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察儿童学习体会
学习《观察儿童—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技能》观后感
金湖县城南幼儿园:顾学兰
这些天一直在学习省幼教特教研究所张晖教授的讲座《观察儿童——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技能》使我受益匪浅。张晖教授首先从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来帮我们了解观察儿童的重要性;1.通过观察把握每个儿童的发展状况。2.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3.通过观察了解儿童如何学习。4.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经验的获得。5.通过观察有效的指导教育活动。其次;帮我们分析了如何去观察儿童。还例举许多事例和方法,向我们诠释了观察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
通过学习我对工作中如何有效的观察儿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观察幼儿能够让我们知晓幼儿的发展状况,帮助我们评判他们的发展水平,指导我们设计幼儿的发展目标,并提醒我们关注超常幼儿的发展需要。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例举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相应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尽可能的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因此面对求知若渴的孩子,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方法,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去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以下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淡淡体会;
一、明确观察幼儿的目的。
在课程实施中观察幼儿,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的发展是否与教师提出的目标相符合,教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中才能有的放矢的观察。教师要在观察前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做到带着目标去观察。但如果是教学中的一些目标,有时要随着活动中观察到的幼儿的一些现象及时调整目标,毕竟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孩子的发展情况又是制定目标和调整目标的重要依据。这更需要老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二、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有计划的观察,观察幼儿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是有其优缺点。我觉得应该因人而异,要根据观察的目的和幼儿活动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观察方法。在有计划的观察前,教师要在之前拟定观察目的,根据观察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列出比较能反映问题的事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三、详实记录观察情况并分析观察结果,1 观察记录是老师们在课程实施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记录可以评估幼儿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分析观察结果,找出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在分析观察结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幼儿的家长一起来探讨帮助孩子发展的方法,还可继续进行后续观察工作,从而进一步检测对幼儿实施改进方法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实现观察的目的。
总之“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摸索,形成一套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观察方法。让我们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话来勉励自己吧;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第二篇:《观察儿童》读书笔记
《观察儿童》读书笔记1
《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一书,共八章,分别为:观察儿童的意义,观察前的准备、观察的方法、观察与理论观点、观察与发展常模、观察与0-3岁幼儿教育框架、观察与基础阶段课程、观察与国家课程。其中第一章:观察儿童的意义中观察和评价儿童的重要性中的一段话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儿童希望能与周围的成人分享自己的成绩,无论是成功地把手指饼干放进嘴里,还是画一幅画恩来记录某一难忘的时刻。观察儿童能够帮助我们分享他们的成绩,体验他们积极的情感。无论如何,成人不能将儿童置于令其感到悲哀或被他人认为他们不道德的境地。”
从这段话中我深深体会到,观察对于一个一线老师而言是多么的重要,观察,可以让你更多地去正视自己的不足,读懂孩子,引领成长,观察,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专业素养。儿童的内心世界渴望被认同,不管是成功与否,成人的眼神传递着一种力量,让儿童的内心充满希望,归属感,一种家的感觉,孩子在一种自由的空间里能释放大的能量,观察给我们会带来很多惊喜和感动。
