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叫王红叶,是襄矿子弟小学六年级的一名教师,所代科目是品德与社会,在本次县教研室组织的期中质量测查中,我校的品德与社会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天,能站在这里,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收获,我感到很荣幸。成绩的取得,是我县课改大环境催生的必然之果,是我校实践“五七三”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是我校“千分考核制”考核模式蕴育的必然结果,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在辛勤付出之后都能追求到的结果。接下来,我结合我校课改实施情况将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做法与各位分享,恳请各位领导与老师批评指正。
一:更新理念做课改之人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县的课程改革已经由浅水区转向深水区,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中,我校积极参与,努力践行。在五步三查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五七三”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在每一轮的课改中,我一次一次地提醒自己,提醒自己的角色转换,告诉自己始终做一个点燃者,激励者,唤醒者,学会尊重,把教室交还个学生,学会倾听,把平等还给学生,学会等待,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
二、注重实践上课改之课 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我不是理论家,我不会总结课改的课堂应该有什么特点,但我是一个课改的执行者,在执行的实践中,我清楚的知道,课改的课堂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活动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超市,它不仅仅承载着传输知识的任务,而且是学生全面、健康、主动成长的沃土与乐园,2012年书剑,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我县制定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培训,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们又计划本校实际情况确立了“五七三”模式,“五”指的是五种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复习课、训练课。“七”指的是展示课中的七个环节,即精彩导入、出示目标、自研自探、互助交流、展示点拨、巩固提升、归纳梳理。“三”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三次巡查”。“五七三”模式是我校教学的一个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各科又有不同的教学程序,我们品德课采用的就是导——读——研——练——结——评六字模式。
1、“导”就是从旧知识或提问等形式中引起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有迫切需要了解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我常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用儿童化的语言吸引学生,运用贴近儿童生活的与心灵的情景拉近师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取得“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导学《向白色恶魔说不》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少年毒瘾发作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他们迫于认识毒品的欲望,进而进行教学。在导学《法律,生命的保 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护伞》这一课时,我用了网络上盛传的教师体罚学生的视频导课,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有的说这种做法是对的,“他是在关心教育学生”,还有的说不对,“法律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学生发言很积极,是因为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身边事例中真正学会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2、“读”就是学习新课前让学生大声的朗读目标、课文使学习有明确的任务,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认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仅适合语文,也适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读过目标之后,我们还要求学生大声对课文内容,读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通过读加深对课文中资料,事例,观点的认识,通过读,加深对字形、字义的掌握,提高学生书写的正确率。
3、“研”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合作学习,先合作学习,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交流彼此的感受,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通过互动,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作业。如在导学《向“白色恶魔”说不》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研“毒品的概念、分类、危害”,进而让大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研讨,最后我又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毒品”的资料和学生共同分享,让学生清醒和认识它的危害,并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激起他们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4、“练”就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强训练、巩固,使学生 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清醒的认识,使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自己教学得失有总体认识,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我常采用“闭卷测试”点名口头回答问题,组间PK,组内PK,越组个人PK的形式,让学生大胆展示所学所知,我也从中更好的了解了学情,5、“结”就是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列出学习框架,使学生做到知识梳理完整化,知识回顾及时化。
6、“评”就是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促人一生,恶语毁人一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做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我重点谈个性评价,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蹲下身子,了解他的生活,放下架子,找他谈心,我们班张豪杰同学脑子反映快,但写字能力差,上课发言积极但考试成绩总不太理想,对于他的评价我总是以课堂表现为主,不断鼓励他,课下帮助他提高识字能力,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成绩明显提高,事实证明,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评价更有益于学生的进步。
三、联系生活,理论变实践
作为一名品德老师,我深深地知道,品德课真正的收获不应止于课内,而应外延于生活,得效于生活,这一点,在学习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法律,生命的保护伞》之后,我有了更深的理解,生命之花,稚嫩而美丽,需要法律的保护伞去保护它,当我们用课改的理念,让品德课外延回归于生活,学生在平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时的课堂训练中,我们注重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春华秋实,课改结硕果
我们品德老师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处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宣传与教育,先后组织了“校园二十条规范知识问答”“安全法制讲座进校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道德实践的能力,所以说,真正让我们高兴的并不是这一次考试成绩不错,而是学生的道德观念,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在不断提高。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人生之路漫长而坎坷,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将努力与他们一起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让孩子们的生命之树常青,让我们的教育之树常青!
