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课堂学案式教学中的讲与练
历史课堂学案式教学中的讲与练
学案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课堂上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讲与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还是边讲边练,这些方法各自利弊如何,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和思考。下面笔者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学案式教学下教师讲什么,如何讲
在平时上课中,运用学案式教学法的一般流程是:教师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学,整理知识点后(15~20分钟)教师讲解(10~15分钟)集中练习(5~10分钟)。通过这个流程我们可以看出,课堂给教师的时间并不多,在短短的时间内讲什么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首先必须讲重点。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问题,教材表述很抽象、枯燥,怎么来突破重点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先设计问题情境:以下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论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材料二: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社会根源:寻金热
材料三: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
商业原因:商路不畅、贸易需求
材料四: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宗教原因:传播天主教
总结归纳: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社会根源:寻金热
商业原因:商路不畅、贸易需求
宗教原因:传播天主教
这四则材料通过多媒体学案展示给学生,让其通过教材知识来分析解决这一重点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把教材抽象的语言转化为鲜活的问题情境,先分析再归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我们如果先在学案中把结论直接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学案变答案,就会出现上课听得懂、做题就不会、换个问法不认识、考试干瞪眼的恶性循环。那么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如何突破呢?教材给的很直接也很详细,不需要教师详细讲解,但是不讲不等于不练,这样的知识点可以以题代讲,可以给学生一副航海海船船舱内的图片:
■
在图片上出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学生的热情很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总结如下:
生产力的发展、地理知识进步、航海技术进步(客观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主观条件)
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参与课堂学习。抽象枯燥的知识点一下子活了起来。
其次应该讲难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才是难点,我们往往主观地认为,教师不懂得问题学生就一定不懂,教师很好理解的问题学生就一定会理解,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二、学案式教学下教师练什么,如何讲练结合练什么?练经典性真题,这样的题要保留,不厌其旧。这类题可以举一反三,学一知十。练创新题,每年高考没有重复题很少有做过的题,因此各地模拟卷中的新题,要搜寻、吸收、训练,增强学生答题的应变性。练那些有一定的深度、有思维提升价值、能激发学生成就感的新材料。多给学生设置学习“障碍”,促成其迎接挑战、不断探究的主动心态。
如何讲练结合?先讲后练,还是先练后讲,似乎只是顺序上的差异,但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师生角色、课堂效果都差异很大。
先讲后练中的学生只需会套用教师所传授的“方法”即可,依葫芦画瓢,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探寻和揭示的过程,忽略了对原始认知的独立体验,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案中必须体现探究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学案来锻炼思维,而不是通过学案来死记硬背。
而先练后讲比较侧重于体验探究,锻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先练后讲需要教师在讲解新课之前,在知识梳理之前设计好探究题目,设计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带着问题去自学,练后教师再归纳、总结,这样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套用者,而是原有知识体系的温习者、归纳者、质疑者、发现者、继续修正者;教师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知识反馈的收集者,而是知识的点拔者、补充者,能力的引导者、促进者。
课前练后课上讲,讲后练,讲中练,讲练后再练。以练带讲,以讲促练,使讲和练融为一体。
需要注意的是,“讲”与“练”相互之间决不能是机械的重复关系(例如,在练习中,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这样的教学就是毫无意义的低效重复),两者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基础知识的“讲”与“练”上,应抓“大”放“小”,削枝强干,突出在“某个具体历史时期中,甚至在更长远、更广阔的时间和范围内起重要作用的事物或人物”。
总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重新学习的一个过程,要想把讲与练结合得恰到好处,还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学习。
(责任编辑:符 洁)
第二篇:历史学案式教学的一点体会[最终版]
历史学案式教学的一点体会
柳河一中 贺洪斌
内容摘要:学案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增加了学习
乐趣。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 自主学习课堂效率
学案式教学已在我校全面展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讲练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手脑并用,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的利用率。同时学案教学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下面谈谈我关于学案式教学的一点体会:
首先,学案的制作必须科学有效。学案编制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学案是由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
1、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包括识记、掌握、理解、运用各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另外还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知识,以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力求简洁明了,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线索浏览教材,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空白处填写好并在课本上勾画,以此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知识关键词等的掌握,如中央集权制、男耕女织、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三足鼎立等等。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更好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另外,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4、知识延伸。现在教材的编写是“一纲多本”,每一种版本都有其优缺点,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编写“导学案”时教师们应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吸收其它版本的优点,紧扣课标,厚积薄发,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设
计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5、合作探究,知识升华。这一部分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一系列问题集体展开讨论。集体讨论的问题主要是老师讲授完本节内容后为了升华本节的知识而设计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普遍特点是跨度大,思维含量高。它往往涉及到几段课文,或者是全文,有的甚至跨章越节,即使是优生一般也难以轻松作出全面的回答,需要经过一番集体讨论后才
可以得到完满的解决。所以,“集体讨论”既能巩固知队帜芴岣吣芰
1)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假如当时北京的一位富家青年学生写了这样的一篇日记,你认为哪些内容不真实?