《观察儿童》读书笔记2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习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习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习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平,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可见,我们老师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其理念和价值观也是比较正确的,只是在“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以及怎样去帮助他们”这些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比较,会让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客观、科学、有效,也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孩子的发展。
(幼儿教师处处要细心)读书笔记
这次环境布置,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特别的体育玩具,其中跳高的木头架子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第一天把它拿出来时,那些男孩子都兴奋不已。看到他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也仿佛乐在其中,心想:这个玩具总算没白做,孩子的兴趣正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回报。
我正沉浸在喜悦中,忽然,一个老人从我教室门口经过,他严肃地说:“你这个不能这样跳!”,他边说边把跳高架子换了一个方向,继续说:“你这样跳万一小朋友跳不过去,竹子绊一跤,头磕在地上就太危险了,如果这样竹子反对着小朋友,跳不过竹子也会很容易掉下去,就不会有危险了。”我连连点头,是呀,其实之前我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可真到拿出来玩时,我怎么偏偏忘了呢,我怎么这么粗心,我不停地责备自己。当时还有几位家长在场,我的心里真是羞愧万分。万一真的出现那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这使我感到:幼儿园里无小事,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孩子年幼体弱,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处处留心、细心,安全意识要时刻放在心中,万事以安全为首,千万不要做马大哈,不要因为我们的一个小小的疏忽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做事细心不仅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生活习惯,更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工作习惯,也是对我们的更高要求,以后一定要谨记。
《观察儿童》读书笔记3
上学期寒假末,我们学校下发了《观察儿童》这本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最近一段时间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观察儿童》读书笔记4
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区域游戏现场变成了教师观察,了解,解决幼儿行为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所得。“理解与尊重”,“保护”,“珍视”,“接纳”,“允许”等词语,充分体现了对于“儿童”“童年”的尊重,提醒了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来重塑儿童观。读《观察儿童》让我学会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内容:首先,儿童的行为表现是什么?其次,儿童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表现?再次,我们教师怎么办?当遇到儿童有一些“行为问题”时,我们一线教师往往是先考虑“怎么办?”“而较少花心思去搞清楚儿童的行为本质是什么,从而导致对儿童的行为本质是什么”的认识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偏差。无法有效地解决儿童发展中的问题。
例如区角游戏“有趣的不倒翁”活动现场,洋洋小朋友一直在旋转手中的不倒翁,还自言自语:不倒翁像葫芦形,下面大上面小。它怎么这么重啊?他用寻求的目光投向我。“拆开来看看”洋洋,斌斌,皓皓三个小男生迅速将上下两部分开,发现了底部有个很重的东西,是不能取出来的,而且还占了一半的位置。然后,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蛋壳,沙子,乳胶,纸片,塑料剪刀,被稀释了的浆糊,三个孩子对材料一番研究,讨论之后,纷纷说道:“可以用蛋壳做不倒翁的外壳,把沙子从小孔中灌进蛋壳做不倒翁的底部,用纸片堵住小孔不让沙子漏出来,用颜料装饰蛋壳但始终没有人说到被稀释的浆糊的用途。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三个孩子都忙碌地制作不倒翁来,还交头接耳地商量着制作的方法,很快,洋洋做好了不倒翁,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不倒翁根本站不住,向哪边推就往哪边倒。皓皓也大叫:我的也站不住呀!这时,老师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请孩子们回忆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底部的什么东西那么重,而且不能移动。三个小家伙突然明白了自己在制作不倒翁会倒的原因了。他们重新开始讨论如何固定沙子。很快,斌斌明白了被稀释的浆糊是用来凝固沙子的材料。“可以把浆糊倒进蛋壳里,等它干了沙子就会变硬,就能固定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等待,倒入沙子里的浆糊干了。孩子们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进行了最后一步的实验,成功了!孩子们在经历探索,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终于明白了不倒翁的不倒之谜。
