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课堂质量工程 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体会
加强课堂质量工程 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体会
几年来根据县教研室年初的工作安排,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统筹规划,加强校本培训,狠抓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教研室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AA 镇中心学校服务着AA 镇xxxx行政村,4xxxx自然村,21975口人的基础教育工作,现有完小9所,初小1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xxxx。小学教学班8xxxx,学前幼儿班2xxxx,学前幼儿44xxxx。在校小学生312xxxx,其中女生154xxxx,回族学生18xxxx,适龄儿童275xxxx,入学率99.xxxx,女童入学率10xxxx,15周岁人口完成率99.xxxx,辍学率0.xxxx。有教职工15xxxx。
二、主要工作 几年来,学校把新课程改革和二期“工程”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使新课程改革和二期“工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从思想到行动上来一次脱胎换骨彻底的转变,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改革,为了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我校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教研入心,促进课改思想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育理念、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调整是课改的根本。为了让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入心入脑,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校长亲自主持,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对《二期“工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理论反复学习,做到“三有三看”,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看新课程标准是否学懂,看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看理论水平是否提高。我们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订一份教研杂志,学校订两份以上教学杂志,督促教师在平时大量钻研,阅读教育名着,掌握教育新动态,倾听不同声音,关注课改,每人均写下了8本笔记,4篇心得体会。学校教研员定期下校进行校本培训,手把手说教,切实让教师在思想上对课改有新的定位。为了使教师对课改有更深的认识,消除教师对课改的顾虑,6月12日特聘请县教研室任元统书记、梁文深主任来我校进行为期2天的课改和二期“工程”培训讲座,会上,任书记、梁主任就《新课程改革纲要》和二期“工程”作了详细的解读和实施安排,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从课改方向到实施案例进行讲座,通俗易懂,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难病症,研讨氛围热烈,实效性强,受到教师的欢迎。通过系列讲座和学习,教师不断触发更多关于课改的思考,从忧虑、怀疑和担心课改到接受、主动积极参与课改。
2、“请进来,送出去”,推进课改进程。为了让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学校为教师搭建起了学习交流的平台。8月8日,中心学校特请山东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来我校讲课,开展“对口帮扶”交流研讨活动,他们展示了语、数共8节课,从精心的设计,活跃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全体教师受益非浅,他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交流研讨中,他们就我校教师提出在课改中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并拟定下学期派2xxxx学生和教师到山东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免费学习一学期,注入新的活力。10月24日,县教研室送课下校活动和镇中心学校送课下校活动一并在东滩小学开展课堂交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心学校二期“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双方送课教师共做研究课8节,每位做课教师在缺少学教具、学具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适时启发、诱导,从而让每节课都成为活而有序、趣味性浓、学生愿学、乐学的课堂。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大启示,镇中心学校于11月15日开始了校与校之间的送课下校交流活动,建立帮扶责任制,帮助有困难教师和薄弱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内容有研讨课,集体备课,教研成果展示等,不断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此举受到县教研室的一致好评并将在其他学校推广。一年来,学校先后派5xxxx次教师到银川十六小、二十一小、回小等“手拉手”学校进行研讨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课改。
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素质。课程改革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基本素质,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作了很多尝试。
