缺乏成熟读者所拥有的对话的“眼力”和“资本”。因此,阅读教学中会出现大量教学有规定但学生未能抵达的对话层面,教材文本的规定性和学生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对话的任务:帮助学生学会对话。

(一)那么抓住文本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呢?

1.有矛盾处。矛盾往往是一篇文章精彩之所在,情节变化之所在,弄懂了矛盾,也就明白了文章的深层内涵。《紫藤萝瀑布》中,开篇说:“我不觉慢下了脚步”。结尾却说:“我加快了脚步”。这一快一慢的变化引导读者探究其中的原因,从而理解作者已经从原来悲痛,忧郁的心情中解放出来,重新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2.前后对比处。教学中,抓住一些前后对比的情况,让学生研读、推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菲利普夫妇对自己的亲弟弟于勒的称呼在开始和结尾发生着截然相反的变化:从最恐怖的人、正直、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到贼、流氓。同样一个人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为啥有着这样大变化的称呼呢?前后称呼的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影响称呼的原因是“金钱”这个魔鬼。这样,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和文章的主旨也就昭然若揭。

3.有疑问处。对文本有“疑问”,是因为这儿是文章启人深思处,是文章深层意蕴处,是文章暗示主旨处。“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也”,能发现问题,你已经对文本读懂了一半。如林庚的《说木叶》,林庚先生通过大量阅读,发现古代诗人对“木叶”情有独钟,而很少用“树叶”,这是为什么呢?(提出一个有疑的问题)林先生分析了“木叶”“树叶”“落木”之间的关系,将探究点锁定在“木”字上。然后他研究古代诗人都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个“木”,依据大量例句推出结论:“木”字本身仿佛含有落叶的因素。接着,林先生引用诗歌语言暗示性理论来验证推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木叶”作出合理的解释(它有落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这样,文章的真正内涵才能被找到、理解。

(二)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文本对话

著名文学批评家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一书中运用“还原”“比较”两种文学批评方法,来细读中学语文经典课文,破解阅读难点,笔者深受启发,认为这两种方法是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非常有效的途径。

所谓“还原”,也就是想象出未经作者处理的原生的状态,原生的语义,然后将之与艺术形象加以对比,揭示出差异(矛盾)来。有了差异或矛盾,也就有了可对话性。如《藤野先生》中,在电教室里,“我”看到日本人放的影片。作为中国人的老百姓看到日本人在砍中国人的头本该义愤填膺,甚至该站出来和日本人斗争,可他们不仅没这样干,反而做一个围观的看客。这就产生了矛盾,而矛盾的发现推动了对话的深入。原来,这里深藏着作者的细致用心。电教室里的一幕很让作者痛心:痛恨国人的麻木不仁,痛恨国人的懦弱无能。这也最终促使作者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在这里,“还原”推动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原”让学生看到了原来不曾看到的精彩。

所谓“比较”,就是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引进一些和文本内容相似,但言语形式不同的文本进行参照、比较,从而推动对话深入的方法。如:“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你放着吧,祥林嫂”(鲁迅《祝福》)等文本对话,我们也可以引进“你,怎么了?”“祥林嫂,你放着吧!”等作比较,有了比较这个“抓手”后,对话性就有了,而随着对话的深入,学生就能体会到“怎么了,你”句中祥林嫂的复杂感情,也能体会到“你放着吧,祥林嫂”对祥林嫂的致命一击。总之,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这种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更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境界,在文、师、生的对话中,彼此相互融合、相互理解,丰富语言的感受和表达,提升人生的境界,从而实现各自的主体性价值。

第五篇:在音乐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在音乐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很多同学学习了许多年的英语,付出了很多,也没感觉有多大的进步,常常叫苦不迭,进而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烦至极。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它独特的方法。我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进而对优美的英文歌曲也迷恋不已。通过学唱英语歌曲,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所以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有些同学认为:学习太紧张了,没有时间来学唱英文歌曲。其实根据我的经历,学唱英文歌曲不仅不会影响正常学习,而且还会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我们学习英语之路上的“垫脚石”。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充满着音乐,一首好听的歌曲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遐想,一支优美动听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是心灵的震颤。在我们上小学时,经常在每天第一节上课之前集体唱一首歌曲,来振奋同学们的精神。其实可以和英语老师建议,每次英语课之前唱一首英文歌曲,作为课前的准备活动, 能激发我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我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让同学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二、扩大词汇量