三位幼儿的表现,在老师眼中变立体了。正是《观察儿童》让老师把幼儿的行为还原到情境中,了解他们行为产生的机制和原理,客观,全面,科学地解读了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现内心的感受,帮助了幼儿用独有的方式去获取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因此,我认为“观察儿童”这本书是老师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区域性游戏的抓手,能够让老师去发现,去欣赏孩子成长中的微小改变和进步。
《观察儿童》读书笔记5
通过认真的通读《观察儿童》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后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书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反思我们现在的个案观察,通常是以叙事型、描述性观察,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并不是特别规范,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叙事型观察的记录和描
述方法,在书中特别指出“要求你安静地坐着,尽可能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要记得,你若与儿童发生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从这一点可以解读到,保持幼儿的自然状态,发现孩子的真实反映,教师尽量做到回避而不是介入。记录的细致和客观是叙事型观察的书写要求,通过一个实例让我感受到观察者的细致性:她把一个儿童的动作、时间段、语言、语气、表情都描写的十分详细具体,看着这一段文字,我的脑海中也随之浮现出当时的场景。我想这个范例给我的启示就是不要放过观察对象的细节,往往细节就是反映对象的特殊性,更能帮助我们分析出观察者的发展状态,有利于帮助教师进一步规划对象的发展前景。
总之“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和摸索,形成一套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观察方法。让我们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话来勉励自己吧: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观察儿童》读书笔记6
通过阅读《观察儿童》一书,让我对观察记录有更多的理解,也更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
书中清楚的告诉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
一、观察方法形式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
观察儿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你要想好要观察他的什么行为,了解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我们应当合理选择方法观察幼儿。在书中介绍了多种观察儿童的方法,但是应该因人而异,要根据活动中的现实情况,选择观察方法。另外,我们不仅可以从儿童的行为上观察儿童,也可以从儿童的绘画成品、拼图成品等来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儿童,可以分析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学习。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分析出的观察结果,找出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
二、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
在第2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用例子让我们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是什么样子的,对我们以后写观察记录时,有了参照,能更好的写出观察记录。在清楚知道了观察记录是如何展现出来后,又给出了一个案例,让我们尝试在这个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诉我们关于儿童的什么,清楚了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你能针对一个领域进行细致的记录,告诉你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读,从书中能解决你在写观察记录时的一些困惑。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儿童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这么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观察。
第三篇:观察走进儿童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
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应是适宜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教育。人格是最容易征服别人的最喜欢的章节
在《观察走进儿童》一书第14页“偏见”的那个案例。这个案例揭示了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分享观察到的资料,以不同的原因解释观察到的行为。每个人的反应与接受到培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所以说观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增强有意识观察,并将观察到的进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反思能力。
读《观察走进儿童》有感。
