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精准提分练:特色题型精练 专题一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 特色题型精练 专题一 文言语段翻译
(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节选自清·廖燕《金圣叹先生传》)(1)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
(2)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臵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面对行刑时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生讳肇,字仲基。弱冠,从学季父益民于赣。
既归,属兵乱初定,先庐悉毁,先生孑孑勤力,仅复什一二。而累世坟墓久未省,榛芜莽苍中,或迷不可辨识,先生遍咨遗老,除荒薙荟,悉求得焉。而率子弟及时谒拜惟谨,买
田墓下,以供祀事。
先生幼罹兵乱,备极艰苦,既冠而乱定,拮据劳瘁,用造室家,自是脱危履安,遂其生意,而至于老死,未尝一日忘国家太平之泽。性刚果,遇事是是非非,以是乡后进率严惮之,宾礼先生。
(节选自明·杨士奇《思贻先生杨君墓志铭》)(1)既归,属兵乱初定,先庐悉毁,先生孑孑勤力,仅复什一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性刚果,遇事是是非非,以是乡后进率严惮之,宾礼先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回去之后,恰好战乱刚刚平定,先人坟墓都被毁坏,先生独自勤勉用力,只恢复了其中十分之一二。
(2)先生性格刚强果敢,对待事情正确的就认为正确,错误的就认为错误,因此乡里后辈都尊敬害怕他,对先生以礼相待。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有删改)(1)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李侯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得分点:“甘”“考”“遗”,句意通顺)(2)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得分点:“穷”“欲”,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嘉祐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李侯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呀。
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荫
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延祐四年,监四明倭人互市。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都中因得免。
(节选自《新元史》,有删改)(1)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一个身陷日本的士兵,到这时跟从日本商人(从日本)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得分点:定语后置句,“至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句意通顺)(2)鄱阳距离省治(省会、省府)有上千里之远,等到行省发布命令,百姓将要饿死了,他做了仁爱之事我们却怪罪他,自己难道不会感到惭愧吗(我们自己反而不感到惭愧吗)?(得分点:“比”“罪”“顾”,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王克敬,字叔能,是大宁人。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的贸易往来。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人的心理不可揣测,认为一定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王克敬到任后,将军队全部撤走,用恩惠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身陷日本的士兵,到这时跟从日本商人(从日本)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距离省治(省会、省府)有上千里之远,等到行省发布命令,百姓将要饿死了,他做了仁爱之事我们却怪罪他,自己难道不会感到惭愧吗(我们自己反而不感到惭愧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
(节选自《后汉书·伏湛传》)(1)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都救济乡邻,来他家吃饭的有一百多家。(得分点:“粗粝”“赈”“客”,句意通顺)(2)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得分点:“资”“荒耗”“图”,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伏湛,字惠公,是琅琊东武人。刘玄即位,任用他做平原太守。当时突然兵乱兴起,天下惊慌骚动,而伏湛独自很安逸,教学不停止。他对妻子儿女说:“如果一季粮食没有收成,国君吃不下饭;如今百姓都饿,怎么能独自饱餐呢?”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都救济乡邻,来他家吃饭的有一百多家。当时,彭宠在渔阳反叛,光武帝想亲自征讨他,伏湛上疏劝说道:“渔阳以东,本是边塞,土地连接塞外敌人,赋税很少。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
(二)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予与承式同举于乡。今年,(承式)始得处之青田。青田在万山中,足以读书谈道,优游自适。承式为人敦朴敛约,不喜论说,而中有自得者。高皇帝初定建康,青田刘文成公,实与景濂及丽水叶景渊、龙泉章三益四人,首先应聘而至。当是时,居礼贤馆,日与密议。浙东儒者皆在。承式入公之里,而与其子弟游,能无慨然有感矣乎!夫山川之气,积二百年,当有发者。况以先王之道,六经孔孟之语训迪之。将见括苍之士,必有文武忠孝出而为国家之用者矣。
(选自归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谕序》)(1)承式为人敦朴敛约,不喜论说,而中有自得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承式入公之里,而与其子弟游,能无慨然有感矣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狄承式为人敦厚朴实含蓄内敛,不喜欢谈论辩说,然而胸中自有心得。(2)狄承式来到文成公的故里,同文成公的后生晚辈交游,能不有所感慨吗!参考译文
我和承式在乡试中同时中举。今年,承式才得以在青田县任职。青田县坐落在群山之中,足以研读诗书、谈说义理,悠闲自适地居住其中。狄承式为人敦厚朴实含蓄内敛,不喜欢谈论辩说,然而胸中自有心得。高皇帝最初定都建康,青田县的刘文成公(刘基),实际上和宋景濂以及丽水县的叶景渊、龙泉县的章三益四人,首先应聘到这里。在这个时候,居住在礼 4
贤馆,每天与他们一起密切商议。浙东的儒生都会聚在一起。狄承式来到文成公的故里,同文成公的后生晚辈交游,能不有所感慨吗!山川的灵气,积聚了二百年,应当有所生发了。何况凭借先王之道,六经孔孟的言论来教训启迪他们。我将看到括苍(丽水县)的读书人,一定会有文武忠孝的人出现而为国家所用。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阅《殿阁词林记》,恭述成祖视朝之暇,辄御便殿阅书,或召儒臣讲论弗辍也。尝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学士解缙对曰:“经史粗务,子集尚多阙。”上曰:“士人家稍有余赀便欲积书,况于朝廷,其可阙乎?”遂召礼部尚书郑旸,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求遗书,且曰:“书值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复顾缙等曰:“臵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凡人积金玉,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乎?”大哉圣谟!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
(选自祁承熯《聚书训序》)(1)书值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哉圣谟!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书的价格不要与卖家计较,只按他要的价格给他,(用这样的方法来搜集书,那么)也许价值珍贵的书可以搜集到。
(2)圣上的(读书)策略多么远大啊!(这样的读书策略)不是我们这些臣僚应该严格遵守的吗? 解析 得分点:(1)“较”“惟”“庶”“奇书”。(2)“谟”“恪遵”,倒装句式、反问句式。参考译文
我阅读《殿阁词林记》,作者恭敬地记述了明成祖利用上朝的空闲,就亲自在便殿读书,或者召见文臣讲诗论文不停。皇上曾经问:“文渊阁里经史子集的图书都齐备吗?”大学士解缙回答说:“经史类图书粗略备齐,子集类图书还多有缺少。”皇上说:“读书人家稍有余钱财就想收藏图书,何况是朝廷,怎么可以缺少图书呢?”于是就召见礼部尚书郑旸,命令他选择精通经典书籍的官员四处收求过去遗留下来的书籍,并且说:“书的价格不要与卖家计较,只按他要的价格给他,(用这样的方法来搜集书,那么)也许价值珍贵的书可以搜集到。”再回头对解缙等人说:“购买书籍不难,必须经常阅读,才有益。平凡的人聚积金银美玉,也想留给子孙。金银美玉的利益是有限的,书籍的利益哪里有穷尽呢?”圣上的(读书)策略多么远大啊!(这样的读书策略)不是我们这些臣僚应该严格遵守的吗?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殷侑,陈郡人。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不入王府。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一十五》,有删改)(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不入王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得分点:“宣谕”“倨”“宣言”“而”,句意通顺)(2)朝廷致力于安抚不驯服的官兵,所以将赋税的收入,全部留在地方用于供养其军队,也不上交朝廷。(得分点:“务安”“反侧”“赡军”,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殷侑,陈郡人。元和年间,多次升迁后任太常博士。当时回纥请求和亲,朝廷于是命令宗正少卿李孝诚奉命出使宣布朝廷的旨意,让殷侑任副职。到达回纥的朝堂后,可汗起初接待殷侑一行唐朝使者时,摆出了大量手持兵器的士兵,还要唐朝使者向他称臣而且他也不予答拜。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自从元和末年以来,朝廷收复了李师道十二州,又将其分为三个藩镇。朝廷致力于安抚不驯服的官兵,所以将赋税的收入,全部留在地方用于供养其军队,也不上交朝廷。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右侍郎。未至,拜礼部尚书。宗籓婚嫁命名,例请于朝。贫者为部所稽,自万历末至是,积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节选自《明史·何如宠传》,有删改)(1)贫者为部所稽,自万历末至是,积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贫困的人被礼部拖延,从万历末年到现在,积压的奏疏上千份,导致有的人头发花白了也不能成家,有的骨头腐烂了也尚未命名。(得分点:“稽”“至”“名”,句意通顺)(2)何如宠本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母亲九十岁了,他和颜悦色地供养母亲,从不懈怠。(得分点:“孝”“色”“衰”,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崇祯元年,被起用任职吏部右侍郎。还未到任,又被授予礼部尚书。宗室子孙婚嫁命名,按照旧例须向朝廷请示。贫困的人被礼部拖延,从万历末年到现在,积压的奏疏上千份,导致有的人头发花白了也不能成家,有的骨头腐烂了也尚未命名。
