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千万亩滴灌节水农业水源工程建设总结的通知
关于做好千万亩滴灌水源工程总结的通知
各市、试点县水利(务)局:
目前,2011年度千万亩滴灌水源工程建设即将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扎实做好明年滴灌节水农业供水和下一步水源工程建设,各地区要认真做好水源工程建设年度总结。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工作总结
一要围绕2011年度千万亩滴灌节水农业实施方案确定的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内容、投入,认真总结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及验收情况,建成后工程的管护措施或建议,取得的主要成绩、做法和经验。
二要认真梳理水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后滴灌水源工程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总结,尤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各市的总结材料一要客观真实。既要肯定成绩,也不掩盖问题;内容充实,数据准确,力避泛泛空谈。二要准确客观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有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三要突出本地区工作特点,总结经验要有重点突出。四要控制篇幅,字数一般不超过2000字。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按照省领导批示精神,各地区要在确保明年初水源供水安全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制定明年的水源工程规划和技术保障方案。督促各项目区切实加强水源工程冬季管护工作;利用冬闲时间,加强有关人员和用水户的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明年春播滴灌水源工程正常运行,确保滴灌工程开好头、起好步。要督促各项目区建立已完水源工程档案,组织开展项目区水源工程自验工作。
各市总结材料经主管负责人签字后,于12月13日前将电子版和纸质材料报厅农水处。
第二篇:调查研究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
摘 要: 针对山东省农业节水工程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结合山东省山丘区自然条件,水源特点等,在调查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为目标,对山东省山丘区的水库灌区的运行管理模式,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关键词: 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0 引 言
山丘区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工程是否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关键。农业节水工程的管理,既涉及到生产力因素,如工程、设备、人员,也涉及生产关系因素,如农业节水工程的产权制度的改革、管理体制、管理办法、管理技术、法律法规等。本文针对山东省丘陵区的特点,对其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总结。
山东省丘陵区灌溉水源工程类型有水库、塘坝、谷坊和部分大口井、蓄水池、水窖等。对于水库灌区特别是大中型水库灌区,投资主体是国家,大都为国有资产,且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等任务,一般均跨行政区。对于小型水源工程,投资的主体是村集体和农民,水源分散,控制的面积较小,灌区面积小。因此,在管理上水库灌区和小水源工程有着很大区别。本文分别对两种情况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讨论。水库灌区的运行管理模式
山东省现有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152座,小型水库4 899座,塘坝30 890座,仅大中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51.03万hm2。水库水资源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山丘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的大中型水库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灌区运行维修费用严重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人为破坏严重,政府和农民负担较重,由于历史原因,产权管理复杂。水库灌区水源便于集中控制,一般都设水库管理单位,并下属专门的灌区管理所、站,负责灌区的管理,如制定供水计划,进行配水和供水,灌区工程的清淤、维修、养护,水费的征收等,在灌区配套和量水建筑物较齐全的地方,特别是大中型灌区,一般实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的办法收费,部分大中型灌区和大部分小型灌区,按照“按亩收费”的办法进行收费。由于水库及灌区国家投资较大,灌区支渠以下配套地方投资较大,投资来源复杂,灌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对比效益较低,农民的负担较重,对工程按照市场机制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工程的管理,水费的征收难度加大。
从山东省现有的水库管理体制来看,实行按照行业统一管理和按行政区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大中型水库和部分重点小型水库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毕业论文格式收益范围在一个行政区内的水库,专管机构由行政区政府或行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跨行政区的水库,由上一级政府或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必要时委托主要收益的行政区代管。
龙口市北邢家水库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在山东省建设较早,在运行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1.1 管理机构
水库管理所委托灌区渠道管理站,受益区芦头镇政府委托镇水利站,共同组建成“北邢家水库灌区自压管灌工程管理站”,由原灌溉管理站结合受益各村抽调人员组建成“工程管理专业队”。
1.2 管理职能
管理中实行管理责任制。管灌工程管理站负有定期指导、检查评比、管好用好工程的责任,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运行和检查评比结果。工程管理专业队的职责是:按受益大小,管好用好管理范围内的工程设施,如每年春季油漆一遍所辖工程内的所有金属构件,每次灌水前清理好拦污栅,润滑启闭机,检查维修好所有闸门,各村管水员要按供水计划提前购买水票等。灌溉运行管理实行科学管理,由灌区灌溉试验站按照作物的需水规律,在灌区设立墒情监测点,通过墒情测定和灌溉预报,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经过灌区代表大会研究审议后,制定供水计划,交由自压管灌工程管理站执行,在灌溉管理上实行“按亩配水,按方计费,预售水票,凭票供水”的管理办法。对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累进加价收费。对跑水、漏水现象进行罚款处理。
