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3: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江西财经大学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不断深化“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着重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学习自主性欠缺和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潜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形成“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国税制;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国税制”是高等院校财政、税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税收制度的发展完善,“中国税制”课程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

1.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

“中国税制”是江西财经大学历史最悠久的课程之一。但是,与其他一些课程一样,“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两个欠缺”和“四重、四轻”问题日益突出。所谓“两个欠缺”,即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欠缺;“四重、四轻”,即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以打造品牌教材为基础,以培养教学名师为引领,以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为核心,围绕“两建一创”(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品牌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解决上述“两个欠缺”和“四重、四轻”问题。

2.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主体,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教学去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实现意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倾听者、交谈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主导的,学生是主动的。为此我们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

第一,要通过创设教学方式、创设课堂环境、创设教学进度和步骤来营造有意义的税制理论教学情境。

第二,要以问题引导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去探索和解决涉税实际问题,并形成相应观念。

第三,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先备知识,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及感受。

第四,有意识将教学时空由课堂内的理论教学向课堂内实践教学延伸;课堂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向第二课堂(校园学术活动与校外社会实践)延伸;教学内容从教材内向教材外延伸。

“中国税制”是经典理论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课程。依据建构主义下的双主体教学理论,为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达成,使学生“会学”、“学会”、“会用”,我们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坚持做到五个“有效契合”和五个“有机统一”。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坚持问题导向与情境创设的有效契合,教师“预设控制”与师生“互动生成”的有机统一,突出“生成性”。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税制经典理论与税制改革进程的有效契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的有机统一,突出“实践性”。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契合,教师“系统讲授”与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机统一,突出“建构性”。第四,在教学时空上,坚持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契合,激活“第一课堂”与拓展“第二课堂”的有机统一,突出“联动性”。第五,在教学评价上,坚持多主体合作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尊重“权威标准”与体现“平等多元”的有机统一,突出“多元性”。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着力解决学生主体地位欠缺、自主性学习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

二、课程教学改革核心内容

近年来,我们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和平台,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1.基于建构主义的“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在上述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我们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设计了包含“案例激活”、“案例解读”、“案例演练”、“案例总结”四环节的“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所谓“两基”是指:“中国税制”教材内容要贯穿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中国税制”教学要讲清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四段案例牵引”是指:围绕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将教学过程分为“案例激活:问题导入与情境构建”、“案例解读:理论阐述与问题延伸”、“案例演练:知识运用与能力实践”、“案例总结:核心凝练与教学反思”四个阶段(环节),每个阶段(环节)均通过教学案例来牵引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阶段:问题导入与情境构建。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来激活教学的问题意识和创设教学情境。这一阶段为教学前准备环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任课老师在课前就教学案例相互进行交流、协商和集体备课,提炼出更具代表性的案例;二是根据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和学生在授课前共同搜集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三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做足准备。通过案例导入和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进入相应知识节点的“教”与“学”。

教学第二阶段:理论阐述与问题延伸。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解读来浓厚学习兴趣和梳理理论知识。这一阶段为教学中的理论传授阶段。结合案例,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授清楚税收、税收制度、税收法律关系、税制结构、税收征管、税收优惠等税制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让学生打牢理论根基。重视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即“一听、二问、三思”:“一听”,是指学生认真听取主讲教师对相关问题基础知识的讲授;“二问”,是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随时发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举动带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考;“三思”,是指就事先准备好的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思辨过程。

教学第三阶段:知识运用与能力实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演练来强化学生的意义学习与动手能力。这一环节为教学中的实践模拟阶段,即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积极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为此我们引进模拟财税管理教学软件,重点突出了三大模拟实验:纳税申报模拟、税收征管模拟、税收筹划模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自己动手完成各项税务模拟业务操作;另一方面,课后要求积极参与每年由学生自主举办的“鼎泰税收征管模拟”、“公俭税务事务所”、“爱诺税法知识竞赛”、“税法宣传月”等学术板块活动,开展校内实训。同时,通过定期安排学生到财税部门、税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习,直接与实践对接。