何如宠本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母亲九十岁了,他和颜悦色地供养母亲,从不懈怠。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节选自《宋史·危稹传》,有删改)(1)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于是)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得分点:“谓”“名”“如”,省略句,句意通顺)(2)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两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得分点:“若”“凡”“奇”“识”,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考中进士。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于是)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臵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两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
(三)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 7
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有删改)(1)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未必能供养得起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得分点:定语后置句,问句句式,“浚”,句意通顺)(2)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确实错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错将由谁承担呢?(得分点:“入”“实”“苟”“咎”“执”,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当初,宫禁警卫士兵,历朝相承,只求息事宁人,不想再检查挑选,恐怕伤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占据多数。但又骄横傲慢,不听命令,实际无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各朝之所以丧失国家,也大多由于这个原因。后周世宗通过高平一战,开始知道它的弊端,癸亥(二十二日),对侍从大臣说:“大凡军队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未必能供养得起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用什么去激励士众!”于是命令各军普遍检查挑选兵员,精锐的提升到上军,瘦弱的逐出军队。
壬戌(二十三日),后周世宗诏令群臣畅所欲言地陈述政事的得失利弊,诏书大致说:“朕对各位卿大夫,才能没法全部知道,面孔没法全都认识,倘若不采集他们的言论从而观察他们的行为,明悉他们的意见从而考察他们的忠诚,那凭什么来看出各人才器韬略的高低深浅,了解任用是否得当!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确实错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错将由谁承担呢?”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嘉,闽人也。上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节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能忍受呢!(得分点:“司”“苦
辞”“堪”,句意通顺)
(2)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得分点:“爵”“宗支”“贡”,“宗支之良者”句式,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皇帝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能忍受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1)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被人们称赞。(得分点:“博闻”“强记”“达”“称”,被动句,句意通顺)(2)太子没有治刘荣的罪,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背后不再说什么。(得分点:“罪”“面”“折”“短”,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县人。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被人们称赞。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被人称赞诚实谨慎。东宫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右庶子刘荣生性非常专横固执。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太子召裴政责问,裴政上奏说:“凡推究事理有两个要点,一是明察实
情,二是依据证人证词,辨明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是非。我观察刘荣,他地位高权势重。即使刘荣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按道理说,不必隐瞒。另外元恺受刘荣节制,怎敢拿毫无根据的话胡乱诬陷牵累别人。赵元恺找出左卫率、崔茜等人作证,崔茜等人交代的情况和赵元恺所说完全相符。从情理上既然难分是非,就应当根据证人判定。我认为刘荣告诉过元恺,这一情况一定属实。”太子没有治刘荣的罪,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背后不再说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贞元三年,玄佐朝京师,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昌在西边仅十五年,强本节用,军储丰美。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刘昌传》,有删改)(1)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皇上因此将宣武军队八千人委派给刘昌向北出战五原,军中有人犹豫退缩且阻碍军队行动,刘昌相继斩杀了这些人。(得分点:“北出”“却”“沮”,句意通顺)(2)到他患病时,定下日期赴京求医,没有动身就去世了。(得分点:“婴疾”“未发”“卒”,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汴州平定以后,李忠臣嫉恨李僧惠的功劳,就想杀掉刘昌,刘昌暗中逃走。到刘玄佐做刺史时,才又恢复了他的官职。贞元三年,刘玄佐到京师朝见,皇上因此将宣武军队八千人委派给刘昌向北出战五原,军中有人犹豫退缩且阻碍军队行动,刘昌相继斩杀了这些人。刘昌在西部边地待了十五年,加强自身节省费用,军储富裕。到他患病时,定下日期赴京求医,没有动身就去世了,时年六十四岁,追赠为司空。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也。元嘉七年,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后太祖宴会,有荒外归化人在坐,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钱唐令沈文秀判劾违谬,应坐被弹。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1)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祖派到彦之进攻魏国黄河以南,大败,把所有的武器都丢弃了,武器仓库因此很空。(得分点:“经略”“河南”“委”“为”,句意通顺)(2))大明元年,吴县县令张闿因为在母亲去世期间不守礼节,被逮捕到廷尉。(得分点:“坐”“居母丧”“无礼”“下”,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顾琛,字弘玮,是吴郡吴县人。元嘉七年(430),太祖派到彦之进攻魏国黄河以南,大败,把所有的武器都丢弃了,武器仓库因此很空。之后太祖曾举行宴会,正好有外国投诚的人在座,文帝突然问顾琛:“兵器库中还有多少件武器?”顾琛欺骗说:“有十万件武器。”顾琛知道武器库的武器过去一向隐秘,外人不知多少,文帝既发了问,又后悔说错了话,可文帝听到顾琛的对答,却非常高兴。大明元年,吴县县令张闿因为在母亲去世期间不守礼节,被逮捕到廷尉。钱塘县令沈文秀因为判案错误,应该受到弹劾。
第二篇:2019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精准提分练:特色题型精练 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二 诗歌新颖题材题专练