最后,我想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今后我们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如果能多一些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少一些固定知识的机械背诵,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会提高,生活生存能力会提高,品德社会课的实效才会更强。
第二篇: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杨东昕(雄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雄县 071800)
摘要: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地理解知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到一定的革新,既要照顾到多数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同时还能够帮助学优生、学困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地理知识并不复杂,而且知识架构比较清晰,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思考;实践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待发展地区的教学情况完全不同。在初中地理学科方面,发达地区会以学生为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发展中地区采用的是保守教学,但融入了一定的新元素,帮助学生有效地打破常规,稳步提高成绩和知识储量;待发展地区因为教学思想老旧,因此,教学成绩较差,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一定的探论。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率问题,这应当是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多数教育工作者虽然身处教育一线,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教学效率的问题,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将教师这个职业作为生活的一项保障,而不是为了教书育人。所以,有效教学仅仅存在一些表面的情况,并没有从实质上对学生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或者发展,有效解决了长期原地踏步的情况。对于教学的效率来说,学生的理论或者实践技能要有一定的提高,或者突破思维,或者摆脱了原有的框架。在今后的初中地理学习有效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让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成长,而不是短暂的提升。
二、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地理有效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让很多的教师束手无策。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在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成长,但是初中地理学科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广阔,而且在实践能力方面,也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在日后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点上,关键在于和学生有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表演”为主,而是以学生是否更容易掌握、是否会应用为主。另一方面,不要总是追求课程的完美性,还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教师作为主体来看待,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地理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贸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不仅会让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讲解内容,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教师的清晰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在本文中,主要以人教版的初中地
理教材为例,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关大洲大洋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节手工活动课展开大洲大洋之旅。让学生准备剪刀、纸、水彩笔等用具,自制大洲大洋的拼图,在拼图中体现一些天然和人工的分界线,用彩笔描绘出来,比如,亚洲和欧洲是一块大陆,中间的分界线是天然的山脉、河流,这些山脉、河流如何表示,联系实际解读地图的知识完成。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实现了有效性教学。
3.带学生走出课堂,结合生活实际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是初中地理,初中是学生为高中阶段打基础的时期,虽然知识点的难度不是很高,但是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时候,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还需要带领学生到课堂外面去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自然情况相结合,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山川河流的相关知识不在少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考查河流,观望山川,主要是以本地的河流、山川为主。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知识有
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外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很容易超出教师的掌控范围,达不到有效性教学。
三、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一定要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可以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另一方面,要灵活地教授地理知识,与身边的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在考试时和实际的应用中,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初中地理学科在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思维上,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化,比如,教师列举的例子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而不是偏门的案例,还有就是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增强有效性教学。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性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然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成绩,但在很多的方面依然要加强,避免出现漏洞。
四、总结:本文对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有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地理学科还有很多的方面要加强,未来的教学任务比较艰巨。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地理教学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王书专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2.2
2.《对 打 造 优 质高 效地 理 课 堂 的 教 学 实践 和 反 思 》王 頔菲《文理导航(上旬)》2012.2
3.《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胡丕誉 《考试周刊》2012.34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与思考1
初中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实
践与思考
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本质是教学结构的改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如何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我们试图从实践研究过程中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整合
