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建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建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靖边六中 贾向前
一、第一阶段主要工作
第一阶段我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紧紧围绕课题的总体 方案展开研究活动:
(1)初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情境教学”和“有效教学”两种理论的结合,为此我们组织组内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使大家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酸碱盐部分的一个难点,也是整个初三化学学习的 难点,本学期,我们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一节内容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组内每个老师都针对这块内容上了一节教研课,在同样的课题中,我们看到了每个老师不同的授课方法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让我们彼此思想产生更多碰撞,对这一内容的有效教学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对这一内容与微粒知识、溶液知识的融合处理得更好。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学校和唯亭学校开始交流活动,周晓美老师执教了“物质的类别与性质”一课,公开课前组内老师都会认真磨课,认真研讨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既新颖又有效.容量大、节奏快,该课获得广泛好评。
二、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
组内老师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忙于毕业班教学工作,还没能把对课题的研 究自然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的活动后的反思总结不够到位。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学期,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和提高。
(1)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组内教师的科研认识和科研热情。教师需 要先学习,深刻俯理论内涵,才能高速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指导教学,将有效情境教学的理念自觉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并希望组内老师能更多地撰写教学论文。(2)将新授课的情境素材积累汇总,将优秀的课例、课件、教学 设计集中整理,充实我们的教学素材。
(3)继续开展“同题异构”活动。除了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做 好课后的研讨、反思,让教活动落到实处。
(4)继续以反思促成长。注意积累、善于总结,及时记载研究中 的真实故事,做到一课一评一反思,同时对课题研究开展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认真分析每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及时交流,对课题的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设方法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体现基础性、趣味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思维认识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初中化学内容很多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更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在化学教学中要运用好情境教学。因为九年级的教学面临着毕业考试,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激发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认为提出本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题从初中化学教材出发,通过对实验探究、问题探究、生活情境、多媒体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学情境进行研究,从而逐渐对初三化学课程的教学有一个宏观的掌控和设计,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要充分以教材为本,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和利用,并根据自己学校教学设施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选择地安排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注重对学生经验资源、学生情感性资源、学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近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使用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动画情境、创设实践情境等不同类型,综合利用以下方法:
1.运用实验创设情境
增强化学教学直观性
化学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初中化学教学应体现启蒙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验教学因其本身的直观具体性,使学生看得见,摸得到,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化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演示某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实验,创设化学实验情境,运用好实验教学,以准确、形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更好的理解化学、掌握与化学有关的相关问题。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纸上用石蕊溶液写上你们最棒,无色液体出现红色字迹,能够给学生以惊喜,从而深深的吸引学生,文字也具有鼓舞作用,学生对此次实验感兴趣了,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运用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教师要善于观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将生活素材引入到化学课堂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化学、了解化学。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水的净化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硬水的存在,我将家里用来烧水的水壶拿到课堂上,并问“你们看这厚厚的一层是什么啊?”“我们如何除去这层厚厚的物质呢”通过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水垢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对本节课更加感兴趣,俗话说,兴趣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学好化学。
3.善于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
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实验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一些科学家研究化学的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
例如: 在讲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时,我跟学生们讲,美国科学家波义耳在一次试验中不慎将浓盐酸溅在紫萝蓝的花瓣上,发现花瓣变红了,惊奇的他并没有放弃这次偶然的发现,而是进一步进行实验和思考,发现许多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都能变色,变色效果最好的是地衣类植物—石蕊,从而制成了酸碱指示
4.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突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性质[制作课件]: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在讲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视频,把开发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咏石灰》,用图像、声音、文字动态的展示出来,使学生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我还经常结合所教的化学知识编成有趣的谜语故事,惊奇的探险故事,引人深思的破案故事等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进行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变的具体,变得生动活泼;令比较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性,情境化,最终达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目的。
4.趣题法。教学离不开例题和习题,如何使学生见题不怕,乐思善解,一直是每一个教师很关心的问题。充分挖掘例题、习题的趣味因素,选择一个有趣的载体来表达一个平淡枯躁的教学。
5.设疑法。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的动力,疑能引思,思则生趣,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设置问题,必能有效地使学生由惊奇转入积极思维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
6.实验操作错误分析法。创设一些学生实验操作中的某些特殊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我反省,产生顿悟。
7.教具法。恰当地使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也有奇妙的效果。
8.复习引导法。教师通过构建以学生已有知识为情境的问题或问题组,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渡,培养迁移知识的思维方法。
9.矛盾揭示法。教师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似乎矛盾的问题情境,再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