一、登临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 ①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名称出自苏轼《快哉此风赋》。②陈师道,北宋诗人,为“苏门六君子”之一,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宋史》说他“高介有节,安贫乐道”。
1.前人评价第三联两句“有无穷之味”,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两句融情于景,含蓄蕴藉,寓意深刻;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生动。②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白云舒卷自如,自由自在,悠闲自得。③横空而过的飞鸟,是人生匆匆的象征;白云的悠闲自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恬淡寡欲、平静无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冶城 刘克庄
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 ①冶城: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刘克庄: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2.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①②①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不忍登楼远望,害怕看到沦陷的神州。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痛心,对南宋王朝命运的担忧,深挚的爱国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 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3.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和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来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情。不同点:(1)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自己故国难回,家乡遥远,天涯无归路的哀愁。(2)辛词愁更浓。且直接说出了无人领会自己心中之意,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愁苦,借拍打栏杆来表现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苦闷,是一腔激越的悲愤。蒋词愁略淡。感情隐而未发,故国不再,客居他乡,有家归不得,望乡望不见,是一种无奈的悲凉。
二、隐逸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 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4.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①
答案 不矛盾。①壮心:诗人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②断肠: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③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注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便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上饶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闲居带湖的满足,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②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的愉悦之情;③闲适之情,看儿童扑枣;④丰收的喜悦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一竿风月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
注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 钓台,指严光钓台。严光,东汉著名隐士。他帮助老同学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选择垂钓为生。
6.作者在本词中借渔父的形象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家在钓台西住”借用严光不应光武帝征召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②对功名利禄的厌弃。“卖鱼生怕近城门”渔父以卖鱼为生,但他远离争利的市场,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名逐利,表现了作者对名利官场的厌弃之情。
③表现无欲无求、完全隐居的高洁志向。结尾写渔父相比严光,连姓名也隐去了,可见其机
心全无,隐居比严光更彻底。
三、唱和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 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 ①此诗是唱和之作。中书舍人贾至作诗一首,岑参、杜甫、王维都作了和诗。②剑佩:带剑、垂佩绶,此指禁卫军的武装。③凤凰池上客:贾至。
7.人们对“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这一联颇为赞赏,请赏析此联的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紧扣题目“早朝”二字,既围绕朝见场面来写,又体现了“早”字。②意象选择典型多样:有宫廷气象,如“花迎剑佩”“柳拂旌旗”;也有自然景象,如“星初落”“露未干”,二者巧妙融为一体。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迎”“拂”字分别赋予“花”“柳”人的情态,使景物描写更具生机与意趣。④对仗工整:“花迎剑佩”与“柳拂旌旗”、“星初落”与“露未干”相对,对仗很是整齐。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③
②
①注 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8.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2)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
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 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9.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
(2)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②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
四、闺怨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 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0.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
④
③②
①③
④
②
①
②对比。“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④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任意三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张孝祥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注注 延:嫌。
11.“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杯延玉漏迟”表面上是写酒杯嫌漏壶漏的慢,实则是将女主人的情感转移到了酒杯上,写女主人嫌时间过得慢,长夜难耐的心情。“烛怕金刀剪”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蜡烛害怕再被剪刀剪的心境,展现了女子一晚上独对孤灯,把烧焦的烛芯剪了又剪,坐待天明的孤独与愁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门怨二首(其二)
李 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注 ①长门怨: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②桂殿:长门殿。③这两句化用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诗句。
1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首诗描写了在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女的悲惨境况,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的同情。②主要采用了缘情布景(因情选景、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方式。一开头就点出“愁”字,说明下面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主人公对季节、环境及月光的感受,都是“别是一番滋味”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尘土凭添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而说“独照”,美好的事物在主人公眼中都带有浓浓的悲凉。同时,③
②
① 6
后两句诗人化用了司马相如《长门赋》的诗句,写出了宫女的孤寂凄凉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的同情。
第三篇:2012高考语文 考前30天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之三十三(大纲专用)
2012年高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专题之三十三 [语言
基础知识+散文阅读]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绮丽(qǐ)爆冷门 .