除上述水库灌区的管理模式外,股份制管理的模式也开始应用,沂水县跋山灌区股份制改造,泰安市郊区1 333.3 hm2(2万亩)节水工程股份制管理形式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经济自立灌排区的管理模式,在临朐县、梁山县、微山县都进行了探索,但由于涉及因素较多,实施的难度也很大。如建立用水者协会存在着权益再分配的问题,供水部门难以实行承诺供水,产权的关系复杂,与原有水管部门的关系,水费的确定受农民负担的制约等。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
由于各地情况不一,产权不同,管理模式也不相同。
2.1 国有产权运行管理模式
这种节水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农户投劳建设并委托某村或单位组织管理经营。对一些抗旱防洪任务较重的小型灌溉工程,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用水和灌区工程维护相对较好。大多数由乡村组织管理,工程效益发挥参差不齐,水费征收困难,运行费用不能保证,工程难以正常运转。主要原因是工程收益权和管理支配权脱节,在水价制定和水费征收方面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干预,存在着产权的“多重代理”问题,降低了工程运行效益。
2.2 集体产权运行管理模式
指乡村集体组织出资兴建并负责经营管理的模式。一般由村委统管或生产小组统管,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管护,每公顷每次水费在75~450元不等,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集体,从公共积累中支付水费,这是农村的主要工程运行方式。集体产权的农业节水工程管理难度也很大,这是由于集体仅享有所有权、处置权、管理权,而使用权和收益权归农户,这就降低了集体投资兴建节水工程的积极性,据参考文献[2]调查表明,85%的农民持满意的态度,但集体产权是一个模糊的产权,设备重复购置、争水抢水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现象,同时,由于集体产权缺乏激励功能,在管理不善的地方,农民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莒南县农业节水示范区的运行管理属这种形式。乡镇水利站、农技站、茶果站三位一体组成科技服务小组,在分管农业的乡镇长领导下,宣传方针政策,传授技术到各示范点。示范区内节水示范工程管理体制为专管小组责任制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即由村委组织责任心强,操作熟练,能处理有关技术问题的管理小组,一般由村委主任、农技村长、司机手和1~2名管护人员组成,管理范围包括水源工程、供水管网、设施设备的管护、灌溉时的运行操作全过程。灌溉运行:由村管理小组根据天气和墒情的变化,确定是否灌水,这种运行模式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和管护有正常制度化约束的保证,特别是水资源量有限的情况下,有利于统配水源,保证灌溉的适时性和适量性。管护制度:项目管理组委派1~2名管理人员对工程设施进行看护,每年开春和秋后由管理组统一对工程的机电设备、配水管件管材、田间设施维修保养2次。在开机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事故由管理组及时修复。维修、保养、更换设备设施的费用在收取的水费中列支,大修大换设备设施材料时须经村两委讨论决定。水费计收:水费计收标准主要是燃料动力费,根据工程规模结合实际运行发生的单方水耗能计算,另加5%的损失量核
定。工程的维修养护费、折旧费根据固定资产投入情况,分年折算在村委向承包户的提留中。收费方法按水表计量,实行水票制,就是用水户预先购买水票,管理小组凭用户缴纳的水票单据列明的水量供水。
2.3 承包经营的模式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明确所有者和承包者之间的关系,该种管理方式的实施,改变了工程无人负责或责任不明确的状态,降低了对工程管护的监督成本,这种模式,刺激了承包者的积极性。但工程承包在有些地方存在工程的收益权受一些人为的限制,如不得改变工程用途等。工程设施的管护权有分割现象,如维修费用的分摊问题。有的承包时间短,缺乏投资预期的激励,造成短期行为和破坏性生产。该模式应当作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产权模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
2.4 租赁经营的管理模式
租赁是一种市场化的产权模式,是以公开招标的形式,两个独立的产权实体,通过签订租赁合同,将工程经营权在一定的期限内让给经营者的一种模式。租金由租赁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可退租、转租,但转租的工程不能随意改变其灌溉用途,按照租赁合同要求进行经营,租赁实现了经营管理权与收益权的统一。但在市场经济不健全的情况下,租赁对水源工程来讲,有一定风险,这种管理形式在山东省还不多。
2.5 农户家庭经营模式
指以单个农户投入为主体,乡村投入为导向,其他投入为补充购买或兴建的小型农业节水工程。这种模式购买的使用期达到50年以上,在山丘缺水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如费县大田庄乡黄土庄村实行这种模式后,出现了户户办水利,高效利用水资源的良好局面。
2.6 合伙经营管理模式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农户共同出资购买、兴建或承包、租赁的产权模式,合伙管理经营,突破了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局限性,降低了资本的风险,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2.7 股份制管理模式
这是一种以入股的方式采取纯资本联合的形式,集多方资金入股联建、联营,并按照股份多少进行分配的一种产权模式。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但目前发展还不成熟,在大中型水库灌区中开始试点,在小型节水工程中应用有困难。
2.8 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
是一种按照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联合的形式的共同和股兴建、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上实行一人一票制,在分配上是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由于股份制把共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结合起来,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是现代较理想的产权模式。肥城市潮泉镇百福图西村,原来灌溉条件较差,他们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实行股份合作建设与管理,采取了股金共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办法,每股60元,共募集股金3000股,其中,村集体股占67%,个人股占33%,并立即制定了章程,健全了规章制度,推选了会计和机手。入股户水价按照10元/h,非入股户按照12元/ h,净收入30%作为公积金,70%年底分红。结 语
山东省山丘区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按照水源工程规模大小可分为水库灌区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和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水库灌区的按照行业统一管理和按照行政区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是目前主要管理模式。股份制管理和经济自立灌排区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因各地的情况不同,应因地制宜确