教学第四阶段:核心凝炼与教学反思。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总结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再思考。这一环节也称之为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阶段,反思和总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期,对案例教学的情况撰写心得体会,并将此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二是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对教学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三是听取学生的意见,由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教学改进意见,实现以“评”促“教”。

可见,“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实际是针对“中国税制”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核心,对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的综合运用。该教学模式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潜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

立足能力培养,以实践环节为中心,借助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学术活动平台和校外专业实践平台,实行“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能力。“规定动作”指通过安排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校外专业实习)进行正规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自选动作”是指通过校内专业性学术活动、个性化作业、个性化课题研究、参加学科竞赛等,进行个性化能力培养。

近年来,江西财经大学建立了“校企合作型”、“校政协作型”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16个。由学生自主创设的“鼎泰税收征管模拟”、“公俭税务事务所”、“爱诺税法知识竞赛”、“税法宣传月”等学术板块活动已经连续举办24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力促进了税制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3.基于自主性学习导向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中国税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税收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为了促进自主性学习,我们改革了传统“期末一张卷”的单一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学生课堂讨论、案例评析、业务计算作业、案例学习心得等考核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理论教学考核占70%,实践教学考核占30%。通过多主体合作与多元化考核的有效契合,实现了学业考核评价中尊重“权威标准”与体现“平等多元”的有机统一。

4.开创国内先河的税票博物馆建设和税票历史文化教育

2013年9月底,学校建成全国首家税票博物馆(中国税票博物馆),率先开展税票历史文化教育。中国税票博物馆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税制变迁为脉络,用明代以来各个时期的税收票证及相关物品作为展品,结合历史状况、民生社会与税制更替,突出史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博物馆面积231平方米,由序厅以及展厅两部分组成,展示明朝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票,共226张。税票博物馆作为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面向学生开设税票、财税史学术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成为“中国税制”教学的“第二课堂”。建馆以来,已接受学生参观学习3000余人次,现场授课20余场次,发挥了“以史鉴今”的教学和育人功能。

三、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1.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

加强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是核心。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目前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制”教学团队已培育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江西省教学名师3名,省部级学科带头人9名,“江西省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7名,江西财经大学“教学十佳”4名。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2.必须重视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

我们通过“中国税制”课程建设,孕育了一批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2006年,江西财经大学“税法”课程获批江西省精品课程;2008年,“地方财税”教学团队获批江西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9年,“中国税制”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3年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税收筹划”和“税法”分别获批2013年和2014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主编的《中国税制》教材(2012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使用量已达2万余册,并于今年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3.必须重视教学改革项目培育和教学模式的总结提升

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注重教改项目培育,注意教学成果、教学模式的总结提炼,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如课题“中国税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获得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比较税制》、《税收筹划》等教材获得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奖。2014年,“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必须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打造教学精品

学校将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契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多打造教学精品。一是加强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立项建设新开课程、精品资源课程及“3+7+X”主干课程。鼓励教师转化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开设新课、出国访学引进新课、融合多学科教学内容开设协同课程。二是加强教学方法革新。加强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探究式、项目式、访谈式、案例式、大作业、翻转课堂等教学范式,增强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双主体地位,强化师生课堂互动,更多地营造师生平等、讨论式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悦,刘卓.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 洪柳.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有效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10).[项目资助:本文得到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税制”)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项目、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财政学)项目、江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税法》)项目的资助。“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责任编辑:周 杨]

第二篇:“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成为高校非统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是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新时期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提升,旧有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对高素质人才输出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教育改革的必然。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成为高校非统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是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趋势

(一)统计学教学内容理论与应用的均衡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对于统计学的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同时在课后也采用一定程度的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对统计知识对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知识考核评定往往也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海量特征使得统计工作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项基本工作,社会对于统计知识对应用层面、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这无疑为统计学科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统计学对教学提出了新对要求:需要达成对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的均衡教学。