1919年5月10日——早晨,我吃过妈妈为我准备的西式点心,穿好昨天裁缝店刚送来的西服,坐上家里的汽车,准备赶往学校。路上,我看到了很多的标语,上面写着“推翻袁世凯称帝”、“爱用国货”、“力倡民主、科学”、“还我青岛”等。这些标语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使我热血沸腾,我决心也要改变自己。来到学校,看到很多被捕的同学回来了,我高兴地和他们拥抱。上课铃响后,一位老夫子抱着一本儒家经典上了讲台,之乎者也讲了一通,把我们讲得晕头转向。幸好第二节课,胡适先生给我们带来一个新消息——共产党成立了。我们都对这一消息很新奇,但对共产党还不是很了解。我在想,接下来的中国
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篇日记基本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变化,但从时间上看有些事实真假难辨。由于它改变了传统的表达方式,在课上,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翻书、思考、辩论,兴致盎然,一反
常态,将枯燥的历史记忆变为生活常识,这样通过探究,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
(2)你替这位学生想像一下,接下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为我们的民族复兴而努力?
运用后面的两个问题,过去的历史活了起来,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我们觉得这比硬给他们灌输僵硬的思想强得多。
6、巩固训练。巩固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有些题目的技能训练,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点拨,帮
助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总结。
7、学后心得。导学案最后,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课后,教师可以将导学案收起,给学生进行
解答和批阅。
三、使用导学案的实效
学生考试的应变能力大大提高了,尤其是优生面的扩大比较明显。当然,高中历史教学现在正在改革之中,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才能走向成熟。但我们确信通过,“导学案”教学,做到重引导、重先学、重互动、重反思,从自己的学生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素质与应试兼顾,突出
个性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的几
点体会
一、教师观念转变是前提
教改最大阻力和动力都在于教师。通过改革,我对课堂教学的观念有所变化。以前的课堂,经常是我洋洋洒洒的舞台,我认为教师的乐趣也正是在于讲的精彩,所以经常会“满堂灌”。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总是听老师“讲”才觉得是学习。通过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我深深认识到,课堂应该交给学生。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戊戌变法》这节课的教学中,以前我往往在备课时想如何将这段历史精彩的呈现给学生,而现在我琢磨如何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所以在授课中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组呈现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改试验中,也会困惑,有时候感觉,课堂讲这么少会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啊,但是事实证明,讲的少了,不一定等于学习效果就差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摒弃思想中的惰性,摒弃熟悉的教学模式,在教改中实现学生的发展,自身的提高!课堂中,习惯洋洋洒洒,习惯将课堂变成教师演绎的舞台,并不是特别好转变。我的课堂谁做主?毫无疑问,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做主的应该是我们的每一位可爱的学生!