背单词是很多同学很头疼的问题,但为了学会一首英文歌曲,就必须主动查字典了解其中生词的发音及意义,并且牢记它。比如you belong with me这首歌节奏明快,其中有两句“She’s cheer captain, and I’m on the bleachers”。cheer captain(啦啦队队长)、bleachers(看台)这两个词平时不常用,但出现在歌曲里,我们通过自学反而轻松的就掌握了,我们的词汇量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得以增长。

三、巩固语法知识

从英文歌曲中我们能学到不少语法知识,而且会记忆得格外深刻。例如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中的“wish+宾语+宾补”的复合结构;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 will be.“the+比较级,the+比较级”;Richard Marx自己创作的非常有名的歌曲Right Here waiting反复出现的“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正是教会我们让步状语从句和将来进行时态的极佳例句。在音乐营造的美好的氛围中, 我们把这些经典句型记在笔记本上,反复吟唱,会很容易记住其中的语法知识。

四、提高语言技能

英文歌曲对提高同学们的语言技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听力、正确的语音语调、富有情感的表现力。歌词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却又充满诗意。无论是对歌词的朗诵还是对于歌手的模仿都是训练语音语调的最佳时机。为了唱好一首英文歌,我们必须反复模仿,不断地进行语言的训练。在学习Edelweiss时,要注意句子的连读规则。如small⌒and white, clean⌒and bright;blossom⌒of snow make⌒you bloom⌒and grow, bloom⌒and grow forever, 这种连读的练习改变了往日枯燥无味、机械的语言训练,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Mary Had a Little Lamb时注意[æ]的发音,Mary、had、lamb中都含有[æ]音。富有韵律的歌词让人陶醉,同学们朗读的兴趣倍增,语音语调也随之得到改善。

五、丰富文化知识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发展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通过学习Country Roads , Take Me Home;Say You, Say Me;Whatever Will Be , Will Be,我们对美国音乐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American Country Music 和The Sounds of the World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每到圣诞节,我们可以学唱一些圣诞歌曲,如: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Frosty the Snowman;Jingle Bells等,顺便了解一下圣诞节和西方的一些传统节日的知识,如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圣诞树以及人们如何庆祝圣诞节等。在学习Happy New Year时就可以查阅一下世界各国关于元旦的有关知识。这样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艺术享受 ,又增长了知识。

六、渗透思想教育

英语歌曲不仅仅扩大了我们的词汇量,教会了我们很多语言知识和技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而且在不断地熏陶着我们的心灵,升华着我们的情感,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质。Michael Jackson的the earth song,主题是讲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其中的“This crying Earth its weeping shores? 哭泣的地球和她流泪的海岸,„It's our planet's womb!它是我们星球的生命摇篮!„”以及无数次的“What about„”,悲怆的乐曲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地球遭到人类的摧残,在痛苦的呻吟,激发我们一定要爱护地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确,音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学唱英文歌曲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美的旋律,既训练了语音语调,促进了语言学习,又能受到思想教育,使我们多方位地受益匪浅。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吧!

教师点评:本文首先标题新颖,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然后开篇提到学习英语的艰辛,引起读者的共鸣;接着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读者学习英语也有它独特的方法;吊着读者的胃口,逐步引出“学唱英文歌曲是我们学习英语之路上的‘垫脚石’”;然后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通过英语歌曲学习英语的种种好处。本文既有理论,又通过栩栩如生的实例向我们展示,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走近音乐的殿堂去感受英语的魅力。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一篇佳作。

下载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特级教师黄亢美识字教学赏析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Z3期 作者:吴琳 这是一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与其说在学习识字,不......

    激发兴趣,在诵读中感悟古诗文之魅力(★)

    激发兴趣,在诵读中感悟古诗文之魅力 看了老师的教学实录,我受益匪浅。老师引导有方,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读中有悟,读中生情,并把对字词的理解融入到......

    在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可依据各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通常,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五篇材料]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李焕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生活中不乏美,古诗中更是......

    文言文诵读教学浅议

    浅谈古文涌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

    经典诵读感受

    荣程中学校园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诵读成果汇报 2011年12月19日,在赵校长的肯定与支持下,《略阳县荣程中学读书社团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成文,2012年3月-6月底,在校教研室的指导......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诵读能力训练初探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诵读能力训练初探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223851 管超 *** 诵读,即熟读和背诵。包括朗读、朗诵、背诵等多种方式。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

    感受古城魅力

    文化浸润心灵,理念升华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满载着对幼教知识的渴望和希求,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6月14至20日,在威海市教育局宫科长的组织下,在环翠区教育局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