(二)统计学信息化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科的交叉融合,软件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使得许多专业的统计软件得以实现,并且在实践工作中有效的提升了统计的精准性,并且使得传统统计学的小范围样本变成大面积的统计。基于此,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统计学人才,必须要掌握定的统计软件使用技能,而这教学内容是传统统计学不包含在内的。

(三)统计学教学的社会化发展

在我国目前国情环境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很难找到利益共同点,所以实训条件、实训项目等受到限制,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在安排该课程教学时偏重理论教学,而

实践教学课时所占课时比重偏低,对开展社会调查的活动仅仅局限于本校学生,并没有跨出校门,更不能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市场调研公司、市场咨询公司以及企业建立协作和参与机制,导致学生在学习统计和运用统计之间不能较好地衔接。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方面,首先要对现行的高校统计学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编制和改革工作。教材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统计学的理论进行时代化的更新,不仅要包含最新的理论基础和案例,还应该进步的明晰统计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前景,让学生与教师明确统计学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

第二,要加强与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相互融合,增加应用实例以及这方面的最新进展。要加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教材中需要增加计算机的案例与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技能。

第三,应选择容易理解、与实践衔接密切的教材,或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精髓,对于课下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第四,增加统计专业软件学习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将相关软件的学习内容融入教材之中,例如对于高职的学生,可以着重介绍基础的EXCEL软件,而对于本科的学生,则应该介绍SPSS统计软件。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

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高校的统计学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应该明确新时期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统计能力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应该坚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方面,教师应该深入探究统计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应该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机房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情境教学、探究教学、课题教学等多种形式,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提升课堂上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在教学考核方面,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考核。需要改进原来单一的闭卷笔考方式,采用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计算机操作、社会实践与笔试结合的立体式考核方式,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践

在开展社会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建议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再来选择和确定实践课题,当然,研究课题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如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调查,也可以是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如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统计监测研究。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的统计局、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企业等单位之问的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美感,感受统计的在生活中的乐趣。

三、结束语

21世纪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责任,应该主动适应社会与时代的新需求,不断的关注与统计学相关的前沿科技,应凸出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三篇: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作者根据职中生的能力特点,认为plc教学适宜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并介绍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以及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 plc 案例 任务 教学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的前提和归宿。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中职教育者普遍探索的热点问题。多年来,我根据plc(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在plc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以案例为蓝本;后者则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如何选取并运用好案例,如何设计任务,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以案例为主线的教

plc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着案例来开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案例设计与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案例应是课程某一单元或环节的知识的概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覆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抓住某阶段学习知识体系中重点和难点,精心选取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例如,我在介绍plc梯形图编程方法时,选取了“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程序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简单、实用、典型,通过案例重点介绍了基本指令ld、ldi、and、ani、or、ori、out、end等的功能与用法,梯形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梯形图程序与指令表程序之间的转换。透过分析案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另外,案例的运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保障。首先,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是主角,但不等于教师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相反,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要事先花更多的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其内容包括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计划安排案例的个数,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给每个教学案例制订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设备的配备,等等。其次,教学中对所应用的案例不妨先演示,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激发求知欲望。

在职业中学,plc的教学侧重于实际的基础性编程设计,如果在教学中以传统的线性顺序进行,每一个问题先分析清楚再进行下一个问题,这对plc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一个个独立的概念、指令很枯燥。另一方面,plc指令的数量也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指令融合到实际案例中,在分析案例的功能、实现方法等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概念、指令,那么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指令知识,而是一个实用、典型的案例。在教学内容变得实例化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以任务为驱动的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plc程序设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plc教学,在形式上是:明确并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学或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交流及讲评。

