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

时间:2019-05-13 02:5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

第一篇: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

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说必有思,会说必会思,要说必先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善说、乐说,通过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数量关系、说思考方法、说操作过程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设情境,有话可说

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一种欢快、愉悦的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敢“说”、想“说”。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的课前谈话“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中就蕴含了针对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创设的情境,从而引出问题:“在超市里你能找出像2.80、35.80、0.50等这样的数吗”,“这些数跟我们以前见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抢着要说自己在超市货物架上看到的货物的价钱,并能说出这些数的中间多了一个小圆点,从而引出小数。这样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学生有问题可想、有话可说,而且有勇气可说。

二、说思路,思维有形

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寻找合理的解题途径。学生说思路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强化数量关系、分析解题途径的过程,也是深化思维的过程。因此,应用题的教学重点落在训练说“思路”上。如教学“李叔叔养了35只母鸡,公鸡的只数是母鸡只数的3倍,李叔叔一共养了多少只鸡?”一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解题思路: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鸡,必须先求出公鸡有多少只,即35×3=105(只);再求一共有多少只鸡,即35+105=140(只)。

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把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设计解题思路的情况及算式叙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补充条件的训练。如:“花园里有36盆菊花,9盆兰花,________?”要求学生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问题:①菊花和兰花一共有多少盆?②菊花比兰花多几盆?兰花比菊花少几盆?③菊花是兰花的几倍……可见,说思路的训练扩展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三、说算理,思维有据

思维具有逻辑性,因此表达要有条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符合逻辑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条理性。

算理的抽象性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算理。再如,在教学 “12×15”时,先出示一幅挂图:每盒有12支彩色笔,共有15盒。然后问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共有多少支彩色笔吗?”学生观察直观图,通过积极思考想出了数数、分盒计算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先算5盒有60支,再算10盒有120支,把两者相加得180支,算式是12×5+12×10=180(支)。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让他们观察乘法竖式:用5乘12就是先算5盒的支数;再用十位上1即10去乘12,得120,就是10盒的支数,然后把两者相加。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算理是一致的。通过挂图的辅助,不仅得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使学生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四、说方法,思维有路

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在思维活动中,这些思维方法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时,可以借助直观形象手段,诱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有条有理地归纳出计算法则:

1.分一分:把26根小棒(2捆+6根)平均分成2份,怎么分?结果怎样?(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根?(3根)(2)把2捆小棒(每捆10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捆?(1捆)就是几十根?(10根)(3)上面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共是多少根?(13根)

2.引一引:刚才我们是怎样分26根小棒的?会列算式吗?这是一道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用竖式又该怎样算呢?

3.算一算:谁能根据分小棒的过程说出26÷2的计算方法?

4.说一说:商十位上的“1”是怎么得来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为什么是“3”?谁能完整地说出计算方法?

5.试一试:把26÷2依次改为42÷2、68÷2、36÷3、88÷4等,让学生随着题目的变化进行完整的试算练习。

6.想一想:(1)上面几道题我们都是怎么算的?(2)一位数除两位数,先除___位上的数,商就写在___,再除___,商___。通过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逐步引导他们从一些具体的数学事实、数学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总结出数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从而使其认知水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循序渐进地获得数学理论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说”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努力把数学中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通过“说”的过程使思维过程明确化、深刻化,从而强化其认识过程,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第二篇: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现实生活(定稿)

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现实生活

摘 要: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上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实用性。对于在初中数学中存在的知识与生活应用脱节的问题,本文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培养技能,研究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感受到生活教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现实生活 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平时教学中,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知识都是教师讲解的重点,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多少联系。学生可以学会教师讲解的知识,却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因此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趣味和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工具的价值在于应用,在应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上要尽量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实用性。数学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必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大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挖掘生活中的相关的现实题材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比例相关知识时,我找了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将学生带到操场上,拿上标尺,让一个同学站在阳光下,测量他的身高和此时的影长。然后问道:“如果我想知道操场边旗杆的高度,大家又爬不上去,你能怎么办呢?”

