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五可选案例分析——携手助学创新教师
1.刘成为什么要选择个别化教学?
答: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和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可采用个别化教学形式来达到。刘成选择个别化教学的原因是:
① 学生各自的特点,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地理基础很好,教师一点就会;有的则是因为各种原因基础不够好,需要比其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相同的内容;有的同学非常有钻研精神,有的同学则更喜欢在给定的框架内学习”。通过个别化教学形式可以因材施教,最大化的满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需求,尽可能达到教学目标。
② 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来看,“在个别化学习条件下,教师能充分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③ 从教师自身教学技能来看,“他自己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基础,会制作精美的网页”。④ 从硬件设施来看,“学校这几年购进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设立了微机房,学生有了电脑课,同时还可以自由分配每周2小时的练习时间,这显然提供了最基本的硬件保障”。
2.在开始个别化学习之前,刘成对教学内容作了哪些处理?为什么?
答: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① 将主题网站分成两部分,包括课程内容部分和资源扩展部分;课程内容部分涵括了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资源扩展部分则是从网络、报纸等渠道收集来的课外学习资料。② 课程内容划分成三大块(包括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包括原因分析、危害、解决措施共9个小单元。
经过这样处理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我需求,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节奏,教学设置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的知识建构。
3.刘成是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的?
答:刘成是这样监控学生的进度的:
① 全班所有同学的学习记录教师都可以在后台看到;
② 刘成“还密切关注着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登陆时间、退出时间、在线学习的时长等。”
③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时给予指导 ④ 在上课时才将学生随机分成三组,这样学生对所有的问题都有所准备,督促学生认真完整的完成学习任务;
⑤ 通过分组讨论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4.刘成是怎样将信息技术服务于个别化教学的?
答:将信息技术服务于个别化教学:
① 将教学内容组织起来制作成网站通过网络传播,并提供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帐号和密码,供学习者学习下载;
② 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答疑; ③ 通过后台监控平台,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记录。
5.在你的教学中尝试过个别化教学吗?你能否举例说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在一些探究性课程中尝试过个别化教学,不过完全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还是没有过的,通过这次的培训,对网站建设以及个别化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后可以尝试刘老师这种教学形式。
我认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适用于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庞杂,以及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层次要求较为明确的的课程可以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比如《世界的气候》可以通过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学习。
第二篇:模块五总结与反馈——携手助学创新教师
模块五总结与反馈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在这个模块中我做的事情:
① 阅读学习了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选择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之操练与练习教学模式中的相应内容以及个别化学习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相关内容;
② 结合案例和相关知识对《生动有趣的“电子称象”》 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在课程讨论区的相应版块进行讨论;
③ 在活动二中选择案例《刘成老师的地理课》进行分析;
④ 学习活动三并在课程讨论区中“博客工具交流分享”板块发了主题贴,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学习本模块后,我的收获: ① 理论知识方面: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中的操练与练习教学模式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对其特点与优点有学习,能够对案例使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所辨析。
深入学习了个别化学习的概念、特点、优点、局限性及其实施要点等相关知识点,能够有效的分析案例中个别化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对多媒体网络教室这种信息化教学环境有一定的了解。② 教学实践方面:
对应用博客工具进行教学方式的方法有全新的认识,对如何建立教学博客以及如何建立一个能有效支持教学的博客;
对如何使用网站开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对、学习到如何开展这样的教学,对今后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网站开发进行个别化教学有借鉴作用。
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在平台的首页中有“公告栏”,经常有发布一些最新的公告,但是有些公告的对象和内容清楚说的不是很清楚,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时也不能查看原来发布过的公告,希望能够改善一下,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教学进度,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希望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些时间对我们的作业进行一些文字的评价,特别是在作业中有突出的问题,能给予关键性的指正,这样对我们的自学有一定的反馈,可以让我们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第三篇: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体会
“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体会
2010年10月本人有幸参加了携平助学—创新教师的在线学习与培训,本次的学习与培训采用线下教材学习和在线登陆微软助学网站两种学习方式进行的,互动性很强,同时在学习中指导教师何老师还建立了QQ群,方便了我们的交流,在群内我们可以讨论,互相学习,并把存在的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的向指导老师请教,可以说这是一个高效的培训,系统的培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素养,也培养了我们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将我这些天来的培训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
一个多月的培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题单元式教学。通过学习教学案例,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方法、策略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迅速学以致用,使学到的东西真正渗透到了平常教学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环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加完善,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体会到新课程下“学会学习”理念内涵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学习,通过这个培训活动,我更多的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辅导老师指导、任务(作业)设计的培训模式,其真正的目的是为我们学员搭建一个好的学习的平台。通过这次培训中,我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满足求知的一种快乐的行为。教师作为先学者,自能从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学有所得的喜悦。而如果在授课中,只是将自己所得的结论,眉飞色舞地告诉学生,忽视学生的体验,就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愉悦。执教者不要忽视学生自己的求知过程,要引导学生借鉴先学的成功与失误,按照认识发展自然规律终有所获,去体会峰回路转的茫然,去意会千呼万唤的艰辛,去收取豁然开朗的欣悦。
三、感受到“携手助学”的实效性
参加本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携手助学,中级培训在培训应用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培训过程实施,让学员参与进培训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自学、小组协作、教师答疑、任务完成等方式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这也正是携手助学中“携手”与“助学”的真正含义。
四、学习到了许多实用技术
本次学习让我学到了一些全新的实用技术,如:利用VCT进行主题资源的设计应用等:创建思维导图,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方案,这些知识无疑为我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五、以后的打算: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通过携手助学项目的学习,不但更新了观念,还获得了知识,在以后工作中要及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和学习。
1、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资源的整合。在工作中,我将积极带动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中,改变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学科教学在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索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益。
2、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以致用,边学边用,随时用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要求自己,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生兴趣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利用本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让学生也体验这种全新的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全新学习方式。
3、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一定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学习,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研究,争取学会更多常用软件,做到精通几门比较重要的软件和技术,在教学上,要努力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
最后,想说一点:感谢本次培训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何老师,是你们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通过此次培训,相信今后对于我的工作是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四篇:《坐“信息化”船,遨游“五彩池”》案例分析(携手助学)(范文)
1、视频和图片都是在展示五彩池的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如果你是林峰,你会怎样安排这两类媒体素材?