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首先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即“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适宜性、渐进性等原则,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融入任务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然后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步进顺序图应用于plc程序设计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请你设计一个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任务进行切分,从母任务中分解出一个子任务,即要求学生先完成控制十字路口东西或南北单方向交通灯程序的设计,然后进行十字路口两个方向的合成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更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必须正确了解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功能,否则无从入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比如,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交通灯控制功能的文字说明后,普遍提出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应及时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是否可以采用流程图或波形图来描述其控制流程?帮助学生通过更直观方法去解读其中的内容,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一种处理类似任务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参照老师讲过的案例,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应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在大约一半的同学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召集学生进行任务讲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完成的程序浏览一遍,挑选出几位编程技巧较高而思路各异的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程序,谈谈各自的设计思路、编程技巧等,然后教师进行比较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其他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学记》中有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相互切磋技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案例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载体,任务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

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上机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第四篇: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吉林工商学院财税学院小论文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财政学1140102号曹木贤摘 要:税收制度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国家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照固定标准强制,无尝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的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在为政府履行职能、筹集收入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税制设计,可以调节微观主体的行为,进而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国际税制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拓宽税基简化税制、减轻税负、突出环保、强化调控,其中,税收宏观调控和税收中立并重是最基本特征。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在于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绿色税制、改革完善主要税

种等。

关键词:税收制度 税制改革 国际税制 方案

一、引言—— 什么是税制改革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税制改革,是对税收制度的变革,有两种形式:一

是指对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环境既定税收制度的某些不完善之处进行修补,二是指对税收

(一)税收制度与改革

制度的重新构造。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商品税为主、所得税为辅和其他税种为必要的补充的混合税制模式。在这种的税制结构下,地方税源主要来自于投资形成的工业企业流转税,并

且各地产业结构呈严重趋同现象。基于这种弊端,地方政府总是试图操控价格、产出和投资,此种行为方式往往类同于经营一个大企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成为最划算、最省

(二)我国税制结构

力的地方发展模式,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三)我国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格局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确立起来的,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

和国内经济发展,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而税收在发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收入分配、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调控经济过热或过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的主体税种增值税仍为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税收1.税收调控经济的功能还比较弱

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仍有缺陷。

2.税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为防止政府公权对私人产权的肆意侵犯,民主国家一般均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即“有税必须立法,未经立法不得征税”的原则,并且这一原则大都写入了宪法。

而我国宪法中关于税收的条款仅为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找不到关于纳税人权利的相关规定。从理论上讲,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要求税收要素和税收程序法的基本方面,均由立法机关立法,税收征管程序中的具体问

题由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法规来规范。从我国目前各税种的法律层次来看,大多数是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立法层次较低。

二、国际税制改革基本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发达国家出于经济效率的考虑,纷纷对税制结构进行调

整,出现了所得税比重下降,社会保险税和一般商品税比重上升的趋势。进入21世纪

(一)税制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以后,税制结构的这种变化在一些国家呈加快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西方各国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一些国家在税制改革中相应加大了对税收优惠措施的运用,造成了税收收入规模的下降。以所得税为例,大多数发达国家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在削减低档税率的同时降低最高税率。降低所得税

(二)拓宽税基、降低税率,各国宏观税负出现下降趋势

率造成的收入损失,又通过扩大所得税税基而得到部分补偿。

一般情况下,政府课税的税基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消费,而政府无论对哪种税基课税,都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资本的税负高并不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特

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一国对资本和经营所得课征高税,就会导致或加

剧本国资本以及所得税税基的外流。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重视降低资

(三)减轻资本税收负担

本的税负。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资源过度使用引发的资源

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税收是政府矫正负外部性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通过相关的(四)加强税收的环境保护功能

税收可以达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国际税制改革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目前,从我国中央税收收入结构看,过多依赖于增值税;从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看,主体税种不够明确。因此,首先,应加快现行税种的改革,在增值税转型的基础上,不

断提高所得税比重。其次,将现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统一开征物业税。最后,开征一些新的税种,主要是社会保障税、遗产与赠与税、环境