观察、如何观察、观察是否有利于设计符合幼儿的教育活动等等。谈到观察我们不得不想到观察对幼儿的价值,因为观察儿童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儿童需要的了解与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要“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在此书的第一部分第三章中明确交代了观察的方法。包括描述/叙事性观察、表格式观察、图表式观察、取样观察法。观察和记录的格式或方法有许多不同的种类,然而,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的,这就需要你了解每一种方法的优势和相对的局限性。在工作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有描述/叙事性观察、表格也能用的上。对于这两种方法第一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观察幼儿用的比较多,平时与家长的沟通,将幼儿表现进行记录,用照片形式记录等,而第二种方法可以用在调查表中、幼儿发展情况统计表中,这种方法应用起来方便,可以清楚的看出一名幼儿或多名幼儿的发展情况。但他的缺点仅能记录儿童做了什么,而不能记录他们是怎么做的,往往还局限于发展的某一方面等。针对教师在观察儿童方面的困惑,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表,表中设计了被观察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师的观察内容,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写出观察儿童记录,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分析,制定对策,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教师提高观察能力。
第四篇:安全行为观察学习体会
安全行为观察学习体会
安全行为管理又称Behavior Based Safety,简称BBS。它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
BBS是以心理学与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ABC(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减少由于人的行为引起的事故发生和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进而为企业实现事故预防和达成既定安全目标。安全行为管理主要内容有:
一、开展的四个步骤:工作整备、观察、沟通、分析与反馈。
二、观察的七个方面:员工的反应、员工的位置、个人防护装备、工具与设备、程序与标准、人体工效学、现场环境与秩序。
三、沟通的五个要点:表扬、讨论、沟通、启发、感谢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中,有些行为因为细小而被忽略,有些现象因为常见而不被重视,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节、小事,却足以导致致命的伤害。有这么一个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有这么一句话“天下大事管控细,天下难事始于易”。还有这么一个理论“蝴蝶效应”,看似荒谬和极端的理论,却说明事物发展对初始条件具有极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一个不经意、习惯性的动作,造成一起工伤;一次不精细、不规范的操作,致使家破人亡;一份不快的心情、一次侥幸的行为、一个疲惫的身躯等等,都有可能酿成一次事故。
我们开展行为安全观察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及时发现那些细小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安全生产要从防微杜渐开始,“防”在细微之处,“杜”在行动之中。我们应该从注重细节做起,从源头消除偏差,防止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把不安全因素消除于萌芽之中。改变错误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我们作为安全行为观察员之一,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要能够“小题大做”,不能把安全小事看小,也决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小问题。你的一个细小的发现和善意的提醒可能就是斩杀事故这个魔鬼的利剑。
每一个现场操作人员,坚持安全无小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似乎是小事,一次没出事,两次没出事,这是偶然。长此以往,思想松懈,把违章当成想当然,出事也就成了必然。有些问题,因为“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可能没有意识到,或习以为常,觉得无所谓。当观察员提出时我们要能够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要知道他们不是没事找事,不是故意刁难,他们在帮助大家减少事故,减少伤害,减少痛苦。但是安全行为观察也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安全工作的一个环节和手段,最为关键的还是我们自身,要能够自觉的做好在生产中的每个细节,增强安全意识,在生命的每条血管中都注入安全因子。
通过行为安全观察,会发现很多细小的问题,比如:有的把一杯开水放到配电柜上面;有的检查和粉水份或均匀度直接伸手去抓;有的切粉时边切粉边和别人聊天等等;问他们知道自己刚才怎么了?有的员工一脸茫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不安全行为,“我一直就是这么干的。”也有些员工马上认识错误,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又忘了”,当然大部份员工能够坚持正规操作。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个别员工还没有真正做到必知必会,没有做到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做到刚性执行规章制度、规程措施。消除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这就需要我们人人都要做行为安全观察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协助、改正。而每一个现场操作人员,坚持做好安全无小事,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把生产安全放在第一,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谐生产。
生如夏花之绚烂,在生产生活中,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家人吃一顿团聚的晚餐,让亲人能带着平和的笑容度过每一个匆忙的日子,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意义。