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把对生活问题的思考转化为对数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二、生活经验点亮数学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当前,大力提倡数学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

在《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我先是出示了许多生活中、自然界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在美丽的图案中蕴含着数学知识,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充分感受这些轴对称图形特有的美。然后,安排动手操作,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通过生与生的交流,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作品的特点,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及对称轴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创造了许多奇迹的图片,中外有名的建筑物、中国传统文化,如脸谱、剪纸、编织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向学生无声地传递着一个信息: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但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艺术审美的享受及厚重的文化意向。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一种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三、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然后再理解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平凡又神奇,说它平凡,因为它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游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说它神奇,因为它的每点每滴无不点缀着你的生活孕育着人类的文明,所到之处无不丰富着你的生活,折射着人类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竭力为学生营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让每个学生感到学习的是真正“生活中的数学”。

如学习“函数与图像”后,有这样一个训练题。某地区对某种药品的需求量y1(万件),供应量y2(万件)与价格x(元/件)分别近似满足下列函数关系式:y1=-x+70,y2=2x-38,需求量为0时,即停止供应。当y1=y2时,该药品的价格称为稳定价格,需求量称为稳定需求量。

(1)求该药品的稳定价格与稳定需求量。

(2)价格在什么范围内,该药品的需求量低于供应量?

(3)由于该地区突发疫情,政府部门决定对药品供应方提供价格补贴提高供货价格,以利于提高供应量。根据调查统计,需将稳定需求量增加6万件,政府应对每件药品提供多少元补贴,才能使供应量等于需求量。

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把学生置于决策者的地位,需要学生借助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作出推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金钥匙”。加强这类问题的教学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生活和谐统一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让数学与生活和谐统一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它的美。因此,数学教学应回归“生活化”,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应用视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申武.引导学生生活中学习数学.新课程,2015(08).[2]夏映雪.赋予数学课“种子”的力量.江西教育,2015(Z4).

第三篇:浅谈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白板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趣味、生成、互动三个方面分析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数学;趣味;生成;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90-01

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它不仅能使教学情景更加清晰直观,让静态画面呈现动态化,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课堂互动,而且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拓展学生学习的平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趣味――巧用电子白板??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子白板具有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动感逼真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优势,以直观、生动、逼真、趣味的画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和学习心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

比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体与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白板显示:美丽的公园里,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在校园里,一片片盘旋着的火红枫叶像天女散花般漫天飞舞;和煦的阳光下,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尽情地玩耍;蔚蓝的天空中,一群燕子飞过,留下了优美的弧线……展示结束后,教师出示一半的图形(如下图),让学生猜一猜图中对应的是什么?

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图形美不美?为什么?你能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吗?”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学习内容:轴对称图形。最后,再利用电子白板的手写功能,板书课题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巧妙地运用电子白板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自觉地投入新知的探究中。

二、生成――利用电子白板突破难点,深化理解

巧妙使用电子白板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节省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首先,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一个梯形,然后复制,呈现两个梯形,接着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梯形进行平移和旋转,将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践体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不难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上底+下底)×高÷2,即S=(a+b)×h÷2。

通过电子白板的直观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互动――巧用电子白板优化互动,碰撞思维

恰到好处地使用电子白板,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上的绘画、复制、拍摄、放大镜等功能,创设互动情境,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注解、画图、板书、列表、拼图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讲述思考过程,汇报交流心得,展示研讨成果。

比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时,教师先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呈现一张花瓶的图片,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共同研讨,估算出图形的面积,接着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在电子白板上拖动图形验证猜想,展示研讨成果。最后,教师再将学生的汇报成果随机地保存在电子白板中,以便于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和日后的巩固复习。

巧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不仅促进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优化了师生关系,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促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应用电子白板,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优势,突破教学难点,让课堂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责编 韦 迪)

