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3:4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白杨坪镇中心小学语文组

执笔

唐尚国

一、序言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堂学习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我校正大力推广“361课堂教学模式” 强力打造高效课堂。而我们在听取老师们的讲课中,却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有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主要为了应付领导检查,与实际上课分离;

2、教案制定目标不够准确合理,有的流于肤浅,或过于繁杂,甚至目标与内容脱节,导致教学无效。

3、有的教师上课随意性大,喜欢“自由发挥”,结果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4、目标标写在前头,忘在脑后。教学目标不切合教学实际,对课堂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致使教学行为过于随意。

5、教学中缺乏验证目标否达成的环节,致使反馈缺乏针对性。

6、多数教案都是教师上网下载现成的教案;目标设定缺乏层次性,不能很好地指引教师带领学生由浅到深地学习课文,更无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形地把握学习文章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因而也就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和行动,这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

2、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展现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制定目标——具体明确”、“落实目标——贯穿始终”、“达成目标——灵活扎实”、“反馈目标——全面深入”四步,层层到位。构建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互动网络,并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思路

从现实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在落实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行为研究、案例研究调查(问题、访谈、听课等)多种研究方法,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2、研究方法(1)行动法。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制定出目标导向的具体对策,开展集体备课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优化教学目标的落实,优化教学过程。

(2)调查法。通过听课,调查、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目标导向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中目标导向的改进情况,评价教学行为及效果。

(3)总结法。组织和鼓励教师不断发展,及时总结,提炼落实目标导向的成功经验。包括教案设计、活动记实、听课、评课记录等。

(4)个案法。研究教师个案,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依据。

(四)、研究内容

1、加强各段单元集体备课,制定单元目标。

2、分析研究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3、影响目标构建和达成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4、361教学模式课堂研究。落实验证学习目标达成过程,做到教学反馈具有针对性。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完成:当堂训练,学生小结,再现目标。

二、主体部分

(一)、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为课题的研究专门组建了一支教学和科研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

(1)本课题从选题到结题,得到学校教务处、教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2)组建了科研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组长:唐尚国

核心成员:冉景平、刘晓焱、吴锡国、黄大书、吴英英、王丹

成员:向桂珍、、彭晶、李爽、樊艳文、戴雪明、吕静、蒋徐娥、刘敏(3)、课题组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其中大部分是现任班主任,还有教务处、教科室的两位领导亲自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成员中共有小学高级级教师5人,其中3人在教学及科研方面尤为出色,多次获得大奖,经常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是学校教科研方面的领军人物。小学一级老师7人,二级教师3人。课题负责人唐尚国老师,从事语文教学27年,有着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教学工作经验。课题组核心成员都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并且均从事多年而且现在还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资料来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2、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我校正大力推广“361课堂教学模式”,强力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教师进行了理论培训,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三种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围绕“361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本校全体老师已经开展了认真的理论学习、广泛的交流研讨,进行了初步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努力积累有关的资源素材和教学案例。本学期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从开课到评课再到连片教研,都注重教学过程中目标的导向与落实,让课题从理论走向实践,为课题的理论联系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相关的保障

(1)研究资料的获得:课题组的一线研究资料;学校连片教研的相关资料。(2)领导重视与参与:学校聘请了中心学校的教研员指导工作,学校教务处、教科室领导亲自参与。

(3)研究时间的保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各自研究,记下教学随笔和心得体会;分高中低三段进行小组活动(听课,评课,交流教学心得等);学校专门辟出课题研究的专用时间(示范课,连片教研,理论培训等)。学校统一管理,教师独立研究,有实践、有交流、有总结。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a、目标导向:强调对教学目标的细化和标准、程度的把握,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合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目标导向教学”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

b、目标的层次性: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听、说、谈、写的训练,将教学目标转换成学习目标,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动动脑、动动手,跳一跳,够得着,学得会。

