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立足文本 有效拓展
立足文本 有效拓展
——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拓展教学
在新课标“大语文观”的引领之下,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否所有的拓展都是行之有效的呢?冷静思考后发现,无效拓展大量充斥课堂,影响了课堂高效率的实现。下面我们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我们教研组经过实践,获得以下点滴感悟:
一、拓展材料要精选
鉴于课堂时空的局限,我们应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最能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延伸材料。所选延伸材料恰当与否,要看是否能通过这些材料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现代诗《致老鼠》一诗,本诗结构鲜明,第一小节写老鼠的外表和缺点,第二节写帮助它改正缺点,学会什么,第三节写给它介绍猫做朋友。学完后,我又出示了和这首结构相似的《致狐狸》一诗,接着让学生按照这样的结构来自己创作诗歌,他们创作了五花八门有趣的诗歌如《 致猫 》《致老虎》《致狼》《致狗》《致蟑螂》《致青蛙》《致猪》《致蛇》等。
二、拓展方式要灵活
(一)借助音乐拓展。例如:《山雨》一文,重在体会雨的音韵美。我们要求学生为课文配乐,通过找配乐的方式实现文本的拓展,经小组讨论,在山雨来临时,配上了急缓有致的古筝;山雨倾泻山林时,配上了热情奔放的唢呐;山雨结束时,配上了悠远宁静的柳笛。
(二)借助插图。例如:在《少年闰土》一课中,我们让学生观察课文76页和78页插图,问学生插图表现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后,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看哪些部分与原文一致,哪些部分与课文有所不同,我们就可以修改插图,另用一张纸画下来贴在插图旁。这样,既引导学生熟悉消化了课文内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鉴赏水平和绘画能力。
(三)利用活动拓展。这里所讲的“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的讨论、辩论、表演、实验等。我们在教学《伯牙绝弦》后,让学生自导自演:两个学生根据文言文编写剧本,通过人物对话和表情动作,演绎了千年前的知音难求的故事。通过表演,变抽象为具体,把过去的变成眼前的,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和准确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代社会学生可以从网上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之上,老师更应该强调课外的延续与拓展。启发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做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展课内。
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课外拓展与延伸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如何来把握这个度?还有哪些拓展的方式?
第二篇:立足文本拓展阅读
立足文本
拓展阅读
当涂县振兴路小学
尚其静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阅读便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好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外,还应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就教学中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素养。
一、抓住教材内容,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
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阅读的最初内容,教材中的文章有的是著名作家的名篇名作,有的是学生的优秀作文。这些课文语句优美、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对课文作者的拓展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有许多著名作家的名篇名作,学生正是在品味语言魅力的同时,与作家进行着亲密的接触。从《丑小鸭》中认识丹麦童话家安徒生;从《猫》中了解了老舍;从《匆匆》中熟识朱自清„„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名家名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此进一步引领学生拓展阅读作者传记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中扎根。记得教学《丑小鸭 》一课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就是伴随着《安徒生童话选》长大的,所以课堂上他们绘声绘色地介绍起丑下鸭的故事来,还津津有味地讲述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来,激发了学生对童话的回忆。课后,学生不仅阅读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还阅读了许多其他的童话故事集。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了“初识鲁迅”中的一组有关鲁迅的文章。学生不仅沉浸在鲁迅先生诙谐、幽默的文学世界里,而且深切地感受到他“痛切的呐喊”,无不被为这位中国文坛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深深折服。课后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一些短篇小说,如《故乡》《阿Q正传》等,使学生对他有了更深一点的了解。
2.对课文背景的拓展阅读。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单纯从课文出发,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将相和》一课,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的记述,赞扬了蔺相如、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学生对《史记》了解甚少,所以蔺相如、廉颇两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来。于是,我带领学生进行扩展阅读,了解司马迁、《史记》、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以及和氏璧的不平凡的来历等。这些背景资料的拓展阅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差距,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3.对课文原著的拓展阅读。小学语文课文有很多是从长篇名著中节选的精彩片段,我经常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因为读整本书有利于学生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巩固和发展已有的阅读技能。学完三年级下册的《争吵》一文,我带领学生拓展阅读原著《爱的教育》,学生感受着这部历经八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名著带给他们的激动以及无法抗拒的魅力。教完四年级上册的《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后,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昆虫记》。有一位学生特别有意思,第一学期,他一有空就看《昆虫记》;第二学期,他还在看《昆虫记》,整整看了一年。因为他平时学习比较吃力,对于他蜗牛似的阅读,我也抱着认可的态度。这学期,他写的一篇作文《可爱的小仓鼠》引起了我的注意,作文能力非常弱的他,这篇文章中对仓鼠的描写却细致入微,文章中表达技巧、语言风格都像极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大大地夸奖了他。他的成功经历也给了我这样的启示:其一,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关注表达方法,扩展阅读相关的文章。