二、教学案编写质量是关键
教学案作为师生共同使用的资料,其质量关系到改革的结果。网上有可供参考的学案,但是质量高的不多,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编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全面把握重难点,认真选题,拿出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历史学科的教学案编写原则既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又注重对学生基础的夯实、思维的启发。我们的学案几经变革,比较成熟的版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梳理、知识体系、预习检测、课堂检测、课后拓展、学习反思。其中供教师使用的教案还包括思维点拨部分,通过史料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与难点。另外题目的选择应结合考点,对学习效果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三、自学能力培养是核心
我校教学案一体化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发展,其中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是重点。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自学能力普遍不强,很多学生停留在初中学习等、靠、要的阶段,故在高一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课。历史学科将学法指导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我在教改初期曾专门开设了《学法指导课》,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以下内容:如何自学历史教材;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如何整理知识结构;历史学科常用学习方法;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历史作业考试要求,如何进行考后反思等。其中如何自学历史教材是重点,考后反思是难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往往过于枯燥,学法点拨课可能效果会打折扣,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点拨学法,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程关注,勤于监督。另外,好其师则亲其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制约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到位。所以在教改实验过程中,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训练、检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学习检测是补充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检测作为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重要手段无疑十分必要。学生通过及时的反馈能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我在教改过程中,采用如下检测方式:课堂提问、默写、习题训练、单元测验等等。在每节课的前五到十分钟,我通过十道左右的填空题用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用十分钟进行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全面参与,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反思。
五、教师点拨是必要环节
教师在课堂中讲不讲?讲多长时间合适?这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历史课堂似乎教师不讲就失去了学科的魅力。在教改过程中,通过近一年对“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的学习、研究,我认为其都注重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同我校所提出的教改模式是一致的,这也印证了教改方向的正确性。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过程中,我对“讲”这一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实施教学案一体化,并不是老师不讲,而是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对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生不会的问题进行精当的点拨,这对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本和学情都要有深入的把握
第三篇:学案式教学方案
树理中学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方案
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实施;对于教师也是挑战,教师要打破过去的教学定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课堂效果。我校从本学期9月份开始尝试太谷“学案式”课改的方法,为使课改取得成果,特制定了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宋春珍
副组长:原海胜 杨丽霞 初一年级
语文主备教师:张栋霞 合作教师:王飞 数学主备教师:潘金霞 合作教师:商栋艳 英语主备教师:张玲玲 合作教师:王庆莉 政治主备教师:赵张彪
历史主备教师:王飞 合作教师:张栋霞 地理主备教师:李沁娜 合作教师:潘金霞 生物主备教师:杨彩霞 初二年级
语文主备教师:张世霞 苏乔宁 合作教师:王兵亮 数学主备教师:李斗强 车向东 合作教师:豆鹏 英语主备教师:李霞 合作教师:李沁娜 政治主备教师:郭振东 物理主备教师:张树军
历史主备教师:王兵亮 合作教师:张世霞 苏乔宁 地理主备教师:豆鹏 合作教师:李斗强 车向东 生物主备教师:杨彩霞
二、实施范围
初一、二年级各科。
三、实施步骤 1、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15日,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听讲座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2、2010年11月15日初一开始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2011年3月15日初二开始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
四、实施办法
1、学习培训(1)、对教师的培训 ①理论培训
强化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张四保主任的讲座,初步掌握学案的教学理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②过程培训
A、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亲身感受“学案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组织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教师互听、互评、互相学习研讨,达到学以致用、共同提高的目的。
B、抓好教师二度和多度备课。在现有学案基础上,组织教师集体研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各科任教师要负责编制出自己所负责的科目。合作教师在原学案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实现二度备课。
(2)、对学生的培训
①对组长的培训,注重思想和指导方法的培训。使学生懂得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让组长尽快进入角色。组长在指导组员过程中,先讲思路,后讲做法。方法是:这个问题要怎样想?为什么要这样想?语言格式为:“我认为你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尽量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格式。②对组员的培训首先应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能完全依赖组长。其次应服从组长管理。再次不能只满足于听,应和组长积极配合,共同克服困难。最后有问题要及时请教,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分组要求分组办法