2、研究对象: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三)、课题管理及研究过程 我们这个课题是市级课题,在学校领导、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可以有效开展研究工作。2014年7月开始酝酿进行这项课题研究。这一年多时间内,我们课题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其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1)、进行课题申请,完成了课题的开题论证,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对目标导向和361模式进行了专题座谈。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1)、分成低中高三段,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2)、对课题组每位成员自己备课中编写导学案的现状进行回顾反思,从现实的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入手,加强各段单元集体备课,制定单元目标。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阶段的任务,我们要求课前教师认真解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基本策略是搞好“多维对话”(即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伴、教师与编者、教师与自我等)。认真把握课程标准,深刻挖掘教材内容与思想,预设学生预习中和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个环节。

其次,我们努力抓好集体备课环节。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可操作的有效目标。先教师个人备课,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注意把握目标的难度和广度,增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集体备课分低、中、高年级段操作)

(3)、开展随堂听课、汇报课、示范课,分析研究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然后落实到361教学模式课堂中。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反馈是否具体针对性,学习的效果是否达标,做好观察记录,写出教学反思及心得体会。

为了落实目标的导向作用,就必须具体落实课时目标。就教师而言,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完成自己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力求水到渠成。而作为学生来说,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转换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动动脑、动动手,跳一跳,够得着,学得会。

例如:我们在低年级把学习目标转化成“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中高年级除了这些学习目标以外,增加一些“我会交流”“我会汇报”“我会谈感受”等目标。要考虑如何让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把最初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引领着学生主动出击,步步为营,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受,从点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一步步接近目标的快乐,真正让学生有抓手、有方向。为了检验证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我们在每课结尾都要安排以下步骤:当堂训练,学生小结,再现目标。

(4)、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检验教学中目标导向的落实,提炼落实目标导向的成功经验。有目的的对自己的备课和教学案编写进行转变。课内比教学是我们每学期老师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所有老师必须参加。这一年多,我们要求老师的讲课都必须按照361模式的流程“精彩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引导释疑——整理反思——当堂训练”来完成,使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真正落实。

(5)定期召开研讨会,汇报研究情况,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研讨会,调查、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目标导向中存在的问题。课题负责人和核心组成员根据教师反馈的情况及时总结,调整方案,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在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写出研究论文、阶段小结和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三、研究成果 语文组“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提高课堂高校的教研目标,认真深入开展了在361教学模式中落实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研究,借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素质。盘点这一年多来的探索艰辛,也享受到课改真谛所带来的丰收与喜悦。

(一)、收到的效益

1、教师方面。

(1)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们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备课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发展,较好的落实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丰富了理论基础。特别是我们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改进,提高了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确立。

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3)教师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本组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价的规范化,对于追求课堂高效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的教案就增强了适应性。许多教师在课前备课都能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注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换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动手、能动脑,将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

(4)学会反思,懂得总结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教学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其中教学反思不仅有公开课、探究课后的详细反思,也有平时上课后,简单的课后反思。现在,几乎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养成了写课后反思的良好教研习惯。

2、学生方面。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真正转变到合作、交流中,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使课堂教学省时而高效。

(1)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课堂上与教师大胆对话、提问质疑,学习中与同学热烈讨论,互相交流。(2)综合素质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提高了解读文本信息、获取知识信息、合理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多侧面、多角度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佳方法的习惯;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掌握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任何一个可能结果的策略;获得在学习中体验、探究,提出新的想法,对失败和挫折的无所畏惧,尝试新事物后的喜悦等情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3)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了。首先是分工明确。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其次建立评价机制。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二)成果展示

(1)、“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2)、“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反思这研究的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很大程度上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和主动性还不够高,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

2、教学中,虽然运用了361教学摸式,但放得不开,担心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充分。

3、如何帮助年轻教师更好的解读教材,把握各学科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传、帮、带”的方式,结合校园网,形成资源共享,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4、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课题注重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目标导向的研究,但如何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的研究还有欠缺。所以我们要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的研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学校全体语文课题组教师对《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课题进行一点研究尝试,成绩谈不上多少,只是一点点想法和一些做法,我们对本课题的探索研究总结上投入还不够,研究的成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们课题研究结束,但我们研究361模式教学过程没有结束,我们要继续沿着这一条路走下去。

第二篇: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庆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或教学理念。新课改和新高考都呼吁我们要进行有效教学。