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我们老师有必要选择推荐那些和课文表达形式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五年级下册《桥》一课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以五百多字的短小篇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党员的光辉形象,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独具特色,设置悬念,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受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学完这一课,我给学生拓展了选读课文中的《丰碑》一文。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同时领悟与《桥》一课相同的表达方法,巩固了课上学习所得,并把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再如,学完《白杨》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我推荐学生读了秦牧的《仙人掌》,学生读完后更深刻领悟了这种表达方法,为习作实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巩固阅读效果。
在这些拓展阅读的基础上,要想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持久的学习行为,我们老师还应创造条件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
1.“小书虫对对碰”。即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把看过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形式可以多样。如:“出题考考大家”,朗诵、表演书中精彩片段等。每一种形式的表演都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2.“图书漂流”。高年级学生比较适合开展这项活动。老师鼓励学生积极献出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成立“漂流书屋”;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书的扉页上写上阅读宣言、读书感想等,然后在班级之间交流,达到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3.“三个一”工程。从中年级开始,坚持每天十分钟的读书交流:一日背诵一句名人名言,一日写一张阅读卡,一周背一首古诗。
立足文本,从课内向课外拓展阅读,只要我们能够长期坚持,我想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大大提高。
第三篇:立足校本课改教研
立足校本课改教研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校本教研纪实材料
[内容提要]校本课改教研,培养名师骨干是关键,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地校本课改教研活动,是实施新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全体教师达成了广泛的科研观、教育理念共识的前提下,我们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立足校本课改教研,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就是以课题研究过程中探讨的问题和研究成果领先指导新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就是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主要导向;立足校本课改教研,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就是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角度开展校本课改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驾驭新课程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抓新课程的学习,促新课程理念的牢固树立。从2006年9月开始,学校为了确保新课改的落实,从求真务实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新课程的集中培训时间短、天气热、人员多、收效有限,远远不能适应课改实际的需要。于是把《新课程》的学习纳入校本教研活动之中,把《走进新课程》、《学科课程解读》纳入校本培训内容,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纳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制定了《新课标校本教研周期实施方案》,方案中的校长负责制、分组实施制、时间保障制、内容进度统一制、奖惩激励制的具体内容是:校长任组长,亲手抓,负总责。学科课改组长等同于教研组长。制订了“学习—讨论—尝试—抽查”的学习步骤,在七年级下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课改小组,开展课改工作,并让原任初二年级的教师也提前纳入培训。为了能如期同步进行,规定每周二下午学生放学后,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并履行签到制,纳入考勤。为了在活动中讨论内容一致,话题一致,采取按教研组分学科、选重点、定章节、定进度学习和摘抄笔记,每人一学期不少于一万字。学校按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并检查新课改的个人档案,并以“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分别记载存档,作为教师评优、晋级、年终评模、工作评估的重要依据。并要求每位教师每次讨论时,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讨问题。通过经常化、系列化、递进化的反复讨论和课堂中的初步尝试,各科对新课程“理念”和“标准”的认识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现所有教师基本具备了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二、抓骨干培养,育校本名师
1、分层建组,因人定培。为了使新课改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坚持不懈地开展,我们把全体专任教师按学历、按教龄、按学科、分年龄分类造册,即把新任教师定为“学习适应层”,五年以上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定为“成熟骨干层”,能力强的中年教师定为“带头发展层”,按教师特长分为“特长交流层”,按年龄与学历定为“学历提高层”,把那些敬业精神强、求知欲望浓的中青年教师定为“校需培训层”,把中老年教师定为“及时充电层”。并要求各层次教师必须逐级递进,树立“终身教育”意识。
