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方法尝试

时间:2019-05-13 03:5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教学方法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教学方法尝试》。

第一篇:历史教学方法尝试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尝试

李永锋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 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

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

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座标。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公元1—2世纪,西方有个罗马帝 国,东方有个东汉帝国,不同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讲到现在的“中东和谈”,就说一说犹太人的苦难历史、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并介绍一些书目让学生去借阅。这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汇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讲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改革试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而兴趣存在于思维和探索中,存在于收获和成功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为其创设探索的问题,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历史教学内容的疑问。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形成认识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目的的那样一种情境。1.利用导言,创设总的问题情境

每节课的导言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言,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他们总是要设几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在学生面

前展示将要发生的情境。由此把学生带入新的知识天地,通过一系列或熟知或陌生的故事,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真、求实的欲望,创设一个总的问题情景。2.精心设计,创设具体问题情境

思维发端于问题,又通过问题来展开,始终和一定的问题相联系。在教学中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引路,创设覆盖每一课,特别是每一具体事件的情境。问题的情境由问题的背景与问题的体系系列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指向着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推动着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介绍典型而新奇的事实入手,引出的问题最生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引起学生的思维。3.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注意策略,灵活设置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的策略可用下面几种:⑴、提出一个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只有学习新课后才能解决。⑵、根据学生对某一学习对象认识上的差异(正与误、深刻与肤浅),挑明矛盾,摆出对立的两种看法,要学生作出选择,并述说理由。⑶、结合时代背景讲述历史人物当时遇到此问题是如何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带当

年历史人物思维的情境之中。

5.组织交流,创设讨论、争辩的情境

这是一种由讨论题和学生发言的评价构成的问题情境,能造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但只有比较复杂,学生普遍投入思考,而个人智力又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与争论。

6.讲求落实,创设实践的问题情境

历史作业是学习历史的主要实践活动。历史作业的活动内容与形成要新颖,尽量用多样化的题型来代替机械记忆题,让学生参与这些题的编拟。这样,学生在作业和训练中也有创设问题环境的主动权。

问题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具体目标的认识需要,形成暂时兴趣。要想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就必然把暂时兴趣转化稳定兴趣,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

二、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1.强化感知,浇铸成功的基石

感性知识既是问题情境的基础,又是成功情境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直接地、间接地感知到全部所学历史知识,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要做必要的直观教具(模型、图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制作课件,优化活跃课堂,而最不可少的是教师形象生动的直动描述。通过以上一些活动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建立在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2.教给方法,掌握成功利器

教给方法,最根本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要教会学生注意积累感性知识,并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要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要教会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会从比较中抓特性,从联系中综合分析出共性。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容易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成功的学习。

3.传授真知、构筑成功支柱

真知是通过深思熟虑、融会贯通了的内化知识。教给学生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合理的认识结构。传授真知关键在于抓好“双基”教学。因为双基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们是进一步成功学习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做好整体构思和安排,针对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好重点知识,力争突破难点。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把握主次之分,关键所在。

4.引导参与,架设成功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上是否成功在于积极参与教学的程度。我们正在进行“启发-讨论-素质教育”式教学法试验,用富于一定结构的感性材料和具有一定包涉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活动;阅读教材,相互议论,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则辅以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在教师统一指导与学生群体活动的交替进行中,使教与学都成为即时可控过程,学生和教师随时主动调节行为,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人。5.及时评价,激励成功斗志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本人改善学习行为。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最好水平,巧用分数杠杆,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教学过程中具体帮助学生学会与提高积极性同步进行。在为积极上进的学生设“进步奖”,在鼓励探求的同时,还要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置一些易于解答的梯度题,帮助他们沿台阶去解决基本问题乃至稍难题。使这类学生有表现他点滴进步的机会,并及时予以肯定评价,以不断唤起他们成功的斗志。

问题的情境与成功的情境互为条件,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两种情境反复呈现中形成和发

展。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

中学地理教学中应采取更多新的方法,做到在尝试中求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寻求体现地理教学可生成性的方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各异,不能也无法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去教育和培养他们。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仅仅是预设性目标,已无法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适应,而应该将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达到教学共性和个性的共鸣与和谐共存。这种理念要从“文本式”走向“实践式”。