2、现实状况:我们铜梁一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在铜梁区排位第二,由于有铜梁中学强大的压力,我校学生生源不是很理想,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我组教师4人,两位老教师两位新教师。而且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互动不强,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五、合作流于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为了适应新的课改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就具有了实际意义: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研究,促进历史教学改进原有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填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师照搬教材和教辅资料,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探究、批判、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将丰富“高效教学”的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有价值的案例,从实践的层面上研究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2、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策略。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3、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课题研究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终身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二)、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让本课题组教师了解和掌握研究有效教学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

2、通过研究,探索出结合“校情”、“生情”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研究,摸索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并为当前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丰富有效教学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师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为课题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教学的操作点,构建以“高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言设计的研究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端,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的课题、新的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了基础。

2、板书设计的研究

好的板书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把教材脉络结构中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记忆,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3、课堂提问的研究

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提问正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

4、教学语言的研究

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晰,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起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问,去挖掘,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5、指导练习的研究,精心设计练习题,试题必须有针对性,题量适中,难度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四、主要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借鉴、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二)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组全体成员:陈升槐、代升智、周雨、刘旭辉;全体高一学生。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实验时间:2014年9月——2016年6月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客观分析其它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情况,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审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实施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在相关主题下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开研究课、研讨会),撰写案例和论文。

3、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撰写和课堂教学成果汇编。课题组进一步总结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由郑春萍及全组成员负责。阶段成果形式:教案、课件、论文、实验报告。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做好课题实施准备:2014年9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手段等,制定了研究方案,定期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教学实验,并不定期的向专家咨询、请教。

(二)开展历史高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的“历史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这是区别于以往“高效教学”研究的最关键的特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促进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历史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不断进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迫切性;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研究和应用。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体会、心得、案例等。

七、研究成果: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课题研究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带动了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能力,为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

2、形成了课题组优秀教案集、学习笔记集、优秀论文集等,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因为课题组成员课务重,课件的制作不到位,评课记录只有个人记载,没有形成集子等,研究课、公开课能注意到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但平时的课随意性较大,课题组教师年轻化,经验不足,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2016年5月31日

第三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背景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

2.现实状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省内某些地市及部分县市区已经开始行动,并且有的还有所成就。加强课堂建设是深化我校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构建和谐高效特色的课堂也是形成教学风格、彰显名师品质的重要标志。同时,大家都意识到:只有触及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才是彻底的,才能真正改变教师行为和学校生活,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态;同时,也只有课堂效率的提高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前提和保证,才能适应规范办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前期提高课堂效率调研的基础上,准备进一步以更大的力度、更坚定的信心在全校积极加强对新课改条件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构建进行研究,决心从根本上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于是,我校于2011年6月申报了合肥市级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并被合肥市教育局批准立项。

3.研究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

新课改实施后,我们的老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教学实践中依然故我,大多数课堂仍然是讲堂,而不是学堂,表现在:教师更多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而不是更多关注学生学的怎样、怎样学?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品尝不到教学的快乐、职业的幸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如何改变课堂,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0年学校先后两次选派教师在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同时利用网络深入学习部分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如邱学华尝试教学、王敏勤和谐教学、顾泠沅青浦实验、李炳亭“五步三查”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并通过多次学习研讨、问卷调查,教师深切感受到,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应通过高效的组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力、教给学生方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精讲多练。

4.选题、立意的现实意义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我校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的教改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起各学科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校本教研与管理,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指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的生态课堂,形成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命题: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质量。然而,既然名为“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其重心就必然在于一个“效”字。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摒除无效以及低效,实现有效进而高效,是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所在。

高效课堂的内涵

(一)课堂实然目标:从低效甚至负效→有效课堂的探索→实现课堂高效。通过改变课堂效益量化,旨在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原则是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二)课堂应然目标:从学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即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

其实,课堂破局的真正奥秘在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恰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主体,既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三)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个、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

(四)和新课改的关系:一脉相承,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践表述”。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恰是——自学、展示、反馈,也就是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三、理论依据:

本课题立足提高各科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

(一)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构建起各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促使实验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成为骨干名师;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点: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3.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使课堂教学良性发展。5.形成适合我校各学科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效课堂主要特点的研究;高效课堂基本模块的研究;高效课堂基本环节的研究;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具体做法有: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 3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课题组教师面向我校全体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奠定基础。