2、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一是校校联谊法。即与周边相邻乡镇兄弟学校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考察活动,开辟了活动领域。二是外引内育法。外请专家名师,内育骨干教师。我校先后邀请市县教科研专家定期到校举行专题讲座1-2次,来培养我们自己的骨干教师。三是送培辐射法。学校不惜财力送培骨干教师,先后派往武汉、宜昌和市内各县学习的高达200余人次,回校实行二级培训,辐射全体教师,拓宽了人才渠道。四是集中培训法,学校坚持每学期假期间集中培训一周新课程。五是业余自学法,即个人自发的听课、请教、探讨等形式弥补不足,解决疑惑问题。六是名师带动法,即利用学校已有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对其他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校内名师效应,推动“学名师,当名师”的热潮。
三、抓集体备课,促新课改的落实。
在对新课程理念有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真正落实新课改,首先要备好课。为了集中集体智慧,必须要保证集体备课。为此,学校明确规定,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中心发言人。具体任务是:提前确定每周的备课内容和中心议题,以中心发言人的身份提出探讨要点,组织备课组对中心议题进行探讨,并以书面形式填写活动记载表(记载表必须由年级主任签字方可有效,否则视为空缺一次活动)。二是每次活动要选定一人讲课改课。来体现集体备课的效果,以便供大家学习借鉴。在集体备课中,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对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角色定位的切入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主作用的发挥,尤其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创新精神等培养的切入点进行了热烈化、经常化的讨论,形成共识后,作为大家备课的导向。
四、抓讲课与评课,促驾驭新课改能力的提高。
讲课是新课改落实的具体体现,评课是对新课程理念和标准认识的深化,更是促进驾驭新课改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在此,评价课堂教学时,我们主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教学过程中新理念的渗透和新标准的落实如何。二看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否恰当,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三看教学方式的革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落实,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否得到体现。
评课采取授课教师自评,学科教师互评,行家领导点评,既评特色,又挖掘不足。在听评课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中集体智慧和艺术。这样从自评中感受,从互评中提高,从点评中升华,已成为教师提高艺术水平的校本课堂。
五、抓远程教育技能培训,为课改提供优质资源。
为了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采取多种举措,为远程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1、机构保驾。自2005年7月开始,学校组建了远程教育资源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一名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远程教育资源教研组长和十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实体。实体各成员都具有明确职责和分工。
2、人才资源保驾。一是2005年暑期学校派2人参加省级专项培训。二是培训者回校后,迅速组织十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再培训。三是暑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全员培训,保障秋季开学正常使用不缺人才。
3、配套设施保驾。学校竭尽全力在20天之内建起了标准化远程教育室,经市县教育部门检查验收定为合格。
4、激励机制保驾。
①评价机制。一是把参与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工作作为星级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把是否具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技术能力、自制课件能力,是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等纳入到优质课竞赛评价、教学常规检查、晋级、评模、考核之中;三是中青年教师在一学期内必须保证学校规定的远程教育教学课节或开发远程教育资源材料的任务。
②奖励机制。学校对荣获县级以上优质课、课件参赛获奖者予以物质奖励。
金秋开学伊始,柳陂中学在抓好迎接“普九”复查工作的同时,重点放在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电教资源。一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利用每周晚自习时间,分年级、分学科轮流观看《教师教学用书》所附的配套光盘及远程教育资源,每学科每周不少于1.5小时;二是课改研讨组在集体备课时充分讨论观后感,然后各自制作课件让学生共享;三是把上述活动纳入考勤,由教务处负责督促记载,确保电教资源的利用充分有效。这样使教师们从中受益匪浅。四是师生们已尝到了充分利用远程优质资源的甜头,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的初衷。五是远程资源教学效益显著,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上述多项举措的保驾,活动扎实有效,该校现已形成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热潮。为了保障井然有序,现采取各年级提前一周申报,教务处统一安排。现已制作出有价值的课件30余张。2005年11月,全县组织的语数外学科优质课大赛,我校派去的肖文才、陈默、李功均获一等奖,尤其是课件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赞赏。
省、市、县组织的专项检查,通过对我校现场教学观摩、档案资料检查等,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六、课改结硕果.1、教师素质得到发展。一是一年来,在县优质课大赛中,各学科均获奖,其中英语、数学、生物学科荣获一等奖。二是教科研论文创历史新高,获奖论文县级以上84篇,其中5篇获省级奖;发表论文33篇,其中8篇在省级刊物发表。尤其是省级发表的论文,填补了我校的空白。三是教师的教科研组织能力、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市级六个课题全部结题。并得到市教科院专家领导们的高度评价。四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观念得到转变,对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兴趣与能力有了提高,对于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空前的突破。尤其是对教科研认识的深化与提高,为我校发展的前景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自信和希望。因此,今年我校又申报了五个课题(省级2个,市级3个)。