定国有、集体、承包、租赁等产权模式,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建立高效的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水科院.农业节水模式研究与示范,2000.12.[2] 山东农业大学.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2000.[3] 刘继永.节水灌溉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7).[4] 杜贞栋.浅议山东省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
皖政„2012‟106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快城乡造林绿化步伐,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现就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强省建设,统筹城乡林业发展,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立足大林业、大生态、大
二、目标任务
3.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省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其中,2013年新增240万亩,2014年新增280万亩,2015年新增280万亩,2016年新增200万亩。
4.区域发展目标。到2016年,所有县(含市、区,下同)森林覆盖率达到或超过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20.36%)。山区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丘陵和平原地区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
5.林业经济发展目标。到201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三、建设内容
6.优化森林布局。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等三大造林工程,促进丘陵、山区、平原三大区域林业全面发展;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等三项创建活动,让森林进城、入村、绕路、依水、围田,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建成一批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
7.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工程。以江淮丘陵地区及江南、沿江、沿淮丘陵地区为重点,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陡坡开垦地、丘陵岗地和江滩、湖滩、河滩造林、城镇周边绿化、水源地
建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村庄,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12.开展森林长廊创建活动。以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以及长江、淮河、新安江、怀洪新河等江河沿线和巢湖等湖泊周边为重点,按照两侧绿化宽度各不少于50米、有条件的地方应达到100米的标准,加大绿化、美化、彩化力度,创建森林长廊,打造绿色景观。到2016年,建成森林长廊示范路段5000公里。
13.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在改善生态的同时,着力培育民生林业。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森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林下经济等新兴林业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和产业示范基地。
四、千方百计增加林业投入
14.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入机制。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鼓励林业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特别是龙头企业投资造林绿化,以及农民以地入股与企业、大户合作造林,建立商品林基地和企业原料林基地,及时依法给予造林经营者颁发林权证。鼓励利用各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相关林
林长廊、实现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城市目标的市、县给予奖补。
17.加大金融支持造林绿化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简化审批手续,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满足各种造林绿化主体贷款需求。加大林业贷款贴息比例,在贷款期内,对造林项目贷款每年给予2个百分点的贴息,对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造林小额贷款每年给予3个百分点的贴息,由市、县在省林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安排。
五、保障措施
18.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开展造林绿化、促进森林增长、加快生态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并落实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省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县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9.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各地要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认建、认养、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省军区、省武警总队负责组织驻皖部队、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复转退军人营建“八一林”、“双拥林”等。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
员会审批后实施。
2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木限额管理、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和林地定额管理、征用征收审核审批制度等,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保护生态安全。切实加强乡村现有自然生态的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生态,以及各类保护小区、村庄片林要严格保护,保持自然风貌。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期间,除经济林之外,低产低效林应以补植补造和封育为主,原则上不得开展以人工更新造林为主的大面积皆伐改造。