首先,通过课堂锻炼教师,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学校教研室制定了听课制度、评课标准,每学期每人至少讲1节公开课,开始教师觉得是一种负担,随着听课的深入,边听边悟,认为一边听同行的课,一边讲课请别人听,然后一起分析,从备课讲授过程到总结,从对教材到学生分析,不耻下问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活动,学校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上公开课的研讨氛围,为课改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教师素质。为了强化和检测教师基本功,中心学校于9月27日举办了教师七项基本功大赛,内容有普通话演讲、简笔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电脑打字、卡拉OK。教师用洒脱的文笔书写了漂亮的字体,用标准的普通话讴歌了教师职业的崇高,用嘹亮的歌喉唱出了教师的心声,竞争激烈,最后有5xxxx教师荣获一、二、三等奖,有5xxxx教师获鼓励奖。这次活动,对教师收获和感触很大,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是一次教师基本功提升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再次,镇中心学校教研室为了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进行了优质课、优秀教案、优质作业等的评比活动,有1xxxx教师的优质课、18本优秀教案、2xxxx教师教具制作获奖。各校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经常性组织学生投稿,一年来全镇中心学校有5xxxx学生获“邮政杯”征文奖,AA 小学获固原市教育局“邮政杯”征文组织奖,王团小学有 4xxxx学生获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手抄报奖。考核学生方面,我们主要以质量监测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合理安排中期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难度与梯度适中,并能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二、四年级的质量监测总质评分具全县第一,创下了连续三年名列全县第一的较好成绩,连续三年被海原县教科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集体”,使学校越办越有吸引力,出现了学生逐年增多的好势头。
4、提供教师教育科研的展示平台,我们首次创办了《AA 镇中心学校学报》。随着新课改和二期“工程”实施,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随之提高,教师写得课堂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生怕写不好,不敢向省级刊物投递,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发展。为此我们创办了《学报》,让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想有平和的心,通俗的笔归纳总结,并提炼成理论性东西写下来,让本地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汲取养分,提高内力,把好的作品着力推荐到《海原教育》、《宁夏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为了提高教师投稿的积极性和督促教师不吃老本,乐于学习,善于积累,勤于笔耕,学校实行激励机制,所投稿件如被《宁夏教育》发表奖20xxxx,如被《海原教育》发表奖3xxxx,如被《学报》选登奖xxxx。一年来有xxxx教师的论文在《宁夏教育》发表,有xxxx教师获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指导教师奖,有14篇稿件被《海原教育》发表。有1xxxx教师论文将要在第一期《学报》选登。
5、运用远程教育设备,拓宽教研渠道。学校现有11套远程教育设备,有DVD18台,有彩电31台。为了全面贯彻区、市、县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关要求,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拓宽信息传递渠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确保远程教育管理到位,使用到位,镇中心学校成立了电教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将远程教育的使用纳入学校教研的议事日程,在教师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调一名教师具体负责AA 镇10所学校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教育资源下载刻制工作,辐射xxxx没有远程教育设备的教学点,在经费困难和教室紧缺的情况下,学校装备了一个电教室,赊购了刻录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3台电视机、3台DVD等设备。专任远程教育教师将示范课刻录成DCD光盘,每周下校到无远程教育设备学校巡回播放,AA 小学每天安排1—2节课组织师生收看下载的“学生学堂”和“示范课”,每一节课都展示了当前课改的新信息,渗透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后,教研员积极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分析新教材,达成共识。通过收看和学习,给教师指明了课改的方向,搜录到了教育前沿信息,更激发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欲望,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真正使远程教育资源与教科研工作紧密配合,协调健康发展。随着远程教育设备的完善,我们还将党员培训,农民科技培训纳入远程教育工作之中。11月2日,我校高庄小学争取到宁夏长庆高级中学捐赠的松下语音设备一套(4xxxx),价值1xxxx元;同创电脑21台,价值1xxxx元,共计捐赠价值2xxxx元,这些设施的配备,极大地添充了农村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课的空白。
总之,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教研兴教,教研兴校”原则,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面对现实,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坚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让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主管部门的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群策群力,大兴教研之风,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创AA 教育新局面。
加强课堂质量工程 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体会的延伸阅读——两全其美网校城编辑总结心得体会5种写作方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
加强课堂质量工程 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体会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心得体会网校 › 工作心得体会。也非常欢迎您在本站投稿,用自己的账号登陆进入相应频道即可!