[理论依据]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发送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达到“又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一、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整合课堂中对象:除了教师、学生外,还有大投影屏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黑板等。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教师由原来的单纯主讲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教学的镜头多数是教师和学生平分秋色,甚至学生占据大部分成为主角(在基于网络资源的处主学习、网络环境的协商学习、角色扮演、综合活动课及Internet的远程合作学习中)。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媒体由单纯的教师的演示工
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尤其要突出学生积极、主支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利用网络资源校园资源库生动、活泼地学习过程。师生积极合作、发现探索、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传播、互相评价的热烈气氛和教学、学习过程。
比如: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某些枯燥的知识,缺乏实践机会与自身经验的亲历性,这就需要创设相关的环境、氛围,不仅会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从而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了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操作系统时,通过计算机设计几个情景:
(1)操作系统是人机交互中介(动画)(2)操作系统管理所有资源
(3)OS为其它软件提供统一的工作环境(4)多种OS的差异性
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了解了操作系统概念,而且知道它的作用,它的职权范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术语的含义。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会很快联系起自身的学习经验,会很快理解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投入到学习中。那么这种情境的创设,是要由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同样网上的信息也要靠教师去精心的筛选,引导学生不去浏览不相关的资源,这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际上建构主义提倡的以学为主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是统一的集合体,统一的具体就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如何检验,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老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包的提供,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等设计方面,所以,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体现得越充分。
二、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各有优势和不足,最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此理论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信息技术,不能仅看作是辅助老师“教”的演示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注意:不是在一节课中,你用了计算机机,用了CAI,用了多媒体或者上了网就叫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至多只能算作是浅层次的整合。很多时候,虽然计算机教师在网络教室上的,学生也多数时间在操作,可教师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说,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没有体现,这能说是一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吗? 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对同一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包括师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研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的组织和交流信息,共同探究完成一个主题。(1)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作学习。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当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独立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如:在学习某些知识或应用课件过程中,自己只能找到书面的方法,或根本不会用,可以通过呼叫键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这样,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借助别人的帮助,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完成了任务。
(2)小组间的协作学习。即小组和小组,小组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如:制作板报、海报,设计一个班级网站等。每个小组都有2-4人,大家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在每个组当中,其实也包含着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完成一个小组的任务)每个小组之间相互协调,把班级的网站建立得更加完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和精神,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三、网络化的课堂评价体系
网络化的课堂评价,改变了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造成学习、评价、反馈、补救各环节的脱节。
(1)学生自评。此环节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作品后对自己作品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学生自评时:一方面能及时地发现不足并修改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能主动地通过网络浏览其他人的作品,并将他人的优点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们主动深入推敲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应用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2)学生互评。此环节中学生通过网络选择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把评价反馈给这位同学,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尽相同,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意识。实践证明,通过学生间的互评,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熟练应用程序,综合素养也得到提升。
(3)教师点评。学习练习完成后,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即时点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受以往印象评价作品,所举例子仅限个别作品。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迅速地浏览所有学生的作品,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以及评价时所需要的多
种类型的典型范例,再借助网络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每一位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精彩有效的点评了!
四、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对老师的要求
1、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任何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声深刻变革。这需要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这里之所以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另外这种理论是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这种理论“天生”就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2、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以前的老师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浇水”,而现在,教师的任务不仅需要给学生浇灌适量的基础之“水”、知识之“水”,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发现哪里有“水”,如何去找“水”……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国内外的都有免费的,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