答:在教学设计时,组织媒体素材,必须先明确图片和视频的特点和作用。图片主要强调的是视觉上静态的感知。在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视频的主要特点是动态情境的感知,是视觉与听觉的相结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学生从多种感官上获得美的享受。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堂气氛也会更融洽。
如果我是林老师,在这两类媒体素材的使用上,一开始通过不同角度图片的展示,呈现给学生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五彩池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五彩池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接着播放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配合教学资料,教学动画。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五彩池是五颜六色的?”。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2、你会怎样来组织这些素材形成一个课件?
答:我对于Authorware操作不太熟悉,主要运用的是ppt和FrontPage。现在我就谈谈用FrontPage组织素材形成课件。
首先明确课件开发流程:(1)确定选题;(2)确定教学目标;(3)设计创作脚本;(4)素材准备;(5)课件制作;(6)课件测试;(7)课件发布。
其次,把握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会将概况组、图片组、视频组及成因组收集的这些素材信息相互交融。首先我会播放图片,播放图片时配上文字介绍,让学生感受五彩池的美,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接着介绍课文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接下来视频播放“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的动画,小组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最后,再把视频组搜集的视频播放一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你是否认同林峰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什么?
答:我对林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较赞同,但也有一些修改建议。
认同之处:这节课林老师选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展示了学生查找、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方面的能力,注重了知识生成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坐“信息化”船,“遨游”五彩池,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建议:(1)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在充分考虑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教师的指导与总结。
(2)在进行“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动画播放之后,同学们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说明学生在对折射原理的理解上还是似懂非懂。林老师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
4、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能搜索到的相关资料非常多。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最常见到的误用现象有哪些?
答:在信息化时代,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我认为最常见到的误用现象包括:(1)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过多,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却弱化。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过多,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学生反而失去学习兴趣。(3)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过多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应用。(4)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占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教学效果可能事倍功半。
5、在案例中,学生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的?你常用的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答:在案例中,学生搜集资料途径:(1)概况组通过必应(Bing)等搜索引擎、中国语文网以及课件素材库(http://www.xiexiebang.com/teach/shucaiku/)等网站查找到了很多内容。(2)图片组通过百度进行图片搜索。(3)视频组主要在专业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网上搜索。(4)成因组直接利用网络资源。
我常用的搜集资料的途径:(1)通过上网搜索;(2)通过报刊杂志查找;(3)从素材光盘以及教学资源库中寻找;(4)去图书馆查阅;(5)用数码相机拍摄;(6)用扫描仪从书报中扫描。(7)借鉴其他老师制作课程的课件中搜索素材。
第五篇:微软 携手助学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一下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在教学之初,教师设计了:“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该情境利用学生动手折白纸的实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时,由小学已经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入到更一般的情况,帮助学生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引导学生把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
(3)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例如在练习中让学生说出下列负数的幂的符号,然后让学生从以上的运算中,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的规律,并解释其中的理由。
(4)探究式教学策略。例如:“当底数是正数或零,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这是不成问题的,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教师先选定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然后给出练习,让学生边练习边思考,根据问题搜索资料,再形成理论,最后检验总结。
3、陈老师设计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我比较认同陈老师的设计。在信息化的时代,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信息化软件,Math 3.0包括众多的数学公式与方程,学生们只需通过选择即可直接使用,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的乐趣。Math 3.0在帮助学生们解答问题的同时,不只是注重题目的结果,而是更在乎题目的解答过程。在解答题目时,还能够进行联想式辅导。在解答一个题目后,系统则会自动给出相近的题目,帮助反复加深理解题目。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效果应该更好,只是应该避免让学生误认为数学题目都可以通过软件解答,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关注解答题目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创设情境:陈老师的教学自始至终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让学生折纸的游戏,简单直观的引出乘方,创设有利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了乘方的概念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又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导入新课作好了铺垫。
问题设计: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知识拓展:在知识扩展方面,陈老师采取了密切联系生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适应于当时的教学情境,且问题具有启发性、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例如关于面条均匀拉长对折的练习,这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又发展了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我仔细阅读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觉得这个教学设计已经能够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关注度,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本节课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使得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提高,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再加上多个生活实例,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教师和学生做到了课堂的互动。
但是我个人认为陈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感觉与学生交流的比较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比较少,适当让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会更深刻。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用得不恰当,学生的注意力会过多的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注重形式和过程却忽略了数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