第二篇:加强课堂质量工程促进新课程改革
几年来根据县教研室年初的工作安排,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统筹规划,加强校本培训,狠抓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教研室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AA镇中心学校服务着AA镇7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21975口人的基础教育工作,现有完小9所,初小1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6个。小学教学班83个,学前幼儿班20个,学前幼儿446名。在校小学生3120人,其中女生1545人,回族学生183人,适龄儿童2757人,入学率99.9,女童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完成率99.1,辍学率0.2。有教职工158人。
二、主要工作
几年来,学校把新课程改革和二期“工程”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使新课程改革和二期“工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从思想到行动上来一次脱胎换骨彻底的转变,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改革,为了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我校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教研入心,促进课改思想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育理念、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调整是课改的根本。为了让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入心入脑,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校长亲自主持,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对《二期“工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理论反复学习,做到“三有三看”,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看新课程标准是否学懂,看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看理论水平是否提高。我们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订一份教研杂志,学校订两份以上教学杂志,督促教师在平时大量钻研,阅读教育名著,掌握教育新动态,倾听不同声音,关注课改,每人均写下了8本笔记,4篇心得体会。学校教研员定期下校进行校本培训,手把手说教,切实让教师在思想上对课改有新的定位。为了使教师对课改有更深的认识,消除教师对课改的顾虑,6月12日特聘请县教研室任元统书记、梁文深主任来我校进行为期2天的课改和二期“工程”培训讲座,会上,任书记、梁主任就《新课程改革纲要》和二期“工程”作了详细的解读和实施安排,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从课改方向到实施案例进行讲座,通俗易懂,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难病症,研讨氛围热烈,实效性强,受到教师的欢迎。通过系列讲座和学习,教师不断触发更多关于课改的思考,从忧虑、怀疑和担心课改到接受、主动积极参与课改。
2、“请进来,送出去”,推进课改进程。为了让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学校为教师搭建起了学习交流的平台。8月8日,中心学校特请山东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来我校讲课,开展“对口帮扶”交流研讨活动,他们展示了语、数共8节课,从精心的设计,活跃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全体教师受益非浅,他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交流研讨中,他们就我校教师提出在课改中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并拟定下学期派20名学生和教师到山东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免费学习一学期,注入新的活力。10月24日,县教研室送课下校活动和镇中心学校送课下校活动一并在东滩小学开展课堂交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心学校二期“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双方送课教师共做研究课8节,每位做课教师在缺少学教具、学具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适时启发、诱导,从而让每节课都成为活而有序、趣味性浓、学生愿学、乐学的课堂。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大启示,镇中心学校于11月15日开始了校与校之间的送课下校交流活动,建立帮扶责任制,帮助有困难教师和薄弱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内容有研讨课,集体备课,教研成果展示等,不断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此举受到县教研室的一致好评并将在其他学校推广。一年来,学校先后派58人次教师到银川十六小、二十一小、回小等“手拉手”学校进行研讨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课改。
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素质。课程改革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基本素质,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作了很多尝试。
首先,通过课堂锻炼教师,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学校教研室制定了听课制度、评课标准,每学期每人至少讲1节公开课,开始教师觉得是一种负担,随着听课的深入,边听边悟,认为一边听同行的课,一边讲课请别人听,然后一起分析,从备课讲授过程到总结,从对教材到学生分析,不耻下问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活动,学校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上公开课的研讨氛围,为课改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教师素质。为了强化和检测教师基本功,中心学校于9月27日举办了教师
七项基本功大赛,内容有普通话演讲、简笔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电脑打字、卡拉OK。教师用洒脱的文笔书写了漂亮的字体,用标准的普通话讴歌了教师职业的崇高,用嘹亮的歌喉唱出了教师的心声,竞争激烈,最后有52名教师荣获一、二、三等奖,有55名教师获鼓励奖。这次活动,对教师收获和感触很大,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是一次教师基本
功提升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再次,镇中心学校教研室为了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进行了优质课、优秀教案、优质作业等的评比活动,有10名教师的优质课、18本优秀教案、26名教师教具制作获奖。各校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经常性组织学生投稿,一年来全镇中心学校有55名学生获“邮政杯”征文奖,AA小学获固原市教育局“邮政杯”征文组织奖,王团小学有41名学生获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手抄报奖。考核学生方面,我们主要以质量监测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合理安排中期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难度与梯度适中,并能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二、四年级的质量监测总质评分具全县第一,创下了连续三年名列全县第一的较好成绩,连续三年被海原县教科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集体”,使学校越办越有吸引力,出现了学生逐年增多的好势头。
4、提供教师教育科研的展示平台,我们首次创办了《AA镇中心学校学报》。随着新课改和二期“工程”实施,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随之提高,教师写得课堂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生怕写不好,不敢向省级刊物投递,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发展。为此我们创办了《学报》,让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想有平和的心,通俗的笔归纳总结,并提炼成理论性东西写下来,让本地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汲取养分,提高内力,把好的作品着力推荐到《海原教育》、《宁夏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为了提高教师投稿的积极性和督促教师不吃老本,乐于学习,善于积累,勤于笔耕,学校实行激励机制,所投稿件如被《宁夏教育》发表奖200元,如被《海原教育》发表奖30元,如被《学报》选登奖5元。一年来有2名教师的论文在《宁夏教育》发表,有6名教师获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指导教师奖,有14篇稿件被《海原教育》发表。有18名教师论文将要在第一期《学报》选登。