二、挖掘考试、作业等环节的潜在教学功能

当知识的学习告一段落,需要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考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当课堂教学达到某一进程,需要巩固所学知识,做作业就成为一个必须的步骤。然而,在这些司空见惯的教学环节中,是可以转变思路,找寻其他用途,挖掘潜在功能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碰到的以不同方式叙述出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有些知识只有当学生依据有强烈吸引力的证据改变其思考方式时才能记住。我们知道,考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那么在平时的测验和考试时,教师对于在监考过程中发现的较多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目,可以利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优势,适时地提示或补充条件,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认知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感到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从过分强调量化的指标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变化和跨越。作业的设计和具体实施也必须与时俱进,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方法。教学中既要应用作业的复习巩固、预习准备等功能,还要探索它的拓展功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上的发展。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发挥潜能、展现自我。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组织学生进行天文科技活动和野外地质地貌考察活动。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完教材的相关内容后,都有天文观测和外出考察的作业。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崭新的场景。曾有一位学生在《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中这样写道:“在太湖大桥3号桥南的公路西侧,可以隐约看到地壳运动的结果背斜、向斜和断层。它们初看与课本上所画的相差甚远,经过仔细观察和老师的指点,最终还是辨认了出来”。学生获得了与课堂上、书本上完全不同的体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时,要求学生对天文望远镜视域中的大行星(如木星和土星)进行识别和特征描述,学生感到所看到的情况与教材或天文图册上的景象有差别。于是,可引导学生根据光环、表面条纹和大红斑、卫星等特征综合分析,同时要努力避开干扰(如大气不稳定而使得视域中的天体有晃动感)。在观测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

三、开发课堂教学过程中“出错”的资源

地理课堂教学上的错误,生成于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中,教师和学生对它的处理,往往停留在找错、纠错和改错的简单层面上,往往忽视了它的其他作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值得教师珍惜它并努力探索它的多种功能。

如高中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知识,特别是热力环流的方向,以及近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的比较,学生总有问题出现。为此,可在学生的“错”上做文章,教学采用“三步法”。第一步,运用简单的Flash动画边演绎边讲解。第二步,设定近地面“热—冷—热”三点,由学生画图完成: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气流流动方向和等压线的弯曲状况。然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找出典型错误,由师生共同予以纠正。第三步,通过变式图设疑(如图1,字母代表地面或高空的点),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难点,还通过思维变通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故缪法”——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出现自我混淆的教学错误,引发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或其它知识储备提出质疑,通过辨认和引导,强化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运用有关地球表面某点冬至日、春秋分日和夏至日太阳升落轨迹图设疑的问题,学生总是在细节上认识模糊而导致出错。通过示意图设疑,故意出错,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关注细节和联系,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呼唤创新!创新以人为本,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主动地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并充满智慧的人才。

第三篇:邱学华尝试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我国影响较大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较多,它是由江苏特级教师邱学华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后提出的.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呢?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现代教学论与传统的教学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是“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尝试教学法适应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的思想基础 1.哲学基础

尝试教学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我们知道,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所以“教”必须通过“学”才能起作用。诚如恩格斯所言:“就个人而言,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没有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也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尝试教学法就充分就发挥了这两个“主”的作用,并在课堂教学程序上加以体现。2.教学论基础

一定的教学论思想产生一定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引起了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的变化: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技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

尝试教学法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促进了一个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符合两个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发展规律;体现了三个为主——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发挥四个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3.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通过“试误”建立起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尝试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是迁移规律的运用。所谓迁移就是已经学到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迁移规律作用发挥的大小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尝试教学法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它的教学过程也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

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基本教学程序一般分成五步进行: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习题形式的问题。尝试题一般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以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第二步:自学课本

尝试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为学生切身需要。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说:“若这道题还不会做,就请先看一看书上的例题是怎么解答的,再来想黑板上的题目应该怎么做。”