泾渭分明(jīng)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
B.复辟(bì)倒计时 .
坚苦卓绝(zhu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C.模板(mú)身份证 .
为人剽悍(piāo)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
D.剔除(tī)百叶窗 .
一隅之地(yú)一张一驰,文武之道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座占地面积相当于600个足球场,融商务贸易、金融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刚刚经过了专家论证,预计6月初破土动工。..
B.过去城西的虾龙圩河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
放养几万条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C.昨日,省美协副主席告诉我们:“我省的画家,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他们无论.......
在学术上,还是市场上,都非常红火。”
D.为了安置纷至沓来的志愿者,镇政府拨给了志愿者三顶帐篷,可是,充满爱心的志愿....
者们却又把帐篷全部送给了灾民。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力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依靠人民,社会才能安定祥和。
B.专家认为,现在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有所帮助,但是容易引起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也为我们“十二五” 期间控制物价水平带来不小的压力。
C.3月5日下午,四川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举行了“减少污染、珍爱家园”联合环保行动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的“绿色四川”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D.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精神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品格,是城市的灵魂和旗帜,是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
二、(14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是故圣益圣,________。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请从以下公共场所中任选两处,为该场所经营者拟写禁止吸烟警语。要求语言简练,每条警语不超过20个字,且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用心 爱心 专心-1-
①加油站②书店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山坡上的羊群
纳张元
①碧绿的山坡上,是悠游的羊群。羊群在山坡上像一些棉花状的云朵,波涛起伏,悠游自在。这些都是爷爷的羊群。爷爷歪戴着汗腻的毡帽,斜挎着膻味很浓的羊皮褂,手里捏着吆羊棍,嘴里一边咬着一根很少冒烟的烟斗,一边哼哼地吆喝着羊群。不时细眯着眼睛,出神地欣赏着这一片蓝天下的洁白。
②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牧羊人。旧社会他还小,给土司家当放羊娃;解放后,他年轻力壮,给生产队牧羊;土地到户,他老了,就给自个儿牧羊。爷爷的一生都是在悠长的牧歌中,伴随着羊群的奔跑而度过的。长期与羊群朝夕共处,就对羊有了感情。在爷爷的眼中,一只羊就是一个人,人与羊只是外形长相不同,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所以,爷爷一辈子不吃羊肉,他也反对别人杀他的羊。生产队时,有一年二月八“转山节”,队长要拉他的头羊去杀了祭奠山神,爷爷死活不干,他跟队长大吵一架,然后手提大板斧通宵达旦地守在羊圈门口,谁要敢来拉羊,他就跟人拼命。
③爷爷很会牧羊,夏天他把羊群往高山赶,夏天的高山嫩草多,羊爱吃;冬天是枯草期,他就把羊群赶下河谷,去舔吃那些沾附在石头上的盐硝,舔够了盐硝,爷爷就爬上树去捋一些嫩叶下来给羊群加餐。所以,爷爷的羊群一年四季都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不像别的牧羊人,羊群几天拉稀,几天害瘟,瘦骨嶙峋,毛掉得像瘌痢头上的头发,东一块,西一块的。每年的冬季是爷爷最快乐的时候,欢蹦乱跳的小羊羔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个世上,爷爷为自己的羊群不断兴旺壮大,喜得整天乐呵呵的。小羊羔撒野不听话的时候,他骂起它们来,口气亲热得就像在骂他调皮的小孙子。
④在苍凉悠长的牧歌中,爷爷的头发一天白似一天,连走路都一步三喘,但他还是不辞劳苦地放牧着他的羊群。家里人放心不下,劝他不要再牧羊了,坡陡路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也负责不起,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吧。爷爷瞪人一眼,不高兴地一扭头,谁也不理。家里人都觉得爷爷如此固执,真是不可思议,只有我明白,羊群是爷爷的命根子,他所放牧的不仅仅是一群羊,而是他的美好希望,他在放牧一个彝家老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我考上大学时,爷爷比我还高兴,他硬要卖一只羊给我到大城市做费用,我说,算了,爷爷,那些羊都是您的命根子,卖了它们,您会睡不着觉的。爷爷脸一虎:你以为爷爷是那种小气的人吗?在我读大学的几年中,爷爷每学期都要卖一只羊给我做学费。有时,我说,爷爷,家里已经给我钱了,您不要再卖羊了。爷爷又把脸一虎:别人给的是别人的,这是爷爷的一点心意。
⑤大学毕业,我留在城里工作。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超强度的快节奏生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使我这个从千里彝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无所适从。我感到心劳力竭,疲惫不堪。于是,写信向家人诉说在城里讨生活的艰辛,言语中流露出颇多的意志消沉和感情沮丧。爷爷托人捎口信给我,说他听了我的信后很是为我着急,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他不识字无法给我写信,但托人转告我:凡事要看开一点,想淡一点,就以牧羊一样的心情来对待生活,你就不累了。我听后略有所悟„„
⑥我羡慕那些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我更羡慕像爷爷这样淳朴厚道,心底无私的牧羊人。他们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所以,他们放牧生活。不然的话,就会被生活所放牧。
(选于《中国艺术报》2011年3月30日,有改动)
7.第①段把爷爷牧羊的情景写得很美。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爷爷除了年纪大了还要固执地坚持放羊外,而其他方面也不乏“固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主要写爷爷,但为什么第③段还要写“别的牧羊人”,结尾又要写“像爷爷这样”的牧羊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与一生都处在牧歌中的爷爷,组成充满诗意的形象。请理解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高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专题之三十三
1.A 【解析】 B项,zhuō—zhuó,C项,诫—戒,D项,驰—弛。
2.D 【解析】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A项,此处指征求有关人员或组织的同意或核准,应该用“通过”。B项,满目疮痍:多指遭受战乱、灾害严重破坏后的景象,用于此不合语境。C项,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地或本单位默默无闻而在外地或外单位声望很高的不正常的现象,也指其他事物在原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
3.C 【解析】 A项,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前后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虽然”应放在“人民币的升值”后。D项,成分残缺造成主语不明,改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或“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
4.A 【解析】 注意句子间的衔接,③紧跟历史长河、乘客,④和③的最后一句联系紧密,①和②的最后一句联系紧密,⑤和语段的最后一句都是在说人与书。
5.(1)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2)愚益愚 其皆出于此乎赢粮而景从 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每小题五空,补写出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6.【答案】 加油站: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书店:熄灭香烟,点燃文明。候诊室: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摒弃吸烟陋习,创造健康生活。(任选两个)
【解析】 警语适合于特定的场合且语言简练。做题时注意:字数不超过20个字,修辞手法运用恰当。
7.【答案】 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摹色彩:“碧”“白”“蓝”;开放五官:综合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描写;远景近景,相映成趣(或特写镜头)。(每点2分,写对三点得满分,多写不加分)
【解析】 答表现手法试题,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然后再从用词、句式等角度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特点。
