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大全]

时间:2019-05-13 03:5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大全]》。

第一篇: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大全]

“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王沛贵

内容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双师教学”模式探索“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双师教学”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实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优势,而且也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双师教学”

探索

思考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未来生存的基础,对于担负着育人重任的教育来说,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否造就出有能力终身学习以求发展完善的潜力性人才,能否培养出具有学会学习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突围向素质教育挺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教育政策成败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使教育有所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要实现新的突破。

一、“双师教学”模式思路的形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因此,教师跨学科知识的素养和协同教学是综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为了适应综合课程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在实施综合课程时,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一般地,教师在各个学科之间是没有交往的,在课堂内教师之间发生联系,这是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大障碍。因为,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等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跨学科协同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

[案例一]: 课程:美术

授课内容:感受春天 教师:刘老师(美术)、王老师(音乐)

课堂活动简述:这是一节艺术实验课,与普通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走进教室的是两位教师,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在与学生相互问好之后,音乐教师落落大方地走向摆放在窗户边的钢琴旁,并弹起了欢快的乐曲“春天在哪里”,同时美术老师则遒劲有力地板书了课题“感受春天”,就这样,一节课在一个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开始了。接下来美术老师安排学生分组,寻找春天,又一次同学们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找到了春的气息-----红花、绿草,会唱歌的小黄鹂……在感受的同时,学生又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春的景色。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表演艺术与说唱艺术的结合,创造了一种艺术的境界。在此境界中感受春天,歌唱春天,领悟春天,给学生以强烈的春的感受和良好的春的启示,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去感受,在盈盈笑语中去感受,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去感受春图、春歌、春色的形象美、节奏美和色彩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意,是一堂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综合艺术课。

案例二: 课程:英语

授课内容:七年级英语(上)教师:魏老师(英语)、赵老师(英语)

课堂活动简述:这是一节英语对话课,这次走进教室的是两位英语教师。上课伊始,魏老师在讲台上组织课堂教学,而赵老师则扮演学生角色,在下面及时给予补充和回答。遇到角色扮演则两位老师同时登台,配合默契。他们时而活跃在讲台,时而穿梭于学生中间,活跃的课堂气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是争着回答。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而每次回答问题之后,无论准确与否,都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之间积极互动、融为一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案例三: 课程:语文

授课内容:七年级语文(上)《看云识天气》 教师:王老师(语文)、王老师(地理)

课堂活动简述:这节语文课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走进教室的教师除了本班语文教师,外还有他们的地理教师,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地理老师操作计算机,不断地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语文老师则声情并茂的进行文学知识传授,遇到天气方面的专业知识,则由地理老师予以补充,大气知识、天气变化常识、云的形成以及云的种类等在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对“双师教学”模式的思考:

1、“双师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和共同研讨,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和体验相互的情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和谐、宽容、民主的;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授鱼者”,更是“授渔者”。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双师教学”显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3、“双师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基础教育学科之间的整合。“双师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基础教育中学科之间整合,尤其是基础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整合力度和整合方式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改观。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方式则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要求,要体现出时代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边缘学科的复兴,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学科、大学科之间的整合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基础教育中,作为新兴学科的代表,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种边缘学科(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等),它们在课堂教学中与基础学科相互配合,综合应用,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育质量和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4、“双师教学”模式可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5、“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渗透能力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这一切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自己的课堂需求去把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否则教师的威信将受到冲击。然而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决定了一个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涉猎与自己相关的知识,而对其他学科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矛盾在“双师教学”模式下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总之,“双师教学”模式探究还只是一个起点,是一种探讨性的思考设计和实践摸索,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例如,如何合理设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如何使双师课堂模式逐步成形并完善成熟;如何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双师教学”是否会增加教育成本等等。但我们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和革新中,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课堂教育途径。

此论文发表于2005年《甘肃教育》第7-8期。

第二篇: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数、语、外、物教研组教师写)

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业务培训

内容:“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一)主讲人:马雪滨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7年9月11 新的课程标准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双师教学”模式探索“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双师教学”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实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优势,而且也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未来生存的基础,对于担负着育人重任的教育来说,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否造就出有能力终身学习以求发展完善的潜力性人才,能否培养出具有学会学习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突围向素质教育挺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教育政策成败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使教育有所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要实现新的突破。