23.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机构特别是基层林业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林业队伍,落实人员及相关保障,充分发挥林业部门政策宣传、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科技推广等职能作用。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林农水平。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7日
第四篇:关于做好客运专线工程总结的通知(铁建设函[2009]672号)
关于做好客运专线工程总结的通知
(铁建设函[2009]672号)
客运专线工程总结是对客运专线建设经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应用成果的全面总结,对于完善我国客运专线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客运专线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按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内容要全面、系统,有高度、有深度,全面反映建设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科研等工作情况和创新成果;工程总结内容要实事求是,资料、数据要准确、完整,既要记录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又要反映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典型问题要重点剖析,并提出预防和改进建议。客运专线工程总结按照《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大纲》(见附件)进行编写,除特殊情况经铁道部批准外,章节一般不得调整。
二、明确责任。客运专线公司是客运专线工程总结的组织者与实施主体,对客运专线工程总结负总责;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是工程总结的编制单位,对工程总结的具体内容负责。客运专线公司要有一名领导主抓工程总结编写工作,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也要明确具体负责人和牵头部门,各单位要在客运专线公司组织下做好工程总结编写工作。
三、加强领导。铁道部工管中心成立客运专线工程总结指导组,成员包括工管中心、运输局相关专业人员,并聘请部分熟悉客运专线建设的专家。指导组负责对客运专线工程总结进行督促、指导、帮助,对工程总结进行审查,并将工程总结完成情况纳入对建设单位考核范畴。
四、进度要求。工程总结要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建设项目初步验收时要基本定稿,初验后6个月内完成组卷、审查、修改。原则上在国家验收前完成工程总结工作。《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大纲》中各章节的时间安排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综述篇,项目开工后6个月内完成初稿,初步验收前定稿。
2.建设管理篇,根据建设项目进展,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初步验收前完成初稿,初验后3个月内定稿。3.勘察设计篇,项目开工后6个月内完成初稿,初步验收前定稿。
4.工程施工篇,根据建设进度,相关专业工程完成3个月内基本定稿。
5.科研与技术创新篇,根据工作开展及时组织,部初验前完成初稿,验收后3个月内定稿,并完成审查工作。6.工程总结完成后1个月内送铁道部及相关部门备案,同时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
客运专线公司要按上述时间节点,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拟订具体的工程总结编制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其他项目。工程总结是对建成项目的全面回顾和检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理、提炼经验与教训,为其他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客运专线以外铁路建设项目的工程总结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参照《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大纲》进行编写,不涉及的章节可以进行删减。
附件:
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大纲
第一篇 综述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建设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
第三节 建设程序与决策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工程特点和主要工程数量
第四节 主要建设过程 第三章 综合评价
第二篇 建设管理
第一章 建设管理模式
第二章 标准化管理体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管理制度 人员配备 现场管理 过程控制 建设管理机构 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 部门职能 设计管理 贯彻设计新规范 预可研与可研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 质量与安全
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质量事故的处理与闭合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第五节 安全质量事故的教训与建议
第六章 施工组织
第一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与重大调整
第三节 工期控制与节点工期
第四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重点控制工程工期控制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管理程序 投资控制 项目投融资体制 技术标准与规模的确定 合同管理 验工计价管理 财务管理 变更设计管理 外资管理 征地拆迁 省部纪要 用地报批 征地拆迁实施 “三电”迁改
第十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复垦与绿化
第二节 噪声、震动、电磁等
第三节 水土保持
第四节 评估
第十一章 工程监理
第一节 监理制度
第二节 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施
第三节 质量验收制度
第十二章 工程接口管理
第十三章 工程咨询
第一节 咨询方式
第二节 主要咨询成果
第十四章 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信息化系统的运行 第十五章 物资管理
第一节 物资采购
第二节 物资供应
第三节 质量控制
第十六章 队伍管理
第一节 对专业队伍要求 第二节 岗位培训
第三节 劳务使用
第十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
第二节 路地和谐共建
第十八章 建设协调
第十九章 工程验收
第一节 验收方式
第二节 静态验收 第三节 动态验收
第四节 试运行
第五节 初步验收
第六节 试运营
第七节 竣工验收
第二十章 工程决算与资产托付
第二十一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
第三篇 勘察设计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设计
第二章 线路设计
第一节 线路走向与重大方案比选
第二节 重大设计原则的确定 第三章 地质勘察
第四章 路基设计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路基基床设计