2、教育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了解我校课堂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研究整理。

3、行动研究法:针对目前课堂不高效的原因,研究制定相应的机制以及教学模式,并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从而在本校打造高效课堂。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教师典型课堂教学实录,并进行研究分析进行案例反思。

5、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6、总结研究法:及时对本课题每一阶段的调查、研究进行总结,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小结,找出经验和教训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同时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和课题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

2011年6月由张文宏副校长与黄诗河副校长牵头,由我校的骨干教师与2011级七年级教师组成课题组,申报了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2011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并被合肥市教育局批准立项。立项后课题组做了大量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问卷调查、课题组教师培训、课题实施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召开开题论证会、完成阶段性总结等,其中重点是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做好课题分工。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及分工如下: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杨四清

副组长:张文宏 黄诗河

成 员:方三虎 王仁平刘春潮 丁名新 王跃青 魏艳华 王二红

课题实施小组 组 长:张文宏

副组长:张文革 王跃青 魏艳华 王二红 刘家根 罗守华 张旻 成 员:

王跃青 郑腊平许治平耿家富 唐宗明 洪秀兰 负责子课题《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2月开始实施)

魏艳华 杨智刚 杨田中 黄书文 缪维珩 黄永红 负责子课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2月开始实施)

王二红 方文清 张红艳 李林 刘华云 负责子课题《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2月开始实施)张文革 蒯超林 张敏 黄泽贵 负责子课题《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9月开始实施)

刘家根 谢玉荣 方祥生 盛敏 负责子课题《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3年9月开始实施)

罗守华 张二霞 黄小青 负责子课题《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3年9月开始实施)

张 旻 唐小祥 唐绍兰 杨前胜 负责子课题《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3年9月开始实施)

2.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3月—2013年7月): 深入实践,定期研讨,从教师角色及“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研究、小组学习评价体系研究、创设情境策略研究、各学科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当堂检测设计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堂评价等方面对课题进行研究。召开“中期成果汇报会”。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各种教育研讨,如教学开放日、同课异构、中考研讨会,通过实践研讨,各子课题组初步形成本学科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完成课题中期报告。

关于课堂的“高效”,在2013年3月22日的研讨会上,大家经过激励的研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讨,达成了共识:课前:抓学生预习,提高学习准备的高效性;抓集体备课,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抓作业设计,提高学生作业的高效性;课堂:抓教学活动的组织,抓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后:抓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认识的高效性;抓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进一步细化,课堂高效点有:学生预习的高效;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高效;课堂情境设置的高效;良好课堂氛围的高效;课堂活动组织的高效;问题精心设疑的高效;多媒体资源利用的高效;课堂语言的高效;对每一位学生关注的高效;课堂学生评价的高效;肢体语言合理应用的高效;课堂生成问题或偶发事件处理的高效;当堂检测的高效;作业布置的高效;资源共享的高效;课后反思的高效。

课堂教学中,杜绝提前上课、提前下课、拖堂、课堂接手机、课堂讽刺挖苦及体罚学生现象,杜绝满堂灌。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课堂表现,重视知识的生成,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有效评价,精讲多练。

在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上,在深入实施阶段,也初步达成了共识: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第二步:学情反馈(课前),第三步:互动解疑(课中),第四步:当堂训练(课中),第五步:归纳提高(课中),第六步:复习质疑(课后)。

但因各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各学科不同的章节或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教无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与无形中,不论什么样的课堂,在课中都要突出“高效”,即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学、互学,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及知识的生成,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多让学生多种形式展示,精讲多练。

3.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定期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课,并充分利用与合肥市四十七中结对合作,开展多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校际间研讨课。收集整理各学科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及研究性材料,对各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结合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校情、学情,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初步形成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抓手和有效教学模式。

4.总结深化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 开展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展示课。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学案及教案专集,出台学校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主动申请结题。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

我校课题组从2011年6月开始组建进行课题研究,至今已历时三年,即将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结题。我们紧紧按照“课题带动、骨干示范、全员参与、评价调控”的课堂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思路,将课题研究与工作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我校研究工作的协调发展,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以及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和明显成效:

1.理性成果(隐性成果)。(1)明确高效课堂的“高效”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高效”的实施,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主动展示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了吗?学生的学习过程快乐吗?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教给学生方法了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效点:课前预习案设计的高效,学生预习的高效,学生预习中提出问题能力的高效;课中良好课堂氛围设置的高效,情境教学设置的高效,问题精心设疑的高效,课堂活动组织的高效,学生合作、展示及质疑的高效,科学探究的高效,多媒体资源利用的高效,课堂语言的高效,对学生评价的高效,肢体语言合理应用的高效,课堂生成问题及偶发事件处理的高效,当堂检测的高效,作业设计的高效;课后学生巩固提高的高效,老师教学反思的高效。

(2)形成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 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与诱导者教师要在观念和行动上都秉承改革创新的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在二年多试点年级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并组织了多次各种形式的深入研讨,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以学定教,教学合一”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发放预习案,学生在独学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案,导学引疑、自主质疑,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第二步:以学定教。课前对预习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第三步:互动解疑。课中进行,小组解疑,小组不能解决的进行班内解疑,含学生多种形式合作交流、探究及展示,教学合一。

第四步:精讲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启发式或情境式精讲,包括课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堂生成的与学生提出的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五步:当堂训练,课中进行,十分钟左右。像考试一样的训练。

第六步:归纳提高。课中进行,学生归纳总结,提出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

(3)全体教师基本都树立起“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意识,提升了课堂效率,初步实现了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已渐入全校上下和课堂细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在逐步产生质的变化,课堂生活正在朝向“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方面迈进。

(4)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水平不断提升,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观,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有效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是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尤其是在明确了高效课堂的一些主要特点及有效教学模式上,初步构建起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以“学案导学”为核心的“四疑(导学引疑、自主质疑、互动解疑、精读释疑)一定(以学定教)一训(当堂训练)”的“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以学定教,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我校的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我市兄弟学校也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和推广价值。

2.实际成果(显性成果)。

课题研究与工作研究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我校教师进一步实现专业成长,成为骨干名师。2011年9月孙明金老师在巢湖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洪晓晨老师在巢湖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郑腊平老师被评为全省优秀乡村教师;2011年10月,洪晓晨老师在合肥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12月,郑腊平老师在合肥市教师“我读经典”征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2月,洪晓晨老师在安徽省语文学科7~9年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4月,我校许正林老师参加了巢湖市初中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吴银芳老师参加了巢湖市首届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荣获一等奖;2012年5月,许治平老师在巢湖市青少年“建设幸福中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中学组征文比赛教师辅导二等奖;2012年7月,吴银芳老师在2012合肥市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并在合肥市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9月,张文宏副校长荣获合肥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洪晓晨老师在合肥市第八届普通话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12年11月,张文宏副校长荣获合肥市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12年12月,张文宏副校长在安徽省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实验技能操作单项一等奖,翟安跃老师荣获巢湖市《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大奖赛三等奖; 2013年3月,魏璠同学在合肥市青少年“建设新中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征文比赛中学组三等奖,洪晓晨与郑腊平老师均荣获2012巢湖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征文比赛一等奖; 2013年4月,蒯刘平老师2013巢湖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5月,洪晓晨老师荣获巢湖市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初中组一等奖;2013年7月谢玉荣老师、吴银芳老师和张文宏副校长同时被评为合肥市第二批中小学骨干教师; 2013年9月孙传翠老师、黄泽贵老师同时荣获巢湖市2013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一等奖,蒯超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林老师荣获巢湖市2013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二等奖;2013年10月刘家根老师荣获巢湖市2013年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程李骏老师荣获巢湖市2013年初中体育优质课三等奖;2013年11月孙传翠老师荣获合肥市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三等奖;2013年11月我校在巢湖市第23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女子团体二等奖,男子团体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13年12月孙传翠老师荣获合肥市全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二等奖,魏艳华老师荣获巢湖市第二届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4月唐绍兰老师荣获巢湖市历史课堂评优三等奖;2014年5月魏艳华老师荣获合肥市数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