(可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老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设起了自己的校园网,里面有很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在教育的是量的扩展方面,网校将优秀师次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不同的地区,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极大地缓解了地区差异所的教育差异。网络教育不仅要注意“量的扩展”,更应该追求“质的提高”,即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要充分发挥其它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3、要注意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能体现新型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每位老师都应结合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的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类型是多样化的,但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最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两种教学模式就是“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书本与权威思维的禁锢师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
扬。我们必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新理论,要有破旧立新,敢于向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挑战的勇气和精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任重而道远!
初中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实
践与思考
望海学校
第四篇: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学实践与思考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有效活动,真正促进思想品德课活动化的教学呢?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没有什么模式呢?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为例进行活动课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趣激疑,确定主题。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唤起学生活动热情。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要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刺激,为学生创设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确定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启发积极性活动主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老师对温岭实验学校张凌峰老师肯定印象深刻,因为大家所观看的他执教的录像课正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作为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他这堂课非常成功,他的导入和质疑,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后,他走进教室,很自然地摸出手机,告诉学生:“今天老师收到了一条短信:尊敬的移动用户,你参加我公司成立十周年活动,经过抽奖,你的手机号码非常幸运的荣获二等奖,奖品是笔记本电脑一台,请汇二百元邮寄费到我公司,以便给您将奖品邮寄过来。”然后他问学生,老师要不要寄钱过去。一下子班级里炸开了锅,学生们激动异常,纷纷给他出点子,张凌峰顺势引入话题:不良诱惑与拒绝不良诱惑,一切水到渠成。可以说他的这个情景的创设太巧妙了,很多的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都沿用了他这招,包括我一样。像这种引趣激疑的手法对教学活动来说至关重要,通过一个问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实际上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要让课堂动起来”——互动交流,活动合作。
传统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学习成为纯粹的被动接受,很少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交流彼此的感受,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通过互动,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认知过程,使学生体味到与人合作的喜悦。
互动交流,活动合作的方式可以采取:首先针对问题,小组展开讨论,根据教学需要小组形式可以多样化,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固定的几人都可组成小组,必要时可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有记录的、有主持的、有发言的,学生的机会均等,有利于调动参与热情,使大家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而且各组之间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其次老师要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根据需要让学生编排一些小品、相声、舞蹈、演唱会,通过这些形式来表达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参与表演的学生有了展现和锻炼自己才华的机会,又能从同学热烈的掌声和欢乐的表情中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而观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放松身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再次要注重师生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参与学生的讨论、表演,与学生感同身受,教学相长。例如上《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我用多个情景剧活动来完成,采取学生即兴表演,或者课外编排制的方式,其中一个情景剧是《表哥的款待》:放寒假了,张杨到表哥那里去玩,表哥给张杨烟抽,并且带张杨到网吧去玩,张杨开始拒绝了,可表哥说“没关系的,要过年了,稍微玩玩不要紧的,不会影响成绩的,我保证不跟你爸说”,这时候张杨……,然后通过学生的表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张杨去还是不去?为什么?在情景剧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故事接龙:“张杨后来禁不住表哥的诱惑,去了,然后以后的结果是……”、“张杨坚决拒绝,表哥看张杨不去,他也不去了,然后他们……”因为这种情景很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很欢迎,整个活动气氛很热烈,有小品扮演、有假戏真做、有小组讨论、有故事接龙,所以课堂真的动了起来,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整个活动富有实效,而不会流于形式。
三、“金玉良言大家谈”——体验成功,感悟提升。
思想品德课不只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每学完一节课,都应使学生的思想有个感悟,有个升华。通过教学,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所以,教学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理解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践行能力,为学生提供道德体验的机会,使其道德层次有个提升。学生经过活动,获得了活动性的学习成果,并希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也希望在开展活动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师要在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开展成果交流活动,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
例如上《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时,出示短片《刘兵的堕落》:刘兵是一个性格开朗,成绩很好的学生,还是班干部,可是自从被他表哥带进网吧玩游戏、qq聊天后,他就迷上了网吧,上课时脑子里想的就是游戏和聊天,他开始时只是星期