一、“双师教学”模式思路的形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因此,教师跨学科知识的素养和协同教学是综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为了适应综合课程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在实施综合课程时,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一般地,教师在各个学科之间是没有交往的,在课堂内教师之间发生联系,这是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大障碍。因为,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等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跨学科协同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

1、“双师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和共同研讨,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和体验相互的情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和谐、宽容、民主的;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授鱼者”,更是“授渔者”。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双师教学”显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3、“双师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基础教育学科之间的整合。“双师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基础教育中学科之间整合,尤其是基础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整合力度和整合方式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改观。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方式则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要求,要体现出时代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边缘学科的复兴,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学科、大学科之间的整合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基础教育中,作为新兴学科的代表,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种边缘学科(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等),它们在课堂教学中与基础学科相互配合,综合应用,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育质量和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4、“双师教学”模式可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5、“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渗透能力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这一切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自己的课堂需求去把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否则教师的威信将受到冲击。然而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决定了一个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涉猎与自己相关的知识,而对其他学科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矛盾在“双师教学”模式下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第三篇:“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数、语、外、物教研组教师写)

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业务培训

内容“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二)主持人:马雪滨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7.10.16

一、背景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方面,仍有缺陷。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同学科教师之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独特的授课方式,因此,在一堂课中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协同的方式进行,将学科知识完美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我校班额人数少,利用多媒体两位教师同进一堂课,对学生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的两个教师,一个是我校的老师,一个是多媒体网络老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构想

1、“双师教学”模式将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将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3、“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认识、思考、授课方式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一位教师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更多的老师产生思想的碰撞,这样的情况在“双师教学”模式下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总之,“双师教学”模式探究还只是一个起点,是一种探讨性的思考设计和实践摸索,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例如,如何合理设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如何使双师课堂模式逐步成形并完善成熟;如何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双师教学”是否会增加教育成本等等。但我们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和革新中,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课堂教育途径。

第四篇: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技工学校应充分认识建设“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意义,并根据学校实际,有计划地让教师参加实践性培训,通过“名师”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自我教育与激励,并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

关键词:技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我校教师队伍也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是青年教师的比例增大,而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既懂理论知识,又熟悉实践操作的教师。很显然,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培养出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因此,我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方案,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使我校“双师型”

教师数量和质量在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根据目前师资情况,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对我校现有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首要途径。其中,培训包括两种类型,即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

校本培训(1)在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协调、组织下,名优教师和专业教师结成师徒,通过名优教师的传、帮、带、导,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2)聘请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能教学,教师在实训课时间下车间与学生一起接受技能培训。例如,我校钳工专业技能教学就聘请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钳工,由其负责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同时,配备一名年轻专业教师跟班学习,既辅助其进行教学,又能向其学习操作技能。经过两年的实践,这位年轻专业教师的钳工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3)立足校内,创造实践条件,造就“双师型”教师是培训工作的着眼点,也是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而要创造条件,就要加大对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投入。为提高操作技能,加大实践环节,我校对机电、烹饪专业加大投入,先后建立了钳工操作室、数控车床实训室、车工实训室、烹饪操作室、烹饪操作准备间、观摩室、维修电工操作室、模拟机床排故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这样,就保证了教师有一定的实践场所。

校外培训(1)建立实习基地。如选派教师到实习工厂培训。这样可使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实践性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目前,学校有环保热电厂、富春江化工有限公司、光明汽修厂、盛大空分设备厂、春城大酒店等实习基地。(2)选派教师到校外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学校根据专业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挂职期间,要参与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等,在知识应用领域得到锻炼,并从中获取课堂教学所需的生动素材。学校制订了培训办法,使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形成制度。从2004~2008年,共有25名专业教师分别到富春江冶炼厂、富阳市容大承装公司、日月电器有限公司、三方集团等企业挂职培训。通过培训,这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3)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学校每年都要选送一批青年教师进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同时,也不定期地请专家来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从2004~2006年,学校共派出20多名教师参加省劳动厅、省教委举办的各类培训。2007年上半年,学校还专门安排了3名教师参加新教材编纂培训;暑期还安排8名专业教师赴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高技能师资培训,2008年的暑期有12名教师参加了高技能培训,共有20名教师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引进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要实施开放办学,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不但可以优势互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效益,而且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途径的一种良好补充。聘请任职于科研、企事业单位优秀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自2000年以来,学校从自来水厂、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通集团、富阳动力机厂、方圆塑机等单位引进兼职教师6名。这些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带进了技校,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技校的办学质量。