2011年6月,蒯超林老师论文《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获巢湖市物理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翟安跃老师论文《发展后进生做体育骨干对班级工作的影响》获巢湖市体育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2011年7月,方三虎老师论文《有用、有效的原则——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郑腊平老师论文《充实而有意义的课堂前五分钟》在全国中语会第八届“商务印书馆·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张红艳老师论文《浅析农村中学生如何远离中式英语》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谢玉荣老师论文《注重基础 关注细节 突出方法 彰显能力》获巢湖市化学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王二红老师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教师行为的艺术化》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黄诗河老师论文《巧用评价 点石成金》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2011年12月,唐宗明老师论文《散文教学三四重奏》在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散文教学内容的在确定”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2年,张维芹老师论文《初中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吴秀娟老师论文《浅谈初中数学的探究学习》获巢湖市数学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方三虎老师论文《小议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并获合肥市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唐朝霞老师论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收获》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洪晓晨老师论文《在感悟中成长》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许治平老师论文《永葆语文味》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郑腊平老师论文《充实而有意义的课堂前五分钟》被《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5期刊用,管先宏老师论文《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尝试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获合肥市中学数学论文评选二等奖,黄书文老师论文《新课程改革现在进行时——我校数学“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手记》获巢湖市数学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并被《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3期刊用,蒯超林老师论文《初中沪粤版物理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获巢湖市物理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蒯刘平老师论文《激趣赏识,英语学习的催化剂》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孙明金老师论文《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思考》获巢湖市数学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唐宗明老师论文《管好自留地 收获高效果》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王二红老师论文《如何对我们这样的农村孩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子实施有效教学》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张红艳老师论文《转化英语学困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物保证》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谢玉荣老师论文《关于化学模拟试题命题的实践与反思》获合肥市中学化学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

合肥市骨干教师谢玉荣《分析中考试题,提高复习效率》在2012年巢湖市中考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论文《中考复习中化学教师如何做》获“全国新课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征文活动一等奖,《2012年安徽省巢湖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发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主办的人教网刊《滴定化学》第38期(2012年第6期)。

2013年,王跃青老师课题研究论文《重指导 巧引导 勤诱导——“学案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体会》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第10期,张文宏老师论文《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发表在《中学物理》第二期,唐小祥老师论文《科索沃战争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法》获合肥市历史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吴银芳老师论文《新课程理念伴我成长——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初探》获合肥市中学数学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谢玉荣老师论文《对中考化学复习课效率的反思》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并荣获该刊举办的“总结课改经验 推进素质教育”征文活动一等奖。

2014年,张文宏老师课题研究论文《课堂改革在行动——基于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第一期。

八、研究后的思考:

教有百法,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元的,不应是束缚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程式和桎梏。

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带来了课堂的改变,但因各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各学科不同的章节或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也作了一定的补充说明:教无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于无形。不论什么样的课堂,要取得效果,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课堂的高质量最终是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没有学生的全情投入、主动参与,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学、互学,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及知识的生成,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尽可能让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培养自信。

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性。“课堂要打假,要挤水分,挤假学假教的水分,只有面对真实的学生,进行真实的教学,才是教学成功的起点。

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或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主动地学习。通过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用。

关注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发展性评价的关键,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避免“廉价的表扬”。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高效的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以学定教”、“教学合一”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九、主要参考文献、著作目录:

[1]周德藩 《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2] 周峰、郑向荣 《优质学校形成规律探索——从“洋思”到“东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4月

[3]卢志文

关于高效课堂的16个问答

卢志文杏坛絮语2009-5 http://luzhiwen.eduol.cn/archives/2009/782508.html [4]高效课堂研究简报

2010年第01期(总第1期)2010年6月20日

http://wenku.baidu.com/view/6a802b630b1c59eef8c7b4ab.html 2010年第02期(总第2期)2010年12月18日

http://wenku.baidu.com/view/e1f3ffec5ef7ba0d4a733b66.html 2010年第03期(总第3期)2011年1月18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f51dc0100mglb.html [5]艾玛·麦克唐纳 《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03-01 [6]陈源清 《精彩的小班课堂——初中小班化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探索》 凤凰出版社 2011年7月

附录:

 ①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生发展情况汇总表;

 ②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论文的发表和获奖、各项评选活动中的成绩汇总表;