六、星期天到网吧,后来经常逃学,有时干脆住在网吧,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还开始偷家里和同学的钱……,通过这个很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活动,主题是你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面对这些不良诱惑,你有成功抗拒不良诱惑的经历吗?因为这个主题贴近生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亲身的经历或者听到看到的很多,所以学生讨论很激烈,也有话说,所以到回答问题时,气氛非常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如何抵制游戏机”、“坚决不上网吧”、“拒绝赌博”、“拒绝抽烟”、“远离毒品”、“杜绝开小差”、“不再抄作业”……”等一系列话题,学生言真意切,真可谓是金玉良言,大家共同分享活动的成果,共同感悟提升,一堂课下来,师生开心,教学目标也完成了,效果很好。
四,“还需点石成金术”——及时评价,升华课堂
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这颗“石头”需要点拨才能发挥它的功效,也就是说教师对活动结果要进行正确恰当的评价,这样一来活动才卓有成效。教师点评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对或错来评判,应对学生具体结论作具体分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活动成功的乐趣。教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活动表现”进行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进行充分的肯定,必要时还要进行小结。
例如上《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时,通过老师质疑、学生活动、小组汇报,那么这个时候就该轮到老师出手了,老师应该及时加以评价,需要老师点石成金啊!所以老师对活动进行点评,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小结:“如何拒绝不良诱惑,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直接拒绝(直接而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婉言谢绝法(学会说不);避开诱因法(走为上策,换个环境,爱不起躲得起);外部救援法(父母、老师、同学监督提醒等);找寻借口法(找寻一项适当的借口,以拒绝他人的要求)等等,这样一来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是活动得到了理论的升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实践总结出来的点滴经验做法,通过实践,从课堂效果看,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为了有效地开展活动。
第五篇:“联校学科走教”的实践与思考
“联校学科走教”的实践与思考
――襄阳区程河镇师资均衡发展模式初探
程河镇中心学校校长
袁艺广
5月10日的《襄樊日报》专题报到了我镇“联校学科走教”新模式的探索运行情况,事实确实如此,几年来,我镇在师资队伍管理中,试行了“联校走教”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创出了一条师资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开启了乡镇村级初小师资管理的新篇章。
一、推行“联校学科走教”的背景
襄阳区程河镇地处偏僻,位于鄂豫交界,素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之称,由两个乡镇合并而成,辖30多个行政自然村,地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现有中小学25所(其中含4个教学点)专任教师420人。虽然我镇“普九”工作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制约着我镇教育的发展,主要原因有:
(一)教学点分布零散。几年来,虽然布局调整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地域面积大,自然村间隔距离大,五所永久性保留的小学不能满足学生就读,同时基于群众的认识和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村级初小暂时保留一至三年级学生。
(二)集中办学条件十分有限。我镇虽然较多地保留了相对集中的五所完小,由于这五所学校无论从教学用房、生活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还是从其它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能适应全镇所有学生集中就读。
(三)教职工队伍严重缺编。税费改革以来,教师退的多,调出的多,增加的微乎其微,几乎是只减不增。尤其是工人长达二十多年未增加一人,学校后勤工人90%以上是临时工,配齐生活教师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导致各个教学点教师几乎是包班教学。
(四)师资现状令人担忧。一是教师结构严重不合理,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素质偏低,学科结构单一。二是体音美学科,特别是英语学科更是人才严重缺乏,现任的几乎是自己培训出来的。三是大部分教师是本镇本村的人,半边户不少,既顾家又顾校,新的教学方法深透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四是村小大部分是年老体弱教师任教,多半是只会教语、数学科,教科研意识淡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落后陈旧,远远不能适应新教材、学生的学习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基于多种原因,在这偏僻的乡镇,几多无奈、几多困惑、几多徘徊、急中生智,投石问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于08年在陈庄和埠口两个教育支部三、四年级的英语学科中,以支部中心小学的依托,试行教师流动教学,一人教几个村小的英语课,从此,“联校学科走教”这个新名词在程河教育上诞生了。
二、推行“联校学科走教”制的实践
2008年秋,我镇正式启动“联校学科走教”制,从“小科走教”、“主科走教”到“联校走教”三步曲的大担探索,逐步形成了我镇的师资均衡发展的特色模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小科走教”试点引路,敢问路在何方。08年秋,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尽管远教资源广泛应用,但辅导教师不能是一窃不通吧,怎么辅导学生?现实逼着我们试着由陈庄和埠口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骑车下乡教二所学校的英语课。起初,教师感觉到工作量大,跑的路远,吃的苦多,同时担心教学效果差。两个月过去,教师体会到,备课量大大减少,辅导学生时间增加,研究课改专一,教师在走教中,反复锤炼,课堂效果一节更比一节好。从情感上而言,教师学生每周见两次面,有新鲜感,兴趣浓厚,课堂效果好;从完成教学目标上而言,教师相对专业化,教学效果就更是不言而喻了;从师资配备上而言,村小增加了专任教师,学生享受到相对的优质师资;从学校教学管理上而言,有效地解决了开课不齐,课时开设不足的问题,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科走教”走出一条新路子,09年春,赵坡、赵营教育支部大胆尝试体、音、美学科走教制,更是一浪胜比一浪高,一时间“小科走教”制一炮走红,村小的小科专职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主科走教”闪亮登场,道路越走越宽广。09年秋,陈庄和埠口教育支部大胆尝试,语、数学科走教。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数教师除任教本校一门语文或数学外,另外到一所教学点任教一个班的语文或数学课,该教学点的年级所在教师任教其它学科,重点负责班级管理。另一种形式就是临近的教学点之间实行走教制,这样以来,教师白天上课、辅导,晚上办公。年轻的教师走教,年迈体弱的教师负责班级管理,学生的辅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一年来,从教学效果上来看,优势很明显,学生的学科成绩明显提高。
(三)“联校走教”应行而生,路在脚下通四方。所谓“联校走教”即为“学校联管,教师走教”。2010年秋,我们在埠口教育支部试行联校走教制和教育支部书记负责制,完小改为联办中心小学,初小改为联校教学点,教师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教育教学统一安排。教师走教统一协调,基本实现了目标同向,教学同步,上下同心,携手同进的目标。
三、推行“联校学科走教”制的收获
我镇推行“联校学科走教”制,三年迈出了三大步,从无奈之举到初步的成功尝试,可谓是有喜有忧,有花有果,有笑有泪,我们不敢说此行为成功之举,但我们收获不小。
一是教师队伍管理创新了管理机制,人力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缺编,开课不全,教学包班的格局。
二是基本实现了师资均衡配置,镇村优质师资共享。为师资均衡发展尝试出一个新模式。
三是从根本上缓解了“小科”开课难、教师备课难、教研难、教育质量提高难等问题。
四是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解决了镇村教师轮岗交流难、专职教师配备难等问题。
五是使学校管理更进一步规范。学校由点校变为联校,由小学校变为大学校,人气浓了,财力足了,发展快了,教师的素质在锤炼中得到提升。
六是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四、推行“联校学科走教”的思考
“联校走教”虽然不是个新名词,在山区一些地方,也有成功之例,但是在我们襄阳教育上对此尝试的乡镇不多,三年的实践,仅是尝试,更多的是收获,但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教师专业水平还很低。边学边教的比较普遍,特别是体音美劳教师严重缺乏仅靠校本培训和暑期的区、市、省的短期培训是不能满足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二是对专任教师的管理还需进一步研究、创新。专任教师的工作量问题、绩效工资问题、评先表模、职称晋升、走教安全问题、生活补助问题等还摆在我们面前。
三是教学管理制度更需创新。对教师的考核,教学评价,教学监控,集体教研等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可行的制度措施。
四是此举不能作为长效机制运行,当务之急应是办学条件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布局调整步伐,补充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