自学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时,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尽快解决心中的困惑。自学后学生心中有了底,就会跃跃欲试,此时即可进入第三步。第三步:尝试练习后,既然学生都跃跃欲试,教师不妨顺水推舟让他们试一试。一般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教师巡回视察,及时了解练习情况。第四步: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有对有错。教师根据三类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让不同的看法进行争论。讨论中学生已在尝试分析演算原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第五步: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目,并不一定懂得算理,还必须让他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为此,练习后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讲解内容可从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或教材重点处入手。讲解时注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以上五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环套一环。在教师指导下,从提出问题到逐步引导问题的解决。

尝试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

1. 应用尝试教学法应怎样进行练习设计。一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与练习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尝试教学法把练习放在主要的地位,更要重视练习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基本模式,叫做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在不断尝试中,一步一步有所提高。2. 用尝试教学法是不是让错误先入为主。尝试教学法由于是先让学生做尝试题,如果做错了,这不是把错误的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入为主了吗? 这里必须分清两种性质的尝试,一种是盲目的尝试,另一种是有指导的尝试。20世纪初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就提出“尝试错误学习”,他们认为错误学习可以在没有模仿的情况下进行,自己去尝试,在犯了许多错误之后,逐步纠正错误,从中学会知识和技能。这种尝试过程多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尝试教学法并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有指导的尝试。它有三个条件,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尝试成功。第一个条件:旧知识的基础作用。数学教材的系统性特别强,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引伸和发展。第二个条件:准备题的引导作用。尝试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由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准备题是旧知识,尝试题是新知识。有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按心理学的观点就是产生一个知识的迁移作用。第三个条件:课本例题 的示范作用。例题为学生提高一个模仿的对象,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推理去解决尝试题。3.尝试教学法的局限性

尝试教学法在实践中体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大家所公认的。

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情况,它都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而起作用。尝试教学法有如下几方面的局限性:

(1)应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对于数学初步概念一般不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由教师直接讲解或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好。

(3)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一般也不宜应用尝试教学法。

此外,应用尝试教学法,仅是在一堂课中“进行新课”的一段。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一堂课一般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形式。

研究尝试教学法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推动我们对教学法研究向纵深发展,以引出和产生更多更好的教学法,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目的。

第四篇: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吴起县白豹镇初级中学

杨晓宇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才能表现出来。而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使教学达到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也是根本。笔者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中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寓情于教,师生互动。我们都知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们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首先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了解学生希望学习到什么,希望了解到什么,并十分注意对学生“投其所好”,使教授的东西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避免师生之间关系的僵化和教与学之间的脱节。其次是注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成为合格的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就是要十分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避免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过分死板和严肃,达到师生互动。

二、尊重史实,大胆思考。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比如我们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是,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和学生一起对明末农民起义等事实进行一种假设思考,例如向学生提问:“如果李自成起义军能在攻入北京后迅速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那么起义的结局如何?”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思考,提出他们各自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只要他们的有道理,教师就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教育学生敢于质疑历史结论或权威论证。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会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处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再回首”,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的好方法。

三、结合现实,紧扣时代。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为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

我们在讲授“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我党在延安进行的整风运动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反“右”斗争等史实作比较,同时也将“文化大革命”于1989年的**和九十年代党内的“三讲”作比较。通过这样一些比较,就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各项工作提供鉴戒和的材料,同时也使学生能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历史学科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代相结合。我们广大的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证历史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观点的准确性。当社会上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时,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尽快将这些信息向学生透露,并结合历史知识用历史的方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例如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期间,笔者在讲授美苏争霸和苏联解体时就曾将这一事件穿插到课程讲述之中,利用这一事件向学生分析了为什么教材上说“当代世界政治格局是美国单极世界逐渐失势,多极世界尚未正式确立的过度时期”,学生纷纷表示领会了这一知识点。以上就是笔者对中学历史教学观念及方法创新的思考和提出了一些对策。当然,由于笔者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长,进行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加之水平有限,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显然是不够和成熟的。但笔者相信,只要有广大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努力,按照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我们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工作必定能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

在距离高考还有190多天的时间里,许多学生在复习中还存在着记不住基础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时不够准确的现象,但只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取得实效。