①以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为单位,按照学习成绩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成绩靠前的为四人之大组长或两人之小组长,然后强弱搭配,强弱悬殊不宜过大。
②分好组后,按小组编排好座位,将标明大组长、小组长、组员座位表贴在醒目处,教师人手一份。
③给小组编号,可为第1组、第2组……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在小组编个个性化组名。
注意事项:
①各小组应力求相对固定,一般为一学期。②编排座位时,建议大组长在后,小组长在前。
③分组时要注意个别学生在性格、习惯或其它因素等方面是否适合搭配,以成绩为依据,适当考虑组员意向。
五、课堂流程
1、基础达标——设问导读、课堂练习——展示成果——教师讲评——拓展延伸
六、集体研课
1、研课内容A、生成学案,形成导学案。B、反馈课堂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推广的办法、措施,解决困惑问题,调整学案和导学案。
2、研课方式
学案(资料)引领——学科带头人(主备教师)主备——学科(备课)组集体研讨(生成学案)——教师个性化使用(教师补充形成导学案)——跟踪调整导学案(课后反思、总结提升)——定案建库。
3、学案编制的一般栏目
一般应设臵时间、年级、学科、主编教师、合作教师、课题、学习目标、重点、学法指导、复习检测、自学达标、课堂检测、拓展延伸、教学反思等栏目。
4、学案编制原则
A、课时化原则:一课时一学案,切忌学案过大; B、问题化原则: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切忌问题过大,无从下手;
C、方法化原则:体现学生学法指导,能提升学生自学质量; D、层次化原则:问题要有梯次、坡度,可分基础题、提升题、延伸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研课地点 教师的办公室
七、实施措施
A、主备教师负责打印出活页课时学案,并提前给予合作教师一份,由合作教师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特点加以增减知识点形成个性化的导学案。主备教师候课时交教导处一份。B、教师上课时必须带课时活页学案,如果上习题课,习题要有教师提前预习的痕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布臵合理。
八、教学评价 根据课堂评价表的要求对教师进行评价。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重视,把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2、加大经费投入,进而加大“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力度。
3、注重教师的培训学习。
4、积极培树典型,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肯定他们的成绩给予大力表彰。
树理中学
2010年9月1日
第四篇: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学案式教学”也已经快一个学期了,太谷参观学习后,我们努力摸索学习,对“学案式教学”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深知学案教学要坚持“放手”原则: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阅读,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与规律让学生概括,知识体系让学生构建。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可在实施运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自主”易变成自由”,学生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探究过程中,易说话,易做小动作。
二是“合作”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一个学生真能代表四个人的真正想法吗?
三是“探究”的随意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这段时间的开放周活动和片区教研活动,我听了几节课,从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感受颇深。
感受一:课堂很朴实
有些老师的课堂就像平时我们上课一样,几乎没有刻意为听课而准备的痕迹。在课堂中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学案授课。有复习提问,有导课、新授,有巩固练习等,扎扎实实地完成了课堂目标,及时地利用学案巩固了所学知识。就好像走入自己的课堂一样。两位教师在整个课堂中运用学案,做到了三讲——讲重点、难点、易错点;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通过讨论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没讲。
感受二:对学案导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些老师的学案导学课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始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顺序、有方法、有目标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异步学习、异步指导”。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上。“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导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释疑(以问题启发问题)——训练巩固。如此引导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惑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得到了很大调动,“主动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一大特征。
通过这次活动我计划在今后的数学中合理利用学案进行教学,首先做到知识导学,先学后教;在学生进行自学检测、合作交流获得新知的同时适时对他们进行点拨,把完整的概念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使课堂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第五篇: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开展“学案式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通过听课、学习和自己的实践,我对“学案式教学”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化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化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化学课,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课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教师的无奈 家长对老师说 我的宝贝还小 你要用心教他 因为你是老师 领导对老师说 学生成绩不好 你要用心提高成绩
否则要下岗 政府对老师说 你们先好好干 你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 法律规定的很快实现
学生对老师说 读书有什么用
像你没钱没势力 我就是不学 你又不能赶我回去 专家对老师说 要改善教学方法 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社会对老师说 你是园丁 你是蜡烛
教师是太阳系里最光辉的职业
老师说 我被家长责问得哑口无言 我被领导恐吓得连做噩梦 我被教师法骗得有冤难伸
我被学生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被专家羞辱得无地自容 我被社会捧上天后摔了个半死
捣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死你,物价鞭子抽死你,不涨工资穷死你,竞聘上岗玩死你,职称评定熬死你,考试排名压死你,教育改革累死你,假期培训忙死你,造假资料抄死你,检查教案赶死你,作业大山堆死你,夏无空调热死你,冬无炭火冻死你,别人奖金吓死你,福利二字想死你,教育附加扣死你,阳光工资欠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操劳病死你,灵魂工程师夸死你,公务员待遇骗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