(一)税制结构进一步优化

保护税等。

(二)要重视税收制度的公平性,进一步完善流转税

我国的税收制度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差别是流转税在税制中占主导地位,这种税

制结构最大的缺陷是公平性有所欠缺,但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流转税来缓解这个矛盾。可

以考虑采取以下两个措施:一是,调整增值税的税率结构;二是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加大征收力度。

(三)完善绿色税制 绿色税制,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环境保护目标,而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强化纳

税人环境保护行为征收的一系列税种,以及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在我国现行的税制中,与环境资源有关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建税、车船使用税等。这些绿色税收收入占国家总税收收入的8%左右。虽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其力度远远不够。因此

宜在现行的税收体制中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

一方面调整现行的资源税,根据资源的价格适当提高资源税的税率;另一方面,引进新的环境税,如排污税,同时加大对环保工程和绿色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力度。

四、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各项应税所得重新界定

应当将主要的收入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及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具有经常性和连续性的收入合并在一起,实行1.综合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

而以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为代表的特殊收入及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所得

等不能经常和连续取得的所得,从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中分离出来。股息、红利、偶然

所得等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在实现环节征税,仍可实行代扣代缴制。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所得可作为财产税的组成部分,在其相关权属转移合同签署的同时,进行纳税。这样做,即不减少我国的总体税收收入,又能简化征缴程序,提高征收效率,提高监管2.分类所得税制

效果,对纳税人来说,降低了自行申报的复杂性,个税自行申报将更加简便易行。

(二)逐步推广个税自行申报制度

目前,我国个税主要采用源泉扣缴法。当纳税人取得应税收入,由收入的发放者作

为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然后集中向税务部门缴纳,这样将个税税源控制责任由税务部

门转移给扣缴义务人,导致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收入信息无法全面掌握,使个人所得税

税源的监控处于无序状态。同时,在源泉扣缴方法下人们获得的是税后收入,主要关心

自己最终拿到多少钱,倒淡化了自己被扣缴了多少税、将来这些税款怎么使用,这就降

低了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自行申报则拉近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1.源泉扣缴法人们的纳税意识,以及更好地行使和维护纳税人权利。

2.个人应缴税额

各项应税所得重新界定后,纳税人自行申报时只需将个人取得的上述五种收入进行加总,进行费用的扣除,再选择相应的税率即可算出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股息、红利、偶然所得,在实现环节征税,实行代扣代缴制,保证了国库的收入,避免了税款的流失。而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所得在权属转移合同签署的同时,即合同双方取得相应的权力的同时缴纳税款,即强化了当事人的法律意识、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力,又实现了税款的征收,实现了税收的高效率。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减少了个税应税项目,减少了征收管理的范围,降低了工作的强度,就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到监管的其它方

面,可以提高税收工作的效率,得到更好的效果。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发挥其有效作用的前提是掌握纳税人,尤其是高收入个人的收入情况,即有效地实施税源监控。理论上讲规定个税自行申报,有助于培养纳税意识;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推进个人所得税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过渡创造条件。但现阶段立刻全面推广个税自行申报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应率先在国家公务员中推行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然

后在大型企业、上市和控股公司以及垄断型行业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推广,当老百姓3.税源监管的平均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税收制度可以向全民“自行申报”扩大。

(三)逐步过渡到以家庭为纳税单位(1)家庭总收入比个人收入更能全面反映纳税能力,可以实现相同收入的家庭相

(2)在一些发达国家,个税的申报是根据纳税人的不同身份适用不同的费用扣除

(3)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观念非常重,对家庭行为的调节成为调节

经济和社会行为的基本点,因而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全可以集中到对家庭收入的调节

上。选择以家庭为单位申报纳税,允许将家庭部分支出如孩子的教育支出、家庭总人口1.税收征收以家庭为主同的个人所得税负担,更好的实现收入、税负的横向公平。额。纳税人可以选择以个人身份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税申报的。的医疗支出、保险及养老支出纳入扣除范围,以鼓励夫妻合并申报。2.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要克服两个难点