第四篇:先学后教在数学课堂中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一般有六个环节:即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看一看,做一做),、后教(议一议)、当堂训练(练一练)。其中前三个环节为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后三个环节(即四个一)为主要环节。运用这种教学模式,都是教学生学,即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看一看,做一做),发现问题后再合作学习(议一议),最后当堂训练(当堂完成作业)。但是年级不同,也有所改动。

小学一年级,可省去“教学目标”、“自学指导”,也可把“四个一”改为两次“四个一”,即“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以后再“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也可搞三次“四个一”,不管搞几次“四个一”,都是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教师补充。

课型不同,也应有所改动。现举例介绍如下:

一、在“例题型”课中的应用

例题型课上的学习内容是例题。教学环节为如下六步:

(一)板书课题 半分钟左右:

上课开始,教师三言两语导入新课(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或者通过屏幕显示课题(可配有陪衬的画面,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必配音乐);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题,一边板书课题。小学一年级一般教师边读边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唱笔画,课题写在黑板中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怎样效果好,就用什么方式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半分钟左右

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或小黑板或口述)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低年级一般以教师口述为宜。

操作要领: ① 为了让学生看清教学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 幕上不要配鲜艳的画面。

② 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

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老师把握,靠老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③ 学习目标要准确,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即不降低,又不能提 高。

④ 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富有鼓励性,比如: “比谁能„„”

⑤ 不要急于切换投影,使教学目标一闪而过,学生看不清楚。⑥ 揭示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 标,教师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

(三)自学指导(1分钟左右)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可以节省时间,学生容易看得明白。小学一年级一般以口述为主。自学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四个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操作要领:

① 自学内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

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简单的小数乘法时,引导学生重点看例题中的列竖式、乘的部分,对加减的部分可省略看,因为加减的方法已学过。

②要精心出好思考题,因为思考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自学指导中常有思考题。思考不宜多,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可以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可质疑问难,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④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6分钟左右),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的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提前,一定要讲究实效。

⑤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但检测题在自学指导中不能出现,一定要在看书结束后提示,否则会影响学生专心看书)。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紧张的思维。

⑥师要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稳重端庄(不可用力拍手,敲桌子,敲黑板),语言要简洁(切不可随便讲一句废话),有条理,语调抑扬顿挫,能够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

(四)看一看(看书:例题,图)(4分钟左右)出示自学指导后,进入“看一看”这个环节。

按照自学指导,学生认真看例题(代替老师讲例题,传授知识),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思考如何运用,能够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操作要领:

学生看书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用目光巡视每个学生,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专心读书,紧张思维。

(五)做一做(检测:运用概念,逐步解决问题:

学生看书一结束,就检测学生看书的效果,一般采用一次性板演练习的形式(一般不搞两次板演,不采用提问的方式),因为书面练习最容易暴露理解,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就是下一个环节“后教”的内容(因为“后教”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操作要领:

1学生看书一结束,教师讲好过渡语,并且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定学生板演的位置或准备好小黑板,供学生板演。

2教师先公布检测题,让同学们坐在座位上练习,再指2——3名后进生板演,叫后进生是因为后进生暴露的问题最多,最具有典型性,能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上好课;如果让优秀生板演,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上好课。

3板演的内容是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练习题要有代表性,能检测出学生对例题的理解情况,检测题做对了,就说明学生对例题理解了,如检测题哪一步错了,就说明对哪一点不理解。

4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要巡视,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并分类板书,思考学生中的错误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思考如何“后教”,这实际上是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5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学习。

(六)议一议(后教)(8分钟左右)

学生读书、检测例题后,就进入“议一议”的环节。“议一议”不是指老师在讲,而是“兵教兵”,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议一议”这个环节,让学生能解决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议一议”一般分两个环节:

1.更正。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并鼓励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粉笔更正写出不同的答案(不要擦去原来学生写的)。如学生更正错了,鼓励其他学生更正,如果在出错,继续让学生更正,尽可以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教师不要轻易表态,不能让更正变成教师唱“独角戏”。