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 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生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从国际角度分析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运动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的指导;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实都是一个,所以对每一个历史知识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在高考中通常考题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

1、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

2、考查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查在比较知识异同基础上的归纳、概括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属性的能力;

5、考查在庞杂的史料中提出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归纳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7、考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的再造能力和潜在能力;

8、考查各科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理解考题的指向性后,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答历史试题有重要意义。试题的角度的变化再多样化也离不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和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以不变应万变”。

第五篇:汽修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初尝试

汽修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内容提要]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素质不高影响着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学的郊果,我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尝试改革。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直观教学。

二、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郊果,锻炼了学生操作技能,为就业打下了扎实基础。

[关键词]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素质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郊果

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我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困境。学生的素质一直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正常开展,表现在学习能力差,日常行为习惯差,思想素质不高,这些都给我们中职教育提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汽修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修专业的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适应。中职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由于种种因素,大多以“后进生”的面目出现,他们常常处于被冷落的地位,由此引发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对学习往往没有兴趣,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汽修专业的理论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学生更易缺乏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作为教师,如果不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现在学生的状况。针对以上现象,我在汽修专业的理论与实习教学中尝试以下改革,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直观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来表达一些复杂的结构原理,它打破了“粉笔+黑板,教师一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以生动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发动机部件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

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如我在教学“冷却系”中“冷却液循环的三种方式”时,就用动画来演示,让学生看清楚蜡式节温器的工作原理,它是靠温度来改变石蜡的状态,以此改变冷却液循环方式的,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循环、小循环和混循环的概念。再比如我在教学“起动系”中起动机结构(尤其是电磁开关部分)复杂,如果只从课本文字上看或利用挂图,内部的结构还是很难理解。但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来演示其装配过程,然后呈现原理图,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观察到起动机内外的结构,使知识变得容易理解。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教导处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都定制了一些浅而易懂的教材,选用图解较多的汽修专业书。同时订的教材还经过了多名汽修教师的选编,尽量做到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像对《发动机》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的两大机构,七大系统的结构原理。对这门课我把它分成六大块的教学模式:《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汽油机燃料系》、《柴油机燃料系》,并且每一个模块都采用课件的形式上课,对每一个模块的零件的工作原理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配以课堂上的提问。这样学生较直观地看到发动机的结构,并能感受到发动机各模块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真实的感觉到汽车就在自己的面前。比如在上《曲柄连杆机构》这模块时,我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曲轴飞轮组和活塞连杆组之间的运动关系,课堂气氛也较活跃,学生易掌握。对于我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这样可以非常直观地见到发动机内部的工作情况(动画演示、实体剖面图、挂图等),学习的兴趣大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通过动画演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再也不会感到学习理论的枯燥无味。

二、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习操作技能。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新的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它借助于一体化教师和多种教学设备,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多方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将抽象理论实际化,将复杂的动作简单化,最终达到加深记忆和强化训练提高技能的目的。我校多年来在汽修专业课教学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安排、实习设备使用一体化。首先,加强了汽修专业学科的软件建设,挑选了具有中高级技术等级及较深专业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的主持人,将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集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一人,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实行理论与实习教学一体化管理方法,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加大了汽修专业硬件设备的构置,给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实习的平台,让他们认真实习,解决了以前实习学生无事可干现象。最后,教师培训一体化,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专业课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省级、赛会的学习和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实习一体化。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性,给教学尤其是结构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所以,我校领导想法设法加强了汽修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购进了多部车型实习、试驾和教学实教板。我们又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了汽车构造原理和故障排除判断,一整套的专用实习教学模板,用现成的和自制的教学设备来指导学生理论与实习教学,使理论课教学变得通俗易懂,实习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技能。