(2)是税务机关还暂时做不到对纳税人的家庭信息进行逐一核实。尽管如此改革(1)是会削弱或扭曲目前广泛实行的代扣代缴制度,会增加征管的难度,但税制的这种改革方向更能体现 “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调整生活费用扣除额,降低税率

(1)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并不是指个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原则上应当是对净所

得征税。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根据纳税人所得的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1.对净所得征税

三种扣除办法,其中对工资、薪金所得涉及的个人必要生活费用,采取“定额扣除”的(2)费联动调整机制,每年根据物价上涨水平和社会生活变化情况调整生活费用扣除额,同时,将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支出和纳税人未成年子女、老人及无生活能力且无救

2.征税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调整生活费用扣除额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工资调整情况及物价指数变

化情况,建立联动机制。目前对生活费用扣除额是否应该采取一刀切的问题,学术界存

(2)实事求是来讲,中国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基本生活费用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允许各地区确定不同的生活费用扣除额,不应该搞一刀切。但问题是一旦允许

各地区生活费用扣除额进行上下浮动,各地区往往就会不受任何制约,往往会超过浮动

(3)2002年以前个人所得税是地方税种,那时法律上允许存在搞一些地方差异。

2002年后个人所得税是共享税种,为了保证税政、税权的统一性,也为了尽可能使纳税

(4)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将家庭负担的医疗、教育、住房、保险、养老等重要支出,3.全新的税率体系

如果我国的税制设计真正实行应税收入重新界定、并且允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申

(1)应将纳税人的各项应税所得加总,仍然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因为超额累进税

率的设计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收入越高负担的个人所得税也越多,从而使中低收(2)现行45%的最高边际税率过高,个人最高边际税率应确定为25%-35%为宜。

借鉴国际经验,税率的级数不应超过5档。可以考虑两档税率或实行三档税率,实行两办法。济补助的需赡养亲属的支出纳入到扣除范围内,以真实反映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在争议。的范围,使地方财政收入受到影响,反而加大贫困和富裕地区的差距。人的税负比较公平,统一的生活费用扣除额是相对正确的做法。以家庭人口数量为系数,进行一定比例的扣除,减少因此出现的不公平程度。报,那么就需要设计一套相应的全新的税率体系。入者负担较少的个人所得税,高收入者负担较多的个人所得税。

档税率分别是10%和25%;实行三档税率分别是10%、20%和30%。

五.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1.国家和各地方应制定与征管法配套实施的法规、规章和范性文件,从而大体形成了以税收征收管理法为“母法”,以税收征收管理各专门法和单行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税

2.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征纳程序必须在法律上作出具体、明

(一)建立了税收征管法律体系收征管法律框架。确的规定;

3.坚持依法征管原则,就明确要求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则必须由国家的法律加以确

定,要提高税收征管立法层次。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的条件。强调税务机关在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以及

(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4.税务机关有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权力,但同时也设定了采进行税务检查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

1.纳税人权利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必要的保护。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在规定了

2.主要表现

(1)规定了税款延期缴纳制度。

(2)建立了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当造成纳税人损失的赔偿制度。

(3)延长了纳税人申请退税的法定期间。

(4)赋予了纳税人对复议的选择权等。税务机关的征税权力和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时,也明确了纳税人享有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了税收法律责任制度

1.对偷税、抗税、骗税、欠税及偷税罪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具体的规定。

2.不断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促进公平税收。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地的发展,这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畅向丽,从世界性税制改革看我国税制改革取向[J].中国国情国力。2007(11)

[2]韩函、李莜。浅析我国税制改革[J].法制与社会。2007(05)

[3]于淼,从西方国家税制看我国税制改革的五大走势[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04)

[4]张艨,我国税制改革有关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13)

[6]刘磊著,税收控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5)

[7] 王乔,中国税收若干问题研究.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3)[5]吴旭东,税收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