10.比较瓣析法。“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是人们认识事物,发展智力的一条主渠道。教学中,设计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或问题组,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思维的亢奋状态。引导学生去瓣析、质疑、帮助他们澄清是非,全面思考,深刻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及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多种手段方法,在教学课堂上利用情境教学,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个体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一)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设计:2017年1月—2012年1月,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4月,学习有关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查阅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4月—10月,选择初中化学教学中典型课题,进行重点分析,设计部分适当的教学情境,全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利用教研活动、每周的集体备课组织教学研究课,并集体交流讨论,改进与完善教学情境的设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成果,根据实践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或途径怎样运用,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无新途径,归纳整理,形成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1、寻找理论依据,选定适当课题。
2、确定课堂内容,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3、课堂实践操作。选择典型课题,进行重点分析,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全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4、整理调整。利用教研活动、每周的集体备课组织教学研究课,并集体交流讨论,改进与完善教学情境的设计;再实践。
五、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一)课题研究人员水平与能力:
本课题组是由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全体化学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他们拥有从事科研的深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其中殷志忠同志为全国优秀教师,市311优秀人才。邱亚玲、王海静等同志在省级、市级的优质课评比及论文等评比中频频获奖。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将会为本课题的开展与研究提供最为关键的保证。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概念学习中的情境化创设与去情境化的策略研究>>的总结
二三年级数学组
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情绪激昂,又头脑冷静,最终获取新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年级组于2014年9月开展了《概念学习中的情境化创设与去情境化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现将我们二三年级数学组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我们的工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主要研究创设问题情境的背景、时机,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概念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如何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主要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障碍,进行对策研究。
1、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
为使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认识到情景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先后组织科研组成员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方式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体研讨。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用我们所学的理论努力向40分钟要效益,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学习和培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我相信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行为的转变。一学期以来,我们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1)围绕主题,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而为学生奉献一节有效的数学课也是我们直接追求的目标。做到一节课上,情景的创设有知识的收获,思维发展,情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好吃又营养的数学。
我们要求每个课题组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与反思,以课堂教学主阵地,向课外辐射和扩展。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探讨、切磋和批判性对话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逐步提高教师创设有效的概念教学情境的能力。
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有效教学追求的脚步,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组教师展示一节研讨课,经过这一系列的观课,练课,评课,研课的活动如:“新课程导入的有效性”、“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既然恰当的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具备数学的本质,要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更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其中所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当没有现成的情境或现有的情境不符合我校学生的情况时,我们教师就必须自己去从课本和生活中发现和提炼出情境,这必须要求我们教师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上课前预设好恰当的情境。
4、开展反思体验与撰写教学案例。
为了让教师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工作环境,我们也强调教师的思考与体验。注重材料的积累和经验总结交流。
二、我们的收获
1、通过研究,教师创设概念教学问题情境的自觉性逐步提高,目的性愈益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愈来愈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2、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师生的思维量。把枯燥的概念教学教活了,学生学得高兴学得快乐,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问题的设计逐步科学,教学板块清晰,情境设计能力逐步明显提高。
4、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多元化。
三、几点认识
通过研究我们对概念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创设概念教学情境的方法如下: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2、创设的问题情境,体现层次性,满足每位学生。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3、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探究性,发展学生思维。
体验数学的应用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创设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又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关但要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出了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
4、创设的问题情境,实现创造性,体验“再发现”。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要利于学生独立探究,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最后还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师对概念教学情景的科学性判断与评析、情境创设的原则掌握不准确方面的问题。
2、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的态度与投入精力还不能持之以恒。这需要我们加强情境创设原则的研究。另外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创设策略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3..在追求课堂灵动的同时丢失了实在,而关注了课堂的朴实却又缺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统一,走到它的中间地带呢? 4.我们目前没有一套评价有效课堂和一堂好课的量化标准。
5.“唯分”优劣的评价考核制度约束了教师的改革步伐和力度。只重结果的纸笔测试潜规则让“题海战术”,‘苦讲苦练“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些影响 五 我们的计划
按照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和前期工作的体会,我们会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细化研讨主题,2.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管理,重点开展“上好有效的课”活动。3.提炼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收集资料,提交论文,撰写课题研讨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也许教育的最高山峰我们难以登临绝顶,尽管通往数学教育最高境界的道路我们难以走到尽头,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向往和追求。今后的路上,我们将加大研究力度,为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而努力!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紫荆学校
陈爱彬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我申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共同经;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学;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艺术的魅力;在这种教育思想下,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我申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微型课题于2017年6月由凤翔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FXXKT-2017-063。根据计划安排,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每一课堂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教师人格、学问、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体现了教师的创造价值和人格魅力。