3、加强技能训练、考核一体化。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课题在学生进行完毕后,都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严格量化考核。这样学生在量化考核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项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主动及时找老师解决,学到的知识也就越扎实。同时我校还专门成立了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教导处、学科组参加的技能考核小组,全面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优树模、取证和推荐就业的依据。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差,教师在上课时应把抽象、难以理解的结构和原理,尽量简单化、通俗化,这样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如我在国外培训时,教师在讲“汽车空调中的鼓风机和蒸发器”时,教师说:鼓风机即车里的风扇,一转就有风吹出来;蒸发器即风扇前面的冰块,风一吹过就变成冷风吹出来;暖风机即风扇前盆里的热水,风一吹过就变成暧风吹出来了。又如在讲解“自动变速器中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时,可以用两台电风扇作形象描述:一台电风扇接通电源就像变矩器中的泵轮,另一台电风扇不接电源就像变矩器中的涡轮。将两台电风扇面对面放好,当接通电源的电风扇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可以吹动不接电源的风扇转动。这样两个电风扇就组成了偶合器,它能够传递扭矩,但不能增大扭矩。如果添加一个管道,空气就会从后面通过管道,从没有电源的电风扇回流到有电源的电风扇。这样会增加有电源电风扇吹出的气流。在液力变矩器中,导轮起到了这种管道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时也这样讲给学生,同时让学生用电风扇亲自去做实验,那么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掌握。

2、采用演示教学法,增强直观感知。

在汽修专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构造原理图、汽车零件实物、汽车透明模型及汽车结构示教板等教具来进行课堂演示。在演示教学法中,使学生通过观察有了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如我在实习室中讲“发动机结构”时,就摆出发动机的实物、透明模型和图片,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如果电气老师讲到汽车蓄电池时,就可以拿个拆了半边的旧电瓶来示教;讲到汽车电路时,就可以使用汽车电气电路板来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采用谈话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个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语言与学生交流、对话,在有目的的问答和谈话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在关于实习操作技能的教学中,运用谈话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提示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实践操作,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如我在实习教学“活塞连杆总成的折装、解体”时,实习前和学生共同制定实习目标、操作规程,讲清楚实习注意事项(安全问题),就让学生动手去折装并解体,边做边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学习解决,如实习中学生把解体后的活塞、连杆和连杆盖组装反的、错的,我就让学生先看书,自己找到答案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师生就一起去找活塞、连杆和连杆盖组装标识记号,就可以重新调配、组装。在和谐的谈话中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增强了自信。

4、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

作为教师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档案就是收集教师教学的资料及证明,包括学生评价,自己专业发展、教案(尤其是课后记载)、心得体会等日常规范。教师利用教学档案内的资料来反思并找到要改善的教学策略与技巧。作为教师我们要经常质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汽修专业的教师,要时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前沿的专业知识,来更新、填充、弥补自己的不足,来有效组织课堂、教法生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通过反思“教与学”,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中职一线的汽修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特点、环境设备等因素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让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敢于用质疑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否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是否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好处,在反思中逐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为自己今后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实习教学效果而奠定基础。

下载历史教学方法尝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教学方法尝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几种尝试(合集五篇)

    七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几种尝试 黄建林 灵川县潮田乡潮田初级中学 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之一。词汇量的大小是提高学生听......

    《读历史 学成语》教学方法(含五篇)

    《读历史学成语》 教学方法一、星级达标标准 学生拿到书,首先应明确达标标准。 无论成绩好坏,全班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海量阅读”,这是我们祟拜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推崇的教育......

    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几点尝试

    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几点尝试 公安县第二中学 文富国 【内容摘要】历史科如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而能减轻学生负担呢?本文认为应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实现历史课堂的整......

    尝试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5篇

    尝试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学生喜欢上我的美术课,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参与意识强,纪律好,别的老师说我很受学生的爱戴,说我是否有什么秘招,只不过我在平时的......

    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中的尝试

    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中的尝试 摘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高职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体化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工作任务,要求从工作任务出发选择相关教育内容并确......

    八年级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八年级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大同中学 蔡飞雪 方法一:着眼于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不能仅仅是让学生看一遍课文,而是让学生每个个体在各自的水平基......

    小学历史类故事课文教学方法

    小学历史类故事课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除了一部分是根据民间传说编写而成的外,绝大部分是从我国一些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中节选改编而成......

    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教学方法论文: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历史教学活跃起来;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使历史教学充满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