2.讨论。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

(1)讨论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时教师目光要巡视每个学生,不要盯住课本,或只看少数学生),应先提出讨论题,让全班同学思考,各个准备回答,以后再指名回答;不能先指名(或指定××组同学),再提出问题,让全班同学袖手旁观;要问:“会的请举手”,然后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选最差的学生回答,不要问“对不对”,让全班学生齐声回答(因为齐答学生不动脑,谁会谁不会搞不清楚),要让较多的同学畅所欲言,说个够(发言面力争100%).切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绝地讲,使得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2)讨论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非重点的那几步应一略而过,如没有问题,可以不讨论。教师绝对不能信口搞“满堂问”。

(3)讨论的顺序。不能一题一题地讨论(即一题讨论完了再讨论另一题,因为这样,必然讨论一题与讨论另一题重复、无条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同时看几位同学做的同一道题的第一步(并把座位上同学的有关这一步的错误并入一起讨论),问:“要知道这一步对的请举手”,“说说问什么”。大家归纳,教师板书(板书要点,字体工整,不宜太小);同时再看几位同学做的同一道题的第二步,讨论:“这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学生归纳,教师板书„„这样,一类一类地按逻辑顺序讨论,由个别到一般,找到规律,上升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的板书要与学生的讨论密切结合,学生讨论哪一点,说对了老师板书这个要点,再讨论另一点,老师再板书另一要点。切不可等学生讨论完了,教师再边讲边板书,这样重复、费时,理论与实际脱离,影响学习效果。

(4)教师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好:教师讲的内容应该是全班同学通过更正讨论,还不会的地方,即大家都说错了的或都说得不完整的。教师讲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5)老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学生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部分学生做错了的,经优生帮助更正,能正确讲出“为什么”的,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坚决不讲;切不可学生讲一句,教师跟着重复一句,学生讲一遍,教师重复一遍。对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个别问题,也可以不教(待课外个别辅导)。

(6)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善于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驾驭课堂。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确保学生用好三角板、圆规,画图准确,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教师要用好教棒(不可用三角板代替教棒),千方百计让学生紧张地思维,解决疑难问题。

(七)“练一练”(10分钟左右)

“议一议”结束,即进入“练一练”,即“当堂训练”,是指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三:一是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二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三是便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课外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辅导。

操作要领:

① 课堂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必须在下课之前完成作业,交 作业本。

② “当堂训练”可分两种:背诵知识点和书面练习,也可只搞书 面练习。

③ 课堂作业主要是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和习题,练习题要有代表

性,要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④ 学生课堂作业时,教师要巡视,要注意矫正学生坐姿,培养他 们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按时完成作业。⑤ 教师不得辅导学生(如有错误,待课外辅导)。如少数学生做得 快,已完成了,教师可让他们完成别的学习任务。

以上六个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程序。在应用时,不要生搬硬套,必须领会精神实质,灵活运用,教师在各个环节之间,还要讲两句鼓动性的过渡语,承上启下,引导学生紧张学习,当堂达标。

针对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程序可以灵活变动,例如,教学内容较简单的可采用“一次四个一”的模式;对内容较复杂可采用“二次四个一”(即“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以后再“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

二、在“概念+例题型”课上的应用

此类课型中的学习内容,分两部分:前部分是概念,后部分是例题。这类课的操作方法与例题型基本一样,仅增加看书的内容,即增加了概念部分。教学环节如下:

1.板书课题(略)2.揭示目标

3.自学指导(约2分钟)① 投影自学指导

投影内容要包括四点,要让学生看了后能明确自学内容、方法、时间 和要求。

指导自学的方法,边看书边理解边熟悉定义、法则、公式等概念,看 例题时,注意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的。② 学生看自学指导。

4.看一看(学生看概念、看例题)(约4分钟)

学生看书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看的又快又认真的同学,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引起竞争;

5.做一做(检测)。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检测题是与例题类似的习题),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一般不默写概念。

6.议一议(后教)(约10分钟)

(1)更正。做对的同学帮助做错的同学更正;通过更正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概念。