 ③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校的发展一览表。

/ 11

第四篇:《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

1.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2.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3.“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已被普遍重视和应用。但教师在教学课程上实施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抓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经常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了,对其它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置可否,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愤,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让这一教学方式走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心理学研究结果: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四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一是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二是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三是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五是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六是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一是增强合作意识;二是训练合作技能;三是学会倾听;四是学会讨论;五是学会表达;六是学会组织;七是学会评价。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实验对象为本校一年级全体学生。

(一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 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此外教师本人要作出民主、创新的表率。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1、课题启动和初步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此阶段是收集信息、资料、组织理论学习、新课程教研方式分析,确定和规划课题的科研主题,启动和开始课题的研究。

2、课题研究全面深入开展阶段(2012年3月—2005年7月。

此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课题的各项研究目标深入开展,依据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原则,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尽快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研工作实践。

3、课题结题阶段(2012年9月—1月。

此阶段汇编论文集、案例集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结题.八、课题研究成果

探究了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有效途径。

1、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我们改变以往6人一组的单一合作形式,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六人小组、自愿组合合作等多种方式。(1同桌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桌一起学习,把时间给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学生在与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两人合作形式适用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应首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再逐步建立合作小组。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竖式(商一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提出了商和余数要放在个位上,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3自由组合式合作。自由组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两人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自由组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你听我说或者我听你说,在互帮互助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实践证明,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

构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课堂模式与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的关键,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 知识有冲突的问题,富有童趣的故事,或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2、自主探索,启发思维。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 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 知识,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1)处理好独立学习

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 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 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2)处理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小组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有科学 的态度。(3)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合作。(4)不滥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选择 有需要、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练习反馈,调整提高。练习反馈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各种不同层 次的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在实践中,通过开展有效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情绪,消除教师对 如何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畏难情绪。6

第五篇:《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 林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

1.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任。

2.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3.“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已被普遍重视和应用。但我校由于学生班额较大,任务重,时间紧。老师整天忙于备课和批改作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课程上实施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抓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经常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了,对其它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置可否,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愤,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让这一教学方式走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心理学研究结果: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四)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

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一是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二是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三是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五是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六是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一是增强合作意识;二

是训练合作技能;三是学会倾听;四是学会讨论;五是学会表达;六是学会组织 ;七是学会评价。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实验对象为本校二、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此外教师本人要作出民主、创新的表率。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探究了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有效途径。

1、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我们改变以往6人一组的单一合作形式,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六人小组、自愿组合合作等多种方式。(1)同桌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桌一起学习,把时间给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学生在与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两人合作形式适用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应首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再逐步建立合作小组。(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竖式(商一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提出了商和余数要放在个位上,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3)自由组合式合作。自由组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两人合

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自由组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你听我说或者我听你说,在互帮互助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实践证明,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构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课堂模式与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的关键,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富有童趣的故事,或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2、自主探索,启发思维。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知识,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2)处理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态度。(3)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合作。(4)不滥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选择有需要、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练习反馈,调整提高。练习反馈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在实践中,通过开展有效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情绪,消除教师对如何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畏难情绪。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有限,使得本课题研究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研究出的教学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程序、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有待进一步验证、提高、创新。

2、学生性格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操作,使“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更有效?

3、受教学设备、信息、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使得部分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滞后,急需进一步提高。

4、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准确把握“实践与综合应用”之间的纵横联动,多项兼顾?

5、实验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如何更好把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时间?

6、部分课题实验教师自信心和勇气不足,担心学生只会“读与听”,不会“写和用”,影响教学质量。

(二)今后设想: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4、注意边研究边推广,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下载“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浅谈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无止境的追求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宾县第四中学课题组 [提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切实减轻学......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 襄阳市南漳县肖堰中学 都正善 一、课题概要 (一)课题立项背景 2004年9月起,我市初中英语教材已全部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以初一......

    课题结题报告:化学新课程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精选合集)

    课题结题报告:化学新课程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

    农村中学音乐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音乐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育现状离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五里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二、课题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

    小说教学高效课堂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说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小课题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3XKT-GZYW009 负责人 吴俊婷、高凤霞 课题名称 小说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所在单位 户县六中 一、课题背景 小说就是刻画人物......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一是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转变育人观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