8.【答案】 把羊当作人,一辈子不吃羊肉,也反对别人杀他的羊;又老又病,仍不听家人劝阻,坚持放羊;坚持卖羊给“我”做学费。(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两个得2分,答对三个得4分)
【解析】 从题干中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能明确答题方向,明确了答题方向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答题区间。本题的主要答题区间是第②④⑤段,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9.【答案】 反衬爷爷牧羊经验丰富;由爷爷“这一个”形象,扩展到“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的“这一类”劳动人民,升华了主题。(每点2分)
【解析】 回答此题应从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入手。第③段写“别的牧羊人”放羊放不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爷爷放羊放得好;结尾又要写“像爷爷这样”的牧羊人,是为了提升对这一类人的赞美。
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
第四篇: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人教版)语文题型整合练(4)
李仕才
一、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 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写出了“楼兰征戍儿”的豪迈与满腔报国激情。
B.中间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C.“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
D.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
E.《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是一首今体诗,属歌行体,这一点从题目中的“歌”可以看出。
2.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
1.CE [C项是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E项“今体诗”错,应为“古体诗”。] 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西北边疆的奇异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藐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
(2)《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以胡笳声音的悲苦来刻画边塞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作者: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阳。曾祖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父植,仕至晋州刺史。参少孤,从兄读书,能自砥砺。天宝三载,进士及第,释褐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八载,以右威卫录事参军入参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掌书记。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储光羲、薛据游,同登慈恩寺塔,有诗唱和。十三载,任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元载,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岁晚东归。二载,以杜甫等五人荐举,入为右补阙。乾元二年,改起居舍人,旋出为虢州长史。宝应元年,以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广德元年,入为祠部员外郎,改考功员外郎,转虞部、库部郎中。永泰元年,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乱半途折回。大历元年,以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参其幕。二年,赴嘉州刺史任。世称岑嘉州。三年,罢官东归,寓居成都,四年末或五年初,卒于旅舍。
参博览史籍,工于缀文,诗调清尚,又“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故其描绘边塞风光之作,如《白雪歌》《热海行》《走马川行》等最为脍炙人口。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人称“高岑”。其放情山水之作,亦“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唐才子传》)。殷璠评其诗曰:“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沧浪诗话·诗评》)近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附《岑参年谱》)。生平事迹见杜确《岑嘉州诗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三,《唐才子传校笺》卷三。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证》。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于妖艳,谓之摛绵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南阳岑公(指岑参),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选自唐·杜确《岑嘉州集序》)(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其中虽有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改正的人(存有规范文风之心的人),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
(2)他全面地观看史籍,尤其擅长写文章,连缀字句崇尚清简,用意崇尚真切。解析 得分点:(1)“敦”“风格”“规正”,大意对。(2)“鉴”“工”“属辞”,大意对。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文章体式风格变化很多,梁文帝和庾肩吾这些人,最早写轻佻华丽浮艳的诗 2 歌,叫作宫体诗。从那以后这种诗歌就沿袭下来,人们作诗致力辞藻艳丽,叫作铺陈华丽。其中虽有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改正的人(存有规范文风之心的人),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讽谏比兴的手法,从此废弃衰微。
南阳岑参先生,小时候丧父家里贫穷,但能够自我激励磨炼,他全面地观看史籍,尤其擅长写文章,连缀字句崇尚清简,用意崇尚真切,感触成篇,大都到达高妙的境界,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民。县令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选自苏辙《上高县学记》)(1)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案件、诉讼都不推托给府里。
(2)他(李怀道)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
解析 得分点:(1)“苛”“肃”“诿”,大意对。(2)“所以”“复”,大意对。参考译文
上高县,是筠州的一座小城,坐落在山林之中,百姓不懂得学习,而县里也没有学校来告诫百姓。县令李怀道刚刚来到这里,思索教导百姓的方法,于是谋划建立学校。县里的百姓知道了他们的县令要让他们受教育,也一起出力帮忙来修治这件事,不超过一年学校的事就齐备了。祭祀有了厅堂,讲课劝学有位子,课后学习有屋舍,吃饭洗澡有小屋,小城的人拿着经书来学习的有几十上百人,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案件、诉讼都不推托给府里。李怀道为学校的成立感到高兴,也为百姓不违法感到高兴,知道这一切都是学校的功劳,求我来记下这件事,告诉后来人不要废除劝学这件事。我也赞赏李怀道治城用古代的办法,他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所以我为他写下整个事情,用来记录上高县有学校的开端。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局 长 的 鱼 大 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57岁。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将 3 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钓鱼。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然知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域经济专业,有心去竞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六将不行啊!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一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说是顺路给局长带了套装备。局长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般。小黄买的钓具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粗壮的胳膊,点了点头。但此时此刻,小黄迫切想打听的,是关于竞争上岗的事,但欲言又止。
局长说,人生有些东西犹如捕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光想也没用,努力了就好;大家心里都装着盏灯,像鱼膘那么大的灯,真的很亮很亮呢!局长说完,用手比画着鱼的样子。
小黄有点儿哭笑不得,但见杯盏之间局长称兄道弟不断,自己也喝了几杯后,慢慢地心就踏实了。后来的竞岗过程,经过公开演讲、面试答辩、领导评鉴、民主测评、拟任公示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小黄,终成经济科科长。长嘘出一口气的小黄,手里捏着任职通知书,心里有了几分庆幸:幸好当时买了那套钓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产出成了正比,看来值得啊!