(三)建立教师技能竞赛奖励措施

我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建立了相关的激励机制。通过参加竞赛,加强了校际交流,找出了差距,锻炼了教师。2007、2008年派教师参加杭州市中职教师数控车床、工具钳工等比赛,还参加了劳动保障部组织的课件制作比赛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主要成效2008年8月,我校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核查,有25名教师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见表1。表1通过2004年与2008年我校“双师型”教师总体情况的对照,说明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有20人分别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

“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统计显示,在学校2007学年第二学期维修电工、汽车修理、钳工、烹饪等专业等级考核中,合格率达到95%,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双师型”教师在技能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2007年和2008年,我校参加我市组织的数控、烹饪、电工、钳工等专业技术比武中,共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要正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就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教师。在外延上,“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具备相应行业职业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在形式上,“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从能力角度来说,“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具体说来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素养等。同时,“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应以在职实践性培训为主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指导的教学质量观”。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外,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进修,符合国情、校情、师情,即教师的培养以业余为主。“在实践中成长”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要从整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校骨干专业的需要,综合考虑现有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教师的人品等,按照专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养,有利于学校有序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学校可以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从事相近专业的学习和教学,培养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上好课,如何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积极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校内选定师德水准、学历水平、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和具体特点,制定提高计划,明确指导教师和被培训教师的责任,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技工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双师型”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胜任两门课以上的教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出色完成技能教学;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一般问题。在教师自身努力下,其专业能力从“会、熟”到“精、绝”。“会”是指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是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是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顺利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绝”,是指拥有一项以上专业技能的“绝活”。使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建立激励“双师型”教师自身提高的机制“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高度专业化的体现,是两种专业素质集于一身的特殊人才,是教师学习倾向内在动机。对已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进修制度,保证其实践水平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二是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对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给予奖励,在晋升职务、进修等给予倾斜,以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三是教师本人应本着“终生教育”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自我提高,最终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2]王文龙,张磊,徐文秀.“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1).[3]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4).[4]朱江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校企和作[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作者简介:

王洪昌(1968―),男,浙江富阳人,浙江富阳市技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校师资教育。

第五篇:双师教学

“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时间:2009-7-10 8:59:41 点击:114

核心提示:“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1“双师教学”模式的提出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该学科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注重实务操作。因此在当前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专业方法和技巧解决社会问题及提供社会服务。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能够达到此目标的不多,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知识欠缺。目前很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并非社工专业科班出身,大多是从其他领域转换而来,缺乏相关的实务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解释、示范实务内容,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需要有其他精通实务的人员协同指导。同时,社会工作许多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对此,一个教师的研究和掌握往往会有许多的欠缺,而双师合作却可以使这种缺陷得到有效的弥补。二是教学与实践的分离。我国当前社会工作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来源于西方,尚未实现本土化,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尚未全面形成,因此,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也无法联系实践对书本理论进行检验与反思,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理论掌握者与有本土实践经验者合作教学。三是受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所限,专业社工机构数量较少(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尤其明显),故除了课堂学习,学生在课后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实务学习与运用,于是课堂中的实务教学便显得更为重要。

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数年的教学经验,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为例,在实践中尝试开展双师教学。

2《青少年社会工作》“双师教学”模式探索所谓“双师教学”就是指在一间教室里有两个老师任教,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双师”皆是职业教师,但在本文中所指的“双师”则与传统有所不同,双师之一是社会工作职业教师,另一位则可是职业教师,也可是来自校外青少年工作相关机构的临时教师。两位教师联袂上课,利用临时教师的实务经验来进一步充实、丰富职业教师的课程讲述,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实务的学习。下面将对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双师”教学进行具体的陈述。本课程“双师”教学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即: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以及家庭关系问题。