第四节 一般路基设计
第五节 特殊路基设计(浸水、软土、黄土、膨胀土、岩溶、风沙等)
第六节 路堑设计
第七节 填料设计
第八节 过渡段设计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设计
第十节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设计
第五章 桥涵设计
第一节 桥涵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基础工程设计
第四节 墩台设计
第五节 常用跨度桥梁设计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设计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设计(钢桁梁、钢桁连续拱桥、斜拉桥、系杆拱桥等)
第八节 公铁两用桥设计
第九节 桥面系工程设计
第十节 涵洞工程设计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设计
富水、偏压、黄土、瓦斯等)
第六章 隧道设计
第一节 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一般隧道设计
第四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设计
第五节 特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大跨、软岩、浅埋、第六节 洞口设计 第七节 洞内设施设计
第八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 第九节 防排水设计 第十节 辅助坑道设计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设计
第十二节 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技术措施 第七章 轨道设计
第一节 轨道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有砟轨道结构设计
第四节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
第五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第六节 道岔设计
第八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设计
第一节 站场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车站工程设计
第四节 引入枢纽工程设计
第五节 接轨站施工过渡设计
第六节 动车整备基地设计
第七节 主要客运设备配置
第九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设计
第一节 站房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一般站房设计
第四节 区域性枢纽站房设计
第五节 采暖与通风设计
第六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
第十章 “四电”系统优化设计
第十一章 通信设计
第十二章 信号设计 第十三章 电力设计
第十四章 电气化设计
第十五章 综合接地系统
第十六章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
第一节 工程概况
第二节 防灾监控设计
第十七章 工程接口设计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设计概述
第二节 接口设计原则与要点
第十八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设计
第十九章 客运服务系统设计
第二十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
第二十一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
第四篇 工程施工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工程
第二章 路基工程
第一节 工艺试验
第二节 地基处理
第三节 一般路基施工
第四节 特殊路基施工(浸水、软土、黄土、膨胀土、岩溶、风 沙等)
第五节 路堑施工
第六节 填料改良施工
第七节 过渡段施工
第八节 路基基床施工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施工
第十节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与评估
第十二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第三章 桥涵工程
第一节 基础施工
第二节 墩台施工
第三节 T型简支梁的制运架
第四节 简支箱梁的制运架 第五节 简支、连续梁的桥位现浇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施工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施工(钢桁梁、钢桁连续拱桥、斜拉桥、系杆拱桥等)
第八节 公铁两用桥施工
第九节 桥面系工程施工 第十节 涵洞工程施工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
第十二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第四章 隧道工程
第一节 一般隧道施工
第二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
第三节 特殊不良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大跨、软岩、浅埋、富水、偏压、黄土、瓦斯等)
第四节 洞口工程施工
第五节 洞内设施工程施工
第六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工程施工
第七节 防排水施工
第八节 辅助坑道施工
第九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
第十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第五章 轨道工程
第一节 有砟轨道道床施工
第二节 无砟轨道施工
第三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 第四节 道岔施工
第五节 轨道及道岔精调 第六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工程
第一节 一般中间站施工
第二节 主要客运站施工
第三节 引入枢纽工程施工
第四节 接轨站过渡施工
第五节 动车整备基地施工
第七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工程
第一节 一般站房施工
第二节 区域性枢纽站房施工
第三节 采暖与通风施工
第四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
第八章 通信工程
第九章 信号工程
第十章 电力工程
第十一章 电气化工程
第十二章 综合接地系统
第十三章 防灾安全监控工程
第一节 防灾监控工程施工
第二节 防灾监控工程质量控制
第十四章 工程接口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的施工
第二节 工程接口的质量控制
第十五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施工
第十六章 客运服务系统
第十七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
第一节 联调联试概况
第二节 供变电系统联调联试
第三节 接触网系统联调联试
第四节 通信系统联调联试
第五节 信号系统联调联试
第六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联调联试
第七节 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
第八节 综合接地测试
第九节 电磁兼容性测试
第十节 环境振动、噪声及声屏障测试
第十一节 路基及过渡段动力性能测试