5、运用远程教育设备,拓宽教研渠道。学校现有11套远程教育设备,有DVD18台,有彩电31台。为了全面贯彻区、市、县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关要求,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拓宽信息传递渠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确保远程教育管理到位,使用到位,镇中心学校成立了电教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将远程教育的使用纳入学校教研的议事日程,在教师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调一名教师具体负责AA镇10所学校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教育资源下载刻制工作,辐射6个没有远程教育设备的教学点,在经费困难和教室紧缺的情况下,学校装备了一个电教室,赊购了刻录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3台电视机、3台DVD等设备。专任远程教育教师将示范课刻录成DCD光盘,每周下校到无远程教育设备学校巡回播放,AA小学每天安排1—2节课组织师生收看下载的“学生学堂”和“示范课”,每一节课都展示了当前课改的新信息,渗透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后,教研员积极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分析新教材,达成共识。通过收看和学习,给教师指明了课改的方向,搜录到了教育前沿信息,更激发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欲望,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真正使远程教育资源与教科研工作紧密配合,协调健康发展。随着远程教育设备的完善,我们还将党员培训,农民科技培训纳入远程教育工作之中。11月2日,我校高庄小学争取到宁夏长庆高级中学捐赠的松下语音设备一套(40座),价值19万元;同创电脑21台,价值10万元,共计捐赠价值29万元,这些设施的配备,极大地添充了农村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课的空白。
总之,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教研兴教,教研兴校”原则,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面对现实,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坚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让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主管部门的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群策群力,大兴教研之风,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创AA教育新局面。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体会
我的教育教学叙事
————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体会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一堂课要提很多问题,如何选择提问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在课堂提问的“优化”上着力。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不但能达到理解、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粗谈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种类型:
一、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当学生都能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件事件发生可能性后,我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提出:口袋里有一些形状和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球,怎样设计使摸到的红球的可能性是?同学们一听顿时沸腾了,52
纷纷议论起来,当他们理解了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只要保证里面有252
个红球和3个其它颜色的球就可以了;还可以按2和3扩大相同的倍数放球,如扩大2倍,即放4个红球和6个其他颜色的球(答案不唯一)。这就把同学们引入了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之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而答案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必须通过自己的一番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取。也就是说问题情境并不神秘,是学生生活范围中所感受到的,但又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又熟悉又不能马上解决,才产生诱惑,引发思考,促进探索。这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将已知信息重新组合,才能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一课时,我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接着提问:(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4)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三、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提问,是指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众多答案中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优的答案。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时,我出示了两组学生身高的数据,要求比较出哪组学生的身高更高一些。我是这样提问的:“你认为怎样比能更快、更准确地比出结果?”听到这个问题一个同学回答:“一个一个地比,把比得的结
果记下来。”接着就有同学回答:“可以把各组人的身高数加起来,比总数。”还有同学回答的是:“比各组的平均身高。”在这些答案中哪个最好呢,有同学反对第一种比法,认为:一个一个地比容易出错,一会儿第一组的人高,一会儿第二组的人高,比着比着就混淆了。大家对这一认识表示同意。还有同学反对第二种比法,认为:两组的人数不相同,怎么比总身高呢?大家对这一看法也表示赞同。接着大家讨论了第三种比较的方法,感觉求平均数比较合理。
利用比较式的方法提问,学生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在众多答案中选出最优答案。
四、突破式提问
突破式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不仅限于所学课本的知识内容,而往往是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回答。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仅对于学生只能用课本上的现成知识回答,而是要求学生以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基础,根据自己收集和储存的知识能量,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回答问题。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课时,我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比吗?问题一经提出,对于那些极爱表现自己,又不怕怯场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大好时机。一个个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说:“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一个学生接着说:“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另一个学生说:“上海电视塔塔尖与塔身高度的比是0.618:1。”„„学生了解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太多了,有的是教师和成年人都不曾知道的。如果不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岂不太可惜了?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第四篇:课堂质量工程培训体会