不久,全市公开遴选镇区副职领导,小黄乘胜报名。经过几轮激烈竞争,再一次优胜而出,被组织推荐为某镇副镇长,即将履新上任。
小黄临行前夕,局长钓到一条大鱼,邀小黄来家吃鱼,说是为他饯行。饭前,局长递给小黄一个信封:谢谢你上次给我买的钓具,那套东西相当好,让我如虎添翼呢,那些鱼啊,一条接一条地上钩!
小黄接来拆开一看,立时呆了:厚厚一沓钞票,足足有5000块啊!就有些发蒙。局长说,我工作到今天,虽然钱财不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知足安心;我要是白拿你这套东西,弄得退休不宁,恐怕到时连鱼都钓不成!
小黄有些发颤,说,上次竞岗,局长您帮了我大忙,否则我怕是胜不了他人呢!局长大笑:错,那全是你自己的努力,我没给任何人打过招呼,可不想领那份情。小黄错愕之间,局长扶了小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当领导的人了,今后肯定会面临很多诱惑;今天请你来家吃鱼是想告诉你,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人生的路漫漫啊,我希望退休后开开心心地去钓鱼,也希望你能轻轻松松来我家吃鱼。
局长言毕,忙手忙脚地将几盘鱼香扑鼻的好菜端上桌来。
躺在盘子里的蒸鱼鲜嫩无比,在灯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得小黄眼睛发疼。小黄举杯投箸,已是泪光迷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0期,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小黄送了套高级钓具给局长,并邀局长去钓鱼,局长“心痒痒”的,可见局长在自己心爱的事物面前暂时动摇了,接受了小黄变相的贿赂。
B.小黄和局长吃鱼喝酒过程中,听局长讲话先是“似懂非懂”,接着是“点了点头”,后来是“哭笑不得”,表明小黄并不完全明白局长的意思,两人之间没有默契。
C.局长把买钓具的钱还给了小黄。小黄“有些发颤”是因为局长帮了他大忙,却不收他的礼,他为局长的热心和无私帮助而感动。
D.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局长和小黄的形象。这两个人物互为映衬,反映了现实官场的乱象,表达了作者对贪腐行为的强烈批判。
[解析] A不能抵制诱惑,错。后文谈到局长是不想明确拒绝小黄,影响他在竞争中的发挥。C局长没有帮他的忙,且小黄发颤主要是为局长不收礼而疑惑和担忧。D对小黄没有肖像描写,局长没有接受小黄的贿赂,没有贪腐行为,并非对贪腐行为的强烈批判。
2.作品中局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__示例:①清醒睿智:当别人奉承他字写得好,当小黄送给他高级钓具时,他没有得 意忘形。对小黄送高级钓具的用意心知肚明,却不揭穿。②质朴,知足:保留小时候的习惯,对生活很满足,没有贪念。③爱才惜才,对小黄的才干很了解,希望他能走正路,凭自己努力走上领导岗位。④为官清廉正派:不收贿赂。__ [解析]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
3.小说以“局长的鱼”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_示例:①“鱼”是小说的线索,钓鱼和做鱼、吃鱼是局长的爱好,“鱼”也是局长和小黄交往的重要媒介。②“局长的鱼”含义深刻,表面是局长钓鱼、做鱼、吃鱼,深层的意思是“局长”的位置和权力非常敏感,能钓来像小黄那样意图走不正之路的人“鱼”。③“局长的鱼”揭示小说主旨,不管是掌权的还是办事的,都要守住底线,不要受到权力的诱惑而走上不正当之路。__ [解析]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五篇:(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分组练诗词语境
专题分组练3 诗词语境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解析 A项,词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项,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项,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答案 C 2.下面几个送别的场景,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所坐的船已经消逝,他还孤独地站在码头边,望着远方。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妻子即将远离家乡,他紧拉着妻子的手,难舍难分,满腹的话竟说不出来。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看着恋人远去的身影,他止不住一阵心酸,热泪滚滚。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的酒宴上,他举杯为朋友送行。解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时,像儿女那样悲伤得泪湿佩巾。这虽为送别场景,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阔,诗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答案 C 3.(2016·苏州期中)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 1 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的对话,揭示出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缺点和道理。对照选项,A项说明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故事稍有偏差;C项说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D项说明新生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只有B项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丰富多彩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________;《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解析 前文《相约上海》是欢迎世界的朋友到中国上海来,A项写思恋亲人,孤独赏月的场景,不合语境。C项写江面壮阔的场景,不合语境。D项写原野壮阔的场景,不合语境。同时,欢快的歌舞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A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是世博会,所以B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答案 B 5.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中国古代许多著 名文人都推崇通俗。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________”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A.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解析 A项,只是说作诗的艰辛,没表现通俗。C项,说诗句要惊人,也没体现通俗。D项,说俗人都不明白诗歌是什么意思,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觉得不好。与通俗无关。答案 B 6.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________”,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 语段中横线处的诗句要体现“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和“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只有B项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答案 B 7.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________”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 A项,“霜林”“泪”是哀景写哀情。B项,“雨雪霏霏”是哀景哀情。D项,“好风景”“又逢君”是乐景写乐情。答案 C 8.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精细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凝神谛听鸟翼几乎无声的扇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_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A.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A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描写原野壮阔的场景。C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是描写开阔的场景。D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既壮阔又凄凉的场景。答案 B 9.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________”,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语文是一位音乐家,“________”,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________”,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________”,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解析 注意引用的诗句和后面描写的场景相一致即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照应“春柳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照应“夏季农家丰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照应“秋的壮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照应“寒冬的美好”。答案 C 10.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在外的游子,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思念和牵挂呢?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快过年了,家家户户洒扫迎新,期待来年的好运。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了在这次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准备了很长时间,但终究还是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为此懊悔不已。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地震过后,满目疮痍,伤亡惨重,但灾区的人们擦干眼泪,忍住失去亲人的痛苦,带着对未来美好的希望,重建家园。