(2)讨论。弄懂“为什么”;

①逐类讨论。若对,则让他们说“为什么”对,加深对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若错,讨论:“为什么错”,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②教师点拨的重点应放在本节课的概念、法则、公式与例题的结合点上,即弄清是怎样运用本节课学的定义、法则、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

7.练一练(当堂训练)(约10分钟左右)

(1)布置作业内容(课堂作业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难度,选题要适量、适度),明确作业要求;

(2)学生做作业。

教师要巡视,确保人人独立、按时完成;下课时收齐带走全班作业本。

在“概念+例题型”课上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的一般操作程序有下面三种:

①“一学一教”

“一学”是指学生一次性的看概念、看例题,板演;“一教”是指一次性的更正练习中的错误、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这就是上面介绍的最常用的方法。

②“一学二教”

“一学”是指学生一次性的看例题、看概念。“二教”:第一次“教”是指提问、纠正概念理解中的错误;第二次“教”是板演、更正、讨论,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当堂训练。这一种方法就是在“一学一教”中增加了提问、纠正理解概念方面的错误这一环节。

③“二学一教”,也可以说是两次“先学后教”(即第一次“先学后教”:学生看概念,提问概念,讨论、理解概念;第二次“先学后教”,看例题,板演,更正,讨论,弄懂

第五篇: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与问题情境教学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一、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 1.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2.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案例2】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3.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4.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案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5.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案例5】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①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③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④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⑤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三、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纪普遍不大,因此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打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我在执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原始森林里,有两只小松鼠在玩耍,玩着玩着它们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松子的大松树,看到此种情况,两只松鼠快速的爬上了大松树。其中的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然后爬了3米终于摘到了很多松子;而另外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但是不小心又失足滑下了1.6米,结果晚了一步。”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看到这种情况,我适时的抛出问题:“请大家算下这两只松鼠各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还要爬多高才能够到松子?”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纷纷计算起来,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也逐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之一,只要运用的合理就可以创设出高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是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例如,我在执教“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一数学概念,我创设了下面这样一个情境:“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请问同学们都会剪纸吗?”同学们有的表示会,有的表示不会。然后我出示了一段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学生看的都非常入神,纷纷对这些民间艺人的剪纸手艺表示惊叹。精美的蝴蝶、红双喜在艺人的手底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得不让人佩服。看到学生如此的羡慕,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艺人所剪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道:“这些剪纸都是对称的!”通过这名学生的回答,大家纷纷表示确实都是这样的。于是我顺势说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进行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五、结合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把握住重点,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创设问题情境,即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这样可以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重点问题事实上就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好在重点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呢?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问题,我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假如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李丽同学回答:“由于已知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于是可以得出=4-4(k-1)≥0,由此解得k≤2”。李丽同学回答完之后,王刚则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2且k≠1”。接下来,我又将原题目改成:假如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同学朱颜回答说:“一样!”沙娟同学则回答说:“ k=1时,方程有解,解是x=。所以k≤2。”

在同学们的一片质疑和讨论当中,他们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不仅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完成了本题的解法之后,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也可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结合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角色表演创设问题情境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对初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有所启发,引导更多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下载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一点感悟

    国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一点感悟 我校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是一所 “《弟子规》力行学校”、“经典教育推广学校”、“中华吟诵实验学校”、“多元智能发展学校”。国学贯穿始终......

    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新荣区第三中学安卫东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学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光靠老师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

    建构主义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 课程作业 1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娟娟)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一种能......

    强化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

    让阅读展翅高飞 黎坪镇九年制学校 李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的说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的确,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

    强化能力训练,培养数学思维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进城务工子女数学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逻辑思维能力弱、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客观分析数学教学面临的“难以兼顾全面教学,难以贯彻新课标要求,难以贯彻数学......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榆中县麻家寺学校 朱存良 摘要: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能力,即思维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如果抓住了思维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就抓住了阅......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刘 霞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无可比拟的优势,并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小学数学的现状。《标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