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学目标不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教师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代替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教学手段陈旧呆板,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应付一堂课等等。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与传统教育思想相比较而言,新课程下的教育思想体现以下的变化:一是教师的角色在变。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已开始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激情、个性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是教学行为在变。教学从传统的“赶鸭子”满堂灌走向“放鸭子”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学好教材的同时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新课程理念已转化为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动力;三是学习方式在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四是课程观念在变。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简言之:社会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五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变。我们从教师在已有的心理学、教育学和专业知识,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教师的知识品位在提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艺术的魅力。
在这种教育思想下,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壁垒,能够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应给知识注入生命,让知识盥洗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使生命变得厚重。因此,每一节课都应该“形神不离”、“情韵相映”,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沉浸一种优美、智慧富有情趣的意境,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带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新闻发布会、外交舞台、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真正做到师生民主、互动、和谐的关系,共同打造富有激情的理想课堂。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创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及优势;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操作环节;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策略及要求等。并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1、理论背景
作为一名农村思品课教学工作者,在农村中学任教十余年来,身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现状有所了解。大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上思品课是因为在教学方法上,老师重知识灌输;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在学习评估上,重智力、轻态度,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而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情景教学法在思品课堂的应用增多,情景教学法在思品课中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因而应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景成为课堂的抓手,让学生接触情景,感悟情景,享受情景,让学生在接触中了解,在感悟中品尝,在享受中升华。鉴于此,我提出“思品课情景教学法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
思想情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教学的过程性、体验性,要在学生亲身经历中,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整合。以上理论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情景教学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心理学原理认为 : 学生的心理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心理发展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情感是催化剂,是促进其他因素转化的动力。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而情景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2、我校学生现状分析
农村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思品课,因为是在教学方法上,老师重知识灌输;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在学习评估上,重智力、轻态度,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我校教师在有关情景教学方面也有过零星的、点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但没有以理论高度系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此,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课堂教学情景创设中分散的、零星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情景教学教育理论体系。
3、同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综观近几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情景教学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切入的为多,而从实践的层面,如何引导一线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将情景教学真正落实在课堂中,使之常态化,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提高的一种常用教学模式,研究得还比较少。思品课情景教学与学生个人成长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及优势的研究(1)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2)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在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2、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操作环节的研究(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本环节探究
如何合理运用故事、动画、漫画歌曲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想问”欲望,提高学生“会问”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展示情境、探究体验。
教师将上述情境逐步展开,不断设置新的两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自我质疑,对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允许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对老师出示的材料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肯定,并逐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3)提炼理论、领悟道理。在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平等、民主对话交流适时将案例事实或学生的回答提炼到理论层面,让学生在探究、体验的同时领悟道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成完美人格的重塑。
(4)质疑创新、小结点题。
在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或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答疑,引导学生有所创新。最后,教师要作课时小结,点明课题。这一步既是对材料分析的深化,又是对探究成果的检验,帮助学生敢于创新。
(5)行动操练、学会应用。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归宿。教师可设计一些富有情境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究、行动操练,学会应用所学原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理念,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之目的。
3、初中思想品德“创设情境教学法”基本策略及要求的研究 研究“创设情境教学法”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习惯等方面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情境探究教学法”对师生的基本要求。例如: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如何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使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如何使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提高教学实效;如何使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宽容的氛围中探索和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7.4——2017.8理论学习、资料查询,组织选择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教师,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预期阶段成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实验阶段:2017.9——2018.4实施研究计划,进行教学研究,积累相关资料。预期阶段成果:阶段性小论文。