解析 A项,诗句中所表达的是恋人间的离别之苦和思念,与语境中的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不符,对象使用错误。B项,诗句表达的是见到朋友的喜悦和好友间的深厚情谊,与语境不符。C项,诗句表达的是英雄人物空有抱负但无法实现的悲慨,与语境不符。D项,诗句表达的是即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要持有乐观的心态,与语境相符。答案 D 11.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杜甫在《漫成一首》诗中写道“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这四句分别写下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而诗句“________”,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意境。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 A项,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前两句确实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所及之美景,但三、四句却不着眼于写景,而是用具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襟怀。B项,是唐代裴度的《溪居》诗,全诗写出了他溪居的幽静,但第三句却不是写景,而是写他居处的幽静。C项,是杜甫的《绝句》诗。“迟日”即“春日”。首句描写的是一幅春日江山丽的全景图;第二句描写了春风吹拂着花草令人感到一阵阵香气袭来的中景图;
三、四句分别写了燕子衔泥飞上画梁,鸳鸯鸟在暖暖的沙滩上栖息的画面。四句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成了一幅春景图。故C为正确选项。D项,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诗。全诗有山有水,有舟船,有飞雪,还有独钓的老渔翁,是一幅绝妙的图画,仔细看来,诗的一、二句分别写景,但三、四句连起来才能成为一幅景。答案 C 12.(2016·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D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婉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答案 D 1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A.只道林间无人至 C.门巷深深过客稀
B.小院地偏人不到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解析 这种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来综合辨析。从内容上看,《夏日西斋书事》是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的一首绝句。通观全诗,正如蔡正孙《诗林广记》所说:“温公此诗,写闲居幽寂之意,然于尘埃之表,于此可以见公之于物澹然而无所泊也。”由于诗歌体现的是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B项的“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而A项的“只道”表明后文应跟“无人至”相转折,与语境相悖,并且A项中的“林间”与诗歌第四句中的“满庭”不对应,且与题干中诗歌标题中的“西斋”也不相关;D项的“寒气”与“夏日”的情境不符。从形式上看,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两项;
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第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A项是仄平平,即可排除A项。当然,就本诗而言。只要有一定的诗歌常识和素养,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理解准确,辨析得当,可以直接选取作答。答案 B 14.(2016·无锡期末)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解析 此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答案 C 15.(2016·南京学情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立春偶成》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________________,东风吹水绿参差。A.满眼不堪三月喜 C.一春常是雨和风
B.便觉眼前生意满 D.春风自恨无情水
解析 《立春偶成》一诗描写的是立春时的景象。A项写的是晚春之景,而此诗写的是初春;C项写的内容和下句的意境不协调;D项抒发的感情与全诗不吻合。答案 B 16.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然则,何以解忧?
曹操说:“唯有杜康。”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____甲____”,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____乙____”,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语言的逻辑顺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表现的是心情愉快,精神爽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归于失败。根据语境,甲处应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说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举杯消愁愁更愁”是说想借酒来消除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根据语境,乙处应填“举杯消愁愁更愁”。故答案为D。答案 D 17.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让野生动物野”这是美国“幽岑美地”国家公园给游客的告示。让野生动物去野!不要喂它。喂它,就是宠它。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不该被人喂食。
小松鼠、小花栗鼠、大黑熊、灰狼„„都那么可爱,游客便不免去施食。然而这种施食却成了伤害。因为,“一旦喂食,你就把野生动物变成乞丐了”。
“跟踪器显示,经过喂食的黑熊,在山林里走了160公里,都不曾主动去觅食,因为它觉得食物反正自己就会送上门来。”野生动物一旦被人类好心喂食,就等于英雄豪杰遭人废去武功。一项简简单单的自己找东西吃的生存本能居然也不会了,“而且,人类含添加剂的精致食物会使动物严重脱毛”。原来“________________”才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而是不仁。A.天若有情天亦老 C.天生我材必有用
B.天地之漠漠无亲 D.天长地久有时尽
解析 这个语段出自著名作家张晓风的《让野生动物野》一文,由文段所表达的情感来看,A、C、D三项不符合语境,而B项为原文中的语句,也最为恰当。答案 B 18.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老同志的辛勤哺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8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雏风清于老凤声”啊!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诗意为雏凤的鸣声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现往往用来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哲理。文句意只是表明“80后”们的快速成长,而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答案 B 19.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依次填入下面甲、乙两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解析 本词词牌名为“念奴娇”,因此可以联系学过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判断,根据“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原则,苏词与之对应的两句分别是“卷起千堆雪”“强虏灰飞烟灭”,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是D。答案 D 20.(2016·南京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诮燕》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风雨池塘斗颉颃,春来秋去一生忙。________________,辛苦营巢傍屋梁。A.君怜我处频迎语