2、教学质量呈跨越式发展。仅以毕业年级为例,硬上县一中线以上人数,2003年48人,2004年57人,2005年跨越到104人,是2004年的1.8倍。尤其是,仅上郧阳中学线的就有42人,是2004年的2.6倍,本校考生卢晓南以620分的总成绩夺得全市第一名,6名考生跻身全县前10名。
3、学生各项竞赛成绩斐然。2004年县中学生体育大赛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两项刷新纪录,23人次夺得第一名。2005年县中学生音美大奖赛获团体第五名。2005年英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7人,省级奖5人,理化竞赛国家级2人,省级3人,市级5人。
4、师生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一是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习兴趣;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信息同步;三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方法,自主个性成为部分学生发展的亮点。
第四篇:多元拓展,有效实施
多元拓展,有效实施
摘 要:中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德育观逐渐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善于在平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融入德育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意识”,为学生今后的成材奠定基础。基于上述背景,结合多年的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多元拓展,有效实施”的德育工作开展理念,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述了中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中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教师是中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和人格塑造的导师,也是德育工作的领航者。近年来,随着“00后”孩子逐渐走入初中校园,接受中学阶段教育,教师如何针对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开展“有的放矢”的德育工作,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难点,也是初中德育教师工作有效性提升的关键问题。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下,以往德育工作中,单单依靠“骂”“训”“斥”等简单粗暴的手段已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德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在“多元拓展,有效实施”理念的引导下,采用了“案例陈述―教学反思”的模式对中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树典型、立模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班级的德育与对学生接受德育思想的熏陶有着紧密的联系。德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狠抓班风、学风、德育风的“三风”建设,采用“树典型、立模范”的策略形成正向的班级德育风,并展开正面宣传,从而为其他学生传递德育思想的正能量。
【案例1】
我在对本校2011级(3)班进行德育教学时,发现班上刘××同学的母亲因身患顽疾常年卧床不起,他的父亲因为要赚取一家人的生活费,不得不外出务工,常年不能回家。因此,照顾母亲的重担便落在了年纪尚小的刘××同学身上。然而,刘××同学并没有怨天尤人,主动承担其照顾母亲的责任,每天依旧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学习,每次考试总能考进全班前3名;在放学之后,他还要回家烧饭、洗衣、帮助母亲翻身,承担一系列的家务活。他这种“仁义孝顺,不畏艰苦”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在征得他和他母亲的同意后,我将他的事迹作为典型案例作为德育课教学的素材,在班上进行了大力宣传,通过“树典型,立模范”的教育方式,向全班学生讲述了“亲情”“仁爱”“善举”的德育理念。在榜样的带动下,学生也深受鼓舞,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捐款,有的自发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刘××同学照顾母亲,还有很多学生自发写了很多德育小论文。因此,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教学反思】
德育风气是班级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中学生接受正向德育思想的催化剂。在“多元拓展,有效实施”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到“善于发现、善于宣传”,形成良好的德育之风,从而为班级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示范、注感染”,引导学生德育规范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教师的行为示范对学生德育思想、德育行为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点滴言行,利用好自身的德育示范作用。例如,在面对学生犯错时,德育教师不应该只采用训斥、谩骂等简单粗暴的训导式策略,一味地对学生施以批评,而应该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方式,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展示良好德育品行的重要性。
【案例2】
一次,我进入本校2012级(6)班上课时发现,讲台地面上散落了很多粉笔头,正当我犹豫是谁在恶意破坏班级教学财产时,班长及时向我进行了汇报:“老师,刚才下课时,王×和高×打起了粉笔战,很多粉笔头都被折断丢在了地上。”
听完了班长的汇报,我并没有责骂王×和高×,而是走上讲台,蹲下身子将散落在地上的粉笔头一颗颗捡起来,放回粉笔盒内。完成这些事后,我便以“爱护班级财产,从自身做起”为主题,为学生上了一堂德育教学课。在授课过程中,我细心地发现王×和高×两位学生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课后,他们主动找到我,向我承认了错误,并递交了检讨书,对自己破坏公共财产的行为后悔不已,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做损害班级公共财产的事情。
【教学反思】