第五篇:《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

《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

《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践,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体验“做中学,学中觉,觉中做”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酒店管理复合实用性人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酒吧这一舶来品越来越受到普罗大众的关注,国内的酒吧业迅速发展,而对调酒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据有关数据表明,仅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大城市,专业调酒师的需求每年都在5000 人以上。一边是市场需求,一边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如何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完美的“零距离”无缝对接,让走出校门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人才想需求,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酒吧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这门课程是对应调酒师这一工作岗位的课程,学生既要掌握理论基础,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除此之外还必须兼顾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是传统授课模式,需紧扣市场需求,使学生既有酒吧管理的基本理论,又有酒水制作的技能。

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确定学生培养目标

《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前身是《菜肴酒水知识》,在课程改革之前,主要以知识考核评价为主体,要求学生掌握统一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经历课程学习之后,仅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课程所学完全停留在空泛的书面之上,无法提高他的职业技能,对培养职业素养收效甚微,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授课教师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始终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应有的服务技能及职业素养之外,还将培养学生创新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列入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需要,设计各个实训环节,从调酒师岗位职业能力出发,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酒品知识、熟练的调酒技巧、优质的服务技能,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推销技术以及管理技巧。既要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这些繁杂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酒吧工作的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时刻贯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学科特点,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酒吧服务与管理》的理论知识以讲述酒水知识、酒吧经营管理等知识,课程的重点在于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果拼制作、果蔬饮料制作、咖啡调制、鸡尾酒调制、酒水服务技巧等相关内容。同时把创新教学引入课堂,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模式,让学生体验“做中学,学中觉,觉中做”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探索课程改革的道路

(一)理论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体现以能力培养为宗旨

模块化教学能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又有一定递进。每个教学模块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体系,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分阶段由浅入深进行。经过实践,这种模块化教学形式,在教学中以每个模块为核心,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有效的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1)酒水理论知识模块,在这个模块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作为一名专业调酒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酒水的分类、酒水的认知、调酒工具的操作及使用等。(2)果拼及果蔬饮料制作模块,在这个模块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水果拼盘制作方法、果蔬饮料的认知及制作等。(3)咖啡、茶饮料调制模块,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掌握咖啡和茶的分类及认知、咖啡和茶饮料调制方式,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视野,以专业视角学习除鸡尾酒以外酒吧其他饮品的制作与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4)鸡尾酒调制模块,这个模块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鸡尾酒调制的基本方法、鸡尾酒调的基本原则、鸡尾酒装饰物的制作、自创鸡尾酒技巧等。(5)酒吧认知模块,主要了解酒吧的类型、员工配备、酒水成本核算、酒单设计等。(6)酒吧服务模块,在掌握鸡尾酒调制技巧后,必须要求学生掌握酒吧规范服务以及酒吧管理基本技能,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本模块教学内容包括:酒水服务技巧、酒吧管理技巧、酒吧成本核算及酒水促销技巧、鸡尾酒会服务等。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仿真教学

《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作为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实操训练,才能获得一名调酒师的上岗“许可证”。根据酒吧的岗位设置,可以用仿真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技能,根据酒吧服务员、见习调酒师、调酒师等不同的岗位,将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段式训练。环节的设置可以根据实践教学的原理,由浅入深,具体项目可以包括:传瓶、示瓶、开瓶、量酒操作规范,雪克壶、波士顿壶手法训练,水果拼盘制作,咖啡、茶、果汁服务程序,鸡尾酒调制,酒会服务等环节。