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培训,二期课改理念逐渐在我的头脑中清晰起来。我真正感受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健康个性发展提供服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多元化智能,使学生不断地进步起来,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想,只做到体会二期课改的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育中落实课改要求,体现课改理念,真正达到改革研究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目的。我认为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我们要把自己当作是带着学生走进每一天的课堂学习,学着去尊重学生的智慧,关注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觉,把孩子当成能够独立成长生命的个体。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没有等级之分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张扬,创新应运而生。下面是本人在培训学习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我觉得要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自己要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认真参加各种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对教材中讲到的知识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练习和游戏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集中精力完成练习任务,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重视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
只要有听课学习的机会,我都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另外,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习,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修养 ;为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我还需经常到图书室翻阅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今年我正好任教一年级的教学工作,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我认为体育课程的名称由原来的体育课——体育与保健——体育与健身。光从课的名称的演变中就可以发现体育教学从原来单一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逐步转变为现在的“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健康第一”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享受到教学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那么,我们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加强情感教育也是“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最后,我觉得作为一个体育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地方。如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科研能力等。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教学体会
九年级化学新课改教学体会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因此,新一轮的课改就更明确更有力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放弃以前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对新课改和新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教学。
下面是本人对初中化学课改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总结: 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发展、生活、学习的最佳环境。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管理者、讲授者、解释者、评判者,现应转变为组织者、指挥者、咨询者、服务者、合作者、协调者、促进者。教师角色转变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教师的负担,责任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生活、学生发展三者关系,全面把握学生在学习时随时产生的需要和心理变化。教师的言、行、举、止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例如:教师课堂上常说的语言:“你给我读”“希望同学配合”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学生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育是社会性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还应该对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唯升学为目的。争取让学生学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有充实感的知识。因此,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用教材、备学生。
新课改与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显然改革是看到了问题,初衷都是想更好,更好意味着更大的努力,这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教学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使用新教材后,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逐渐开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备课更注重“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千方百计组织好探究性活动,全程性地、多方面地评价学生,所有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转变了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们从化学实验教科书中也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从教科书随地可看到“活动与探究”的字样,给出活动形式,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三方面:社会实践、学生生活、教材。问题的提出,倡导学生提出,制订探究问题的方案:学生制订、教师制订、师生一起制订。探究形式:讨论、调查、查资料、实验、交流、思想归纳、应用。
与学生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成为我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这种有活力、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不论是在知识的记忆方面还是在理论的运用方面,都比原来提高了效率。例如:在学习第八单元第一节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许多有趣的例子。有的学生说在青铜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是用青铜制造的,因为青铜有耐腐蚀的性质。还有同学说在八九千年前就发现了金,因为它在自然界中是以纯金形式存在,那灿烂的金光容易被人发觉,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这也说明金元素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常温下以单质形式存在。诸如此类的讨论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将知识掌握了。
我还注重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课后小结,传统的做法是“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而我现在的问法是“本课研究什么内容?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学生会信口开河地说一通,因为课堂时间比较少,学生很难做出让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提问还是很有价值的,很科学的。它是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让学生展开联想,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下今后乃至一生都想来回答的问题。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的,这也许是学生通向成功道路的关键一环。
2012年元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