2.1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专业教师在此首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讲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代写论文历程与特征,让学生深刻了解青少年心理,为进行青少年心理辅导奠定基础。随后,在四个课时的时间里邀请心理学老师参与,社工专业教师和心理学教师一起开展后续的心理辅导教学。挑选数个学生为演员,扮演具有某方面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如:自我认识障碍,情绪控制与处理),双师针对有障碍人员开展心理引导,让学生从观摩中学习技巧。同时亦可将学生分成每十人一组,双师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来协助成员进行心理调适。

2.2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

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群体相处与逃学、旷课三个方面。在此可邀请学校社工人员或各级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利用两个课时的时间讲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处理这类事件。首先,专业教师充当穿插线,引导学生将校园生活中发生的最频繁的上述三个问题列举出来;其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工专业技巧针对学习问题进行实务示范;最后,利用两个连续的课时请临时教师分别群体相处与逃学、旷课问题进行实务操作讲解,让学生从实践经验丰富的临时教师身上汲取具有强大应用性的实务知识。

2.3家庭关系问题

青少年期又被称之为“叛逆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由于个性使然,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微妙,亲子问题、兄弟姐妹问题、及家庭变故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该内容的讲授中,专业教师在讲授基本的理论与工作方法之外,选取专业青少年社工人员和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某个青少年家庭担任临时教师。在四个课时的时间内让社工展示工作方法,让被选取的家庭成员讲述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经验,从而通过展示与讲述来达到使学生获取大量青少年家庭关系实务操作知识的目的。

3“双师教学”模式的成果

在进行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的半年时间里,双师教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该教学模式由于打破了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上课的模式,两位甚至更多位教师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次,临时教师生动的实务讲授与示范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趣与热爱之情。并激发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运用到青少年服务中去。并对本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再次,在双师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双师互相学习,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师实务经验与技巧的丰富,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临时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双赢,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4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双师教学模式尽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日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以图使该教学模式发挥最大作用。

4.1临时教师的选取临时教师的选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优势互补原则。临时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教师所没有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实务操作能力,以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弥补专业教师的某些不足。严格筛选,防止双师知识重合现象的出现。其次是从实际出发原则。在选取临时教师时必须考虑学生实际,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的。最后是临时教师的来源问题,4.2临时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问题 双师教学中,专业教师必须与临时教师在课堂保持良好的默契,从而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现实中双方由于工作时间所限,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就所要讲授的知识和课堂注意事项进行沟通、协商,导致在课堂中配合度欠缺,也导致学生在某些活动环节上出现不知听从哪一方的混乱现象,这一缺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加以改进。

下载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技工学校_双师型_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精)

    2009.2 程,掌握熟练的工作技能,通过实践、交流的方式,加深对实践环 节的认识。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课程改革、技术服务等项目的开展......

    谈双师教学

    谈“双师教学”在实践中的点滴感受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纳赤塘小学 和继华 网络学习应是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怎样使用互联网使教学与学习更加有效,是有识之士所共同瞩目的,而......

    双师实践总结--(共5篇)

    “双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我怀着困惑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广西师院进行为期3天的“双师”教学。困惑的是“双师” 是什么意思;激动是又一次可以给自己洗脑充电。9月22日上午听......

    教学实践与思考(全文5篇)

    教学实践与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有效活动,真正促进思想品德课活动化的教学呢?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没有什么模式呢?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为例进行......

    “师带徒”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师带徒”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生产技能、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包括笔者所在的大唐韩城第二发电公司在内的不少基层企业,都结合各......

    双师教学总结1

    双师教学总结 新联完小 四年级和仕瑛2018年1月 第一次听说双师是在一年多之前,那时就觉得这个模式很不错,好老师的利用率可以大幅度提高了。自己身为老师,真心感到成为一名好老......

    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思考范文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宁夏理工学院吴宇)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本文在总结目前社会和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

    关于造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第二小学 陈才华 【关键词】造句 教学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0088-01 遣词造句是写好作文的起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