实践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可以依托模拟酒吧实训室进行,在实训室授课期间,学生可以感受酒吧营业的环境氛围。在每个实训环节授课之前,教师需根据课程要求提前准备相关的酒水、工具等教学用品,对学生着装及仪表提出要求,确定模拟酒吧人员,学生轮流担任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实训室组建一个具有营业性的真实环境。例如酒吧经理需要负责酒吧整体运作,包括人员安排,业务管理,耗材使用,成本核算等;酒吧主管需要负责场地管理,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迎宾员负责宾客的带位和接送,用优雅的姿态给每位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酒吧服务员负责招待客人,并做好酒水及小食的推销工作;调酒师则需要根据客人的需要调制各种鸡尾酒。在进行仿真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模拟酒吧实训设备,进行生产性实训,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模拟酒吧设定主题,再现一个真实的酒吧。

(三)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授课

对于本课程有特别兴趣或者毕业有志于从事酒吧行业的学生,除了课堂授课的要求之外,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再发展的平台。可以通过设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方式,由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并指定专业教师指导,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项训练。当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后,可以与旅游专业实训基地联系,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让学生在星级酒店的酒吧实习;也可以联系社会独立的酒吧,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机会。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也可同酒吧的服务员、调酒师一起分享管理经验。这种做法开拓了学生眼界,加深职业认同感,矫正学生的就业心态,为今后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改革考核制度,打造创新型人才

(一)体现职业岗位要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一名优秀的调酒师,除了掌握丰富的酒品知识、高超的调酒技术之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内涵范围很广,包括理职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培养职业素养在教学安排上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贯穿渗透在各个教学模块中。

在课程开始初期,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在进行各个模块教学时,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由组长分配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在自创鸡尾酒调制环节中,要求每位学生根据鸡尾酒调制的原则,独立创作一款鸡尾酒,小组成员则作为评审,对鸡尾酒的口感、色彩、调制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评价汇总给任课教师后再形成最终评价。

(二)改革考核制度,多样化考试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注重过程考核,每项教学模块结束后,都对本次内容进行考核。例如酒水认知项目,在完成授课内容后,对学生进行口试,要求学生掌握实训室现有的近30款常见酒水。口试采取抽签方式,学生根据抽签结果,迅速辩识酒水,并介绍该款酒的类别、原料、酒度、口感等相关资料。果拼及果蔬饮料制作环节,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作主题水果拼盘和果蔬饮料,并在制作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包装和推销。

考核方式注重平时的实训成绩,并注重考核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表现。在主题活动完成之后需进行分析总结,小组间互相点评交流,教师总结各组表现,并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及技能方面的不足。考核内容多样性和全面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主题活动时,学生为了更好完成任务,前期投入大量的精力,查阅资料做足准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三)持续创新教学,打造创新性人才

酒吧和鸡尾酒作为一件舶来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酒吧也成为当代人休闲、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它们诞生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体现出各异的形态,要把握当下社会的需求,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在课程讲授结束之后,采用举办主题鸡尾酒会作为课程展示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酒吧服务、鸡尾酒调制、酒会策划等技能。在鸡尾酒会筹备阶段,从主题选定、现场布置到自创鸡尾酒制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突破常规思维,办出特色。从运作最后的课程展示活动中,学生对酒吧各个岗位所必须扮演的角色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迎宾、点单、酒吧服务、酒水制作、结账等一系列工作,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经过模拟酒吧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待走出校门后已经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很快的适应酒吧岗位工作,也使得学生掌握一定自主创业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经过多轮次的教学,《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已经逐渐形成一套特有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在酒吧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勇气,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酒店管理复合实用性人才。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范文

    摘要: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探索性地将成果导向理念引入到功能材料的课程建设体系中。......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本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实践等方面对《旅行社经......

    几何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几何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针对学生实际和课程的发展,在几何光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取舍、数学处理的详略、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多媒体的使用等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取......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精选五篇)

    摘要:“电路”是军械工程学院四年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学员思维训练、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了阐......

    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作为管理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该课程不仅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多元回归分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

    地方综合性大学全面推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地方综合性大学全面推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广西大学经过充分调研,2009年6月,学校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大会,提出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开展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作者:王玉霞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1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繁荣,会展业也逐渐迎来......

    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摘要:《植物学》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生物学知识模块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围绕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基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