第十二节 轨道动力性能测试
第十三节 大号码道岔动力性能测试
第十四节 桥梁动力性能测试
第十五节 动车组动力学、牵引制动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
第十六节 动车组弓网受流性能测试 第十七节 轨道、接触网状态检测
第十八节 试运行
第十八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
第五篇 科研与技术创新
第一章 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组织实施
第一节 路基工程
第二节 桥梁工程
第三节 隧道工程
第四节 轨道工程
第五节 “四电”系统集成第六节 “四电”子系统攻关
第七节 其他科研项目
第二章 科研项目对工程的指导作用和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第三章 拟申报科研成果奖
序号 项目 获国家级奖励等级 获部级奖励等级
第四章 技术创新
附录:1.大事记 2.参建单位
第五篇: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 来源 中国保监会 公告日期 2011-04-11 作者 中国保监会
各保监局、各中资财产保险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做好“三农”工作做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地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抗灾减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
(一)要突出重点。要坚持以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农畜产品及森林为发展重点,努力扩大保险覆盖范围。要进一步完善保险条款,合理制定费率,配合春耕生产,全力抢抓农时,做好承保工作。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政策,提高保障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保障。
(二)要突出亮点。要紧密围绕中央区域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发展农房保险、农机具保险、渔业保险、种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等的宏观战略部署,深入调查,加强研究,创新产品,积极拓展保险服务“三农”新领域。
(三)要突出特点。对地方支柱农业和区域优势品种,特别是肉、蛋、奶、渔、果、菜等“菜篮子”产品,要积极开展试点,扩大重要“菜篮子”产品保险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主产区的覆盖面,为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要积极研究天气指数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险种,满足农业和粮食生产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二、要努力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一)要做好防灾防损工作。要充分发挥保险业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加大对防灾防损防疫工作的投入。加强与气象、水利、国土等灾害管理预报部门和农业、畜牧兽医、林业等农林主管部门的合作。要结合有关预报信息,认真评估对承保农作物的致害性,会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帮助农民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要完善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培训,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二)要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各公司要加大投入,建立起有效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切实将农业保险的服务关口前移到涉农的第一线,及时为农户提供投保告知、报案和索赔指导、业务咨询等保险服务;要及时查勘灾情,确保农户灾后理赔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保险服务;要及时调度资金,确保预付和赔付资金及时、足额到达受灾农户手中。
(三)要加大对农业保险业务的政策倾斜力度。各公司资源投入要向农业保险业务一线倾斜,向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倾斜。要制定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内部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业绩考核机制,切实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切实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农业保险全面协调发展。
三、要坚持规范经营
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农业保险业务开办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承保、核保、查勘、定损和理赔流程,坚持做到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
要强化风险意识。要充分认识农业保险风险的不确定性,认真做好农业保险再保险安排,切实防范巨灾风险。防止因风险管控不到位,再保险保障不足而导致巨灾情况下赔付不足、最后损害农民权益的行为发生。
要强化内控管理。开发农业保险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财政的补贴能力,更要考虑到费率要与承担的风险责任相匹配。要确保承保理赔资料的完整。要通过内部审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合规性的审核,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严禁误导或强迫农户投保;严禁通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违法违规手段,套取国家财政补贴和费用;严禁侵占、挪用农业保险理赔款。
四、要强化农业保险监管
农业保险事涉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是中国保监会规范市场的重点险种之一。各保监局要以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加强农业保险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力度,重点查处农业保险虚假承保和虚假理赔行为。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必要的工作联系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春耕生产已经开始,各保监局、各相关保险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协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农时,早规划、早安排、早部署,进一步抓紧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切实做好农业保险工作,确保国家支农强农政策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一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