安全!不仅仅是自身的幸福,更是对家人和社会的一份责任。
2013-4-2日
第五篇:弟子规儿童教材学习体会
很庆幸能在学院励志班上提前接触并且学习到《弟子规》这本儿童启蒙教材。正如当今很多国人对我们的国学了解学习不够一样,对《弟子规》这本从《三字经》中提升出“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主旨的讲述为人子弟在家、在外个人中应该具备的品行的优秀书籍表示相见恨晚,因此很感谢学院文化教育的理念,通过主题班会和讲座,让我们以不同形式更深地了解到《弟子规》的真谛。
首先,这本书很容易上口,明了易懂,但有部分内容由于个人古代文化修养不足而难懂其意。另外,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适用于现实社会也有了一些发展和改变。但总的来说,《弟子规》的整个内容都是我们可以尽量学习并且去做好的。
按照文章的顺序,第一则为“入则孝”,说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中国古代以孝为先,其实不管身处什么时代,对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戴和报孝他们。我对这则感受最深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和“丧三年”。第一句大意是”如果父母疼爱我,我自然也应该感恩他们而孝敬他们。而如果父母讨厌我,对我不好,我也能对他们好,那样更加体现出我的孝道”,后一句从另外的角度可理解为“人从出生开始的前三年,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父母。从最开始的体内孕育,到来到人世就开始给父母带来的种种烦恼和劳累,比如照顾饮食和体质方面。父母教会你语言,教会你走路,从小向你灌输优秀的文化等等。当他们年老了,你起码也应该尽孝道地偿还他们对你人生前三年的辛苦养育。而当他们遗憾去世时,你更应该感恩怀念他们。”正如文中下面讲到的“事死者,如事生”,这是教会我们如何在自己的一生中怀念感恩赋予自己生命的人。有点惭愧的是,到如今为止,我还没有真切地向父母表现出自己孝道,我现在做得到但是也做得不太好的是遵循采纳他们的一些建议,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人生积累筹码。从另一方面讲,家人在家庭感恩和语言关心方面没什么特别要求和在乎,他们知道我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照顾得好自己和好好打造自己的人生就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满足。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时会担心他们的安康。在家里,可以做到的我尽量帮助父母做到。不过有时感叹和欣慰,父母现在身体还不错,他们还很有激情也很辛苦地在为我和这个家储备各种能力和资本。虽然现在我不能为父母做什么实际性的贡献,但我知道他们一直在等待我可以独立的一天,可以亲自照顾他们的一天。因为,父母在,心就有了归属。同时我也深深地记得从其他书籍中看到的一句需要铭记的警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现在不在乎是否能显现青春的激情,不在乎学习中是否快乐,我看重的是,可以在将来用自己的努力给这个家,给父母带去美好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东西。
第二则为“出则弟”,讲述的是与尊长的处事之道。很高兴,我有一个亲大哥,还有很多堂兄弟以及堂姐。在我的这二十年里,一直很享受也感恩着这些兄弟情谊,当然其中也包括我在学校遇到的很多好友。此则主要围绕一个“尊”字,以前不怎么会在现实生活中去做到这个字,生活得很随意,也有过在待人处事方面的不足和因此带来的不少烦恼和不便。现在年长了,也即将走向社会和在将来承当一个家庭责任,到时更加需要学会各种有用的合适的处事之道,在社交方面,礼貌和礼仪往往很重要。希望以后能秉承文中所讲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最后我对文中的“泛爱众”一则感触较深。我就在心里定下了“不管以后学习什么专业,最终希望能在社会中做一个有用的人”。有时我会把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在自己长远的一生中,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做到“细水长流”,也即在平时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帮助他人。所以一上到大学,我就加入到学校的一个青年志愿者组织,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平台,能在某一方面为社会做点事情。现在参加志愿服务也已经一年多了,很高兴,从自己和带领前去服务的学校同学身上也演绎了不少属于志愿精神,“我志愿,我快乐”。虽然有时组织志愿活动会花费自己很多精力和时间,往往会落下专业学习和带来很大压力和负面情绪,但过后我也会心安,虽然前期或者中间过程有时会做很多徒劳的无用功,但当看到最终我们的服务所收获的成果时,感觉一切都挺值得,因此也会很开心。上到大学,我能找到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志愿服务,关于以后的志愿服务之路,我会在自己学有余力时不时投入进这个充满“爱”的角色。还有一种快乐来自自己的专业学习,或者说是未来的职业。我现在是一个医学生,也会从现在开始做到一个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勤奋努力和使命,同时加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我也很想成为一名服务大众的医生,不乞求医术有多高,只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有效地减轻病人痛苦,让他们恢复到生命和社会生活的和谐。很多人对医生这个行业表示出赞同和钦佩,我也很欣赏这个神圣的职业,虽然如今国内医疗行业负面新闻和评价有很多很多,但是只要存在那么一点“白”就不能说这个行业是个纯“黑”,而且我对自己将来所处的医疗卫生环境表示出应有的信心。
对《弟子规》剩下的几则内容,我联想并引用高中时的校训“德,能,谦,信,勤”,在《弟子规》中所要表达的是“谨”“信”“亲仁”“余力学文”,而我觉得等我们上完大学,即使做不到那些很牛很厉害的精英那样种种显赫的成绩,但只要我们做到并做好了以上四点,我觉得我们就达到毕业的人生标准了。而在我们医学生的毕业标准里,只有一条“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像你这样的医生吗?”在如今社会崇尚医德和医术的背景下,学习《弟子规》的国学优秀读物都我们的教育和做人是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