一个简单的“拾粉笔”行为,向学生传达的德育思想却并不简单!它充分体现了“重示范,注感染”理念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并没有采用简单粗暴式的“训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采用了“以身作则,行为感召”的策略性方式对学生进行示范教育,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还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心平气和地接受德育思想理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给予的正向德育。为此,教师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应注重采用“树典型”“做示范”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策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进一步优化德育教学效果,为中学生正确德育观、道德观的树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唐惠玉.新形势下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效方案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2]曹红巧.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5).[3]张燕.润物无声 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教研,2011(06).(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
??S编辑 谢尾合
第五篇: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改后)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5月12日—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我院组织的青年骨干拓展培训。回顾这短短两天拓展培训的全过程,我依然记忆犹新。教练、队友,每一个项目,每一次的分享和点评,都历历在目。
只有亲身经历的才是最难忘的,只有亲身体验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在这种经历和体验中,我们才会思考那些看似简单平凡的小问题,给我们思维的启迪。而人生又何尝不是由无数的经历与体验组成,正是这无数的经历与体验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寻找人生的支点,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次医院组织的拓展培训,是一次新的体验,在体验式的拓展培训中我受益良多。心得如下:两天的培训,我们一共参与了攀援、高空断桥、信任背摔、哑巴和盲人的游戏以及逃生墙等项目的训练,最终我们这一队共114人全部顺利的完成了训练任务,达到了每个项目设计的目的。每次体验过后,自己的切身体会,队友们的感悟以及教练的点评,所有这些交汇在一起,成为了参加这次受训最大的也是最宝贵的收获。
在这两天的培训过程中,“高空断桥”这个项目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记得队友们每次真诚的鼓励和自己在某个瞬间闪过的内心的恐惧,但是越是在困难和恐惧面前,我们越是要更加的果决与坚强,不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让自己原本具备的能力被淹没,真的是“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空中的一跃既是对自我的超越也是对自己的鼓舞,面对困难,面对压力,我没有退缩,我可以和别人一样,做到更好。分享体验时,教练谈到“心里暗示”,举了很多例子,讲了很多 1
道理,给我的启发很大。我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总是在给自己成功的暗示,是不是面对任何情况都对自己信心百倍,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没有十足的自信,我犹豫了。在同龄人中,我自认为自己还算得上是一个有自信、有实力、肯吃苦、求上进的人,但是也难免会有灰心、沮丧的时候,从前每每这样的时候,也许自己的表现总是被动的,但是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感觉自己内心的那股不怕苦、不怕累、敢打敢拼的干劲儿更足了,我相信,我能行!
“信任背摔”让我对“信任”、“责任”、“承诺”、“规则”这些词语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体会信任,在信任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当可以信任的时候选择了拒绝,也许会不经意间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当然,信任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信任的建立也需要一个过程。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是一种幸福,所以,对给予我们信任的人,我们也应当心怀感恩。而当我们被信任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不要轻许诺言,但是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尽我们的全力承担起自己应负的那份责任。整个“背摔”项目的顺利完成还得益于完善的制度规范,从组织的角度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得益于组织系统的规范与科学、完善的制度。
“逃生墙”是最让人紧张,也最令人振奋和激动的一个项目。如果没有我们的团结一致,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没有周密的计划、组织和协调,是不可能成功完成这个任务的。当我们全力以赴将最后一个队友拉上断壁的那一刻,大家欢呼雀跃,心中充满了激动与
感动。那一刻,我有想哭的冲动,我看到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看到了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后我们整个团队所受到的鼓舞。这可谓是培训中的一次高潮,如果这不是我们此次培训的最后一个项目,我想这一定能够让我们的团队更加团结,让我们拥有更强的凝聚力。
总之,人生充满了无数的第一次,每个“第一次”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次的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都值得我们认真体味,用心珍藏。在体验中学习与成长,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超越,让每一天的自己都是一个崭新的自己。感谢医院给了我这样一个体验培训的机会;感谢教练与我的队友们,与我共度这短暂但却又充满启迪和激情的两天。拓展是体验下的感悟。更是身体力行下的收获。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决定了我们欣赏到不同的风景。但无论我们体会到了什么,相信这都是积极的,是有助于融汇团队建设的,也是增强医院凝聚力,增强医院荣誉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亦是提升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最后,我衷心感谢我们的教练、医院领导和同事。此次拓展训练是非常成功的,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拓展培训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承担哪些职责,只要用心体会都会从拓展培训中获益良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意和我们的领导、同事们一起探讨,一起努力,去完善我们这个大团体,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今后,在工作中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战胜自己,借助这次培训,我尝试向自己挑战。我要勇于挑战自我,团结
协作同事,敢于奋力拼搏,善于乐于倾听和善于总结。更要勇于突破思维习惯,想方设法借助有利形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卓有成效地作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