3、总结阶段:2018.7——2018.8,收集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成果。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参与推进新课程改革,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同时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的成员都热心于本课题研究,且素质好,业务能力强。
2、我们经过近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对初中思想品德“创设情境教学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法能较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出教学心得及学习体会
七、课题研究小组及分工
1、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陈爱彬(凤翔县紫荆学校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师政教主任)组员:
闫红军(凤翔县紫荆学校教师)李明亮(凤翔县思想品德教师)
2、课题主要分工:
陈爱彬负责:⑴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⑵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议 ⑶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与工作报告(4)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不定期督导与汇报(5)档案资料的统计与管理。
闫红军、李明亮:主要研究(1)思想品德(政治)堂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与方法。(2)思想品德(政治)课堂教学中情境的运用策略。(3)思想品德(政治)情境有无价值的评价策略。(4)研究过程性科研成果的汇编等编辑整理任务。
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具体的研究活动。及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案例、反思、论文等。
八、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
(四)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案例汇编、教学反思、优秀课例、获奖证书等资料)
(五)围绕课题形成论文
第五篇:如何创建高质量的初中化学课堂
如何创建高质量的初中化学课堂
【摘 要】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初中阶段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内容深度较小,但对于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依旧存在不小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打牢化学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63
对于人类自身成长来看,知识的累积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就是社会实践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另一种则是通过他人实现思维上的直接传输,从而获得间接经验。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各阶段优秀人才所遗留下的精神财富也逐渐累积,而教育制度形成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文明、生活经验一代代传播下去,尤其是通过教师将间接经验传输给学生,从而培养人才,为社会文明延续、人类的发展进步不断提供各方面支撑性的力量。所以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不断创新,尤其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日常教学中知识传输的高质量、高效率。
化学是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的学科组成部分,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化学属于新增学科,和语数外等学科不同,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累积,并且化学也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虽然初中阶段所涉及的内容大多属于基础层面,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初中生来说依旧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这也就顺理成章的导致一个结果:相对于语数外等有基础的学科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学科思维初步建立阶段对于教师的依赖性非常高,进而也就导致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所以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模式的调整和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带动学生知识吸收的高效率。
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一次高质量、层次分明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有充足课前准备作为支撑。尤其是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作为理性学科本身在知识设置方面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继而保证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和学期知识教学中规划的安排,进行每节课教学知识点的截取和划分,并且在备课过程中始终做到忠于教材内容。因为教材内容是国家在衡量每个阶段学生智力发展情况和学习能力情况的平均值的基础上所确定,并且所涉及的知识点会通过最为简单的例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为快速地掌握知识内容。所以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以教材为基础,将教材中公式、例题吃透,然后在备课过程中将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拆分,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简单的内容更加简单化、明了化,尽量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的最大化。
其次,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为主,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对于初中生来说下一步所面临的就是具有一定淘汰性质的中考,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不可避免地会为考试服务。而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中考中所涉及的各科题目一般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要进行适当的延伸,目的就是为了考验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两点:第一,对例题的多角度剖析,不同的思维角度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扩展学生多角度?l散思维的能力;第二则是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内容的进一步延伸,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适度的范围内接触到更多知识内容,从而作为思维和知识储备,继而在考试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
二、课堂开场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传输最为主要的方式,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来说,课堂开场的几分钟时间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效率的高低。因为开场课堂知识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养创建高质量的化学课堂,教师在开场白方面也要重点研究。
首先,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引入新知识是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适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材知识内容设置也具有明显的系统性,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必然要建立在已学过知识的基础上。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开场过程中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内容先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思维和环境中,从而做好对于新知识接受的准备。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还能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不到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学习积极性也就相应增加。
其次,课堂开场白还可以采用设置疑问的方式展开。尤其是对于作为理性学科的化学来说,本身充满着疑问和未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验结合进理论教学,先通过小小的实验让学生从感官上产生好奇和求知欲,那么在新知识的引入过程中学生就会在求知欲的引导下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前进,快速的做好思维方面的准备,进而积极地参与接下来的课堂知识学习。
三、互动教学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看来教师和学生就是两块磁铁,课堂教学需要的是两相吸引,即知识传输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思维的交互。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实现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问题为契机,主动引导学生和我们进行交流。对于理性学科来说,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问题的不断解决过程,所以化学课堂教学中处处是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提问契机就在于例题讲解过程中,此时不论是思维角度还是解决方式都能够通过例题的方式实现“具象化”让学生的思维有依据。另外通过提问,教师还可以掌控学生对于每一部分知识的吸收率,进而实现课堂教学频率、步骤、侧重点的调整。
综上所述,要想创建高质量的化学课堂,课前准备是基础,良好的课堂导入和课堂互动是关键。以上就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教学的课堂教学创新能提供一丝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