B.一生巧计输黄雀 C.世间多少宽闲境 D.燕子不知人意思
解析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用排除法,就本题而言,对选项中诗句情感的把握非常重要,从标题看,本诗对燕是嘲讽的,可先排除无嘲讽之意的选项。A项,写燕子的善解人意,不合诗境。B项,有嘲讽之意,但“一生”一词与上句重复,不符合作诗的规律。D项,“燕子不知人意思”,意为燕子不了解“我”的内心,抒写的是闺怨,不合诗境。答案 C 2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留客》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________________,入云深处亦沾衣。A.桃花尽日随流水 C.纵使晴明无雨色
B.请君细看风流意 D.春草青青万里馀
解析 诗歌的后两句是写春天的山中潮润,虽是晴明天气,也会沾湿行人衣服。A项,写桃花溪水,不切题。B项,不合逻辑,“风流意”不能“沾衣”。D项,不是山中之境,音韵也不合。(注:《山行留客》作者是唐代张旭。诗人的朋友来访,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的去意。)答案 C 22.下面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句序已打乱,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②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③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④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A.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B.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解析 本诗描写在秋夜月满时,故人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做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尾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考生可依律诗结构及诗作内容,按“起承转合”的格式分析作答。答案 A 2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孟宾于《公子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________________,骄骢踏烂麦青青。A.绣岭宫前鹤发翁 C.美人首饰侯王印
B.半夜火来知有敌 D.不识农夫辛苦力
解析 本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通读所给诗歌的三句诗可知,这首诗说的是纨绔子弟的浮华生活,揭露了他们在春游中纵马踏坏了麦苗的恶劣行为。考生了解了这些,再通读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D 2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画菊》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________________,何曾吹落北风中 A.空余残蕊抱枝干 C.簇簇新妆阵阵香
B.宁可抱香枝上老 D.宁可枝头抱香死
解析 根据诗歌的意境,前两句是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现了诗人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而“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更符合诗境。故排除B,选D。答案 D 2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____________,梨花满地不开门。A.今夜偏知春气暖 C.火透波穿不计春
B.寂寞空庭春欲晚 D.不愁日暮还家错
解析 先看内容,这首诗题为“春怨”,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失宠的宫女在夕阳将落的黄昏伫立在纱窗之侧久久地凝视着西天,一行行热泪滑落留痕的哀怨情景。标题中的“怨”字是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诗中的环境描写更是增添了这种哀怨之情。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D项。再根据绝句的“押韵”“平仄”知识来对剩下的两项进行排查:绝句中的第三句的末尾一字不押韵且为仄声,二、三句平仄相粘,三、四 句平仄相对,据此可以排除C项。答案 B 26.(2016·苏州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行即兴》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________________,春山一路鸟空啼。A.如随啼鸟识花情 C.虫声新透绿窗纱
B.芳树无人花自落 D.遥看火号连营赤
解析 A项说到鸟啼,而诗歌最后一句也说到鸟啼,明显有重复,所以排除A项;本诗题的“春行即兴”,写的是春天,而C项写的是夏天,所以排除C项;D项写的是战场上的情景,和本诗的风格不符,所以排除D项。考生由此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B 27.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________________。A.一身将影向潇湘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D.数帆带雨烟中落
解析 根据我们所学的《虞美人》(李煜)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排除A、D两项,C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相矛盾,故排除。B项,“一船”与“大江流”相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答案 B 28.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王安石《初夏即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________________,绿阴幽草胜花时。A.莫道闻时总惆怅 C.卷地风来忽吹散
B.水晶帘动微风起 D.晴日暖风生麦气
解析 根据诗的题目和全诗的情感、意境可知,只有D项合适。A项,“总惆怅”与全诗的情感不相符。B项,写的是房中之景,而题干所给三句诗写的都是野外之景。C项,“卷地风”写的是秋景或冬景,与题目中的“初夏”不符。答案 D 2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望湖楼晚景》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________________,电光时掣紫金蛇。A.青枝满地花狼藉 C.犹是晓晴风露下
B.雨过潮平江海碧 D.楼前回望水连天
解析 A项显然与全诗壮美的意境不合;C项中的“晓”与标题中的“晚”不合;D项最具干扰性,但相比较而言,“潮”“江”“海”等意象更大气磅礴,更符合诗的意境,此外,从平仄来看,第三句最后一个字选仄声字为宜。答案 B 3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登城》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________________,一片江南水墨图。A.浅深山色高低树 C.桃杏满村春似锦
B.行春车马闹如烟 D.柳阴亭午正风凉
解析 从诗的标题与其他三句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写的是登城所见的城外之景。从第一句看,应是写雨中之景,所以应排除B项与D项。从最后一句看,诗人所见之景,如同水墨画,水墨画的特点是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所以,从意境看,应排除C项。而“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如一幅水墨画,故选A项。答案 A 3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答案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
32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想,东坡自是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C 33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答案 A
D.⑤①②④③
试题分析:本语段借灰色与其他色彩的关系来阐明灰色理论与多彩生活的关系。②阐述灰色对其他色彩的依存,内容上紧承首句,且有关联词“也只有”与首句中的“只有”照应,因此先排②;②是⑤的原因,根据“因此”判断⑤紧承②;①的“这世界”紧承⑤“多彩的世界”而来;在指出了世界多彩的特点后,④③阐述灰色理论与多彩世界的依存关系,根据“正因为”和“也正因为”判断④应该在③前面 3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 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表面上,诗与散文的分别似乎很容易认出,但是如果仔细推敲。,,这不是易事,但也不是研究诗学者所能避免的。
①说明诗是什么,散文是什么②从历史经验看③寻常所认出的分别都不免因有例外而生出的问题④要了解诗与散文的分别,是无异于要给诗和散文下定义⑤从亚里士多德起,这问题曾引起许多辩论
A.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⑤①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①②③⑤
从逻辑关系看(,④后应为①,③应在开头,因为“寻常所认出的”与前文“很容易认出” 是对应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